鹿角的藥用價值_鹿角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彪S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guān)系。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鹿角的藥用價值_鹿角的副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鹿角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鹿角,中藥名。為鹿科動物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分別習(xí)稱“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脫盤”。分布于新疆、青海、東北三省等地。具有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之功效。常用于腎陽不足,陽痿遺精,腰脊冷痛,陰疽瘡瘍,乳癰初起,瘀血腫痛等病癥的治療。藥用部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動物形態(tài)詳“鹿茸”條。一般于冬季或早春連腦骨一起砍下稱砍角,或自基部鋸下,洗凈,風(fēng)干;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脫落者,稱退角。
2、用法用量
2.1、性味:味咸;性溫。
2.2、藥用部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動物形態(tài)詳“鹿茸”條。
2.3、功能主治:行血,消腫,益腎。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nèi)傷,腰脊疼痛。
2.4、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調(diào)敷。熟用偏于補腎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腫。
鹿角的副作用
1、陰虛陽亢者忌服。
2、《本草經(jīng)集注》:杜仲為之使。
3、《本草經(jīng)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亦不宜服。
4、《得配本草》:命門火熾,瘡毒宜涼者,并禁用。
鹿角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治奶發(fā),諸癰疽發(fā)背:燒鹿角,搗末,以苦酒和涂之。(《補缺時后方》)。
2、治下注腳瘡:鹿角,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油調(diào)涂之。(《醫(yī)林集要》)。
3、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銼)一兩,當(dāng)歸(銼)一兩。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洪氏集驗方》)。
4、治產(chǎn)后下血不盡,煩悶腹痛:鹿角,燒成炭,搗篩,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湯用之。(《千金方》)。
5、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為末,姜湯調(diào)下。(《產(chǎn)乳集驗方》)。
6、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黃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產(chǎn)乳集驗方》)。
7、治筋骨疼痛:鹿角,燒存性,為末,酒服。一錢,日二。(《綱目》)。
8、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fā)落齒槁,腰脊痛,甚則喜唾:鹿角二兩,川牛膝(去蘆,酒浸,焙)一兩半。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空心鹽湯送下。(《濟(jì)生方》鹿角丸〕。
9、治婦人白濁,滑數(shù)虛冷者:鹿角屑,炒黃,為末,酒服:錢。(《婦人良方》)。
10、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漸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11、治溺血久不止,脈細(xì)數(shù)者:鹿角八兩(燒灰),秋石一兩(煅灰)。共為末,蜜丸,烏梅湯下三錢,(《醫(yī)略六書》鹿角秋石丸)。
ys630.coM延伸閱讀
鹿角霜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補腎助陽;收斂止血。主腎陽不足;脾胃虛寒;食少便溏;陽痿遺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創(chuàng)傷出血;瘡瘍久不愈合。用于脾腎陽痿,食少吐瀉,白帶,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癰疽痰核。
2、用于什么病癥
常用于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等病癥的治療。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研末撒。 鹿角霜的副作用1、副作用鹿角霜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鹿角霜的副作用
1、副作用鹿角霜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鹿角霜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鹿角霜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鹿角霜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新編》。
1.1、別名:鹿角霜 (《品匯精要》)。
1.2、藥材來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
1.3、生境分布:分布于吉林、遼寧、黑龍江、山東、北京等地。
1.4、性味歸經(jīng):味咸、澀、性溫。 入肝、腎經(jīng)。
1.5、功能主治:具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等病癥的治療。
1.6、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研末撒。
2、《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膠,功效略緩。
3、《醫(yī)學(xué)入門》:治五勞七傷贏瘦,補腎益氣,固精壯陽,強骨髓,治夢遺。
4、《本草匯言》:收澀止痢,去婦人白帶。
5、《本草新編》:止滑瀉。
6、《本經(jīng)逢原》:治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胃反嘔吐。
7、《四川中藥志》:補中益血,止痛安胎。治折傷,痘瘡不起,疔瘡,瘡瘍腫毒。
8、治腎寒羸瘦,生陽氣,補精髓:鹿角霜,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巴戟天(去心)、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各一兩。上五味,搗羅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圣濟(jì)總錄》鹿角霜丸) 。
9、治盜汗遺精:鹿角霜二兩,生龍骨(炒)、牡蠣(煅)各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湯下四十丸。(《普濟(jì)方》) 。
導(dǎo)讀:中藥鹿角霜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鹿角霜的功效與作用、鹿角霜圖片、鹿角霜的藥用價值、鹿角霜的食用方法等,要想知道更多鹿角霜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鹿角霜簡介鹿角霜圖片鹿角霜的功效與作用鹿角霜的藥用價值鹿角霜的藥用附方鹿角霜的食用方法鹿角霜簡介
鹿角霜,中藥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本品呈長圓柱形或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顯粉性,常具縱棱,偶見灰色或灰棕色斑點。體輕,質(zhì)酥,斷面外層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內(nèi)層有蜂窩狀小孔,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吸濕性。氣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
鹿角霜圖片
鹿角霜的功效與作用
補腎助陽;收斂止血。主腎陽不足;脾胃虛寒;食少便溏;陽痿遺精;尿頻遺尿;崩漏;帶下;創(chuàng)傷出血;瘡瘍久不愈合。用于脾腎陽痿,食少吐瀉,白帶,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癰疽痰核。
1、《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膠,功效略緩。
2、《醫(yī)學(xué)入門》:治五勞七傷贏瘦,補腎益氣,固精壯陽,強骨髓,治夢遺。
3、《本草匯言》:收澀止痢,去婦人白帶。
4、《本草新編》:止滑瀉。
5、《本經(jīng)逢原》:治脾胃虛寒,食少便溏,胃反嘔吐。
6、《四川中藥志》:補中益血,止痛安胎。治折傷,痘瘡不起,疔瘡,瘡瘍腫毒。
鹿角霜的藥用價值
【藥名】鹿角霜
【別名】鹿角白霜
【入藥部位】鹿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
【性味】味咸、澀,性溫。
【歸經(jīng)】歸肝、腎經(jīng)。
【功效】溫腎助陽,收斂止血。
【主治】用于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等病癥的治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研末撒。
【禁忌】陰虛火旺者禁服。
鹿角霜的藥用附方
1、治腎寒羸瘦,生陽氣,補精髓:鹿角霜,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巴戟天(去心)、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各一兩。上五味,搗羅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下。(《圣濟(jì)總錄》鹿角霜丸)
2、治諸虛百損,羸弱不堪者:用銅甑一具,著底鋪薄荷末二兩,上鋪山藥末八兩,上鋪鰻魚(去頭、尾)一斤,上鋪鹿角霜四兩,再以薄荷細(xì)末二兩蓋之,蒸極爛,將魚骨炙脆為末,共一處搗和丸。每服五錢,白湯下。(《何氏濟(jì)生論》鹿角霜丸)
3、治盜汗遺精:鹿角霜二兩,生龍骨(炒)、牡蠣(煅)各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湯下四十丸。(《普濟(jì)方》)
4、治小便頻數(shù):鹿角霜、白茯苓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下。(《梁氏總要方》)
5、治五種腰痛,夜多小便,膀胱宿冷:鹿角霜,細(xì)研如面,每日空腹時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晚食前再服。(《圣惠方》鹿角霜方)
6、治膏淋: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下。(《三因方》鹿角霜丸)
鹿角霜的食用方法
1、鹿角霜飲
材料:鹿角霜5錢,熟地黃8錢,黨參3錢,黃耆3錢,韭子1錢,肉桂1錢,菟絲子2錢。
功效:主治產(chǎn)后下焦虛寒,或產(chǎn)理不順,妄用謬法,損傷府絡(luò),以致淋瀝遺尿。
來源:《產(chǎn)孕集》卷下。
2、鹿角霜益腎壯骨湯
材料:鹿角霜15克,熟地20克,鎖陽15克,水蛭10克,甲珠10克,片子姜黃10克,黃明膠10克,骨碎補30克,香附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益腎壯骨、舒筋通絡(luò)。治經(jīng)脈阻滯,腎氣虛損,骨骼氣血濡養(yǎng)不足。
來源:詹經(jīng)山方。
3、鹿角霜歸地滋血湯
材料:秦歸4錢,熟地3錢,鹿角霜3錢,香附3錢,泡參4錢,白術(shù)3錢,桑寄生4錢,枸杞3錢,萸肉3錢。水煎,空腹服。
功效:滋陰補血。主治月經(jīng)后期屬單純血虛者。
來源:《中醫(yī)婦科治療學(xué)》
以上就是一些鹿角霜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我們都知道鹿角是很名貴的中藥材,但是取鹿角的過程也是極其的殘忍的,將鹿殺死后,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fēng)干。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鹿角的性狀是怎樣的,我們該怎樣鑒別真假鹿角,又有怎樣的功效呢,讓人們變得如此殘忍。
鹿角,別名斑龍角(《本草綱目》),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動物洋鹿茸條。處方名鹿角片。
【別名】斑龍角、鹿角。
【功效分類】補陽藥
【藥材基原】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動物洋鹿茸條。
【藥源分布】"動植物資源分布:1.花角鹿:主產(chǎn)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亦產(chǎn)。2.馬鹿角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甘肅、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產(chǎn)。藥用動植物的栽培:人工飼養(yǎng)與野生二種,以野生者之角為佳品。"
【采收儲藏】分砍角和退角兩種。砍角:在10月至翌年2月問,將鹿殺死后,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fēng)干。退角:又稱解角、掉角或脫角,系雄鹿于換角期自然脫落者,故不帶腦骨。多在3-4月間采收。
性狀
馬鹿角:呈分枝狀,通常分成4~6枝,全長50~120cm。主枝彎曲,直徑3~6cm,基部盤狀,上具不規(guī)則瘤狀突起,習(xí)稱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xì)小的孔洞。側(cè)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與主干幾成直角或鈍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習(xí)稱坐地分枝;第二枝與第三枝相距較遠(yuǎn)。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習(xí)稱骨釘,并具長短不等的斷續(xù)縱梭,習(xí)稱苦瓜棱。質(zhì)堅硬,斷面外圈骨質(zhì),灰白色或微帶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窩狀孔。無臭,味微咸。
梅花鹿角:通常分成3~4枝,全長30~60cm,直徑2.5~5cm。側(cè)枝多向兩旁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第二枝與第一枝相距較遠(yuǎn),主枝末端分成兩小枝。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枝端灰白色。枝端以下具明顯骨釘,縱向排成苦瓜棱,頂部灰白色或灰黃色,有光澤。
鹿角脫盤:呈盔狀或扁盔狀,直徑3~6cm(珍珠盤直徑4.5~6.5cm),高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底面平,蜂窩狀,多呈黃白色或黃棕色。珍珠盤周邊常有稀疏細(xì)小的孔洞。上面略平或呈不規(guī)則的半球形。質(zhì)堅硬,斷面外圈骨質(zhì),灰白色或類白色。
【功效】行血,消腫,益腎。
【主治】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nèi)傷,腰脊疼痛。
【性味歸經(jīng)】咸,溫。①《本經(jīng)》:溫。②《別錄》:味咸,微溫,無毒。
入肝、腎經(jīng)。①《得配本草》:入手少陽、足少陰經(jīng)血分。②《要藥分劑》:入腎經(jīng),兼入心、肝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調(diào)敷。
【用藥忌宜】陰虛陽亢者忌服?!侗静萁?jīng)疏》:無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陽盛陰虛者忌之,胃火齒痛亦不宜服?!兜门浔静荨罚好鼏柣馃耄彾疽藳稣撸⒔?。
【藥物配伍】配杜仲:補腎益精,強筋壯骨。配肉桂:補腎溫陽,補腎益精。配當(dāng)歸:養(yǎng)血補血,肝腎并補。配黃芪:行血活血,消瘀?!侗静萁?jīng)集注》:杜仲為之使。
動植物資源分布
1、花角鹿:主產(chǎn)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亦產(chǎn)。
2、馬鹿角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甘肅、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產(chǎn)。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分砍角和退角兩種??辰牵涸?0月至翌年2月問,將鹿殺死后,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fēng)干。退角:又稱解角、掉角或脫角,系雄鹿于換角期自然脫落者,故不帶腦骨。多在3~4月間采收。
附方
①治奶發(fā),諸癰疽發(fā)背:燒鹿角,搗末,以苦酒和涂之。(《補缺肘后方》)
②治下注腳瘡:鹿角,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油調(diào)涂之。(《醫(yī)林集要》)
③治妊娠忽下血,腰痛不可忍:鹿角(銼)一兩,當(dāng)歸(銼)一兩。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洪氏集驗方》)
④治產(chǎn)后下血不盡,煩悶腹痛:鹿角,燒成炭,搗篩,煮豉汁,服方寸匕,日三夜再,稍加至二匕。不能用豉清,煮水作湯用之。(《千金方》)
⑤治胞衣不下:鹿角屑三分。為末,姜湯調(diào)下。(《產(chǎn)乳集驗方》)
⑥治腰痛:鹿角屑,熬令黃赤,研,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產(chǎn)乳集驗方》)
⑦治筋骨疼痛:鹿角,燒存性,為末,酒服一錢,日二。(《綱目》)
⑧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fā)落齒槁,腰脊痛,甚則喜唾:鹿角二兩,川牛膝(去蘆,酒浸,焙)一兩半。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送下。(《濟(jì)生方》鹿角丸)
⑨治婦人白濁,滑數(shù)虛冷者:鹿角屑,炒黃,為末,酒服二錢。(《婦人良方》)
⑩治消中,日夜尿七八升: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漸加至方寸匕。(《千金方》)
⑾治溺血久不止,脈細(xì)數(shù)者:鹿角八兩(燒灰),秋石一兩(煅灰)。共為末,蜜丸,烏梅湯下三錢。(《醫(yī)略六書》鹿角秋石丸)
【炮制方法】鹿角片:鋸成長段,用熱水浸泡,取出鎊成薄片后曬干。鹿角粉:取鎊片研成細(xì)粉?!肚Ы鹗持巍罚郝菇?,錯取屑一升,白蜜五升浸之,微火熬令小變色,暴干,更搗篩。
【考證】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①《雷公炮炙論》:鹿角使之,勝如糜角,其角要黃色緊重大好者。②《本草圖經(jīng)》: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
【生藥材鑒定】①花鹿角為梅花鹿的老角,呈分枝伏,三岔或四岔,長約30~50厘米,左右兩枝對稱。主枝梢向后面彎曲,直徑2.5~4.5厘米,分枝向兩旁伸張;枝端漸細(xì)。基部有盤狀突起,習(xí)稱珍珠盤。表面黃棕色,枝端淺黃白色,無毛,有光澤,具疣狀突起,習(xí)稱骨釘,并有縱棱。質(zhì)硬。斷面周圍白色,中央灰色,并有細(xì)蜂窩狀小孔。氣無,味微咸。以質(zhì)堅、全體有骨釘、光澤者為佳。
②馬鹿角為馬鹿的老角。形與花鹿角相似,每枝多為3~6岔。全長50~60厘米,直徑約3~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骨釘不顯著,基部有珍珠盤。骨質(zhì)堅硬,斷面外國白色層極厚,中央多灰黑色,有的微呈紅色,具粗蜂窩狀孔。氣無,味微咸。以粗壯堅實、無枯朽者為佳。鹿角除上述品種外,尚有野生的白鹿CervusmaoneilliLydekker、白唇鹿C.Albirostrisprzewalski、水鹿C.unicolorKerr的角亦作鹿角使用。商品在四川稱為草角(白鹿角)、巖角(白唇鹿角)、春角(水鹿角),產(chǎn)量均少,品質(zhì)亦差。
【化學(xué)成份】鹿角含膠質(zhì)25%,磷酸鈣50%-60%,碳酸鈣及氮化物。另含氨基酸,內(nèi)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
【藥理作用】抗炎作用;多毛鹿角正丁醇提取物(BETA)50mg/kg腹腔注射給于大鼠,可見大鼠肝和腦組織中線粒體的單胺氧化酶(MAO)活性被明顯抑制。體外實驗亦證明具有對MAO抑制活性。鹿角提取物40mg/kg,可使氟烷輕度麻醉狗心搏出量明顯增加。
【鑒別】
理化鑒別取梅花鹿角和馬鹿用新鮮橫斷面,在紫外光燈(365um)下觀察:梅花鹿角骨密質(zhì)顯亮白色,骨疏質(zhì)顯灰白色熒光。馬鹿角骨密質(zhì)顯淡藍(lán)色。骨疏質(zhì)顯藍(lán)褐色熒光。
品質(zhì)標(biāo)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浸出物依熱浸法測定,浸出物心得少于17.0%。
鹿角的食療價值
梅花鹿、馬鹿其雄鹿頭上已骨化的老角。鎊成薄片或研為細(xì)末用。
味甘、咸,性溫。能補腎陽,活血散瘀。用于腎虛陽痿,腰脊疼痛;陽虛帶下;瘡腫久不消。如《飲膳正要》治腎虛腰脊痛,或瘀血作痛,不能轉(zhuǎn)側(cè),以此浸酒飲;《婦人良方》治帶下白濁,單用其末,酒送服。一日~9g。
中藥化學(xué)鑒定
理化鑒別取梅花鹿角和馬鹿用新鮮橫斷面,在紫外光燈(365um)下觀察:梅花鹿角骨密質(zhì)顯亮白色,骨疏質(zhì)顯灰白色熒光。馬鹿角骨密質(zhì)顯淡藍(lán)色。骨疏質(zhì)顯藍(lán)褐色熒光。
品質(zhì)標(biāo)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浸出物依熱浸法測定,浸出物心得少于17.0%。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大家是不是對鹿角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希望我們醫(yī)學(xué)上的進(jìn)步能夠找到鹿角的替代藥材解決鹿角大量需求的問題,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欲就變得殘忍可怕。
我們今天要了解的是一個叫鹿角霜的藥品。顧名思義,鹿角霜就是指鹿角制成的藥物。所以鹿角霜是是一種中藥。是鹿科動物的骨頭部分。大家都知道,骨質(zhì)營養(yǎng)物質(zhì)豐富,利于人體健康,所以古時候把鹿角霜成為仙膠,不過也確實如此。那么我們今天就了解一下鹿角霜的作用。
鹿角霜,中藥名。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等的角熬制鹿角膠后剩余的骨渣。分布于吉林、遼寧、黑龍江、山東、北京等地。具有溫腎助陽,收斂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脾腎陽虛,白帶過多,遺尿尿頻,崩漏下血,瘡瘍不斂等病癥的治療。陰虛火旺者禁服。
鹿角膠是雄鹿已骨化的鹿角經(jīng)水煮熬,濃縮制成固體膠。呈黃棕色或紅棕色,半透明,上部有黃白色泡沫層。鹿角膠入藥歷史有兩千多年,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古時稱其為“鹿角仙膠”。
鹿角膠具有滋補肝腎,添精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虛勞羸弱,腰膝酸痛,夜夢遺精,崩漏帶下等癥。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鹿角膠有增加白細(xì)胞,治療大腦水腫等作用,用于治療癌癥化療后的后遺癥,為老藥新用開辟了新途徑。
鹿角膠的副作用1.服用鹿角膠忌油膩食物。2.服用鹿角膠糖尿病患者慎用。3.外感或?qū)崯醿?nèi)盛者不宜服用。4.服用鹿角膠宜飯前服用。本品可與龜膠相須為用,以增強滋補強壯之功;亦可與鹿角霜、茯苓配伍。
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鹿角霜作用和副作用的說明書。大家都知道鹿角霜有止血治療腎虛等功效,但是有句俗話這樣說,是藥三分毒。所以我們用藥也要適量,不能過度,不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生病哦,希望生病的朋友早日康復(fù)!
鹿角的簡介
鹿角,別名斑龍角(《本草綱目》),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已骨化的老角。原動物洋“鹿角”條。處方名鹿角片。本品為鹿科動物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 或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后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分別習(xí)稱“馬鹿角”、“梅花鹿角”(花鹿角)、“ 鹿角脫盤”。多于春季拾取,除去泥沙,風(fēng)干。動植物資源分布:花角鹿:主產(chǎn)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北京等地亦產(chǎn)。馬鹿角主產(chǎn)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新疆、青海:甘肅、云南、湖南、西藏等地亦產(chǎn)。藥用動植物的栽培:人工飼養(yǎng)與野生二種,以野生者之角為佳品。
鹿角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鹿角含膠質(zhì)25%,磷酸鈣50~60%,碳酸鈣及氮化物等。
2、功效作用
鹿角可行血,消腫,益腎。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nèi)傷,腰脊疼痛。
2.1、《本經(jīng)》:“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
2.2、《別錄》:”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
2.3、《千金·食治》:“屑服方寸匕,日三,益氣力,強骨髓,補絕傷。
2.4、《日華子本草》:療患瘡癰腫熱毒等,醋摩敷;脫精尿血,水摩服;小兒重舌鵝口瘡,炙熨之。
3、臨床應(yīng)用
鹿角可治瘡瘍腫毒,瘀血作痛,虛勞內(nèi)傷,腰脊疼痛。
4、科學(xué)研究
鹿角洗凈,鋸段,用溫水浸泡,撈出,鎊片,晾干;或銼成粗末。鹿角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用于陽痿遺精,腰脊冷痛,陰疽瘡瘍,乳癰初起,瘀血腫痛。
鹿角的市場信息
1、鹿角的價格
鹿角的價格約為0.47元/克。
2、鹿角的選購方法
鹿角分砍角和退角兩種??辰?在10月至翌年2月間,將鹿殺死后,連腦蓋骨砍下,除去殘肉,洗凈風(fēng)干。退角:又稱解角、掉角或脫角,系雄鹿于換角期自然脫落者,故不帶腦骨。多在3-4月間采收。
3、鹿角的保存方法
鹿角可放在一個干凈的玻璃瓶內(nèi),然后投入適量用文火炒至暗黃的糯米,待晾涼后放入,將瓶蓋封嚴(yán),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鹿角膏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鹿角膏應(yīng)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處方】鹿角尖。
【功能主治】一切癰癤初起者。
【用法用量】砂缽內(nèi)同老米醋濃磨。以鵝翎涂拂四圍,當(dāng)中留一口,遇干再涂。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鹿角(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蠷螋尿瘡。
【用法用量】醋調(diào)涂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見《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九
【別名】麥飯石膏、三神膏、靈應(yīng)膏、麥飯石圍散
【處方】鹿角1只(燒作炭,候冷,搗篩為末),麥飯石約半斤(凈洗干,碎如棋子大,有作末者,去之,于凈熨斗中熬令色赤,投于米醋中,良久濾出;又熬如此9遍訖,篩為末。麥飯石者,即磨刀石及硙石是),白斂1大兩(搗羅為末)。
【制法】上為細(xì)末,各取1大匙,以米酢5合,文武火煎之,酢少,又旋添,約煎五十沸已來,即止,令稀稠如糊,以新凈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發(fā)背。毒腫,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麥飯石膏(《圣惠》卷六十二)、三神膏(《圣濟(jì)總錄》卷一三一)、靈應(yīng)膏(《外科精義》卷下)、麥飯石圍散(《遵生八箋》卷十八)。本方改為散劑,名“鹿角散”(見《圣惠》)。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七二引《千金月令》
有關(guān)鹿角膏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鹿角膏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相信聽說過鹿角丸的朋友應(yīng)該不是太多,但是鹿角丸在中藥方劑里面確實非常的有名氣的,那么鹿角丸的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在什么樣的疾病中我們可以對它進(jìn)行運用呢?今天就來告訴大家其中的奧妙吧。
【處方】鹿角60克 川牛膝(去蘆,酒浸,焙)45克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治肝腎不足,面腫垢黑,腰脊痛不能久立,發(fā)落齒槁,甚則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yán)氏濟(jì)生方》
【處方】鹿角屑1兩(酥炙),附子(炮)2兩,桂心3分。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傷冷,冷氣入腎,其痛如掣。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鹽酒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三
【處方】鹿角5分,石斛5分,薯蕷5分,人參5分,防風(fēng)5分,白馬莖5分,干地黃5分,菟絲子5分,蛇床子5分,杜仲4分,澤瀉4分,山茱萸4分,赤石脂4分,干姜4分,牛膝6分,五味子6分,巴戟天6分,蓯蓉7分,遠(yuǎn)志3分,石龍芮3分,天雄2分(一方無干姜、五味子)。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補諸虛,益精血,壯陽充饑。主
【用法用量】每服如梧桐子30丸,酒調(diào)服,1日2次。
【注意】忌米醋。
【摘錄】《千金》卷十九
【處方】鹿角1斤(或麋角,須是殺者,不用死者角。每對須要重10斤以上,去腦角,寸寸截,每5斤以東流水浸49日或21日,刷,去水積令凈,入大鍋內(nèi),研大丹大5升,取汁,黃蠟半斤,青鹽4兩,并碎銼,以甜水滿鍋,勻沸,煮兩伏時,如混耗,續(xù)添溫湯,不得入冷水,卻須常另煎一鍋湯添;只候角軟如薯蕷取出,卻刷洗令凈,卻著絹袋子盛,扭干,桿為末。取煮角汁漉去滓,慢火熬成膏,充和藥末),附子2兩(炮,去皮臍),川巴戟1兩(去心,用糯米炒),牛膝2兩(酒浸,切,焙),海桐皮2兩(炒),破故紙1兩(凈,淘去浮者,炒),白僵蠶1兩(炒),官桂1兩(去皮),天麻1兩。
【制法】上為末,入1斤角霜同拌,更入青鹽2兩,研令勻,用白蜜1斤半,角膏1斤,同爛勻,令蜜熟和為丸,再入日杵二千下,仍以半兩真酥涂,待自候熟,眾手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膝,明耳目,駐顏容,不老。主風(fēng)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日午再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二二一引《博濟(jì)》
【處方】鹿角半斤(鎊細(xì),以少牛乳拌和得所,于小瓶子內(nèi)以大麥壓蒸一復(fù)時),黃耆半兩(銼),補骨脂2兩(微炒),韭子3兩(微炒),蛇床子1兩,人參2兩(去蘆頭),石龍芮1兩,覆盆子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遠(yuǎn)志1兩(去心),續(xù)斷1兩,石斛1兩(去根,銼),當(dāng)歸3兩,龍骨2兩,柏子仁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腎氣久弱,陰下濕癢,小便遺失,因夢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處方】鹿角2兩,川牛膝(去蘆,酒浸,焙)1兩半。
【制法】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骨虛極,面腫垢黑,脊痛不能久立,氣衰,發(fā)落齒槁,腰脊痛,甚則喜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jì)生》
【處方】鹿角屑10斤(熬令微黃),菟絲子1斤(酒浸1宿,別搗為末),遠(yuǎn)志1兩(去心),肉蓯蓉5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天雄2兩(炮裂,去皮臍),熟干地黃6兩,五味子5兩,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種腰痛,腎臟虛冷,顏容萎黃,形體消瘦,腰痛不可忍,虛憊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鹿角屑1分,蕪荑仁1分,附子1分(炮裂,去皮臍),赤石脂半兩,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當(dāng)歸1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小兒赤白痢,腹痛,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處方】鹿角(鎊)1分,蕪荑仁(炒)1分,附子(炮裂,去臍皮)1分,赤石脂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5丸,溫米飲送下,空心、日晚各1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八
【處方】鹿角(銼)、黃耆(炙)各等分,羚羊角減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一切瘡癤膿泡,熱瘡及發(fā)背。
【用法用量】地黃溫酒送下。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處方】鹿角1斤(洗凈,酥炙令香),巴戟天(去心)2兩,熟干地黃(焙)4兩,黃耆(銼)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獨活(去蘆頭)半兩,萆薢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桂(去粗皮)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澤瀉(銼)半兩,續(xù)斷半兩,芎?半兩,檳榔(銼)半兩,防風(fēng)(去叉)半兩,甘草(炙,銼)半兩,秦艽(去苗土)半兩,細(xì)辛(去苗葉)半兩,當(dāng)歸(切,焙)半兩,芍藥半兩,白蒺藜(炒去角)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人參半兩,鹿角膠(炙令燥)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兩。
【制法】上除杏仁別研外,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潤肌肉,填骨髓,去風(fēng)氣。主虛勞里急,腰腳頑痹,筋骨疼痛,或攻刺脅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一
【處方】鹿角(劈開,炙黃焦)。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數(shù),日夜一斗。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散劑,名“鹿角散”(見《普濟(jì)方》引《十便良方》)。
【摘錄】《雞峰》卷十
【處方】鹿角霜2兩,當(dāng)歸身2兩,茯神2兩,龍骨(煅)2兩,阿膠(牡蠣粉炒成珠)2兩,柏子仁(炒)2兩,香附(酒炒)2兩,山藥2兩,川芎1錢,川續(xù)斷1錢,炙甘草5分。
【制法】上為末,取白茅根搗汁糊為丸。
【功能主治】久崩成漏,遠(yuǎn)年不休,中氣下陷,下元不固,虛之甚者。
【用法用量】本方名鹿角丸,但鹿角原缺;據(jù)《竹林女科》補。
【摘錄】《葉氏女科》卷一
【處方】鹿角1兩(燒紅候冷,研),蕓苔子(炒,研)半兩。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痔疾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飯飲送下,溫酒亦得,食前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二
從上面的介紹中可以知道鹿角丸的作用十分的廣泛,所以現(xiàn)在很多的科學(xué)家都在研究如何可以將其應(yīng)用到臨床中,預(yù)防和治療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