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椒的藥用價值_山雞椒的副作用
養(yǎng)生的作用。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社會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山雞椒的藥用價值_山雞椒的副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山雞椒的藥用價值
山雞椒,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8(10)米;幼樹樹皮黃綠色,光滑,老樹樹皮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枝、葉具芳香味。頂芽圓錐形,外面被柔毛。葉互生,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5—13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被薄的白粉,兩面均無毛,羽狀脈,側(cè)脈每邊6—10條,纖細,與中脈在兩面均凸起;葉柄長0.6—2厘米,無毛。傘形花序單生或簇生于葉腋短枝上;總梗細長,長6—10毫米;苞片4,堅紙質(zhì),邊緣有睫毛,內(nèi)面密被白色絨毛;每一傘形花序有花4—6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約1.5毫米,密被絨毛;花被片6,寬卵形;雄花中能育雄蕊9,花絲中下部有毛,第三輪雄蕊基部的腺體具短柄,退化雌蕊無毛;雌花中退化雄蕊中下部具柔毛;子房卵形,花柱短,柱頭頭狀。
藥用價值
1.清香木姜子鮮果含揮發(fā)油2.5%-3%,主成分為檸檬醛-a(citral-a)即是牻牛兒醛(gerAnial),檸檬醛-b(citral-b)即是橙花醛(neral),共80.5%,檸檬烯(limonene)5.1%,香茅醛(citronellal)3.9%,芳樟醇(Linalool)2.8%,牻牛兒醇(geraniol)1.9%等。種仁含油57.7%,主成分為月桂酸(lauricacid)占85.6%,還含癸酸(capricacid)7.5%,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8%,油酸(oleicacid)2.6%,亞油酸(linoleicacid)1.1%,棕櫚酸(palmiticacid)0.3%,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0.1%等。
2.毛葉木姜子果含揮發(fā)油3%-5%,脂肪油25%。
3.木姜子干果含揮發(fā)油約2%-6%,主要成分為檸檬醛(citral),牻牛兒醇(geraniol),檸檬烯(limonene)等。種仁含油55.4%,主成分為月桂酸(lauricacid)39.5%,癸酸(capricacid)41.7%,還含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acid)8.1%,癸烯酸(decenoicacid)2.7%,十四碳烯酸(tetradecenoicacid)1.0%,肉豆蔻酸(myristicacid)1.0%,油酸(oleicacid)1.7%,亞油酸(linoleicacid)2.9%,辛酸(caprylicacid)0.1%等。
山雞椒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水煎溫洗全身。
山雞椒的副作用
暫時沒有明確
山雞椒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中文名:山雞椒
其它中文名:木香子(鎮(zhèn)源、思茅),木姜子(屏邊、思茅、文山、曲靖),山蒼子(曲靖、思茅),青皮樹(耿馬),山蒼樹、過山香(文山),山胡椒(思茅、大理、保山),野胡椒(大理),大筑子皮(思茅)、澄茄子(文山),畢澄茄(商品名誤用),沙海藤、雪白(傣語)。圖片);Chun(1925);Rend.(1930);Liou Ho (1932),(1934);Merr.(1935);Allen(1938);陳嶸(1957);H.H.Li(1964);海南植物志(1964);圖鑒(1972)*;云南經(jīng)濟植物(1972)。
山雞椒的附方:①治感寒腹痛:山雞椒四至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②治水瀉腹痛:山雞椒研末,開水吞服一錢。(《貴州民間藥物》)③治發(fā)痧氣痛:山雞椒、青藤香、蜘蛛香各一錢。研末,酒吞服。(《貴州民間藥物》)④治消化不良,胸腹脹:山雞椒焙干,研末,每次吞服三至五分。(《貴州民間藥物》)⑤治關(guān)節(jié)痛:山雞椒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湖南藥物志》)
ys630.COm精選閱讀
在生活中,人們每天所吃的飯菜,都離不開調(diào)料的存在.要想做好一道菜,沒有調(diào)料是不行的.調(diào)料的存在讓很多并不太會做飯的人松了一口氣.現(xiàn)在很多人調(diào)料直接放在菜里就可以了,都不用你去管.而且做出來的菜味道還那么好吃.在平常百姓家的廚房常見的調(diào)料都很多,像鹽,味精,這都是家里必備的.
而很多人家還會在家里準備一些麻椒用來做菜用.其實麻椒是花椒的一種,它是很常見的呀一種調(diào)料,它的味道要比平時見到的花椒要重很多,而且它的味道很麻很麻.這也就是為什么它會叫麻椒的原因.在很多人們愛吃的菜中都存在著它的身影.那么麻椒有沒有什么藥用價值呢?今天說一下.
營養(yǎng)素含量(每100克)碳水化合物(克)一脂肪(克)一蛋白質(zhì)(克)一膳食纖維(克)一維生素A(微克)一維生素C(毫克)一維生素E(毫克)一胡蘿卜素(微克)一維生素B1(毫克)一維生素B2(毫克)一煙酸(毫克)一鎂(毫克)一鈣(毫克)一鐵(毫克)一鋅(毫克)一銅(毫克)一錳(毫克)一鉀(毫克)一磷(毫克)一鈉(毫克)一硒(微克)一膽固醇(毫克)一葉酸(微克)一維生素B6(毫克)一維生素B12(毫克)一碘(微克)一
食材的宜忌搭配是以中醫(yī)養(yǎng)生為基礎(chǔ),分析食材營養(yǎng)成分,提供較為合理的搭配方式.
花椒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擴張,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婦,陰虛火旺者忌食.而麻椒其實也應(yīng)該屬于是花椒的一種,起功效和花椒大致一樣,但比花椒更強一些.
麻椒經(jīng)常被放在各種菜里面,包括大家愛吃的麻辣燙里面都有麻椒的身影.別看麻椒只是一個調(diào)料,但是若是某些菜中少了它可是不行的.像人們愛吃的麻婆豆腐,重點就在與這個麻椒的.
導(dǎo)讀:中藥椒目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椒目的功效與作用、椒目圖片、椒目的藥用價值、椒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椒目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椒目簡介椒目圖片椒目的功效與作用椒目的藥用價值椒目的副作用椒目簡介
椒目,為蕓香科植物花椒或青花椒的干燥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除去果皮及雜質(zhì)。該品呈圓球形、橢圓形或半圓形,直徑約3~5mm。表面黑色,有光澤,有時表皮已脫落,露出網(wǎng)狀紋理。種臍橢圓形,種脊明顯。種皮質(zhì)硬脆,易剝落,除去種皮后可見淡黃白色胚乳及肥厚的子葉,胚根大,胚芽明顯。氣香,味辛辣。
椒目圖片
椒目的功效與作用
治水腫脹滿,痰飲喘逆。
1、陶弘景:去水。
2、《唐本草》:主水,腹脹滿,利小便。
3、《本草衍義》:治盜汗。又治水蠱。
4、《本草蒙筌》:定痰喘。
5、《本草備要》:治脹,定喘,及腎虛耳鳴。
椒目的藥用價值
1、治久水,腹肚如大鼓者:椒目(水沉者),取熬之,搗如膏,酒服方寸匕。(《千金方》)
2、治腹?jié)M口舌干燥,此腸間有水氣:防己,椒目、葶藶(熬)、大黃各一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金匱要略》己椒藶黃丸)
3、治水泛于肺,肺得水而浮,故喘不得臥:川椒目(沉水者,略炒)為末,每一錢,姜湯調(diào)下。(《赤水玄珠》椒目散)
4、治暴宿食留飲不除,腹中為患:椒目二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熬搗)。以棗膏丸如麻子。服二丸,下,痛止。(《補缺肘后方》)
5、治腎氣虛,耳中如風(fēng)水鳴,或如打鐘磬之聲,卒暴聾:椒目、巴豆、菖蒲、松脂。以蠟溶為筒子,納耳中,一日一易。(《藥性論》)
6、治久年眼生黑花不見者:椒目(炒)一兩,蒼術(shù)(炒)二兩。上藥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醋湯送下。(《續(xù)本事方》)
7、治白帶:椒目末服之。(《金匱鉤玄》)
椒目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忌服。
以上就是一些椒目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導(dǎo)讀:中藥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竹葉椒圖片、竹葉椒的藥用價值、竹葉椒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竹葉椒簡介竹葉椒圖片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竹葉椒的藥用價值竹葉椒的用法與用量竹葉椒的副作用竹葉椒醫(yī)書記載竹葉椒簡介
竹葉椒,入藥部分為蕓香科植物竹葉椒的果實。其根、樹皮、葉、及種子也可以入藥。全年采根、樹皮,秋季采果,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球形小分果1-2,直徑4-5mm,頂端具細小喙尖,基都無末發(fā)育離生心皮,距基部約0.7mm處小果柄頂部具節(jié),稍膨大。外表面紅棕色至褐紅色,稀疏散布明顯凸出成瘤狀的油腺點。內(nèi)果皮光滑,淡黃色,薄革質(zhì)。果柄被疏短毛。種子圓珠形,直徑約3mm,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疣點,種臍圓形,種脊明顯。果實成熟時珠柄與內(nèi)果皮基部相連,果皮質(zhì)較脆。氣香,味麻而涼。以色紅棕、味麻有涼感者為佳。
竹葉椒圖片
竹葉椒的功效與作用
1、竹葉椒可以作為調(diào)料
說道竹葉椒,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哪辣辣的、麻麻的口感。竹葉椒經(jīng)常被灑在菜肴中,作為鹽、味精等一樣用的佐料,對于愛吃辣的人們來說,竹葉椒絕對可以給你帶來火辣辣的燃燒感。
2、竹葉椒的藥用價值
竹葉椒還有很好的藥用功效,這是因為竹葉椒屬于一種溫性的刺激性的食物,所以可以溫中理氣,活血通絡(luò),對于風(fēng)濕病患者來說有不錯的療效。我們都知道為了防止?jié)駳?,需要適量的吃一些辣椒,就是這個道理。竹葉椒不僅可以直接食用,還可以研碎后最為一種外用的藥材食用,能夠有效治療皮膚瘙癢或者皮膚腫痛的情況,可以達到消炎止癢去腫的效果。
3、竹葉椒的果皮也有作用
竹葉椒的果皮在我國不怎么吃辣的江蘇、浙江一帶,往往作為土花膠食用,沒有花椒那么麻辣的口感,但是也能帶來一定的味覺刺激,對于美食愛好者們來說,不容錯過哦。
竹葉椒的藥用價值
溫中燥溫;散寒止痛;驅(qū)蟲止癢。主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蛔厥腹痛;齲齒牙痛;濕疹;疥癬癢瘡。治胃寒及蛔蟲腹痛,牙痛,濕瘡。
根、果:胃腹冷痛,胃腸功能紊亂,蛔蟲病腹痛,感冒頭痛,風(fēng)寒咳喘,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毒蛇咬傷。
葉:外用治跌打腫痛,癰腫瘡毒,皮膚瘙癢。
1、治胃痛、牙痛:竹葉椒果一至二錢,山姜根三錢。研末,溫開水送服。(《江西草藥》)
2、治痧癥腹痛:竹葉椒果三至五錢,水煎服;或研末,每次五分至一錢,黃酒送服。(《江西草藥》)
竹葉椒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研末,1-3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含漱;或酒精浸泡外搽;或研末粉塞入齲齒洞中,或鮮品搗敷。
竹葉椒的副作用
竹葉椒有一定的毒性,雖然很低,但是不宜多吃。另外,辛辣的食物本身對身體的許多疾病具有刺激性,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適量食用竹葉椒,不要過量食用。
竹葉椒醫(yī)書記載
1、《廣西藥植名錄》:行氣消腫,祛風(fēng)散瘀,止咳,祛蛔。治胃痛。
2、《江西草藥》:散寒止痛,解蛇毒。
3、《四川常用中草藥》:散寒,行氣,殺蟲,祛風(fēng)。治胸腹冷痛,蛔蟲肚痛,風(fēng)寒牙痛,濕毒癢瘡。
以上就是一些竹葉椒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大家知道山雞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山雞的藥用價值吧。
【來源】為雉科動物 原雞 的 肉 。
【原形態(tài)】為家雞的遠祖,形似家雞而較小,體長約60厘米。肉冠、肉垂以及裸出的臉和喉均赤紅色。虹膜紅褐色或橙黃色。雄者頭和頸的羽毛在前為深紅色,向后轉(zhuǎn)為金黃色;上背與翼上的小覆羽黑色,大覆羽著有藍紫色光輝;中背和中覆羽呈濃暗紅色;下背和腰轉(zhuǎn)為紅橙色;飛羽黑褐色。尾羽很長,斜垂。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色,而有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下體純?yōu)鹾?。腳粗短而健,藍灰色,有距。雌者形小尾短。上體大都暗褐而綴以黃褐色蟲蠹狀斑。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形特長,中央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胸紅褐色。下體余部均褐色沾黃,尾下覆羽烏黑色。腳無距。
【生境分布】棲于熱帶和亞熱帶山區(qū)的密林中。分布云南、廣西南部,海南島等地。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滋養(yǎng)溫補,強筋骨,入肝補血。治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兩;或酒炒。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山雞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山雞蛋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雞蛋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雞蛋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雞蛋參
【來源】為桔??浦参? 山雞蛋 的 塊根 。冬季采集。洗凈曬干或蒸熟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纏繞小草本,纖細,具乳汁。塊根肉質(zhì),白色,卵圓形。單葉互生或下部對生,闊線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O.5~1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紊谇o頂,藍色,鐘狀;花萼、花瓣各5裂;雄蕊5枚;子房下位。蒴果。
【生境分布】生于松林、雜木林下。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潤肺生津,益脾胃。治病后、產(chǎn)后體弱,肺結(jié)核,氣管炎,食欲不振,心悸多汗。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治病后體虛、心悸:山雞蛋一兩。燉瘦豬肉服。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山雞蛋,了解了山雞蛋的效果和作用,山雞蛋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山雞蛋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山雞腿在我們的生活中山雞腿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山雞腿是什么?
【別名】紫花大將軍
【來源】藥材基源:為桔梗科植物毛瓣山梗菜的全草。
【原形態(tài)】毛瓣山梗菜,多年生草本,高達80cm。根有肉質(zhì)須根。莖被疏柔毛。葉互生,螺旋狀排列;順柄長2-3cm,有狹翅,中部以上的葉具短柄或無柄;葉片橢圓狀披針表,長6-12cm,寬2-3.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邊緣波狀或有不規(guī)則的圓齒,兩面密被短柔毛?;▎紊谇o上部苞片腋間,形成總狀花序,花序長10-30cm,花較?。话~狀,下部的比花長數(shù)倍,頂部的有時較花短;花梗密被柔毛;花萼筒短長圓狀,裂片條狀披針形,長6-8mm,密被柔毛,早期常反折;花冠紫紅色至藍紫色,上唇裂片條形,下部裂片卵狀披針形,外展;花藥僅下方2枚花藥先端具筆毛狀髯毛。蒴果短柱狀,底部平截,中央明顯凹入。種子橢圓形,稍壓扁?;ā⒐?-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36100m的山坡草地,藻叢或竹林林緣。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痄腮;咽喉腫痛;疔瘡癰腫;風(fēng)濕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山雞腿的詳細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山雞腿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竹芋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根莖富含淀粉,可煮食或提取淀粉供食用或糊用;藥用有清肺,利水之效。
2、用于什么病癥
竹芋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3、用法用量
竹芋內(nèi)服:9-15g。
竹芋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竹芋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竹芋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華本草》。
1.1、別名:竹芋又稱為結(jié)粉、山百合。拼音名:Zhu Yu,英文名:Bermuda Arrowroot,rhizome of Bermuda Arrowroot。中藥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2、藥材來源:竹芋為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莖。
1.3、生境分布: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常見栽培。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竹芋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不耐寒,怕干燥忌強光曝曬。對水分的反應(yīng)十分敏感。喜低光度或半蔭環(huán)境下生長,在強光下曝曬葉片容易灼傷。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葉土最宜。
1.4、性味歸經(jīng):竹芋味甘;淡;性涼,肺;膀胱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竹芋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切片曬干。
1.6、化學(xué)成分:根莖含淀粉(starch)19.4%,蛋白質(zhì)(protein),脂肪(fat),色氨酸(trytophan)。
1.7、功能主治:竹芋清肺止咳;清熱利尿。主肺熱咳嗽;小便熱痛。
1.8、用法用量:竹芋內(nèi)服:9-15g。竹芋粉幾乎全是淀粉,不含維生素,蛋白質(zhì)含量僅0.2%??捎米鰷⒄{(diào)味汁、布丁和尾食點心的增稠劑。加水煮沸成透明、無臭的可口糊狀物。竹芋粉質(zhì)細與其他淀粉相比可以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的條件下烹調(diào),又易消化,特別適合做不能煮過頭的牛奶蛋糊等蛋品,也適宜制作淡味、低鹽和低蛋白的食物。
2、《新華本草綱要》:竹芋有清肺利尿的功能。用于肺熱咳嗽,小便赤痛。
石決明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2、用于什么病癥
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石決明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消化不良、胃酸缺乏者禁服。 3、飲食禁忌
3.1、石決明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草經(jīng)疏》:畏旋覆花。
3.3、《本草求原》:反云母。
石決明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別錄》。
1.1、別名:真珠母(《雷公炮炙論》),鰒魚甲(陶弘景),九孔螺(《日華子本草》),千里光(《綱目》),鮑魚皮(《山東中藥》),金蛤蜊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1.2、藥材來源:為鮑科動物九孔鮑或盤大鮑等的貝殼。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浙江(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為我國南方優(yōu)良養(yǎng)殖種類之一。 1.4、性味歸經(jīng):味咸;性寒。入肝、腎經(jīng)。
1.5、化學(xué)成分:盤大鮑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zhì)約3.67%,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煅燒后碳酸鹽分解,產(chǎn)生氧化鈣,有機質(zhì)則破壞。
1.6、功能主治:平肝潛陽,除熱,明日。治風(fēng)陽上擾、頭痛眩暈,驚搐,骨蒸芳熱,青盲內(nèi)障。
1.7、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宜久煎),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水飛點眼。
2、《別錄》:主目障翳痛,青盲。
3、《海藥本草》:主青盲內(nèi)障,肝肺風(fēng)熱,骨蒸勞極。
4、《綱目》:通五淋。
5、《本草從新》:愈瘍疽。
6、《本草求原》:軟堅,滋腎,治痔漏。
7、《山東中草藥手冊》:鎮(zhèn)肝、明目,治眩暈。
8、治怕日羞明:千里光、海金砂、甘草、菊花等分。上細切,每服八錢,水一盅半,煎至一盅,去渣,食后溫服。(《眼科龍木論》千里光湯)。
9、治鎖喉風(fēng):石決明火燒醋炙三次,研細末,用米醋調(diào),鵝羽蘸擦喉內(nèi),吐痰效。(《本草匯言》)。
苜蓿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三出羽狀復(fù)葉,小葉小,有小齒,葉脈伸入齒端;托葉與葉柄合生;花小,組成腋生的短總狀花序或頭狀花序;萼齒近相等;花冠黃色或紫,旗瓣倒卵形或長圓形,基部漸狹,近無柄,龍骨瓣鈍,比翼瓣短;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多數(shù),花柱短,扁或錐狀;莢果旋卷,常呈貝殼狀或彎鐮狀,不開裂,平滑或有刺,有種子1至數(shù)顆??勺鳛槭澄?將其在熱水中焯過,涼拌即可,味道極佳。紫苜蓿分布很廣,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栽培;南苜蓿分布于我國中、南部,長江下游有栽培。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用。清解胃熱,利尿除濕。
2、用法用量
2.1、味甘、淡,性微寒。能清胃熱,利尿除濕。用于胃熱煩悶,不欲飲食;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石淋,或濕熱發(fā)黃。內(nèi)服:搗汁,3~5兩;研末,2~3錢。
2.2、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jié)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由苜蓿來作為預(yù)防出血癥候,實驗的結(jié)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yù)防的效果。
2.3、清內(nèi)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后,確能消除內(nèi)火,尤其在燥烈季節(jié),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苜蓿經(jīng)油炒后,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后,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jié),如果覺得唇干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肴。
苜蓿的副作用
為豆科植物紫苜?;蚰宪俎5娜?。因?qū)贊B利之品,故不宜久食多食。又,牲畜飼以一種南苜蓿的變種后,可產(chǎn)生對光的過敏性皮炎,亦須注意。
苜蓿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孟詵:利五臟,洗去脾胃間邪氣,諸惡熱毒。
2、《日華子本草》:去腹藏邪氣,脾胃間熱氣,通小腸。
3、《本草衍義》:利大小腸。
4、《現(xiàn)代實用中藥》:治尿酸性膀胱結(jié)石。
5、治膀胱結(jié)石:鮮南苜蓿三至五兩,搗汁服。(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6、治浮腫:苜蓿葉五錢(研末),豆腐一塊,豬油三兩。燉熟一次服下,連續(xù)服用。(《吉林中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