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柳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睆墓胖两?,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沙柳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沙柳的簡介
1、沙柳(學名: Salix psammophila)別名筐柳、降馬(藏名)為沙漠植物,也是極少數(shù)可以生長在鹽堿地的一種植物。其幼枝黃色,葉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枝條叢生不怕沙壓,根系發(fā)達,萌芽力強,是固沙造林樹種,其天敵為沙柳毒蛾,生于河谷溪邊濕地,分布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四川等地。沙柳用于作北方防風沙的主力,是“三北防護林”的首選樹種之一。
2、沙柳屬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幼時具絨毛,以后漸變光滑。葉條形或條狀倒披針形,長1.5-5厘米,寬3-7毫米,邊緣外卷,上半部有疏生具腺細齒,下半部近全緣,上面初有絹狀毛,后幾無毛,下面灰色,有絲毛;葉柄長1-3毫米,有長柔毛?;ㄐ蜉S密生長柔毛;苞片倒卵狀矩圓形,基部有疏柔毛,腹面有1腺體;雄花序長1.5-2.3厘米;花絲合生;雌花序長1.5-2厘米;子房密生短絲毛。蒴果長3毫米,無梗,裂開為2瓣,種子具長白毛,花期3月,果期5月。樹皮幼嫩時多為紫紅色,有時綠色,老時多為灰白色。莖表層角質層較發(fā)達。葉互生,葉的結構具有旱生植物的特征;為等面葉,葉肉組織只有柵欄薄壁組織細胞,而無海綿薄壁組織細胞;柵欄薄壁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維管束極為發(fā)達。在葉緣及中肋外被又一層角質層,葉邊緣皮下還有兩層下皮層,氣孔微凹。柔荑花序無柄。果為蒴果長圓形。
沙柳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
祛風清熱,散瘀消腫。
2、主治
用于麻疹初起,斑疹不透,皮膚瘙癢,慢性風濕,瘡癤癰腫,腰扭傷。
3、相關配伍
治急性腰扭傷:柳須根30g,地骨皮9g,木香6g,水煎服。(《甘肅中草藥手冊》)。治瘡癤癰腫:沙柳樹皮搗爛,敷于患處。(《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
4、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5、集加工
春季采收枝葉,夏、秋季采收須狀根,全年采收樹皮,鮮用或曬干。
沙柳的市場信息
1、沙柳的價格
沙柳生長迅速,枝葉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強;利用價值高;是中國沙荒地區(qū)造林面積最大的樹種之一。沙柳可做紙板,造紙。它所含的熱量和煤差不多,可發(fā)展成每三至六年砍一次的綠色沙煤田。
沙柳不僅把不斷內侵擴散的上萬畝沙丘牢牢地固住,而且成片成串的沙柳形成的植物帶,涵養(yǎng)了沙地的水分,削平了沙包,沒有幾年就能形成了一片片綠地。
2、沙柳的選購方法
沙柳抗逆性強,較耐旱,喜水濕;抗風沙,耐一定鹽堿,耐嚴寒和酷熱;喜適度沙壓,越壓越旺,但不耐風蝕;繁殖容易,萌蘗力強。
3、沙柳的保存方法
首先在秋季中期挖一米深的坑,保證將沙柳完全放入其中。然后將沙柳苗取下,每段大約60cm左右。將沙柳的苗完全放入坑中,在坑中放入適量的化肥和水,保證沙柳能夠在春天到來時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在春季能夠發(fā)芽。春季到來時候,就會有很多的沙柳突破土壤發(fā)芽,很快就會形成大片沙柳苗木。
yS630.Com相關推薦
對于柳根這種中藥材,我們應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關于柳根的相關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楊柳須(《天寶本草》),水柳須(《中醫(yī)藥實驗研究》),紅龍須(《修訂增補天寶本草》),分水翁(《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青龍須(《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 垂柳 的 根 及 根須 。全年可采。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祛風,除濕。治淋病,白濁,水腫,黃疸,風濕疼痛,黃水濕瘡,牙痛,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溫熨。
【附方】①治黃水濕瘡:水柳須燒存性,研末,麻油調涂。(《中醫(yī)藥實驗研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證類本草》
由以上對柳根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柳根對人體的幫助還是比較大的,可以改善人體的一些不好的癥狀,對人體是很有用的一種藥材。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小葉柳。
【別名】山楊柳、紅梅蠟
【來源】楊柳科 小葉柳 Salix hypoleuca Seem.,以 根、葉 入藥。
【生境分布】山西、陜西、湖北、四川、貴州。
【性味】辛、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血化瘀。主治風濕骨痛,勞傷。外用治蛇頭疔。
【用法用量】0.3~1兩,泡酒服或適量煎水洗。外用取少許嚼爛外敷至消腫為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草藥》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中藥小葉柳在很多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適當?shù)氖秤眯∪~柳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對于海柳,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海柳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海柳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來源】藥材基源:為黑角珊瑚科動物日本黑角珊瑚的群體分枝。
【原形態(tài)】日本黑角珊瑚,群體似馬尾松中柳樹枝狀。軸呈角質,分枝復羽狀,呈黑褐色黃褐色。多回分枝,小分枝的前側邊緣交替排列的羽枝硬而密集。羽枝上又分出1-5級更細、更短的剛毛狀次級羽枝,從羽枝的前面或前側面伸出,形成一信扁平面。這樣在分枝上形成多層羽枝平面。羽枝上的刺尖細,圓錐形,有8縱裂,群體出水后呈金黃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棲息于水深15-20m的硬底上,或更深的珊瑚石和巖石上。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定驚。主痔瘡;出血;腹痛;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海柳,我們也了解了中藥海柳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海柳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海柳用于養(yǎng)生。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柳白皮這味中藥。
【來源】為楊柳科植物 垂柳 的 樹枝 或 根部的韌皮 。全年可采。除去栓皮及木質部,取韌皮用。
【化學成份】含水楊甙及3.10~9.12%鞣質。
【藥理作用】水楊甙有退熱作用。參見"柳枝"條。
【性味】《唐本草》;"枝皮味苦,寒,無毒。"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風腫瘙癢,黃疸,淋濁,乳癰,牙痛,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煎水冼、酒煮或炒熱溫熨。
【附方】①治瘧疾及風濕骨痛:柳枝去其木心及外面黃黑之粗皮,用其青色之皮,鮮用一兩至一兩五錢。水煎服。(《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證類本草》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柳白皮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金珠柳,下面我們就來對金珠柳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大葉良箭、白胡椒、紅斑鳩米、野蘭、白子木、普洱茶、杜宏山、觀音茶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锝鹬榱娜~或根。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高2-3m,稀達10m。小枝圓柱形,通常被疏長硬毛或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1.5cm;葉片堅紙質,長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長7-14cm,寬3-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鈍,邊緣具粗鋸齒或疏波狀齒,齒尖具腺點,背面有時被疏硬毛,尤以脈上常見;中脈隆起,側脈8-12對,尾端直達齒尖,通常無脈狀腺條紋。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常于基部分枝,腋生,長2-7cm,被疏硬毛,尤以苞片為多;苞片披針形,長約1mm;花梗長1-2mm;小苞片披針形或卵形,著生于萼基部;花長約2mm;萼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與萼管等長,有時具緣毛;花冠白色,鐘形,具脈狀腺條紋,裂片與花冠管等長或略長,卵形,全緣或具微波狀齒;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中部,內藏,花絲與花藥等長,花藥圓形或腎形;雌蕊不超過雄蕊,柱頭微裂或半裂。果球形或近橢圓形,直徑約3mm,幼時褐紅色,成熟后白色,多少具脈狀腺條紋,宿存萼包果達中部略上,即果的2/3處?;ㄆ?-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2800m的山間雜木林下或疏林下。
【性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濕熱。主痢疾;泄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金珠柳的詳細介紹,鑒于它是一種中藥材,我們可以放心食用,金珠柳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白柳的簡介
白柳,喬木,高達20m。老樹皮暗灰色,深縱裂。葉披針形、線狀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長5-12(-15)cm,寬1-3(-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幼葉兩面被白絹毛,后脫落;葉柄長約1cm,有白色絹毛,托葉披針形,邊緣有腺點,時脫落。
花序與葉同時開放,軸上密被白色絨毛;雄花序長3-5cm,藥藥鮮黃色,雄蕊2;苞片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淡黃色,有緣毛;腺體2,背生和腹生;雌花序長3-4.5cm,子房卵狀圓錐形,有短柄或近無柄,花柱短,常2淺裂,柱頭2裂;苞片全緣;腺體1,腹生,稀有1不發(fā)達的背腺。
果序長3-5.5cm?;ㄆ?-5月,果期5月。
產(chǎn)新疆,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區(qū)有栽培。多沿河生長,可以分布到海拔3100米。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阿富汗、蘇聯(lián)、歐洲均有分布和引種。伊朗;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前蘇聯(lián)。在我國,白柳一般為栽培樹種,尤其新疆較普遍,野生林木不多,僅見于新疆額爾齊斯河及其附近支流和塔城南湖一帶。在額爾齊斯河流域,生長良好,高達20-25米,胸徑達1米左右,樹干通直而圓滿。
白柳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腺腮炎;黃疸性肝炎;盆腔炎;腎炎;瘡癤;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作用:木材輕軟,紋理較直,結構較細,可供建筑、家具和農具或火柴桿用;枝條可供編織物用;嫩葉可作飼料;為速生的重要用材柳樹之一,并為觀賞樹種和早春蜜源植物。
應用:
1、主治急性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盆腔炎,腎炎,瘡癤:用白柳葉浸膏(每100公斤柳葉,可提7.5~10公斤浸膏)。制成片劑,每次服3~5片(每片0.5克),每日4~6次。
2、治黃疸型肝炎:鮮白柳芽3錢,開水沏,當茶飲(亦可與紅糖同服)。
3、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初起:白柳芽5錢,水煎服。
白柳的市場信息
1、白柳的價格
50元到上千價格不等,可到當?shù)厥袌隽私狻?/p>
2、白柳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白柳的保存方法
春季采收嫩枝葉或芽,鮮用或曬干。
很多人都知道,空心柳對一些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其實,空心柳的神奇的功效遠不止于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下空心柳的功效。
【別名】馬尿溲(《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柳葉繡線菊(《東北植物檢索表》)。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繡線菊 的 全草 及 根 。全年可采,以夏、秋花葉茂盛時采收最佳。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1~2米。莖圓柱形,上部灰綠色,近基部褐黃色,表面光滑堅硬。葉互生,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8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密生銳齒,或為重鋸齒,兩面無毛?;ㄐ驗榫貓A形或金字塔狀圓錐花序,著生在當年生具葉長枝的頂端,長6~13厘米,被細短柔毛;花粉紅色,直徑5~7毫米;萼管杯狀,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shù);心皮5,上位,分離,1室,有胚珠2至多顆。蓇葖果直立,無毛或沿腹縫有短柔毛。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草叢、河流沿岸、山溝等處。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等地。
【功能主治】《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跌打損傷,關節(jié)疼痛,周身酸痛,咳嗽痰多,刀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4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空心柳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空心柳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沙松果,下面我們就來對沙松果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榧子、云南榧子、滇榧子、土榧子、杉松果
【來源】藥材基源:為紅豆杉科植物云南榧樹的種子。
【原形態(tài)】喬木,高達20m,胸圍達lm。樹皮淡褐色或灰褐色,不規(guī)則縱裂。一至三年生小枝綠色、淡黃色、黃色、淡褐色或淡黃褐色。葉基部扭轉排成2列;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長2-3.6cm,寬3-4mm,上部常上彎,微呈鐮狀,先端漸尖,有刺狀長尖頭,基部寬楔形,上面光綠色,無明顯中脈,有2條縱槽常達中上部以下,下面氣孔帶褐色,與中脈帶等寬或稍窄,邊帶比氣孔帶寬2-3倍。雌雄異株,雄球花單生葉腋,卵圓形;雌球花成對生于葉腋,無梗。種子近球形,連同假種皮徑約2cm,先端有凸起的短尖頭,種皮木質或骨質,外皮平滑,內壁有2條對生的縱脊,胚乳深內皺,兩側各有一條縱凹槽,與種皮內壁的縱脊相嵌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3400m的高山上,為常見的森林樹種,喜溫涼濕潤氣候及酸性棕色森林土壤。
【性味】澀;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殺蟲消積;潤腸通便。主蟲積腹痛;小兒疳積;便秘;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沙松果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沙松果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沙松果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沙松果的重要性。
沙拐棗的簡介
灌木,高25-150厘米。老枝灰白色或淡黃灰色,開展,拐曲;當年生幼枝草質,灰綠色,有關節(jié),節(jié)間長0.6-3厘米。葉線形,長2-4毫米。花白色或淡紅色,通常2-3朵,簇生葉腋;花梗細弱,長1-2毫米,下部有關節(jié);花被片卵圓形,長約2毫米,果時水平伸展。
果實(包括刺)寬橢圓形,通常長8-12毫米,寬7-11毫米;瘦果不扭轉、微扭轉或極扭轉,條形、窄橢圓形至寬橢圓形;果肋突起或突起不明顯,溝槽稍寬成狹窄,每肋有刺2-3行;刺等長或長于瘦果之寬,細弱,毛發(fā)狀,質脆,易折斷,較密或較稀疏,基部不擴大或稍擴大,中部2-3次2-3分叉?;ㄆ?-7月,果期6-8月,在新疆東部,8月出現(xiàn)第二次花果。
分布于我國東部(內蒙古)者,瘦果寬橢圓形,肋不明顯,不扭轉或微扭轉,每肋通常3行刺;刺稠密,較細,易脆。分布于西部(新疆)者,瘦果窄橢圓形,肋較明顯,不扭轉、微扭轉至扭轉;每肋刺2行,往往較稀疏,少數(shù)稍密,基部有時稍擴大。
產(chǎn)內蒙古中部西部、甘肅西部及新疆東部。生于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地、沙礫質荒漠和礫質荒漠的粗沙積聚處,海拔500-1800米。蒙古也有分布。
沙拐棗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澀,性微溫。
作用:開花期干物質中含粗蛋白質6.25%,粗脂肪2.35%,粗纖維28.10%,無氮浸出物58.35%,粗灰分4.95%,鈣 1.15%,磷0.10%。適口性中等。夏秋季綿羊、山羊喜食嫩枝葉及果實,冬春采食較差。駱駝一年四季喜食,馬與牛不喜食。為一種先鋒固沙植物。
應用:沙拐棗除了含有很多蛋白質脂肪等人類必須元素外,在醫(yī)學上它也有其獨特的作用,沙拐棗味苦澀,性微溫。根治小便混濁,全草治皮膚皸裂。
1、治小便渾濁:沙拐棗根15-30克。水煎服。
2、治皮膚皸裂:沙拐棗全草,研末,調油膏外涂或煎水外洗。
沙拐棗的市場信息
1、沙拐棗的價格
20元左右。
2、沙拐棗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
3、沙拐棗的保存方法
根夏、秋采挖,全草果熟期采收,曬干。
沙冬青的簡介
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xim. ex Kom.) Cheng f.),又稱蒙古黃花木、冬青、蒙古沙冬青。常綠灌木,高達2m,冠幅約3m。分布于內蒙古、寧夏和甘肅等地海拔1000至1200米低山地帶。為常綠超旱生植物。喜沙礫質土壤,種子吸水力強,發(fā)芽迅速。花開4、5月,7月果熟?;哪貐^(qū)十分珍貴的孑遺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常綠灌木,高1.5-2米,粗壯;樹皮黃綠色,木材褐色。莖多叉狀分枝,圓柱形,具溝棱,幼被灰白色短柔毛,后漸稀疏。3小葉,偶為單葉;葉柄長5-15毫米,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托葉小,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貼生葉柄,被銀白色絨毛;小葉菱狀橢圓形或闊披針形,長2-3.5厘米,寬6-20毫米,兩面密被銀白色絨毛,全緣,側脈幾不明顯。
莢果扁平,線形,長5-8厘米,寬15-20毫米,無毛,先端銳尖,基部具果頸,果頸長8-10毫米;有種子2-5粒。種子圓腎形,徑約6毫米?;ㄆ?-5月,果期5-6月。
沙冬青的功效與作用
【富含物質】:
沙冬青嫩枝和葉中含生物堿,葉中含右旋3a-羥基羽扇豆堿(3a-hydroxylupanine),7-3ˊ-二羥基-4ˊ-甲氧基異黃酮(7,3ˊ-di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4-甲氧基異黃酮-7-β-D-吡喃葡萄糖甙(4ˊ-methoxyis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右旋蒎立醇(pinitol),水楊酸(salicylic acid),7-羥基-4ˊ-甲氧基異黃酮(7-hydroxy-4ˊmethoxyisoflavone),左旋黃花木堿(piptanthine)。本品還含白藜蘆醇(resveratrol),鷹爪豆堿(sparteine),右旋羽扇豆堿(lupanine),a-異鷹爪豆堿(a-isosparteine),黃花木堿,黃花木胺(piptamine),大豆素(daidz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3ˊ-羥基刺芒柄花素(3ˊ-hydroxyformononetin),6,4ˊ-二羥基-7-甲氧基異黃酮(kakkatin),芒柄花甙(ononin)。
【功效作用】:
屬于活血藥, 祛風除濕,舒筋散瘀
凍瘡,慢性風濕性關節(jié)痛
沙冬青的市場信息
1、沙冬青的價格
價格為4-6元一株,種子可批量采購。
2、沙冬青的選購方法
沙冬青為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3、沙冬青的保存方法
1、摸表面,濕潤而平滑的是好的沙冬青種子。
2、看外形,無蟲洞傷痕為好,光滑發(fā)亮的適合種植。
3、看重量。同樣大小的種子越重越好,說明養(yǎng)分足,發(fā)育好,適合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