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三白草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白草的簡介
別名:水木通、五路白、白水雞、白花照水蓮、天性草、田三白、白黃腳、白面姑、三點白、白葉蓮。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莖較粗,白色。莖直立,下部匍匐狀。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1-3cm,基部與托葉合生為鞘狀,略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5cm,寬3-6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5。總狀花序1-2枝頂生,花序具2-3片乳白色葉狀總苞;花小,無花被,生于苞片腋內(nèi);雄蕊6,花絲與花藥等長;雌蕊1,由4個合生的心皮組成,子房上位,圓形,柱頭4。果實分裂為4個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狀突起,不開裂。種子球形。花期4-8月,果期8-9月。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在溝邊、池塘邊等近水處。
用藥禁忌:脾胃虛寒者忌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鮮品倍量。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或搗汁飲。
三白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利濕熱,消腫,解毒。治水腫,腳氣,黃疸,淋濁,帶下,癰腫,療毒。①《唐本草》:主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②《本草拾遺》: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熱痰,亦主瘧及小兒痞滿。③《植物名實圖考》:治筋骨及婦人調(diào)經(jīng)多用之。④《嶺南采藥錄》:治淋濁,利小便,消熱毒。⑤《廣西中藥志》:治婦女白帶及痧氣。⑥《本草推陳》:治火淋,虛淋,黃疸。⑦《湖南藥物志》:治痢疾,蛇咬傷。
藥用價值: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甲基正壬酮(mehtyl-nnonylketone)、肉豆蔻醚(myristicin),尚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篇蓄甙(avicularin0金絲桃甙(hyperoside)、蕓香甙等。
三白草的市場信息
1、三白草的價格
沒有明確的價格
2、三白草的選購方法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莖較粗,白色。莖直立,下部匍匐狀。葉互生,紙質(zhì),葉柄長1-3cm,基部與托葉合生為鞘狀,略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5cm,寬3-6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緣,兩面無毛,
3、三白草的保存方法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以夏秋季為宜,收取地上部分,洗凈,曬干
擴(kuò)展閱讀
白草不僅可以很好的補(bǔ)充人體營養(yǎng)元素,同時幫助調(diào)理身體的各個機(jī)能,藥用價值也很高,今天就帶大家對白草進(jìn)行一番了解。
【別名】倒生草、白花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
【原形態(tài)】白草 多年生草本。具橫走根莖。稈直立,單生或叢生,高20-90cm。葉鞘疏松包莖、近無毛,基部者密集近跨生,上部短于節(jié)間;葉舌短,具長1-2mm的纖毛;葉片狹線形,長10-25cm,寬5-8(-12)mm,兩面無毛。圓錐花序直立或稍彎曲,長5-15cm,寬約10mm;主軸具棱角,無毛或罕疏生短毛;剛毛柔軟,細(xì)弱,微粗糙,長8-15mm,灰綠色或紫色;小穗通常單生,卵狀披針形,長3-8mm;第1穎微小,先端鈍圓,銳尖或齒裂;脈不明顯,第2穎長為小穗的1/3-3/4,先端瑞芒尖,具1-3脈;第1小花雄性,罕或中性,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厚膜質(zhì),先端芒尖,具3-5(-7)脈,第1內(nèi)稃透明,膜質(zhì)或退化;第2小花兩性,第2外稃具5脈;先端芒尖,與其內(nèi)停同為紙質(zhì);鱗被2,楔形,先端微凹;雄蕊3,花藥先端無毫毛;花柱近基部聯(lián)合。穎果長圓形,長約2.5mm。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4600m的山坡和較干燥之處。
【性狀】性狀鑒別 呈圓柱形,有的分枝,長短不一。長30-60cm,直徑0.2-0.4cm。表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微具光澤,具縱縐紋,節(jié)明顯,稍突起,偶有須根殘留,節(jié)間長短不等,長1.5-3cm。質(zhì)地堅硬,斷面中央有白色髓心,皮部與中柱不易剝離。無臭,味淡。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主熱淋;尿血;肺熱咳嗽;鼻衄;胃熱煩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24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只是介紹了白草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白絨草生于我國的云南,廣西西部及貴州西部等地。那么在醫(yī)學(xué)上白絨草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白絨草的功效與作用。
白絨草,別名白花茶匙紅、白花塔仔草、老虎花、毛繡球防風(fēng)、白風(fēng)輪菜、銀針七、北風(fēng)草、燈籠花等,植物白絨草以全草入藥。夏季枝葉茂盛時采收,曬干,或四季隨采隨用。
形態(tài)特征
直立草本,高可達(dá)1米,通常在0.5米左右。
莖纖細(xì),扭曲,多分枝,四棱形,略具溝槽,被貼生絨毛狀長柔毛,節(jié)間伸長。葉卵圓形,長1.5-4厘米,寬1-2.3厘米,通常于枝條下部葉大,漸向枝條上端愈小而成苞葉狀,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至心形,邊緣有具微尖頭的圓齒狀鋸齒,紙質(zhì),兩面均密被柔毛狀絨毛,上面綠色,具皺紋,下面淡綠色,毛被密集而發(fā)白;葉柄短,長在1厘米以下,枝條上部葉常常近于無柄,密被絨毛。
輪傘花序腋生,分布于枝條中部至上部,球狀,徑1.5-2厘米,多花密集,其下承以稀疏的苞片;苞片線形,比尊筒短許多,長2-3毫米,密被長柔毛。花萼管狀,長約6毫米,外面密被柔毛,內(nèi)面在上部被微柔毛而下部無毛,脈10,顯著,脈上具長柔毛,萼口平截,齒10,長三角形,極短小,長約1毫米,近于等大。
花冠白、淡黃至粉紅色,長約1.3厘米,冠筒長約0.7厘米,外面近喉部處具微柔毛,內(nèi)面在中部具斜向毛環(huán),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外密被白色長柔毛,內(nèi)面無毛,下唇開張,比上唇長1.5倍,3裂,中裂片最大,倒心形,側(cè)裂片長圓形,外面在基部有疏柔毛,內(nèi)面無毛。
雄蕊4,內(nèi)藏,后對較短,花絲絲狀,花藥卵圓形,二室?;ㄖc雄蕊略等長,先端不等2裂?;ūP等大。
子房無毛。小堅果卵珠狀三棱形,黑褐色?;ㄆ?-10月,花后見果。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云南,廣西西部及貴州西部;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越南至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也有。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陽性灌叢,路旁,草地及蔭蔽和溪邊的潤濕地上,海拔750-2000米。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咯血,胸痛;外用治癤腫,乳腺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結(jié)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白絨草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白絨草具有清肺止咳、咯血、胸痛等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guān)于中藥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白車軸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白車軸草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花、金花草、菽草翹搖
【來源】豆科 白車軸草 Trifolium repens L.,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東北、河北、華東、西南。
【化學(xué)成份】 葉 含有異槲皮甙、亞麻子甙(linamarin)、百脈根甙(lotaustralin)。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寧心。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章介紹的白車軸草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白車軸草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白淋草的作用有哪些?白淋草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白淋草。
【別名】接骨風(fēng)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亞灌木或草本,高20-80cm。全株無毛,莖綠色。葉對生,基部著生;葉柄長1.5-2.5cm,同對葉不等長;托葉小,膜質(zhì),三角形;葉片鮮時多汁,干時厚紙質(zhì),寬橢圓形或?qū)捖研危L5-12cm,寬2-4cm,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微缺,兩邊稍不對稱,鐘乳體棒狀,全緣或上部邊緣嚙齒狀;基出脈3條,弧形向上達(dá)葉端。花序成對腋生,雄花序二歧聚傘狀緊縮成近頭狀;雄花有短梗,花被片4,不等大,雄蕊4,退化子房極小;雌花有長約1mm花梗,花被片4,鑷合狀排列,瘦果卵圓形,中間有一圈紫褐色環(huán)帶,邊緣有紫褐色斑點。花期1-2月,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m左右的山坡、林下陰處。
【性味】淡;性涼
【功能主治】散瘀消腫;解毒斂瘡。主跌打損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介紹了白淋草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白淋草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地白草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地白草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地白草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xì)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七星蓮(《植物名實圖考》),天芥菜草、白菜仔、雞疴粘草(《福建民間草藥》),黃瓜草(《廣西中獸醫(yī)藥植》),白地黃瓜、狗兒草(《四川中藥志》),黃瓜菜、細(xì)通草、毛毛藤、黃瓜香(《湖南藥物志》),野白菜(《貴州草藥》),冷毒草(《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繭菜科植物 匍伏堇 的 全草 。3~4月或9~10月采。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常具白色柔毛。匍莖由基部葉叢中抽出,隨處生根,并發(fā)新葉。葉叢生,圓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7厘米,寬1.5~3厘米,邊緣具圓鋸齒。先端圓鈍,基部窄楔形,很少呈心臟形,兩面散生白色柔毛;葉柄扁平,長1.5~6厘米,兩側(cè)具窄翅和白毛;托葉離生,線狀披針形,邊緣具長齒?;ǖ仙虬咨?,花梗長5~9厘米,中部有線狀苞片2枚,中部以上近于無毛,中部以下散生長白毛;萼片5,披針形,邊緣具白毛,基部延長成附屬物;花瓣5,長橢圓狀倒卵形,下面一瓣有距,蒴果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無毛?;ㄆ?~11月。
【生境分布】生長在路邊及較濕潤地。分布華東、華南及西南各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清熱,利尿,解毒。治風(fēng)熱咳嗽,痢疾,淋濁,癰腫瘡毒,眼瞼炎,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敢。
【附方】①治淋濁:鮮白地黃瓜八錢至一兩。和水煎成半碗,飯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天寶本草》
知道了地白草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
中藥白冷草,因為其作用和功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被人們使用。那么,白冷草究竟具有怎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癆傷藥、冷水七、冷水丹、紅冷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鳳仙花科植物細(xì)柄鳳仙花的根及根莖。
【原形態(tài)】細(xì)柄鳳仙花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莖橫生,較粗長,具多數(shù)肉質(zhì)圓柱狀根。莖纖細(xì),直立,不分枝或分枝,莖上部或節(jié)上常被黃褐色疏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5-1.5cm;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2-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狹楔形,有幾個腺體,邊緣有小圓齒或小鋸齒,無毛;葉脈5-8對。花兩性,總花梗細(xì),有1-2朵花;花梗短,中上部有披針形苞片;花紅紫色;萼片2,半卵形,不等側(cè),一邊透明,有細(xì)齒;旗瓣圓形,中肋龍骨狀突起,先端有小喙,翼瓣無柄,基部裂片小,上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背面有鈍小耳,唇瓣檐部舟狀,下延長成內(nèi)彎的長距;雄蕊5,花藥鈍。蒴果線形?;ㄆ?-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陰處濕地或山坡草地水邊、溝邊等水濕處。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疙瘩形,常連接成結(jié)節(jié)狀,上部殘留長短不等的莖痕,下部簇生多數(shù)圓柱形細(xì)根,彎曲,長5-10cm,直徑2-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皺縮,具細(xì)縱紋。質(zhì)稍松泡,海綿樣,易折斷,斷面棕紅色,有亮晶小點。氣微,味微咸,嚼之無渣而稍刺喉。
【性味】辛;苦;微溫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止痛。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白冷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白冷草,以便于緩解病癥帶來的痛苦。
中藥白穎苔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白穎苔草,利用白穎苔草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yù)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白穎苔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莎草科植物白穎苔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白穎苔草,多年生草本。根莖細(xì)長,匍匐。稈高5-40cm,基部有黑褐色纖維狀殘存葉鞘。葉短于稈,寬1-3mm,扁平。苞片鱗片狀,穗狀花序卵形或卵狀橢圓形,由5-8個小穗密集于稈端;小穗卵形,長5-8mm,頂端少數(shù)為雄花,其余均為雌花;雌花鱗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4mm,淡銹色,有寬白色膜質(zhì)邊緣,先端銳尖,有脈1-3。果囊卵形,與鱗片近等長,革質(zhì),長3-4mm,平凸?fàn)?,銹色,兩面均有多脈,基部圓,先端急縮成短喙,喙先端具2小齒。小堅果寬橢圓形,長約2.5mm;花柱基部略膨大,柱頭2。花、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路旁、荒地和干燥山坡。
【性味】味甘;苦;澀;性平
【歸經(jīng)】三焦;脾;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淋。主乳糜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0-100g。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白穎苔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zhǔn)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白葉火草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它是一個能夠制作藥膳,同時能夠制作藥品,而且白葉火草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拿戛千里光、白背艾,火門艾、大葉艾、滿山香(《廣西藥植名錄》),大白葉子火草(《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為菊科植物 白千里光 的 根 或 全草 。夏、秋采收,洗凈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亞灌木,高約1.5米,全株被白色茸毛。莖干白色,直立。單葉互生,倒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下面密被白色茸毛;葉柄長約1厘米,白色,有毛。總狀花序腋生或頂生;花金黃色,花瓣長約8毫米,有較多的白毛;雄蕊5;子房無毛。瘦果圓柱形,有棱,冠毛白色,較硬。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沿、荒地灌木叢中。分布我國西南各地。
【性味】《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清熱,利尿。治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哮喘,腎炎水腫,急性膀胱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治急性膀胱炎:白葉火草根,配青蒿、木賊、猴子背巾、燈芯草。水煎服。(《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出處】《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以上就是關(guān)于白葉火草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白葉火草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dān)心副作用。所以白葉火草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說起三蕊草,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三蕊草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三蕊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三蕊草 草本,高5-15cm。莖纖細(xì),略四棱形,棱上具狹翅,被平展的腺毛及微柔毛。葉柄長1-3mm,被腺毛;葉片膜質(zhì),狹橢圓形至卵形,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長(5-)10-25mm;寬(3-)4-7mm,邊緣具細(xì)鋸齒,齒尖有刺毛,葉面被星散的長粗毛,中、側(cè)脈微隆起,背面僅脈上具星散的長粗毛,其余無毛或具糠秕,中、側(cè)脈隆起,側(cè)脈2對,其中1對基出。蝎尾狀聚傘花序,頂生,有花2-5朵,長1-2.5cm,被平展的腺毛;總花梗長8-15mm,花梗長1-5mm,被疏腺毛,略三棱形;花萼鐘狀管形,長約4mm,略具三棱,具6脈,常僅脈上被疏腺毛,裂片極短,廣卵狀三角形;花瓣粉紅色、紫紅色或淺藍(lán)色,長圓狀橢圓形,頂端急尖,1側(cè)偏斜,外面中脈具疏腺毛;雄蕊3,等長,花絲與花藥近等長,花藥小,廣卵形,長約1.8mm,基部叉開,藥隔不延長;子房瓶形,先端膜質(zhì)冠微3裂。蒴果柱狀圓錐形,略具3棱,長約4mm,寬2mm,與宿存萼貼生;宿存萼被疏腺毛,具6脈?;ㄆ?-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1800m的松林下、林間空地、林緣路邊草叢中及草地。
【性味】味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補(bǔ)血活血。主血虛萎黃;崩漏;月經(jīng)不調(diào)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對于三蕊草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rèn)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中國古代很早已使用單味藥物治療疾病。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又學(xué)會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jīng)過煎煮制成湯液,即是我們所說的方劑。今天為大家介紹三白散這種方劑。
【處方】白牽牛二兩,桑白皮(微炒)、白術(shù)、木通(去節(jié))、陳皮(去白),各半兩。
【炮制】上搗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蘊熱,風(fēng)濕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姜湯調(diào)下,空心服,未覺再進(jìn)。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白牽牛60克 桑白皮(微炒)白術(shù) 木通(去節(jié))陳皮(去白)各15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治膀胱蘊熱,風(fēng)濕相乘,陰囊腫脹,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時用生姜湯調(diào)下。未覺再進(jìn)。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三白散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白苞筋骨草這種藥材。
【別名】甜格宿宿草
【來源】唇形科 白苞筋骨草 Ajuga lupulina Maxim.,以 全草 入藥。
【生境分布】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熱消炎,活血消腫。主治癆傷咳嗽,吐血氣癰,跌損瘀凝,面神經(jīng)麻痹,梅毒炭疽。
【用法用量】2~4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為我們分析了白苞筋骨草的一些功效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適量食用白苞筋骨草,對身體機(jī)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