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_浮小麥的藥用價值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_浮小麥的藥用價值”,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dǎo)讀:中藥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浮小麥圖片、浮小麥的藥用價值、浮小麥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浮小麥簡介浮小麥圖片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浮小麥的藥用價值浮小麥的用法與用量浮小麥的副作用浮小麥的配伍應(yīng)用浮小麥的食用方法浮小麥簡介
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的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實。一般在夏至果實成熟時采收,取癟瘦輕浮與未脫凈皮的麥粒,揀取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干即得。
本品長圓形,長約3~6厘米,直徑約2~3毫米。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略抽皺,腹面有一深陷的縱溝。頂端鈍,帶有黃色柔毛,低端成斜尖形,有臍。質(zhì)硬,斷面白色。有粉性。氣無,味淡。以顆粒均勻,輕浮者為佳。
浮小麥圖片
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
除虛熱;止汗。主止陰虛發(fā)熱;盜汗;自汗。用于體虛多汗,臟躁癥。
1、《本草蒙筌》:斂虛汗。
2、《綱目》: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3、《現(xiàn)代實用中藥》:補心,止煩,除熱,斂汗,利小便。
浮小麥的藥用價值
1、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文武火炒令焦,為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diào)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干棗煎服。(《衛(wèi)生寶鑒》)
2、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diào)服。(《奇方類編》)
浮小麥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研末。止汁,宜微炒用。
浮小麥的副作用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
浮小麥的配伍應(yīng)用
1、浮小麥配黃芪
黃芪甘溫,入中益氣,入表固衛(wèi),能護固衛(wèi)陽而止汗;浮小麥甘涼人心經(jīng),斂心液而止汗,質(zhì)輕而浮,又固表止汗。兩藥相輔相助,標本兼顧,善于益氣固表,斂液止汗。主治自汗、盜汗。
2、浮小麥配酸棗
酸棗仁甘酸性平,既能養(yǎng)心血而寧心神,又能斂心液而止虛汗;浮小麥甘涼,入心經(jīng),能養(yǎng)心益氣,除熱止汗,且性浮體輕,又善走表止汗。兩藥合用,相使相叨,養(yǎng)心斂汗之力更著。
3、浮小麥配麻黃根
麻黃根甘平止汗,浮小麥甘涼止汗。麻黃根入肺經(jīng),肺合皮毛,故可實表止汗;浮小麥入心經(jīng),汗為心液,故能益氣除熱,養(yǎng)心止汗。兩藥合用,收斂止汗力增強,且兼有益氣養(yǎng)心除熱之功。主治自汗盜汗。
浮小麥的食用方法
1、浮麥止汗湯:浮小麥60克,紅棗30克,將兩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3次溫服。主治盜汗、虛汗、多汗。
2、浮麥黑豆湯:浮小麥、黑豆各20克,水煎30分鐘,取汁。每日1劑,分2次溫服。此湯具有退虛熱、止盜汗之功效,主治小兒盜汗癥。
3、浮小麥粥:浮小麥20克,糯米3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4、浮小麥燉甲魚:浮小麥20克,人參10克,甲魚5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姜各5克,燉至甲魚爛熟即可。佐餐食用。
5、浮小麥蒸烏雞:浮小麥、人參各20克,烏雞25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姜片各5克,料酒6毫升,蒸制。佐餐食用。
6、小麥紅棗茶:浮小麥、紅棗各10克,將兩味放入杯中,沖入適量沸水,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飲用。
以上就是一些浮小麥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浮小麥的簡介
浮小麥,中藥名。為禾本科小麥屬植物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輕浮癟瘦的果實。全國產(chǎn)麥地區(qū)均有生產(chǎn)。具有益氣,除熱,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勞熱,自汗盜汗,香脆感。一般在夏至果實成熟時采收,取癟瘦輕浮與未脫凈皮的麥粒,揀取雜質(zhì),篩去灰屑,用水漂洗,曬干即得。炒浮小麥:取凈浮小麥,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棕黃色,取出放涼。
浮小麥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普通小麥含淀粉53%~70%,蛋白質(zhì)11%,糖類(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麥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約1.6%,粗纖維約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維生素B、E。
2、功效作用
治骨蒸勞熱,止自汗盜汗。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炒焦研末。
3、臨床應(yīng)用
3.1、內(nèi)服:煎湯,用量15~30g,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陰虛發(fā)熱、盜汗、自汗。
3.2、治盜汗及虛汗不止:浮小麥,文武火炒令焦,為末。每服二錢,米飲湯調(diào)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干棗煎服。(《衛(wèi)生寶鑒》)。
3.3、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diào)服。(《奇方類編》)。
3.4、《本草匯言》:卓登山氏曰,此藥系小麥之皮,枯浮無肉,體輕性燥,善除一切風濕在脾胃中。如濕勝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湯飲,立止。倘屬陰陽兩虛,以致自汗、盜汗,非其宜也。
3.5、《本經(jīng)逢原》:浮麥,能斂盜汗,取其散皮腠之熱也。
浮小麥的市場信息
1、浮小麥的價格
浮小麥的價格約為0.85元/克。
2、浮小麥的選購方法
干燥穎果呈長圓形,長約2~6毫米,直徑約1.5~2.5毫米。表面淺黃棕色或黃色,略皺,腹面中央有較深的縱溝,背面基部有不明顯的胚1枚,頂端有黃色柔毛。質(zhì)堅硬,少數(shù)極癟者,質(zhì)地較軟。斷面白色或淡黃棕色。少數(shù)帶有穎及稃。氣無,味淡。以粒勻、輕浮,表面有光澤者為佳。
3、浮小麥的保存方法
浮小麥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要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這樣特別容易導(dǎo)致身體出現(xiàn)問題,其中睡覺的時候盜汗是最常見的一種,這樣會導(dǎo)致我們整個睡眠都特別的疲勞并且經(jīng)常出汗也容易患有感冒,對身體的健康非常不利,其中中藥浮小麥具有很好的益氣和治療盜汗等作用,下面一起了解一下中藥浮小麥的作用與功效
中藥浮小麥的作用與功效
? 浮小麥味甘,性涼,屬補益藥范疇。浮小麥是常用的止汗藥。“汗為心之液”,本品入心經(jīng),甘涼止汗。治 陽虛自扦,可配生黃芪,麻黃根、牡蠣等同用。治陰虛盜汗,可配柏子仁,麥冬、五味于、白芍等同用。
? 浮小麥也可用于久病、大病之后,因津液精血消耗太多而致陰虛,出現(xiàn)心煩盜汗,下午潮熱,身體消瘦,舌 嫩紅而干,脈細數(shù)等癥。常配合沙參,麥冬、五味子、白芍、生地、地骨皮,元參,秦艽,鱉甲等同用。
? 浮小麥是把小麥放入水中淘之,取其干癟體輕或枯瘦帶皮而浮在水面上者入藥,是臨床常用之品。至于小麥 (不浮在水面上者),也有時入藥,其性味甘平,能養(yǎng)心除煩??捎糜谂K躁病的悲傷、喜哭,憂郁等(現(xiàn)代認為 是癔病的一種表現(xiàn)),如《金匱》甘麥大棗湯(甘草,小麥、大棗)。也可隨癥配用一些舒肝,解郁,養(yǎng)心,安 神之晶,例如香附,白芍、柴胡,遠志,茯神,珍珠母,龍齒等。小麥與浮小麥不同。麥苗性味辛寒,有除煩熱 ,退黃疸的作用。
? 麻黃根固腠理而止汗。浮小麥去心經(jīng)虛熱而止汗。小麥養(yǎng)心除煩,無止汗作用。
? 用量一般為三錢至一兩。小麥用量相同。
上面就是對中藥浮小麥的作用與功效的介紹,中藥浮小麥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中藥材,用它來自對身體進行調(diào)理沒有副作用,但是喝一次兩次是不能有明顯的效果的,另外想要讓身體變得健康我們平時一定要多進行運動。
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人都面臨著失眠這一現(xiàn)象。其實并不是因為睡不著,而是很多人是因為精神壓力過大,或者是受電子產(chǎn)品的影響,比如手機,電腦等,以及現(xiàn)在電子游戲的一個發(fā)展。影響了我們正常的生物鐘。不正常的生物鐘就會影響著我們身體健康,導(dǎo)致很多亞健康問題。為了改變失眠這一現(xiàn)象,我們不僅要調(diào)整自己的睡眠時間還可以通過食補來改善。
治療失眠的食療配方:
1、可以安神催眠的牛奶
牛奶是治療失眠的理想食物。牛奶中含有足量的鈣和乳酸,促進血液中的鈣質(zhì)流到睡眠中樞。當睡眠中樞中儲存了一定量的鈣后,就會產(chǎn)生困意。另外牛奶中還含有色氨酸,可以使人產(chǎn)生困倦感覺,促進睡眠。而且這種催眠作用是逐漸加強的,可以使深睡眠睡得更好。老年人本身缺乏足量的鈣和乳酸,所以每天晚上可以吃一片鈣片,再喝一杯牛奶,就可以有一個香甜的睡眠。2、安神補血的桂圓
桂圓是滋補健腦的食品,適用于思慮過度引起的神經(jīng)衰弱、健忘失眠、頭暈乏力等人群。桂圓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維生素等物質(zhì),能夠營養(yǎng)神經(jīng)和腦組織,從而調(diào)整大腦皮質(zhì)功能,改善失眠、健忘癥等。桂圓4~6枚,蓮子、芡實少許,加水燉湯睡前飲用。或者是桂圓4~6枚開水沖泡睡前飲用,可以有效緩解失眠。養(yǎng)精蓄銳的浮小麥:
所謂浮小麥就是不沉于水的小麥,具有補心止汗的功效,適用于體虛多汗、舌燥口干、心煩失眠等人群。中醫(yī)常常會用浮小麥來治療失眠。小麥在安定精神和增強體力方面有著良好的功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認為,小麥胚芽內(nèi)所含有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E非常豐富,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yǎng)元素,保證睡眠。其他方法
:雖然說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小編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治療失眠首先還是要養(yǎng)生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平時適當?shù)臅r候多多鍛煉增強本身的身體體質(zhì),然后結(jié)合一些食療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睡眠質(zhì)量好了,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對于浮小麥這種藥材,平時的生活中也很少會見到,但是在居多的中藥中,浮小麥可是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為浮小麥的主要功效是針對會出現(xiàn)汗量增多,盜汗的癥狀,起到一個非常大的功效,而且能夠調(diào)理身體、穩(wěn)固心氣、補血的效果,同樣可以和許多的中草藥搭配在一起。
浮小麥應(yīng)用
自汗,盜汗。
本品甘涼入心, 能益心氣、斂心液;輕浮走表,能實腠理、 固皮毛、為養(yǎng)心斂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盜汗者,均可應(yīng)用??蓡斡贸唇寡心诇{(diào)服。治氣虛自汗者,可與黃芪、煅牡蠣、麻黃根等同用,如牡蠣散(《和劑局方》);治陰虛盜汗者,可與五味子、麥冬、地骨皮等藥同用。
骨蒸勞熱。
本品甘涼并濟,能益氣陰,除虛熱。治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等證,常與玄參、麥冬、生地、地骨皮等藥同用。
【鑒別應(yīng)用】
浮小麥與小麥,兩者均能益氣養(yǎng)心除熱,然前者走表,除浮熱止汗力強,故對骨蒸及其盜汗用之較多,后者益氣養(yǎng)心,除煩止渴里勝,臟躁、心煩不安、消渴之證用之較多。
浮小麥與麻黃根,兩者均能止汗,常配伍用于盜汗、自汗證,浮小麥益氣除熱而止汗,具有扶正驅(qū)邪之功,并行收斂,麻黃根只具有收斂之性,無扶正之力。
浮小麥的功效
【性味】 甘咸,涼。
①《綱目》:"甘咸,寒,無毒。
②《本草備要》:"咸,涼。"
【功能主治】 治骨蒸勞熱,止自汗盜汗。
①《本草蒙筌》:"斂虛汗。
②《綱目》:"益氣除熱,止自汗盜汗,骨蒸虛熱,婦人勞熱。
③《現(xiàn)代實用中藥》:"補心,止煩,除熱,斂汗,利小便。
小麥是我國僅次于玉米的一種第二大糧食,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需要吃小麥的。相信大家對于小麥也都不陌生,尤其是到了小麥田地也會有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大家可能不知道,小麥不僅能為我們填飽肚子,陳小麥的藥用價值也是非常多的。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講解一下陳小麥藥用價值有什么吧。
? ?養(yǎng)心神,斂虛汗。陳小麥粉外用消瘡腫有良好的功效。
癰瘡癤腫,一切無名腫毒,初起未潰者:
陳小麥浸泡水磨取淀粉,將淀粉炒焦研成細粉,以米醋調(diào)成糊,涂于患部,有效率達到98%。
婦人臟躁(癔病)、悲傷欲哭,神經(jīng)性心悸,怔忡不安,失眠:
浮小麥15~30克,甘草9克,大棗4-6攻,水煎服。
心慌,自汗,盜汗:
浮小麥30克,茯苓、麥冬各9克,水煎服。浮小麥、糯稻根各30克,碧桃干9克,水煎,一日分2次服。
白天出汗,如精神緊張尤易出汗:
淮小麥30克,紅棗6個,甘草6克,桂圓肉5個,水煎渴湯,吃棗和桂圓肉。
? ? 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浮小麥,文武火炒令焦,為末。每服二錢,米欽湯調(diào)下,頻服為佳。一法取陳小麥用干棗煎服。
? ?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麥加童便炒為末,砂糖煎水調(diào)服。
小麥的藥用價值有養(yǎng)心神,斂虛汗、治療癰瘡癤腫、一切無名腫毒、治療心慌,自汗,盜汗等??梢姡←溇哂泻芏嗨幱脙r值,是十分好的糧食作物。
? ?陳小麥藥用價值有什么,上面的文章都已經(jīng)介紹完了。在知道其藥用價值后,大家是不是對小麥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感情了呢?實際上我們生活中吃的食物都是有他的營養(yǎng)價值存在的,但是任何事物在食用上都需要適量,還需要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xí)慣,祝您健康。
大家知道小麥麩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麥麩的藥用價值吧。
【別名】麩皮(《本草蒙筌》)。
【來源】為 小麥磨取面粉后篩下的種皮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小麥"條。
【性味】甘,涼。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陽明經(jīng)。"
【功能主治】治虛汗,盜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熱瘡,折傷,風濕痹痛,腳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入散劑。外用:醋炒包熨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產(chǎn)后虛汗:小麥麩、牡蠣等分。為末,以豬肉汁調(diào)服二錢。日二服。(《胡氏婦人方》)
【臨床應(yīng)用】①治療口腔炎
【摘錄】《*辭典》
上面介紹了小麥麩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小麥麩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小麥苗這種藥材嗎?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小麥 的 嫩莖葉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小麥"條。
【化學(xué)成份】麥稈中含一種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的多糖類(含量3.4克/3.4公斤),這種多糖類主要由戊糖和己糖組成。
【藥理作用】麥稈水浸劑有驅(qū)蛔作用,其有效成分尚未提出,能溶于水、醇,不溶于有機溶媒。對蚯蚓肌肉標本,低濃度興奮,高濃度麻痹。對人蛔蟲切片、兔腸的張力及收縮振幅均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心,對家兔血壓、呼吸均無影響。給動物較長期口服或注射,無毒性癥狀。體外驅(qū)蟲作用較其他藥物為差,臨床上排蟲率69~78%,完全驅(qū)蟲率0~16%,蟲卵減少率60~66.8%。驅(qū)蟲物質(zhì)主要含在麥稈的節(jié)部。以殺蚯蚓而論,蕎麥稈效力大于大麥扦及小麥稈。此驅(qū)蟲物質(zhì)耐熱,但煎煮過久,效力減退。還曾報告麥稈中之半纖維素有高度的抗癌作用(小鼠)。此作用非一投的細胞毒作用,麥稈中可提得多糖類,有抗肉瘸-180之作用。
【性味】①《本草拾遺》:"辛,寒,無毒。"
【歸經(jīng)】《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陽經(jīng)氣分。"
【功能主治】除煩熱,療黃疸,解酒毒。
【附方】治黃疸: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千金方》)
【摘錄】《*辭典》
小麥苗的功效與作用多種多樣,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體質(zhì)癥狀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在有空的時候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現(xiàn)在很多人想通過各種不同的食物來養(yǎng)生,但是卻不知道哪些適合來養(yǎng)生。對于不少人來說,適當?shù)暮戎嗄芙o身體增加很多的營養(yǎng),而且也能夠讓身體遠離一些疾病,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糯米小麥粥這款粥品。
糯米小麥粥
【來源】 《粥譜》
【原料】 糯米500克,小麥600克,白糖適量。
【制作】 將糯米、小麥共加水煮粥,食時調(diào)入白糖。
【用法】 每日早晚服食。
【療效】 適用于小兒脾胃虛弱、自汗神疲、婦女心神不定、神經(jīng)衰弱等癥。
【宜忌】 粥中小麥以浮水者為好;煮粥時定要等到米爛麥熟方有功效。
上面就是本文對糯米小麥粥這種粥的一些簡單介紹,其實藥粥療法所選用的中藥絕大部分是味性平的滋養(yǎng)強壯藥。這些中藥都有抗老防衰、延年益壽的作用。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對于甘草小麥大棗湯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甘草小麥大棗湯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別名】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卷下)、大棗湯(《普濟本事方》卷十)、棗麥甘草湯(《會約醫(yī)鏡》卷十四)。
【處方】甘草9克 小麥9~15克 大棗10枚
【功能主治】養(yǎng)心安神,補脾益氣。治婦人臟陰不足,致患臟燥,精神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呵欠頻作,甚則言行失?!,F(xiàn)用于癔病、更年期綜合征、神經(jīng)衰弱,屬心陰不足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備注】方中小麥味甘微寒,養(yǎng)心安神為君;甘草甘平,補脾益氣而養(yǎng)心氣為臣;大棗性味甘溫,補中益氣,并潤臟燥為佐。配合同用,共奏養(yǎng)心安神,補脾益氣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下
【別名】甘麥大棗湯、大棗湯、麥甘大棗湯、小麥湯、甘草湯、十棗湯、麥棗湯、棗麥甘草湯、大棗甘草湯
【處方】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枚。
【藥理作用】①鎮(zhèn)靜作用《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 (1983;3:53):保田和美報道,本方水提取物對環(huán)己烯巴比妥的睡眠時間稍有延長作用。在對大鼠自發(fā)運動量的實驗中,口飼至第3-4天后,可觀察到運動量減少。②抑制平滑肌運動《國外醫(yī)學(xué)·中醫(yī)中藥分冊》(1983;3:53):本方水提取物在5×10-3g/毫升時能夠抑制組織胺、乙酰膽堿所致的豚鼠回腸收縮;2×10-3g/毫升時即可抑制大鼠子宮收縮,5×10-3g/毫升濃度時則能完全抑制。
【功能主治】養(yǎng)胃生津,化血潤躁,補益心脾,安神寧心。主臟躁。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呵欠頻作,舌紅少苔?,F(xiàn)用于癔病及神經(jīng)衰弱屬心脾兩虛肝郁者;癇癥狂癥,因平素憂郁無聊,夜夜不眠,發(fā)則惡寒發(fā)熱,戰(zhàn)憟錯語,心神恍惚,居不安席,酸泣不已者;小兒啼泣不止者。
【用法用量】甘麥大棗湯(原書同卷)、大棗湯、麥甘大棗湯(《本事》卷十)、小麥湯(《三因》卷十八)、甘草湯(《婦人良方》卷十五引《專治婦人方》)、十棗湯(《萬氏女科》卷二)、麥棗湯(《杏苑》卷八)、棗麥甘草湯(《會約》卷十四)、大棗甘草湯(《一見知醫(yī)》卷四)。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論注》: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yǎng)心液,具有消煩利溲止汗之功,故以為君;甘草瀉心火而和胃,故以為臣;大棗調(diào)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為佐。蓋病本于血,心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瀉而土氣和,則胃氣下達;肺臟潤,肝氣調(diào),燥止而病自除也;補脾氣者,火為土之母,心得所養(yǎng),則火能生土也。
【臨床應(yīng)用】1.臟躁:表嫂孀居20年矣。右癱不能舉動,不出門者3年,今則神情恍惚,口亂語,常悲泣。詰其故,答曰:自亦不知為何故也。診之,兩寸脈短澀,以石菖蒲、遠志、當歸、茯苓、人參、黃耆、白術(shù)、大附子、晚蠶沙、陳皮、粉草,服4帖,精神較好于前,但悲泣如舊,夜更位。予思仲景大棗小麥湯,正與此對。即與服之,2帖而瘳。方用大棗12枚,小麥1合,大甘草(炙過)3寸,水煎飲之。
【摘錄】《金匱》卷下
使用甘草小麥大棗湯來恢復(fù)注定不會是個太快的治療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所改善的。對于一些疾病我們應(yīng)該及早預(y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