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_草烏頭的藥用價值
【www.cndadi.net -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_草烏頭的藥用價值”,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導讀:中藥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草烏頭圖片、草烏頭的藥用價值、草烏頭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草烏頭簡介草烏頭圖片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草烏頭的藥用價值草烏頭的藥用附方草烏頭方劑名稱草烏頭的副作用草烏頭簡介
草烏頭,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或華烏頭等的塊根。干燥的塊根,一般呈圓錐形而梢彎曲,形如烏鴉頭,長約3~7厘米,直徑約1~3厘米。頂端平圓,中央常殘留莖基或莖基的殘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皺縮不平,有時具短而尖的支根,習稱釘角。質(zhì)堅,難折斷,斷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環(huán)紋及筋脈小點。無臭,味辛辣而麻舌??趪L須特別謹慎,切勿咽下。以個大、肥壯、質(zhì)堅實、粉性足、殘莖及須根少者為佳。
草烏頭圖片
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
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
1、《本經(jīng)》: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2、《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jié)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3、《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4、《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jīng)藥也。
5、《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6、《東醫(y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fā)破傷風汗。
7、《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8、《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癥。又為傷科要藥。
草烏頭的藥用價值
【藥名】草烏頭
【別名】烏頭、五毒根。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干燥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
【性味】辛、苦,熱;有大毒。
【歸經(jīng)】歸心、肝、腎、脾經(jīng)。
【功效】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
【炮制】制草烏:取凈草烏,用涼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口嘗僅稍留麻辣感時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烏熟透、內(nèi)無白心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曬至六成干,悶潤后切片,曬干。(每草烏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醋、酒磨涂。
【注意】生品內(nèi)服宜慎。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同用。
【儲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草烏頭的藥用附方
1、治一切癱瘓風:草烏頭(生,不去皮)、五靈脂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四十歲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黑神丸)
2、治破傷風:草烏頭(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為末。每服半錢,冷酒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蔥白熱粥投之。(《儒門事親》)
3、治偏正頭痛:草烏頭四兩,川芎藭四兩,蒼術半斤,生姜四兩,連須生蔥一把。搗爛,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曬干,揀去蔥、姜,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臨臥溫酒下。(《戴古渝經(jīng)驗方》)
4、治一切癰腫毒:草烏、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葉等分。為末,用醋調(diào)搽四圍,中留頭出毒,如干用醋潤之。(《景岳全書》草烏揭毒散)
5、治發(fā)背、蜂窩、疔瘡、便毒:草烏頭一個,川烏頭一個,瓦一塊,新汲水一桶。將二烏并瓦浸于水桶內(nèi),候瓦濕透,即將川烏、草烏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藥手挑藥貼于瘡口四周;如未有瘡口,一漫涂藥如三、四重紙厚,上用紙條透孔貼蓋,如藥干,用雞翎蘸水掃濕,如此不過三度。(《瑞竹堂經(jīng)驗方》二烏散)
6、治陽虛上攻,頭項俱痛,不可忍者:細辛、新茶芽(炒)。草烏頭(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鹽炒)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入麝香末半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本事方》烏香散)
7、治脾胃虛弱及久積冷氣,飲食減少:草烏頭(凈洗)一斤,蒼術二斤,陳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兩,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為度,去卻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烏頭、蒼術二味,曝干,粗搗篩焙干,搗羅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鹽湯咸溫酒下三十丸。(《圣濟總錄》)
8、治淋巴結炎、淋巴結結核:草烏頭一個,用燒酒適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單方驗方調(diào)查資料選編》)
9、治一切風齒疼痛,飲食艱難:草烏頭三枚(炮),膽礬(研)、細辛(去苗葉)各一錢。搗研為細散。每用一字,以指頭揩擦,有涎吐之。(《圣濟總錄》草烏頭散)
10、治喉痹、口噤不開:草烏頭、皂莢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擦牙,并搐鼻內(nèi),牙關自開也。(《綱目》)
草烏頭方劑名稱
烏頭丸
1、草烏頭散
藥物組成:兩頭尖7個,草烏頭7個,全蝎7個,僵蠶7個(去嘴足)。
處方來源:《普濟方》卷六十九。
方劑主治:牙風疼痛。
制備方法:上為細末。
用法用量:用指點擦于痛處。涎唾勿咽,然后漱之吐出。
2、草烏頭湯
藥物組成:草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各等分。
處方來源:《全生指迷方》卷三引《指南方》。
方劑主治:氣暈。但暈而不眩,發(fā)則伏地昏昏,食頃乃蘇,由榮衛(wèi)錯亂,氣血溷濁,陽氣逆行,上下相隔,氣復通則蘇,脈虛大而澀。
制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緩緩服盡。
3、草烏頭膏
藥物組成:草烏頭25克,細辛(去苗葉)25克,蛇床子25克,獨活(去蘆頭)25克,吳茱萸25克,蔥(切,研)20莖,生姜(切,研)200克。
處方來源:《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方劑主治:傷折惡血,結滯不散,腫痛;諸骨蹉跌,脫臼疼痛。
制備方法:上除姜、蔥別研外,為末,和勻再研。
用法用量:量患處多少,熱酒調(diào)為膏涂之,以帛裹,日再易。
草烏頭的副作用
因其含用毒性,因嚴格控制他的用量,凡是身體虛弱,孕婦,陰虛火旺和熱主疼痛都不能使用。沒有經(jīng)過炮制的草烏更要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草烏頭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相關閱讀
草烏頭的簡介
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zhì),有柄;葉片卵圓形,寬5-12cm,3裂幾達基部,兩側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
總狀圓錐花序,花序軸有貼伏的柔毛;萼片5,藍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長15-18mm,寬約20mm,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下半部擴張成寬線形的翅;心皮3-5個,離生,密被灰黃色的短絨毛。蓇葖果長圓形,具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ㄆ?-7月。果期7-8月。
北烏頭。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塊根常2-5塊連生,倒圓錐形,長2.5-5cm,外皮黑褐色。莖直立,光滑。葉互生,有柄;葉片近于革質(zhì),全形為卵圓形,長6-14cm,寬8-9cm,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淺不等的羽缺刻狀分裂,最終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時微被毛。
總狀花序,或有時為緊縮的圓錐花序;花萼5,紫藍色,上萼片盔形,長1.5-2cm,側萼片長1.4-1.7cm;花瓣2,無毛,有長爪,距長1-4mm;雄蕊多數(shù),無毛;子房5個,稀有3-4個,無毛,花柱與子房等長。蓇葖果長1-2cm。種子有膜質(zhì)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草烏頭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熱,有大毒。
功效主治:祛風濕,散寒止痛,消腫。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頭風頭痛;中風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陰疽腫毒;麻醉止痛。
應用:
1、治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中風癱瘓,破傷風,偏正頭痛,脘腹冷痛,痃癖氣塊。煎服用制草烏1.5-6克,宜久煎1小時以上。
2、治陰疽腫毒,瘰疬初起。生草烏研末調(diào)敷,皮膚破損處不宜用。
草烏頭的市場信息
1、草烏頭的價格
尚不明確。
2、草烏頭的選購方法
藥材市場選購。塊根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略彎曲,形如烏鴉頭,長2-7厘米,直徑0.6-1.8厘米。頂端常有殘莖或莖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皺縮有縱皺紋,有時具突起的側根。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粉性,可見多角形的形成層環(huán)紋。氣微,味辛辣麻舌(有毒)。
3、草烏頭的保存方法
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泥土,曬干備用。生用或制用。
大家都清楚,現(xiàn)代都市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天疲憊不堪,對身體健康的關注自然就降低了,導致很多疾病的趁虛而入,而中藥中的方劑就可以逐步的改善身體,達到調(diào)理治愈地 效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草烏頭膏。
【別名】烏頭膏
【處方】草烏頭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蛇床子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吳茱萸半兩,蔥(切,研)20莖,生姜(切,研)4兩。
【制法】上除姜、蔥別研外,為末,和勻再研。
【功能主治】傷折惡血,結滯不散,腫痛;諸骨蹉跌,脫臼疼痛。
【用法用量】烏頭膏(《圣濟總錄》卷一四五)。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烏頭散”。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四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草烏頭膏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實無論是食物還是方劑都是為了讓我們?nèi)ダ玫嚼锩嫠械臓I養(yǎng)成分,這樣才能發(fā)揮出更高的價值,所以我們要對它們有個很好的了解才行。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草烏頭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烏頭15分(炮,去皮),大黃5分,干姜5分,厚樸(炙)5分,吳茱萸5分,芍藥5分,前胡5分,芎藭5分,當歸5分,細辛5分,桂心5分,蜀椒3分(去目閉口者,汗),白薇半兩,黃芩1兩,白術1兩,人參1兩,紫菀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積聚。主積結冷聚,陽道弱,大便有血,婦人產(chǎn)后出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酒送下,每日3次。漸漸加之。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處方】草烏頭半兩(炮裂),躑躅花2錢。
【制法】上為末,以黃蠟消汁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綿裹1丸,于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上面已經(jīng)詳細為大家推薦了草烏頭丸,大家可根據(jù)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應該照顧老人和小孩的身體需要。
人們對于健康越來越重視,中藥方劑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那么你知道草烏頭散是什么嗎?是不是很想多了解一些草烏頭散的相關知識呢?一起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草烏頭(米泔浸1宿,去皮,切作片,炒)1兩,高良姜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蓽茇半兩,白僵蠶半兩,五靈脂半兩,乳香1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風牙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1字揩牙。合口少時去涎盡,以鹽湯漱口。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九
【別名】草烏散
【處方】草烏頭1兩(實大者,分作3份,1份燒存性,2份燒黑色為度),青鹽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地龍(去土)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動搖疼痛,及骨槽風。
【用法用量】草烏散(《普濟方》卷六十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草烏頭末。
【功能主治】未潰令內(nèi)消,已潰令速愈。主腫毒癰疽。
【用法用量】水調(diào),雞羽掃腫上;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無令藥著入。初涂病人,覺冷如水,瘡乃不痛。
【臨床應用】瘡腫:昔有人病瘡腫頗甚,以此涂之,坐中便見皮皺,稍稍而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別名】草烏散
【處方】兩頭尖7個,草烏頭7個,全蝎7個,僵蠶7個(去嘴足)。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牙風疼痛。
【用法用量】草烏散(《奇效良方》卷六十二)。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九
草烏頭散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草烏頭湯怎么吃?草烏頭湯雖為中醫(yī)的一味方劑,但對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療效果的,那么根據(jù)不同的疾病,草烏頭湯應該怎么吃呢?下面為大家揭曉答案。
【處方】草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氣暈。但暈而不眩,發(fā)則伏地昏昏,食頃乃蘇,由榮衛(wèi)錯亂,氣血溷濁,陽氣逆行,上下相隔,氣復通則蘇,脈虛大而澀。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草烏頭散。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三引《指南方》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草烏頭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你知道大草烏頭丸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大草烏頭丸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別名】烏頭丸
【處方】烏頭15分(炮,去皮),人參5分,生姜2兩,前胡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汗)1兩,黃芩1兩,白術1兩,半夏(洗)1兩,黃連1兩,吳茱萸1兩,龍骨1兩,白頭翁1兩,干姜1兩,細辛1兩,桔梗1兩,紫菀1兩,芎?1兩,厚樸(炙)1兩,女萎1兩,礬石(燒)1兩,桂心1兩,甘草(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破積聚。主寒冷虛損,50年心腹積聚,百病邪氣往來,厥逆搶心,痹頑羸瘦骨立,不能食。
【用法用量】烏頭丸(《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摘錄】《千金翼》卷十五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大草烏頭丸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大草烏頭丸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草烏的藥用價值
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下氣,溫腎壯陽,解毒療瘡。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
1、草烏可治中風癱瘓
草烏對人類的中風和癱瘓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在治療時可以選擇草烏和五靈脂,把它們加工成粉末,然后制成丸狀,用薄荷酒送服,藥丸的大小如子彈般,每天食用一個就可以。
2、草烏可治破傷風
人們受了外傷以后很容易出現(xiàn)破傷風的癥狀,這時用草烏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在治療時,選用草烏頭和白芷,按一比一的比例準備好,然后加工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就可以,在服用時和冷酒和蔥白一起煎制。
3、草烏可治偏頭痛
草烏的止痛功效比較低出色,特別是對人類的偏頭痛和神經(jīng)性疼痛治療效果明顯,在治療時最好能把草烏與蒼術和生姜、連須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使用,止痛效果會更加出色。
草烏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diào)敷或醋、酒磨涂。
草烏的副作用
1、凡虛人、孕婦、陰虛火旺及熱證疼痛者忌服草烏。生者慎服草烏。草烏生品內(nèi)服宜慎。草烏不宜與貝母、半夏、白及、白蘞、天花粉、瓜蔞、犀角同用。
2、草烏亦含烏頭堿,用之不當,極易引起中毒。其表現(xiàn)與川烏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發(fā)麻,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膚蒼白,心慌氣短,心率緩慢,心律紊亂,少數(shù)呈心率增速,血壓下降,瞳孔散大,心電圖呈室上性與室性期外收縮、心動過速、房室性傳導阻滯、束枝傳導阻滯、低電壓、S-T改變等。多數(shù)患者經(jīng)及時搶救可獲恢復,但亦有少數(shù)由于中毒過重或搶救不及時,終因心臟麻痹而死亡。臨床應用務必謹慎,但草烏塊根有毒,使用不當會造成嚴重的中毒事件。
草烏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一切癱瘓風:草烏頭(生,不去皮)、五靈脂各等分。為末,滴水為丸,如彈子大。四十歲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覺微麻為度。(《本事方》黑神丸)
2、治破傷風:草烏頭(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為末。每服2.5克,冷酒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蔥白熱粥投之。(《儒門事親》)
3、 治久患頭風:草烏頭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冷服。更隨左右搐鼻。(《指南方》)
4、 治偏正頭痛:草烏頭200克,川芎藭200克,蒼術250克,生姜200克,連須生蔥一把。搗爛,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曬干,揀去蔥、姜,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九丸。臨臥溫酒下。 (《戴古渝經(jīng)驗方》)
烏頭堿的藥用價值
對心臟的作用
烏頭堿對離體與在體蛙的作用是:心最初使心率減慢(阿托品可阻斷之),隨即由于高度刺激了心肌,突然心率加快,心收縮力加強,很快出現(xiàn)心律紊亂,心收縮力減弱,心臟收縮如桑葚狀,最終心跳停止。以10mg/L的烏頭堿灌流液作用豚鼠心肌15min后,其異常動作電位開始出現(xiàn),25min達高峰,可維持100min。尤其是對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周期T值影響顯著,藥后25min,T值減到加藥前周期平均值的1/5。1.0mg/L 灌流,50%復極化動作電位時限(ApD50)及總動作電位時限(ApD100)顯著減小。當加入0.5g/L的肌苷液30min后,其T值、ApD50及ApD100均有明顯恢復。對其治療量,可使心率減慢、脈搏柔軟而弱、血壓微降(興奮迷走中樞);中毒量可使犬出現(xiàn)心動過速,室性纖維顫動、撲動等心律失常。
免疫抑制作用
烏頭堿對免疫器官的影響和體液免疫均呈免疫抑制作用。它能對T細胞及其亞群產(chǎn)生抑制作用,從而影響B(tài)細胞功能。其最佳免疫抑制作用期為用藥后一周左右。
局麻作用
烏頭堿能刺激局部皮膚粘膜的感覺神經(jīng)末稍,先興奮產(chǎn)生瘙癢與灼熱之感,繼以麻醉、喪失知覺。烏頭堿對神經(jīng)肌肉接頭活動和神經(jīng)干復合電位首先是阻遏興奮神經(jīng)末稍的傳導,高濃度下也可使神經(jīng)干完全喪失興奮和傳導沖動的能力。
烏頭堿的副作用
烏頭分川烏、草烏。草烏毒性更大。烏頭因采集時間,炮制、煎煮時間不同,中毒劑量差別很大。川烏為3~30克,草烏為3~4.5克,烏頭堿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川烏中毒可見口舌及全身發(fā)麻、惡心嘔吐、胸悶、痙攣、呼吸困難、血壓下降、體溫不升、心律紊亂、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環(huán)、呼吸衰竭而死亡。草烏中毒癥狀與川烏基本相同。烏頭類中毒量個體差異很大,有人僅煎服川烏6克,亦有僅服草烏1克即引起中毒。因此應特別注意中毒的早期癥狀,及早救治。臨床使用烏頭也宜以小劑量開始試用。
烏頭堿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本經(jīng)》: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jié)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jīng)藥也。
《東醫(y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fā)破傷風汗。
《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癥。又為傷科要藥。
烏頭的簡介
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烏頭,為鎮(zhèn)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jīng)痛。側根(子根)入藥,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癥。烏頭主產(chǎn)四川、陜西。云南、貴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肅等省有栽培。莖直立。葉互生??偁罨ㄐ?花大,藍紫色。
烏頭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附子含中烏頭堿(mesaconitine)、烏頭堿(aconitine)、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異烏頭堿(isoaconitine)、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川烏堿甲、乙(chuan-wubaseA、B)。草烏含劇毒的雙脂類生物堿:中烏頭堿(mesaconitine)、次烏頭堿(hypaconitine)、烏頭堿(aconitine)等。
2、功效作用
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內(nèi)服:煎湯,0.5~2錢;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調(diào)敷或醋、酒磨涂。
3、臨床應用
3.1、中風癱瘓(手中顫動,言語蹇澀)用草烏頭(炮,去皮)四兩,川烏頭(炮,去皮)二兩,乳香、沒藥各一兩,共研為末;生烏豆一升,以斑蝥三至七個,去頭翅,同煮豆熟,去取得取豆,焙干為末,加入上述藥末中,以醋、面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此方名“左經(jīng)丸”。
3.2、癱瘓頑負(風節(jié)疼痛,下元虛冷,一切風瘡)。用草烏頭、川烏頭、兩頭尖各三錢,硫磺、麝香、丁香各一錢,木鱉子五個,共研為末。再以熟艾揉軟,合在一起用草紙包裹。燒熏痛處。此方名“雷丸”。
3.3、腰腳冷痛。用烏頭三個,去皮臍,研細,醋調(diào)貼痛處。
3.4、久患頭風。用草烏頭尖(生)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二分,共研為末。每服半錢,冷薄荷湯送上。
3.5、耳鳴耳癢(耳中如聞流樂聲及風聲,不治成聾)用新掘得的生烏頭,乘濕削如棗核大,塞耳內(nèi)。一天換二次,幾天病愈。
4、科學研究
湯銘新等報道,用0.8mg/2ml的烏頭注射液,每日1-2次肌肉注射,30天為1療程,休息15-30天后繼續(xù)給藥,治療晚期胃癌不能手術者16例,總有效率為61.54%;治療胃癌姑息術后患者46例,有效率為80.0%;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 22例,有效率為 54.54%。有效病例表現(xiàn)疼痛緩解,食欲增加,存活期延長。臨床觀察認為四川產(chǎn)烏頭制成的注射液療效顯著,它不但能緩解胃癌、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癥狀,而且還有明顯的鎮(zhèn)痛效果,且無毒副作用,不成癮,優(yōu)于化療。
烏頭的市場信息
1、烏頭的價格
烏頭的價格約4.6~5.0元/公斤。
2、烏頭的選購方法
黑附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并有縱向?qū)Ч苁?。質(zhì)硬而脆,斷面角質(zhì)樣。氣微,味淡。
3、烏頭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草烏的簡介
草烏又名斷腸草。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植物烏頭(野生種)、北烏頭或其他多種同屬植物的俗名。植物為多年生、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有塊狀或粗厚的根;葉常掌狀分裂;花藍色或紫色,有時白或黃色,左右對稱,排成總狀花序式或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狀,上面一片大而呈帽狀或頭盔狀;花瓣2-5枚,小;雄蕊3-5;果為一蓇葖。主要分布于亞洲,其次在歐洲和北美洲。中國約有167種,除海南島外,在中國臺灣和大陸各省區(qū)都有分布,大多數(shù)分布于云南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東部的高山地帶,其次在東北諸省也有不少種類。
草烏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烏頭各部分含生物堿,其中主為烏頭堿。準噶爾烏頭根含總生物堿量1.5%,主要為烏頭堿,準噶爾烏頭堿。地上部分含總生物堿量0.7%,主要為準噶爾烏頭堿。亞東烏頭含有生物堿為偽烏頭堿。紫草烏地上部分(葉和梗)含生物堿0.58%,其中分出結晶生物堿稱紫草烏堿0.43%。據(jù)報道,日本產(chǎn)烏頭除含烏頭堿和新烏頭堿外,還有次烏頭堿、惰堿。
2、功效作用
2.1、搜風勝濕,散寒止痛,開痰,消腫。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痹,癰疽,疔瘡,瘰疬。
2.2、《本經(jīng)》: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
2.3、 《別錄》: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臍間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視,又墮胎。主風濕,丈夫腎濕陰囊癢,寒熱歷節(jié)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癰腫膿結。
2.4、《藥性論》:能治惡風,憎寒,冷痰包心,腸腹疞痛,痃癖氣塊,益陽事,治齒痛,主強志。治男子腎衰弱,陰汗,主療風溫濕邪痛。
2.5、《藥類法象》:治風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經(jīng)藥也。
2.6、 《綱目》:治頭風喉痹,癰腫疔毒。主大風頑痹。
2.7、《東醫(yī)寶鑒》:治風濕麻痹疼痛,發(fā)破傷風汗。
2.8、 《綱目拾遺》:追風活血,取根入藥酒。
2.9、 《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麻痹癥。又為傷科要藥。
3、臨床應用
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將草烏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總生物堿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停藥2~3日后可繼續(xù)用藥。孕婦忌用,心臟病慎用。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腿窟、神經(jīng)痛等共64例,總有效率為95.8%以上,大多治療6~10日疼痛即見減輕,對重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止痛效果尤為明顯。
4、科學研究
草烏頭(品種未鑒定)用小白鼠熱板法實驗,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如與秦艽配伍,其鎮(zhèn)痛效力可互相增強。草烏經(jīng)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響其鎮(zhèn)痛效力。甘草、蜂蜜對草烏有解毒作用。
草烏的市場信息
1、草烏的價格
草烏的價格約為15元/斤。
2、草烏的選購方法
北烏頭和南烏頭的主要特征:前者母根為圓錐形稍彎曲,形似“鳥喙”。頂端常有殘莖痕,棕褐色,有的有枝根痕,子根光滑較小、質(zhì)堅硬,橫切面可見多角形成層紋,味辛麻舌,而南烏頭形似上種略短而粗,??梢娮痈蛎撾x母根的痕跡,余同上種。
3、草烏的保存方法
草烏的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雜質(zhì),曬干。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