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的功效與作用_草果的藥用價值
夏季養(yǎng)生茶的功效與作用。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shù),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草果的功效與作用_草果的藥用價值》,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導(dǎo)讀:中藥草果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草果的功效與作用、草果圖片、草果的藥用價值、草果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草果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草果簡介草果圖片草果的功效與作用草果的藥用價值草果的藥用附方草果的食療方草果的副作用草果醫(yī)書記載草果簡介
草果,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草果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本品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100px,直徑1~62.5px。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縱溝及棱線,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質(zhì)堅韌,易縱向撕裂。剝?nèi)ネ馄ぃ虚g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團(tuán)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為8~11粒。種子呈圓錐狀多面體,直徑約5mm;表面紅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質(zhì)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草果圖片
草果的功效與作用
草果燥濕除寒,祛痰截瘧,消食化亂治瘧疾,痰飲痞滿,脘腹冷痛,反胃,嘔吐,瀉痢,食積。
1、草果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積。
2、草果治心腹痛,止嘔,補(bǔ)胃,下氣。
3、草果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魚、肉諸毒。
4、草果治水腫,滯下,功同草蔻。
草果的藥用價值
【藥名】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味辛,性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燥濕溫中,截瘧除痰。
【主治】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瘟疫發(fā)熱。
【炮制方法】
1、草果仁:取草果,照清炒法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2、姜草果:仁取凈草果仁,照姜汁炙法炒干。用時搗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
【禁忌】陰虛血燥者慎用。
草果的藥用附方
1、治瘧疾,胃中寒痰凝結(jié),不易開解: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甘草、穿山甲。水煎服。(《慈幼新書》草果飲)
2、治癉瘧,脈采弦數(shù),但熱不寒,或熱多寒少,膈滿能食,口苦舌干,心煩,渴水,小便黃赤,大腑不利:青皮(去白)、厚樸(姜制炒)、白術(shù)、草果仁、柴胡(去蘆)、茯苓(去皮)、半夏(湯泡七次)、黃芩、甘草(炙)各等分。細(xì)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侯。(《濟(jì)生方》清脾湯)
3、治腫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上等分,細(xì)銼。每服半兩,水二盞,生姜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jì)生方》果附湯)
4、治脾痛脹滿:草果仁二個。酒煎服之。(《仁齋直指方》)
5、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草果子、甘草、地榆、枳殼(去穰,麩炒)。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半,煨姜一塊,拍碎,同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候。(《傳信適用方》草果飲)
6、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發(fā)熱,日后但熱而無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脈不浮不沉而數(shù),晝夜發(fā)熱,日哺益甚,頭身疼痛:檳榔二錢,厚樸一錢,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錢,芍藥一錢,黃芩一錢,甘草五分。用水一鐘,煎八分,午后溫服。(《瘟疫論》達(dá)原飲)
草果的食療方
1、草果飲
組成: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二滓并煎服,當(dāng)發(fā)日連進(jìn)三服。
主治:脾寒瘧疾。
2、草果散
組成:厚樸(去粗皮,姜汁浸,炒黃)2兩、肉豆蔻1個(面煨)、草豆蔻1個(煨)。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
主治:妊娠臟氣本虛,宿夾風(fēng)冷,脾胃久弱,臟腑虛滑,臍腹(疒丂)痛,日夜無度。
3、草果牛肉湯
組成:草果6克,牛肉200克。
用法:每次用草果6克,牛肉200克,切成小塊,水適量,煮湯,加鹽和調(diào)料食牛肉喝湯。
主治:治胃痛、肝病伴虛寒性胃痛。
4、草果茵陳湯
組成:草果1錢、茵陳3錢、茯苓皮3錢、厚樸2錢、廣皮1錢5分、豬苓2錢、大腹皮2錢、澤瀉1錢5分。
用法:水5杯,煮取2杯,分2次服。
主治:足太陰寒濕,舌灰滑,中焦滯痞。
草果的副作用
陰虛血少,津液不足,無寒濕者忌服草果。
1、陰虛血燥者忌草果。《本經(jīng)逢原》
2、草果忌鐵?!侗静輦湟?/p>
3、凡瘧不由于瘴氣;心痛胃脘痛由于火而不由于寒;濕熱瘀滯,暑氣外侵而成滯下赤白,里急后重,及泄瀉暴注口渴,濕熱侵脾,因作脹滿,或小水不利,咸屬暑氣濕熱,皆不當(dāng)用草果?!侗静萁?jīng)疏》
草果醫(yī)書記載
1、李杲:溫脾胃,止嘔吐,治脾寒濕、寒痰;益真氣,消一切冷氣膨脹,化瘧母,消宿食,解酒毒、果積。兼辟瘴解瘟。
2、《飲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嘔,補(bǔ)胃,下氣。
3、《本經(jīng)逢原》:除寒,燥濕,開郁,化食,利膈上痰,解面食、魚、肉諸毒。
4、《本草求原》:治水腫,滯下,功同草蔻。
以上就是一些草果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ys630.COm精選閱讀
草果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英文名】FRUCTUS TSAOKO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 草果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 的干燥 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本品呈長橢圓形,具三鈍棱,長2~4cm,直徑1~2.5cm。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具縱溝及棱線,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質(zhì)堅韌,易縱向撕裂。剝?nèi)ネ馄ぃ虚g有黃棕色隔膜,將種子團(tuán)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多為8~11粒。種子呈圓錐狀多面體,直徑約5mm;表面紅棕色,外被灰白色膜質(zhì)的假種皮,種脊為一條縱溝,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zhì)硬,胚乳灰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辛、微苦。
【鑒別】(1) 本品種子橫切面:假種皮薄壁細(xì)胞含淀粉粒。種皮表皮細(xì)胞棕色,長方形,壁較厚;下皮為1 列薄壁細(xì)胞,含黃色物;油細(xì)胞層為1 列油細(xì)胞,類方形或長方形,切向42~162μm,徑向48~68μm,含黃色油滴;色素層為數(shù)列棕色細(xì)胞,皺縮。內(nèi)種皮為1 列柵狀厚壁細(xì)胞,棕紅色,內(nèi)壁與側(cè)壁極厚,胞腔小,內(nèi)含硅質(zhì)塊。外胚乳細(xì)胞含淀粉粒及少數(shù)細(xì)小草酸鈣簇晶及方晶。內(nèi)胚乳細(xì)胞含糊粉粒及淀粉粒。
【炮制】 草果仁 :取草果,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焦黃色并微鼓起,去殼,取仁。用時搗碎。
【性味】辛、溫。
【歸經(jīng)】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
【用法用量】3~6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1)用于寒濕阻滯脾胃、脘腹脹滿;疼痛及嘔吐腹瀉等癥,可與草豆蔻、厚樸、蒼朮等同用。用于瘧疾,對山嵐瘴氣、穢濁濕邪所致的瘴瘧尤為常用,可與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品匯精要》
通過上文我們已經(jīng)了解到了中藥草果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對癥下藥,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草果。
說起草果散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這也很正常,畢竟草果散主要是用來治病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出現(xiàn)的不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別名】草果飲
【處方】草果2錢,青皮8分,柴胡8分,黃芩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胎前瘧疾,小腹作痛,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草果飲(《經(jīng)驗女科方》)。
【摘錄】《寧坤秘籍》卷上
【別名】草果飲
【處方】厚樸(去粗皮,姜汁浸,炒黃)2兩,肉豆蔻1個(面煨)草豆蔻1個(煨)。
【功能主治】妊娠臟氣本虛,宿夾風(fēng)冷,脾胃久弱,臟腑虛滑,臍腹(疒丂)痛,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草果飲(《保命集》卷下)。
【摘錄】《婦人良方》卷十五
以上介紹的草果散這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經(jīng)過臨床研究使用,并得到了很高的有效率,有相關(guān)疾病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草果藥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草果藥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草果藥的幾個方面。
【別名】野姜、獨(dú)葉臺、四合紅、草果(《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 草果藥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草果藥,又名:良姜花(《滇南本草圖譜》),野姜花。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性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溫胃,燥濕,理氣,消食。治胃寒疼痛,食積腹脹,寒疝,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
【附方】治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疼,痞塊疼痛:草果藥(新瓦焙)二兩,木香三錢。共為細(xì)末。每服一錢,熱燒酒服。(《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草果藥,原來草果藥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大家想養(yǎng)生的話不妨通過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節(jié),這樣既可以維持身心的健康,同時,又不會對身體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那么今天就來看一看草果飲子到底有哪些功效吧。
【處方】草果子仁、烏梅肉(焙)、紫蘇葉(去土)、赤茯苓(去皮)、厚樸(去粗皮,生姜制,炒干)、陳橘皮(去白)、甘草(炙)、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頭)各等分。
【功能主治】溫脾養(yǎng)胃,順氣消飲,生津液,美飲食。主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3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六
【處方】半夏(泡)2錢,赤茯苓2錢,甘草(炙)2錢,草果(炮,去皮)2錢,川芎2錢,陳皮2錢,白芷2錢,青皮(去白)1錢,良姜1錢,紫蘇1錢,干葛4錢。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后瘧疾,寒熱相半,或多熱者;感冒后四逆,手足不遂,牙關(guān)緊急;霍亂四逆,手足搐搦,欲成風(fēng)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校注婦人良方》引作“草果飲”。方中干葛,《醫(yī)學(xué)綱目》作干姜。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十一引《經(jīng)效》
【處方】草果仁、蒼術(shù)(泔浸)、厚樸(姜制)、陳皮、半夏曲、甘草、烏梅各等分。
【功能主治】快脾。主瘧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2個,同煎7分,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二二引《定齋未病方》
【處方】草果子仁4枚,人參(去蘆頭)半錢,半夏13枚(中樣者,沸湯浸洗7次),甘草(炙)半錢,大棗3枚,烏梅3枚,生姜(3寸)1塊。
【功能主治】瘧疾。寒熱往來,煩渴頭痛,或但寒但熱。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1大碗,煎至半碗,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三
看了上面對于草果飲子這種中醫(yī)方劑的簡單介紹,大家是否對它有所了解呢?其實方劑的種類還有很多,一些新的方劑也正在被創(chuàng)造出來,我們期待它的更好的發(fā)展。
中藥地草果,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地草果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金盤銀盞、拔疔草(江西),犁嘴菜、鏵頭菜、紫花地丁、剪刀菜、犁頭草(《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堇菜科植物 地草果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主根上有多數(shù)支根及須根。葉叢生;葉柄長約4~8厘米,具短柔毛;葉片卵狀心臟形,長1.5~3厘米,寬1.2~2.6厘米,邊緣具圓齒,兩面均生短毛;托葉小,與葉柄合生,膜質(zhì)。葉間抽花梗,有時長于葉,中部以下有披針形小苞片2枚,長約1厘米;花單生,青紫色,徑約1.7厘米;萼片披針形,長約0.6厘米,綠色,邊緣膜質(zhì),基郎不等的下延;花瓣5,最下1枚最大,基部距形,距鈍;雄蕊5,花藥向內(nèi)環(huán)繞雌蕊,藥隔扁平,延伸于藥室外,而成一薄質(zhì)的附屬體,2枚花藥的基部有附屬體,延伸于距內(nèi);子房上位,卵形,柱頭截形,略擴(kuò)大,具喙。蒴果3瓣裂。種子球形,黃色,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分布云南、江西等地。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酸。"
【歸經(jīng)】《滇南本草》:"入肝,走陽明。"
【功能主治】散風(fēng),清熱,疏肝,消腫。治風(fēng)火赤眼,目翳遮睛,乳癰,瘰疬,疔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注意】肝實者可用,肝虛者忌之。
【附方】①治暴赤火眼,風(fēng)熱腫痛,羞明怕日,翳遮等癥:地草果一錢,川芎一錢,廣木賊五分,蟬退一錢(去頭、足),黃芩一錢,白蒺藜一錢(去刺,搗汁),白菊花一錢,梔仁一錢,羊肝一斤。水煎服。
【摘錄】《*辭典》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地草果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xì)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地草果的好處了。可見地草果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yīng)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yīng)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diào)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草果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xué)習(xí)下哦。
【處方】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為末。
【功能主治】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二滓并煎,當(dāng)發(fā)日連進(jìn)三服,無不效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紫蘇葉 草果仁 川芎 白芷 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主脾寒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二滓并煎服,當(dāng)發(fā)日連進(jìn)三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厚樸(姜制)半兩,青果(煨,去皮)半兩,藿香(洗)半兩,甘草(炙)半兩,丁皮半兩,神曲半兩,半夏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痢后浮腫,及瘧疾脾虛弱。
【用法用量】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六
【處方】厚樸(姜制)2兩,肉豆蔻1個(面裹煨)。
【功能主治】妊娠臟氣本虛,肝胃少弱,臟腑虛滑,腹臍疼痛,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三
【處方】草果仁、青皮、白芷、甘草、紫蘇、白豆蔻、山楂、萊菔子。
【功能主治】消痰積。主人胃外邪,但發(fā)寒熱,不成瘧癥。若腸胃先有食、痰誕,后又外感風(fēng)寒,則發(fā)似瘧。
【用法用量】
【摘錄】《傷寒大白》卷二
【處方】草果、常山、檳榔、甘草少許、黑豆各等分。
【功能主治】脾寒瘧。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盞,煎1盞,去滓,露1宿,空心未發(fā)前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九八
【處方】草果、蒼術(shù)、厚樸、陳皮、半夏、甘草、烏梅(去核)。
【功能主治】內(nèi)傷飲食作瘧,胸腹飽悶。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赤水玄珠》卷八
【別名】草果飲子
【處方】紫蘇葉、草果仁、川芎、白芷、高良姜(炒)、青橘皮(去白,炒)、甘草(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進(jìn)食理脾。主脾寒瘧疾,瘴瘧頭疼身痛,脈浮弦寒熱;寒熱瘧疾初愈;產(chǎn)后瘧疾,寒熱往來,或熱勝于寒。
【用法用量】草果飲子(《丹溪心法》卷二)?!兜は姆ā酚嘘惼ぁ?/p>
【摘錄】《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處方】草果1兩,厚樸2兩,甘草半兩,棗子半兩,生姜4兩(不去皮,同杵,淹1宿,焙)。
【功能主治】小兒寒熱,盜汗,不思飲食,面黃腹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3歲1錢,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八六
【別名】草果散
【處方】厚樸(姜汁制)、青皮、草果、藿香、甘草(炙)、丁皮、神曲、良姜、半夏曲各等分。
【功能主治】瘧疾,寒多熱少,手足厥冷,遍身浮腫,肚腹疼痛。
【用法用量】草果散(《幼科類萃》卷七)。
【摘錄】《醫(yī)學(xué)綱目》卷三十九引湯氏方
【處方】草果、青皮、陳皮、厚樸、半夏、白茯苓、蘇葉、柴胡、檳榔、烏梅、常山、黃芩、枳實、甘草。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脾胃虛,發(fā)腫者。
【用法用量】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處方】常山1兩,柴胡1兩,甘草半兩,檳榔半兩,白姜7錢,烏梅(隨意加減)。
【功能主治】實瘧。
【用法用量】本方名草果飲,但方中無草果,疑脫。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草果、陳皮、知母、三棱、良姜、馬梅、莪術(shù)、蘇葉、人參、川芎、白芷、甘草。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痰瘧,寒熱往來,脾胃虛瘧。
【用法用量】加生姜1錢,水煎服。如脾胃虛弱,用平胃散加草果、烏梅煎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九○
【別名】草果湯
【處方】草果子、甘草、地榆(炒)、枳殼(去瓤,麩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腸胃冷熱不和。下痢赤白,及伏熱泄瀉,臟毒便血。
【用法用量】草果湯(《普濟(jì)方》卷二一一)。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二
【處方】草果、常山、知母、烏梅、檳榔、穿山甲。
【功能主治】瘧疾,脾胃有郁痰伏涎者。
【注意】元?dú)鈴?qiáng)壯者可用,虛者莫用。
【各家論述】知母性寒,入足陽明藥,用治陽明獨(dú)盛之火熱,使其退就太陰也;草果性溫藥,治足太陰獨(dú)盛之陰寒,使其居于陽明也;二經(jīng)合和,則無陰陽交錯之變,是為君;常山主吐胸中痰結(jié),是為臣;甘草和諸藥,烏梅去痰,檳榔去痰癖,破滯氣,是佐藥;穿山甲者,以其穿山而居,遇水而入,則是出陰入陽,穿其經(jīng)絡(luò)于營分,以破暑結(jié)之邪,為之使也。
【摘錄】《醫(yī)貫》卷六
綜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嘗試服用草果飲,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除了對特定疾病的治療,草果飲還可以幫助增強(qiáng)記憶力,有效地增強(qiáng)身體某些方面的機(jī)能。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火炮草果,那么火炮草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箭葉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 (Kurz) Merr.的果實。
【原形態(tài)】箭葉秋葵 多年生草本,高40-10cm。具蘿卜狀肉質(zhì)根。小枝被糙硬毛。葉形多樣;葉柄長4-8cm,疏被長硬毛;下部的葉卵形,中部以上的葉卵狀戟形、箭形至掌狀3-5淺裂或深裂,裂片闊卵形至闊披針形,長3-10cm,無端鈍,基部心形或戟形,上面疏被刺毛,下面被長硬毛,邊緣具鋸齒或缺刻。花單生于葉腋,花梗纖細(xì),長4-7cm,密被糙硬毛;小苞片6-12,線形,寬1-1.7mm,長約1.5cm,疏被長硬毛;花萼佛焰苞狀,長約7mm,先端具5齒,密被細(xì)絨毛;花紅色或黃色,直徑4-5cm,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3-4cm;雄蕊柱長約2cm,平滑無毛;花柱分枝5,柱頭扁平。蒴果橢圓形,長約3cm,直徑約2cm,被刺毛,具短喙。種子腎形,具腺狀條紋?;ㄆ?-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丘、草坡、曠地、稀疏松林下或干燥的瘠地。
【性味】甘;淡;平
【功能主治】柔肝補(bǔ)腎;和胃止痛。主腎虛耳聾;胃痛;疳積;少年白發(fā)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火炮草果的介紹,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定的幫助。生活中還存在著很多的類似火炮草果的藥材。我們在食用火炮草果等中藥的時候需要遵從醫(yī)生的囑咐,不可盲目的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