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yǎng)生調情緒 中醫(yī)6穴解憂煩
春季養(yǎng)生穴。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春季養(yǎng)生調情緒 中醫(yī)6穴解憂煩,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導讀:春天雖然天氣變暖,但綿綿細雨卻總會讓人莫名地惆悵,因此春天又是人們經常會憂郁的季節(jié)。那么春季養(yǎng)生如何調節(jié)情緒呢?中醫(yī)有沒有解憂高招呢?
春季養(yǎng)生調情緒 中醫(yī)6穴解憂煩
春季是抑郁癥多發(fā)期,有50%的抑郁癥患者在春季會出現自殺傾向。為什么春季特別容易抑郁?中醫(yī)認為,五臟春季肝當令。春季正是肝氣舒發(fā)的季節(jié)。但是,春季陰雨綿綿,外濕困阻體內陽氣,肝氣不舒,情緒就會受到影響。另外,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冷暖空氣交替,觸景生情,人也比較容易情緒低落、焦慮。原先患有精神類疾病如憂郁癥、狂躁癥的病人,特別容易發(fā)病。
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春季要情志平和,少發(fā)怒、生氣、憂傷。人體臟腑對應穴位,按摩能使肝氣、胸氣舒展,從而令心情暢快起來。一般人都可以學學認識穴位,自己進行按摩。這些穴位認穴相對簡單,完全可以自助排憂解煩。不過,真正患有抑郁癥的病人還是要及時到醫(yī)院治療
解憂煩
功效:舒展肝氣,清神醒腦,提高情緒
點穴:膻中穴、合谷穴、太沖穴、百會穴、風池穴、太陽穴
1、膻中穴
膻中穴為兩乳頭連線的中點,有寬胸理氣的作用。平常你如果覺得胸悶氣短,總是唉聲嘆氣那就是身體在告訴你,胸氣不暢。可以按摩膻中穴,它有寬胸理氣的功效。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處。它有疏肝理氣、補氣固脫、益氣回陽之功效,可緩解緊張、急躁、焦慮情緒。
手法:將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壓捻動,或者輕柔和緩地揉動。雙手順時針方向交替按摩。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
3、太沖穴
太沖穴在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合谷、太沖相配伍,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升一降,相互為用。肝經的水濕風氣由太沖穴向上沖行。肝為將軍之官,主怒。生氣指的就是發(fā)火,或郁而不發(fā),或干生悶氣。人體能量在怒時,往往走的是肝經路線,肝也會受到影響。太沖穴在足部的反射區(qū)為胸部,是肝經原穴,主肝經總體氣血,按壓可疏解心胸的不適感。所以,情緒抑郁不舒展的時候可以按摩這里。
手法:輕輕按摩,手法不宜過重,否則會導致皮下淤血。按摩4-5分鐘。按壓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謝。
4、百會穴
百會穴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
有清腦醒神的功效。人體督脈重要穴位,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能解除頭痛、頭重腳輕癥狀,也能緩解焦躁情緒。
5、風池穴
風池穴位置在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風池穴也能解頭暈頭痛,對于鎮(zhèn)定情緒、緩解緊張情緒亦有幫助。
6、太陽穴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太陽穴是人頭部的重要穴位。按摩太陽穴可以給大腦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勞、止痛醒腦之功效,更能振奮精神。《達摩秘方》中將按揉此穴列為回春法。
手法:旋轉按揉,每回合按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
春季養(yǎng)生有六最
口味之最:省酸增甘
專家稱,春天很容易上火,有些人可能因為上火還會得痔瘡等疾病。為了預防肝旺傷脾,適合選擇辛甘的食物:蔥、生姜、棗、花生、小麥粉、蕎麥、玉米等谷物果。陰虛內熱之人,可選擇鴨肉、海帶、綠豆、甘蔗汁、荸薺、百合等,以消火。補品之最:大棗蜂蜜專家指出,春天是肝氣最足、肝火最旺的時候,所以在飲食上我們要多選擇護肝健脾的食物,應添加大棗、蜂蜜、山藥、蓮子、芡實,可以每天做一點粥來食用,不僅可以幫助護肝健脾胃,還可以幫助滋補、增加氣血、預防春困。
相關閱讀
女人養(yǎng)生,什么季節(jié)都要關注。那么女人什么樣的養(yǎng)生方式最好呢?女人如何進行自我身體的調理,我們來看看最受推崇的中醫(yī)經絡養(yǎng)生法,能讓女人舒緩經絡氣血,讓中醫(yī)為你解讀女人經絡養(yǎng)生的秘密。
小秘密一:小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癥狀。
小秘密二:拇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tǒng)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tǒng)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癥狀。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小秘密三:手掌中央
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效用:經常用食指指關節(jié)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能增加面部紅潤,減少皺紋,并能寧心安神,鎮(zhèn)定神經。對調理月經,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有利于心臟健康。
小秘密四:肩窩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效用: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調節(jié)全身體液循環(huán),增強免疫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松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對面部痤瘡、酒渣鼻、皮膚虛浮等癥有較好療效。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
婦女到了四五十歲,雌激素會因為絕經而出現波動。由此會給身體和精神帶來許多問題。那么,女性要如何在絕經期做好保養(yǎng)呢?下面,健康120小編為你推薦中醫(yī)養(yǎng)生的3個方法,擺脫絕經期煩惱。
1.針灸
(1)針刺:治則為補肝腎,強壯筋骨。主穴:腎俞、足三里、三陰交;配穴:太沖、百會、膻中。腰痛甚配委中;煩躁易怒、失眠不寐,配內關、神門;外陰干澀、瘙癢配會陰;體倦乏力、食少納呆、食后腹脹,配脾俞、關元。
平補平瀉,留針20~30分鐘,中間用小幅度捻轉手法行針兩次,每天針刺一次,連續(xù)6天,中間休息一天,連針4周為一個療程
(2)灸法:陽虛型病人可隔姜片艾灸神門、足三里、三陰交;月經過多者灸斷紅穴;每次3~5壯,每日一次。
(3)針灸:針用補法,酌情用灸。主穴:關元、三陰交、腎俞、交信。陽虛配氣海、命門、復溜;陰虛配然谷、陰谷、復溜。
(4)耳針
:取子宮、內分泌、交感、神門、肝、皮質下等穴進行耳針,可達到補肝腎、鎮(zhèn)靜安神的目的;或取子宮、卵巢、肝俞、神明、腎俞、膏盲俞、百會、血海、三陰交等穴,每次選用3~4穴,每日或隔日一次,留針30~60分鐘,亦可用耳穴埋針法。(5)耳穴貼壓法:取腎、內分泌、內生殖器官為主穴。情緒激動、失眠、心慌氣短、胸悶者加神門、心、皮質下;頭暈、耳鳴加肝、內耳、外耳、腎上腺;烘熱汗出加肺、交感。
治療方法:用 75%乙醇溶液清潔耳郭后,將王不留行籽粘在醫(yī)用膠布上,貼于上述耳穴并保留。每次每穴按壓10次。兩耳交替貼壓,隔日更換一次。10天為一個療程。
春天里養(yǎng)生是一年中好的時節(jié),這個季節(jié)里萬物復蘇,此時是適合養(yǎng)護情緒的,學會調理好自己的身心是重要的,堅持下來便會擁有健康的肌膚,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春天里養(yǎng)生的具體事宜吧!
春季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保證自己的睡眠的,這樣才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調理身體的,避免疾病的發(fā)生。
《素問?四季調神大論》告訴我們,春日“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fā)緩形,以使志生”,要早睡早起,要經常在院子里走走,散步時散開頭發(fā),放松衣服腰帶,使肝氣自然升發(fā)。
春日里養(yǎng)生
三個穴位
春天容易肝火旺,這樣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可造成情緒失調、氣運行血不暢,從而引發(fā)各種疾病。
所以如遇心中煩悶,情緒不暢,不妨趁春日生機,到郊外遠足,一抒嚴冬積攢下來的郁結心緒。經常敲打或按揉以下三個穴位,有很好的疏肝解郁功效哦。
行間穴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等癥,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里散出去了。
太沖穴
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處向腳腕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接的盡頭就是太沖穴,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
它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讓人體郁結的氣大限度地沖出去。
按揉方法:仔細找到痛的點,然后從“太沖穴”向揉到“行間穴”方向推揉,有助于將肝火泄發(fā)出去。
陽陵泉穴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說:陽陵泉“合治內腑”,是治療膽腑病變的主要穴位。春季里經常按揉陽陵泉,能起到疏肝養(yǎng)肝的作用。
陽陵泉有清利肝膽濕熱、肝郁氣滯、肝膽實火作用,是肝膽保健治療的主要穴位。
按揉方法:取舒適的體位(坐位、仰臥位均可),用拇指按壓在兩側陽陵泉上,其余四余并攏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協(xié)同向腓骨小頭方向用力。
本文導讀:春季是非常適合養(yǎng)生的季節(jié)。但是多數的人會不知道具體該怎么做,那么在春季的時候該如何來養(yǎng)生呢?
春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同時這一季節(jié)也是最適合養(yǎng)生的季節(jié)。那么在這一季節(jié)里我們要從哪些方面來養(yǎng)生呢?下面給大家介紹春季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推薦,供大家參考。
養(yǎng)熱
早春時節(jié)氣候仍冷,消耗熱量使人體耐力和抵抗力減弱。另一方面,人體為了御寒也需要消耗熱量來穩(wěn)定基礎體溫。所以,早春期間的飲食要保證一定的熱量供給。除谷類制品外,還可選用糯米制品及黃豆、芝麻粉、花生、核桃等食物,以及時補充能量。
養(yǎng)陽
春季是大自然氣溫上升、陽氣逐漸旺盛之時,此時養(yǎng)生宜側重于養(yǎng)陽。根據春天里人體陽氣生發(fā)的特點,可選擇平補和清補飲食,平補適合正常人和體弱的人,如蕎麥、薏仁、豆?jié){、綠豆及蘋果、芝麻、核桃等。清補是指選用偏涼的食物,如梨、藕、薺菜、百合等。
養(yǎng)陰
陰虛內熱體質者,春季易虛火妄動,加重病情,宜多食養(yǎng)陰之品。可選大米粥、赤豆粥、蓮心粥、青菜泥等食物,切勿食用甜膩、油炸多脂、生冷粗糙食物。有些虛病在春天加重,可適當服用蜂蜜等養(yǎng)陰食物以增加療效。
養(yǎng)腎
春天天氣舒爽,是腎功能不佳患者養(yǎng)腎與調理的好時機,此時服用強腎配方與固腎藥膳,對腎功能損害初期的療效較高,患者要注意春季生活調理,飲食以清淡甘味為主??墒秤们宓吖?,如山竹、藕、薏仁、黃瓜及香瓜等。
養(yǎng)腦
春天,肝陽上亢的人易頭痛、眩暈。每天吃香蕉或橘子250克-500克;或用香蕉皮100克,水煎代茶頻頻飲之。另外,還可用芹菜250克、紅棗10枚,水煎代茶飲。
養(yǎng)脾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 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癥,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故春季飲食調養(yǎng)宜選辛、甘溫之品,忌酸澀,應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
養(yǎng)胃
飲食上應避免攝取含肌酸、嘌呤堿等物質豐富的豬肉湯、雞湯、魚湯、牛肉湯及菠菜、豆類、動物內臟和刺激性調味品,因上述食物有較強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也易形成氣體導致腹脹,增加胃腸負擔。飲食宜清淡,易消化。
養(yǎng)氣
老年慢性支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fā)作。春季陽氣生發(fā),人體之陽氣亦隨之而生發(fā),為扶助陽氣,在飲食上應該注意,可常食用蔥、荽、豉、棗、芪等,還要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yǎng)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于減輕癥狀。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萬物在復蘇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也是病毒細菌容易感染的時刻,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如果身體保健做不好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響,因此在春季的時候絕對是不能夠忽略的,那你知道在春季的時候中醫(yī)應該通過哪些方法嗎?下面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
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預防一些疾病的入侵,但是如果方法不健康科學的話,那么就容易帶來更多不利的傷害,所以說希望大家都能夠注重春季的科學方法。
春氣奮發(fā)?!秲冉洝吩疲骸按喝?,夜臥早起,廣步于庭……也?!贝喝諝夂蛉诤?,多作戶外活動,呼吸清新空氣,舒展筋骨,流通血脈,可增強神經系統(tǒng)對氣候的適應和調節(jié)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肝病、高血壓病人應是時服藥,顯得尤為重要。
春捂秋凍。這是民間多年防病實踐的經驗,符合人體生理機能。由于春季氣溫乍暖乍寒,人體皮膚血管舒張,汗孔松弛,如突然驟減衣服,極易使“風邪入內”,引起感冒、支氣管炎、肺部疾病。應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切莫受涼,特別要注意背部保暖。尤其是老年、氣弱骨疏體怯者,捂一捂,以免冷風侵襲為宜。
春困秋乏。春季陽氣萌動,使人精神昏倦。這是由于人體適應氣候轉暖要散熱,體表末梢血管擴張,流向皮膚的血液增多,內臟、大腦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機體新陳代謝活躍,如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供應不足,使大腦能量轉換效率降低;加之春季暖風中陰離子較多,對人產生一種鎮(zhèn)靜、催眠作用。通過體育鍛煉,增強心臟功能,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腦部供應,可以減少春困不適。
省酸增甘。省酸增甘即少吃點酸味,多吃點甜味的食品。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多在春季頻繁發(fā)病的原因之一。因吃酸味食品會使肝氣偏亢,故不宜多吃。多吃甜品能加強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氣侵犯的能力。因此,春秋飲食宜選辛、甘、溫之品,如蔥、姜、棗、花生等。忌酸澀、高油膩、生冷之物。多食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青椒、菜花等
以上就是關于春季養(yǎng)生的一些方法介紹,希望通過這些介紹大家在生活當中可以更加注重這些方法,只要你遵守這些方法還有,才可以真正幫助你起到所希望達到的目的,而且還不會給你的健康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