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警惕:臺風梅花對健康的八個影響
【www.cndadi.net - 女性養(yǎng)生每天八個一】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養(yǎng)生警惕:臺風梅花對健康的八個影響,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臺風天外傷、骨折的急救病人特別多。那么,除了外傷、骨折外,你知道臺風還對人的健康有什么影響么?
1 受外傷易患破傷風
臺風天外傷、骨折的急救病人特別多。外傷主要是頭部的比較多。因為臺風天在戶外行走的行人,容易被風刮倒的樹木枝干、電線桿,或者是高空墜落的花盆、瓦片、廣告牌等擊中。
但是很多人的習慣都是,只要沒有比較厲害的外傷,都會自己用自來水洗洗,然后貼個膠布,最多貼個創(chuàng)可貼。其實,臺風天雨水充沛,會把陰溝里的污水沖到路面上,細菌就隨這些污水四處蔓延。如果傷口不包扎好,容易得破傷風,或者是傷口感染。
破傷風桿菌平時都是老實呆在泥土和糞便里,雨天就隨著污水流到路面上。它是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膚和粘膜的。只有破潰的皮膚才有危險,破傷風菌鉆進皮膚內,在沒有氧氣的地方迅速繁殖,產生病毒破壞神經(jīng)。
一旦感染破傷風,一兩周之內會出現(xiàn)發(fā)燒,人不停地抽搐,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后仰,嚴重的患者還會引起呼吸的麻痹,導致死亡。因此,特別提醒比較粗心的男士,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孩子在雨水中被東西劃傷,要及時打破傷風針,尤其是腳底的傷口。
2 觸電后看似沒事也要去檢查
被風打下的電線,裸露在潮濕的地上,污濁的雨水是非常好的導體,在這樣的天氣里,一不小心就會觸電。大風、雷雨等惡劣天氣中,應該要盡量減少外出。如果必須要外出行走的話,應該仔細地觀察地形、謹慎行路,以免踩到電線。要避免在電線桿、鐵塔等電力設施附近走動,遇到垂落的電線也應繞行。不要打赤腳,穿雨靴最好,防水的同時還起到絕緣作用,預防觸電。
看到有人觸電,千萬不要慌張跑過去用手去拖觸電者,有條件的話,用干木棍或者別的絕緣體,比方說塑料管、塑料鞋等,先把電的來路給切斷,把電線給挑開。
將傷者救出觸電區(qū),馬上打電話,將他送到醫(yī)院急救?;蛘呦劝褌叻牌皆诘厣希⒓醋隹趯诤粑托赝庑呐K擠壓,等傷者恢復心跳呼吸后還是要立即送醫(yī)院。
在觸電后表面看上去沒有什么事情的人,也不能大意,最好要送到醫(yī)院去檢查一下。因為電流是隨著血液走的,說不定已把血管壁擊壞了。
3 小兒易感冒冷飲不要吃
擴展閱讀
為此,美國??怂剐侣劸W(wǎng)專欄記者通過采訪專家和查閱文獻,為讀者總結了婚姻在八個方面對男女的不同影響,一起來看看在婚姻關系中,男人和女人誰得到的好處更多吧!
1.延長壽命:男性更受益。婚姻對健康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延長壽命。不過,男人從中受益更多,倫敦經(jīng)濟學院人口學教授邁克爾莫菲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未婚中年男性的死亡率要比已婚中年男性高出2倍,未婚女性和已婚女性差異則沒有這么大。研究者認為,結婚有助于男性遠離一些致命的意外事故、暴力犯罪和可避免的自然災害。
2.抵御疾病:男性更受益。婚姻能大大降低人們患上多種疾病的可能,包括糖尿病、心臟病、老年癡呆、肺病等。其中,對男性心臟病的預防最為明顯。2009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與已婚男性相比,未婚男性死于心臟病的可能性會高出3倍。
3.遠離抑郁癥:女性更受益?;橐鲫P系對男女的精神健康都有好處,但女性從中受益更大。美國北卡州維克森林大學社會學教授羅賓西蒙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女性更容易因為心情憂傷而患上抑郁癥,但已婚女性患上抑郁癥的可能性會明顯降低。
4.克服不良習慣:男性更受益。結婚后,男性在改正不良習慣方面進步的空間更大。2006年的一項研究詳細追蹤記錄了上千位年輕人結婚前后的生活習慣,結果發(fā)現(xiàn),婚后男性飲酒、吸煙的量會有所減少,作息也更正常。
5.保持正常體重:女性更受益。婚姻雖然有益健康,但卻會影響人們的腰圍。美國賓州拉斐德學院經(jīng)濟學教授蘇珊埃弗瑞特發(fā)現(xiàn),長期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讓男女的體重都會增加,不過男性更容易出現(xiàn)腹部肥胖,女性則胖得比較均勻健康。結婚后,男性體育鍛煉量要比女性少很多。
6.降低壓力:男性更受益。與傳統(tǒng)的觀點相反,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壓力的影響。201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有配偶陪伴的男性體內壓力激素水平會降低,面對壓力調節(jié)能力也更強。
7.性生活狀況:男性更受益。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對性生活更有好處,特別是在婚后前10年。上世紀90年代進行的調查顯示:有49%的已婚男性對性愛高度滿意,女性只有42%感到高度滿意。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社會學教授派波爾施瓦茲分析,這可能是因為女性過多的從事了家務勞動。
8.財務狀況的穩(wěn)定程度:平局。與單身男女相比,已婚男女的財務狀況更加穩(wěn)定。雖然越來越多的女性在經(jīng)濟上更獨立,但總體上仍然是女性從婚姻中獲得的經(jīng)濟利益更多,而男性主要是從社會和心理因素中得到了滿足。
1.治休克掐壓人中穴
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中風、中暑、中毒、過敏時突然出現(xiàn)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掐壓患者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
2.止鼻血捏腳后跟
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后跟(踝關節(jié)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約3分鐘可止鼻血。
3.止咳嗽指壓少商穴
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分處??人圆恢箷r,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穴,至有酸痛感為度,可止咳嗽。
4.治便秘點壓天樞穴
便秘患者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側2寸),感覺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有便感,然后屏氣,以增加腹內壓,稍后即可排便。
5.降血壓按壓勞宮穴
高血壓患者生氣、暴怒、激動或勞累時,血壓可急劇上升,此時按壓勞宮穴(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6.止頭痛按壓太陽穴
頭痛發(fā)作時,患者自己可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后一寸凹陷處),按壓至脹痛,并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1分鐘,頭痛可減輕。
7.止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時,可用雙拇指按揉雙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痛麻脹感后3—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8.止嘔吐指壓內關穴
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內關(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止嘔。壓時有酸脹感說明按準穴位,2分鐘后惡心嘔吐可緩解。
進入寒冷的冬季之后,溫度進一步的下降,很多怕冷的人在沒有暖氣的環(huán)境中是非常痛苦的。其實,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就有8個自帶的暖氣開關哦,那么大家知道自己身體上的暖氣穴位嗎?下面中醫(yī)教大家保暖穴位的按摩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開關一:肩井
經(jīng)常做一些肩部按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在按摩的時候會感覺到自己的肩部不但很輕松而且還會有點點的暖意。這是一位內身體的氣血順暢了,身體陽氣開始運動起來了。而藏在我們身體肩部的暖氣開關也就是肩井穴。所以,按摩肩頸不但能夠初進血液循環(huán)還能夠讓你的肩頸部更加的暖和起來,還可以幫助你緩解頸肩酸痛以及頭重腳輕落枕等等的毛病。
具體操作方法是: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雙手虎口張開,四指并攏,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與拇指相對用力做有節(jié)律的拿捏動作。力度不可過重,時間不宜過久。尤其有高血壓或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不可過度。
開關二:神闕
寒冷季節(jié)容易著涼腹瀉,而腹部的暖氣開關就是我們的肚臍神闕穴。神闕穴是長壽要穴,每晚睡前將雙手搓熱放于肚臍,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按揉至發(fā)熱,可使腹部溫暖、面色紅潤,緩解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等癥狀。
開關三:耳朵
中醫(yī)認為腎開竅于耳,冬季經(jīng)常按摩雙耳,不但能預防凍瘡,還有助于腎臟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以下是三種最常用的方法。
拉耳垂:用兩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發(fā)熱,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用自己的雙手捏住雙耳的上部輪廓,這樣適當?shù)倪M行提拉耳尖,在提拉的時候大拇指以及食指順便按揉耳尖,等到按揉發(fā)熱就可以了。
摩耳輪:拇指置于耳輪內側,其余四指置于耳輪外側,揉搓2~5分鐘,再往上提捏,以感到發(fā)熱為度。
開關四:大椎
大椎穴為三陽、督脈之會,全身陽氣都在這里交匯。按摩大椎就相當于打開了全身暖氣的總開關。
大椎穴的取法是:低頭時,頸后最明顯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處。在家中淋浴時,可將淋浴頭對著頸后連續(xù)用熱水沖洗,能讓你在寒冷季節(jié)感覺渾身溫暖。一般淋浴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20分鐘),體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應酌情減少時間,水溫在40℃左右為宜。
開關七:足三里
上肢暖和了,下肢冰冷怎么辦呢?《靈樞》記載: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調于足三里。秋冬季節(jié)常按揉足三里,可補中益氣,讓下肢溫暖。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是:當腿彎曲時,可以看到在膝關節(jié)外側有一塊高出皮膚的小骨頭,這就是外膝眼,從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便是足三里了。按摩時,一般用拇指指面著力于足三里,垂直用力,向下按壓,緩緩揉動。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xié)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等感覺,持續(xù)數(shù)秒后,漸漸放松,反復操作數(shù)次即可。
開關八:涌泉
不少人最怕冷的地方就是腳,穿棉鞋都暖不起來,我們的腳上也有一個暖氣開關,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心,在足底前1/3凹陷處,是養(yǎng)生防病的要穴,尤其適合腎虛、怕冷、體乏、精神不振的老年人。俗話說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溫暖,建議每天用雙腳掌對搓,或用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堅持按摩可使精力旺盛,體質增強,提高御寒能力。
開關五:陽池
手上有一個暖氣開關陽池穴,這個穴位顧名思義就是陽氣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橫紋的中點處。刺激陽池穴,時間要長,用力要緩,兩手交替按揉,可緩解手部冰涼的癥狀。
開關六:勞宮
有朋友可能覺得只按陽池力度不夠,沒關系,我們手上還有另一個取暖開關,就在我們的掌心里,叫做勞宮穴,當屈指握拳時,中指指尖所點處就是該穴。勞宮穴五行屬火,可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做逆時針按摩,每穴按10分鐘左右,每天2~3次,能夠起到暖手助熱、寧神養(yǎng)心、促進睡眠的作用。
實際上,幾乎每一種食物都會有若干細節(jié)值得討論。有的細節(jié)與健康有關,有的細節(jié)與品位有關,還有的細節(jié)與文化有關。對某種食物了解越多,你就越覺得它充滿了學問。不要把這些學問當成負擔,而應該滿懷探究的樂趣。一碗普普通通的豆?jié){,充滿了細節(jié)、學問及由之而生的樂趣。下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
第一:原料要選用上等的非轉基因大豆(黃豆)??蓳诫s少量的黑大豆,做出顏色發(fā)暗的豆?jié){;摻雜數(shù)枚花生,豆?jié){口感更滑味道也略香。不太喜歡摻雜綠豆、谷物等富含淀粉的種子,淀粉的存在會使豆?jié){口感有一點點發(fā)粘,且豆?jié){的味道也被掩蓋。
第二:浸泡大豆也有技巧。大豆經(jīng)過充分的浸泡才能打出口感細滑的豆?jié){,且減少出渣率。一般要浸泡10余個小時,當氣溫較高時,應放入冰箱或多換幾次水,以避免菌類滋生。有時候,前一晚忘記按時浸泡大豆,可改用熱水浸泡,使浸泡時間縮短。有幾次,泡好的大豆遲遲沒有打成豆?jié){,經(jīng)數(shù)日換水后就生出了豆芽!
第三:現(xiàn)在,家庭用豆?jié){機非常棒,全自動電腦控制,基本是傻瓜型的,噪音還不是很大(要是一點也沒有,不影響家人睡覺就更好了)。把泡好的豆子放進去,按幾下按鈕,等不到20分鐘,過濾一下,豆?jié){就可以喝啦。豆?jié){機邊攪碎邊加熱,故加熱時間比較長,可以充分破壞大豆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皂素、植物凝血素等,不必擔心引起豆?jié){中毒(加熱不徹底所致)。
第四:大豆中幾乎不含有淀粉和蔗糖,所以豆?jié){毫無甜味,除非加糖。早期我每次加一塊方糖,雖不算多,但日積月累,很大一罐子方糖就吃沒了,不由有點兒擔心。后來換成了蜂蜜,大連產槐花蜜的質量較好。蜂蜜是天然糖,且以果糖為主,甜度高用量少,比較健康。為減少對蜂蜜中活性物質的破壞,豆?jié){打好后不要馬上加糖,稍放涼準備喝之前再調入蜂蜜最好。
第五:習慣喝豆?jié){,而喜歡喝牛奶。為了互通有無,有時也把打好的豆?jié){與熱好的牛奶混合食用。這種混合方式常被某些熱衷食物相克的人士反對,但其實這種做法不但毫無害處,而且還因蛋白質互補提高了營養(yǎng)價值。不過,我們還是分開喝的時候多,不喜歡串味。
第六:剩余的豆?jié){可以做米飯。因為通常只有一個人喝豆?jié){,打一次豆?jié){夠我喝2頓(兩天早餐)。后來,學了一招,用剩余豆?jié){(代替水)做米飯。既給米飯增加了優(yōu)質蛋白質,又變相地讓早餐不喝豆?jié){的兩位吃上了豆?jié){,而且口感也不錯(黏度略有增加),簡直是一舉數(shù)得。
第七:豆?jié){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中的水溶性有益成分,如水蘇糖、棉子糖、大豆異黃酮、大豆皂甙、卵磷脂等。不過,因為豆?jié){要過濾豆渣,所以損失了較多膳食纖維。要想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就得吃豆渣。過去,我母親的做法是炒豆渣吃,口感粗糙不佳。后來受豆?jié){米飯的啟發(fā),干脆用豆渣做米飯??诟羞€不錯,缺點是其形狀與米粒不相配,有點兒難看,常被我兒子抗議。
第八: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會的建議,每天要吃30~50克大豆(干重)。每天早上喝300多毫升豆?jié){,大致只相當于建議量的一半。于是,還經(jīng)常要吃一些豆腐、豆腐皮等大豆制品,以保證鈣的攝入(尤其是考慮到奶類攝入量較低的不利情況)。
養(yǎng)生導讀:健康長壽的八個中醫(yī)理論,從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jīng)》開始,歷代有眾多的醫(yī)家、道家、佛家對作過詳細而深刻的發(fā)掘和論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中醫(yī)養(yǎng)生理論。健康長壽的八個中醫(yī)理論,一起來看看。
健康長壽的八個中醫(yī)理論
一、說情志
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陶弘景在《養(yǎng)生延壽錄》中提出:養(yǎng)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二、戒私欲
養(yǎng)生求靜,使身心處于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蕩。孫思邈說: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故善養(yǎng)生者勿汲汲于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三、遠房室
指性生活有節(jié)制。人的生長發(fā)有賴于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欲保腎精,必須節(jié)制性軟,倘貪色好艷,縱欲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四、適四時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jié)氣候是養(yǎng)生學的重要內容。《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xù)之也,畢其數(shù)也,畢數(shù)之務,在乎去害。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yī)稱為六淫。
五、節(jié)飲食
脾胃為后天之本,飲食不節(jié),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jīng)》對飲食不節(jié)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wèi)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六、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煉強身以防病。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養(yǎng)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jīng)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guī)律自身頤養(yǎng)。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后,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wěn),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后,會出現(xiàn)一系列生理和形態(tài)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八、服藥餌
人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因此,服食藥餌也是養(yǎng)生學內容之一。古人重視服藥餌來防病治病,養(yǎng)生延年,并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藥餌、藥方。但是,養(yǎng)生不可單靠服藥餌,否則,雖常服藥餌而不知養(yǎng)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想要健康長壽,一定要遵循以上八個中醫(yī)理論知識哦。
1、尋找并避免接觸變應原:尋找自己個體的致病變應原,并設法避免接觸是最有效的方法。
2、少吃寒涼食物:中醫(yī)認為,鼻炎患者屬虛寒體質。寒涼最易損傷肺脾陽氣,加重虛寒癥狀。低溫食物可能造成呼吸道過敏反應加強,誘發(fā)過敏性鼻炎。因此,應當避免冰品、寒涼生冷之品。
3、少吃油炸食物及有農藥的蔬菜水果:農藥及劣質油在人體的氧化代謝過程中易產生過氧化物及自由基,影響免疫系統(tǒng)平衡,加強過敏反應。
4、穴位按摩:經(jīng)常用中指指腹搓熱后摩擦鼻兩側,由攢竹至迎香穴擦鼻30次,再在迎香穴上輕輕按揉5~10分鐘。
5、避免食用有添加物的加工食品:有報道稱食品添加劑黃色色素5號及防腐劑亞硫酸鹽會引起呼吸道的過敏反應。所以,過敏體質患者應盡量避免有添加物的加工食品。
6、忌煙;避免出入于溫差較大的場所;加強勞動及個人防護,避免或減少塵埃、花粉等刺激;調暢情志,積極治療。
7、注意休息、加強保暖;注重調攝,改善體質。常服補氣中藥,提高免疫力,服食偏溫性食品,逐漸改變虛寒體質,能有效緩解、控制鼻炎的發(fā)作。平時可酌情服食補益肺脾、滋補肝腎之品,如:人參、黃芪、核桃、百合、松子、黑棗、黑木耳、豬腎、羊腎、鴿肉、韭菜、糯米、胡蘿卜、番茄、蜂蜜等。
8、少吃能引起過敏性鼻炎發(fā)作的食物:如牛奶和雞蛋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無鱗魚、海蟹、蝦、海貝等海產類食物;蛤蟆類、魷魚等蛋白質含量高且不易消化的食物;蘑菇等真菌類食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意外,例如一些外傷,我們打球和走路有時候會遇到崴腳的癥狀出現(xiàn),崴腳我們專業(yè)名叫足踝扭傷。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足踝活動范圍是有限的,但是外部的傷害導致足踝超過了活動范圍,從而導致關節(jié)周邊的韌帶等收到拉扯,使足踝受傷,導致我們的活動收到了限制,帶來身體的傷害。
那么到底是什么緣故容易導致崴腳的出現(xiàn),在我們運動和活動的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了崴腳應該怎么出來才比較科學,我們知道受傷嚴重肯定是選擇送醫(yī)院治療,那么在確診為崴腳的時候,我們有哪些早起可以自己護理的方法嗎?
預備條件:
要說崴腳咋辦,還得先說說崴腳是咋回事。崴腳,是生活中人們經(jīng)常遇到的事,醫(yī)學上正式的名稱叫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產生的原因是足踝部超過其最允許的活動范圍,而通常是由于過大的外力引起的,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jié)囊被拉扯乃至撕裂,從而使人們感覺到疼痛、腫脹,走路也就一瘸一拐了。
崴腳的時候受傷的部位一般在外踝部,因為人的踝關節(jié)內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基本上都是向內扭翻。崴腳會導致局部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形成血腫,一般要經(jīng)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復。
腳踝扭了要咋辦呢?
1.分辨崴腳傷勢輕重。主要是判斷是否出現(xiàn)骨折。倘若骨頭沒事,只是韌帶拉傷,盡快冷敷回家休息就行,但是如果骨折,就一定要盡快就醫(yī),避免貽誤最佳治療時機。
分辨輕重的方法如下:“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不是劇烈疼痛,還可以勉強持重站立,勉強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頭上而是筋肉上的話,大多是扭傷,可以自己處置。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頭上,或扭傷時感覺腳里面發(fā)出聲音,傷后迅速出現(xiàn)腫脹,尤其是壓痛點在外踝或外腳面中間高突的骨頭上,那是傷重的表現(xiàn)”。
2. 迅速冷敷。崴腳了冷敷沒什么可說的,只要不是重傷到骨折,第一件事就是冷敷。
緊急冷敷的方法有很多種,冰塊最佳,但倘若正在運動場,沒有冰塊怎么辦?夏天的話很容易買到冰棍,不行的話就冰鎮(zhèn)的礦泉水什么的,最次也要用冷水沖洗,冷敷要在崴腳后30分鐘內盡快進行,持續(xù)時間不要短于20分鐘(這些可都是我的親身體會,大夫對我的這種做法相當之滿意)。冷敷可以使崴腳后破裂毛細血管造成的腫脹減輕很多。
3.醫(yī)院就診。如果不是很嚴重,自己處理其實也可以,如果不放心就其醫(yī)院看看,拍個片子,有沒有問題一目了然,也踏實。崴腳雖然經(jīng)常發(fā)生,但也不能大意,有的時候崴腳嚴重的話雖然不至于骨折,但也可能導致韌帶嚴重損傷或者骨裂。
4.24小時內減少活動,抬高傷腳,繼續(xù)冷敷。直至出血停止。判斷依據(jù)原則上是以傷后24小時為界限,還可以參考下面幾點:一是疼痛和腫脹趨于穩(wěn)定,不再繼續(xù)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腳時脹的感覺差別不大;三是傷處皮膚的溫度由略微高于正常部分,變成相當差不多,這些都可作為出血停止的依據(jù)。
5.崴腳24小時后,一般情況下腫脹會有所緩解,并且一般不會繼續(xù)擴大。此時可以使用熱敷或一些活血化瘀的膏藥、噴霧劑或軟膏涂抹配合治療。適當活動,但是不要做劇烈活動,也不要做引起劇痛的活動,待傷勢逐漸好轉,再增加活動量。一般情況下3~4天既有好轉。
6.正確按揉。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腫處做持續(xù)的按揉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按在局部,壓力以雖疼尚能忍受為宜。時間是持續(xù)按壓2~3分鐘再緩緩松開,稍停片刻再重復操作。每重復5次為一階段,每天做3~4個階段較合適。出血停止之后做揉法,用大魚際或拇指指腹對局部施加一定壓力并揉動,方向是以腫脹明顯處為中心,離心性地向周圍各個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鐘,每天做3~5次。
7.合理用藥。崴腳引起的局部腫脹停止前,不要使用內服或外用活血類的藥物,可以用“好得快”噴涂。出血腫脹停止后,則宜外敷五虎丹,內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后期可用中草藥熏洗。如果手邊沒有中成藥,也可以把面粉炒黃,用米醋調和敷在患處,來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鹽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藥效果也不錯。從網(wǎng)上查來的這些藥我只用過“好得快”,最好您還是問問大夫。
8.崴腳吃什么?從網(wǎng)上查了查,發(fā)現(xiàn)崴腳后如果有水腫,多吃些豬蹄是可以的。還有就是堅果,肉皮,禽類和魚類就可以了。如果經(jīng)常崴腳,那就很可能是缺鈣了,補鈣的話,這里就不多說了。
上文從八大方面介紹了我們遇到崴腳應該怎么處理,只要我們遇到情況后,懂得自己先確診病情的嚴重性,采用迅速冷敷的方法,懂得正確按揉,合理的采用藥物,減少活動,然后及時的送到醫(yī)院治療,后期可以多補鈣,相信遇到崴腳我們也會有妥善的處理。
在中醫(yī)看來,健康的人經(jīng)常在背俞穴和足三里這樣的保健穴上進行刮痧,能夠增強衛(wèi)氣,增強人的抵抗能力。如果出現(xiàn)了感冒癥狀,如打噴嚏、流鼻涕等,及時在肺俞、中府等穴處刮痧,可以將表層的邪氣祛除,防止病邪更深一層,進入五臟六腑而生大病。免疫力的強弱與人體體質及疾病的侵襲相關聯(lián)。下面為您推薦了可提高免疫力的刮痧穴位。
1. 頭部百會穴。
百會穴,人體穴位,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作為提高免疫力穴位之一,百脈于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癥頗多,為臨床常用穴。
2. 頸椎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端,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3.整個胸部
重點是任脈周圍,從天突經(jīng)璇璣、華蓋、紫宮、玉堂、膻中到中庭,從上向下刮拭。這樣可以刺激胸腺,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具有內分泌功能,在提高免疫力中起著重要作用。
4. 腹部中脘穴。
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此穴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是提高免疫力穴位之一。
5. 背部腎俞穴。
取穴位時,通常采用俯臥姿勢,腎俞穴位于人體的腰部,當?shù)诙导幌拢笥叶笇捥帯?/p>
6. 上肢部合谷穴。
合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位于手背虎口處,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
7. 下肢部足三里。
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穴刮痧,可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8.下肢部三陰交。
三陰交,中醫(yī)腧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對三陰交進行中醫(yī)刮痧療法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防病治病,對肝脾腎有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