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的功效和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鄙钪?,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麻黃的功效和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麻黃的功效:
麻黃的主要功用有四:1. 發(fā)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腫;4. 散陰疽,消癥結。由于臨床上最常用為辛溫發(fā)汗藥, 所以一般都歸在發(fā)散風寒藥中。
麻黃的作用:
1、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 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 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麻黃藥理研究:
1、發(fā)汗
① 有效成分 揮發(fā)油、麻黃堿。
② 條件溫服、溫熱條件。
③ 作用機理:阻礙汗腺導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興奮中樞,外周受體。
2、平喘
① 有效成分 麻黃堿、偽麻黃堿、揮發(fā)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 L--萜品烯醇。
② 機理
促進NA和Adr的釋放。
本身激動-R激活Ac促進cAMp產生。
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
促進pGE的釋放。
直接興奮-腎上腺素受體血管收縮粘膜腫脹減輕。
抑制抗體產生。
③ 作用特點 緩慢、溫和、持久,可以口服。
3、利尿
① 有效成分 d-偽麻黃堿。
② 作用 尿量增加。
③ 機理
擴張腎血管增加腎血流量。
阻礙腎小管對鈉離子的重吸收。
4、抗炎、抗過敏
① 有效成分 偽麻黃堿、甲基麻黃堿、麻黃堿。
② 作用機理
抑制過敏遞質釋放;
溶血素減少,呈抗補體作用。
5、鎮(zhèn)咳、祛痰
① 作用強度 為可待因的1/20。
Ys630.com相關知識
麻黃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重要,這種中藥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比如經常會有人出現風寒,然后就會出現咳喘,這時候就可以使用麻黃來治療,除此之外,身體虛弱的小孩子和老年人經常會出現風寒感冒,中藥麻黃也是很好的治療方法,那么除了這些之外,中藥麻黃還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麻黃功效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生品發(fā)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于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于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于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第二、麻黃作用
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第三、用法及注意事項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搗絨緩和發(fā)汗,小兒、年老體弱者宜用麻黃絨或灸用。
該品發(fā)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于腎不納氣的虛喘者均應慎用。本品能興奮中樞神經,多汗、失眠患者慎用。
生活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疾病需要選擇不同的藥,這樣對疾病才會有很好的改善,因此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患者疾病,也是需要注意,藥物是不能隨意選擇的,否則對人體健康,也是有著很大損害,對這點都是需要注意,麻黃不是一個隨意就可以選擇的藥物,麻黃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很多方面。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對人體疾病改善也是有著一些幫助作用,所以選擇這樣的藥,也是要注意,一定要對癥下藥,否則對人體各方面,都是有著很大損害,這點是要注意的。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宣肺氣
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散風寒。
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宣肺利尿
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通過以上介紹,對麻黃的功效與作用也是有著一些了解,那治療人體疾病前,都是需要進行身體各方面檢查,在藥物選擇上,也都是要根據醫(yī)生建議進行選擇,這樣使得疾病得到很好控制,尤其是對疾病不了解的人,不能隨意選擇藥物治療疾病。
不知道大家對銅錢麻黃是否熟悉,對它的功效作用是否了解,下面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銅錢麻黃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等。
【來源】為豆科植物 中國宿苞豆 的 根 。全年可采。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攀援灌木。莖細弱,被白色長柔毛。小葉3,二型,莖中下部的葉有長2~6厘米的葉柄,小葉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6厘米,寬3~5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無毛;莖上部葉的小葉無柄,心臟形或近圓形,抱莖,較?。煌腥~卵狀披針形,基部心臟形,具縱肋,小托葉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多而密;苞片披針形;萼鐘狀,萼齒三角形;花冠紫色;子房無柄,無毛。莢果扁,條形,黃色,長5厘米左右。種子多數,褐色,腎形。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荒地、山坡及灌木林中。分布于云南等地。
【性味】涼,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驅風止痛。治流感,感冒,咳嗽,咽喉炎,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
【附方】治感冒發(fā)熱:銅錢麻黃根、柴胡、黑升麻、生姜。水煎服。
【摘錄】《*辭典》
上文就是對銅錢麻黃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對藥物進行選擇時,一定要注意不能隨意,對麻黃方這種中藥方劑也是一樣,需要先對它進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
【處方】麻黃3克,干姜皮3克,浮萍3克,杏仁4.5克,白蘚皮15克,丹參15克,陳皮9克,丹皮9克,僵蠶9克。
【功能主治】辛開腠理,和血止癢。主氣血不足,衛(wèi)外失固,腠理不密,玄府失固,風邪內侵,肌膚失養(yǎn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摘錄】趙炳南方
【處方】麻黃1錢,杏仁1錢半,干姜皮1錢,浮萍1錢,白鮮皮5錢,陳皮3錢,丹皮3錢,白僵蠶3錢,丹參5錢。
【功能主治】開腠理,和血止癢。主慢性蕁麻疹。
【摘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看了上面關于麻黃方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麻黃膏對于大家來說也是很經常見到的,那么它和同類的方劑有什么區(qū)別?麻黃膏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豬板油2斤(熬去渣入),麻黃2兩,百部2兩,風子肉2兩,花椒2兩,升麻1兩,紫草1兩,枯礬1兩。
【制法】上同熬枯,去滓,濾清后加黃丹2兩收,加杏仁泥、硫黃(研極細末),同收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風寒濕毒或傳染而起膿窠癩疥,或濕熱濕毒,坐板成瘡。
【用法用量】外涂。
【摘錄】《飼鶴亭集方》
【處方】麻黃2兩,黃柏1兩,百部2兩,蛇床子1兩,川椒1兩(以上為甲組藥),飛雄黃5錢,硫黃1兩,升藥底2錢,枯礬3錢(以上為乙組藥)。
【制法】將甲組藥用豬油2斤熬枯去滓,加入大楓子油8兩,黃蠟4兩溶入。將乙組藥研末,徐徐拌和,約成膏38兩。
【功能主治】燥濕殺蟲。主濕毒疥瘡。
【用法用量】搽涂患處。
【注意】不可入口。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處方】麻黃。
【功能主治】中風不省人事,卒然倒地。
【用法用量】采麻黃1稱,揀去根,1寸長,取東流水3石3斗,以無油膩鐺盛5斗者,先煮5沸,掠去沫,逐漸添水,煮至3-5斗以來,濾去麻黃,淘在盆中,澄定良久,濾去滓,取清者,鐺內再熬至1斗,再澄再濾,取汁再熬至升半為度,只是攪動,如今著底,澄時須蓋覆,不得飛入塵土。共膏放1-2年不妨。如膏稠,用水解熬,再勺服之,甚效。
【摘錄】《普濟方》卷九十一引《宣明論》
【處方】麻黃20斤(去根,凈,搗碎,用水3斗,慢火煎濃汁如膏,入后藥末),白附子4兩,川烏頭4兩,兩頭尖(即竹節(jié)江烏,草烏亦可,以豆腐煮過用)4兩,川芩4兩,川當歸4兩,何首烏(去皮,不可用鐵刀,只用竹刀切片用)4兩,防風(去蘆)4兩,荊芥穗4兩,白術4兩。
【制法】上為末。入麻黃膏和勻,作餅如古錢大,曬干或陰干,紙包吊在透風處,勿使黑。
【功能主治】風氣痹木,半身不遂,手足癱瘓不仁,或走注疼痛,歷節(jié)等癥。
【用法用量】每服1餅,蔥湯化下,使汗出,密室內服。
【摘錄】《活人心統(tǒng)》卷一
【處方】雄豬油4兩,斑蝥3個,麻黃5錢,蓖麻子(去殼,研極爛)100粒,大風子(去殼,研爛)100粒。
【制法】先將豬油化開,下斑蝥,煎數沸,隨去斑蝥,再下麻黃,煎枯,濾去滓,將大風子、蓖麻肉和勻。
【功能主治】疥瘡。細小不足膿,或肥大灌膿者。
【用法用量】擦患處。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六
【處方】川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紫草1錢,麻黃1錢,斑蝥7枚,小生地3錢。
【制法】用雄豬板油10兩,將上藥熬枯,去滓,入黃蠟1兩,白蠟5錢,烊化,再入蓖麻子肉,大風子肉各1錢,搗爛如泥,調和離火,俟半冷后,入雄黃3錢,樟冰2錢,生礬3錢,五倍子2錢,輕粉1錢,銅青2錢,東丹2錢,金底2錢,研細調勻,瓷碗收貯。
【功能主治】牛皮血癬,營枯血燥,遍體發(fā)燥發(fā)癢。
【用法用量】不時頻搽。
【摘錄】《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上文就是對麻黃膏的相關知識的簡單介紹,生活中也許我們不常吃到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藥材的藥理作用,總會對生活有所幫助的。
中醫(yī)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不過普通人對于中醫(yī)而言知之甚少,特別是種類繁雜的中藥,作為普通人了解的更少。麻黃是中醫(yī)中很重要的一種藥物,具有利水消腫、宣肺平喘等功效,對于風寒感冒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療具有不錯的效果。那么,中藥麻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吧。
麻黃功效
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生品發(fā)汗解表和利水消腫力強,多用于風寒表實證,胸悶喘咳,風水浮腫,風濕痹痛,陰疽,痰核。蜜麻黃性溫偏潤,辛散發(fā)汗作用緩和,增強了潤肺止咳之功,以宣肺平喘止咳力勝。多用于表癥已解,氣喘咳嗽。麻黃絨作用緩和,適于老人、幼兒及虛人風寒感冒。蜜麻黃絨作用更為緩和,適于表證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兒及體虛患者。
麻黃作用
1、用于外感風寒,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鼻塞,無汗,脈浮緊等表實證。本品能宣肺氣,開腠理,散風寒,以發(fā)汗解表。常與桂枝相須為用,增強發(fā)汗解表力量,如麻黃湯。
2、用于風寒外束,肺氣壅遏所致的喘咳證。能開宣肺氣,散風寒而平喘。與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湯,可增強平喘功效;若兼內有寒飲,可配伍細辛、干姜、半夏等,以溫化寒飲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龍湯;若屬熱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與石膏、杏仁、甘草等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石甘湯。
3、用于水腫而兼表證,為宣肺利尿之要藥,本品發(fā)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腫,常與生姜、白術等同用,如越婢加術湯。
4、取麻黃溫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應藥物可以治風濕痹痛及陰疽、痰核等證。
用法及注意事項
2—9g。宜后下。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搗絨緩和發(fā)汗,小兒、年老體弱者宜用麻黃絨或灸用。
該品發(fā)汗力較強,故表虛自汗及陰虛盜汗,喘咳由于腎不納氣的虛喘者均應慎用。本品能興奮中樞神經,多汗、失眠患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