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用水有講究
立夏養(yǎng)生飲食有講究。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煎藥用水有講究”,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煎中藥的水,歷來甚是講究。不像現(xiàn)在,不論煎何種中藥,均是一罐自來水煎而服用,療效便打了折扣。那么,過去煎中藥用水是非常有講究的,常用的煎藥用水有哪些呢?
雨水:指立春時的雨水,咸平無毒,稟升發(fā)之氣,宜煎發(fā)散及補益類藥物。
露水:指秋露頻繁時收集的水,宜煎祛暑、潤肺類藥物。
液雨:立冬后十日謂入液,至小雪為出液,在這段時間里收集的雨水叫液雨,宜煎殺蟲、消積類藥物。
雪水:其性大寒,宜煎煮治療天行時氣瘟熱、癲狂等疾病的藥物。
潦水:降注雨水謂之潦,空中所接稱潦水。可煎調脾胃、祛濕熱類藥物,取其味薄不助濕熱之功。朱紫國國王所用的藥引子即是這種水。
東流水:即江河溪流水,用以煎熬調治病后虛弱、脾胃不足、勞后陰虛等疾病類藥物。
逆流水:即江河中洄瀾之水,其性逆而倒上,可用以煎煮中風、卒厥、頭風、瘧疾等病的藥。這東流水、逆流水,古人無非是取其流水不腐、新鮮、干凈之特點。
井水:多用以煎熬治熱痢、反胃、消渴等藥物及補陰、退虛火的藥物。井水經(jīng)自然過濾后,明凈衛(wèi)生,是農(nóng)村中較為理想的煎藥水。
溫湯:指溫泉水,多配合中藥,外洗疥癬、皮炎、風濕關節(jié)疼痛、半身不遂等疾病。
陰陽水:即生水、開水各半和勻,用以煎煮調中、消食、涌吐之類藥物。
自來水: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煎藥水,潔凈衛(wèi)生自不待言,但不應現(xiàn)接現(xiàn)煎,以干凈容器上午接、下午煎較好。否則,氯重味澀口感差。
yS630.Com相關推薦
煎煮中藥是我們生活中在服用中藥湯之前需要做的一件事情,但是煎煮中藥也是很有講究的。煎藥的鍋怎么選擇呢?小編給大家講講煎藥用什么鍋好、煎藥的步驟是什么以及煎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一起了解一下吧。
煎藥用什么鍋好
煎中藥首選的就是砂鍋,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穩(wěn)定,不容易與藥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均勻,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fā),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制的砂鍋、瓦罐是方便實用的。
煎藥的步驟
第一步先將藥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鐘,浸泡的水量以淹沒藥面3-5cm為宜。
第二步將藥放在火上,用武火(即大火)熬開,沸騰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減慢水分蒸發(fā),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文火后開始計時,解表藥(多為治感冒的藥)煎15-20分鐘左右,其他藥一般煎40-50分鐘。
第三步將第一次煎出的藥液倒出,加入適量的熱水(水不要太多,以剛淹沒藥材2-3cm為宜)進行第二次煎煮,煎煮的時間約20-30分鐘左右即可。
煎藥的注意事項
1、做好清洗工作
事實上,在專業(yè)藥店中購買來的大部分藥材都是不需要清洗的,大家不要擔心不干凈。如果說一定要對藥材進行清洗,那么只需要將藥材放入清水中,快速的清洗一下就可以了,千萬不能夠浸泡著清洗。如果說需要熬煮的藥材屬于小顆粒的,例如車前子以及決明子這種類型的,在清洗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千萬不能夠被沖走了。
2、水的用量
中藥是使用清水來進行熬煮的,所以水的用量需要特別的選擇。很多人都說在熬煮藥材的時候將三碗水煎煮成為一碗水就可以了,這種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事實上,這種方法并不科學,因為首先碗的大小每個家庭中的就不一樣大了。
在熬中藥的時候,加入的清水一定要能夠淹沒藥材水面兩到三厘米,也可以用手摁住藥材,剛好能夠漫過手背就可以了。其中還需要特別的注意,一些中藥材的吸水量比較大,特別是花草類的藥材,這些再用清水浸泡半個小時之后水位就會下降,這個時候一定要繼續(xù)增加一些,然后再開始熬中藥。
3、火候大小
有經(jīng)驗的老中醫(yī)說,一般在熬中藥的時候火候也是會影響藥效的。建議在熬中藥的時候,一開始應該大火,煮開之后再改成小火。但是,如果煎煮的是一些具有治療外感功效的藥物,那么應該在水煮開之后繼續(xù)大火,熬煮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了。
煎藥用什么水好
煎藥的講究也是很多的,譬如火候、煎藥的器具、煎藥的時間、藥物煎煮的先后順序等,都大有文章。煎藥用什么水好?一起來看看。
1、歷代名醫(y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5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凈,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2、雨水指立春時的雨水,咸平無毒,稟升發(fā)之氣,宜煎發(fā)散及補益類藥物;露水指秋露頻繁時收集的水,宜煎祛暑、潤肺類藥物;雪水其性大寒,宜煎煮治療天行時氣瘟熱、癲狂等疾病的藥物。
3、如果沒有以上的水,也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藥,要晾涼以后才可以。
4、目前許多家庭都在用裝有大桶裝的礦泉水,但對于煎藥來說,礦泉水卻不是一個好選擇。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一些礦物質和金屬離子,例如鈣等,它們對中藥發(fā)揮藥效也是有一定影響的。
煎藥時用冷水好還是熱水好
在中醫(yī)中藥的煎服上有很多的講究,比如用什么藥引子,煎藥時的先后順序,冷熱水煎服等等。那么煎藥時用冷水好還是熱水好?一起來看看。
煎中藥決不能加熱水。同理,煎中藥前應將藥物浸泡一段時間,使水能滲透到藥物的內部組織,以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但切不可用熱水,只能用冷水。
有些病人在煎藥之前,常常喜歡加熱水,認為這樣可以不用煎煮那么長時間,既煎得快,煎得透,又可以省時、省力,能很快服用,這樣做是不科學的。
當熱水沖入生藥內時,生藥的外層組織由于受高溫的驟然沖擊,立即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轉的變性層,阻礙了水分的滲入,組織內部被溶解的有效成分亦難以溶出,從而大大影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因此,煎中藥決不能用熱水。
煎中藥要放多少水好
在熬煮中藥之前,最好能夠將藥物用清水清洗干凈之后進行浸泡,并且加水量應該能夠將藥材浸沒,最好能夠高出大約三厘米是最好的。實踐證明,在煎煮中藥之前,浸泡藥材的水溫最好能夠在四十攝氏度到五十攝氏度之間,這樣能夠令水分緩慢的深入藥材組織之中,這樣藥材的結構就會變得疏松膨脹起來,能夠更好的溶解,藥材之中的有效成分也能夠更好的煎出。
煮中藥加水一定要適量,一般藥物在頭一次煎煮的時候加水應該在300ml~500ml之間;第二次煎藥加水則應該在250ml~300ml之間。如果是屬于滋補類的藥物,那么加水的時候應該適量的增加一些,第一次應該在700ml~1000ml之間,第二次則應該在400ml~600ml之間。不過總而言之,無論是哪一種的藥物進行煎藥,每次都應該將水煎煮到大約150ml的時候就可以了。
煮中藥放多少水,最好要根據(jù)藥效來判斷,這樣才能夠令中藥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另外,在煎藥的過程中,水質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應該選擇一些清澈沒有雜質的水,例如泉水。井水以及自來水都是不錯的選擇。在煎藥的過程中,時間的長短。煎藥的水分多少等等都會影響藥效,所以一定要特別的注意。
電壺煎藥如何煎藥
1、電壺煎藥如何煎藥
藥在煎煮前,適當浸潤,使水分充分進入藥材內部,從而提高有效成份的煎出率。藥物浸泡時間以30分鐘左右為宜。
煎藥時,請將電源軟線連接插入下腳插座內,接通電源,紅色指示燈亮,表示開始煎藥。
煎藥完成時,綠色指示燈亮,藥壺自動轉入保溫狀態(tài),當溫度降低到70°C左右時,紅色指示燈亮,藥壺再次進入加熱狀態(tài),若不需保溫,關掉電源即可。
煎藥完成后,讓壺體自然冷卻一段時間,倒去藥渣清洗干凈壺體,以備下次使用。
2、電壺煎藥的注意事項
注意電源電壓的相符,保持接觸良好。
嚴禁空壺或裝藥后未加水通電。
嚴禁壺體高溫時急加冷水(驟冷驟熱會導致陶瓷或玻璃類物體破裂)。
壺體為陶瓷體,應輕拿輕放,不要放在傾斜度大于5℃的臺面上使用。
通電時,切勿小孩接觸,也不要用濕布抹拭,以防意外。
切勿用堅硬物體洗刷壺內發(fā)熱體,可用不銹鋼絲球洗刷其表面。
嚴禁整個壺體放入水中浸泡或淋洗,以防電路損壞。
3、煎藥壺該如何保養(yǎng)
3.1、在使用煎藥壺時要注意查看使用說明。
3.2、使用煎藥壺時要注意電插頭的情況,保證安全在使用。
3.3、煎藥壺使用后要注意清潔,作為一種藥物一定要保證其內的干凈衛(wèi)生。
3.4、使用后要注意將其擦拭干凈,以免滋生細菌。
3.5、火力的選擇很少有超過三檔的,水量的掌握也把握不好,在實際使用中光是一個煎藥時間就需要研究好長時間。這個自己還是要上點心!
3.6、最好的方法還是弄個鬧鐘定時,然后,用傳統(tǒng)藥罐放在煤氣灶上調節(jié)好火力大小煎藥啊。實在不行,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再考慮電煎藥壺吧。
傳統(tǒng)煎中藥的方法
1、煎前浸泡半小時:煎藥前,最好先將中藥浸泡半小時以上。注意水一定要浸沒過藥材,才能使其充分吸收水分,煮出藥力。此外,浸藥應用冷水。例如茯苓、芡實、麥芽、山藥等藥材含有淀粉,若用熱水浸泡會使淀粉結塊,影響藥效。
2、煎煮時注意加蓋:加蓋可以使中藥煎透,節(jié)省煎藥時間。尤其是含有揮發(fā)成分的中藥,如薄荷、荊芥、紫蘇等均宜加蓋煎煮,且要求短時間煎好,以免有效成分大量散失,降低藥效。一些滋補藥物,如熟地、人參、鱉甲等的煎煮時間較長,也宜加蓋。
3、如果煎煳應倒掉:如果把湯藥煎煳,應該倒掉棄用。因為即使加水再煎,藥性可能已改變,例如滋補的黨參、山藥、熟地等,所含的糖、氨基酸等已被破壞,藥效大減:又如荊芥、辛夷、薄荷、藿香、鉤藤等藥物,一旦煎煳,其主要起效的芳香性揮發(fā)成分便會盡失。
服用中藥的注意事項
1、忌蘿卜: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卜會削弱人參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2、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癥”服中藥如溫經(jīng)通絡、祛寒逐濕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3、忌辛辣: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yǎng)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fā)炎癥,傷陰動血(出血)。
4、忌油膩: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濕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
一、自動煎藥壺怎么煎藥
1、將藥材放入煎藥器內,加入冷水,攪拌后浸泡30分鐘以上,開始煎煮前,應保證浸泡后水面略高于發(fā)熱體表面。
2、請先將電源線的一端插入機體內的聯(lián)機插座內,再將另一端插入電源插座內。即可接通電源。
3、煎藥器底座控制板上,右邊為煎藥指示燈,左邊為保溫指示燈。接通電源后,煎藥器進入煎藥狀態(tài),煎藥指示燈(紅色)亮。
4、當煎藥指示燈(紅色)自動關閉,保溫指示燈(綠色)隨即亮起來,表示藥已煎好,并轉入自動保溫狀態(tài)。此時,請關閉電源,墊上隔熱物,按住壺蓋,倒出藥液。
5、如需連續(xù)煎制,加入適量水后,稍候一會兒,煎藥指示燈(紅色)亮時,重復3至4的動作即可。
二、全自動煎藥壺如何選購
1、大小規(guī)格與適用性選擇
容量要符合需求。一般規(guī)格由2750cc至5000cc都有。
1碗約為250cc(所以4000cc為16碗)。建議以3000cc-4000cc為購買方向。因為太小支,大帖藥不好煎煮、容易溢出。太大支會太重,難清洗。所以如無特殊需求,選購一般即可。
2、材質的選擇
材質約分為白鐵、陶瓷2大種。陶瓷又分為半陶瓷(陶瓷)與全瓷(象牙瓷)兩種1白鐵煎藥壺不易破裂、質輕,但千萬要防止內部機件進水2陶瓷煎藥壺怕碰撞、較重,但煎煮效果比較好3象牙磁具高透光感,若是你放在光線底下你可以看到透光線,易清洗。煎煮效果好,但價格較貴。
3、內膽(發(fā)熱體)的選擇
最佳選擇為白鐵(304不銹鋼),它的顏色分辨就是銀白色,對藥效的釋出性比較好,較不忌諱。其他還有許多黑色(鐵氟龍),大廠已經(jīng)不用了,因為有毒素,還有內膽淺黃等等內膽,盡量不考慮,因為這幾種都是化學涂層處理過,而且表面涂層若脫落了,里面是鋁合金,大家都知道鋁合金是導致老人癡呆的來源之ㄧ,相當有風險疑慮,所以還是以白鐵內膽為最佳選擇。
三、煎藥壺如何保養(yǎng)
1、在使用煎藥壺時要注意查看使用說明。
2、使用煎藥壺時要注意電插頭的情況,保證安全在使用。
3、煎藥壺使用后要注意清潔,作為一種藥物一定要保證其內的干凈衛(wèi)生。
4、使用后要注意將其擦拭干凈,以免滋生細菌。
四、煎藥壺使用注意事項
1、火力的選擇很少有超過三檔的,水量的掌握也把握不好,在實際使用中光是一個煎藥時間就需要研究好長時間。這個自己還是要上點心!
2、最好的方法還是弄個鬧鐘定時,然后,用傳統(tǒng)藥罐放在煤氣灶上調節(jié)好火力大小煎藥啊。實在不行,沒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再考慮電煎藥壺吧。
3、綜上所述,如果是養(yǎng)生可以選擇自動煎藥壺,如果是治病調理身體,還是三思而行,所謂的自動,并不是那么的讓人省心的。
自動煎藥機一般需要煎多長時間
一貼藥究竟要煎多少時間才能煎透要根據(jù)每貼藥的性能而定。例如:調理、滋補藥,即補養(yǎng)身體的藥。這類藥物多系植物的根莖、果實,動物的甲殼類,如黨參、黃芪、白術、鹿角、牡蠣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堅硬厚實,滋膩性強,藥物內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煎藥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則就達不到這個。而且,中藥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應先浸泡20~30分鐘,使藥物濕潤變軟,質介破裂,有效成分就會盡可能被煎出。煎藥的時間為:頭汁煮沸后半小時至三刻鐘,二汁煮沸后半小時左右,以消滅白芯為度。
煎藥時的火候和時間亦非常重要。煎藥初時用大火(即武火),待煮沸后應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藥汁沸騰而不溢出為度。煎藥的時間應根據(jù)藥的性質及作用來定。如滋補藥其性厚實,滋膩性濁,會有大量營養(yǎng)物質不易煎透,故時間宜長。頭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鐘。又如發(fā)汗解表藥,其性散發(fā),含揮發(fā)油多,不宜久煎。頭汁水沸后煎10~15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鐘即可。一般治療用藥頭汁水沸后煎30分鐘,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鐘即可。煎煮藥時應該把鍋蓋蓋好。但頭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約一小碗)。
自動煎藥機操作方法
煎藥機內放入中藥和水,蓋上鍋蓋,旋緊手柄,關閉放氣安全閥,設定好煎藥時間和溫度,按加熱按鈕,機器自動加熱,到達設定溫度自動轉入文火,到達設定時間后,自動停止加熱。
待藥煎好后,先打開排氣安全閥,適當減壓(使壓力下降到1kg左右),再打開排藥液閥門,藥液通過排液軟管注入包裝機藥罐內,排藥液過程中,同時轉動擠壓裝置,擠出藥包中的殘余藥液。藥液排完后,完全打開排氣安全閥,壓力減至大氣壓,打開手柄將藥包取出,關閉電源,清潔備用。
注意事項
1、為保證人身安全,必須做好接地保護。
2、清洗過程中,電器控制部分不能用水清洗。
3、打開鍋蓋前,必須打開排氣安全閥,排掉鍋內壓力。
4、在煎藥過程中嚴禁打開排廢液閥門,防止人員燙傷。
5、每鍋藥煎好后,要清潔鍋蓋與密封圈的接觸面,防止殘留藥液粘起密封圈。
6、每次煎藥藥關鍋蓋前,應仔細檢查密封圈,保證密封圈能正確安裝在槽內。
7、如煎藥過程中,包裝藥的無紡布袋破損,一定要把藥渣清洗干凈后再用,防止殘渣打到包裝機后造成包裝機的堵塞。
8、煎藥機切忌干燒。
9、煎藥機擰緊把手時,要對角均勻加壓,以防鍋蓋變形。
10、煎藥機在工作中未達到設定時間時,下次再煎藥時應關閉電源開關,使計數(shù)器清零。否則機器累計自動計時,到達時間后自動停機。
自動煎藥機的好處
代煎使用的是自動煎藥機,自動煎藥機采用理化性質穩(wěn)定的不銹鋼內膽全密閉作業(yè),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中藥的一些揮發(fā)油等有效成分的逸出,盡可能多提高有效成分的濃度,相應地也就提高了中藥溶液的質量。
由于煎藥機里壓力的存在,使中藥材中有效成分更易煎出,動物藥的蛋白更易水解。而一些質地堅硬的礦物、貝殼類的藥物在常溫、常壓下不易煎出有效成分,通過加壓、高溫使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提高了,解決了“先煎”的問題。由于密閉煎煮,使芳香類藥物得以充分保留,解決了“后下”的問題。
煎煮過程中的壓力和溫度充分殺死了細菌和芽胞,煎煮和包裝過程為全封閉過程,保證了藥液的無菌。自動煎藥機是數(shù)劑合煎,藥房配方可采取總相關閱讀:
計量法,保證了每劑藥中的濃度、成分分布均勻,不會出現(xiàn)前后藥液味道不同、成分有差異的問題。
全自動煎藥壺的壞處
1、全自動煎藥壺煎藥的壞處
一般來說,只要購買正規(guī)商家生產(chǎn)的全自動煎藥壺,材質上是安全的話就不會存在對人體有任何的危害。中藥煎藥機比人工煎藥法相比較優(yōu)勢更明顯的一點就是:衛(wèi)生學檢測指標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煎藥。
由于中藥煎藥多年來一直承襲古法,整個煎煮與灌裝過程在開放狀態(tài)下進行,所得藥液易污染、發(fā)酵和霉變,藥液在低溫條件下也只能保存兩天,不便儲存、攜帶,藥液質量難以控制。而新型煎藥設備煎藥機與包裝機連為一體,煎煮和包裝為封閉過程,減少了污染,包裝袋采用無毒、無菌的進口復合膜材料,抗溫、抗壓、保鮮、衛(wèi)生狀況得到良好的改善,使服用中藥液安全衛(wèi)生。
2、什么是全自動煎藥壺
全自動煎藥壺是近年來一種很受歡迎的煎藥工具,可以有效而方便的幫助人們快速的煎煮中藥。
陶瓷全自動電藥壺采用微電腦控制原理,使電藥壺完成全自動的理念,無需人工操作,實行全自動智能煎藥,微電腦操作控制,還可自動變頻,無需人工看管,還省電節(jié)能。陶瓷全自動電藥壺還采納了分體式設計,使用時更加方便。
自動陶瓷煎熬壺選用了優(yōu)質天然純凈耐高溫石材作為制作材料,不僅能夠承受高溫及急冷急熱的高溫變化,而且猛火燒煮也不會發(fā)生爆裂。陶瓷全自動電藥壺外觀精致漂亮,質地均勻容易清洗潔凈衛(wèi)生,自動陶瓷煎熬壺不會分解實物營養(yǎng)成分,絕對保持了原汁原味。不僅可以很好的煎藥,而且煲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動陶瓷煎熬壺不僅可以煎藥,而且還可煲湯。由于現(xiàn)在人們工作壓力過大而導致長期失眠,生活沒有節(jié)奏,而自動陶瓷煎熬壺還可用食療養(yǎng)生,給人們身體進行補養(yǎng)。
3、全自動煎藥壺有什么優(yōu)點
3.1、全自動煎藥,自動控制出藥量,藥液剛好剩余一碗。
3.2、防沸騰溢出,大壺嘴,排氣順,藥力精存。
3.3、全自動保溫,可保溫五到八小時,無須看管。
3.4、特有兩檔快慢火,促進藥物有效成份的析出,可煎出更高質量的藥。
3.5、多用途,可煎藥,燒開水、燉補品、煲湯養(yǎng)身。
3.6、核心結構采用高科技溫控和過熱保護系統(tǒng)。
3.7、煎藥時不焦糊、省電、安全,保持藥液純正。
3.8、造型優(yōu)雅,壺體用耐高溫陶瓷精制,抗熱沖性能優(yōu)越。
3.9、大容量,耐高溫,經(jīng)久耐用。
如何使用全自動煎藥壺
首先,中藥有很多種,如果中藥中有很多很細碎的藥材,建議煎藥前用紗布袋把藥材包好。
其次,中藥最好是泡了半小時之后再放在煎藥壺內煎,如果你有需要先煎的藥,那么更好,將先煎的藥放在里面煎了半小時后再倒入侵泡的藥材。
最后是煎藥,將藥材放進煎藥壺,放2碗半左右的水,插上電源,紅燈為煎藥,一般是2個小時左右,煎好后會自動跳轉到綠燈。
一般一副藥是煎兩次,第一次煎完把藥倒出來,藥渣繼續(xù)留在第二次煎,第二次放一碗半水,煎成一碗即可。
怎樣選購全自動煎藥壺
1、大小規(guī)格與適用性選擇
容量要符合需求。一般規(guī)格由2750cc至5000cc都有。
1碗約為250cc(所以4000cc為16碗)。建議以3000cc-4000cc為購買方向。因為太小支,大帖藥不好煎煮、容易溢出。太大支會太重,難清洗。所以如無特殊需求,選購一般即可。
2、材質的選擇
材質約分為白鐵、陶瓷2大種。陶瓷又分為半陶瓷(陶瓷)與全瓷(象牙瓷)兩種1白鐵煎藥壺不易破裂、質輕,但千萬要防止內部機件進水2陶瓷煎藥壺怕碰撞、較重,但煎煮效果比較好3象牙磁具高透光感,若是你放在光線底下你可以看到透光線,易清洗。煎煮效果好,但價格較貴。
3、內膽(發(fā)熱體)的選擇
最佳選擇為白鐵(304不銹鋼),它的顏色分辨就是銀白色,對藥效的釋出性比較好,較不忌諱。其他還有許多黑色(鐵氟龍),大廠已經(jīng)不用了,因為有毒素,還有內膽淺黃等等內膽,盡量不考慮,因為這幾種都是化學涂層處理過,而且表面涂層若脫落了,里面是鋁合金,大家都知道鋁合金是導致老人癡呆的來源之ㄧ,相當有風險疑慮,所以還是以白鐵內膽為最佳選擇。
一、全自動煎藥壺怎么煎藥
1、將藥材放入煎藥器內,加入冷水,攪拌后浸泡30分鐘以上,開始煎煮前,應保證浸泡后水面略高于發(fā)熱體表面。
2、請先將電源線的一端插入機體內的聯(lián)機插座內,再將另一端插入電源插座內。即可接通電源。
3、煎藥器底座控制板上,右邊為煎藥指示燈,左邊為保溫指示燈。接通電源后,煎藥器進入煎藥狀態(tài),煎藥指示燈(紅色)亮。
4、當煎藥指示燈(紅色)自動關閉,保溫指示燈(綠色)隨即亮起來,表示藥已煎好,并轉入自動保溫狀態(tài)。此時,請關閉電源,墊上隔熱物,按住壺蓋,倒出藥液。
5、如需連續(xù)煎制,加入適量水后,稍候一會兒,煎藥指示燈(紅色)亮時,重復3至4的動作即可。
中藥通過一次煎藥難以將藥性充分提出,通常一劑中藥通過三煎可提出有效成分約85%。由別人代煎,可能煎一次后,要就被倒掉,不但造成很大浪費。而且可能降低藥效,使用全自動煎藥器能遵循醫(yī)囑,很方便地實現(xiàn)正確有效的煎制。
二、全自動電煎藥壺的優(yōu)點
1、高溫煎煮
全自動電煎藥壺煎煮中藥時溫度可以達到110攝氏度以上甚至更高,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是傳統(tǒng)的煎藥方法所達不到的。
2、全密封操作
全自動電煎藥壺采用理化性質穩(wěn)定的不銹鋼內膽全密閉作業(yè),能最大限度地防止中藥的一些揮發(fā)油等有效成分的逸出,盡可能多地提高有效成分的濃度,相應地也就提高了中藥溶液的質量。
3、減少氧化失效
事實上,傳統(tǒng)的中藥煎煮方法因為把中藥完全暴露在空氣中,加之高溫煎煮等,易于被氧氣所氧化而使顏色加深,看上去藥液的顏色深而濃,而這種深色恰恰是被氧化失效的成分所致,而全自動電煎藥壺煎煮中藥時藥物和空氣是隔絕的,能防止中藥的一些有效成分在空氣中被氧化失效,借此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
先煎、后下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克服。如傳統(tǒng)的煎煮中藥方法因為煎藥鍋內的溫度較低(不超過100攝氏度),為了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就需要增加煎藥時間,所以需要先煎;有些藥物含有揮發(fā)油等有效成分,長時間煎煮會導致這些成分揮發(fā)掉而影響療效,這樣才有了后下這一特殊的煎煮方法,即在第一煎藥汁要出鍋前10分鐘左右再放入此類藥物。對此,煎藥機完全可以通過高溫和密封而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所以用自動煎藥機煎煮的中藥有效成分的溶出率更高,相應地更能保證療效。
三、全自動煎藥壺如何選購
1、大小規(guī)格與適用性選擇
容量要符合需求。一般規(guī)格由2750cc至5000cc都有。
1碗約為250cc(所以4000cc為16碗)。建議以3000cc-4000cc為購買方向。因為太小支,大帖藥不好煎煮、容易溢出。太大支會太重,難清洗。所以如無特殊需求,選購一般即可。
2、材質的選擇材質約分為白鐵、陶瓷2大種
陶瓷又分為半陶瓷(陶瓷)與全瓷(象牙瓷)兩種1白鐵煎藥壺不易破裂、質輕,但千萬要防止內部機件進水2陶瓷煎藥壺怕碰撞、較重,但煎煮效果比較好3象牙磁具高透光感,若是你放在光線底下你可以看到透光線,易清洗。煎煮效果好,但價格較貴。
3、內膽(發(fā)熱體)的選擇
最佳選擇為白鐵(304不銹鋼),它的顏色分辨就是銀白色,對藥效的釋出性比較好,較不忌諱。其他還有許多黑色(鐵氟龍),大廠已經(jīng)不用了,因為有毒素,還有內膽淺黃等等內膽,盡量不考慮,因為這幾種都是化學涂層處理過,而且表面涂層若脫落了,里面是鋁合金,大家都知道鋁合金是導致老人癡呆的來源之一,相當有風險疑慮,所以還是以白鐵內膽為最佳選擇。
現(xiàn)在依然會有很多人去看中醫(yī),中醫(yī)看完回來我們都需要吃中藥,很多的中藥都是需要我們自己煎的,那么對于煎中藥可是有很多的講究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煎中藥才能不溢出來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醫(yī)煎藥不溢出來還是有很多的講究的,我們可能并不知道有什么樣的講究,以下就是詳細的介紹。
如何煎藥不溢出來
1、如何煎藥不溢出來
中藥加入后,泡上30分鐘左右在煎。一般先用武火(大火),煎沸后再用文火(小火),保持沸的狀態(tài),避免藥液外溢及過快熬干。
煎中藥時需要攪動,所以打開蓋子是沒問題的。藥液溢出時攪拌一下即可緩解,再把火調小一些,煎藥時間根據(jù)藥量大小不一定,水沒過藥一寸左右,煎至剩下半杯就行,你看差不多可倒出來,要是剩多了再倒回繼續(xù)煎。
2、煎藥用冷水還是熱水
現(xiàn)在人們熬藥都有些“懶”,打開自來水就直接用。其實,熬藥的水不能圖省事,還是要把燒開的水晾涼后再使用,因為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化合物發(fā)生反應,影響藥效。
3、煮藥并非越久越濃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
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xù)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fā)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
由此可見,中藥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后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yī)囑。
煎藥時候用不用蓋蓋子
想要中藥熬的更加透徹就要加蓋子,并且加上蓋子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并且熬煎中藥和其他不一樣,他可能會有一些揮發(fā)性的成分跑出去,如薄荷、藿香、砂仁等,好加蓋煎煮。
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fā)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要使中藥切片煎透,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為好。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fā)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好加蓋煎煮。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fā)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對于多數(shù)質地堅實的根、種子或動物藥物,如人參、黃芪、黃精、麥冬、五味子、蛤蚧、龍骨、牡蠣等,亦應加蓋煎煮,可使藥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藥物的療效。
對于那些質地松散、體積較大的中藥,如絲瓜絡、通草、菌陳、菊花、桑葉等,煎煮時由于藥液易外溢,就不應加蓋煎煮,并要隨時攪拌,使其均勻被煎透。
煎藥機和自己煎藥哪個好
1、煎藥機和自己煎藥哪個好
長期以來,手工煎藥質量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題,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加水量的問題,加水量的多少應以藥物的重量、體積以及水能力、治療功效而定。二是煎煮的時間問題。中藥一般涉及一煎二煎、文火武火的問題,這在實際過程很難控制。而煎藥機真空包裝使得藥液保存時間達到50-70天,可冷藏,而手工煎藥只能保存2-3天。因此煎藥機還是比自己煎藥好。
2、煎藥機的優(yōu)點有哪些
2.1、首先,由于壓力的存在,使中藥材中有效成分更易煎出,動物藥的蛋白更易水解。
2.2、由于密閉煎煮,使芳香類藥物得以充分保留,解決了“后下”的問題。
2.3、煎煮的過程中的壓力和溫度充分殺死了細菌和芽胞,煎煮和包裝過程為為全封閉過程,保證了藥液的無菌衛(wèi)生。
2.4、煎藥機及包裝機全過程均為自動化過程,只需設定好溫度、壓力和時間,一人可管數(shù)機。
2.5、因為密閉煎煮,水蒸氣的減少,大大改善工作環(huán)境,使工作人員從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解脫出來。
3、煎藥的時間
3.1、煎藥的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3.2、先煎藥:一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至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后煎煮。
3.3、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至10分鐘投入鍋內。
3.4、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煎中藥怎樣掌握火候
煎中藥很講究火候,也就是說很注意煎藥火力及煎藥時間的長短?;鸷虻恼莆找惨鶕?jù)藥物的性質。解表類藥物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的有效成分居多。久煎能使之過度揮發(fā)而造成損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時間要短,頭煎藥煎沸15分鐘即可,二煎藥煎沸10分鐘即可。補益類藥物,因其滋膩質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為文火煎熬,頭煎藥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鐘,二煎藥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鐘。
煎煮時間長的藥物,在煎煮過程中需攪拌2~3次,以防底層藥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將中藥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給病人服用,這樣做是不妥當?shù)?甚至會發(fā)生危險。因為焦糊的藥物可能會發(fā)生質的改變。
煎中藥的注意事項
1、煎前浸潤:煎前用清水浸泡,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這是因為草木藥干燥時,水分被蒸發(fā),細胞壁及導管皺縮,細胞液干枯,其中的物質以結晶或無定形沉淀存在于細胞內。煎前浸泡,可以使細胞重新脹滿,當水分進一步浸入時,細胞可膨脹破裂,使大量有效成分釋放出來。煎前浸泡時間以30~60分鐘為宜,以種子、果實、根為主的藥浸泡時間60分鐘。夏天氣溫高,可以浸泡時間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長些。浸泡用水,以常溫或溫水(25℃~50℃)為宜,切忌用沸水。
2、入藥方法: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時間不同。有的還需作特殊處理,甚至同一藥物因煎煮時間不同,其性能與臨床應用也存在差異。所以,煎制湯劑還應講究人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