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禁忌
做完養(yǎng)生的禁忌。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積極而有效的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禁忌”,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中元節(jié)的來歷和禁忌
1、中元節(jié)的來歷
1.1、“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jù)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jù)《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1.2、中元節(jié)是道教與中國傳統(tǒng)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fā)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jié)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jié)日儀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為民俗節(jié)日。
1.3、中元節(jié)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云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于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稱為鬼節(jié),稱農歷7月為“鬼月”。
2、中元節(jié)的禁忌
2.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后,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2.2、別拍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2.3、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并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2.4、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2.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中元節(jié)吃什么
1、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2、蒸面羊
舊京及華北地區(qū)的農村,民間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給小外甥送活羊的習俗。傳說此風俗與沉香劈山救母的傳說有關。沉香劈山救母后,要追殺虐待其母的舅舅二郎神,二郎神為重修兄妹之好和舅甥之誼,每年的七月十五都要給沉香送一對活羊,據(jù)說這是取二郎神和沉香之母“楊”姓的諧音,以重結兩家之好。從此民間留下了舅舅送活羊的習俗,后來逐漸演變?yōu)樗鸵粚γ嫜颉?/p>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
4、吃鴨
中元節(jié)吃鴨是因為傳說去世的祖先會在中元節(jié)這一天回家探親,要過奈何橋,但沒有船過不了。于是,活著的人要送些鴨子下去,好讓鴨子游泳載他們回來,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傳統(tǒng),一到鬼節(jié)就吃鴨子。
中元節(jié)的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2、祭祖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那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3、祭祀土地和莊稼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精選閱讀
養(yǎng)生導讀:中元節(jié)在農歷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每到中元節(jié),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那么你知道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中元節(jié)的來歷么?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下中元節(jié)吧。
中元節(jié)是什么節(jié)
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jié),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jié),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jié),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東漢時道教定下三會五臘日,其中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又是中會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這一祭祖日期后來隨著道教將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應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而固定于這一天。
傳說該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jié)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
中元節(jié)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根據(jù)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中元節(jié)與除夕、清明節(jié)、重陽節(jié)(除、清、九)等三節(jié),都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祭祖的四大節(jié)日。《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圣,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民間則多是在此節(jié)日懷念親人,并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節(jié)的來歷
道教節(jié)日能與傳統(tǒng)民書相應,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tǒng)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即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fā)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節(jié)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jié)日儀式。唐、宋以后,已成為民俗節(jié)日。
漢人于中元節(jié)放河燈,道士建醮祈禱,乃是漢族傳統(tǒng)民俗,佛教與道教對這個節(jié)日的意義各有不同的解釋,道教強調孝道;佛教則著重于為那些從陰間放出來的無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為三官大帝的誕辰。根據(jù)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則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tǒng)攝"。中元節(jié)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云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于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成為農歷7月15日的中元節(jié),民間則稱農歷7月為"鬼月"。
中元節(jié)祭祀活動
中元普渡
中元是相當重要的民俗節(jié)日,不少人會在舊歷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游玩的眾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較為隆重者,甚至請來僧、道誦經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會在這段時間,請出地藏菩薩、目連尊者等佛像放置高臺、或請藝師扮演驅魔大神鐘馗(有的是請藝師操控鐘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氣。
祭祖
中元節(jié)祭祖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此時盛夏已經過去,秋涼剛剛開始。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時,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請出來,恭恭敬敬地放到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分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向先人匯報并請先人審視自己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間還盛行祭祀土地和莊稼。將供品撒進田地。燒紙以后,再用剪成碎條的五色紙,纏繞在農作物的穗子上。傳說可以避免冰雹襲擊,獲得大秋豐收。一些地方同時還要到后土廟進行祭祀。定襄縣民俗將麻、谷懸掛門首。
中元節(jié)為三大鬼節(jié)之一。中元節(jié)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稱鬼節(jié)、施孤,又稱亡人節(jié)、七月半。根據(jù)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jié),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系的節(jié)慶。
一、中元節(jié)的來歷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jié)又稱“鬼節(jié)”或“孟蘭盆會”。根據(jù)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狈鸾桃苍谶@一天,舉行超渡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ULLAMBANA)也就是“孟蘭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此舉正好和中國的鬼月祭拜不謀而合,因而中元節(jié)和孟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中元節(jié)的傳說
有關中元節(jié)的傳說很多,最主要的有-閻羅王於每年農歷七月初一,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所以七月又稱鬼月。 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yè)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這便是臺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jié)”,也稱“中元節(jié)”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jié)”,“施孤”。本是印度一種佛教儀式。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三、中元節(jié)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后,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2、別拍肩膀 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3、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并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6、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 。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8、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 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9、路經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10、忌亂踩冥紙或亂燒冥紙;
11、別亂靠墻休息 沒事不要亂靠墻,因為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 晚上睡覺或天黑以前,要把曬在外頭的衣服收回來,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曬衣服;(半夜衣服的影子,很嚇人的)
13、別亂照相 夜游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好兄弟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著于樹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諸多禁忌,族繁不及備載。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于許多人來說,不論靈驗與否,至少也能求個心安。
有人習慣隨身帶著開運避邪物品,像帶著廟里求來的護身符、佛珠,或粗鹽、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礦石等。
當然,這些都只是傳說,沒有科學依據(jù)。
三、中元節(jié)習俗
每逢七月,民間必定會舉行隆重的慶?;顒?全國各地,無論是商業(yè)區(qū)還是組屋區(qū),都可以看到慶中元的紅色招紙,張燈結彩,設壇酬神?!捌斩取眱x式是中元節(jié)中最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大致可分為街普、市普、廟普等,以街坊為主的普度稱為“街普”,以市場為主的普度稱為“市普”,由廟宇住持的普度稱為“廟普”。普度通常以寺廟為中心,附近居民將祭品拿到寺廟來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門前擺放供桌,陳設祭品,還會在屋檐下掛紙燈。
祭祖是中元節(jié)習俗之一,中元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所以簡稱“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對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動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時候,則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請出,恭恭敬敬地擺放在專門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三十送回為止。有先人畫像的,也要請出掛起來。祭拜時,依照輩份和長幼次序,給每位先人磕頭,默默禱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時,要選擇斷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長及家中男丁攜帶炮竹、紙錢、香燭,找一塊僻靜的河畔或塘邊平地,用石灰撒一圓圈,表示禁區(qū)。再在圈內潑些水飯,燒些紙錢衣物,稱燒「包衣」,鳴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轉“陰曹地府”。
現(xiàn)在,中元節(jié)習俗的祭祖儀式已經簡化,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在農歷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開始舉行祭祖儀式。祭祖儀式也已經簡化了,逐漸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為對祖先的緬懷和紀念。
中元節(jié)的禁忌
1、姓名勿直呼晚上不要穿戴繡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最好避免連名帶姓的直呼別人名字,否則一旦給好兄弟聽到后,會趁機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時若聽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時,也千萬不要立刻回頭或回應。
2、別拍肩膀從靈學的角度來說,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別在頭及兩個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拍別人的頭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讓好兄弟有機可乘。
3、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經過墳地時,口中要不斷默念“對不起,打擾了!”并保持肅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對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6、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也不玩碟仙。住家門口前別種容易卡陰的榕樹,另外屋子內也別亂掛風鈴,不玩碟仙、不上陰廟,這樣可以減少陰靈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輕的人怕會撞見好兄弟。
8、地上的零錢及紅包袋,不要亂隨便撿起來;不要隨便撿起路邊的錢,因為這些錢可能是好兄弟們的,要不然這些就是冥婚招親用的。
9、路經喪事場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頭或言語。
10、忌亂踩冥紙或亂燒冥紙。
11、別亂靠墻休息沒事不要亂靠墻,因為好兄弟平時最喜歡依附在墻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鬼上身。
12、收好衣服防鬼“借”晚上睡覺或天黑以前,要把曬在外頭的衣服收回來,以免被鬼借去穿。半夜勿曬衣服。
13、別亂照相夜游時最好不要亂照相,否則好兄弟會入鏡與你合影,手電筒也不要往樹上亂照,以免驚動喜歡附著于樹梢上的好兄弟。
14、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諸多禁忌,族繁不及備載。其實,只要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倒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于許多人來說,不論靈驗與否,至少也能求個心安。有人習慣隨身帶著開運避邪物品,像帶著廟里求來的護身符、佛珠,或粗鹽、糯米等避煞物;十字架或者具特殊能量的礦石等。
中元節(jié)十二星座禁忌
巨蟹座
雖然你的同情心值得嘉獎,那些流離失所的孤魂野鬼們也確實可憐,可是冥界也有冥界的條例:冥錢燒給朋友,金紙燒給神。你若慈心大發(fā),不分場合亂燒紙錢的話,只會讓更多的鬼鬼好朋友慕名而來。
獅子座
要是在平時,愛炫的你拿起個手機,喜歡拍多少照片就拍多少唄,不過要是在這天,提醒你最好還是收斂點,因為是鬼鬼好朋友的節(jié)日嘛,一年到頭難得出關一次,想合照留影的自然也就多了些。
處女座
愛整潔是件好事,不過在這天臨睡前,勸你最好還是邋遢些,記得不要把拖鞋太整齊地放在床邊,免得讓鬼鬼好朋友以為你不在家,呼朋喚友地過來你家鬧床。
天秤座
愛漂亮的你,這天就少照點鏡子吧!免得惹上一個和你同樣愛美的鬼鬼好朋友,出現(xiàn)在鏡子里,硬要著和你比一比。
天蝎座
知道你有愛觀察的毛病,不過看歸看,這天還是得收斂一下你的眼神,否則一旦看到了點什么你不應該看到的東西,就是鬼鬼好朋友作弄你的最好時機了。
射手座
行為隨意的你,這天會有N多事情需要注意,譬如說不要累了就靠在冰涼的墻上休息,因為那是鬼鬼好朋友的棲息之地;又譬如說不要把筷子插在飯中央,這樣只會讓鬼鬼好朋友誤會你想邀他們一同進餐。不過,交游廣闊的你,如果想交幾個靈界的朋友,那么就當我上面的話沒說。
魔羯座
雖然要和上司下屬搞好關系,拍肩搭背是不錯的社交舉止,但是在這天勸你最好還是少點這種舉動。因為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上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要是拍肩搭背的,滅了其中一把,鬼鬼好朋友就很容易乘虛而入了。
水瓶座
碟仙你大概在去年此時,就玩過了吧?今年有沒有想過玩“拔腳毛”呢?據(jù)說“一根腳毛,管三個鬼”,你去買張腳毛貼來,把腿貼個白白凈凈的,自然又可以和去年的鬼鬼老友們重聚了。
雙魚座
你房間里的小玩意估計不少吧?要是床頭有風鈴的話,注意了,這天一定要把它摘下來,否則的話,鈴鈴的聲音很容易讓鬼鬼好朋友誤會你要找他們出來玩呢。
中元節(jié)習俗有哪些
1、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2、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jù),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3、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xiàn)場,肯定是鬼滿為患。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4、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余,自然會對你不利。
5、忌半夜晾衣服
濕衣服容易讓游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里,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6、忌披頭散發(fā)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游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發(fā),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中元節(jié)常見的習俗
1、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2、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3、祈豐收
中元節(jié)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lián)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
4、祭祖
祭祖節(jié)在陰歷七月十五日,所以簡稱為“七月半”祭祖。民間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時分舉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5、放天燈
鬼節(jié)這天放天燈也有兩個說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燈放出去,把霉運帶走,帶的越遠越好,讓這些小鬼永遠也回不來。這時候就很忌諱別人家的天燈落在屬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來,就要重新放飛出去。其二是說,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進入極樂世界,鬼節(jié)這天放天燈,是為在陰間準備飛升極樂世界的先人們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節(jié)吃什么食物
1、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瀨粉,是東莞人壽宴的傳統(tǒng)食品,寓意長長久久,多福多壽。
2、蒸面羊
這一民俗的說法是,母親為出嫁的閨女用白面塑一雙羊,當然還要蒸熟,而且羊頭還要纏掛上紅布條。娘家要組成一支小型送羊隊伍到新姑爺家,由新姑爺動手切開面羊,并將切下的第一塊用紅繩拴掛在客廳中,這塊“面羊肉”等到第二年的七月十五送來新面羊時才能取下來。
3、吃花饃
七月十五節(jié)前,民間婦女盛行面塑活動,晉北地區(qū)最烈。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首先根據(jù)家庭實有人數(shù),給每個人先捏一個大花饃。送給小輩的花饃要捏成平型,稱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雙膝下跪,希望小輩不要忘記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送給老輩的花饃要捏成人型,稱為面人,意喻兒孫滿堂,福壽雙全;送給平輩的花饃,要捏成魚型,稱為面魚,意喻連年有余。
中元節(jié)有什么禁忌
農歷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秘訣大公開,讓你了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兇,永保安康!
1、床頭掛風鈴
風鈴的聲音很特別,很多人都喜歡,而貴兄弟同樣喜歡這樣的聲音。傳說如果在床頭掛風鈴的話,很容易招來好兄弟,而順道的,他看到熟睡的你會做出些什么來都是情不自禁。
2、夜游
八字輕的人在鬼節(jié)這一天千萬不要夜游,因為這一天鬼門關大開,幽魂孤鬼都出來游蕩,如果讓他看到了陰氣沉重的你,說不定會把你誤認為是同伴,將你邀請回家做客。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在鬼節(jié)這一天大多數(shù)人們都會提前為路過的好兄弟燒些紙錢,然后等到隔天再來收拾殘局。因此,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通常都會同意時間同一地點,千萬不可以在非特定場合時間燒冥紙。
4、偷吃祭品
在鬼節(jié)這一天人們會為鬼兄弟準備一些祭品,因此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曬衣服
在鬼節(jié)當天晚上最好不要在外面晾衣服,因為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如果不得已在鬼節(jié)當天晚上還在外面的朋友要小心了,夜游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盡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鬼節(jié)這一天忌下水,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游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俗話說人不犯鬼鬼不犯人,他們難得出來一趟自然是興奮異常的。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中元節(jié)的來歷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說法。根據(jù)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官賜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據(jù)《修行記》記載:“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于是夜誦經,餓節(jié)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節(jié)是道教與中國傳統(tǒng)民俗相結合的產物,二者能夠相應,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觀: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為天官、地官、水官所統(tǒng)轄的三界府署。民間通稱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眾神。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fā)展后,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jié)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jié)日儀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為民俗節(jié)日。
中元節(jié)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云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因為懼厲的心理,民眾于日常生活中復合儒、佛、道三教,將農歷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稱為鬼節(jié),稱農歷7月為“鬼月”。
中元節(jié)有哪些習俗
1、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燈,尤數(shù)黃河里放燈壯觀。
2、燒街衣
這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歷七月,人們都會于入黑后,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做茄餅
民間認為,茄餅可以成為已故祖先前往盂蘭盆會的干糧。每到中元節(jié)這天,老南京人家家戶戶做茄餅,也就是把新鮮茄子切成絲,和上面粉,用油煎炸。其實,茄餅如今已是一道再尋常不過的家常菜,想吃的話隨時可以做一盤解解饞哦。
4、燒袱紙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燒袱紙。即將紙錢一疊、封成小封,上面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shù),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俗傳七月十五鬼門關閉,各家都要“施孤送孩”。
5、吃瀨粉
在中元節(jié)那天,東莞有吃瀨粉的習俗,而且?guī)缀踉谡麄€東莞都通用。當然,不同片區(qū),吃瀨粉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6、祈豐收
中元節(jié)施祭孤魂與祈望豐收又常聯(lián)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戶戶要在自己家門口焚香禱祝稻谷豐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著秋收稻谷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