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藿香正氣水“有毒”?這些藥不能一起吃!
夏至養(yǎng)生要注意這些。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比祟惖臍v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養(yǎng)生常識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難道藿香正氣水“有毒”?這些藥不能一起吃!”,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這幾日,我國的氣象圖變成了只紅公雞,全國人民都進了“蒸籠”。為了避免中暑,藿香正氣水這種消暑藥幾乎家家必備。但最近傳出“喝藿香正氣水中毒”的新聞,嚇了不少人一跳。
難道藿香正氣水“有毒”?
藿香正氣水+頭孢=乙醛中毒
其實這件事不能全叫藿香正氣水“背鍋”,小李前幾天吃的頭孢也是“幫兇”。
我們知道藿香正氣水中含有乙醇,也就是酒精。酒精在人體內代謝會產生乙醛,而頭孢類藥物會抑制乙醛在體內的代謝,造成乙醛的蓄積。大量的乙醛會刺激人的交感神經,引起中毒,表現為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甚至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誘發(fā)急性肝損傷、呼吸驟停甚至死亡!
藿香正氣有其他不含酒精的制劑
所以導致中毒的是藿香正氣水里的酒精與頭孢。但藿香正氣類的產品可不只有“水”,還有軟膠囊、滴丸劑,這些制劑是不含酒精的,與頭孢一起服用也不會有風險。
這些含酒精的藥也不能和頭孢一起吃
常用的含乙醇的口服藥物除了藿香正氣水,還有十滴水、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麥角隱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劑正骨水、祛傷消腫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絡酒、麝香舒活搽劑、麝香祛痛搽劑、消腫止痛酊等。
醫(yī)生提醒,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如果服用了頭孢類藥物,停藥7日內不要飲酒、不要服用含有乙醇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等,也避免外用含有乙醇的藥物;如果服用了含有乙醇的藥物,最好等兩天后再服用頭孢類藥物,避免出現中毒癥狀。
這幾類藥也不能一起吃
? 磺胺藥+維生素C,合用容易形成尿結石
維生素C屬于酸性物質,而磺胺類藥在酸性尿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很容易在腎小管中形成結晶,從而引起血尿、尿閉等較嚴重癥狀。如果需要同時服用這兩種藥物,最好間隔2小時,服用后要多飲水、多排尿,避免形成結晶物,造成腎損害。
? 阿司匹林+消炎痛,合用會使胃穿孔的機會明顯增加。
阿司匹林與消炎痛兩者都是退熱止痛和抗風濕的藥,但合用不僅不能增強療效,反而易加重對胃腸道的副作用,使胃出血、穿孔的機會明顯增加。
? 阿司匹林+銀杏葉類藥,增加出血風險
銀杏葉膠囊、銀杏含片等,黃酮及銀杏內酯類成分含量較高,與阿司匹林同服可能引起出血。如果剛做完手術,出血的風險更高。
? 氯霉素+磺脲類降血糖藥,合用會引起低血糖
氯霉素與磺胺脲類降血糖藥這兩種藥同時服用,會造成磺胺脲降血糖藥在血中的濃度增加,將引起低血糖。
? 感冒藥+退燒藥+鎮(zhèn)痛藥,會造成急性肝損傷
許多感冒藥、退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如果同時使用兩種感冒藥,或同時吃退燒藥和止痛藥,造成撲熱息痛攝入過量,會造成急性肝損傷,嚴重會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小提醒
大家一定也發(fā)現了,一般醫(yī)生開處方的時都會詢問患者是否正在服用哪些藥物,其實就是怕藥物的相互作用,減效是小中毒是大。建議大家用藥前一定要主動向醫(yī)師或藥師咨詢,但切記不可自行服藥,隨意停藥或換藥。
編輯推薦
天氣炎熱,為了避免中暑,不少市民都會隨身攜帶藿香正氣水,以備不時之需。藿香正氣水是我國傳統(tǒng)夏季疾病的常用藥,常用來治中暑、防中暑、治嘔吐腹泄等。
但是,近日有專家指出,藿香正氣水并不能治療中暑,原因是藿香正氣類藥物屬于中醫(yī)溫熱型制劑,不適合治療中暑。這種觀點引起廣大網友熱議。那么,藿香正氣水到底能不能治療中暑呢?一起來看看!
國家藥典中記載的藿香正氣水功用沒有解暑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是國家監(jiān)督管理藥品質量的法定技術標準。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中,霍香正氣水的功用為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并沒有解暑、祛暑等字樣的功效說明。
作用類別為暑濕類、感冒類非處方藥藥品。從這個角度來看,霍香正氣水似乎確實不是解暑的中成藥。那么,這種藥防治中暑的說法又從何而來呢?真的跟解暑一點關系都沒有嗎?。
中西醫(yī)對暑理解不完全相同讀者容易混淆
西醫(yī)所說的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人體體溫調節(jié)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tǒng)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以出汗停止因而身體排熱不足、體溫極高、脈搏迅速、皮膚干熱、肌肉松軟、虛脫及昏迷為特征的一種病癥,病情比較急,患者一般急診接受的最多。因此,屬于溫熱型的藿香正氣類藥物治療西醫(yī)所指的中暑并不合適。中醫(yī)把所謂的中暑分為三大類:陽暑、濕暑和陰暑。陰暑是因為暑天受寒引起的,類似于經常進出空調間而出現中暑癥狀的情況。陽暑基本與西醫(yī)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而濕暑是濕熱天氣中出現的類似中暑癥狀,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
夏季暑濕容易侵犯人體脾胃,影響脾胃消化運轉功能,人們常常感到頭痛胸悶、渾身酸沉、胃口不好,甚至上吐下瀉。此時則可選用藿香正氣系列的防暑(防濕暑)藥品。
你知道嗎?出現這些情況也可用藿香正氣水
1、水土不服:
夏天是旅游的高峰期,外出時如果水土不服,出現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胃腸道不適,帶上一盒藿香正氣有備無患。藿香正氣水(液)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出現上述癥狀時,每次服10毫升,每天3次,能夠緩解癥狀。
2、暈車暈船:
這是旅游時經常遇到的小麻煩??捎冕t(yī)用棉簽蘸取藿香正氣水,直接外涂肚臍,或將藥液敷于肚臍內,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3、美尼爾綜合征(眩暈、耳鳴、耳聾):
可用10毫升藿香正氣水(液),每天服3次,連用35天。癥狀改善后,再用六君子丸調理。
4、小兒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常與濕病有關。為消食和胃藥加點健脾化濕藥,事半功倍。方法是:取山楂、神曲各6克,麥芽10克,水煎去渣,再加入藿香正氣水20毫升,分3次服,連用3天。
5、濕疹 每日用溫水清洗患處后,直接用藿香正氣水外涂患處,每天3-5次,連用3-5天。。
6、蚊蟲叮咬:
夏日若被蚊蟲叮咬,可用藿香正氣水外涂患處,半小時左右可減輕或消除瘙癢感。
7、外陰瘙癢:
外陰瘙癢者,可將藿香正氣水用涼開水稀釋50倍后清洗外陰(男女皆可用),洗后不但瘙癢等癥狀緩解或消失,而且局部有清爽感。
8、慢性蕁麻疹:
口服藿香正氣水10毫升,每日3次,連服2周為1療程。若伴有喉頭水腫、休克、發(fā)熱者,近2周來曾用過皮質激素治療者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采用此方法。
9、足癬:
將患足用溫水洗凈擦干,將藿香正氣水涂于足趾間及其他患處,早晚各涂1次,治療期間最好穿透氣性好的棉襪、布鞋,保持足部干燥,5天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即可見效。
10、小兒痱子:
取藿香正氣水1支按比例加涼開水或生理鹽水稀釋,稀釋濃度為:不滿3個月者,藥液與水比例為1:3;4個月-12個月者,藥液與水比例為1:2;超過1歲者,藥液與水比例1:1。用藥之前先用溫水將局部洗凈擦干,然后用消毒藥棉蘸稀釋后的藥液涂擦患處,每日2-3次。
一到夏季,我們使用藿香正氣還是比較頻繁的。很多人家中因而也備上了藿香正氣,但是要注意的是,藿香正氣不可亂用。
藿香正氣不宜亂用
每年從入夏起,藿香正氣類防暑藥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但是,藿香正氣類中成藥不是防暑特效藥,人們對其功效存在一定誤解。
藿香正氣是根據宋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中藿香正氣散制成,方劑學里將其歸類于“祛濕劑”,功用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主治外感風寒、內傷濕滯證等。例如,暴雨之后的悶熱天氣,或者長時間的“桑拿天”,這時環(huán)境濕度往往超過60%,人們會覺得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用藿香正氣比較合適。
中暑是因為暑熱內侵,臨床以高熱、大量出汗、疲倦乏力為主要表現,嚴重的可能會出現虛脫。治療應以清熱瀉火、養(yǎng)陰解暑為主。而藿香正氣類藥物藥性偏溫,可能加重中暑不適癥狀。而且在烈日曝曬下人體會缺水,而藿香正氣具有“除濕”功效,此時應用反而會“火上澆油”。
藿香正氣———適宜桑拿天“中暑”用
適用癥狀:頭痛、心煩、厭食、腹痛、腹瀉等。
忌用人群: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孕婦、小兒、老年體虛者應在醫(yī)師指導下服用。中暑后別忙著吃藿香正氣類藥物,因為藿香正氣只適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適合高溫中暑,也就是中醫(yī)講的“陰暑”。
“桑拿天”空氣中水汽含量較高,調節(jié)體溫的汗液蒸發(fā)速度變慢,體內熱量得不到及時散發(fā),積存在體內就可能出現惡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中暑癥狀,而藿香正氣類藥物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可有效化解體內濕氣,進而緩解不適癥狀。
藿香正氣水是家庭常備的中成藥,具有祛暑解表、化濕和中、扶正祛邪的功效,適用于惡寒發(fā)熱、頭身困重、胸悶腹?jié)M、惡心嘔吐、泄瀉等癥,臨床應用很廣。但藿香正氣水是一種酊劑,在提取過程中使用了一定濃度的乙醇作為溶媒,成品中乙醇含量約10%。
用藿香正氣水需注意這些事項
1、服用后不要立即駕車
服用藿香正氣水后,其中的乙醇沒有揮發(fā),如被交警檢測,會檢出乙醇超標,誤認為酒后駕車。因此服藥后至少半小時再駕車,并多張口呼吸,盡快使乙醇揮發(fā)。
2、乙醇過敏者慎服藿香正氣水
對乙醇過敏的人服用了藿香正氣水會出現過敏反應,出現全身發(fā)熱、心跳加快、皮膚潮紅、丘疹、瘙癢、煩躁不安、血壓降低等癥狀。
3、用先鋒霉素時慎用藿香正氣水
先鋒霉素和乙醇會產生雙硫醒樣反應,出現臉部發(fā)熱、潮紅、頭痛、出汗、血壓下降、煩躁不安、視物模糊等癥狀,嚴重的還會出現休克、驚厥。
為了避免中暑,不少市民都會帶上些消暑藥。其中藿香正氣水,成為了大家預防與治療中暑的必備藥。最近各地區(qū)高溫持續(xù),很多中暑人群、大家可能忽略了一致命細節(jié),千萬記住藿香正氣不能與頭孢一起吃,產生劇毒性,醫(yī)生說,藿香正氣水和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科普知識!傳播也是一種美德!也能救人一命!寥寥幾十個字,卻讓很多人都警惕起來。
這是真的嗎?
藿香正氣水和頭孢同食
發(fā)生雙硫侖樣反應?
“表述雖然不嚴謹,但是藿香正氣水真的不能和頭孢一起吃?!焙贾菔械谝蝗嗣襻t(yī)院中藥房臨床中藥師徐良輝說。
藿香正氣制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作用。用于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癥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臨床上,藿香正氣制劑常用于胃腸型感冒,中暑的防治。
目前,市面上除了藿香正氣水,還有口服液、軟膠囊、滴丸劑。
然而,所有制劑中只有藿香正氣水中含有40~50%乙醇(俗稱酒精)。而藿香正氣水與頭孢同時服用引起的雙硫侖樣反應,正是酒精在其中起了作用。
徐良輝解釋,在服用頭孢類或甲硝唑等抗菌藥物時,即使少量飲酒或飲用含酒精的飲料,都有可能引發(fā)頭痛、嘔吐、心悸、呼吸困難等不良反應,嚴重者可能出現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癥狀。
這個反應叫戒酒硫樣反應,又稱雙硫侖樣反應。
這些抗菌藥物的化學結構中含有類似雙硫侖的結構成分,其作用與戒酒硫相似。因此,一旦患者在服用含有戒酒硫成分的抗菌藥物后飲酒,這種成分就會阻止酒精中的有害物質乙醛氧化代謝為水和二氧化碳,導致人體內乙醛濃度升高,繼而發(fā)生戒酒硫樣反應,出現不適癥狀。
這就意味著,藿香正氣其他不含有酒精的制劑不會與頭孢服用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這些藥也要列入黑名單
謹防中暑的中藥可多用
其實,市民們根本不用驚慌,我們在這邊做了介紹和解釋,大家在平時生活中多注意就是了。藥學部主任藥師李晴宇說。
目前,常用含有乙醇的口服藥物有藿香正氣水、十滴水、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左卡尼汀口服溶液、麥角隱亭咖啡因口服液等。外用制劑正骨水、祛傷消腫酊、筋痛消酊、舒筋活絡酒、麝香舒活搽劑、麝香祛痛搽劑、消腫止痛酊等,以及說明書提及含有乙醇的藥物。
這類藥物與頭孢類藥物都可能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如果服用了頭孢類藥物,停藥7日內不要飲酒、不要服用含有乙醇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等,也避免外用含有乙醇的藥物;如果服用了含有乙醇的藥物,最好等兩天后再服用頭孢類藥物,避免機體出現不適。
倘若不慎發(fā)生雙硫侖樣反應,對于輕度反應患者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處理,停用酒精后癥狀就會減輕或消失;出現嚴重中毒反應時,必須立即就醫(yī)治療。
事實上,預防中暑的中藥還有很多,比較便宜且安全的藥物,有風油精、清涼油等外用,注意過敏者、嬰兒、孕婦應慎用;口服中藥有克痢痧膠囊、金銀花露,還可以常備金銀花、薄荷、藿香、荷葉、菊花等中藥飲片泡茶喝。
夏季,藿香正氣水很多人都會用到,也是家里的常備藥。
網上有傳言,藿香正氣水和頭孢聯(lián)用,會中毒!這個傳言是真的,其表現類似于酒精中毒。
沒喝酒,為什么會酒精中毒?
藿香正氣水含有乙醇(酒精),當藿香正氣水與頭孢聯(lián)用就會產生乙醛,而乙醛就可能導致中毒。
正常情況下,乙醇進入人體,在肝臟內先經乙醇脫氫酶轉化為乙醛,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作用轉化為乙酸,乙酸經過代謝,最后轉變?yōu)樗投趸寂懦觥?/p>
頭孢菌素可抑制乙醛脫氫酶,令乙醛不能氧化為乙酸,致使乙醛在體內蓄積產生一系列反應。醫(yī)學上稱之為“雙硫侖樣反應”。
中毒表現:如醉酒狀,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頸部血管劇烈搏動或搏動性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口干,重者出現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甚至死亡。
頭孢類抗生素,是否都得避免與酒精遭遇? 確實如此!
這些類似藥物,也要小心
實際上,不僅頭孢抗生素,只要是干擾到乙醛脫氫酶的藥物,都可能誘發(fā)同樣的中毒反應。比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呋喃唑酮(痢特靈)、氯霉素、酮康唑、灰黃霉素等。
因此,使用上述藥物時要特別注意,不要同時使用含酒精的藥物、食物、飲料等。
含乙醇的常見藥物:除藿香正氣水外,還有顛茄酊、十滴水、云南白藥酊、橙皮酊,以及部分注射劑,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等。
停藥14天內,決不聯(lián)用
使用上述“危險”抗生素期間,以及停藥后14天內,均應避免飲酒或進食含乙醇制品,包括避免喝藥酒、果酒或吃酒心巧克力等。
今年的夏天可真要命,動不動就高溫預警,藿香正氣水簡直成了救命良藥,一不舒服就喝兩瓶,可是,你知道嗎?藿香正氣水可不防中暑哦~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中,霍香正氣水的功用為“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并沒有“解暑”、“祛暑”等字樣的功效說明。作用類別為“暑濕類、感冒類非處方藥藥品?!?/p>
寶寶真是圖樣森破,那些年的夏天,我喝的都是“假藥”?
先了解下藿香正氣類藥物
藿香正氣類藥物不論是水劑、膠囊還是藥丸,主要藥用成分都差不多。
主要成分:蒼術、陳皮、厚樸(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
輔料:干姜汁、藥用乙醇。
主要功效:
解表化濕:用于外感暑濕引起的發(fā)熱、胸悶、腹脹、吐瀉。
和胃止嘔:用于濕濁過盛引起的惡心嘔吐。
芳香化濁:用于脾濕胃濁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腹瀉等。
實際上,它不是不能解暑,而是所解的“暑”可能和你想得不一樣。
藿香正氣類藥物的真正用法
1、治療中暑
2、治療感冒
3、治療腹瀉
最重要的一點:藿香正氣類藥物不防中暑
我們上面也說啦,藿香正氣類藥物對于高溫引起的陽暑是起不了作用的,僅對陰暑和濕暑有效,而且沒中暑時,喝下去最多提神醒腦,是起不了防暑作用的哦~
真正防暑、解暑要怎么做?
1、防暑飲食
解暑水果:
西瓜:具有清熱解暑、補鉀等功效。
李子:具有生津、養(yǎng)肝、清熱、利尿的功效。
香瓜:具有止渴、除煩熱、通三焦、利小便、通大便的功效。
解暑蔬菜:
苦瓜:具有排毒、降溫防暑、養(yǎng)顏的功效。
黃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渴生津等功效。
絲瓜:具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祛風化痰等功效。
解暑食物:
綠豆:具有清心利尿、消暑止渴、清熱解毒之效。
海帶:有助于清除體內的積熱,利于夏季消暑。
鴨肉:富含蛋白質,性寒祛熱,較適宜夏季食用。
2、解暑藥物
解暑藥物:
仁丹:對高溫“中暑”最有效
與藿香正氣類藥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開竅、消暑解熱的作用,更適合因暴曬導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一般建議服用量是成人每次口含10~20粒,即可緩解癥狀。
十滴水: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
十滴水有健胃功效,適用于緩解中暑后出現的頭疼、昏迷、高熱等癥狀。十滴水只在發(fā)病時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癥,不能當成預防用藥。正確的服用方法是每天3次,每次5毫升,小兒減半為兩毫升。
最后,日常出門要做好防曬措施,穿寬松透氣的衣服,切勿長時間待在太陽底下。還有注意多補充水分。千萬別生病了哦~
鈣片是一種非常好的東西,但是一些不好的吃法會影響我們吸收其它的營養(yǎng),下面讓小編給大家?guī)沓遭}片的副作用,那么鈣片什么時候吃最好呢?今天這期關于鈣片的飲食禁忌帶給大家。
鈣片可以有效的補充人體所需要的鈣,但是鈣片和其它食物一起吃會營養(yǎng)身體吸收營養(yǎng)的效率,會產生營養(yǎng)不良的后果。
1、影響鈣片吸收的食物:草酸--菠菜、莧菜、竹筍等蔬菜
有些有澀味的蔬菜含有草酸,草酸在腸道中可與鈣結合形成不溶性的沉淀,影響鈣的吸收。因此,建議每天吃蔬菜、水果500~750克即可。也可以將這些蔬菜用水先焯一下,去掉澀味后再烹飪。
2、影響鈣片吸收的食物:植酸--大米、白面
大米和白面中所含的植酸,與消化道中的鈣結合,產生不能為人體所吸收的植酸鈣鎂鹽,大大降低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可先將大米用適量的溫水浸泡一會,這樣米中的植酸酶將大部分植酸分解;而發(fā)酵后的面食分泌出植酸酶也能將面粉中的植酸水解,避免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
3、影響鈣片吸收的食物:磷酸--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等
在吃鈣片的時候我們不能喝一些碳酸飲料,這樣會使鈣的吸收變得非常低,同時還會流失其它的營養(yǎng)物質。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的鈣∶磷比例是2∶1,然而,如果過多地攝入碳酸飲料、可樂、咖啡、漢堡包、比薩餅、動物肝臟、炸薯條等大量含磷的食物,使鈣∶磷比例高達1∶10~20,這樣,過多的磷會把體內的鈣趕出體外。
4、影響鈣片吸收的食物:鈉--鹽
攝入過多鹽分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同時還可能導致人體骨骼中鈣的更多流失。這是因為鹽中含有鈉,而腎臟每天要把多余的鈉排出體外,每排泄1000毫克的鈉,就會同時耗損26毫克的鈣。所以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
5、影響鈣片吸收的食物:脂肪酸--油脂類食物
脂肪分解的脂肪酸(尤其飽和脂肪酸)在胃腸道可與鈣形成難溶物,使鈣的吸收率降低。因此,要合理安排好膳食,不要吃過于油膩的東西。
每天服用鈣片的最佳時間
1、所謂晚上補鈣效果好
是因為人體大約在凌晨3時不斷地排除舊的骨骼組織,所以,為確保體內鈣指數更加穩(wěn)定,適合晚上補充鈣源。注意晚餐不要吃得太晚,以免形成尿路結石。
2、有專家指出,補鈣的最佳時間是在每天臨睡前
在一日三餐飲食中,人體可以從食物中攝入300毫克~400毫克甚至更多的鈣,當體內通過鈣調節(jié)機制從尿液排出鈣時,血液可以隨時從食物中得到補充來維持血鈣的水平。
到了夜間,人體不再進食,而尿液照常會形成,血液中的一部分鈣不斷進入尿液,于是為了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這時人體得動用鈣庫即骨骼中的鈣。
臨睡前補鈣可以為夜間的這種鈣調節(jié)提供鈣源,阻斷體內動用骨鈣,況且鈣還有鎮(zhèn)靜作用,可以有助于睡眠。
3、因此補鈣最佳時間應是在睡覺前、兩餐之間
要距離睡覺有一段的時間,最好是晚飯后休息半小時即可,因為血鈣濃度在后半夜和早晨最低,最適合補鈣。
吃鈣片是好事,尤其對于青少年、新生兒,能夠補充身體所需的鈣,促進身體的成長。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吃鈣片的方式是不正確的,鈣片有一些飲食禁忌需要我們知道,如果鈣片和某些食物一起吃,不但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可能還會造成副作用。
如何避免鈣劑攝取過量?
補鈣必須科學,鈣片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鈣攝入量約800~1500mg比較合適,不超過2000mg為宜。在吃鈣片的同時,最好同時大量飲水,以促進無法被吸收利用的鈣排出體外,保持動態(tài)平衡。
現在市面上出售的鈣片多以碳酸鈣和檸檬酸鈣的形式存在,還有其它形式的鈣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在這些不同的鈣中,碳酸鈣比較便宜,含鈣量高達40%,只有在充足的胃酸條件下才能更好的吸收,最好在吃飯時或吃飯后不久,胃酸分泌達到最高時服用鈣片,吸收率比較高。檸檬酸鈣比較貴,含鈣量較碳酸鈣低,在21%左右。檸檬酸鈣不需要胃酸作用也能吸收,因此老年人胃酸分泌較少,比較適合食用這款鈣片。
鈣劑中碳酸鈣的吸收率最高,成人用得比較多。但人體吸收鈣有個過程,在胃酸的作用下一部分碳酸鈣會變成氯化鈣,進入腸道后會形成磷酸鈣,這些鈣鹽很難被吸收,并抑制腸道蠕動,可能會引起便秘。尤其對老年人或飲食中缺乏膳食纖維的人而言,這種情況較為多見。
在補鈣時喝點酸奶,它含有的乳酸和鈣結合,能促進鈣質吸收。酸奶還含大量活性乳酸菌,可促進胃腸蠕動,緩解便秘。其次要增加粗纖維的攝入,含粗纖維比較多的蔬菜有筍干、菜花、白菜、油菜等,堅果類含粗纖維較多的有黑芝麻、松子、杏仁等,水果類包括蘋果、鴨梨、櫻桃、紅棗、石榴等。
鈣片吃多了會怎么樣?
過量補鈣,對身體有害無益,如每日超過2000~2500毫克鈣,有可能導致腎功能損害,還會發(fā)生不良反應。主要有如下危害:
1、補鈣過量,增加骨質疏松風險。西方發(fā)達國家研究發(fā)現,鈣不僅不能有效地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的發(fā)生率,相反,骨質疏松患者在攝入高鈣后髖部骨折的危險性上升了50%.
2、補鈣過量,增加結石病風險。鈣并非那么容易被人體吸收,如果過多攝入卻不能吸收,又同時攝入草酸類物質(多種蔬菜中含有,如菠菜),就可能結合后形成草酸鈣結石,較大的結石不能隨尿液排出,可能引起腎絞痛,嚴重者將引起腎損傷。
3、補鈣過量,增加心臟損傷風險。過量補鈣可能導致血液中鈣含量增加,高鈣血癥會加速動脈中沉積物的形成,導致異位鈣化,最終由于動脈粥樣硬化而加速心臟病的形成。
4、補鈣過量,影響礦物質吸收。人體中的營養(yǎng)素含量需要處于一個穩(wěn)定、平衡的狀態(tài),這有利于相互促進吸收,否則反之。試驗證明,高鈣的補充可以明顯抑制鐵、鋅、鎂、磷的吸收。
5、出現高鈣血癥。高鈣血癥的早期表現有嚴重便秘,進行性口干、持續(xù)頭痛、食欲減退、煩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屬味、疲軟等。后期表現有倦睡、意識模糊、高血壓、心律失常、惡心嘔吐、尿量增多等。由此可見,任何藥物都要一分為二,不能掉以輕心。
6、胃腸道不良反應。過量補鈣可刺激胃黏膜促使反彈性胃酸分泌,導致胃酸及胃液大量分泌,可引起黏膜充血腫脹,黏膜糜爛或潰瘍。過量補鈣還可誘發(fā)便秘,對健康構成不利影響。
在我們的生活中補鈣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在吃鈣片的時候也不能吃一些影響吸收的食物,菠菜、莧菜、竹筍都會阻礙鈣的吸收,同時在補鈣的過程中,我們也不要過量。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難道藿香正氣水“有毒”?這些藥不能一起吃!》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夏至養(yǎng)生要注意這些”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