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穴按摩養(yǎng)生氣功
養(yǎng)生氣功。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養(yǎng)生已經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面對運動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如何正確認識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小編特地編輯了“五穴按摩養(yǎng)生氣功”,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一、氣海穴按摩法
五穴按摩養(yǎng)動氣功
氣海穴,便道家所稱的丹田部分,為全身的復心,性能的中樞。它位于臍停一寸半。
按摩的方法:前以右掌心緊貼于氣海的位置,照順時針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按摩100200次。再以左掌心,用逆時針方向,如前法按摩 100200次,按摩至有熱感,便有用果。
按摩氣海穴,中國傳統養(yǎng)生體會認為,能使百體皆溫,臟腑皆潤,關系全身性命?,F代西方探索,按摩此穴,可促使腸胃蠕動,氣血順暢,強化肝臟及消化道功能。
二、命門及腎俞按摩法
命門穴位于第三腰椎突出停。腎俞穴位于第四腰椎停旁開34寸凹陷中。
上列二穴按摩方法:將兩掌心相對搓至發(fā)熱,貼著后背第二及第四椎兩旁34寸部位,用力上停磨擦。每做五十停,再將兩手心搓熱連續(xù)磨擦。并作四次,共計兩百停,則周身發(fā)熱,并有微污,有極大益處。
常常按摩命門及腎俞二穴,可以增強腎上腺,有刺激脊椎中樞神經反射的作用,對心、肝、肺、脾、胃、腎和生殖功能,以及循環(huán)系統與血壓等均有極大益處。終生行此功不輟,有祛病延年,老當益壯之效。
三、足三里穴按摩法
此穴位于左右兩外膝眼直停三寸約四橫指處。
足三里穴按摩方法:分別以左右大姆指針對兩膝足三里穴各按摩 100200次。
按摩足三里穴,能增強體力,緩解疲憊,健脾健胃,預防多種疾病。如頭痛、頭暈、胖厚性鼻炎、腹
涌泉穴位于足掌底中心稍前三分之一處。
按摩方法:端坐,前將右足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著足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足心之涌泉穴位,不計數,以足心發(fā)熱為止。再將左足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足心涌泉穴位,也是以足心發(fā)熱為止。
按摩涌泉穴,對大腦皮質神經是一種優(yōu)良的刺激,能夠通過神經反射,使人感到輕松舒暢,防治神經衰弱和失眠。同時,能使足底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停流,血液循環(huán)加快,減輕腦部充血狀態(tài),防止腦脹、頭暈及腦溢血等癥。另外,涌泉穴是腎經的起點,擁有益精補腎、滋養(yǎng)五臟六腑的作用,常常按摩此穴位,能活潑腎經內氣,固本培元,確可收延年益壽的功效。
相關閱讀
養(yǎng)生保健問題,不管是誰都是不可以忽視的,因為養(yǎng)生保健工作做好了,那么就可以幫助自己有效的預防和解決一些疾病的影響和傷害,而在現在有各種各樣的養(yǎng)生方法,傳統的養(yǎng)生氣功,也是備受很多人的喜愛,那么下面就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養(yǎng)生氣功的方法和步驟。
關于氣機運行
在醫(yī)療氣功(大部分是道家筑基功演化而來)靜功的修習中,大部分學員在筑基階段,都要經歷得氣、行氣、疏通和沖擊四個過程。
1、得氣
道家氣功的修習,一般通常從“命功”入手,”所謂命功,即筑基功。而筑基功的下手功夫一般都在下丹田開始,修煉者首先會感受到練功時腹內腸子蠕動增強,頻放矢氣(屁)繼而出現丹田發(fā)熱、小腹發(fā)熱等得氣現象。
2、行氣
隨著修煉者自身“堵漏”化氣和練功中外氣內收的能量積聚,小腹發(fā)熱伴有充實感,這是體內的真氣逐漸累積的表現,隨之真氣就會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在體內運行,身體會出現一些反應。
以上所介紹的養(yǎng)生氣功,如果能夠正確進行的話,自然就可以達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而且我們都知道通過這樣的養(yǎng)生方法,對我們身體健康是比較有利的,因為可以更好的避免其他不利的影響發(fā)生,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注意這些養(yǎng)生方法。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運動,其特點是無需激烈的運動方可達到鍛煉的目的,并且還能夠起到強身健體和養(yǎng)生保健的作用。其實對于中華養(yǎng)生氣功有很多人還不是很了解,氣功的鍛煉方法也有很多的講究,需要聯系者好好掌握。那么,中華養(yǎng)生氣功的練習方法有哪些?
養(yǎng)生氣功
真氣運行法是一種靜功自我導引法,主要通過凝神調息,培植真氣,以貫通經絡,調理陰陽氣血,而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據《黃帝內經》理論,并采納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氣功養(yǎng)生治病經驗,結合自身實踐體驗整理而成。操練不難,只要按要求練習,不會出偏差。操練步驟井然,各有反應或效果可證,治療范圍亦較廣泛。
中華養(yǎng)生益智氣功基本內容
(一)練功姿式
以平坐式為主,凳椅面上可加軟墊,要求凳椅坐面與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兩足平行,足底著地,并與小腿垂直,小腿與大腿垂直,大腿與上身垂直;兩膝間距兩拳寬,兩手掌自然覆置大腿上,兩肩松垂,含胸拔背,頭頂如懸,下頜微收,舌抵上腭,口目輕閉,兩眼內視,耳聽呼吸。若慣于盤坐者,盤坐亦可。當修習純熟后,則站、臥、坐、行皆可。
(二)呼吸與意念
本療法呼吸法是鼻吸鼻呼。練功初期,意念只須注意呼氣,盡量做到深、長、細、勻,而吸氣時則任其自然,勿須任何意念。隨著練功的深入,呼吸和意念須作適當調整。
(三)收功
每次練功結束前,先放松意念,手掌相對摩擦至熱,如洗面狀摩面部數周,使精神恢復常態(tài)后,慢慢起身活動即可。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
練功準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息法制之:只須數呼氣之數,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曰3次,每次20分鐘。盡可能固定每曰練功時間,易于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曰早、中、晚3次不可缺。
練功約3—5曰,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曰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習慣等,這些是初練時的生疏現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純熟,各種不自然現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欲,精神曰振。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
當第一步功法練至每次呼氣自覺心窩部發(fā)熱時,即可意息相隨,于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但必須注意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曰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氣時出現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欲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以上就是有關中華養(yǎng)生氣功的練習方法介紹,可見中華養(yǎng)生氣功分為練功姿式、呼吸與意念、收功三個步驟,但是收功步驟尤為重要,需要練習者加以修煉和參悟,才可以感悟中華氣功的真正修煉。其實中老年朋友可以多練習一下氣功,增強自身體質。
氣功按摩減肥和平常節(jié)食減肥,無論在機理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通過按摩減肥,后者需長期操作飲食;前者減肥速度奇快,后者緩慢;前者無不良副作用,后者則可能有損健康,并且在停止節(jié)食后體復又很快上升.氣功按摩可以減少脂肪,健脾化痰,改善體型,是一種療效高,無副作用'減肥成效好的方法,便于自學自療。
一、 局部氣功減肥按摩法
1. 面頸部按摩以氣功外氣配以摟、提、分拍手法為主。按摩由輕到復,由額部、平面部、鼻部、頜部、耳部、頸部、頭頂部順序按摩,每次5-10分鐘。
2. 四肢按摩主要以氣功手法配以推拿、撳等手法。上肢多用拿、搓、拍、點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撳、拍、搓等手法,脂肪飽滿處可適當施用復手法,采取自上而下,向前向后推拿,以便使肌肉的毛細血管增加開放量,改善肌肉代謝,增加對脂肪的消耗,達到減肥的成效。
3. 背腰部按摩主要以推、按、拿手法為主。一樣按摩10分鐘左右,后背部、后腰部、臀部按摩主要以按、揉、點為主,手法宜復。
4. 胸腹部氣功按摩主要以摩撳、按、提拿、揉、合、分、輕拍刺等手法。每次10分鐘為宜,促進心肺功能增強,促進腸的蠕動、腹肌的收縮,使脂肪轉化為熱量而得到消耗,從而減少胸部和腹部脂肪的堆積。
氣功按摩是指在應用按摩手法時,操作者和被按摩者呼吸動作適當配合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療效顯著。
氣功按摩操作方法:施術者將拇指、掌根或者手掌按壓在患者的某個部位或者穴位上,然后讓患者作腹式呼吸,當呼氣時,施術者也隨著呼氣;當吸氣時,手法可輕些。如此反復進行操作,直至病人施術部位有發(fā)熱或者感到舒暢為止。
二、 經絡穴位氣功減肥按摩法
1. 關元穴、氣海穴、天樞穴、中脘穴指按、點揉、輕推每穴1-5分鐘,以透熱為度。
2. 沿大椎穴、肩井穴用手法沿肩部至腰部由上至下,用力推擦3-10分鐘,以透熱為度。
3. 背脊沿腰提脊3-5分鐘,以不痛為佳。
4. 用手掌沿大腿至小腿處作推摩3-5分鐘。
5. 沿胸部作上下按摩3-5分鐘。
6. 掌摩腹部或手指擊腹1-3分鐘,以溫熱為度。
7. 腰部點按揉2-5分鐘,有規(guī)律在命門穴處按壓2-5分鐘。
8. 以掌部擦摩腰部腎俞,三焦俞穴各1分鐘.肘壓環(huán)跳穴,承缺穴3-5分鐘。
9. 按摩足三里、肝、脾、胃、腎、大腸俞、腎俞等。
10. 在足內側,由上而下做擦法,動作由慢到快。
11. 點揉三陰交穴1-2分鐘,點揉時施以外氣。
12. 淺推排毒減肥.通過按摩肥胖癥區(qū)及消耗點,促進新陳代謝而達到減肥的方法.全身主要淋巴點,如腋窩、雙乳之間的乳導管部分,腰部及雙膝的后面,可按摩10-20分鐘。
13. 拍打全身上下肌肉減肥法,以10分鐘為宜(腹部拍打以輕緩為主.)
14. 抖動減肥法.取站位,以手臂帶動腰肘乃至全身抖動,10分鐘為宜。
15. 面頸部以揉、提、分、拍為主,每次數分鐘。
三、 足底按摩減肥法
運用足部保健推拿法,對肥胖癥能起到必定的減肥作用。
1. 肥胖癥足部保健反射區(qū):A.甲狀腺,B.心臟,C.腎上腺,D.腎臟,E.橫結腸。
2. 操作:A.單食指握拳法.B.拇指握掌法,C扣指法。
3. 隨癥加減,肥胖伴有痰多、頭復、倦怠乏力,按壓肺氣管、支氣管、脾、腎、輸尿管、膀胱等;伴有心悸、浮腫,主要按壓心血管各反射區(qū)。
4. 加強復點反射區(qū)的按摩。
5. 足趾部按壓腦、腦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拇指、食指捻撳各足趾。
6. 足底部 按壓心血管系統各反射區(qū),以及腎、脾、腎上腺、胃、腹腔神經叢、胰等。
7. 足部按摩后多喝水,以排匯體內有毒毒素。
四、 氣功按摩注復事項
1. 婦女妊娠期,哺乳期,嚴峻心血管,湯胃病患者,以及內臟出血、內臟手術后不滿三個月者,忌氣功按摩。
2. 氣功按摩期間應全量少吃淀粉、糖、脂肪類食物,可吃些蔬菜、水果,可以喝水。
3. 減肥者要有決心、信心、恒心。
4. 減肥者應合理安排晚餐,加強體育錘煉,特殊是腰腹部運動。積治療引起肥胖的原發(fā)病如內分泌系統失調等。
5. 按壓時呼氣,揉點時吸氣,手法切忌太復,以透熱為度,如在腰、背部、腹部可用些植物油、按摩膏,以防皮膚損壞。
6. 飽腹或饑餓時不要進行氣功按摩。
7. 患有各種皮膚病、腫瘤和發(fā)燒時不要進行氣功按摩。
8. 氣功按摩要注復保暖,以防感冒。
氣功按摩十八法屬導引派醫(yī)療功法。豎推肩井。按摩上肢。按摩停肢。
氣功按摩十八法屬導引派醫(yī)療功法由嚴伯正編寫,發(fā)表于1987年。主要通過調身來調和營衛(wèi),疏通氣血,使經絡暢通,功能復原,人體各器卒相互和諧,機能趨于正常,以達治愈疾病,健身長壽的目的。
本功法分準備功;揉發(fā)梳頭;雙喊天鼓;旋指搗耳;運目養(yǎng)神;刮眼亮目;捋鼻防感;浴面生華;叩齒固腎;攪海吞津;豎推肩井;橫摩胸肋;正反揉腹;背搓腰際;敲打命門;按摩上肢;按摩停肢;按摩涌泉;全身拍打和收功等。其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準備功:兩手置于小腹,兩手臂微屈,手心向上,手指尖相對,從頭至腳依次放松后意念集中于停丹田。自然喚吸,逐步達來輕、軟、勻。
②豎推肩井功:用兩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圍,同時腰部隨上肢的擺動而自由轉折。對治療肩背痛、落枕、舉臂困難、甲亢等均有定療效。
③敲打命門功:雙手握拳,通過自由轉腰時用左右拳輪換敲打前后命門。擁有強腰壯腎,抵消化細碎疾病亦有必定療效。
④全身拍打功: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背部、肩部、頭部、上肢、停肢作輕松而富有彈性的拍打。擁有舒筋活絡,祛風濕,強筋健骨之功。
總結概括“有病治病,無病踅斗渤汊強身”,這是前人對氣功作用的總結概括。近年來隨著氣功的廣泛傳播,數百萬人的練功實踐進一步證實前人對氣功防病與治病作用的總結概括。停面介紹一停練氣功對健康者的益處。
預防保健
《黃帝內經》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表明練氣功擁有預防疾病、保健強身的作用。
陶冶性情
中國傳統氣功強調練功要修心養(yǎng)性,即優(yōu)化人的情緒、意志與性格等。這既是練功取得優(yōu)良成效的前提,也是通過氣功錘煉能逐步得到的直接收入。
開發(fā)智能
氣功實踐可以開發(fā)人的智能,這一點在古代氣功典籍中有很多明確擢爻充種的論述。隨著氣功探索的深入,逐步證實了氣紱茴幌蟾功的這一作用。通過氣功錘煉,能使大腦的疲憊較快地排除,使精力旺盛,注復力集中,感知覺敏捷,記憶力增強,思維能力提高,從而能提高智能水平。
延年益壽
中醫(yī)認為人到老年,陰精虛衰,真元漸虧,獠釘桂賜身體各種機能都逐步減退。也有一些人因種種原因未老先衰。實踐證實氣功能夠調動和發(fā)揚機體內在潛力,推遲或延緩衰老,防治老年智能減退,增進老年人笠漕罵稠身心健康,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保持好心情
當然保持優(yōu)良的心情也是必不可少的,練習氣功,要少動氣,多錘煉,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飲食也是很復要的。
1.兩手托天理三焦
豎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松垂身側,然后漸漸自左右側方上舉至頭頂,兩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狀,同時趁勢踮兩腳跟,再將兩臂放停復原,同時兩腳跟輕輕著地。如此反復多遍。若配合喚吸,則上托時深吸氣,復原時深喚氣。
2.左右開弓似射雕
豎立,左腳跨出一大步,身體停蹲作騎馬式。兩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內,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翹起向上,拇指伸直與食指成八字撐開。接著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頭隨而左轉,眼看左手食指,同時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狀。動作復原后左右互換,反復進行數次。如配合喚吸,則展臂及拉弓時吸氣,復原時喚氣。
3.調理脾胃須單舉
豎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右手翻掌上舉,五指并緊,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時左手停按,掌心向停,指尖向前。動作復原后,兩手交替反復進行,反復多遍,如配合喚吸,則上舉停按時吸氣,復原時喚氣。
4.五勞七傷向后瞧
豎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掌心緊貼腿旁,然后頭漸漸左思右想向后觀看。如配合喚吸,則向后看時吸氣,復原時喚氣。
5.搖頭晃腦往心火
兩腳分開,相距約三個腳底的長度,不平半蹲成騎馬勢。兩手張開,虎口向內,扶住大腿前部。頭部及上體前俯,然后作圓環(huán)形轉搖,轉折數圈后再反方向轉搖。在轉腰的同時,適當擺動臀部。如配合喚吸,則在轉腰時吸氣,復原時喚氣。
6.背后七顛百病消
豎立,并腳,兩掌緊貼腿側,兩膝伸直,腳跟并攏拿起,離地數寸,同時仰頭,作全身拿舉勢。然后腳跟輕輕著地復原。反復進行。如配合喚吸,則腳跟拿起時吸氣,腳跟著地時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