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
活血化瘀的養(yǎng)生運動。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養(yǎng)生和養(yǎng)性必不可分,它帶給我們的是健康。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本文導讀:生活中磕碰的小淤青可以通過熱敷來活血化瘀,但是如果人體血流不暢該怎么活血化瘀呢?今天為大家介紹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
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小磕磕碰碰,不小心磕傷了皮膚上會出現(xiàn)淤青,這是因為皮下毛細血管破裂造成的,這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熱敷,把潔凈的毛巾放入熱水中浸濕,然后放在淤青的地方,這樣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淤血消散,但是想要完全消除需要2周的時間。這個只是簡單的淤血處理方法,那么,如果人體血流不暢該怎么活血化瘀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
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
一、西蘭花豬肉煲
食材:西蘭花30克,豬腱肉400克,胡蘿卜2根,蜜柚2個,洋蔥丁適量
調味料:雞粉半匙,白糖、鹽適量
做法:
1、西蘭花洗凈,掰成小朵,蜜柚、胡蘿卜去皮,蜜柚切塊,胡蘿卜切段,豬腱肉洗凈切塊備用;
2、鍋下油燒熱,放入所有食材翻炒,上色后加清水,大火煮沸,放所有調味料,繼續(xù)煮30分鐘即可食用。
食療功效:西蘭花有很好的活血功能,被稱作 血管的清理劑 ,可有效防止血小板的凝固,促進血液循環(huán)。
二、紅花雞湯
食材:紅花3克,母雞1只,當歸15克,無花果2個,橙子1個
調味料:鹽
做法:
1、紅花、當歸洗凈備用,橙子去皮切瓣,無掛果切開,母雞清理干凈沸水汆燙,去血水,撈出備用;
2、鍋加適量水,放所有食材,大火燒開,小火慢煲2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食療功效:中醫(yī)認為,紅花味辛,性微溫,歸心、肝經(jīng),具有祛瘀止痛、活血痛經(jīng)的作用,還可輔助治療閉經(jīng)、產(chǎn)后淤血作痛。
提示:潰瘍病人不能食用紅花
三、川芎蔥白魚頭湯
食材:川芎12克,魚頭半個,蔥白10根
調味料:鹽
做法:
1、川芎、魚頭洗凈,蔥白洗凈,切段備用;
2、鍋下油燒熱,放魚頭,稍微煎一下,倒入適量清水,放川芎;
食療功效:中醫(yī)認為,川芎性味辛、溫,歸膽、肝、心包經(jīng),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作用。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活血化瘀三款食療偏方,益母草、當歸、紅花、三七、百合等這些都是活血化瘀的藥材,大家也可以自己來挑選活血的食材為自己制作湯飲。(99健康網(wǎng)(.cn)專稿,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ys630.coM延伸閱讀
很多人跌一下,或是被撞一下。一般受傷的地方都會紅腫,血液不流通忽視流通緩慢,這個時候就需要活血化瘀。那么,活血化瘀的偏方都有什么?又有哪些中藥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呢?
田七烏雞煲
原料:烏骨雞600克、三七6克、鹽8克。
做法:烏雞洗凈切塊;烏雞與田七加適量水,用大火煨煮;待雞塊熟爛后加鹽調味即可。
要訣盡量少用蔥、姜、蒜。健脾益胃;烏骨雞性平味甘,能養(yǎng)陰退熱; 田七性溫,味甘、微苦,具有止血散淤、消腫定痛之功效;
豬肉蛇餅
原料:豬肉瘦100克、蛇肉200克、鹽2克。
做法:將鹽蛇殺死,剝去外皮,除去蛇頭與內臟,洗凈;蛇與豬肉同剁至碎爛,制成肉餅;加鹽少許,蒸熟食之。適合活血散結,祛風止痛;對各種癌癥、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性腰腿痛都有療效。
蔥姜炒螃蟹
原料:螃蟹500克、大蔥150克、姜25克、大蒜(白皮)5克、黃酒15克、醬油10克,、粉(豌豆)5克、砂糖3克、香油2克,、油(煉制)75克、鹽5克、味精5克、胡椒粉1克。
做法:把螃蟹腹部朝上放菜墩上,用刀按臍甲的中線剁開,揭去蟹蓋,刮掉鰓,洗凈;再剁去螯,每個螯都切成二段,再用刀拍破螯殼,然后將每個半蟹身再各切為四塊,每塊各帶一爪,待用;蔥切段,姜切絲,蒜剁泥,淀粉加水調成濕淀粉,備用;把炒鍋用武火燒熱,下豬油,燒至六成熱,放下蔥段,翻炒后,把蔥段撈出;炒鍋內略留油底,上灶爆炒姜絲、蒜泥和炸過的蔥段,待出香味,下蟹塊炒勻;加蓋略燒,至鍋內水分將干時,下豬油10克、香油、胡椒粉等炒勻,用濕淀粉勾芡,便可出鍋。本品有油炸過程,需備豬油約750克。滋陰清熱,活血化瘀。適用于陰虛體質又易生瘡的患者,老年骨質疏松者亦可常服。
活血化瘀常用中藥
赤芍
苦辛微寒。涼血清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增加冠脈血流量及心輸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腎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鎮(zhèn)靜、解熱,抗驚厥;抗菌、抗病毒;弛緩平滑肌,解痙鎮(zhèn)痛。常用劑量3-15克。
丹參
苦微寒。養(yǎng)血安神,調經(jīng),活血化瘀。增加冠脈血流量,調整減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纖維膠原合成;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降血脂、血壓、血糖;抗變態(tài)反應,降低I克E及球蛋白;抗菌、抗腫瘤。常用劑量10-20克。
益母草
辛微苦寒。調經(jīng),活血,祛瘀生新,止痛,利尿,降血壓,擴張血管,抗腎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環(huán),抗凝,抗血小板凝集,溶栓,調整腸管平滑肌活動,興奮呼吸中樞。常用劑量10-20克。
丹皮
辛苦微寒。清熱,涼血,活血,消瘀。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纖溶酶而達到抗炎作用;降血壓,對腎性高血壓也有效,解熱,止血;抗菌,抗病毒;鎮(zhèn)靜,鎮(zhèn)痛。常用劑量5-10克。
當歸
甘辛溫。補血,活血,調經(jīng)止痛。降低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加纖溶酶活性;降血脂、降血壓,擴張外周血管(與M及H1受體有關);增加冠脈血流量,減低心肌耗氧量,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抗維生素E缺乏;抗貧血。常用劑量5-15克。
川芎
辛溫。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祛瘀通脈。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障礙,使微循環(huán)血管開放數(shù)增多,降低血壓與利血平有協(xié)同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血栓素A2,降低纖維蛋白穩(wěn)定性;鎮(zhèn)靜作用,解除平滑肌痙攣,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有強心作用,可能通過心臟受體興奮;降血脂,抗動脈硬化,抗放射,抗維生素E缺乏。常用劑量3-10克。
結語:看完了這么多的能夠活血化瘀的偏方以及能夠起到活血化瘀功效的重要的成分,相信大家對于活血化瘀也是非常的了解了。所以,有需要的朋友們完全可以按照以上推薦的偏方試一試哦!
如果你常常出現(xiàn)憋氣、心痛等不適;身體某處時常有針刺般的疼痛,夜間更嚴重些;面色灰暗無光,容易有黑眼圈。那么,就要進行活血化瘀了。今天小編就推薦幾種活血化瘀的偏方以及幾種能夠起到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趕緊來看看吧!
驅淫保脫湯
組成:苡米30克,茯苓60克,桂心3克,白術30克,車前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黑豆益母草粥
組成:取黑豆100克,益母草50克,蘇木、桃仁各9克,粳米150克。
用法:先將益母草、蘇木、桃仁切碎,加水適量煎3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與黑豆加水適量煮熟后放入粳米和水煮粥,粥爛時加入紅糖少許調服,早中晚各服1小碗,隔日服1劑。此藥膳具有活血祛淤、補腎止痛之功效,適用于淤血型粉刺患者。
桃仁山楂荷葉粥
組成:取桃仁、山楂、貝母各8克,荷葉半張,粳米60克。
用法:將前4味藥切碎,加水煮沸30分鐘,去渣,用藥汁與粳米煮粥,每日1劑,連服15天為1個療程。此藥膳具有活血化淤、清熱解毒之功效,適用于粉刺征狀較重者。
活血化瘀食物
葡萄
每天喝三杯紫葡萄汁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力40%,類似阿斯匹靈的溶栓、抗凝血和溶纖維作用。尤其葡萄皮中所含的類黃酮物質,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檸檬
檸檬中檸檬酸與鈣離子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緩解鈣離子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壓和心肌梗塞。
鳳梨
鳳梨中包含生物與鳳梨蛋白,不僅能使血凝塊消退,還可及早制止血凝塊形成,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葡萄柚
葡萄柚中的檸檬醛能顯著降低小鼠整體耗氧量,也能優(yōu)化動物心肌缺血性心電圖;檸檬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橄欖
橄欖油中所富含的油酸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含量,增加好膽固醇含量,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另外,其中的聚酚類化合物也可降低冠心病發(fā)生率。
山楂
山楂中的黃酮類、三類,能擴張外周血管,具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大白菜
大白菜中的豐富維生素C能降低人體膽固醇濃度,增血管彈性,常吃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活血化瘀的偏方以及能夠起到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需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如果身體血行不暢的話,大家是可以通過調節(jié)飲食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的。像葡萄,檸檬,鳳梨,葡萄柚,山楂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的效果,大家可以適當?shù)亩喑砸稽c。
葡萄
1997年,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發(fā)現(xiàn),每天喝三杯紫葡萄汁可降低血小板的凝集力40%,類似阿斯匹靈的溶栓、抗凝血和溶纖維作用。尤其葡萄皮中所含的類黃酮物質,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檸檬
檸檬中檸檬酸與鈣離子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能緩解鈣離子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防治高血壓和心肌梗塞。
鳳梨
鳳梨是含有鳳梨蛋白的一種水果,不僅能活血化瘀是血塊消退,還可以制止血塊凝結,降低血液粘度,具有抗血栓作用。
葡萄柚
葡萄柚中的檸檬醛能顯著降低小鼠整體耗氧量,也能優(yōu)化動物心肌缺血性心電圖;檸檬醛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橄欖
橄欖油中所富含的油酸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含量,增加好膽固醇含量,進而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另外,其中的聚酚類化合物也可降低冠心病發(fā)生率。
山楂
山楂中的黃酮類、三類,能擴張外周血管,具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
大白菜
大白菜中的豐富維生素C能降低人體膽固醇濃度,增血管彈性,常吃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
久病多瘀,慢性病中更多見血瘀證。血瘀證的臨床表現(xiàn)很多,其共有癥狀主要常見局部刺痛,固定不移,癥積包塊,瘀塊瘀斑,舌質紫暗,以及各種檢查出現(xiàn)的血液流變學異常等。治療血瘀證的藥物也比較多,配伍應用也十分復雜,為提高臨床療效,試對血瘀證的用藥規(guī)律進行簡單介紹。
一、活血化瘀藥的分類應用
治療血瘀證主要使用活血化瘀藥,根據(jù)活血化瘀藥的功效和性質分類如下:
一是活血止痛藥,如延胡索、乳香、沒藥、三七、丹參、川芎、赤芍、當歸、郁金、姜黃、蘇木、懷牛膝、王不留行。用于瘀血疼痛,藥理研究證明這些藥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
二是活血消腫療傷藥,如三七、姜黃、丹參、桃仁、紅花、骨碎補、血竭、兒茶、劉寄奴、自然銅、乳香、沒藥、蘇木、穿山甲。用于外傷或出血等所致的血瘀腫脹。
三是破血消癥藥,如水蛭、蟅蟲、虻蟲、穿山甲、三棱、莪術、大黃、劉寄奴。此類藥活血力最強,用于瘀血日久之癥積包塊。
四是活血調經(jīng)藥,如益母草、桃仁、紅花、澤蘭、當歸、王不留行、五靈脂、凌霄花、月季花、丹參、牛膝、穿山甲。此類藥有通經(jīng)之功,用于婦女月經(jīng)色黑,伴有血塊,月經(jīng)不調,經(jīng)閉或痛經(jīng)。
五是活血通痹藥,如雞血藤、川芎、牛膝、乳香、虎杖、丹參、天仙藤,穿山甲。用于血瘀經(jīng)絡,關節(jié)腫脹變形疼痛的痹證,如各種關節(jié)炎等癥狀。
二、根據(jù)藥理研究選用中藥
從現(xiàn)代醫(yī)學理化檢查來看,血瘀證多見于血液動力學改變或血液形態(tài)的異常。對此,根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選用中藥,結合上述辨證用藥,會收到更好的療效。
益母草、丹參、川芎、郁金、赤芍、桃仁、紅花、當歸、延胡索、三棱、莪術、劉寄奴、水蛭可降全血度。
乳香、沒藥、三棱、莪水、桃仁、山楂、郁金、劉寄奴可降血液粘滯性。
川芎、紅花、五靈脂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
當歸、川芎、赤芍、紅花、劉寄奴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
三、配伍應用要點
1.活血與行氣:因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故治療血瘀證,行氣藥是必配之品,而應用活血行氣藥可一舉兩得,因此活血行氣藥是常用之品。
2.活血與益氣:正氣足則能推動血行,氣虛不能推動血行,血行遲緩而瘀滯,在老年病及慢性病中常見因氣虛不能推動血行而血瘀者,這時宜配行氣藥。從藥理研究來看,許多補氣藥如黨參、黃芪也有活血之功,但用量宜大于活血藥,方可收到更好的療效。
3.活血與補液:補液是指補血和滋陰,因血液虧乏或陰液不足也可造成血液粘稠,血流不暢而瘀滯。另外,由于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因此,補液與活血同用,不僅有利于瘀血的祛除,也可促進新血的再生,是血虛陰虧兼瘀血的最佳配伍。
4.活血與耗氣:活血化瘀藥多為辛香性燥之品,特別是破血消癥之藥,容易損傷人體的正氣。臨床上常見到應用丹參注射液等活血藥后,病人出現(xiàn)頭脹乏力的情況,這可能是血管擴張,血流加快,以致能量消耗之故。因此,在久用活血藥或用破血消癥藥等活血力強的藥物時,應防止耗傷正氣。
5.活血與出血:應用活血藥太過,如過用峻烈之品,或用量過大,或應用時間過久時,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或婦女經(jīng)期等,容易造成出血,這時應選用活血止血之品為妥。
6.藥量與藥效:活血力的強弱往往與活血藥量的大小有關,前人曾說,紅花小量則養(yǎng)血和血,大量則活血化瘀。故一般的活血藥,大量用之可有破血之力,而破血消癥之品小量用之反有活血之效。因此,要根據(jù)瘀血的輕重久暫以及病者的體質等,來選擇藥物,酌定用量。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里產(chǎn)生淤血情況的話,就可能引發(fā)胸悶氣短和經(jīng)痛等情況,所以淤血對一個人的身體影響很大,這時候就需要活血化淤的手法。但是活血化瘀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藥物來進行,也可以使用的針劑進行活血化瘀。與此同時按壓一些穴位也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但是有哪些穴位是有關于活血化瘀的呢?
1、血海
【位置】位于髕骨內上緣上方6~7毫米處。取穴時,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長,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穴位。
【功能】調和氣血、散風祛濕,適用于濕疹、蕁麻疹、蝴蝶斑、斑禿、面部色素沉著。
【方法】可直刺0.8~1.5寸,可灸。
2、合谷
【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取穴時,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取穴。
【功能】疏風清熱,能通絡,潤面澤顏,對頭面五官疾患、痤瘡、蕁麻伴侶、風疹有效。
3、足三里
【位置】位于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處開1橫指。取穴時,正坐或仰臥屈膝、于犢鼻穴直下3寸、距脛骨前嵴約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
【功能】健脾和胃、調補氣血、健體美容,對虛勞羸瘦、面部皺紋、面色萎黃、痤瘡有較好的療效。
【方法】直刺0.5~2寸,可灸。若配曲池可治蕁麻疹。
二、活血化瘀食物
1、韭菜
韭菜含鉀豐富,常吃韭菜可優(yōu)化體內的鉀鈉平衡,對高血壓、心臟病人有益。
2、山藥
山藥中的多巴胺,具有擴張血管、優(yōu)化血液循環(huán)的功能。
3、番薯
番薯中的黏液蛋白,能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膽固醇的排泄。
4、番茄
番茄中維生素p含量較高,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防止血管硬化。
中醫(yī)刮痧治病歷史悠久 早在戰(zhàn)國時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多處論述到布炙以熨、撫以布,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刮痧療法 ,但是可以看出刮痧療法的雛形。有關刮痧最早的文獻記載于晉代葛洪《肘后救急方》,該書卷七《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中記載沙虱侵入人體后出現(xiàn)皮膚發(fā)疹并伴有寒熱疼痛、百節(jié)強等癥狀。清代郭志邃撰寫了中國第一部痧癥專著《痧脹玉衡》,較為系統(tǒng)地總結了痧癥的病名、臨床證候、病因病機、辨證以及外治、內服的治療方法。郭氏還強調:頭額、腿上痧刮痧法用棉紗線或麻線 ,蘸香油刮之, 大小腹軟肉內痧 ,用食鹽以手擦之 ,宜用油鹽刮其皮膚。清代張路玉在敘述刮痧時強調: 舉世有用水搭肩背及臂者 ,有以苧麻水濕刮之者 ,以瓷油潤之者。明清醫(yī)學家刮痧法所用棉紗線、麻線、油線、苧麻水濕刮法 ,不難看出 ,與 2000多年前《五十二病方》中之布炙以熨、撫以布等等 ,顯然有著密切的淵源。
刮痧療法的作用 活血祛瘀 刮痧可調節(jié)肌肉的收縮和舒張 ,使組織間壓力得到調節(jié),以促進刮拭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huán) ,增加組織血流量 ,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調整臟腑活血化瘀的方法
1、活血化瘀的日常護理
在日常生活中,崴腳等是比較常見的小意外,當急性期(傷后24-48小時)過去之后,扭傷的地方會出現(xiàn)淤青,這時我們可以用很簡便的方法來處理,即用熱毛巾進行熱敷,幫助散開淤血。也可以選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外用藥物,比如紅花油,倒一些在傷處,用手按摩直至藥物被吸收、患處有發(fā)熱的感覺。
除了外用的藥物,還有一些口服藥物,也能夠起到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的作用,一般多是中成藥,如大活絡丸、三七片等。
2、活血化瘀的運動方法
運動是最單純、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每日用半小時左右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機體代謝,可明顯改善不適癥狀。血淤體質在精神調養(yǎng)上,要培養(yǎng)樂觀的情緒。精神愉快則氣血和暢,有利于血淤體質的改善。反之,苦悶、憂郁則可加重血淤傾向。多做有益于心臟血脈的活動,如太極拳、八段錦、動樁功、長壽功、內養(yǎng)操、保健按摩術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動,助氣血運行為原則。還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3、活血化瘀的食療方法
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體內瘀血的藥物治療瘀血病證的方法。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或者因為外力使局部血脈不通,導致在人體某一部位或組織血行不暢,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腫塊等組織上的變化。
有通暢血脈、消散瘀滯、調經(jīng)止痛的作用?;钛龀Ma氣、養(yǎng)血、溫經(jīng)散寒、清熱、行氣、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钛鲇腥粘U{養(yǎng)及中醫(yī)治療等方法,日常調理以運動和飲食調理為主,活血化瘀的食物有:葡萄、檸檬、鳳梨、葡萄柚、橄欖、山楂、大白菜、芹菜、韭菜、洋蔥、山藥、大蒜、番茄、花椰菜、蘑菇等。
活血化瘀吃哪些食物
1、西紅柿:西紅柿含有多種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膠,可降低膽固醇;黃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圍的黃色膠狀物質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血液循環(huán)。
2、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jīng)?!妒宠b本草》里說,它能“化血塊,氣塊,活血”。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氣活血散瘀的功效,所含的黃酮類物質能舒張外周血管,具有緩慢而持久的降壓作用,并能擴張冠狀動脈、降脂、強心。
3、醋:味酸苦、性溫,歸肝、胃經(jīng),有活血散瘀、消食化積、消腫軟堅、解毒療瘡的功效?!侗静萸笳妗防镎f:“醋主斂,故書多載散瘀解毒,下氣消食?!庇糜陴鲅挛父固弁础⑹秤徽瘛⑼卵?、便血。但外感者忌食,且不宜與茯苓同吃。
4、玉米油:玉米油內含豐富的亞油酸、亞麻酸等必需脂酸,對于調節(jié)血脂、軟化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有一定的輔助作用。玉米油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E,對于清除氧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也有一定作用。
活血化瘀的中草藥
1、三七——防治心血管疾病
清代名醫(yī)趙學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稱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F(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三七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與人參有相似之處。其人參總皂甙含量超過人參。三七可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輸出量,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病防治方面比人參有明顯的優(yōu)勢。
2、當歸粉——補血活血
當歸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主產(chǎn)于我國四川、甘肅、陜西、云南、湖北等省。醫(yī)學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jīng),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血虛閉經(jīng),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chǎn)后瘀血,例經(jīng)(月經(jīng)來潮時,出現(xiàn)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
食譜原料: (一日份)
1.豬肝:先洗干凈并濾干,切成一公分厚度,長約二至三公分,再依個人體重每10公斤要用60克,如以產(chǎn)后50公斤則要300克,以此類推。
2.老姜:連皮一起切片,要厚薄一致,才不會爆黑,以致吃后火氣上升,口干舌燥。用量:則依產(chǎn)后體重每10公斤用6克。6片
3.麻油:依體重每10公斤攝取6毫升。40毫升
4.米酒水200毫升。
制作方法:
1、將豬肝用米酒洗干凈,切成1厘米厚度;
2、老姜洗干凈,連皮切成薄片;
3、將麻油倒入鍋內,用中火燒熱,放入老姜轉小火,爆到姜片的兩面“皺”起,呈褐色,但不焦黑;
4、轉大火放入豬肝炒至豬肝變色;
5、加入月子米酒水煮開,轉小火煮5分鐘;
6、關火出鍋,盛入保鮮盒內即可。
餐品用法:
1、配以紅豆湯來吃;
2、配以甜糯米粥來吃。
吃法:豬肝適于早、中餐吃,每次煮的份量可分兩次吃完。
備注:
1、產(chǎn)后第一天至第七天要吃麻油豬肝,這是有助于子宮的污血排出體外的料理餐品;
2、請選用手指下壓感覺有彈性的顏色鮮嫩的豬肝較好,如果壓下去是硬硬的為木肝,請勿買。
3、由于肝臟是動物體內的解毒器官,使用前請用清水浸泡一小時以上,再用清水沖5分鐘左右。
健康提示:
麻油豬肝有破血功效,將子宮內的血塊打散以利排出,豬肝的營養(yǎng)是豬肉的十倍,蛋白質含量很高,所含氨基酸與人體接近,易被吸收利用。
活血化瘀的中藥
1、活血化瘀的中藥有當歸
當歸性味甘、辛、溫。補血養(yǎng)血、活血化瘀、調經(jīng)止痛、潤膚除斑。內服治療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貧血體虛、血虛頭痛、黃褐斑、老年斑等。外用可改善膚質、祛斑除皺。
美容應用:當歸內服可活血補血調經(jīng),使皮膚光澤紅潤,最適合女性平時保養(yǎng)。敷臉可活血淡斑,促使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細嫩有光澤。
注意:當歸有活血作用,敷臉時有輕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膚者慎用。
2、活血化瘀的中藥有丹參
丹參性味苦、微溫。有活血化瘀、排膿、寧心安神功效。常用語心臟病。胸悶心悸、失眠多夢、淤血疼痛、黃褐斑等。外用治粉刺痤瘡、黑斑等。
美容應用:丹參有活血化瘀、消炎排膿的作用,外用敷臉可改善黑斑及皮膚色澤暗沉,對青春痘、瘢痕也有作用。
注意:用丹參敷臉時,一般都與其他中藥粉混合使用。有輕微刺激性,敏感性皮膚者慎用。
3、活血化瘀的中藥有益母草
益母草性寒味苦,具有很好的調節(jié)月經(jīng)以及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還具有祛瘀以及止痛、降低血壓的效果,服用益母草之后能夠很好的擴張身體中血管的大小,有效的調節(jié)腎上腺素的分泌,對于體內的微循環(huán)還具有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
4、活血化瘀的中藥有赤芍
赤芍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以及涼血止痛的作用,另外服用赤芍之后能很好的增強身體中的冠脈血流量以及輸出量,對于體內的微循環(huán)調節(jié)作用也非常的非常不錯。如果出現(xiàn)了中毒、驚厥、疼痛等情況,服用赤芍能夠很好的令身體恢復健康,一般情況下赤芍的使用量應該控制在3克到15克之前,千萬不能夠超量服用。
5、活血化瘀的中藥有丹參
丹參也具有很好高的養(yǎng)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很好的調整心率情況,并且增加冠脈血流量。除此之外還能夠抗變態(tài)反應,對于身體非常的有好處。
活血化瘀的常見食物
1、洋蔥。洋蔥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很常見的食物。它具有辛溫,歸肺、肝經(jīng)等功效。
洋蔥有溫陽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蔥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它含有的蔥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與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壓。
2、生姜。性溫,味辛。姜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健脾和胃、殺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膽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預防心腦血管梗塞。
3、大蒜。大蒜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還能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
4、西紅柿。西紅柿含有多種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膠,可降低膽固醇;黃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圍的黃色膠狀物質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維持血管壁的彈性,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改善血液循環(huán)。
活血化瘀的養(yǎng)生湯
1、當歸紅棗煲雞腳
材料:雞爪5個,豬肉(瘦)50克,當歸5克,棗(干,大)4顆,桂圓(干)6顆,枸杞子1小把,食鹽1小匙,水適量。
做法:雞腳斬成小塊,瘦肉切塊,紅棗、枸杞、桂圓和藥材洗凈。鍋中燒水,水開后放入雞腳和瘦肉焯燙。焯燙后撈出,沖洗干凈表面浮沫,放入燉盅,加入紅棗、枸杞、桂圓和藥材,加足量水。隔水燉2-3個小時喝之前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
2、桃紅四物湯
材料: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各、桃仁、紅花15克。
做法:在所有藥材里先加入適量的酒,再加水煎煮即可。煮的時候用中等大小的飯碗裝4碗水,煮到最后只剩一碗水的量就好了。
用法:早晚空腹飲用,任何溫度都可以,但是藥材煮過之后最好不要放置隔夜再煮。
功效:桃紅四物湯,其安全性、有效性歷經(jīng)千年驗證,含有多種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成份,可以通經(jīng)活絡,行氣活血,具有祛斑養(yǎng)顏、活血調經(jīng)、改善睡眠的功效。
各種不同原因引起的臟腑功能失調或者因為外力使局部血脈不通,導致在人體某一部位或組織血行不暢,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腫塊等組織上的變化。這個時候就要活血化瘀了。那么,活血化瘀有什么好用的偏方嗎?趕緊來看看!
活血化瘀偏方
解毒活血湯
組成:銀花30克,玄參20克,當歸20克,丹參20克,紅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沒藥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回陽通脈飲
組成:黨參15克,白術15克,當歸15克,黃芪25克,乳香10克,沒藥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溫經(jīng)活血湯
組成:泡附子15克,干姜6克,當歸15克,赤芍30克,地龍12克,雞血藤30克,牛膝15克,丹參30克,炙甘草6克,蜈蚣1條(研末沖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芪忍歸草湯
組成:黃芪(鹽水炙)50克,忍冬藤50克,忍冬葉50克,當歸12克,甘草節(jié)8克。
用法:先將藥入砂鍋內,加水適量,浸泡30分鐘再煎煮,每日1劑,日服3次。
活絡通脈清解湯
組成:元參90克,銀花藤90克,當歸60克,丹參60克,川芎40克,靈仙20克,路路通20克,皂角刺20克,蒲公英90克,土茯苓90克,甘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另外此藥還可用于外洗。
營通絡湯
組成:當歸30克,血通15克,細辛6克,虻蟲3克,蟲3克,水蛭3克,靈仙24克,秦艽15克,桂枝15克,紅花10克,丹參20克,牛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清營拓脈飲
組成:當歸50克,澤蘭50克,雙花50克,元參25克,生地25克,鉤藤25克,生黃芪50克,米殼20克,薏米30克,雞血藤25克,水蛭15克,生地20克,蟾酥0.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四妙勇安湯
組成:當歸60克,乳香10克,黃芪30克,銀花60克,劉寄奴12克,甘草30克,桃仁10克,元參3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雞香湯
組成:雞血藤30克,元參60克,雙花60克,甘草30克,乳香10克,土茯苓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結語:看完了這么多能夠有效活血化瘀的偏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活血化瘀的偏方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關的認識。所以,想要用這些偏方來進行活血化瘀的話!還是請在詢問醫(yī)師的情況之下進行治療和服用,效果會更好哦!
針灸如何活血化瘀
1、針灸如何活血化瘀
三陰交位于腳踝內部上上方約3寸的地方,經(jīng)常按摩三陰交具有化濕健脾、益腎疏肝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不孕不育、脫發(fā)、皮炎、黑變病等疾病。血海位于髕骨內上方6~7毫米的地方,經(jīng)常按摩血海穴可以有效促進氣血循環(huán)、祛濕散寒,對于濕疹、蝴蝶斑、斑禿、色素沉著等癥狀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合谷處于手背的第二掌骨中點處,經(jīng)常按摩合谷穴有著清熱疏風、通絡、美容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痤瘡、蕁麻疹、風疹等疾病。曲池穴處于肘橫紋外端與肱骨外髁之間的中點處,經(jīng)常按摩可以有效解表祛風、止癢除疹,對于皮炎、蕁麻疹、痤瘡等疾病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足三里位于犢鼻穴下方3寸的地方,經(jīng)常按摩足三里可以有效健脾養(yǎng)胃、調補氣血、美容健體,對于皺紋、面色萎黃、虛勞等癥狀具有非常好的緩解作用。
2、為什么要活血化瘀
從氣與血的關系來闡釋冠心病證,常用“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來概括。前者是指氣對血的作用,包括氣能生血,即營氣化血、臟腑精氣化血;氣能行血,即氣的推動作用是血行的動力;氣能攝血,即氣的固攝作用使血行脈管之中而不溢出脈外。后者是指血對氣的作用,包括血能生氣,即血不斷地為氣的生成和作用的發(fā)揮提供營養(yǎng)物質;血能載氣,即氣存在于血中,依附血的運載而達全身。
3、氣血不暢有哪些表現(xiàn)
臉部是給人第一印象,如果臉部蒼黃,說明氣血不足,為了避免血虛,需要你補血。氣血不是靜止的,而是涌動的。在流動過程中,能促進新陳代謝,如果停滯不前無疑不太好,甚至會引起血瘀。相應的,本應代謝的部位沒有得到,會出現(xiàn)頭暈、耳鳴,伴隨聽力下降。冬天,溫度降低會感覺到寒冷。但是也有一些人一年四季都會感覺到寒冷,那就不太妙了。相反,有些人整年都手腳暖和。手腳冰涼說明氣血不足,而手腳暖和說明氣血足。
活血化瘀應該吃什么
1、黑木耳具有益氣養(yǎng)腎,活血化瘀的作用,它還可以降低血脂,軟化血管,讓血液流通的更加順暢,減少心血管病的發(fā)生。黑木耳還有較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將體內的代謝廢物及時排出體外。
2、洋蔥辛溫,歸肺、肝經(jīng)。洋蔥有溫陽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蔥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較強的血管擴張劑。它含有的蔥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與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壓。
3、生姜性溫,味辛。姜有促進血液循環(huán)、健脾和胃、殺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生姜能降低膽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減少血小板凝集,預防心腦血管梗塞。
4、紅糖,又稱“赤砂糖”。性平,味甘。具有潤肺生津、和中益脾、補血健腦、活血化淤、強身健體等作用,但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忌食。
活血化瘀的中藥
1、川芎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氣止痛,被稱為“血中之氣藥”,具有調血通氣的作用,用于治療骨傷科各種急慢性傷病有瘀血停滯,氣機不暢者。如治傷病偏于血瘀者,可與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增強活血化瘀功能。
2、姜黃是外用治療跌打損傷的常用藥,與梔子,白芷等藥物配伍,寒溫并用,行血散瘀,涼血止血,用治跌打損傷早期局部瘀熱互結,局部紅腫焮痛者。本品異能辛散溫通,外散風寒濕邪,內行氣血瘀滯,溫經(jīng)通絡,對因風寒濕所致肩臂痛尤為適用。
3、楓香脂辛行能散,活血散瘀,多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瘀滯疼痛。其功效與乳香,沒藥相近。用于治療一切跌打傷損,筋傷骨折。此外還能活血舒筋,除痹止痛,常配伍用于治療寒濕在經(jīng)絡筋骨的風濕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