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吹來晴天和“歪臉”
冬季大風養(yǎng)生小貼士。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關于四季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風吹來晴天和“歪臉”》,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這個周末隨著一股冷空氣的到來,陣陣強風吹走了連日來的霧霾天氣,北方大部分地區(qū)一掃前段時間的陰暗感覺,露出了晴朗的藍天,紫外線照射也比較的強烈。北京、天津、青島等地市內游不降反升,迎來了又一輪的周末旅游高峰。大家紛紛走出家門,來迎接這個晴朗的周末。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記者走訪了幾家北京的大醫(yī)院,發(fā)現,近期來,面癱的患者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是年輕人。專家表示這與近期來頻繁的冷熱空氣交替有直接的關系。
所謂面癱,用術語來說,叫做面神經癱瘓或面神經麻痹,俗稱“口眼歪斜”、“歪嘴”,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它的具體表現癥狀,是突然間面部不對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幫、噘嘴等,是一種面部肌肉的活動障礙,多數是由各種原因導致面神經通路受損而引起。
針對近期出現頻率較高的面癱情況,我們分別采訪了氣象專家和醫(yī)院的醫(yī)生,總結來說:這個季節(jié)面癱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天氣頻繁變化引起的。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出現了“秋老虎”的天氣,溫度較往年都高了不少。緊接著又受到了進入我國的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溫度驟降,大風隨之而來。正是這種忽冷忽熱的天氣,導致了面癱的發(fā)生。面癱本身就是因突受風寒侵襲,面部血管受到冷風剌激發(fā)生痙攣,導致面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迫而致面神經麻痹。
了解了它的基本原理,我們就應該分析一下,如何來預防這種季節(jié)變化引起的疾病。
首先就是要做到防寒保暖。面癱的發(fā)生與寒冷的空氣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外出時應注意保暖,可以適當戴上口罩。同時,在居家、乘車、睡眠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到頭部和臉部。還有值得提醒的一點是,眾多騎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以及騎摩托車的朋友,一定要對自己的臉部做好完全的保暖措施,因為在此時,以上情況是出現面癱的重要可能。
再有就是一個經典原則:積極鍛煉身體。良好的身體抵抗能力能夠幫助我們抵御疾病的侵擾。還有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適當增加維生素食品的攝入含量,這也能夠幫助我們大家對抗疾病。
擴展閱讀
1、春天和秋天哪個更冷
春天更冷。老人經常說,春捂秋凍,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意思,說白了,就是春天要穿的多一些,秋天要穿的少一些,春天要捂著自己,秋天要稍微凍著自己一下。其實,從中國傳統意義上來講,中國人是非常注重養(yǎng)生的,而且老人的話也并不是沒有道理,這種說法融合了一定的養(yǎng)生竅門。
2、春天要穿很多衣服嗎
冬天的寒冷讓整個身體處于一種長期被凍的情況下,所以冬天的人一直穿著厚衣服,用來抵御寒冷,而經過春天,因為自身也感覺到溫度的暖和,所以身體上的氣孔會慢慢開始張開,加強同外界空氣的交換,但是春天雖然是暖和的,在冬天和春天交際之處,依然比較寒冷,你會感覺到有刺骨的風進入體內,這就是體內毛孔張開的結果,加劇了同外界交換的能力,盡管有的時候只是微微的一陣風,卻能讓你有這種感覺,而且會引發(fā)你的感冒。所以,春天不要太早脫掉自己的衣服,這樣導致其他疾病的發(fā)生。
3、春夏秋冬怎么分
春天的主題是花香鳥語,夏天的主要是午飯后在大樹底下乘涼,秋天看海鷗大大雁東南飛,冬天街上都是有爆竹聲,所以根據氣候的特點和生理的特點人體生理的特點呢,都是會能夠區(qū)分春夏秋冬四個節(jié)氣的。
民間習慣上按照農歷劃分四季 ,農歷一月到三月是2020春季,四月到六月是2020夏季,七月到九月是2020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算做2020冬季。而氣象學上以公歷3月--5月為春,6--8月為夏,9--11月為秋,12月~第二年2月為冬。
春夏秋冬的區(qū)分要點春天的氣候的主要是可以進行戶外運動的眾多,人的精神活動也開始起來,夏天的主要是更好的養(yǎng)生為主,把握時任何臟腑的關系,補充心臟消耗的能量,秋天主要是飲食養(yǎng)生,主要是容易生病,氣候天氣干燥容易引起各種病癥,在養(yǎng)生上也可以選擇相應的延時供氣,冬天要及時添加衣物,增強人的抵抗力同時預防各種疾病的發(fā)生。
秋天最適合吃的食物
第一堅果:花生
上榜理由:2020秋季果實豐收,這其中,最具明星氣質的當屬有“長壽果”之稱的花生?;ㄉ手泻鞍踪|高達26%左右,相當于小麥的兩倍,且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含脂肪達40%,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以上?;ㄉ臓I養(yǎng)價值比糧食高,可與雞蛋、牛奶、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媲美。
中醫(y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yǎng)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yǎng)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癥。
第一補:山藥
上榜理由:每個季節(jié)都講補,但進補方式不一樣,春天溫補、夏天清補、秋天要潤補。2020秋季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
2020春季養(yǎng)生中醫(yī)教你如何祛濕
中醫(y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里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專家建議,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黨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若只出現輕度不適的人群,屬于輕度濕癥,并不建議藥物調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jié)。飲食方面需多吃清淡食物,盡量避免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而傷脾胃。在陽光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戶外走走,有助于驅散體內的濕氣,提高身體抵抗力,維護自身的正氣。專家提醒,春天天氣多變,外出最好帶夠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
在冬季刮風、降溫是最平常的事情了,再加上北方原本的干燥,空氣中的沙塵就特別多。人在遇到高密度沙塵時,會出現流淚、咳嗽、氣喘等,嚴重時還會有氣短、胸悶、頭暈等不良反應。出現這樣的天氣的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對呼吸道的損傷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腮腺炎等,這些疾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防治呼吸道傳染病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避免受涼
當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二、凈化環(huán)境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新鮮空氣能夠去除過量的濕氣和稀釋室內污染物。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進室內,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起到消毒效果。
三、補充營養(yǎng)
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注意多補充些魚、肉、蛋、奶等營養(yǎng)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中和體內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氣候干燥,空氣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注意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還有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凈化內環(huán)境。
四、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huán),提高免疫力。但霧天不要晨練,因為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
五、加強個人衛(wèi)生和個人防護
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出門在外要盡量站在空氣通暢的地方;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霧天外出可戴口罩。
六、注意生活規(guī)律
保證睡眠充足生活不規(guī)律易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jié)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七、免疫預防
流行季節(jié)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規(guī)醫(yī)院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
八、早發(fā)現,早治療
當自己或周圍的人出現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氣短等一種或多種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大醫(yī)院就醫(yī),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即耽誤了自己,又可能影響他人。
對皮膚的損傷
冬季氣溫低、濕度小、氣壓高,并且時常伴有大風天氣。這些氣象條件都不利皮膚的保健。低溫易使皮膚血管收縮,時間一長,會導致皮膚營養(yǎng)變差,加之空氣干燥,皮膚會變得粗糙脫屑,甚至皸裂,皮膚瘙癢癥。 那冬季該如何保養(yǎng)皮膚呢?
用水保養(yǎng)皮膚
早晨用冷熱水交替洗臉,先用溫水濕敷,后用冷水擦臉,此法有助于減輕面部皮膚對低溫的敏感性;晚上臨睡前,用熱水洗腳,以此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huán),能有效地預防腳裂和凍瘡;冬天洗澡的水溫應控制在攝氏38℃左右,這樣既有利減輕皮膚瘙癢癥,又不容易洗去皮膚上的一些有用物質如皮脂。洗臉時要少用香皂,盡可能用洗面奶;洗澡時可在水里加入少量的醋,以減輕堿性物質對皮膚的損害。
善用護膚手段
早晨洗過臉后,搽用一些含油脂多的護膚化妝品,并按摩數分鐘,以恢復由于冷空氣刺激而變弱的皮膚彈性。做面膜是冬季潤膚的好方法,每星期進行1-2次,每次以10分鐘左右為宜。冬季人們喜歡室內取暖,這樣就使空氣濕度變得更低,不利于皮膚保健,所以應通過灑水、晾濕毛巾、使用加濕器等方法提高室內的濕度。冬季人們喜歡穿毛衣,但羊毛易吸收皮膚的油脂,所以頸部也應涂一些護膚霜。
飲食保養(yǎng)皮膚
冬季多喝水是保持皮膚潤滑柔軟的首要前提,喝水量以每天2升左右為宜。日常飲食,應多吃各種蔬菜、鮮奶、雞蛋、植物油等食品,這些食品中含有許多有利于皮膚保健的維生素。除此之外,要想皮膚好,還必需攝入一些礦物質,如鎂、鉀等,這些礦物質可消除疲勞、幫助消化、加速酶的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有利于美容美發(fā)。人體每日必須攝入300-400毫克的鎂,而鎂主要存在于糧食食品之中,所以過分追求“多吃菜少吃飯”,也不利于皮膚的健康。
對眼睛的損傷
沙子進入眼睛是大風天最常見的現象,每到風天醫(yī)院眼科來清理眼中異物的也相對增多,風沙吹進眼睛,千萬不要用手揉,很容易對嬌嫩的角膜進行傷害,被磨出一道道痕跡,以后再看東西的時候就會模糊不清。另外,角膜受損后,還容易引起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那么應該怎么辦呢?平時,我們的眼睛被淚水滋潤,保持一種濕潤的狀態(tài)。一旦眼睛里進了灰沙,眼球受到刺激,淚水就會額外的分泌出來。等到淚水的流量較多時,我們眨眨眼皮,一般會把沙子沖到眼角邊上去,然后,用干凈的手帕輕輕一抹就去掉了,還可以閉上眼睛,用手拉扯眼皮,上上下下輕輕地振動,使沙子順暢的被淚水沖洗出來。
如果這樣還沒有解決問題,可請旁人把眼皮翻開來,找到沙子后,用棉簽輕輕揩出,或者用淡鹽涼開水慢慢地沖洗掉。如果已經粘到角膜上了,這就得上醫(yī)院請醫(yī)生想辦法了,千萬不要自已胡來。
沙塵天氣健康防護要點
戴口罩,戴防護眼鏡,面紗罩住頭臉,扎緊袖口、褲口、領口,外出返回后立即洗浴,特別是臉部的沙塵顆粒。用清水漱口,拿沾濕的棉簽擦洗鼻腔。
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群,更應該呆在門窗緊閉的室內,盡可能遠離粉塵源。
城市里有一部分人群因職業(yè)需要必須在室外活動時,最好用濕毛巾、紗巾保護眼睛和口。在沙塵天氣中,人們應該多喝水,多吃清淡食物,加速體內各種代謝廢物的排出。
經過漫長冬季的考驗,很多人的皮膚變得暗沉、粗糙,缺乏生機。想要使肌膚重新煥發(fā)生機,僅僅依靠護膚品、化妝品是遠遠不夠的,身邊的水果是天然的活膚佳品,經常食用,可以幫助肌膚重回健康、美麗。這個春天,拋開那些毫無營養(yǎng)的垃圾食品,和它們來一場近距離的約會吧。
菠蘿
菠蘿里面特有的“菠蘿朊酶”,具有分解蛋白質、溶解阻塞于組織中的纖維蛋白和血凝塊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消除炎癥和水腫,另外還有健胃消食、清胃解渴的功效。
香蕉
香蕉能夠增加大腦中使人愉悅的5—羥色胺物質的含量,能夠幫助內心軟弱、多愁善感的人驅散煩躁的情緒,是她們心情平靜、快樂。
獼猴桃
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號稱是水果之王。維C和維E不僅能夠使肌膚美麗,還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有效增白肌膚,消除雀斑、暗瘡的同時增強皮膚抗衰老的能力。
草莓
草莓含有多種果酸、維他命以及礦物質等,可以增強皮膚彈性,具有增白和滋潤保濕的功效。經常使用草莓美容,可以使皮膚清新、平滑、避免色素的沉著。
櫻桃
櫻桃含有較多的鐵元素以及胡蘿卜素,不僅營養(yǎng)豐富,對氣血較虛的人能起到補血補腎的作用。同時,櫻桃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夠起到滋潤、嫩白皮膚的功效,能夠有效對抗黑色素的形成。
1、夏天和秋天有什么具體的變化
炎炎夏日的2020夏季,各類生物已經恢復生機,大都開始旺盛的生命活動。很多生物會在2020夏季繁殖后代,各種動物選擇2020夏季交配、生育,植物競相開花結果。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氣象學上的2020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后25天左右。這主要是由于在2020夏季氣候最熱,各類食物豐富,而且對于卵生動物,卵更易于孵化。
2020夏季的花朵:荷花、石榴花、牡丹花、梔子花、夏(杜)鵑、朱頂紅、倒掛金鐘、三色堇、芍藥、月季、薔薇、馬蹄蓮、米蘭、金蓮花、令箭荷花、扶桑、無花果等。
2020秋季的氣溫會逐漸下降,但是一般較2020冬季緩慢。由于干濕狀況的差異,不同地區(qū)會出現陰冷多雨,或干燥涼爽的氣象狀況。在較冷的深秋,由于晝夜溫差大,白天蒸騰的水汽會在夜間凝結,或為露,或為霜。
2020秋季太陽直射點從北半球逐漸南移,秋分之后越過赤道,太陽直射南半球。從北半球看來,太陽的角度漸漸變低,晝夜長短差距變小。在秋分時,晝、夜等長。在2020秋季,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由遠漸近。從黃道平面看來,太陽位于獅子座、室女座、天秤座的背景上。
2、秋天的簡介
2020秋季的時候,自然景觀最明顯的變化在樹木上面,城市里會開始清掃大量的落葉,山區(qū)則涌進不少觀賞紅葉的游客們。2020秋季,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由2020夏季到2020冬季的過渡季,陰歷為7月立秋到9月立冬,陽歷為9至11月,天文為秋分到冬至。
氣象工作者研究物候學標準是:炎熱過后,五天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22度以下時就算進入了2020秋季,低于10度時2020秋季結束。
3、夏天的簡介
夏天,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jié),英語為summer,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氣象學上的2020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后25天左右。古人把農歷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歷6、7、8三個月當作"夏天"。西方人則普遍稱夏至至秋分為2020夏季。科學的劃分方法是平均溫度22℃以上為"夏天"。
夏天吃什么水果好
1、西瓜
進入2020夏季,各種西瓜大量上市??胺Q“瓜中之王”的西瓜之所以如此受人喜愛,是因為它瓤美汁多,香甜可口,營養(yǎng)豐富,去暑解渴,開味滋身。據資料介紹,西瓜含水量最高可達96%以上,果汁中包含著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如各種糖類、維生素、多量的有機酸和氨基酸,各種礦物質以及蛋白質、脂肪等。吃西瓜能利便解渴,去暑散熱,于人體大有益處。西瓜雖好,也有宜忌。西瓜性寒,食當適量,吃多了會導致過寒而損傷脾胃。產婦的體質比較虛弱,尤應注意。
2、水蜜桃
夏天正是吃水蜜桃的季節(jié),水蜜桃香噴噴、甜蜜蜜的味道是誘人的。水蜜桃性味平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果酸以及鈣、磷等無機鹽。它的鐵含量為蘋果和梨的4~6倍。桃有補益氣血、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桃的含鐵量較高,是缺鐵性貧血病人的理想輔助食物。桃子的主要成分是蔗糖,而維生素與礦物質的含量較少,但是屬于纖維成分的果膠頗多,其有整腸的功用。
秋天吃什么水果好
1、秋梨
2020秋季是各種瓜果蔬菜成熟的季節(jié),秋梨就是其中一種。梨可以補水,養(yǎng)陰潤肺,而且對嗓子特別好,如果平時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天的梨。
2、葡萄
葡萄里面含有多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如果吃提子的話最好連葡萄籽一起吃掉。葡萄可以溫補陽氣,而葡萄籽里面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可以抗衰老色斑,所以吃葡萄不吐籽會讓你皮膚變的更好。
3、橘子
橘子里含有豐富的維c就不用多說了,這個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一個養(yǎng)精蓄銳的季節(jié),正是身體需要存儲能量和營養(yǎng)的時候,所以要多多攝入一些有營養(yǎng)的水果。
4、蘋果
“每天一蘋果,醫(yī)生遠離我”,這句諺語大家想必都聽過,可見蘋果的營養(yǎng)價值還是極高的。豐富的維c和纖維,可以保護心腦血管,健脾潤肺。所以2020秋季多吃蘋果對身體是非常好的。
從立春到清明節(jié)氣前后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也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fā)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大,月經失調;過敏性疾病,所以,此季節(jié)人們需要注意養(yǎng)生。春分養(yǎng)生總原則:“春分風不小,要防痛深擾”。春分養(yǎng)生,人們在保健養(yǎng)生要保持飲食、起居、寒熱規(guī)律平等,及保持陰陽平衡,這關鍵體現在精神、飲食、起居上的調攝和對藥物的使用上。
春分的病候及養(yǎng)生
易五更晨瀉
第一,春分本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于是陽虛的本質更易顯露出來,所以常發(fā)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特點是餐泄,就是完谷不化的腹泄。
第二,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fā)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平時可常用干姜燉湯或吃干姜燉雞湯。
易腹痛腹瀉
第一,因春天風大,中醫(yī)認為風木克脾土,平素脾虛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出現腹痛腹瀉,其特點是腹痛明顯。
第二,養(yǎng)生的辦法是大風天,少到戶外受風,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理中丸。
第三,春分前后,要防止受涼。
第四,做菜多用干姜,因為干姜能溫中。
易感冒、流涕
春分時期風多、風大,易感冒流涕,養(yǎng)生要多到戶外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
因此,春分節(jié)氣的飲食調養(yǎng),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熱、偏寒、偏升、偏降的飲食誤區(qū),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在思想上要保持輕松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在起居方面要堅持適當鍛煉、定時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進行調養(yǎng),方可達到養(yǎng)生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