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令后養(yǎng)肺護肺正當時
春季艾灸養(yǎng)生正當時。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古往今來,人們都普通注意養(yǎng)生!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有沒有更好的四季養(yǎng)生方法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秋令后養(yǎng)肺護肺正當時》,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肺為嬌臟
說肺是嬌臟,主要是描述它柔嫩,容易受邪的臟器。肺既惡暖,又怕寒,它外合皮毛,主呼吸,與空氣接觸。外邪進犯人體,不管從口鼻吸入, 還是由皮膚侵襲,都容易犯肺而致病。即便是傷風感冒,也往往會有咳嗽,闡明肺是一個柔嫩的臟器。
肺主氣,司呼吸,肺主行水
氣,是人體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重要精微物質。所謂肺主氣,是指人身之氣為肺所主,由于體內上下表里之氣的為肺所主,所以《素問》說:諸氣者,皆屬於肺。
人的水液代謝,與肺氣的肅降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經(jīng)過肺氣的肅降作用,才可以保證水液的運轉并下達於膀胱 ,而使小便通利。所以說肺主行水,肺主通調水道。而另一方面又有肺為水之上源的說法。
保持心情舒暢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常笑宣肺一說。大笑能使肺擴張,還可以清潔呼吸道濁氣。人在開懷大笑時,可吸收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跟著流利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取得充足的氧氣。
穴位按摩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上,兩膝天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抓緊,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地位在眼前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數(shù)十下,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繼承約10分鐘。這種辦法可以暢快胸中之氣,有健肺養(yǎng)肺之成效。
有氧運動
很多人認為,只要運動,出一聲汗,就一定會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殊不知如果沒有注意方法,沒有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運動的目的是不可能達到的。
有氧運動對于人體功能的調節(jié)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何謂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是有別于劇烈無氧運動而言的,活動量少,對機體的肌肉鍛煉較小,但是,較之無氧運動,更能起到的作用。比如長途散步、踩單車、游泳、登山都是不錯的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加強人體的呼吸和血液輪回功用,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臟膨脹力增大。尤其是登山,在綠樹環(huán)繞的林中漫步,能使人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體呼吸功能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燥易傷肺,宜多喝水
秋季主燥,而肺為嬌臟,更易遭受燥邪侵襲而發(fā)病,因此,及時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秋季要比其他時節(jié)每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以堅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還可間接將水攝入呼吸道,辦法是將暖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對準杯口吸入,每次10分鐘,逐日2~3次即可。
食療潤肺,多吃白色食物
按照五行配五臟的中醫(yī)理論,秋季通肺,代表顏色是白色,因此,中醫(yī)理論認為,多吃白色食物有利于肺的功能。比如燕麥、淮山、蓮子、芡實、魚鰾、銀耳、雪梨、蜂蜜等都有滋陰潤肺作用。冰糖銀耳、雪梨汁是很多女孩子都喜歡吃的甜品,都可以起到潤肺的作用。
相關推薦
1、最簡單的養(yǎng)肺法:一杯熱水
人們可用直接吸入水蒸氣的辦法使肺臟得到滋潤。
方法很簡單:將熱水倒入茶杯中,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10分鐘左右,可早晚各1次。
2、最佳養(yǎng)肺時間:上午7~9點
一天中養(yǎng)肺的最佳時間是早7點~9點,這時肺臟功能最強,最好此時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功能。而肺臟功能最弱的時間是晚21點~23點,晚飯后口中含一片梨,到睡前刷牙時吐掉,可以滋潤肺臟。
2020秋季還可以多食蜂蜜、百合、銀耳等具有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作用的食物,并加強對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每天必須保證喝水2000毫升。
3、最舒服的養(yǎng)肺法:按摩穴位
按迎香穴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有熱感后,用拇指外側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溝與鼻翼交界處)20次,每天早晚各做1~2組。
叩肺俞穴每晚臨睡前端坐椅子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位置在背后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數(shù)十下,同時用手掌在背部兩側由下至上輕拍,持續(xù)約10分鐘。這種方法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yǎng)肺之功效,并有助于體內痰濁的排出,且可疏通脊背經(jīng)脈,預防感冒。
4、最便宜的養(yǎng)肺法:笑口常開
養(yǎng)肺的方法多種多樣,“笑”可能是最“便宜”且有效的一種。中醫(yī)有“常笑宣肺”一說。而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笑對機體來說的確是一種最好的“運動”,尤其是對呼吸系統(tǒng)來說,大笑能使肺擴張,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更通暢。另外,人在開懷大笑時,可使更多的氧氣進入身體,隨著流暢的血液行遍全身,讓身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5、最有效的養(yǎng)肺法:主動咳嗽
秋天,人們應注意經(jīng)常開窗通風換氣,每日早晚可選擇空氣清新處主動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有害物質,減少對肺部的損害。
2020秋季養(yǎng)肺的飲食方法
1、選擇清淡飲食
多吃一些新鮮的蔬果,例如梨等含有大量水分的水果、葡萄等漿果以及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柑橘等水果。少吃比較肥膩以及口味重(過咸或過甜)的食物,尤其是羊肉等熱性食物更要避免,以免引起肺部燥熱上火的情況。
2、少吃辣椒、冷飲等刺激性食物
這些刺激性食物,不論是像辣椒這樣的大熱還是像冷飲這樣的大寒都很傷肺,所以要避免。
3、潤肺重點補充營養(yǎng)
潤肺可重點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維生素A具有保護肺部組織的功效,來源于肝臟、蛋黃、奶油等;維生素E是細胞呼吸必需的促進因子,可保護肺組織免受空氣污染,提高機體免疫力,來源于麥胚油、葵花籽油、花生油、豆類等。另外,每天喝足量的水可以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2020秋季養(yǎng)肺的食療方法
1、銀耳羹
原料:銀耳5克,冰糖50克。
做法:將銀耳放入盆內,以溫水浸泡30分鐘,待其發(fā)透后摘去蒂頭、揀去雜質;將銀耳撕成片狀,放入潔凈的鍋內,加水適量,以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熬1小時,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銀耳燉爛為止。
2、鴨肉粥
原料:鴨肉150克,糯米250克,料酒、鹽少許。
做法:先將鴨肉切丁;糯米加水煮粥,然后加入鴨肉、少許料酒和鹽,煮至粥熟。
3、蓮子排骨湯
原料:雪耳75克,百合100克,排骨500克。
做法:將上述選料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內煮沸,煲3小時。
立秋剛過,早晚變得涼爽,白天卻仍能感受到“秋老虎”的威力。或許就因為這樣,你不會覺得夏天已過,但身體的保養(yǎng),真的要換套方法了。
中醫(yī)認為,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肺主秋,肺氣虛,則人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下降,易生悲傷;肺主養(yǎng)收,所以肺要以養(yǎng)為原則,適當進補,才能長壽健康。
秋季養(yǎng)生主要有以下幾點。
起居:要早睡早起,注意添加衣物,防止因受涼傷及肺部。
鍛煉:要增加戶外運動。秋季是外出鍛煉的大好季節(jié),每人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項目,如登山、太極、游泳、單車等,可促進心肺功能。
飲食:要少辛多酸。多吃酸的,如蘋果、橘子、山楂、獼猴桃等,能收斂肺氣;少吃蔥、姜等辛辣食物,可避免發(fā)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也有潤肺作用。此外,秋季主養(yǎng)收,可適當進補,經(jīng)常吃些山藥、雞湯、骨湯等,但切忌進補過量,傷害脾胃。
喝水:每天至少600毫升。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膚日蒸發(fā)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須補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節(jié)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
練功:拍胸練呼吸。每晚臨睡前,坐在椅子上,身體直立,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吸氣于胸中,同時抬手用掌從兩側胸部由上至下輕拍,呼氣時從下向上輕拍,持續(xù)約10分鐘。
每個季節(jié)都有養(yǎng)生的方式和方法,秋季是一個很干燥的季節(jié),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是可以有條理身體的作用的。秋季要養(yǎng)肺潤肺,秋季吃什么比較好呢,下面就來看看一些適合秋季的養(yǎng)肺食材吧。
1、雪梨
雪梨味甘性寒,含蘋果酸,檸檬酸,維生素B1、B2,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有潤肺清燥、止咳化痰之功效。成人每天可以吃2個,小孩可以吃1個,如果脾胃虛寒,建議煮著吃更好。
2、銀耳
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既有補脾開胃的功效,又有益氣清腸、滋陰潤肺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又可增強腫瘤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力。此外,銀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膠質,是良好的潤膚食品。一般食用銀耳主要是煲湯,購買時防止買到硫磺熏制作假的銀耳。選購試嘗時,如有刺激的感覺,證明這種銀耳是用硫磺熏制作了假的,切勿購買。銀耳具有滋陰潤肺的作用,而且還可以美容護膚的哦,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好處,而且還能健脾養(yǎng)胃,是不錯的秋季潤燥食材。
3、百合
百合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味甘淡,性平,有潤肺、養(yǎng)肺、止咳、養(yǎng)血安神的作用。除含有淀粉、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yǎng)素外,還含有秋水仙堿等多種生物堿。這些生物堿成分具有養(yǎng)心安神、潤肺止咳的功效,對病后虛弱的人非常有益。百合是一種秋季適合的食材,而且還可以有潤肺的作用,適合多種人群食用,可以有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
上面介紹了關于秋季養(yǎng)肺的一些食材類型,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上面的這些食材都是不錯的秋季食材,比如說雪梨啊,銀耳,還有百合等等的一些食材,都是不錯的滋陰潤燥的食材哦,可以多吃一些。
養(yǎng)生導讀:夏至節(jié)氣時,人體陽氣最為旺盛,這時艾灸正當時。夏至節(jié)氣艾灸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但艾灸不當有害健康,一起來看看夏至艾灸的注意事項。
夏至艾灸正當時
根據(jù)中醫(yī)學天人合一理論,夏至也是人體陽氣最為旺盛的時節(jié),故夏至的養(yǎng)生保健要順應夏季陽盛于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
暑病的發(fā)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體內,至夏而發(fā)的伏氣溫病。而夏至日時節(jié),人體陽氣達到頂峰,此時針對暑病行艾灸療法,可更好地發(fā)揮其治療作用,有效地扶陽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體內陽氣得到升發(fā)和振奮,外界的風濕暑邪便不易侵犯,從而阻斷了發(fā)病途徑,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觸發(fā)。
艾灸是溫壯元陽、激發(fā)經(jīng)絡之氣、調動與開發(fā)機體潛能、健身防病的傳統(tǒng)方法。艾灸補充陽氣,扶正祛邪,補益強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統(tǒng)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強內通外,增強處突應激能力。
季節(jié)交替陰陽變化之時,正是年老、久病、體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誘發(fā)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時期。節(jié)氣灸則選擇各節(jié)氣對人體臟腑功能有影響的穴位進行艾灸,利用艾絨燃燒產(chǎn)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進行熏灼、溫熨,以激發(fā)經(jīng)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的變化,最大限度地調動機體的潛能,以應變環(huán)境、抵抗疾病,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夏天由于環(huán)境熱、人體內熱、還有艾灸本身的熱度,那么就可以借助特定的穴位、溫熱的藥物進行灸法,艾本身就有溫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燒后,可以使熱氣內注,把深伏在人體內部的寒邪驅逐體外,使人體陽氣充沛,艾灸的作用就是溫通經(jīng)絡、扶正驅邪、培補氣血。艾灸簡單好操作,是常見的保健預防方法。
需要請大家注意的是,灸時可以將整個艾條從中間切開,使切口面積增大,每次每個穴位灸3~5分鐘即可,使所灸穴位有些紅暈最好。最好選用有煙霧的傳統(tǒng)艾條,有一種無煙艾條,臨床效果并不很好,因為灸的效果一方面取決它的熱度,一方面取決于藥物本身的作用,而制成無煙艾條有可能使藥本身的作用發(fā)生改變。
在使用藥艾條時,一定要注意室內通風良好,并選擇不易吸入煙霧的體位,必要時戴防護口罩,艾灸后立即開窗通風換氣,能移動者立即起床離開有煙霧的環(huán)境;購買含砷量在安全范圍內的合格藥艾條;連續(xù)使用藥艾條時,每人每次以一根為宜;孕婦、兒童及過敏體質者禁用。一旦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中毒癥狀,應立即到醫(yī)院治療。
溫馨提醒,極度疲勞、過饑、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wěn)時,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時,或無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正確艾灸保健遵守五大原則
1、艾絨質量。選擇質量好的艾絨。劣質艾絨,生硬不團聚,燃燒時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覺灼痛,甚至熏烤時石粒脫落,灼傷皮膚。
2、環(huán)境通風。環(huán)境應保持通風,避免艾煙過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特別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頭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
4、避免燙傷。施灸時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有些患者局部寒氣大,初灸時,對艾火的忍耐力強,常常不知不覺將艾火靠近皮膚,結果將皮膚灼痛。實際上,以灸至皮膚發(fā)紅為度,每次灸1015分鐘為宜。
5、注意次數(shù)。體質壯、病情輕、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體質差、病情重、病程長者,可灸數(shù)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時,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后改為23天1次。
家庭艾灸的十個正確方法
很多朋友喜歡在家里面自己艾灸來保健身體,但是艾灸雖然容易操作而且較為安全,但是稍有不慎,還是容易會對身體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傷害,那么家庭艾灸,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于養(yǎng)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提到防曬,很多女性朋友都認為是夏天需要做的事,其實對皮膚損害嚴重的不是我們肉眼看到的陽光,而是看不到的紫外線,而根據(jù)科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初春時節(jié),由于大氣層隨著季節(jié)進行調整,出現(xiàn)晴天無云的時候比較多,這時的紫外線的輻射量要遠遠高于夏季,所以,護膚防曬,必須從春天就開始。
春季出門做好防護
到了春季,很多人似乎還沒有從冬季的習慣中擺脫出來,喜歡曬曬太陽,并且由于溫度回升,很多女性過早的將皮膚顯露在陽光之下,這對于皮膚的危害是很嚴重的。初春時節(jié),朋友們出門或者在戶外的時間較長,就要提前準備好對紫外線的防護,使用防護帽、可以護住臂部的手套等用品,盡量護住裸露在外的部位,皮膚對紫外線比較敏感的朋友,可以在初春就使用一些防曬的化妝品,盡量保護皮膚不受到傷害。
積極做好曬后的護理
人們的皮膚受傷后,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得到修復,如果春季皮膚不慎受到紫外線的損害,出現(xiàn)發(fā)紅、發(fā)癢、起斑點等現(xiàn)象,要及時使用一些對皮膚有修復作用的護膚品進行護理。
日常生活中,很多植物或者食物都含有良好的護膚成分,可以用來對皮膚進行修復,既安全又有效。諸如:
蘆薈,是人們熟知的護膚作用顯著的植物,它的汁液對于曬傷的皮膚修復作用也很強,可以取汁敷用。
牛奶含有護膚的生物活性物質,皮膚曬傷后,可以使用冰鎮(zhèn)牛奶做成面膜貼在皮膚上,可以幫助皮膚恢復正常。
黃瓜含有獨特的護膚成分,可以切成片敷在曬過的皮膚上,不僅可以修復傷處,還可以美白。
春季防曬,除了預防和及時護理外,還要注意從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來增強身體素質,及時補水、飲食中多攝取一些膠原蛋白和維生素,都可以起到抵抗紫外線輻射的作用,而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能夠給皮膚更多修復的時間,避免曬傷給皮膚造成長久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