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魂露酒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白玫魂露酒的中藥方劑”,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中藥方劑,這款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玫魂露酒的中藥方劑以及白玫魂露酒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玫魂露酒
【處方】
白玫瑰花1兩,玫瑰精少許,代代花2兩,原高粱10斤,冰糖1斤。
【制法】
共入壇內(nèi),封固,1月余取出裝瓶。
【功能主治】
舒肝郁,止腹痛,悅脾胃,進飲食,理滯氣,寬中宮。主諸般風痛。
【摘錄】
《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白蘞膏
【處方】
白蘞3分,礬石半兩(生用),白石脂1分,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如膏)。
【制法】
上為細散,次入杏仁膏,研令勻,后入新雞子白1枚,酥2兩相和,研為膏,入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
傷寒豌豆瘡愈后,滿面瘡瘢久不沒。
【用法用量】
每夜取涂面上,來日以溫漿水洗之。
【摘錄】
《圣惠》卷十四。www.cndadi.net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玫魂露酒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腹痛不見好轉(zhuǎn),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ys630.coM延伸閱讀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石方的中藥方劑以及白石方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石方
【處方】
五靈(炒煙盡,研細)、阿魏(研細)各等分。
【制法】
用雄黃、狗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痞塊、疳積、噎膈。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唾津送下。
【注意】
忌羊肉、醋、面。
【摘錄】
《扶壽精方》。
白芍藥散
【處方】
白芍藥1兩,牡蠣粉1兩,熟干地黃1兩,白術2兩,麒麟竭3兩,柏子仁2分,烏賊魚骨1兩(炙黃),桂心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銼),龍骨1兩。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婦人崩中下血不斷,淋瀝連年不絕,黃瘦,虛勞盜汗,便濁走失,血少筋痿。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惠》卷七十三。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石方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石方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白餅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小兒痰食積滯內(nèi)阻,致發(fā)驚搐等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餅子的中藥方劑白餅子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餅子
【別名】
玉餅子。
【處方】
滑石末1錢,輕粉5分,半夏末1錢,南星末1錢,巴豆24個(去皮膜,用水1升,煮干研細)。
【制法】
上為末,入巴豆粉,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余者藥末,如法令勻,糯米粉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小兒痰食積滯內(nèi)阻,致發(fā)驚搐,癲癇,或腹有癖積及夾食傷寒,身體溫,多唾多睡,或吐不思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小兒腹中有癖,但飲乳者,及漱而吐痰涎乳食;小兒夾食傷寒,發(fā)熱嘔吐,噯氣,肚疼者。
【用法用量】
量小兒虛實用藥,3歲以下,每服3-5丸,空心紫蘇湯送下。若3-5歲兒,壯實者不以此為限,加至20丸,以利為度。
【注意】
忌熱物。
【各家論述】
《小兒藥證直訣類證釋義》,此方為溫下之劑。錢氏每見積滯而體壯者,概用白餅子下之。下必有積,壯熱也因積,故方用星、夏之辛溫以化痰積;用輕粉之辛冷以殺蟲積;用滑石之甘寒以降熱積;用巴豆以平諸般之積,使痰癖血瘕,氣痞食積等物一鼓蕩平,不留余孽。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八仙丹
【處方】
乳香2錢,沒藥2錢,巴霜2錢,骨碎補2錢,半夏2錢,歸尾(酒洗)5錢,硼砂3錢,大黃5錢,血竭3錢,自然銅(醋炒)3錢,無名異(醋炙)2錢。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每服8厘,酒調(diào)下。
【摘錄】
《傷科方書》。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餅子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占有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這中藥方劑治療病癥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末藥的中藥方劑以及白末藥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末藥
【處方】
桔梗10兩,白芷10兩,甘草(炙)10兩,川芎(泡7次)半斤,山桂半斤,細辛半斤,川烏(炮)6兩,續(xù)斷(米泔浸)6兩,當歸6兩,牛膝(酒浸1宿)6兩,香附子(炒)6兩,花椒(去合口者,炒)5兩,赤芍藥(酒浸)9兩,澤蘭葉(去叉)9兩,白楊皮12兩(米柑浸1宿)。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打破傷損,皮肉碎破,筋骨寸斷,瘀血壅滯,結(jié)腫不散,及婦人產(chǎn)后諸血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酒調(diào)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心服;遍身損傷,臨臥服。
【摘錄】
《醫(yī)統(tǒng)》卷七十九。
白蘞散
【處方】
白蘞2兩,黃芩2兩,莽草(艾葉)2兩,地松3兩,石灰5兩,狗頭骨5兩(燒灰)。
【制法】
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
金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
用敷瘡上。
【摘錄】
《圣惠》卷六十八。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末藥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末藥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白靈丹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促進傷口愈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靈丹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靈丹
【處方】
熟石膏1兩,白蠟2錢,梅片3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收口。主。
【用法用量】
摻之。
【摘錄】
《青囊秘傳》。
白蘞膏
【處方】
白蘞3兩,白芷3兩,芎藭2兩,大黃2兩,黃連2兩,當歸3兩,黃柏2兩,豉8合(炒),羊脂3兩,豬脂2升。
【功能主治】
痱,瘰疬瘡。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二脂合煎,納諸藥,微火煎,膏成去滓,候凝。敷之。
【摘錄】
《鬼遺》卷五。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幾中藥方劑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靈丹的中藥方劑應該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這個傷口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中國一直有著一種治療病癥的獨特方法那就是中醫(yī)。中醫(yī)中就必須要提到中藥方劑。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散的中藥方劑白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散
【別名】
三物白散(《類證活人書》卷十五)、桔梗白散(《外臺秘要》卷十)。
【處方】
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貝母22.5克。
【功能主治】
寒實結(jié)胸。
【用法用量】
上三味為散,納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海服1.5克,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若不利,進熱粥200毫升;利過不止,進冷粥200毫升。
【摘錄】
《傷寒論》。
白前湯
【處方】
白前1兩,昆布(洗去咸,炙干)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切,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海藻(洗去咸,炙干)1兩,半夏(湯洗7遍)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小麥(醋浸,曬干)3合。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氣癭初作。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五。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散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身體的皮膚病有很多種,其中最讓人痛苦的某過于久治不愈,還越來越嚴重的,非常影響美觀和健康的。臁瘡的癥狀就是這樣,相信看過的人都不想去回憶傷口的畫面。白油膏治療臁瘡的效果不錯,一種中藥方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下,來看白油膏的用法!
處方
真桐油3兩,防風1錢5分,白芷1錢5分。
功能主治
臁瘡數(shù)十年不愈者。并治禿頭瘡。
用法用量
放油內(nèi)泡1夜,入鐵器內(nèi),慢火熬枯,去藥瀝凈滓,將油再熬,俟欲開時,用雞蛋1個去殼放油內(nèi)炸至深黃色,去蛋不用,再將油用火慢熬,俟油色極明,能照見人須眉,入白蠟6分,黃蠟4分溶化,趕緊用竹紙十余張,乘熱浸入油內(nèi),一張放,一張起,令透火氣,須張張隔開,日前吹透,若放一處,雖數(shù)日火氣難退,貼上毒氣內(nèi)逼,難以收功,視瘡大小裁紙貼之,頃刻膿粘滿紙,棄去再換,1日數(shù)10余次,數(shù)日膿盡,肉滿生肌,膿盡后不貼亦可生肌。膿多者黃蠟6分,白蠟5分,不得稍為增減。
摘錄
《壽世新編》卷中。
臁瘡
臁瘡一般發(fā)生于小腿下1/3脛骨脊兩旁(臁部)肌膚之間的慢性潰瘍。明代《外科啟玄》稱之為褲口毒、裙邊瘡等。又因其患病后長年不斂,愈后每易復發(fā)而稱老爛腳,即現(xiàn)代醫(y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多因濕熱下注,瘀血凝滯經(jīng)絡所致。局部常有破損或濕疹等病史。證見局部初起癢痛紅腫,破流膿水,甚則腐爛,皮肉灰暗、久不收口。
發(fā)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潰瘍,為外科常見病。又名裙邊瘡、褲口毒,俗稱老爛腳。其特點是瘡面長久難以收口或雖已收口,但每因損傷而易復發(fā)。好發(fā)于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擔負重物并伴有下肢靜脈曲張者。此病經(jīng)過治療與適當休息常可治愈。為了防止復發(fā),凡有下肢靜脈曲張的應盡量爭取手術,對合并骨髓炎者則需治療骨髓炎,否則瘡口不會愈合,少數(shù)臁瘡經(jīng)年累月不愈,以后瘡面呈菜花狀,可能發(fā)生癌變。
臁瘡病名首見于宋代《瘡瘍經(jīng)驗全書》。明代《外科啟玄》又指出臁瘡生于小腿內(nèi)側(cè),屬足厥陰肝經(jīng),不易愈合;而生于外側(cè),屬足陽明胃經(jīng),可治?!动兛七x粹》又提出臁瘡經(jīng)年不愈,除外貼膏藥外,內(nèi)服湯劑使經(jīng)絡調(diào)和,皮膚自合?,F(xiàn)代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的方法治療臁瘡,提高了療效、縮短了療程。
病因病機
多因久立或負重遠行,過度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以致下肢氣血運行不暢,或形成惡脈氣血瘀滯于肌膚,肌膚失養(yǎng),復因損傷(蚊蟲叮咬,濕瘡,碰傷等),濕熱之邪乘虛而人,發(fā)為瘡瘍,肌膚潰爛,經(jīng)久不愈。
中醫(yī)認為臁瘡一證,臨眾多見,應及時治療。長期不愈之因為多虛多淤。虛以氣血虧虛為本,癡以脈絡淤阻不通為標。臨證必須標本兼治,大補氣血,活淤通絡。正確辯證施治,才能收效滿意。
由于長時間站立或者負重遠行,導致下肢氣血淤滯,經(jīng)脈受阻,加之濕熱之邪下迫,淤滯更甚,蘊結(jié)成瘡。若遇搔抓、碰傷、蟲咬、濕疹等可誘發(fā)本病。
結(jié)語:有關白油膏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白油膏又多了些認識和了解了。白油膏能治療臁瘡,對于這一病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是上述也介紹了,大家應該也明白了些。這是很嚴重的皮膚疾病,一定要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