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煎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白花蛇煎的中藥方劑》,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白花蛇煎是一種非常常見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應用是非常的廣泛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花蛇煎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花蛇煎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花蛇煎
【處方】
白花蛇(二兩) 、烏蛇(二兩)、并用酒浸、去皮骨、焙干。白蜜(三十兩) 、生姜汁(六兩) 、薄荷汁(六兩) 、白僵蠶(炒 一兩) 、干蝎(炒一兩) 、苦參(一兩) 、白附子(炮.三分)。
【炮制】
上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諸藥末,搗和勻,銀器中重湯熬成煎。
【功能主治】
治蠱風,身痛如刀劃。
【用法用量】
以無灰酒下半匙匕。
【摘錄】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白虎湯
【處方】
石膏5錢,知母2錢,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參1錢,五味子10粒,麥門冬(去心)1錢,山梔1錢。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陽明經(jīng)汗后脈洪大而渴,或身熱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
水煎,溫服。
秋感熱之疫癘,或陽明下后,大便不固,熱不退者,或濕溫證熱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蒼術;若傷寒汗下后,自汗虛熱不退,加蒼術、人參。
【注意】
無汗脈浮,表未解而陰氣盛,雖渴不可用白虎湯;里有熱者方可用。
【摘錄】
《回春》卷二。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花蛇煎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白花蛇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這白花蛇酒的中藥方劑到底好在哪里呢?接下來趕緊來看看這白花蛇酒的處方和功能主治吧,大家要仔細閱讀哦!
白花蛇酒
【處方】
白花蛇1條,烏梢蛇1條(去頭尾皮骨),升麻1兩,紫蘇1兩,枳實1兩,當歸1兩,香附1兩,熟地1兩,黃耆1兩,天冬1兩,丹皮1兩,粟殼1兩,川芎1兩,茯苓1兩,厚樸1兩,枳殼1兩,三棱1兩,蒼術1兩,牛膝1兩,芍藥1兩,玄胡1兩,杏仁1兩,紅花1兩,肉桂1兩,逢術1兩,防風1兩,草果1兩,杜仲1兩,木香1兩,陳皮1兩,青皮1兩,半夏1兩,桔梗1兩,荊芥1兩,藿香1兩,僵蠶2兩,麥冬2兩,人參2兩,白芷3兩,楓藤3兩,麻黃3兩,乳香5錢,沒藥5錢,核桃肉4錢,益智仁5錢。
【功能主治】
拓子風。其形遍身如拓子,細突而起,久不出血,其痛難忍。
【用法用量】
上藥入在酒內(nèi)封口,晨煮至晚,取出埋土中,去火毒7日,分作4小瓶,半月開飲。先服《千金》托里散,或用加減天麻散,后用本方。如瘡口爛,外貼阿魏膏藥。
【摘錄】
《秘傳大麻瘋方》。
白虎湯
【處方】
知母2錢,石膏2錢,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
胃熱作渴,暑熱尤效;又治熱厥腹?jié)M,身難轉側,面垢譫語,不時遺溺,手足厥冷,自汗,脈浮滑。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校注婦人良方》卷七。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拓子風。其形遍身如拓子的中藥方劑--白花蛇酒。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這種白花蛇膏是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白花蛇膏的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花蛇膏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花蛇膏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花蛇膏
【處方】
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1兩,天麻2兩,狗脊2兩。
【制法】
上為細末,以銀盂盛無灰酒1升浸之,重湯煮稠如膏,銀匙攪之,入生姜汁半杯同熬勻,瓶收。
【功能主治】
營衛(wèi)不和,陽少陰多,手足舉動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頭,用好酒或白湯化下,日2次。
【摘錄】
《本草綱目》卷四十三引《雞峰備急方》。
白虎湯
【處方】
龍骨(研)1兩,白石英(研)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人參1兩,桑根白皮(銼)1兩,百合1兩,磁石(煅,醋淬10遍)1兩,玄參半兩,大豆1合。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肺氣勞傷。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以水1盞,煎取6分,更入酒半盞,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八十六。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白花蛇膏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藥物名稱: 白花蛇
藥物別名: 暫無
英文名稱: baihuashe
藥物說明: 甘,咸,溫;有毒。歸肝經(jīng)。
主要成分: 暫無
性狀特征: 暫無
功能主治: 1,祛風通絡:主治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歪及麻風,疥癬等證。 2,定驚搐:適用于小兒驚風,破傷風等證。 附:烏梢蛇,蛇蛻 1,烏梢蛇:為游蛇科定為烏梢蛇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全體。性味甘平,無毒。本品功用與白花蛇相似而藥力較弱。用量5-10g;研末每次2-3g。 2,蛇蛻:為游蛇科定為黑眉錦蛇,錦蛇或烏梢蛇等蛻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甘咸平。功用祛風定驚,止癢退翳。用于小兒驚風,皮膚瘙癢,目生翳障。用量2-3g;研末服0.3-0.6g。
用法用量: 蘄蛇入湯劑3~10g,研末服1~1.5g;金錢白花蛇大多研末服,每次0.5~1g,亦可浸酒。
不良反應: 暫無
注意事項: 暫無
白花飲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花飲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花飲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花飲
【處方】
白術5錢,苡仁1兩,茯苓1兩,甘草5分,天花粉3錢,柴胡1錢,枳殼5分。
【功能主治】
胃氣壅滯,痰涎流溢于四肢,汗不出而身重,吐痰靡已。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辨證錄》卷九。
白虎湯
【處方】
石膏4兩,知母1兩半,人參4兩,甘草(炙)2兩。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溫熱及中暑煩渴;并治小兒痘皰、麩疹、癍瘡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熱。
【用法用量】
糯米煎,米熟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棗煎??适⒄?,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證亦服,但加棗煎。小兒減半。
【摘錄】
《普濟方》卷四〇三。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大家對這個白花飲一定也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和獨到的了解了吧!沒錯哦!白花飲的中藥方劑就是有這么多的功效,沒懂的話!就再看一遍哦!
這白花膏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花膏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花膏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花膏
【處方】
香油1斤,青槐枝百段,黃蠟1兩半,淀粉1兩半,凈乳香3錢,兒茶3錢,沒藥3錢,白花蛇3錢,潮腦1兩,麝香1錢。
【制法】
青槐枝入油熬枯,去枝,至滴水不散,入黃蠟、定粉,離火,溫時再下凈乳香、兒茶、沒藥、白花蛇、潮腦、麝香,同油攪勻成膏,浸水內(nèi)1宿。
【功能主治】
癰瘍癢極見骨者,臁瘡孔內(nèi)發(fā)癢者。
【用法用量】
攤貼。
【摘錄】
《外科全生集》卷四。
白虎湯
【處方】
知母1兩,甘草(炙微赤,銼)1兩,麻黃2兩(搗碎),粳米1合。
【制法】
上挫細。
【功能主治】
陽毒傷寒,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渴,煩躁不解,脈洪大者。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盞,煮米熟為度,去滓,分溫3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普濟方》卷一三五引《三因》。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花膏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白花膏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白花蛇煎,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白花蛇(二兩) 烏蛇(二兩),并用酒浸.去皮骨.焙干。白蜜(三十兩) 生姜汁(六兩) 薄荷汁(六兩) 白僵蠶(炒 一兩) 干蝎(炒.一兩) 苦參(一兩) 白附子(炮.三分)
【炮制】上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諸藥末,搗和勻,銀器中重湯熬成煎。
【功能主治】治蠱風,身痛如刀劃。
【用法用量】以無灰酒下半匙匕。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白花蛇2兩,烏蛇(并用酒浸,去皮骨,焙干)2兩,白蜜30兩,生姜汁6兩,薄荷汁6兩,白僵蠶(炒)1兩,干蝎(去土,炒)1兩,苦參1兩,白附子(炮)3分。
【制法】上9味,搗羅6味為末;先下蜜并生姜汁、薄荷汁,次下諸藥末,拌和勻,銀器中重湯熬成煎。
【功能主治】蠱風,身痛如刀劃。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匕,以無灰酒調(diào)下。久服身體滑膩。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白花蛇1條(去皮骨),海桐皮白芷1兩,防風(去蘆頭)1兩,獨活1兩,羌活1兩,白術1兩,附子(去皮臍)1兩,天南星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1兩,前胡(去蘆頭)1兩,細辛1兩,干蝎1兩,桂心1兩,漢椒(去目)1兩,木鱉子(去殼)1兩,當歸1兩,吳茱萸1兩,蒼術1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風毒攻身體生瘡,或時發(fā)癢腫痛。
【用法用量】以米醋2升,煎2-3沸,勻拌藥1宿,用臘月豬脂煉了者3斤,于鐺內(nèi)煎令沸,漸漸下藥,候白芷色赤黃,用綿濾過,瓷盒盛。先以苦參湯淋浴,后以暖酒下半匙。外以膏涂在瘡上,令熱為度。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四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了解到白花蛇煎對人體的養(yǎng)生功效是顯著的,但對于它的食用方法我們也必須要了解并且掌握。
玉女煎我們還不怎么聽說過,因為玉女煎中藥方劑,是中藥的名字。玉女煎主要治胃熱陰虛證,現(xiàn)在的人很多都是胃子不好,所以要選擇玉女煎。那么玉女煎的功效有哪些?玉女煎的用法是什么?我們一起看看吧。
方劑名
玉女煎,出自《景岳全書》。
組成
石膏三至五錢(15~30g) 熟地黃三至五錢或一兩(9~30g) 麥冬二錢(6g) 知母牛膝各一錢半(各5g)。
用法
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F(xiàn)代作法:水煎服。
功效
清胃熱,滋腎陰。
主治
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牙齒松動,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滑大,重按無力。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
方解
本方證乃陰虛胃熱,虛火上攻所致。即少陰不足,陽明有余。陽明有余,胃熱上攻,少陰不足,虛火上炎,既灼傷津液,又損傷血絡,則見頭痛牙痛,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腎主骨,齒為骨之余,腎虛不足,則牙齒松動;胃熱有余,消谷善饑;舌紅苔黃而干,脈浮洪滑大,重按無力,為胃熱陰虛之征。故治宜清胃熱,滋腎陰。方中石膏辛甘大寒以清泄胃火,為君藥。熟地黃甘溫以滋腎補陰,為臣藥。二藥合用,清火而滋水,虛實兼顧。知母助石膏清胃火;麥冬助熟地黃滋腎陰,共為佐藥。牛膝引血熱下行,兼補肝腎,為佐使藥。本方能清能補,標本兼顧,以清為主,使胃熱得清,腎陰得補,則諸證自愈。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胃熱陰虛牙痛的常用方。臨床以牙痛齒松,齒齦出血,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牙齦炎、急性口腔炎,舌炎、糖尿病等屬陰虧而胃火盛者。
3.使用注意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腎虛胃火相為病,牙痛齒衄宜煎嘗。
結語:有關玉女煎的功效與作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里,相信大家看完玉女煎之后也有了新的認識。玉女煎能治胃熱陰虛證,如果感覺有這種癥狀的,請選擇玉女煎中藥,這種中藥會讓人身體越來越好。
皮膚病有很多,治療起來也是對癥下藥最關鍵。這里小編介紹海桐皮煎中藥方劑給大家,這是一種的皮膚瘙癢或癮疹都有治療效果的藥。海桐皮煎的功效很不錯的,如果有人患有皮膚瘙癢癥,可以試著買些藥方回來治療一下!來看海桐皮煎的用法。
處方
海桐皮(酒浸半日,炙)1兩,桂(去粗皮)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切,焙)2兩,甘草(炙)1兩,大黃(銼,炒)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獨活(去蘆頭)半兩。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婦人血風走注,皮膚瘙癢或癮疹丹起,筋脈肌肉疼痛。
用法用量
每次3兩,先用黑豆1盞,生姜半兩切碎,水5升,同煎至3升,絞去滓,入前藥末,煎如稀餳,以瓷盒盛。每服1匙頭,煎當歸酒調(diào)下。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五。
瘙癢癥
瘙癢是一種僅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fā)性皮膚損害的皮膚病癥狀。根據(jù)皮膚瘙癢的范圍及部位,一般分為全身性和局限性兩大類。
病因
1.全身性瘙癢癥常為許多全身性疾病的伴發(fā)或首發(fā)癥狀,如尿毒癥、膽汁性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糖尿病、惡性腫瘤及神經(jīng)精神性瘙癢等。全身性瘙癢癥的外因與環(huán)境因素(包括濕度、季節(jié)、工作環(huán)境中的生物或化學物質刺激)、外用藥物、用堿性強的肥皂以及患者皮膚的皮脂腺與汗腺分泌功能減退致皮膚干燥等有關。
2.局限性瘙癢癥的病因有時與全身性瘙癢相同,如糖尿病。肛門瘙癢癥多與蟯蟲病、痔核、肛瘺等有關。女陰瘙癢癥多與白帶、陰道滴蟲病、陰道真菌病、淋病及宮頸癌有關。陰囊瘙癢癥常與局部皮溫高、多汗、摩擦、真菌感染有關。瘙癢的發(fā)生主要是由化學介質如組胺、p物質、激肽和蛋白酶等的釋放所引起。
臨床表現(xiàn)
多見于成人,瘙癢常從一處開始,逐漸擴展到全身。常為陣發(fā)性,尤以夜間為重,嚴重者呈持續(xù)性瘙癢伴陣發(fā)性加劇,飲酒、咖啡、茶、情緒變化、辛辣飲食刺激、機械性搔抓、溫暖被褥、甚至某種暗示都能促使瘙癢的發(fā)作和加重。常繼發(fā)抓痕、血痂、色素沉著,甚至出現(xiàn)濕疹樣變、苔蘚樣變、膿皮病以及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老年性瘙癢癥
多發(fā)于老年人,常以軀干最癢,多因皮脂腺功能減退、皮膚干燥等因素所致,女性患者可能是絕經(jīng)后綜合征的一種表現(xiàn)。
冬季瘙癢癥
多見于成年人,兒童也可發(fā)病。多發(fā)生于秋末和冬季氣溫急劇變化時,病人常在進入溫暖的室內(nèi)或睡前脫衣時,便開始瘙癢。
夏季瘙癢癥
常以濕熱為誘因而引起瘙癢,夏日汗液增多可使瘙癢加重。
結語:海桐皮煎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現(xiàn)在對海桐皮煎已經(jīng)熟悉很多了。海桐皮煎是一種可以治療皮膚瘙癢的中藥,有此疾病的患者朋友可以嘗試這個方法。上述小編也解釋了很多和皮膚瘙癢有關的知識,大家要認真看喲!
白花蛇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散氣軟堅,消炎退腫,凈血祛毒,祛濕健肌,恢復膚色。風濕癱瘓,骨節(jié)疼痛,麻風,疥癩,小兒驚風搐搦,破傷風,楊梅瘡,瘰疬惡瘡。
2、用于什么病癥
風濕癱瘓,骨節(jié)疼痛,麻風,疥癩,小兒驚風搐搦,破傷風,楊梅瘡,瘰疬惡瘡。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3~4.5克。 研粉吞服1~1.5克。或1~2g。外用:適量??扇朊鄹?、小丸劑、散劑等;可入軟膏、浸劑等制劑。
白花蛇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白花蛇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用量過多、久用對腦有害,并引起多汗、中毒等。若量多久用,應配牛乳、蛋清、肉湯和解毒劑。
2、人群禁忌
白花蛇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陰虛內(nèi)熱者及孕婦忌用白花蛇。
3、飲食禁忌
3.1、白花蛇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白花蛇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圖經(jīng)》。
【別名】:諸蛇鼻向下,獨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金錢白花蛇、花蛇、小花蛇、百節(jié)蛇、銀環(huán)蛇、金錢蛇、金錢蘄蛇、銀報應、寸白蛇、白菊花、斷肌甲、多條金甲帶、百 節(jié)蛇、白節(jié)蛇、手巾蛇。
【藥材來源】:白花蛇為蝮蛇科動物尖吻蝮(五步蛇)的干燥全體。
【生境分布】: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歸經(jīng)】:味甘咸,性溫;有毒; 歸經(jīng):入肝、脾經(jīng)。
【采收和儲藏】:多為泡酒,或磨粉服用。
【功能主治】:散氣軟堅,消炎退腫,凈血祛毒,祛濕健肌,恢復膚色。
【用法用量】:3~4.5克。 研粉吞服1~1.5克。或內(nèi)服:1~2g。外用:適量。可入蜜膏、小丸劑、散劑等;可入軟膏、浸劑等制劑。
2、《開寶本草》:“白花蛇,白花者良。生南地及蜀郡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之,火干?!?。
3、《本草圖經(jīng)》;“白花蛇,今黔中及蘄州、鄧州皆有之。具文作方勝白花,喜螫人足。治風速于諸蛇,然有大毒,頭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
4、《本草衍義》: “諸蛇鼻向下,獨白花蛇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
5、《本經(jīng)逢原》:“凡疬風曾服過大風子仁者,服白花蛇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