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參湯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白虎加參湯的中藥方劑”,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白虎加參湯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極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參湯的中藥方劑白虎加參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參湯ys630.CoM
【別名】
化斑湯。
【處方】
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山梔、麥門冬、人參、五味子、天花粉、黃連、生姜、大棗。
【功能主治】
熱病汗后煩渴,脈洪大,背惡寒者。
【用法用量】
心煩,加竹葉、竹茹;小便短少,加滑石;背惡寒,渴,加茯苓,去山梔;嘔,加姜汁炒半夏;頭微疼,加葛根,去山梔。
【摘錄】
《玉案》卷二。
白膏藥
【處方】
爐甘石1兩(先以黃芩、黃柏、黃連用童便煮汁,候冷,方將甘石入傾銀罐內(nèi)煅紅,淬入童便汁內(nèi)許久),水龍骨1兩(數(shù)百年水中石灰更妙,船底石灰亦可),乳香(去油)5錢,沒藥(去油)5錢,川連5錢,龍骨5錢(煅),官粉1兩,麝香5分,冰片1錢,輕粉3錢,黃蠟3錢,白蠟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用公豬油4兩,熬油去滓,入黃蠟、白蠟溶化,略冷,入藥末攪成膏,若硬,加香油些須。
【功能主治】
夏月瘡毒不收口;傷手瘡。
【用法用量】
任用。
【摘錄】
《年氏集驗良方》卷六。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參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ys630.COm精選閱讀
白虎加梔子湯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進行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梔子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梔子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梔子湯
【處方】
白虎湯加梔子1錢半。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老、幼、虛人傷寒5-6日,昏冒譫語,小便或淋或澀,或煩而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摘錄】
《此事難知》。
白豆蔻散
【別名】
白豆蔻湯(《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
白豆蔻7.5克(去皮)、黃耆15克(銼)、甘草7.5克(炙微赤,銼)、干木瓜15克、陳橘皮7.5克(湯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人參15克(去蘆頭)、枇杷葉7.5克(拭去毛,炙微黃)。
【制法】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氣不和,憎寒壯熱,不納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許,大棗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梔子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虎加梔子湯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白虎湯大家一聽可能認為是用白虎骨頭蒸的湯,仔細想想也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jīng)常接觸到,白虎湯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虎湯的功效有哪些吧。白虎湯的用法。
方劑名
白虎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解
本方證是由于傷寒化熱內(nèi)傳陽明之經(jīng),或溫病邪傳氣分所致,即陽明氣分熱盛證。里熱熾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見壯熱面赤,汗出惡熱;熱灼津傷,則煩渴引飲;脈洪大為里熱熾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熱,除煩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陽明經(jīng)熱邪,透熱出表,除煩止渴,故重用為君藥。知母苦寒質(zhì)潤,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實熱,質(zhì)潤能滋陰潤燥以救陰,為臣藥。君臣相須為用,既可大清氣分之熱,又能滋陰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傷胃,為佐使藥。四藥合用,使熱邪得清,津液得復(fù),諸證自愈。白虎為西方金神,用以名湯,比喻其清熱之力浩大。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臨床以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等屬氣分熱盛者。
使用注意
凡表證未解的無汗發(fā)熱,口不渴者;血虛發(fā)熱,脈洪而重按無力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白虎湯中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陽明胃經(jīng)熱盛,粳米為谷物,具有甘緩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涼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連于胃中,以保證藥力留駐中焦,以最大限度發(fā)揮本方的清中的作用?,F(xiàn)代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藥液質(zhì)地黏稠,濃度增大,有利于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細顆粒盡可能懸浮于藥液中,從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藥物的溶解度,以增強本方的退熱效應(yīng)。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白虎湯的相關(guān)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也應(yīng)該知道了白虎湯并不是用白虎的骨頭做的湯,至于為什么叫白虎湯,大概是因為組成成分中的石膏是白的吧。
白虎加桂枝湯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桂枝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桂枝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桂枝湯
【別名】
桂枝白虎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
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制法】
上銼為粗末。
【功能主治】
清熱通絡(luò)止痛。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嘔,風(fēng)濕熱痹,壯熱汗出,氣粗煩躁,關(guān)節(jié)腫痛,口渴苔白,脈弦數(shù)。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汗出愈。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白膏藥
【處方】
官粉4兩,脂麻油9兩。
【功能主治】
疔瘡,及一切惡瘡。
【用法用量】
上藥沙銚內(nèi)文武火慢煎,不宜大火,火大色黃,火小透油。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三。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桂枝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清熱通絡(luò)止痛、溫瘧不見好轉(zhuǎn),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白虎加葛根方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傷寒頭痛等癥狀。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葛根方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葛根方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加葛根方
【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知母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3兩半,甘草(炙微赤,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骨節(jié)煩疼,或已吐下,余熱不盡,口干煩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十。
白膏藥
【處方】
頂上爐甘石(以輕能浮水者佳,炭火內(nèi)燒3-5炷香久,研末,攤地上1日,冷透火氣)。
【制法】
用豬油和勻搗溶。
【功能主治】
拔毒生肌。主無名腫毒,小兒胎毒,黃水濕瘡無皮,紅肉現(xiàn)露,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
攤貼。
【摘錄】
《易簡方便》卷四。
結(jié)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傷寒頭痛,骨節(jié)煩疼的中藥方劑--白虎加葛根方。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fù)哦!
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重要的,白虎葛根湯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葛根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葛根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葛根湯
【處方】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功能主治】
陽明里熱頭痛,有汗發(fā)熱,脈洪而數(shù),煩渴引水。
【用法用量】
若帶太陽表邪,加羌活、防風(fēng)、川芎;癥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小便黃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癥者,加酒煮大黃。
【摘錄】
《傷寒大白》卷一。
白膏
【處方】
天雄3兩,烏頭(炮)3兩,莽草3兩,羊躑躅3兩。
【制法】
上藥各切,以苦酒3升,漬1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1升許成,煎豬脂3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內(nèi)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咽痛;并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lǐng)馬鞍。
【用法用量】
傷寒頭痛,每服如杏核大1枚,酒下,溫覆取汗;咽痛,含如棗核大1枚,咽之,1日3次。療傷寒,以膏摩體中,手當(dāng)千遍,藥力方行;并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lǐng)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摩,自消。
【注意】
不可近目。
【摘錄】
《外臺》卷一引《范汪方》。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白虎葛根湯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白虎加味湯是一種非常常見于中醫(yī)治療中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白虎加味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味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味湯
【處方】
生石膏2錢,知母1錢,麥冬3錢,半夏1錢,生甘草1錢,防風(fēng)5分,荊芥2錢,薄荷1錢,桑白皮2錢,葛根1錢,竹葉30片。
【功能主治】
鬼火丹。手足陽明經(jīng)風(fēng)熱,面上先赤腫,漸漸由頭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腫。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白虎湯以瀉胃熱,加防風(fēng)、荊芥、薄荷、桑白皮、葛根以散其風(fēng),引其從皮毛而外散也。然大腸亦熱,何故不散大腸之火?不知胃之火甚于大腸,胃火散而大腸火亦散,不必又治之也。
【摘錄】
《集成良方三百種》。
白豆蔻湯
【處方】
白豆蔻(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shù)1兩,芎藭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甘草(炙)3分,干姜(炮)半兩,丁香半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虛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同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味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鬼火丹不見好轉(zhuǎn),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