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蒼術湯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量。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白虎加蒼術湯的中藥方劑”,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白虎加蒼術湯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非常有用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蒼術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蒼術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加蒼術湯
【處方】
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蒼術90克、粳米90克。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清熱祛濕。濕溫病,身熱胸痞,多汗,舌紅苔白膩?,F(xiàn)用于風濕熱、夏季熱等。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
白膏藥
【處方】
乳香1兩,瀝青2兩,寒水石2兩(并研為末),輕粉45錢(同前3味合研令勻)。
【制法】
上同入垍石器內,慢火熔,不住用篦子攪勻如泥,先手上涂油,圓得成膏子,以熟水浸3日,瓷盒子收之。
【功能主治】
發(fā)背,諸癰腫惡瘡。
【用法用量】
熬時入油少許,如浸3日尚硬,再入少油更熬,亦勿令過,當得所可也。不得犯銅、鐵器。臨用先以溫鹽齏汁洗瘡拭干,攤作紙花子貼之,5日1換。
【注意】
忌食辛酸熱毒物。
【摘錄】
《雞峰》卷二十二。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蒼術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虎加蒼術湯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擴展閱讀
白虎加梔子湯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進行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梔子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梔子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梔子湯
【處方】
白虎湯加梔子1錢半。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老、幼、虛人傷寒5-6日,昏冒譫語,小便或淋或澀,或煩而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8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摘錄】
《此事難知》。
白豆蔻散
【別名】
白豆蔻湯(《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
白豆蔻7.5克(去皮)、黃耆15克(銼)、甘草7.5克(炙微赤,銼)、干木瓜15克、陳橘皮7.5克(湯浸,去白、瓤,焙)、芎藭7.5克、人參15克(去蘆頭)、枇杷葉7.5克(拭去毛,炙微黃)。
【制法】
上藥搗粗羅為散。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氣不和,憎寒壯熱,不納乳食。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以水150毫升,入生姜少許,大棗1枚,煎至75毫升,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摘錄】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梔子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沒錯,這白虎加梔子湯中藥方劑雖然很不錯,還是還是要在醫(yī)師的建議之后在進行服用哦!
白虎湯大家一聽可能認為是用白虎骨頭蒸的湯,仔細想想也會覺得不可能,因為在生活中我們不是能夠經常接觸到,白虎湯中藥方劑,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白虎湯的功效有哪些吧。白虎湯的用法。
方劑名
白虎湯,出自《傷寒論》。
組成
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兩(18g) ,甘草二兩,炙(6g)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熱生津。
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證。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
方解
本方證是由于傷寒化熱內傳陽明之經,或溫病邪傳氣分所致,即陽明氣分熱盛證。里熱熾盛,向外熏蒸,迫津外泄,故見壯熱面赤,汗出惡熱;熱灼津傷,則煩渴引飲;脈洪大為里熱熾盛之象。治宜直清里熱,除煩生津。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陽明經熱邪,透熱出表,除煩止渴,故重用為君藥。知母苦寒質潤,苦寒可助石膏清泄肺胃實熱,質潤能滋陰潤燥以救陰,為臣藥。君臣相須為用,既可大清氣分之熱,又能滋陰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傷胃,為佐使藥。四藥合用,使熱邪得清,津液得復,諸證自愈。白虎為西方金神,用以名湯,比喻其清熱之力浩大。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療陽明氣分熱盛證的代表方。臨床以大熱、大渴、大汗、脈洪大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感染性疾病,如大葉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牙齦炎,以及小兒夏季熱、糖尿病等屬氣分熱盛者。
使用注意
凡表證未解的無汗發(fā)熱,口不渴者;血虛發(fā)熱,脈洪而重按無力者;真寒假熱的陰盛格陽證等均不可誤用。
白虎湯中為何配伍粳米?本方主治陽明胃經熱盛,粳米為谷物,具有甘緩留中之能,使方中石膏、知母寒涼苦降之力不速下行而留連于胃中,以保證藥力留駐中焦,以最大限度發(fā)揮本方的清中的作用?,F(xiàn)代研究及臨床實踐證明,本方中粳米可使藥液質地黏稠,濃度增大,有利于方中石膏等有效微細顆粒盡可能懸浮于藥液中,從而大大地提高方中藥物的溶解度,以增強本方的退熱效應。
方歌
白虎膏知甘草粳,氣分大熱此方清,熱渴汗出脈洪大,加入人參氣津生。
結語:通過以上的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白虎湯的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也應該知道了白虎湯并不是用白虎的骨頭做的湯,至于為什么叫白虎湯,大概是因為組成成分中的石膏是白的吧。
白虎加桂枝湯這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桂枝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桂枝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桂枝湯
【別名】
桂枝白虎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處方】
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制法】
上銼為粗末。
【功能主治】
清熱通絡止痛。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嘔,風濕熱痹,壯熱汗出,氣粗煩躁,關節(jié)腫痛,口渴苔白,脈弦數。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汗出愈。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白膏藥
【處方】
官粉4兩,脂麻油9兩。
【功能主治】
疔瘡,及一切惡瘡。
【用法用量】
上藥沙銚內文武火慢煎,不宜大火,火大色黃,火小透油。
【摘錄】
《普濟方》卷二七三。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桂枝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清熱通絡止痛、溫瘧不見好轉,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風證,是容易讓我們身體很不舒服的身體疾病,會導致頭暈目眩,胸中有痰還會想吐。治療起來也是比較麻煩的,這里小編推薦半夏蒼術湯中藥方劑給大家,半夏蒼術湯的功效就是治療風證的,來看半夏蒼術湯的用法!
別名
柴胡半夏湯(《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處方
升麻、柴胡、藁本各1.5克、茯苓、神曲(姜汁炒)各3克、蒼術(米泔制)半夏各6克、生姜10片、甘草(炙)1.2克。
功能主治
祛風化痰。主素有風證,目澀,頭疼眩暈,胸中有痰,兀兀欲吐,如居暖室,則微汗出,其證乃減,見風其證復作,當先風一日痛甚者。
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時稍熱服。
摘錄
《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風證
外感風邪或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虛風內生所致的證。包括外風證和內風證。風邪引起的病很多,不僅可單獨致病,如傷風,還常和他邪合并而致病如風寒、風濕、風燥、風熱等,故風有百病之長之稱。
風寒證
風邪與寒邪合而侵襲人體,臨床以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骨節(jié)疼痛等為表現(xiàn)特點的證。該證多發(fā)于冬季,常見于感冒、痹證及西醫(yī)的上呼吸道感染、風濕性關節(jié)炎、面神經麻痹、肩關節(jié)周圍炎等疾患。風寒襲表,首先犯肺,肺氣失宣,上竅不利,則見鼻塞流涕,咳嗽噴嚏,喉癢;因衛(wèi)陽被遏,又可兼見惡寒發(fā)熱,頭身疼痛,痰稀質薄,無汗等癥。治宜辛溫解表,以荊防敗毒飲、蔥豉湯為代表方;若風寒侵入肌膚、經絡,致使氣血不和,經氣不利,可見一側顏面肌肉麻痹而口眼?斜,或肢體關節(jié)疼痛,屈伸困難,治宜搜風逐寒,以小活絡丹為主方。
風熱證
風邪與熱邪合而侵襲人體,臨床以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多見于感冒、咳嗽及西醫(yī)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風熱上受,首先犯肺,且風熱為陽邪,致使肺氣不得宣降,津液耗損,故出現(xiàn)發(fā)熱,微惡風寒,咽痛,咳嗽,咯黃痰,口干渴,舌稍紅,苔薄黃,脈浮數等癥。治宜辛涼解表,主要方劑為桑菊飲、銀翹散、白虎湯等。
風濕證
風邪與濕邪合而侵犯人體,臨床以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胸悶,關節(jié)酸痛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常見于痹證及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病。如冒雨涉水,久居潮濕之處,或平素濕盛,又感風寒,均可引起本證。風邪挾濕,易侵及人體經絡、關節(jié)和肌肉。濕性重濁、凝滯,易使氣血瘀阻,經氣郁閉,故在上可見頭痛如裹,全身則見四肢酸楚、疼痛重著,肌肉骨骼疼痛劇烈,甚則轉側不能,或兼有胸脘滿悶等癥。治宜祛風利濕、溫經活絡,以防風湯和三痹湯為主方。
熱極生風
臨床表現(xiàn)為高熱煩渴,神志昏迷,四肢抽搐,舌紅苔黃,脈弦數等。常見于溫病極期、溫疫及西醫(yī)的流行性腦炎、高熱驚厥、小兒肺炎等病。治宜清熱、涼肝、熄風,以羚羊鉤藤湯為代表方。
肝陽化風
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眩暈,肢體震顫,麻木,言語不利,步履不穩(wěn),舌絳,脈弦細,甚則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口眼斜,半身不遂等。生理狀態(tài)下,由于陰血的滋養(yǎng)和制約,肝陽不致過于亢盛。但若久病致肝腎陰虛,或肝郁化火,營陰內耗,使陰不制陽,則肝陽亢而化風,此為本虛標實證,常見于眩暈、中風及西醫(yī)的高血壓、腦血管疾病。治宜育陰潛陽、平肝熄風,代表方為鎮(zhèn)肝熄風湯。
血虛生風
臨床表現(xiàn)為面色無華,頭搖肢動,手足震顫,舌淡少苔,脈弦細,常伴有雙目干澀,視物模糊,眩暈耳鳴,失眠等。因失血過多,或熱病耗傷陰血,血虛不能上榮頭面、目睛、筋脈而動風。治宜養(yǎng)血熄風,可用四物湯、加減復脈湯等。
結語:有關半夏蒼術湯中藥方劑,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半夏蒼術湯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半夏蒼術湯能幫助我們治療風證,這是一種很多人容易得的疾病,平時要多注意才行。上述也對其做了詳細解釋,大家多看看!
白虎加葛根方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傷寒頭痛等癥狀。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葛根方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葛根方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加葛根方
【處方】
麻黃(去根節(jié))1兩,知母1兩半,葛根(銼)1兩半,石膏3兩半,甘草(炙微赤,銼)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骨節(jié)煩疼,或已吐下,余熱不盡,口干煩渴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
《圣惠》卷十。
白膏藥
【處方】
頂上爐甘石(以輕能浮水者佳,炭火內燒3-5炷香久,研末,攤地上1日,冷透火氣)。
【制法】
用豬油和勻搗溶。
【功能主治】
拔毒生肌。主無名腫毒,小兒胎毒,黃水濕瘡無皮,紅肉現(xiàn)露,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
攤貼。
【摘錄】
《易簡方便》卷四。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傷寒頭痛,骨節(jié)煩疼的中藥方劑--白虎加葛根方。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重要的,白虎葛根湯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葛根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葛根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葛根湯
【處方】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功能主治】
陽明里熱頭痛,有汗發(fā)熱,脈洪而數,煩渴引水。
【用法用量】
若帶太陽表邪,加羌活、防風、川芎;癥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小便黃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癥者,加酒煮大黃。
【摘錄】
《傷寒大白》卷一。
白膏
【處方】
天雄3兩,烏頭(炮)3兩,莽草3兩,羊躑躅3兩。
【制法】
上藥各切,以苦酒3升,漬1宿,作東向露灶,又作十二聚濕土各1升許成,煎豬脂3斤,著銅器中,加灶上炊,以葦薪為火,令膏釋內所漬藥,炊令沸,下著土聚上,沸定頃,上火煎,如此十二過,令土聚盡遍,藥成,絞去滓。
【功能主治】
傷寒頭痛,咽痛;并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
【用法用量】
傷寒頭痛,每服如杏核大1枚,酒下,溫覆取汗;咽痛,含如棗核大1枚,咽之,1日3次。療傷寒,以膏摩體中,手當千遍,藥力方行;并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布拭之,著膏瘡腫上摩,向火千遍,日再摩,自消。
【注意】
不可近目。
【摘錄】
《外臺》卷一引《范汪方》。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白虎葛根湯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白虎加味湯是一種非常常見于中醫(yī)治療中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白虎加味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味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味湯
【處方】
生石膏2錢,知母1錢,麥冬3錢,半夏1錢,生甘草1錢,防風5分,荊芥2錢,薄荷1錢,桑白皮2錢,葛根1錢,竹葉30片。
【功能主治】
鬼火丹。手足陽明經風熱,面上先赤腫,漸漸由頭而下,蔓延至身亦赤腫。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各家論述】
白虎湯以瀉胃熱,加防風、荊芥、薄荷、桑白皮、葛根以散其風,引其從皮毛而外散也。然大腸亦熱,何故不散大腸之火?不知胃之火甚于大腸,胃火散而大腸火亦散,不必又治之也。
【摘錄】
《集成良方三百種》。
白豆蔻湯
【處方】
白豆蔻(去皮)1兩,人參1兩,白術1兩,芎藭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2兩,甘草(炙)3分,干姜(炮)半兩,丁香半兩。
【制法】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脾虛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擘),同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濟總錄》卷四十四。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加味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鬼火丹不見好轉,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這白虎解毒湯是一種非常有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解毒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解毒湯的處方和制法,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解毒湯
【處方】
石膏、知母、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甘草。
【制法】
上銼。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譫語煩躁,作渴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壽世保元》卷八。
白豆蔻散
【處方】
白豆蔻半兩(去皮),枇杷葉1兩(拭去毛,炙微黃),訶黎勒皮3分,前胡1兩(去蘆頭),人參3分(去蘆頭),檳榔1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白術3分。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反胃。胸膈不利,食即嘔吐。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
《圣惠》卷四十七。
結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解毒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白虎加青萍地黃湯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清潤腸胃,是非常好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加青萍地黃湯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加青萍地黃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趕緊來看看吧!
白虎加青萍地黃湯
【處方】
浮萍3錢,生地3錢,石膏2錢,知母1錢,甘草1錢(生),粳米半杯。
【功能主治】
清潤腸胃,涼泄心肺,而透發(fā)甚表。主溫疫熱邪傳府,表證未解者。
【用法用量】
流水煎半杯,熱服。
【摘錄】
《四圣懸樞》卷四。
白豆蔻湯
【處方】
白豆蔻(去皮)1兩,半夏(為末,生姜汁和作餅,焙干)1兩,檳榔(銼)1兩,丁香1兩,甘草(炙銼)1兩,青橘皮(去白,切,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胃虛氣寒,飲食無味,嘔吐冷痰,噫時聞食氣。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圣濟總錄》卷六十四。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相信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大家對這個白虎加青萍地黃湯一定也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和獨到的了解了吧!沒錯哦!白虎加青萍地黃湯的中藥方劑就是有這么多的功效,沒懂的話!就再看一遍哦!
白虎散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有效地治療多種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白虎散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虎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虎散
【處方】
砒霜1分,鉛丹1分。
【制法】
上2味,先取砒研細,入青蔥梢內,輕輕扎定,次人稈草內,如縛粽子樣,以草火燒透,取砒如金色一鋌子,次取鉛丹,同研勻細。
【功能主治】
一切風蚛牙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
每用時以燈心點藥1米許,入于耳內,左則左用,右則有用。
【摘錄】
《圣濟總錄》卷一二〇。
白虎湯
【處方】
石膏30g 、知母9g、甘草3g、粳米6g。
【功能主治】
陽明氣分熱盛。壯熱面赤,煩渴引飲,汗出惡熱,脈洪大有力,或滑數。
【用法用量】
水煎至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摘錄】
《傷寒論》。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幾中藥方劑的相關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散的中藥方劑應該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這個風蚛牙痛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白虎承氣湯是一種非常好用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的治療多種病癥。那么,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白虎承氣湯的中藥方劑的處方和制法吧!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這篇文章哦!
白虎承氣湯
【處方】
生石膏24克(細研)、生大黃9克、生甘草2.4克、知母12克、元明粉6克、陳倉米9克(荷葉包)。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通便。傷寒陽明病,邪火壅閉,昏不識人,譫語發(fā)狂,大熱大煩,大渴大汗,大便燥結,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
水煎,元明粉沖服。
【備注】
本方為白虎湯與調胃承氣湯合方,一清胃經之燥熱,一瀉胃腑之實火,為胃火熾盛,液燥便閉之要方。
【摘錄】
《重訂通俗傷寒論》。
白膏
【處方】
油2兩,白蠟1兩,膩粉1分,南粉1分(細研),密陀僧1分(細研),乳香1分(細研),杏仁3-7枚(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
【制法】
于銚子內先煉油熟,下蠟令消,入諸藥末,和勻成膏。
【功能主治】
久惡瘡。
【用法用量】
涂患處,日2-3次。
【摘錄】
《圣惠》卷六十五。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在那個相關介紹之后,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虎承氣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清熱瀉火,通便不見好轉,還是請及時有效的就醫(yī)哦!
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就是白虎丹。那么,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白虎丹的中藥方劑的處方和功能主治吧!大家一定要仔細的閱讀哦!
白虎丹
【處方】
車前草、九里香、馬蹄香、枸杞苗、雁棱菜。
【功能主治】
頭面四肢眼目俱腫,而惟額上指尖兩耳不腫,及不見赤色者。
【用法用量】
先將馬桶洗凈,用沸湯傾入,蓋少頃,傾出盆內,浴之數次即退。再用上藥同搗爛,和麻油遍身自上而下擦之。
【注意】
大忌雞、魚、生冷、炙煿、日色、火光、燈煙、湯氣,極須謹慎。
【摘錄】
《景岳全書》卷六十四。
白膏
【處方】
蓖麻49粒(去殼),嫩松脂1錢,滴乳半錢。
【制法】
上用鐵斧于石砧上捶為膏,干濕得所,隨意加減松、乳。
【功能主治】
一切無名腫毒、發(fā)背等疾。
【用法用量】
攤于紙上,貼之。
【摘錄】
《普濟方》卷三一四。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頭面四肢眼目俱腫的中藥方劑--白虎丹。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