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中散的中藥方劑
中藥養(yǎng)生方劑。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中散的中藥方劑”,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很多人不太懂這個中藥方劑到底能不能治病。其實這個中藥方劑的治病效果往往比一些西藥的治療效果更好。那么,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安中散的中藥方劑,看看這個安中散能治哪些病癥呢?趕緊來看看吧!
安中散
安中散治遠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nèi),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安中散
【處方】玄胡索(去皮)、良姜(炒)、干姜(炮)、茴香(炒)、肉桂,各五兩。牡蠣(煅)四兩,甘草(炒)十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遠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nèi),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又治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注重痛,并能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熱酒調(diào)下,婦人淡醋湯調(diào)服。如不飲酒者,用鹽湯點下。并不拘時。
安中散
【別名】安中湯。熟地黃2兩半,巴戟天2兩半(去心),龍骨2兩半,遠志3兩(去心,炒),茯苓3兩,天雄3兩(炮,去皮臍),五味子3兩,山藥3兩半,蓯蓉4兩(酒浸),續(xù)斷4兩,蛇床子4兩半(略炒),菟絲子(酒浸)4兩半。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醉飽心虛而合陰陽,累于心脾腎三經(jīng),而致三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腹不安食,隨即洞下,小便赤濁,精泄不禁,腳脛酸疼,小腹脹滿。
安中散
【處方】小麥(炒黃)4兩,干姜(銼,炒)1兩,甘草半兩(炙),陳曲(炒)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除邪熱,和胃進食。主干嘔。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以大棗煎湯調(diào)下。
安中散
【處方】玄胡索5兩(去皮),良姜5兩(炒),干姜5兩(炮),茴香5兩(炒),肉桂5兩,牡蠣(煅)4兩,甘草(炒)10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主遠年近日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氣留滯于內(nèi),停積不消,胸膈脹滿,攻刺腹脅,惡心嘔逆,面黃肌瘦,四肢倦怠;及婦人血氣刺痛,小腹連腰攻疰重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熱酒調(diào)下;婦人淡醋湯調(diào)服;如不飲酒,用鹽湯點下;并不拘時候。
【注意】實熱者忌服。
口吐酸水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針刺中脘、內(nèi)關(guān)、足三里。熱證加刺陽陵泉,用瀉法;寒證用補法,并加艾灸。
2.飲食療法
(1)鳳凰衣粥
雞蛋殼若干,去內(nèi)膜洗凈炒黃研末,每次6克加入熱粥中服食。寒熱證均宜。
(2)白胡椒海螵蛸煲豬肚
白胡椒12克,海螵蛸20克,豬肚1個,先將海螵蛸、白胡椒(打碎)放人洗凈的豬肚內(nèi),并加入少量清水,然后把豬肚兩端用線扎緊,慢火煮至爛熟,去海螵蛸及胡椒,調(diào)味分次食肉飲湯。適用于寒證吐酸。
吐酸,證名。口吐酸水之癥。出《素問至真要大論》。因宿食、濕痰、熱郁、停飲等所致。因宿食所致者,兼見氣悶飽脹,噯氣腐臭等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術(shù)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從熱化,宜梔連二陳湯、咽醋丸。因肝郁犯胃,濕郁化熱所致者,證見兩脅刺痛,口苦咽干,心煩吐酸,脈弦數(shù),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遙散合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
因脾胃虛寒所致者,證見面色萎黃,飲食減少,苔白,脈弦細,治宜溫養(yǎng)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湯、理中湯、溫胃飲等方。參外感吐酸水、內(nèi)傷吐酸水、吞酸等條。本證可見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潰瘍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過多癥等疾患。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中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如果你想要徹底有效的治療的話!還是青島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這個安蛔散是一種比較好用的中藥方劑,這個中藥方劑有著非常多的功效。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蛔散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蛔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蛔散
【處方】
烏梅肉9克、黃連、椒、藿香、檳榔各3克、胡粉、白礬各1.5克。
【制法】
上藥為散。
【功能主治】
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
【用法用量】
每服9~12克,水煎如糊,空腹時服。
【摘錄】
《張氏醫(yī)通》卷十四。
安魂琥珀丹
【處方】
天麻1兩,川芎1兩,防風1兩,細辛1兩,白芷1兩,羌活1兩,川烏(炮,去皮臍)1兩,荊芥穗1兩,僵蠶1兩,薄荷葉3兩,全蝎半兩,粉甘草半兩,藿香半兩,朱砂(細研,水飛)半兩,麝香1錢,珍珠1錢,琥珀1錢。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
安魂定魄,疏風順氣。主中風,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心神不寧;蛇傷,狗咬,破傷風,牙關(guān)緊急;小兒痘疹。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空心茶清或酒送下。若蛇傷,狗咬,破傷風,牙關(guān)緊急,先用1丸擦牙,后用茶清調(diào)下1丸;如小兒初覺出痘疹,即用茶清調(diào)1丸與服。
【摘錄】
《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蛔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哦!
很多人脾胃不和的話!就會盲目的去藥店買一些要回來吃,但是吃藥之后效果卻也不是太好。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下這個安中丸的中藥方劑,脾胃不和有哪些癥狀呢?趕緊來看看吧!
安中丸--《雞峰》卷二十三
【處方】人參半兩,白術(shù)半兩,木香1分,藿香1分,甘草1分,枇杷葉1分,半夏1分,陳皮1分,丁香1分,檳榔1個,肉豆蔻2個。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乳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米飲送下。
【摘錄】《雞峰》卷二十三、
安中丸--《誠書》卷十二
【處方】甘松葉2兩,益智3兩,丁香皮3兩,香附3兩,莪術(shù)1兩,南木香5錢,麝1錢。
【制法】上為末,生蜜為細丸。
【功能主治】傷食作嘔。
【用法用量】以生姜湯送下。
【摘錄】《誠書》卷十二。
脾胃不和的主要癥狀
1、食欲減退、煩躁哭鬧,易感冒發(fā)燒。
2、脾系癥狀,有口氣、腹脹、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黃發(fā)花、眼白有藍斑。
4、夜眠欠安、腦袋出汗,愛趴著睡、睡時眼睛漏縫。
5、舌質(zhì)偏紅、舌苔白厚或厚膩,還可長時間地表現(xiàn)為地圖舌。
6、皮膚粗糙、干燥、黯淡、皺紋、色素沉積甚至出現(xiàn)斑丘疹,一旦出現(xiàn)亞健康狀態(tài),治療上調(diào)和脾胃,同樣能取得很好的療效。
脾胃功能失調(diào),臨床以食欲減退,食后腹脹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 常見于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泄瀉、便秘,以及西醫(yī)的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胃共同主持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點。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飲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飲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yǎng)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這種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失調(diào)。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diào)的原因,如飲食不節(jié)(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閱讀之后,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中丸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了解了吧!如果想要得到有效的治療,還是請到醫(yī)院就診哦!
安中湯,是一種非常多用途的一種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功用有很多。最為有效地是用來女性曾傷五月胎的治療和恢復。那么,趕緊跟著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安中湯的中藥方劑吧!
安中湯
【處方】黃芩1兩,當歸2兩,芎2兩,人參2兩,干地黃2兩,甘草3兩,芍藥3兩,生姜6兩,麥門冬1升,五味子5合,大棗35枚,大麻仁5合。
【功能主治】婦人曾傷五月胎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清酒5升,煮取3升半,分4服,每日白天3次夜間1次,7日復服1劑。
【注意】忌菘菜、海藻、蕪荑。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前調(diào)中湯預調(diào)曾傷四月之胎,此安中湯預安曾傷五月之胎。夫調(diào)之與安,大費斟酌,調(diào)則有平治之權(quán),安則無g削之理。彼以脾有蘊積,故宜枳實、厚樸以清之,此以素虧津液,又須生脈四物以濡之;用麻仁者,必妊娠素有脾約之故,然麻仁在此方與麻仁丸中不同,設非脾約,似可勿用。若中有宿滯,雖當五月,調(diào)中何妨,倘素稟虧弱,縱在四月,安中竟與勿疑,規(guī)矩不出方圓之外也。
安中湯
【處方】草果仁1兩1分,陳皮(去白)1兩1分,川姜(炮)1兩1分,良姜1兩1分,益智仁1兩1分,蓬莪術(shù)(炮)1兩1分,京三棱(炮)1兩1分,甘草(炙)1兩1分,神曲(炒)3分,麥糵(炒)3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一切疾。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后入鹽湯點服。
安中湯
【處方】白茯苓3錢,廣陳皮1錢(米炒),豬苓2錢,飛滑石3錢,香豉2錢(炒),干石斛3錢,川連6分(吳茱萸2分炒),黑梔皮2錢(姜汁炒),西瓜翠衣5錢,淡竹葉5錢,枇杷葉5片(去毛)。
【功能主治】霍亂轉(zhuǎn)關(guān)后,手足冷,惡熱渴飲,嘔瀉不止者。
【用法用量】地漿水煎服。
安中湯
【處方】白術(shù)3錢,當歸2錢,黨參2錢,炙甘草1錢,陳皮1錢,砂仁1錢,麥芽1錢,生姜7片,大棗5枚。
【功能主治】產(chǎn)后泄瀉。
墮胎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可能導致月經(jīng)失調(diào),少數(shù)患者周期不規(guī)則,經(jīng)期延長,較多的患者墮胎術(shù)后出現(xiàn)經(jīng)量增多;
二、可能導致宮頸或?qū)m腔粘連,宮頸粘連可致宮腔積血;
三、可能導致子宮腔內(nèi)感染 ;
四、有可能導致日后習慣性流產(chǎn),墮胎次數(shù)越多流產(chǎn)可能性越大;
五、有可能導致終生不孕;
六、子宮穿孔,妊娠周數(shù)愈大,危險機率愈高;流產(chǎn)次數(shù)愈多,穿孔機會也愈大。其它如子宮位置、形狀異?;蛞郧皠舆^手術(shù)的子宮(如剖腹產(chǎn)或肌瘤切除)皆有較大的穿孔機會;
七、子宮頸或內(nèi)膜粘黏,在進行人工流產(chǎn)時,如果醫(yī)師的手法太過粗魯,就很有可能導致子宮頸或內(nèi)膜受傷、發(fā)炎,就有可能產(chǎn)生術(shù)后的子宮頸或內(nèi)膜粘黏、并會引起月經(jīng)異常,如無月經(jīng)或月經(jīng)量過少。嚴重者會在以后產(chǎn)生不育癥的情況;
八、子宮頸受傷,在人流的過程,如果不小心,擴張宮頸口的速度太快,都有可能造成子宮頸的損傷,并造成以后懷孕較容易流產(chǎn)的情形,尤其是第一次懷孕或尚未生育過的婦女比較容易發(fā)生。
結(jié)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中介紹的安中湯是一種有效地治療懷孕五月墮胎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是非常好的,對人體的恢復和調(diào)節(jié)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墮胎之后還是要在醫(yī)院接受觀察一段時間哦!
這個安脾散是一種比較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脾散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脾散的處方和安脾散的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安脾散
【處方】
高良姜1兩(以百年壁上土2-3合敲碎,用水2碗煮干,薄切成片),南木香半現(xiàn) ,草果(面裹煨,去殼)半兩,胡椒半兩,白茯苓半兩,白術(shù)半兩,丁香(懷干)半兩,人參(去蘆)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瓤)半兩,甘草(炙)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翻胃吐食,及吃食咽酸,口吐黃水,曾經(jīng)諸方不愈者。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空心、食前米飲入鹽點服;鹽酒亦得。
【臨床應用】
翻胃
甲申之春,以事至臨安,寓止朱家橋詹翁店,詹翁年六十余,苦翻胃,危殆,已治棺在床側(cè),適予有宣司之辟,往別而去,其詹翁已不能言。
及11月自淮上歸,過其門,意此翁已不存,為之慘然,方訪問間,而此翁已出迎揖,見其顏色極紅潤,甚驚異之,問其所以,乃云官人此日離去,即有一州官來歇,得藥數(shù)服,遂無事。
其后授得此方,昨以此在建康醫(yī)朱機宜新婦,及近日醫(yī)圓通觀維那,皆作效。
【摘錄】
《百一》卷二。
安寧飲
【處方】
玄參5錢,生地5錢,麥冬5錢,白薇1錢,骨碎補5錢,天門冬3錢。
【功能主治】
因過食肥甘,熱氣在胃,胃火日沖于口齒之間,而濕氣乘之,濕熱相搏而不散,蟲生于牙而致齒牙破損而作痛,如行來行去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配合五靈至圣散含漱。
【摘錄】
《辨證錄》卷三。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脾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guān)的了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安宮牛黃散具有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的功效。一般用于熱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等病癥。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安宮牛黃散的中藥方劑,趕緊來看看吧!
安宮牛黃散中藥方劑
【處方】牛黃100g、水牛角、濃縮粉200g、麝香25g、珍珠50g、朱砂100g、雄黃100g、黃連100g、黃芩100g、梔子100g、郁金100g、冰片25g。
【性狀】為黃色至黃橙色的粉末;氣芳香濃郁,味苦。
【炮制】上十一味,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朱砂、雄黃分別水飛成極細粉;黃連、黃芩、梔子、郁金香粉碎成細粉;將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鎮(zhèn)驚開竅。用于熱病高熱煩躁,神昏譫語;中風昏迷及腦炎、腦膜炎,中毒性腦病,腦出血,敗血癥等具有上述癥狀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6g,一日1次;小兒三歲以內(nèi)一次0.4g,四歲至六歲一次0.8g,一日1次,或遵醫(yī)囑。
【注意】孕婦慎用。
【規(guī)格】每瓶裝1.6g。
【貯藏】密封。
清熱解毒食物
香蕉--味甘、性寒。作用,清熱解毒,潤腸。宜于腸燥便秘;近代用于習慣性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西瓜--味甘、性寒,歸心、胃、膀胱經(jīng)。作用: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尿。宜于胃部灼痛,胃熱口臭。虛寒證、濕證忌食。
芹菜--味甘苦、性涼,歸肝、胃經(jīng)。作用:平肝清熱、祛風利濕。宜于肝胃郁熱胃痛,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證、泄瀉者忌食。
白菜(菘菜、小白菜)--味甘、性平,歸腸、胃經(jīng)。作用:解熱除煩,通利腸胃。宜于腸胃燥熱便秘。
莧菜味甘、性涼。作用:清熱解毒,通利二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
茭白--味甘、性寒,歸肺、脾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濕通便。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腸胃燥熱便秘。虛寒泄瀉者忌食,不宜與蜂蜜同食。
苦瓜--味苦、性寒,歸心、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利濕,解毒明目。宜于濕熱泄瀉,胃熱口臭,胃熱疼痛。虛寒證忌食。
黃瓜--味甘、性涼,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利水。宜于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證忌食;不宜與白蘿卜、芹菜同食。
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肝經(jīng)。作用:潤肺止咳,生津止渴,下氣止嘔。宜于胃熱口臭,胃熱嘔吐。濕證、虛寒證忌食。
梨--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jīng)。作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宜于胃熱吐血,胃熱口臭,腸燥便秘。虛寒證忌食。
小米(粟米)--味甘咸、性涼,歸腎、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和中,利尿通淋。宜于脾虛胃熱,反胃嘔吐,泄瀉。不宜與杏仁同食。
綠豆--味甘、性涼,歸心、胃經(jīng)。作用:清熱解毒,消暑利尿。宜于胃熱疼痛,胃熱口臭,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綠豆芽同綠豆。
豆腐--味甘、性寒,歸脾、胃、大腸經(jīng)。作用:清熱和中,生津止渴。宜于胃熱疼痛,陽虛胃痛,腸燥便秘。氣滯證、胃腹脹滿者忌食。
黃豆--味甘,性平。作用和宜忌同豆腐。
小麥--味甘、性涼,歸心、脾、腎經(jīng)。作用:養(yǎng)心安神,清熱止渴。宜于胃熱疼痛,濕熱泄瀉。
葛根(粉葛)味甘辛、性平,歸脾、胃經(jīng)。作用:清熱解肌,升陽止瀉,宣散透疹,生津止渴。宜于久瀉,近代用于胃下垂。
冬瓜冬瓜是夏天適宜吃的涼性蔬菜,作用:生津止渴,清熱祛暑。宜暑熱煩悶時食用。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安宮牛黃散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一定的了解了吧!如果想要有效地治療,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
白術(shù)安胃散的中藥方劑在中醫(yī)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著重的介紹一下這白術(shù)安胃散的中藥方劑以及白術(shù)安胃散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術(shù)安胃散
【處方】
五味子5錢,烏梅(取肉,炒干)5錢,車前子2兩,茯苓2兩,白術(shù)2兩,米殼3兩(去頂?shù)兖?,醋?宿,炒干)。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一切瀉痢,無問膿血相雜,里急窘痛,日夜無度;男子小腸氣痛;婦人臍下虛冷,并產(chǎn)后兒枕塊痛;亦治產(chǎn)后虛弱,寒熱不止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脾胃論》卷下。
白芍藥散
【處方】
白芍藥1兩,犀角末1分。
【制法】
上為末。
【功能主治】
咯血,衄血。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新汲水下。以血止為度。
【摘錄】
《普濟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白術(shù)安胃散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獨到的了解了吧!這白術(shù)安胃散中藥方劑雖然效果不錯,但還是請到醫(yī)院就收正規(guī)的治療哦!
大家都知道很多的胃病都不太好治療。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能夠治療胃病的中藥方劑??纯催@個安胃和中湯的中藥方劑,這個安胃和中湯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是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安胃和中湯
【處方】
山楂1錢5分,檳榔1錢5分,草果1錢5分,藿香1錢5分,白豆蔻1錢5分,半夏(姜礬制)1錢,南星(泡過)1錢,厚樸1錢,蘇梗1錢。
【功能主治】
飲食過多,一時不能消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于內(nèi),而致嘔吐者。
【用法用量】
加生姜10片,水煎服。
安胃和脾散
【處方】
凈蒼術(shù)2兩(用生姜2兩,切作片子,一同搗爛,炒黃色),厚樸(去粗皮,同前治),小棗兒24個(去核,焙干),白術(shù)(去蘆)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廣術(shù)(煨,銼)半兩,青皮(去白)半兩,木香半兩,藿香葉半兩,澤瀉半兩,縮砂仁半兩,檳榔半兩,甘草(炙,銼)半兩,陳皮(去白)1兩(一方無木香)。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不和,中脘氣痞,心腹脹滿,全不思食,嘔吐痰噎,逆氣吞酸,面色痿黃,肌肉消瘦,腹脅刺痛,泄瀉不止,便利不調(diào),少力嗜臥,脾胃虛弱,飲食不化。
【用法用量】
《古今醫(yī)鑒》無青皮、陳皮,有人參。
【注意】
忌一切生硬冷物。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幾種能夠治療病癥的中藥方劑,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幾種安胃和中湯中藥方劑應該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相關(guān)的認識。那么,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進行就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