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灰散的功效
養(yǎng)生的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關(guān)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下面的內(nèi)容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十灰散的功效,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十灰散很多人都不明白它是怎樣的一種中藥方劑,十灰散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對于十灰散的功效與作用如何呢,在使用十灰散的時候十灰散的禁忌又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跟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方劑名
十灰散。
出處
《十藥神書》
組成
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
用量
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9g。
用法
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diào)服五錢,食后服下。現(xiàn)代用法:各藥燒炭存性,為末,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適量,調(diào)服9-15g;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涼血止血。
主治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鮮紅,來勢急暴,舌紅,脈數(shù)。
方義
本方主治上部出血諸癥乃火熱熾盛,氣火上沖,損傷血絡(luò),離經(jīng)妄行所致。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性味甘涼,長于涼血止血,且能祛瘀,是為君藥。荷葉、側(cè)柏葉、白茅根、茜根皆能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澀止血,與君藥相配,既能增強澄本清源之力,又有塞流止血之功,皆為臣藥。血之所以上溢,是由于氣盛火旺,故用梔子、大黃清熱瀉火,挫其鴟張之勢,可使邪熱從大小便而去,使氣火降而助血止,是為佐藥;重用涼降澀止之品,恐致留瘀,故以丹皮配大黃涼血祛瘀,使止血而不留瘀,亦為佐藥。用法中用藕汁和蘿卜汁磨京墨調(diào)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以助止血、京墨有收澀止血之功,皆屬佐藥之用。諸藥炒炭存性,亦可加強收斂止血之力。全方集涼血、止血、清降、祛瘀諸法于一方,但以涼血止血為主,使血熱清,氣火降,則出血自止。
配伍特點
是寓止血于清熱瀉火之中,寄祛瘀于涼血止血之內(nèi)。為一首急救止血方劑。
運用
1、本方主治熱證出血,對于來勢急暴之上部出血,可作應(yīng)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
2、若氣火上逆,血熱較盛者,可以本方改作湯劑使用,此時當以大黃、梔子為主藥,亦可加牛膝、代赭石等鎮(zhèn)降之品,引血熱下行。
3、常用于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及肺結(jié)核咯血等屬氣火上逆者。
加減化裁
若氣火上逆、血熱較盛者,可用本方改作湯劑使用,此時當加大大黃、梔子的用量,作為君藥,并可配入牛膝、代赭石等鎮(zhèn)降之品,引血下行。
禁忌
本方為急則治標之劑,血止之后,還當審因圖本,方能鞏固療效;對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本方為散劑,既可內(nèi)服,也能外用,但應(yīng)預(yù)先制備,使火氣消退,方可使用。方中藥物皆燒炭,但應(yīng)注意存性,否則藥效不確。
文獻摘要
原書主治《十藥神書》:治癆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十灰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了呢,十灰散在我們生活中并不被經(jīng)常使用,但是它能有效的治療各種出血的應(yīng)急處理,以上介紹的有關(guān)十灰散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擴展閱讀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十灰散。
【處方】大薊 小薊 柏葉 荷葉 茅根 茜根 大黃 山梔 牡丹皮 棕櫚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治勞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
【用法用量】上藥燒灰存性,研極細,用紙包之,以碗蓋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碎絞汁,或蘿卜汁磨真京墨半碗,調(diào)灰15克,食后服下。
【備注】方中大薊、小薊、荷葉、茜草、白茅根均能涼血止血;棕櫚皮、側(cè)柏葉性兼收澀,長于止血;由于治證屬肝胃火盛,血熱妄行,故于涼血止血藥中,又配用桅子清瀉肝膽之火;大黃導(dǎo)熱下行,折其上逆之勢;丹皮與大黃同用,降火之中含散瘀之品,可使血止而不留瘀;且本方燒炭存性使用,則止血作用更著;以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調(diào)服,亦旨在增強涼血之功。
【摘錄】出《修月魯股經(jīng)后錄》引《十藥神書》(錄自《醫(yī)方類聚》卷一五○)
【處方】大薊 小薊 茅根 茜根 老絲瓜 山梔 蒲黃 荷葉 大黃 亂發(fā)
【制法】上藥燒灰存性。
【功能主治】祛瘀生新,止血。治暴吐血、或吐血而兼有瘀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6~9克,藕湯調(diào)下。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十灰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大家都知道中藥是很神奇的,每種藥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屬性,當它們中的幾種融合在一起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復(fù)方十灰散這種中藥方劑,為我們來揭曉答案。
【處方】黨參1兩,熟地1兩,生杜仲3錢,川斷3錢,炮姜炭1錢,鹿角霜7錢,十灰散(另包)1錢。
【功能主治】調(diào)和沖任,益氣止血。主沖任不固,崩漏下血。
【用法用量】濃煎2次,分2次服。每次入十灰散5分,加入幾滴醋同服。
【各家論述】《千家妙方》:重用黨參、熟地益氣固腎;加杜仲等調(diào)補沖任;用十灰散、炮姜止血塞流,標本同治而收效卓著。
【臨床應(yīng)用】崩漏:杜某,女,47歲,1967年5月25日初診。月經(jīng)已來43天未凈,量多,色紅,夾有血塊,伴有輕度浮腫,大小便正常。曾患慢性腎炎及心血管病。經(jīng)檢查已除外腫瘤。舌淡苔薄白膩,脈沉細澀無力。屬沖任不固,治宜調(diào)和沖任,益氣止血。處方:復(fù)方十灰散。5月29日復(fù)診:經(jīng)漏基本已止。色淡,睡眠欠佳,食欲較好,二便正常。舌正苔微膩,脈沉緩。病情基本穩(wěn)定,繼固沖任,原方去炮姜,又進三劑,而收全功。
【摘錄】方出《蒲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有關(guān)復(fù)方十灰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導(dǎo)讀:十灰散有涼血止血功效。十灰散,中醫(yī)方劑名。十灰散由哪些藥物組成?十灰散的方歌是什么?下面就具體來了解下十灰散吧。
【方劑名】十灰散
【出處】《十藥神書》
【組成】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9g。
【方歌】十灰散用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主治】血熱妄行。吐血、咯血、嗽血、衄血。
【功用】涼血止血。
【用法】上藥各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diào)服五錢(15g),食后服下。
【方解】本方證為治火熱熾盛,迫血妄行之上部出血證?;馃釤胧?,氣火上沖,迫血妄行則見上部出血,如吐血、咯血、嗽血及衄血等,多來勢暴急,血色鮮紅。因有血熱之象,故見面赤唇紅,心煩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脈數(shù)等。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甘涼人血分,長于涼血止血,兼能祛瘀,為君藥。荷葉、側(cè)柏葉、白茅根、茜草均能涼血止血;梔子清熱瀉火,且能涼血止血;大黃清熱降火,引熱下行,使氣降血止;牡丹皮清熱涼血祛瘀,使血止不留瘀,為佐藥。本方用法是用藕汁、或蘿卜汁、或磨京墨汁調(diào)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京墨汁能收澀止血,意在增強止血之功。本方?jīng)鲅c清降全用,收澀與化瘀同施,為急救止血之方。
【配伍特點】是寓止血于清熱瀉火之中,寄祛瘀于涼血止血之內(nèi)。為一首急救止血方劑。
【加減化裁】若氣火上逆、血熱較盛者,可用本方改作湯劑使用,此時當加大大黃、梔子的用量,作為君藥,并可配入牛膝、代赭石等鎮(zhèn)降之品,引血下行。
【運用】
1、本方主治熱證出血,對于來勢急暴之上部出血,可作應(yīng)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為證治要點。
2、若氣火上逆,血熱較盛者,可以本方改作湯劑使用,此時當以大黃、梔子為主藥,亦可加牛膝、代赭石等鎮(zhèn)降之品,引血熱下行。
3、常用于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及肺結(jié)核咯血等屬氣火上逆者。
【禁忌】本方為急則治標之劑,血止之后,還當審因圖本,方能鞏固療效;對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本方為散劑,既可內(nèi)服,也能外用,但應(yīng)預(yù)先制備,使火氣消退,方可使用。方中藥物皆燒炭,但應(yīng)注意存性,否則藥效不確。
【基礎(chǔ)研究】肝胃火盛,或因氣火上沖,迫血上逆,血熱妄行,損傷血絡(luò),可致各種出血癥。如咳血、咯血、衄血、崩漏及外傷出血等證。方中大薊、小薊止血而清熱,側(cè)柏葉、荷葉止血而清散其氣,茜草、白茅根止血化瘀,梔子清熱瀉火,棕櫚皮收斂止血以固澀,大黃導(dǎo)熱下行折其上逆之勢,丹皮配大黃涼血祛瘀,使血止而不留瘀,諸藥燒灰存性增強收斂止血作用。諸藥配伍,共奏涼血止血,清熱降火祛瘀之功。
【文獻摘要】原書主治《十藥神書》:治癆證。嘔血、吐血、咯血、嗽血,先用此藥止之。
以上就是十灰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十灰散很多人都不明白它是怎樣的一種中藥方劑,十灰散的組成成分有哪些,對于十灰散的功效與作用如何呢,在使用十灰散的時候十灰散的用法又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方劑名
十灰散,出自《十藥神書》。
組成
大薊小薊荷葉側(cè)柏葉茅根茜根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各9g)。
用法
上藥各燒灰存性,共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搗汁或蘿卜汁磨京墨半碗,調(diào)服五錢(15g),食后服下?,F(xiàn)代用法:各藥燒存性,為末。每次15g,藕汁或蘿卜汁磨京墨汁適量,或溫開水調(diào)服。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涼血止血。
主治
血熱妄行之上部出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
方解
本方證為治火熱熾盛,迫血妄行之上部出血證?;馃釤胧ⅲ瑲饣鹕蠜_,迫血妄行則見上部出血,如吐血、咯血、嗽血及衄血等,多來勢暴急,血色鮮紅。因有血熱之象,故見面赤唇紅,心煩口渴,溲赤,便秘,舌紅,脈數(shù)等。治宜涼血止血。方中大薊、小薊甘涼人血分,長于涼血止血,兼能祛瘀,為君藥。荷葉、側(cè)柏葉、白茅根、茜草均能涼血止血;梔子清熱瀉火,且能涼血止血;大黃清熱降火,引熱下行,使氣降血止;牡丹皮清熱涼血祛瘀,使血止不留瘀,為佐藥。本方用法是用藕汁、或蘿卜汁、或磨京墨汁調(diào)服,藕汁能清熱涼血散瘀;蘿卜汁降氣清熱;京墨汁能收澀止血,意在增強止血之功。本方?jīng)鲅c清降全用,收澀與化瘀同施,為急救止血之方。
本方十藥均以制炭炮制品入經(jīng),用治嘔血、吐血、咳血等證,為傳統(tǒng)炭藥止血的代表方劑。本方藥物生用、炭用均有止血、凝血作用,而炭用止血作用尤佳,炒炭后可增加炭素,加強吸附作用,使凝血時間縮短,增強收澀止血作用。故本方亦以其炮制方法而命名十灰散。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血熱妄行所致各種出血證的常用方,對于來勢急暴的上部出血,可作應(yīng)急之用。以上部出血,血色鮮紅,舌紅,脈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應(yīng)用本方常用于治療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咯血等屬于血熱妄行者。
3.使用注意本方為治標之法,不宜多服久服,血止后,應(yīng)審因論治,隨證調(diào)理,對于虛寒性出血,則不宜使用。
方歌
十灰散中十般灰,柏茅茜荷丹櫚煨,二薊梔黃各炒黑,上部出血勢能摧。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十灰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了呢,十灰散在我們生活中并不被經(jīng)常使用,但是它能有效的治療各種出血的應(yīng)急處理,以上介紹的有關(guān)十灰散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礬灰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白礬灰散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白礬灰1分,白龍腦3分,烏賊魚骨1分,蒲黃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聘耳出膿水,久不絕。
【用法用量】每以半錢,綿裹塞耳,日3易之。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五十五
【處方】白礬灰半兩,黃柏(銼)半兩,烏賊魚骨半兩,龍骨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有膿血,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以綿纏柳杖,展去膿血盡,干摻藥末于耳內(nèi),日2-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經(jīng)常性不注意飲食健康的人們一定要注意,我們在選擇白礬灰散等藥物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我們的體質(zhì)。我們在腸身體不適的時候不能單單靠藥物來化解,還應(yīng)該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xí)慣才能夠很好的遠離疾病。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二灰散,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棘針(倒勾,爛者)3枚,丁香7枚。
【制法】上藥同于瓶內(nèi)燒令煙斷,研細。
【功能主治】疔腫毒氣。
【用法用量】以未滿月孩子糞和涂腫上,日3-2度。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六
【處方】黑驢糞(陰陽瓦焙存性)1錢5分,血余炭1錢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崩漏。
【用法用量】用火酒調(diào)下。
【摘錄】《醫(yī)林繩墨大全》卷九
【處方】干側(cè)柏(略焙,為末)5錢,桐子炭(再燒為灰,卻為末)2錢,棕櫚灰(燒存性,為末)3錢。
【功能主治】下血。
【用法用量】上藥和作2服。糯米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別名】二合灰散
【處方】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肺疽,吐血并妄行。
【用法用量】二合灰散(《醫(yī)學(xué)綱目》卷十七)。
【摘錄】《三因》卷九
【處方】蠶紙不計多少(燒灰)、箬葉(茶籠內(nèi)者,燒灰)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經(jīng)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處方】馬韁灰1兩,弓弦灰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金瘡,刀箭入肉,骨碎不出,赤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用蓼藍汁調(diào)下1錢匕每日3次。
【摘錄】方出《圣惠》卷六十八,名見《圣濟總錄》卷一四○
【處方】蔓荊實(燒存性)1兩、皂莢刺(燒存性)1兩。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乳汁不泄,結(jié)滯不消,熱腫。
【用法用量】《普濟方》有麝香半錢。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處方】燈心(燒灰)、炭上白灰、白僵蠶(直者,炒)各等分。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纏喉風及狗咽。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生姜、蜜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三
通過以上介紹,對二灰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二灰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錦灰散是一種很好的中藥方劑,它的藥用價值很高,而且還能治療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錦灰散的功效有哪些嗎?吃錦灰散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話那就來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處方】錦帛(燒灰,微存性)1錢,雄鼠糞(微炒)7粒,大棗(去核)3分,麝香(研)少許。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至7日,臍風發(fā)腫,欲落者。
【用法用量】看臍欲落不落時,即用藥封之。
【注意】忌外風入。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七
【處方】錦片、木賊、棕櫚皮、柏葉、艾葉、干漆、鯽鱗、鯉鱗、血余、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藥煅存性,為細末。
【功能主治】血崩不止。
【用法用量】入麝香少許,溫酒調(diào)服。
【摘錄】《杏苑》卷八
通過上文對錦灰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