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止嗽金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對于養(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除帶給我們好的身體,更有心靈的健康。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小兒止嗽金丹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dǎo)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小兒止嗽金丹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處方】元參(去蘆)麥冬 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蘇子60克 焦檳榔90克 膽星120克 知母 蘇葉各60克 桔梗 竹茹粉 生桑皮 川貝 花粉 生蔞仁 甘草各90克
【制法】上藥共為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功能主治】解熱潤肺,化痰止嗽。治傷風(fēng)發(fā)熱,咳嗽黃痰,口干舌燥,腹?jié)M便秘,久嗽痰盛。
【用法用量】周歲以上每次服1丸,周歲以內(nèi)酌減,白開水化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小兒止嗽金丹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ys630.com
相關(guān)閱讀
止嗽散是什么你知道嗎?止嗽散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就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半夏45克(湯洗七次)枯白礬120克
【制法】上二味,共研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備注】本方方名,據(jù)劑型當(dāng)作"止嗽丸"。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處方】桔梗(炒)荊芥 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千克 甘草(炒)360克 陳皮(水洗,去白)500克
【制法】共為末。
【功能主治】止嗽化痰,宣肺解表。治諸般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9克,食后及臨臥用開水調(diào)下,初感風(fēng)寒,生姜湯調(diào)下。
【備注】方中紫菀、百部、白前止咳化痰;桔梗、橘紅(?方中為陳皮-軟件作者注)宣肺理氣;荊芥祛風(fēng)解表;甘草調(diào)和諸藥。七味相配,共奏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之功。
【摘錄】《醫(yī)學(xué)心悟》卷三
止嗽散是一種可以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藥物,并且這種藥物沒有多少副作用。只要我們按照醫(yī)生的建議去使用,相信很快就可以幫助我們治好身體上的頑疾的。
止嗽化痰顆粒是一種治療感冒發(fā)燒的藥,家庭常備大人服用小孩減半,小孩尤其是孩子要選擇合適的止咳化痰顆粒,藥店一般有賣,按照醫(yī)生的意見給寶寶進行服用。如果孩子出現(xiàn)了不適的癥狀要及早就醫(yī),不要耽誤了。給寶寶吃止咳化痰顆粒要是轉(zhuǎn)買小孩吃的,希望家長要注意這件事情,小孩的藥是不能大人混著吃的。
1
小兒清肺化痰止咳顆粒是一種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在臨床上的功能主治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兒肺熱感冒引起的咳嗽痰喘。 小兒清肺化痰顆粒的藥物組成為麻黃30g,石膏225g,苦杏仁75g,前胡75g,黃芩75g,紫蘇子(炒)75g,葶藶子93g,竹茹75g。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具有良好的發(fā)汗解表、消里退熱功效,服用安全、有效、方便,穩(wěn)定性良好。
2
小兒清肺化痰止咳顆粒為兒科咳嗽類藥品,主要是由鹽酸麻黃堿、桔梗流浸膏、桑白皮流浸膏、吐根酊組成。為淡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祛痰鎮(zhèn)咳。 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在臨床上主要用于小兒支氣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但是,高血壓、動脈硬化、心絞痛、甲狀腺功能亢進等患者禁用。 總的來說,小兒清肺化痰顆粒和小兒化痰止咳顆粒在功效有所差別,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各具特點和優(yōu)勢,不分伯仲,建議患者在用藥之前,根據(jù)自身病癥對照兩者功效來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
如上所述希望能給家長們參考,給寶寶買藥之前要咨詢醫(yī)生的意見,然后再給寶寶對癥下藥,實在不知道怎么買就到醫(yī)院去請醫(yī)生開藥,孩子的事情還是要注意一些,藥物萬一不能讓孩子適應(yīng)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那就麻煩了,現(xiàn)在市面上一種藥十多個名字看的人眼花繚亂,家長們難免選錯,所以還是去醫(yī)院比較保障。
隨著現(xiàn)在人對于健康的關(guān)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diào)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止嗽化痰丸。
【處方】罌粟殼625g 桔梗250g 知母125g 前胡125g 陳皮125g 大黃(制)125g 甘草(炙)125g 川貝母125g 石膏250g 苦杏仁187.5g 紫蘇葉125g 葶藶子125g 款冬花(制)125g 百部(制)125g 玄參125g 麥冬125g 密蒙花75g 天冬125g 五味子(制)75g 枳殼(炒)125g 瓜蔞子125g 半夏(姜制)250g 木香75g 馬兜鈴(制)125g 桑葉125g
【性狀】為黃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酸、苦。
【炮制】以二十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熱阻肺,久嗽,咳血,痰喘氣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臨睡前服用。
【注意】風(fēng)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規(guī)格】每6~7丸重1g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由上文可知止嗽化痰丸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中藥方劑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種類,小兒金丹片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小兒金丹片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朱砂80g 橘紅40g 川貝母40g 膽南星30g 前胡30g 玄參30g 清半夏30g 大青葉30g 關(guān)木通30g 桔梗30g 荊芥穗30g 羌活30g 西河柳30g 地黃30g 枳殼(炒)30g 赤芍30g 鉤藤30g 葛根20g 牛蒡子20g 天麻20g 甘草20g 防風(fēng)20g 冰片10g 水牛角濃縮粉10g 羚羊角粉5g 薄荷腦0.1g
【性狀】為暗紅色的片;氣辛,味苦。
【炮制】以上二十六味,除薄荷腦外,冰片粉碎成細粉,朱砂水飛成極細粉;川貝母、天麻、膽南星粉碎成細粉;與羚羊角粉、水牛角濃縮粉、朱砂粉末配研,過篩,混勻;荊芥穗、橘紅、羌活、前胡提取揮發(fā)油,藥渣與其余甘草等十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成膏。將上述混合粉末及輔料適量加入濃縮膏中,混勻,干燥,粉碎成細粉,過篩,制成顆粒,干燥。再加入冰片、薄荷腦及荊芥穗等揮發(fā)油,混勻,壓片,即得。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化痰,清熱解毒。用于感冒發(fā)熱,痰火內(nèi)盛,發(fā)熱頭痛,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嘔吐,高熱驚風(fēng)。
【用法用量】口服,周歲一次2片,周歲以下酌減,一日3次。
【規(guī)格】每片重0.3g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看完上面這篇文章,現(xiàn)在大家知道小兒金丹片了吧。小兒金丹片的藥用價值也是很高的。
止嗽散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能夠有效地幫助治療痰多咳嗽,那么,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止嗽散的組成以及止嗽散的功效、止嗽散的用法,希望對大家保健身體有所幫助,通過對止嗽散的了解,保健好身體,接下來一起來看看吧。
方劑名
止嗽散,出自《醫(yī)學(xué)心悟》。
組成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l000g) 甘草炒,十二兩(500g)三錢,開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初感風(fēng)寒,生姜湯調(diào)下。服9g,溫開水或姜湯送下。亦可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
止咳化痰,宣肺疏表。
主治
風(fēng)邪犯肺??人匝拾W,咳痰不爽,或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白。
方解
本方證為風(fēng)邪稽留于肺,肺失宣暢所致。用治外感咳嗽,經(jīng)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仍不止者。風(fēng)邪犯肺,或因解表不徹而風(fēng)邪未盡,故咽癢咳嗽,因外邪已去十之八九,故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舌苔薄白。治宜止咳化痰,疏表宣肺。方中紫菀、百部,均入肺經(jīng),其性溫潤,能潤肺化痰止嗽,為君藥。桔梗味苦辛,善于宣肺化痰;白前味辛甘,長于降氣化痰。兩者協(xié)同,一宣一降,以復(fù)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共為臣藥。荊芥祛風(fēng)解表,使外邪從表而解,則肺氣得宣,雖重不在解表,但解表又實不可缺;陳皮理氣化痰,均為佐藥。甘草緩急和中,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荊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為佐使之用。藥雖七味,用量輕微,具備了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外感風(fēng)邪,咳嗽吐痰的常用方,以咳嗽咽癢,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苔薄白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等屬風(fēng)邪犯肺者。
方歌
止嗽散用百部菀,陳皮桔梗加白前,甘草荊芥共同用,止咳化痰此方變。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guān)介紹,相信每一個讀者朋友們對于止嗽散的中藥方劑應(yīng)該都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止嗽散是一款難得中藥方劑,對于身體保健是非常有幫助的,以上介紹的中藥方劑是比較有效的,如果想要徹底治療還請咨詢專業(yè)醫(yī)生,以此來保護身體。
止嗽散的名字很是特別,單看名字我們就會猜測它的作用是不是用來止咳的,我們只能猜測,為了驗證我們猜測的對不對。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牛目椒組成吧,有什么樣的功效與作用吧。
【名稱】止嗽散。
分類
解表劑-辛溫解表。
組成
桔梗炒 荊芥 紫菀蒸 百部蒸 白前蒸,各二斤(各9g) 甘草炒,十二兩(3g) 陳皮去白,一斤(6g)。
用法
共為末,每服三錢(6~9g)開水調(diào)下,食后,臨臥服,初感風(fēng)寒,生姜湯調(diào)下。
功效
宣利肺氣,疏風(fēng)止咳。
方解
本方治證為外感咳嗽,經(jīng)服解表宣肺藥后而咳仍不止者。風(fēng)邪犯肺,肺失清肅,雖經(jīng)發(fā)散,因解表不徹而其邪未盡,故仍咽癢咳嗽,此時外邪十去八九,故微有惡風(fēng)發(fā)熱。治法重在理肺止咳,微加疏表之品。
方中紫菀、百部為君,兩藥味苦,都入肺經(jīng),其性溫而不熱,潤而不寒,皆可止咳化痰,對于新久咳嗽都能使用。桔梗、白前味辛平,亦入肺經(jīng)。桔梗味苦辛,善于開宣肺氣;白前味辛甘,長于降氣化痰。兩者協(xié)同,一宣一降,以復(fù)肺氣之宣降,增強君藥止咳化痰之力,為臣藥。
荊芥辛而微溫,疏風(fēng)解表利咽,以除在表之余邪;橘紅理氣化痰,均為佐藥。甘草緩急和中,調(diào)和諸藥,合桔梗、荊芥又有利咽止咳之功,是為佐使之用。綜觀全方,藥雖七味,量極輕微,具有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的特點。
正如《醫(yī)學(xué)心悟》所說: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dāng)之虞,大有啟門驅(qū)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故對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加減運用得宜,都可獲效。
方歌
止嗽散內(nèi)用桔梗,紫菀荊芥百部陳, 白前甘草共為末,姜湯調(diào)服止嗽頻。
結(jié)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止嗽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dǎo)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對于止嗽定喘口服液這種方劑,我們應(yīng)該要先了解它的藥用價值和注意事項之后,才可以食用。下面是關(guān)于止嗽定喘口服液怎么吃的相關(guān)介紹,希望大家能夠好好閱讀一下,對食用有很大的幫助。
【處方】麻黃1000g 苦杏仁1000g 甘草1000g 石膏1000g
【性狀】為棕黃色的液體;氣微香,味甜、微酸、澀。
【炮制】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石膏等三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適量,靜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濾過,濾液與上清液合并,加40%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至8~8.5,靜置,濾過。濾液濃縮至1000ml。苦杏仁配制成杏仁水備用。將上述濃縮液用適量蒸餾水稀釋,攪勻,加苦杏仁水及蜂蜜、聚山梨酯80、苯甲酸鈉等適量,加水至全量,用枸椽酸調(diào)節(jié)pH值至4.5~5.5,攪勻,濾過,靜置,灌裝,滅菌,即得。
【功能主治】辛涼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熱,身熱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氣逆,胸膈滿悶,急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兒童酌減。
【規(guī)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
【摘錄】《中國藥典》
看了上文對止嗽定喘口服液的介紹,我們應(yīng)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宣肺止嗽合劑屬于一種中藥制劑,主要用于治療肺熱、化痰止咳、鼻塞流鼻涕、惡寒、身體發(fā)熱等問題。那么,如果小兒使用宣肺止嗽合劑的用量是多少呢?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用藥的藥量和成年人是不能一樣的,所以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如果超過用量,可能會帶來副作用。
宣肺止嗽合劑小兒的用量建議是成人的一半,成人用量為每次20毫升,所以小兒的用量為每次10毫升即可。另外,在服藥期間,若患者發(fā)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
宣肺止嗽合劑為紅棕色至棕褐色的液體,氣芳香,味微甜。宣肺止嗽合劑的主要成份是荊芥、前胡、桔梗、百部(蜜炙)、紫菀(蜜炙)、陳皮、魚腥草、薄荷、罌粟殼(蜜炙)、甘草(蜜炙)。輔料為蔗糖、蜂蜜。宣肺止嗽合劑的功能主治是疏風(fēng)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咳嗽屬風(fēng)邪犯肺證,癥見咳嗽、咽癢、鼻塞流涕、惡寒發(fā)熱、咯痰等。
在使用宣肺止嗽合劑期間,要注意以下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3.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jié)核患者出現(xiàn)咳嗽時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4.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5.尚未有孕婦、兒童臨床應(yīng)用的研究資料。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服用。6.服藥期間,若患者發(fā)熱體溫超過38.5℃,或出現(xiàn)喘促氣急者,或咳嗽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應(yīng)去醫(yī)院就診。7.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該藥品不宜長期服用。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宣肺止嗽合劑小兒的用量是多少的相關(guān)解答,小兒使用宣肺止嗽合劑的用量一般是10ML,或者遵醫(yī)囑使用。
所有的藥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項和適用人群后,才可以進行服用。對于中藥方劑金丹來說也是一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槍消(提過者)5.5克 生蒲黃(羅細末)1.2克 僵蠶末 皂角末 冰片(臨時加入)各0.3克
【制法】先將槍消、蒲黃共研細,次下僵蠶末、豬牙皂角末,合研成淡黃色。用時加冰片再研。
【功能主治】治喉腫,喉風(fēng),牙癰。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吹患處。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十七
【處方】蒼術(shù)4錢半,草烏2錢,巴豆1錢半,羌活2兩,杏仁21個。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種水氣,臌脹。
【用法用量】每服11丸,臨臥姜湯送下。
【注意】忌鹽、醬、房事。
【摘錄】《醫(yī)學(xué)入門》卷七
【處方】寒水石、大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初生,因于胎熱肉爛者。
【用法用量】蜜水調(diào)敷。
【摘錄】《幼科指掌》卷三
【處方】槍消1錢8分,蒲黃4分(生),僵蠶1錢,牙皂1分半,冰片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腫去痰。主咽喉腫。重舌。
【用法用量】吹入喉。
【注意】性迅利,善走內(nèi),輕癥不宜用。
【摘錄】《醫(yī)碥》卷七
【處方】黃牛糞(煅)1兩,黃柏1兩,人中白(鹽泥固封,煅)1兩,大梅片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走馬牙疳,腐爛。
【用法用量】吹之。
【摘錄】《外科傳薪集》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金丹功效和用法等。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雖然金丹的好處很多,但是還是要在充分了解它的情況下再去服用。
說到黑金丹,大家應(yīng)該能猜到這是一種中藥的方劑,但是這個方劑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癥的,很多人卻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番。
【處方】黃連、黃芩、黃柏、山梔子、連翹、石膏、澤瀉、赤芍藥、大黃、枳殼、薄荷、牡丹皮、玄參、桔梗、防風(fēng)、赤茯苓、荊芥各等分。
【制法】上大合1劑,水8碗,煎7碗,去滓,入芒消1斤于內(nèi)化開,澄去泥水,將藥入鍋內(nèi)煎至干,須慢火鏟起,入新罐內(nèi),上用新燈盞1個蓋住,入水于盞內(nèi),火煅,候干,水3盞為度,取出放地上,去火毒,研為細末,入甘草末5錢攪勻。
【功能主治】上焦邪熱,咽喉腫痛,及牙齒疼痛;傷寒誤補,大潮大熱,聲啞不出,胸膈作痛,鼻衄吐紅;痰壅火盛,癲狂譫語,一切實熱之證。
【用法用量】每服2錢,茶清送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四引云萊弟方
經(jīng)過上面詳細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都知道了黑金丹的功效作用等,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時要多注意自身的鍛煉,增強抵抗力,這樣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藥物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品越來越多,寸金丹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寸金丹。
【處方】香附子 川羌活 山楂肉 川芎 新會皮 前胡 干葛 紫蘇葉 赤苓 廣木香 薄荷 砂仁 茅術(shù) 赤芍 烏藥 防風(fēng) 廣藿香 白芷 厚樸各90克 生甘草45克 生蔻仁60克 枳殼 草蔻各30克 六神曲150克
【制法】以上諸藥,曬干磨為細末,丸如梧桐子大,飛辰砂30克為衣。
【功能主治】主赤白痢疾,霍亂吐瀉,胸腹悶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藿香煎湯送下。
【摘錄】《痧癥匯要》卷一
【處方】川芎、烏頭、甘草、荊芥、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酒打面糊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頭風(fēng),偏正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細嚼,茶清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六
【處方】神曲(炒)9兩,蒼術(shù)(炒)1兩,白芷1兩,甘草1兩,川芎1兩,茯苓1兩,防風(fēng)1兩,草果仁1兩,前胡1兩,橘皮1兩,砂仁2兩,羌活1兩,法半夏1兩,藿香1兩,蘇葉1兩,木香1兩,厚樸(制)1兩,薄荷1兩,香附(醋炒)1兩,烏藥1兩,白豆蔻1兩,枳殼(炒)1兩。
【制法】上為細末,過羅,每34兩細末,兌朱砂1兩,混合均勻,煉蜜為大丸,重2錢5分。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暑止嘔。主中寒、中暑、感冒發(fā)燒,嘔吐瀉泄,胸滿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至2丸,溫開水送下。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藿香5錢,蒼術(shù)(土微炒去油)5錢,川厚樸(去粗皮,銼片,姜水炒)5錢,陳廣皮5錢,吳神曲(炒黃色,勿令焦)5錢,紫蘇葉5錢,生白芍5錢,赤茯苓5錢,桔梗5錢,白芷5錢,法半夏5錢,砂仁(微炒)3錢,廣木香(不見火,研為末)3錢。
【制法】上為細末,外用鉤藤鉤1兩、薄荷1兩,濃煎去滓,酒水為丸,每丸重5分。
【功能主治】小兒食滯感冒。
【用法用量】姜湯送下。
【摘錄】《一盤珠》卷八
【別名】寸金丸
【處方】當(dāng)歸(酒浸1宿)1兩半,楮實子1兩半,川楝子(炒)1兩半,全蝎40個(炒),巴豆7個(炒熱,去皮殼)。
【制法】上為細末,用浸當(dāng)歸酒打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元陽虛弱,寒氣攻沖,膀胱、小腸發(fā)腫作痛;或在心脅,牽連小腹,連屬陰間,致身體憎寒,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寸金丸(《局方》卷八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摘錄】《百一》卷十五
【處方】烏藥1兩,防風(fēng)1兩,羌活1兩,前胡1兩,川芎1兩,砂仁1兩,厚樸1兩,藿香1兩,半夏1兩,木香1兩,紫蘇1兩,薄荷1兩,蒼術(shù)1兩,香附1兩,赤茯苓1兩,白芷1兩,陳皮1兩,枳殼兩半,炙草兩半,白豆蔻2兩,草果仁1兩。
【制法】上為末,另用神曲24兩,多搗生姜汁拌糊為丸,以水飛朱砂2兩為衣,每丸重1錢2分,陰干。
【功能主治】中風(fēng)、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關(guān)緊閉;傷寒時疫;頭疼脊強,惡寒發(fā)熱;霍亂,絞腸痧,吐瀉腹痛;瘧疾;瀉痢膿血;肚痛飽脹;傷食生冷,飽悶噯氣,不服水土;途間中暑,眼黑頭痛;小兒傷寒,傷食,發(fā)熱不解。傷風(fēng)咳嗽,瘴氣,吞酸;產(chǎn)后昏迷,惡露不盡;小兒急,慢驚風(fēng)。
【用法用量】大人服1-2丸,小兒半丸,以愈為度。男婦老幼中風(fēng)、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關(guān)緊閉,姜湯送下;傷寒時疫,頭痛脊強,惡寒發(fā)熱,蔥、姜湯送下;霍亂、絞腸痧,吐瀉腹痛,姜湯送下;初瘧久瘧,桃枝湯送下;瀉痢膿血,肚痛飽脹,木香湯送下;傷食生冷,飽悶噯氣,不服水土,姜湯送下;途間中暑,眼黑頭痛,涼水調(diào)灌即解;小兒傷寒、傷食、發(fā)熱不解,清米飲送下。
【注意】孕婦忌服;虛勞吐血、咳嗽者勿服。
【摘錄】《仙拈集》卷四
寸金丹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大金丹是一種中藥方劑,看起來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大金丹卻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來看看吧。
【處方】甘草4兩,黑郁金4兩,玄明粉2兩,白礬8錢,生硼砂1兩,煅金礞石1兩(共為細粉),冰片8分,薄荷冰8分,朱砂面3錢,姜汁3錢,竹瀝膏4錢。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1錢5分重,蠟皮或蠟紙筒封固。
【功能主治】化痰順氣,定喘止嗽。主卒然中風(fēng),痰壅氣閉,神昏不語,胸膈不利,頭眩耳鳴,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開水送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處方】當(dāng)歸(酒洗凈,曬干,切片)2兩,白茯苓(乳拌,曬)2兩,白術(shù)(黃土裹,飯上煮7次,去土,切片)2兩,延胡索(酒煮透,曬于)2兩,蘄艾(去梗,淘凈灰塵,醋煮)2兩,川芎2兩,川藁本(去土,洗凈,曬干)2兩,丹皮(水洗凈,曬)2兩,赤石脂(煅)2兩,茵陳(童便煮)2兩,鱉甲(醋炙酥)2兩,黃芩(酒炒)2兩,白芷2兩,人參(切片,飯上蒸)4兩,大地黃(酒煮爛)4兩,益母草(取上半截,熬膏)4兩,香附(醋、乳、酒、童便、鹽水、泔水六制)4兩,桂心1兩2錢,大粉草(酒洗,炒)1兩2錢,沒藥(透明者,去油)1兩2錢,五味子(去梗,凈炒)1兩,沉香6錢,阿膠(蛤粉炒成珠)3兩,紫河車1具。
【制法】先將紫河車1具,盛竹籃內(nèi),放長流水中,浸半日,去其穢惡;用黃柏4兩,入煨罐內(nèi),將河車放入黃柏上,酒浸,炭火煨爛,取起,合各藥同搗曬干,磨極細如飛面,復(fù)合益母草膏,地黃、阿膠和勻,搗20杵,如10漸加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重3錢5分。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血暈、血崩、風(fēng)痙,氣血不調(diào),小產(chǎn)胎墜,諸虛百損。
【摘錄】《慈幼新書》卷首
【處方】牛黃5錢,珍珠5錢,冰片5錢,麝香5錢,犀角5錢,狗寶5錢,羚羊角5錢,孩兒茶5錢,血竭3錢,朱砂3錢,鴉片3錢,琥珀3錢,珊瑚3錢,沉香3錢,木香3錢,白檀香3錢,金箔5帖(存一半為衣)。
【制法】上為細末,用人乳汁為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痰火燔膈,中風(fēng)濕痰,虛損怯癥。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時候,用梨汁送下。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
【處方】朱砂3錢,雄精1錢,硼砂1錢,川連3錢,西黃1分,甘草1錢,枯礬3分,黃精3錢,淡秋石1錢,制熟附1錢半。
【功能主治】虛火上升,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上為細末。吹患處。
【摘錄】《外科傳薪集》
【處方】甘草2兩,黃芩2兩,黃柏2兩,梔子2兩,黃連2兩。
【制法】加大黃3兩,麻油熬,黃丹收,加雄黃5錢,朱砂5錢和勻。
【功能主治】疫癘心疼,一切熱毒,不服水土等。
【用法用量】臨用摻藥末貼,亦可為丸,口服或磨敷。
【摘錄】《理瀹》
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應(yīng)該就能了解大金丹是什么了吧。大金丹在中醫(yī)可以治療很多問題,是一種很有效的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