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寒止痛的獨活茶
女性宮寒養(yǎng)生茶。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相信關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散寒止痛的獨活茶”,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頭痛的原因很多。治療頭痛的方法也不少。然而有些頭痛不需要吃藥,吃藥也未必都是好事。我們還可以嘗試喝些保健茶,來緩解頭痛的情況。獨活茶的效果在治療頭痛方面就很不錯,當然這也只是它的功效之一。來看獨活茶的用法。
原料
獨活10g、花茶3g。
用法
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祛風濕,散寒止痛;鎮(zhèn)靜,鎮(zhèn)痛,抗炎,催眠。
用途
風寒濕痹,腰膝酸痛;手足攣痛;頭痛;牙痛;慢性支氣管炎。
頭痛的發(fā)病機制
頭痛的發(fā)病機制復雜,主要是由于顱內、外痛敏結構內的痛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經痛覺傳導通路傳導到達大腦皮層而引起。
顱內痛敏結構包括靜脈竇(如矢狀竇)、腦膜前動脈及中動脈、顱底硬腦膜、三叉神經(Ⅴ)、舌咽神經(Ⅸ)和迷走神經(Ⅹ)、頸內動脈近端部分及鄰近Willis環(huán)分支、腦干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和丘腦感覺中繼核等;顱外痛敏結構包括顱骨骨膜、頭部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頭頸部肌肉和顱外動脈、第2和第3頸神經、眼、耳、牙齒、鼻竇、口咽部和鼻腔黏膜等。
機械、化學、生物刺激和體內生化改變作用于顱內、外痛敏結構均可引起頭痛。如顱內、外動脈擴張或受牽拉,顱內靜脈和靜脈竇的移位或受牽引,腦神經和頸神經受到壓迫、牽拉或炎癥刺激,顱、頸部肌肉痙攣、炎癥刺激或創(chuàng)傷,各種原因引起的腦膜刺激,顱內壓異常,顱內5-羥色胺能神經元投射系統(tǒng)功能紊亂等。
頭痛的病理生理
頭面部血管、神經、腦膜、靜脈竇、頭面部皮膚、皮下組織、粘膜等構成頭部痛敏結構,當其受到機械牽拉、化學、生物刺激或體內內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引發(fā)頭部疼痛。
頭痛的臨床表現
頭痛程度有輕有重,疼痛時間有長有短。疼痛形式多種多樣,常見脹痛、悶痛、撕裂樣痛、電擊樣疼痛、針刺樣痛,部分伴有血管搏動感及頭部緊箍感,以及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繼發(fā)性頭痛還可伴有其他系統(tǒng)性疾病癥狀或體征,如感染性疾病常伴有發(fā)熱,血管病變常伴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等。頭痛依據程度產生不同危害,病情嚴重可使患者喪失生活和工作能力。
結語:有關獨活茶的功能和用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獨活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喝獨活茶能治療頭痛,頭痛的癥狀也是比較多的。相信大家都有感觸,上述也對其做了詳細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ys630.coM延伸閱讀
不少老年人會患有坐骨神經痛的癥狀,看著他們疼痛難忍的樣子會讓人很心疼。這里小編建議大家多喝四蟲雪蓮酒,能夠幫助治療坐骨神經痛的。四蟲雪蓮酒的配方比較復雜,需要的朋友要多向中醫(yī)師請教喲。來看四蟲雪蓮酒的用法!
配方
白花蛇一條,全蝎15g,雪蓮花15g,地龍20g,黑螞蟻20g,威靈仙20g,制乳香12g,制沒藥12g,當歸12g,制川烏10g,制草烏10g,川牛膝10g,紅參10g。
制法
上述藥物置陶瓷罐或玻璃瓶內,用白酒1000ml浸泡,罐口密封,浸泡7日后啟用。
用法
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服2周為1個療程。
功效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補肝益腎。
主治
坐骨神經痛。
宜忌
孕婦忌服。
附記
雪蓮花產于云南、四川、青海等地,具有溫腎壯陽、活血通絡、調經止血的功能。本品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鎮(zhèn)痛作用,《新疆中草藥手冊》記載本品單獨浸酒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由于本品能終止妊娠,故孕婦忌服。
坐骨神經痛診斷標準
根據疼痛的部位及放射方向,加劇疼痛的因素,減痛姿勢,牽引痛及壓痛點等診斷不難但確定病因十分重要。
1、腰椎間盤突出
病員常有較長期的反復腰痛史,或重體力勞動史,常在一次腰部損傷或彎腰勞動后急性發(fā)病。除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和體征外,并有腰肌痙攣,腰椎活動受限和生量前屈度消失,椎間盤突出部位的椎間隙可有明顯壓痛和放射痛。X線攝片可有受累椎間隙變窄,CT檢查可確診。
2、馬尾腫瘤
起病緩慢,逐漸加重。病初常為單側根性坐骨神經痛,逐漸發(fā)展為雙側。夜間疼痛明顯加劇,病程進行性加重。并出現括約肌功能障礙及鞍區(qū)感覺減退。腰椎穿刺有蛛網膜下腔梗阻及腦脊液蛋白定量明顯增高,甚至出現Froin征(腦脊液黃色、放置后自行凝固),脊髓碘水造影或MRI可確診。
3、腰椎管狹窄癥
多見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間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彎腰行走或休息后癥狀減輕或消失。當神經根或馬尾受壓嚴重時,也可出現一側或兩側坐骨神經痛癥狀及體征、病程呈進行性加重,臥床休息或牽引等治療無效。腰骶椎X線攝片或CT可確診。
4、腰骶神經根炎
因感染、中毒、營養(yǎng)代謝障礙或勞損,受寒等因素發(fā)病。一般起病較急,且受損范圍常常超出坐骨神經支配區(qū)域,表現為整個下肢無力、疼痛、輕度肌肉萎縮、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減弱或消失。
另外,還需考慮腰椎結核、椎體轉移癌等。干性坐骨神經痛時,應注意有無受寒或感染史,以及骶髂關節(jié)、髖關節(jié)、盆腔和臀部的病變,必要時除行腰骶椎X線攝片外,還可行骶髂關節(jié)X線攝片,肛指、婦科檢查以及盆腔臟器B超等檢查以明確病因。
結語:有關四蟲雪蓮酒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四蟲雪蓮酒已經熟悉很多了。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很復雜的疼痛疾病,一旦發(fā)作會疼痛專心刺骨,一定要盡快找到方法根治才行。生活中要記得多喝四蟲雪蓮酒幫助治療喲!
治療腳氣,很多種方法。然而,能夠根治的卻不多,所以總容易讓人失望。擺脫腳氣的困擾,也變成了難以實現的事情。其實這需要我們尋找合適的方法,這里給大家推薦喝烏藥茶法,烏藥茶的效果不錯的,來看烏藥茶的用法!
原料
烏藥5g、紅茶3g。
用法
用200ml開水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散寒止痛,理氣開郁。
用途
寒疝;宿食不消、反胃吐食;腳氣;小便頻數。
腳氣
足癬(俗名香港腳、腳氣),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膚損害往往是先單側(即單腳)發(fā)生,數周或數月后才感染到對側。水皰主要出現在趾腹和趾側,最常見于三四趾間,足底亦可出現,為深在性小水皰,可逐漸融合成大皰。
足癬的皮膚損害有一特點,即邊界清楚,可逐漸向外擴展。因病情發(fā)展或搔抓,可出現糜爛、滲液,甚或細菌感染,出現膿皰等。
腳氣的預防
1.要注意清潔,保持皮膚干燥,保持足部清潔,每天清洗數次,勤換襪子。
2.洗腳盆及擦腳毛巾應分別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3.平時不宜穿運動鞋、旅游鞋等不透氣的鞋子,以免造成腳汗過多,腳臭加劇。趾縫緊密的人可用干凈紗布或棉球夾在中間或選擇分趾襪,以利于吸水通氣。
4.勿吃容易引發(fā)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蔥、生蒜等。
5.情緒宜恬靜,興奮和激動容易誘發(fā)多汗,加重足癬。
6.足癬是一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防止自身傳染及繼發(fā)感染。
結語:有關烏藥茶的功能和用法,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烏藥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喝烏藥茶對治療腳氣有幫助,不少人看到之后應該很高興。因為到了夏天,很多人腳氣的癥狀變嚴重了,治療起來也變麻煩了許多。要多試試其他方法!
現今藥物的種類比較多,在選擇時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應該先對藥物進行一定的了解,那么你對獨活散這種中藥方劑有了解嗎?
【處方】川芎 獨活(去蘆頭)防風(去蘆頭)藁本(去土)旋復花 蔓荊子 細辛(去葉、土)各30克 石膏(研)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頭目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食后熱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獨活2兩,桂心2兩,防風1兩(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赤芍藥1兩半,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中風不得語,身體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半兩,防風半兩,防己半兩,秦艽半兩,黃耆半兩,芍藥半兩,人參半兩,白術半兩,茯神半兩,芎?半兩,遠志半兩,升麻半兩,石斛半兩,牛膝半兩,丹參半兩,羚羊角屑半兩,甘草半兩,厚樸半兩,天門冬半兩,五加皮半兩,桂心半兩,黃芩半兩,地骨皮半兩,橘皮1兩半,麻黃1兩半,干地黃1兩半,檳榔1兩,藁本1兩,杜仲1兩,烏犀角1兩,薏苡仁半升,石膏3兩。
【制法】上藥各細切,和勻,為粗散。
【功能主治】除余風。主風痱,服防風散愈后用之。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同煎至8分,濾去滓,1日2次。若或覺心中熱煩,以竹瀝代水煮之,臨煎藥,加生姜1味,斟酌用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處方】獨活2兩,黑豆1合(銼,炒熟),天南星半兩(炮裂),生姜半兩,防風1兩(去蘆頭)。
【制法】上銼細。
【功能主治】中風,口噤不開,筋脈拘急,疼痛。
【用法用量】以清酒5大盞,煎取3大盞,入于瓶中,密蓋良久,去滓放溫,拗開口,灌半中盞,頻頻服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秦艽1兩(去苗),荊芥穗1兩,白術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葛根1兩(銼),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中風,失音不語,四肢強直。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1兩,防風3分(去蘆頭),五加皮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赤芍藥1兩,干姜半兩(炮裂,銼),桂心1兩半,牛膝1兩(去苗),五味子3分,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1兩(去根),沉香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腎臟風虛,腳膝疼痛少力,不能步行。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獨活3分,漢防己1兩,秦艽3分(去苗),黃耆半兩(銼),赤芍藥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茯神半兩,白術半兩,芎?半兩,遠志半兩(去心),石膏1兩,川升麻半兩,防風3分(去蘆頭),丹參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天門冬半兩(去心),薏苡仁半兩,羚羊角屑3分,五加皮半兩,生干地黃3分,麻黃1兩(去根節(jié)),地骨皮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痱。心熱煩悶,四肢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1兩,桑寄生1兩,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牛膝1兩(去苗),細辛3分,秦艽1兩(去苗),赤茯苓1兩,桂心1兩,防風1兩(去蘆頭),芎?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當歸1兩(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赤芍藥3分,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風痹,手足不隨,身體疼痛,言語謇澀,筋脈攣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獨活1兩,細辛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菊花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木通1兩(銼),五味子1兩,赤茯苓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桂心1兩,白術1兩,芎?1兩,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1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冷,頭疼項強,背痛鼻干,心悶,語聲不出,胸中少氣,四肢無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獨活1兩,羚羊角屑3分,桂心3分,當歸3分(銼,微炒),黃芩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3分(去蘆頭),細辛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中風,筋脈拘急,腰背反張,狀如角弓,言語謇澀。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處方】獨活1兩,白術3分,防風2分(去蘆頭),細辛3分,人參3分(去蘆頭),石膏2兩,半夏半兩(湯洗7遍去滑),赤芍藥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3分,荊芥3分。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風眩,頭痛嘔逆,身體時痛,情思昏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薄荷7葉,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九
【別名】附子獨活湯
【處方】獨活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芎?半兩,丹參半兩,萆薢半兩(銼),菖蒲半兩,天麻1兩,桂心1兩,黃耆半兩(銼),當歸1兩(銼,微炒),細辛半兩,山茱萸半兩,白術半兩,甘菊花半兩,牛膝半兩(去苗),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腎臟中風,腰脊疼痛,不得俯仰,兩腳冷痹,緩弱不遂,頭昏耳聾,語音渾濁,四肢沉重。腎臟中風,肌色黎黑,骨節(jié)酸痛,多汗惡風,身體沉重。
【用法用量】附子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二十)。
【摘錄】《圣惠》卷七
【處方】獨活1兩,蔓荊子半兩,人參1兩(去蘆頭),黃芩3分,玄參3分,秦艽3分(去苗),沙參3分(去蘆頭),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3分,白鮮皮3分,防風3分(去蘆頭),甘菊花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肺臟風毒,鼻塞,面癢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漿水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
【別名】獨活湯、防風散
【處方】獨活1兩,茯神3分,防風3分(去蘆頭),羚羊角屑3分,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人參3分(去蘆頭),前胡3分(去蘆頭),沙參3分(去蘆頭),旋覆花3分,黃耆3分(銼),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脾臟中風,胸膈痰涎,言語不利,翕翕發(fā)熱,智意昏濁。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五)、防風散(《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摘錄】《圣惠》卷五
【處方】獨活1兩,羚羊角屑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五加皮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荊芥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中風,筋脈拘急,肢節(jié)疼痛,起臥艱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豬肉、毒魚。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名見《普濟方》卷八十九
【別名】獨活白術散
【處方】獨活4分,白術12分,防風8分,細辛4分,人參4分,干姜4分,蜀天雄(炮)1分,桂心1分,栝樓6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眩厥逆,身體疼痛,百節(jié)不隨,目眩心亂,反側若癲,發(fā)作無常。
【用法用量】獨活白術散(《圣濟總錄》卷十六)。
【注意】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菜、生蔥等物。
【摘錄】《外臺》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處方】獨活1兩,甘菊花1兩,蔓荊子1兩,芎?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肝臟實,目赤昏澀,熱淚不止,筋脈拘急,背膊勞倦及頭昏項頸緊急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加酸棗仁、鼠粘子各50粒(研碎),同煎至7分,并滓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別名】獨活湯
【處方】獨活1兩,黃耆1兩(銼),防風3分(去蘆頭),白鮮皮3分,茯神1兩,羚羊角屑3分,桂心半兩,酸棗仁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中風,四肢拘攣,心神煩亂,不得睡。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一七四)。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
【別名】獨活酒
【處方】獨活1兩,天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當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藥3分,荊芥半兩,羚羊角屑3分,芎?半兩,蔓荊子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睡臥不安,筋脈四肢攣急或強直。
【用法用量】獨活酒(《普濟方》卷三五○)。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獨活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1兩(去蘆頭),石膏2兩,芎?半兩,蔓荊子半兩,桂心半兩,赤芍藥半兩,犀角屑半兩,茯神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甘菊花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恍惚,語澀,心胸不利,頭目疼痛,四肢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獨活2兩,防風2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當歸1兩(銼,微炒),麻黃1兩(去根節(jié)),細辛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口噤肩強直,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酒各半中盞,煎至6分,去滓,拗開口灌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獨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葛根半兩(銼),羚羊角屑3分,赤箭1兩,當歸3分,酸棗仁3分(微炒),芎?半兩,秦艽半兩(去苗),麻黃1兩(去根,銼),五加皮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痙。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獨活1兩,赤箭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烏犀角屑3分,羌活3分,防風3兩(去蘆頭),天蓼木3兩,白附子3分,漢防己半兩,桂心半兩,芎?半兩,白僵蠶半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龍齒1兩(研入)。
【制法】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妊娠因洗頭中風,身體強硬,牙關緊急,失音不語。
【用法用量】每服3錢,薄荷湯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處方】獨活(去蘆頭)1錢,阿魏(面少許,和如薄餅子,火上焙干,搗為末)1錢,桂(去粗皮)1分,大黃(銼,炒)1分,牛膝(去苗,銼)1分,羌活(去蘆頭)1分,鱉甲(醋炙)1分,當歸(切,焙)1分,干蝎(炒)1分,黃耆(銼)1分,芎?1分,赤茯苓(去黑皮)1分,木香1分,麻黃(去根節(jié))1分,蔓荊子1分,半夏(洗去滑)1分,吳茱萸(炒)1錢半,荊芥穗2錢,虎骨(酥炙)4錢,芫花1兩,狼毒(捶碎,以醋3升,同芫花于石器內煮干)半兩,白花蛇(酒浸,去骨,炙干,仍用酒溫,又干,如是者20余次,搗)1兩,麝香少許(研),牽牛子。
【制法】上將芫花、狼毒2味別作一處為末,牽牛子、半夏2味亦別作一處為末,其余眾藥共作一處為末。
【功能主治】走注風,兩足疼痛腫起,忽偏在一足痛,行履不得,其痛處游走不定,忽上項,頭目昏亂,忽走在右手,忽走在左手,忽在一手指頭上,忽在一腳趾頭上,只有一點痛,痛不可忍,其游走痛處一點常赤色,甚則遍身有赤色,或攻項背,或把腰膊,或注腳下,或攻胸脅,腿骨與脛骨俱小,惟有膝頭粗腫;亦治白虎風,甚則下青糞。
【用法用量】吃此藥后,或痛處在指甲下或在腳指甲下,破出得惡血,或在鼻中出得惡血,其病方可除根。方中牽牛子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方》卷九十八引《護命》
【處方】獨活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天門冬1兩(去心),黃耆1兩(銼),甘菊花1兩,防風1兩(去蘆頭),側子1兩(炮裂,去皮臍),漢防己1兩,檳榔1兩,赤茯苓1兩,牛膝1兩(去苗),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生干地黃1兩,半夏2分(湯洗7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腳氣。緩弱頑痹,痰壅氣滿,心胸悶亂,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普濟方》卷二四三
【處方】獨活1兩半,麻黃1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芎?1兩,桂心1兩,天麻1兩,當歸(銼,微炒)1兩,生干地黃1兩,五加皮1兩,防風(去蘆頭)1兩,側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若背項強,四肢拘急,不得轉動。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八
【處方】獨活、地骨皮、細辛、芎?、菊花、防風(去叉)、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氣虛感風,或驚恐相乘,肝膽受邪,使上氣不守正位,致頭招搖,手足顫掉,漸成目昏。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取6分清汁,入少竹瀝,再煎,食后溫服,1日2次。
【摘錄】《三因》卷二
【處方】獨活1兩,牛膝2兩(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芎?3分,桂心3分,赤芍藥3分,當歸3分(銼,微炒),桃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冷滯,風氣攻刺,腰胯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處方】獨活1兩,石斛1兩(去根,銼),海桐皮1兩(銼),防風1兩(去蘆頭),當歸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1兩,芎?1兩,牛膝1兩(去苗),五加皮1兩,仙靈脾1兩,桂心1兩,漢防己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毒攻兩腳,軟弱無力,行立艱難。中風,半身不遂,身體筋脈攣急,肝心壅滯。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注意】忌生冷、油膩、毒魚、滑物。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獨活1兩,白僵蠶3分(微炒),干蝎半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防風3分(去蘆頭),芎?1兩,當歸3分,麻黃1兩(去根節(jié)),桂心1兩,赤芍藥3分,天麻1兩,細辛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破傷風,四肢不收,口中沫出,及中賊風。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別名】獨活湯
【處方】獨活半兩,附子3分(炮裂,去皮臍),防風半兩(去蘆頭),麻黃3分(去根節(jié)),桂心半兩,芎?半兩,薏苡仁1兩,赤茯苓3分,牛膝3分(去苗),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術半兩,茵芋半兩,海桐皮半兩(銼),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風,身體疼痛,腰背拘急。婦人血風攻注,腳膝虛腫,或上焦不利。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一五○)。
【注意】忌生冷、油膩、毒魚、滑物。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獨活2兩,赤茯苓1兩,漢防己1兩,芎?1兩,赤芍藥1兩,麻黃1兩半(去根節(jié)),牛膝1兩(去苗),當歸1兩(銼,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萆薢1兩(銼),桂心2兩,茵芋1兩,防風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偏風。手足不遂,肌肉頑痹。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食生冷、油膩、豬、魚、雞、狗肉。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處方】獨活1兩,防風1兩(去蘆頭),桂心1兩,漢防己半兩,白術半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人參半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細辛半兩,茵芋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秦艽半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卒中風。忽倒悶絕,口噤不語,氣厥不識人,閉目不開,針灸不知痛處。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加竹瀝1合,更煎2-3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
【處方】獨活3分,萆薢1兩,防風1兩(去蘆頭),細辛1兩,人參1兩(去蘆頭),干姜1兩(炮裂,銼),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丹參1兩,牛膝1兩(去苗)。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痹。身體不舉,常多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1兩,羌活1兩,芎?3分,桂心3分,赤茯苓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羚羊角屑3分,白僵蠶1兩(微炒),天麻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丹參3分,干蝎1兩(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中風。中面?斜,手腳不遂,風入臟腑,昏悶不語,腰脊如解,難以俯仰,骨痹冷痛,心驚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薄荷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九
【處方】獨活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癬。
【用法用量】以酒調和如糊,先用皂莢水洗癬上,然后涂之,每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七
【處方】獨活1兩,桂心1兩,芎?1兩,麻黃1兩(去根節(jié)),防風1兩(去蘆頭),白術1兩,赤芍藥1兩,細辛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柔風。肌肉軟弱,身體疼痛,四肢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二十二
【處方】川獨活(黃色如兔眼者,去蘆洗,焙干稱)1兩,白術1兩,白茯苓(去皮)1兩,秦艽(洗,去蘆)1兩,葳蕤(洗)1兩,柏子仁(研)1兩,甘草(炙)1兩,犀角(鎊)半兩,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半兩,熟干地黃(酒灑,9蒸9曬,焙干稱)半兩,枳實(湯浸,洗去瓤,薄切,麩炒)半兩,白芷(不見火)半兩,官桂(去粗皮,不見火)半兩,人參(去蘆)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風。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同煎至7分服,不拘時候。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獨活氣味苦辛甘平,入足厥陰、少陰;白術氣味甘溫微苦,入足太陰、陽明;茯苓氣味甘平淡滲,入足陽明;葳蕤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秦艽氣味苦平,入手、足陽明,兼入肝膽;柏子仁氣味苦辛微溫,入足厥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陽;犀角氣味苦酸咸寒,入足厥陰、手少陰;川椒氣味辛溫,入手、足大陰及命門;熟地黃氣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陰;枳實氣味苦寒,入足太陰;白芷氣味辛溫,入手、足陽明,為引經之藥;官桂氣味辛溫,入足厥陰;人參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即驚恐亦七情所傷之病,致臟腑偏勝不平,故用補五臟之藥,護持正氣,雖用獨活為主,再佐以辛溫苦寒之品,使偏勝者得以和平,客病何由得入哉。
【摘錄】《本事》卷一
【處方】獨活半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芎?1兩,防風3分(去蘆頭),當歸1兩(銼,微炒),細辛1兩,桂心半兩,赤箭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中風。偏枯不遂,口眼不正,語澀,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1-2沸,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忌生冷、油膩、豬雞肉。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獨活1兩,黃芩1兩,莽草1兩,當歸1兩,川芎1兩,大黃1兩,赤芍藥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
【用法用量】分作2次,先用豬蹄,以水2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藥,再煎10余沸,去滓,乘熱洗瘡。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七四引《簡易》
【處方】獨活5錢,升麻5錢,川斷5錢,地黃5錢,桂皮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忽吐衄下血,甚而九竅皆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湯調下,1日2次。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
【處方】獨活1兩半(鹽水炒),白芍1兩半(炒),防風1兩半(鹽水炒),當歸3兩,遠志1兩半,生地5兩,龍齒3兩(煅),茯神2兩(去木),人參1兩5錢,炙草1兩5錢。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后風邪乘虛襲傷營陰,心神失養(yǎng),心血心氣俱餒,驚悸不安,脈浮虛微數。
【用法用量】每服3錢,銀器煎湯,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方中獨活開經氣,防風散風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獨活散這種中藥方劑的一些介紹,現在人們對養(yǎng)生都已經重視起來,特別是各大電視上都會報道一些有關養(yǎng)生的方法,從飲食方面到運動方面等。大家也可以多學習一些這樣的方法,對自己的身體進行好的調養(yǎng)。
平時不想吃法,如果是偶爾的現象不用擔心。調節(jié)一下身體情況,就會有食欲的。但是如果長期食欲不振,就需要采取一些治療辦法了。這里給大家介紹治療食欲不振的茶飲保健法,喝肉桂良姜茶。肉桂良姜茶的效果很好的,來看肉桂良姜茶的用法!
原料
肉桂3g、高良姜2g、當歸1g、厚樸2g、人參1g、花茶3g。
用法
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ml泡茶,沖飲至味淡。
功能
溫中散寒。
用途
冷氣攻心腹痛、多嘔、不思飲食。
預防不思飲食的措施
1、生活要有規(guī)律
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休息的時間難以始終如一,但不管怎樣,在進食上必須做到定時、定量、定質,不能因為繁忙而在飲食上馬虎從事,饑一頓、飽一頓對人體健康是無益的。合理的飲食制度,可成為機體的條件刺激。堅持定時進餐,到了進餐時間,就會產生食欲,分泌多種消化液,利于食物中各種營養(yǎng)素的吸收。
2、要注意對食物科學地加工烹調
科學的加工烹調食物有助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利用。色彩美麗,香氣撲鼻,味道鮮美,造型別致的食物,是人體產生條件反射,分泌出大量消化液,從而引起旺盛的食欲,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另外,正確的食品加工,可以避免食物中的維生素的破壞。
3、就餐時好心情
就餐時保持愉快、舒暢的心情,有益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4、就餐環(huán)境要優(yōu)美
就餐時有一個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光線充足,溫度適宜,餐桌、餐具清潔衛(wèi)生等,都能促進食欲。
5、注意服用的藥物
某些藥物的長期服用可導致藥源性味覺障礙,要合理的用藥,可服用具有調理腸胃的中藥腸胃調神劑進行治療。
6、要戒煙、忌酒
過量飲酒或每餐必飲的習慣一定要戒除,戒煙對提高食欲也是非常重要的。
7、適量運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例如散步、慢跑、氣功等都是胃腸病患者的良好選擇。
8、補鋅
孩子缺鋅初期表現為厭食,食欲減退,甚至不想吃飯。如果厭食出現1-2個月后,就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情況,即異食癖,也有可能出現口腔潰瘍等。再發(fā)展下去,還會引起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出現生長遲緩,比如小孩的體格矮小,比同齡兒童矮小得多等情況。小兒補鋅要從食補抓起,不能偏食,少吃或不吃零食,多吃海鮮。貝殼類的海鮮,像海蠣、花蛤,還有魚類,植物中硬殼類的鋅含量也很多,像花生、板栗、核桃。水果中可多吃獼猴桃。如果孩子一旦出現因為缺鋅引起的厭食,除了補充食物外,還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新稀寶牌鋅硒寶片補鋅。
結語:有關肉桂良姜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肉桂良姜茶已經有了一些認識和了解了。肉桂良姜茶能治療食欲不振,不思飲食。對于這個情況,上述也提到了一些預防措施,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獨活煮散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當歸(切,焙)3分,赤芍藥(炒)半兩,芎?3分,秦艽(去苗土)3分,桂(去粗皮)3分,生干地黃(焙)3分,黑豆2合。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產后中風。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一
【別名】獨活散
【處方】獨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風聾。
【用法用量】獨活散(《普濟方》卷五十三)。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四
【別名】獨活湯
【處方】獨活8兩,芎?1兩,芍藥1兩,茯苓1兩,防風1兩,防己1兩,葛根1兩,當歸4兩,人參4兩,桂心4兩,羚羊角4兩,石膏4兩,麥門冬4兩,磁石10兩,甘草3兩,白術3兩。
【制法】上藥各切如豆。
【功能主治】風痱。肢體緩弱,言語謇澀,冒昧不識人。
【用法用量】獨活湯(《圣濟總錄》卷九)。
【摘錄】《千金》卷八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獨活煮散結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獨活煮散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
隨著現在人對于健康的關注,在平時的時候也非常注意補充營養(yǎng)和調理身體,在如今市場上,中西藥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不足,而中藥方劑由于天然無公害,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蓯蓉獨活散。
【處方】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2兩,獨活(去蘆頭)1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半,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半,澤瀉2兩,黃耆(細銼)2兩,五味子1兩,蒺藜(炒去角)1兩,防風(去叉)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木香1兩,干姜(炮)1兩,牡蠣(熬)1兩,赤石脂1兩,黃芩(去黑心)1兩,甘草(炙,銼)1兩,桂(去粗皮)1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黃)1兩,細辛(去苗葉)1兩,續(xù)斷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腰胯膀胱間忽冷如人吹,及手足膝蓋冷如水,或莖中痛,小便無節(jié)。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空心酒調下,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蓯蓉獨活散的作用與功效已經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獨活細辛散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方劑,但是不經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獨活細辛散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獨活細辛散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別名】獨活散
【處方】獨活1錢,細辛1錢,附子(炮,去皮臍)1錢,甘菊花1錢,麻黃(去蘆)1錢,白芷1錢,五味子(杵,炒)1錢,紫菀茸1錢,赤茯苓1錢,肉桂1錢,白術1錢,川芎1錢,桑白皮1錢,杏仁(麩炒,去皮)1錢,防風1錢,甘草(炙)半錢。
【功能主治】肺臟中風,胸滿短氣,冒悶汗出,噓吸顫掉,聲嘶體重,四肢痿弱,其脈浮,晝愈夜甚,偃臥冒悶,或頭痛項強,背痛鼻干,心悶語謇,胸中少氣,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獨活細辛散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獨活細辛散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中醫(yī)學術里,對很多病癥的表達和現代醫(yī)學不一樣。例如噦逆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實就是惡心干惡。這里小編給大家介紹治療惡心的藥茶方,喝丁香柿蒂茶。丁香柿蒂茶的效果很好的,有興趣的人來了解下丁香柿蒂茶的用法!
原料
丁香1g、柿蒂2g、花茶3g。
用法
用丁香、柿蒂的煎煮液20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散寒理氣降逆。
用途
外感寒邪咳噫不止、噦逆不定。
噦逆
噦逆就是惡心干嘔的意思。惡心為上腹部不適和緊迫欲吐的感覺。可伴有迷走神經興奮的癥狀,如皮膚蒼白、出汗、流涎、血壓降低及心動過緩等,常為嘔吐的前奏(一般惡心后隨之嘔吐,但也可僅有惡心而無嘔吐,或僅有嘔吐而無惡心)。
惡心的原因
引起惡心、嘔吐的原因很多。
1、消化系統(tǒng)感染性疾?。菏澄镏卸?、急性胃腸炎、病毒性肝炎
2.內臟疼痛性疾?。杭毙阅c梗阻、胰腺炎、膽囊炎、腹膜炎
3.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耗X炎、腦膜炎、高血壓腦病
4.藥物引起:化療藥物、洋地黃類藥物、某些抗生素如紅霉素
5.暈動癥:暈車暈船的人發(fā)作時可出現惡心、嘔吐
6.神經性嘔吐:有些人從兒童期或學生時代就開始發(fā)病,可有家庭史,女性多見
7.感冒:在感冒期間身體會出現諸多的不適,這種情況下就會引起嘔吐以及惡心的情況。
疾病信號
腸胃疾病惡心可能由反胃引起,也可能是更嚴重的疾病的信號,如心臟病或中風的警告信號。女性極度的惡心伴隨和感冒相似的癥狀可能是心臟病的信號。另外,如出現惡心、乏力、食欲減退,還可能是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檢查。很多女性在月經來前會惡心,半數婦女懷孕時會惡心,早晨起床后喝杯薄荷茶,癥狀也許會立即消失
發(fā)生在飯后惡心,可能性診斷為腸胃疾病、肝炎。飯后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多數是消化不良、胃炎、腸炎、痢疾、食物中毒等胃腸疾病。假如惡心伴有厭食、疲乏,應警惕病毒性肝炎,及時就診并隔離。假如惡心伴有咽部不適,可能是慢性咽部的炎癥。假如育齡女性假如未經避孕(或避孕失敗)而超過4周尚未行經者,要考慮是否為早孕所致。
結語:有關丁香柿蒂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丁香柿蒂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丁香柿蒂茶能治療惡心干惡,對于這種病癥,很多人都不愿意想起。因為經歷很痛苦,既然如此,以后一旦發(fā)現要及時治療才行!
肚子痛的情況,我們都有過。但是引發(fā)肚子痛的原因有很多。腹痛的病癥也有不同的類型。治療的時候還需要找清楚原因,對癥下藥。木香吳萸茶的功效幫助治療寒疝型的腹痛,希望有此癥狀的朋友多喝些這種茶,來看木香吳萸茶的用法!
原料
木香5g、吳茱萸3g、小茴香2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
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ml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溫經理氣,散寒消疝。
用途
寒疝;偏墜小腸疝痛;小腹冷痛。
寒疝
指一種劇烈之腹痛,由內臟虛寒,復感寒邪(或風寒)而發(fā)病?!端貑栭L刺節(jié)論》: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諸病源候論》卷二:寒疝者,陽氣積于內,則衛(wèi)氣不行,衛(wèi)氣不行則寒氣盛也。故令惡寒、不欲食,手足厥冷,繞臍痛,自汗出,遇寒即發(fā),故云寒疝也。治以溫經散寒為大法,兼以活絡通下。用大烏頭湯、烏頭桂枝湯、大黃附子湯、當歸生姜羊肉湯(如無羊肉,可用鴿子肉代替)等方治療;亦可以延胡索,胡椒、小茴香等分為末,酒調服。
指陰囊硬結、腫痛。由寒邪襲于厥陰經所致?!度彘T事親》卷二:寒疝,其狀囊冷,結硬如石,或控睪丸而痛。得于坐臥濕地,或寒月涉水,或冒雨雪,或臥坐磚石,或風冷處使內過勞。宜以溫劑下之。如寒氣不盛者,用荔香散、暖肝煎、溫經湯、神應丁香楝實丸等方;寒邪盛,用醫(yī)林四神丸、胡蘆巴丸、沉香桂附丸等方、《百一選方》十補丸等。
七疝之總稱?!夺t(yī)學綱目》卷三:疝圖雖七,然寒疝即疝之總名。
治療
治寒疝攻注,胸脅滿痛,汗出,木香湯方,木香(三分) 、檳榔(銼) 、細辛(去苗葉)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參、芍藥、當歸(切焙)。上一十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治寒疝手足逆冷,身體疼痛,冷汗自出,烏頭湯方。烏頭(炮裂去皮臍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細辛(去苗葉三分)上三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來去,腰腹攻痛,茱萸湯方,吳茱萸(湯浸焙炒三分) 生姜(切焙微炒) 豉(微炒) 桂(去粗皮各半兩)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酒少許,同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冷痛氣弱,汗自出,不欲食,人參湯方。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 、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 、干姜(炮各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檳榔、白術、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上八味,銼如麻豆,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寒疝亦治陰疝,走馬湯方,巴豆(二枚去皮心膜炒) 、杏仁(二枚去皮尖雙仁炒)、上二味,取綿裹,椎令極碎,投熱湯二合,絞取白汁服之,未瘥更一服。
結語:有關木香吳萸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木香吳萸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木香吳萸茶能治療寒疝,對于寒疝的相關知識,上述也介紹了一些。包括其他的一些療法,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