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帶下的扁豆茶
茶的季節(jié)養(yǎng)生。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隨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治療帶下的扁豆茶”,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帶下是指白帶的量色質氣味發(fā)生異常的疾病。這種病癥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否則將影響正常的生活。那么,這帶下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帶下的藥茶方是什么?帶下的偏方又有哪些呢?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扁豆山藥茶
配方
白扁豆、山藥各20克。
制法
先將白扁豆炒香搗碎,山藥切片,煎水加白糖調味后代茶用。
功效
治療帶下。
帶下病的偏方
蕎麥粉治帶下病
蕎麥粉500克,雞蛋清10個,甘草末60克。先將養(yǎng)麥粉炒黃,甘草研成細末,和勻。再用蛋清調,加適量溫開水,做成丸。每日早、晚用開水送下藥丸30克。本方適用于脾虛帶下及濕熱帶下之輕者。
白果肉治帶下病
白果肉4粒,雞蛋1個。將白果去皮心、雞蛋小頭打一洞口,白果填入蛋內,用紙打濕糊好洞口,將蛋煮熟或蒸熟即成。每天晨起吃1個,連服510天。病程長者,服20天亦可。本方適用于脾虛之帶下病。
鮮雞冠花治帶下病
鮮雞冠花、鮮藕汁、干燥白糖粉各500克。將雞冠花洗凈,加水適量煎煮,每20分鐘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煎3次。合并煎液,繼續(xù)以小火煎煮濃縮,到將要干鍋時加入鮮藕汁500毫升,再加熱至稠爛時?;穑靹?、曬干、壓碎,裝瓶備用。每次10克以沸水沖化,頓服,每日3次。本方適用于脾虛帶下。
金櫻子治帶下病
金櫻子、蜂蜜各200克。將金櫻子剖開去核,洗凈,水煮2次,合并濾液,濃縮至稀流膏狀,加入濾凈之蜂蜜,煮沸;每服10--50克,日2次,溫開水沖服。本方適用于腎陽虛之帶下。
黃狗腎治帶下病
黃狗腎(陰莖與睪丸)1具,冰糖少許。將狗腎洗凈切碎,加水濃煎成膠,冰糖熬汁,兌人收膏。每服12克,黃酒兌服。本方適用于腎陽虛所致帶下病。
龜鹿二仙膠治帶下病
龜鹿二仙膠360克,當歸、黃芪各18克,枸杞子90克,米酒或高粱酒500毫升。各藥物放人大口瓶內,再放入酒密封存4個月;睡前服1小杯。本方適用于腎虛之帶下病。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閱讀之后,相信很多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帶下的藥茶方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了吧!這個藥茶方治療帶下是比較不錯的,可以試一試哦!
相關閱讀
帶下的臨床表現常見白帶增多、綿綿不斷、腰痛、神疲等,或見赤白相兼,或五色雜下,或膿濁樣,有臭氣等。這帶下應該怎樣有效的治療呢?治療帶下的偏方又有哪些?帶下的藥茶方是什么?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白果車前草茶
配方
白果15克,車前草5克。
制法
共煎湯代茶飲。
功效
治療帶下等病癥。
帶下的偏方
萆薜治帶下病
萆薜、銀花各30克,綠豆30---60克。先將前2味洗凈煎水,藥汁和綠豆共煮為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日1服,連服3--5天。本方適用于熱毒所致帶下病。
馬鞭草治帶下病
馬鞭草60克(干品30克),豬肝60--100克。將馬鞭草洗凈切成小段,豬肝切片,混勻后用瓦碟載之,隔水煮熟服食。每日1次,3--4次顯效。本方適用于熱毒所致之帶下病。
薏苡仁治帶下病
薏苡仁50克,大米150克,土茯苓10克。皆淘洗干凈,土茯苓裝入紗布袋,扎口、水煮至米爛粥濃,去藥袋,食粥。
段禹余糧治帶下病
段禹余糧、干姜各等量。共研為細末,每次空腹服6克,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證見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粘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蒼白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溏,兩足浮腫,舌淡苔白或膩,脈緩弱。
生姜治帶下病
生姜30克、半復適量。將半夏研為細未,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丸,每服30~50粒,姜湯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
干姜白芍治帶下病
干姜、白芍各等量。將上藥炒黃共研為細未,貯罐備用。每服9克,米湯送下,每日2次。腎陽虛帶下,證見白帶清冷,量多,質稀,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
炒干姜治帶下病
干姜適量。炒黑研為細末,貯入罐中,每服4.5克,空腹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個帶下的藥茶方是比較不錯的,如果想要用這里的配方進行治療的話,請及時就醫(yī)哦!
治療帶下的方劑
1、治療帶下的方劑
1.1、加味止帶方
【方源】黔貴丁氏婦科。
【組成】豬苓15g,茯苓15g,車前子15g(包),澤瀉15g,茵陳15g,赤芍15g,丹皮15g,黃柏15g,梔子15g,苦參15g,白鮮皮15g,冬瓜仁15g,百部15g,北柴胡10g,川牛膝10g。
【功用】清熱解毒,燥濕止帶,殺蟲止癢。
1.2、兒茶潰瘍散
【方源】龍江韓氏婦科。
【組成】兒茶15g,枯礬10g,冰片15g,雄黃5g,龍骨20g,黃柏15g,研末外涂或外洗。
【主治】濕熱下注,蟲蝕陰內之帶下、陰癢。
1.3、王氏清化止帶湯
【方源】三晉王氏婦科。
【組成】敗醬草25g,紅藤15g,延胡索10g,川楝子12g,廣木香8g,白果仁10g,赤芍10g,丹參15g,川續(xù)斷10g,炒山藥15g,車前子10g(包),甘草5g。
【主治】熱毒蘊滯,氣滯血瘀之帶下腹痛癥。
1.4、祛濕止帶湯
【方源】吳門婦科張又良。
【組成】羌活9g,防風9g,白芷9g,僵蠶9g,薏苡仁9g,蛤殼9g,茯苓9g,陳皮9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
【主治】濕邪所致之帶下病。
2、什么是帶下病
帶下的量、色、質、味發(fā)生異常,或伴全身、局部癥狀者,稱為“帶下病”。本病可見于現代醫(yī)學的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卵巢早衰、閉經、不孕、婦科腫瘤等疾病引起的帶下增多或減少。
生理性帶下是指正常女子自青春期開始,一種潤澤于陰道內的無色透明、黏而不稠、無特殊氣味的液體,該液體是在經期前后、月經中期及妊娠期量相對增多,這是機體腎氣充盛,脾氣健運,任脈通調,帶脈健固的正常表現。由于多數女性的帶下略呈白色,故俗稱“白帶”。
帶下病的主要病因以濕邪為主,主要病機是任帶兩脈損傷,失約或失養(yǎng)。治療上重在調理任帶二脈。由于帶下病以濕邪為患,故其病纏綿,反復發(fā)作,不易速愈,且常并發(fā)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僅次于月經病的常見病。
3、帶下病怎么治療
陰道沖洗: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由念珠菌性、滴蟲性病菌所引起的帶下病。
藥物熏洗:可以選擇一些治療帶下病的中草藥煎水進行陰道沖洗,然后熏洗坐盆,可以起到治療帶下病的作用。
陰道納藥:治療帶下病還可以在沖洗或者熏洗之后,將治療帶下病的藥物納入陰道。
此外,還可以口服一些藥物,對治療帶下病也是有幫助的。
帶下病有什么危害
1、白帶出現異常容易引發(fā)各種女性婦科疾病,一般來說帶下病和宮頸糜爛、陰道炎、盆腔炎等疾病息息相關,是很多女性身體健康出現異常的信號。所以當出現帶下病時應該及時檢查治療,切勿耽誤病情。
2、輕度的白帶異常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并不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但如果一直拖著不及時治療,導致病情加重,則可能會引起不孕的嚴重后果。
3、白帶量多且有異味,如果女性的身體同時出現不適的癥狀,也會影響夫妻生活。如果長期無法進行同房,也會影響夫妻的感情和家庭的和諧,所以一定要積極治療和面對,早日痊愈。
帶下病不能吃什么
1、山楂
山楂為中醫(yī)常用的消積之品,有破氣耗氣之害。虛弱人或虛病后忌之。帶下病患者食后會加 重病情。
2、荸薺
荸薺性寒,味甘,有耗傷正氣之弊。如《隨息居飲食譜》中說:“中氣虛寒者忌之?!逼⑻?帶下病或腎虛帶下病患者食荸薺會加重病情。
3、肉桂
肉桂極易助熱上火動血,帶下病患者不宜食用。如《本草求真》中指出:“肝盛火起者切忌 。”
4、蘿卜纓
蘿卜纓俗稱蘿卜葉,民間常作菜蔬。有消食理氣作用,但也極為耗傷正氣。帶下病患者如若 多食久食,會加重病情。
這帶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病癥,這種病癥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的方法是什么?帶下的藥茶治療方是什么?帶下的病因病機是什么?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扁豆山藥茶
配方
白扁豆、山藥各20克。
制法
先將白扁豆炒香搗碎,山藥切片。煎水加白糖調味后代茶用。
用法
一次飲完。
功效
用于治療帶下等病癥。
帶下的病因病機
中醫(yī)的帶下病多由脾陽虛、腎陽虛、陰虛挾濕、濕熱下注、濕毒蘊結等五種原因導致。
1.脾陽虛
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或憂思氣結,損傷脾氣,運化失職,濕濁停聚,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致帶下病。
2.腎陽虛
素稟腎虛,或恣情縱欲,腎陽虛損,氣化失常,水濕內停,下注沖任,損及任帶,而致帶下病。若腎陽虛損,精關不固,精液滑脫,也致帶下病。
3.陰虛挾濕
素稟陰虛,相火偏旺,陰虛失守,下焦感受濕熱之邪,損及任帶,約固無力,而為帶下病。
4.濕熱下注
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或情志不暢,肝郁化火,肝熱脾濕,濕熱互結,流注下焦,損及任帶,約固無力,而成帶下病。
5.濕毒蘊結
經期產后,胞脈空虛,忽視衛(wèi)生,或房室不禁,或手術損傷,以致感染濕毒,損傷仔帶,約固無力,而成帶下病。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閱讀之后,相信很多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帶下的藥茶方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了吧!這個藥茶方治療帶下是比較不錯的,可以試一試哦!
帶下是指白帶的量色質氣味發(fā)生異常的疾病。這種病癥一定要盡早的進行治療。那么,這帶下的治療藥茶方是什么?帶下應該如何有效地進行治療?帶下的中醫(yī)內治法是什么?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白果茶
配方
白果15克,車前草5克。
制法
共煎湯代茶飲。
功效
用于治療帶下,白帶異常等病癥。
帶下的中醫(yī)內治
1.脾陽虛型
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或淡黃,質稀薄,無臭氣,綿綿不斷,神疲倦怠,四肢不溫,納少便溏,兩足跗腫,面色晄白,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
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
主方:完帶湯加減。
方藥: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蒼術、甘草、陳皮、黑芥穗、柴胡、車前子。
若脾虛及腎,兼腰痛者,加續(xù)斷、杜仲、菟絲子;若寒凝腹痛者,加香附、艾葉;若帶下日久,滑脫不止者,酌加芡實、龍骨、牡蠣、烏賊骨、金櫻子等。
2.腎陽虛型
證候:帶下量多,色白清冷,稀薄如水,淋漓不斷,頭暈耳鳴,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頻數,夜間尤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潤,苔薄白,脈沉細而遲。
治則:溫腎助陽,澀精止帶。
主方:內補丸加減。
方藥:鹿茸、菟絲子、潼蒺藜、黃芪、白蒺藜、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蓯蓉、制附子。
若腹瀉便溏者,去肉蓯蓉,加補骨脂、肉豆蔻。
3.陰虛挾濕型
證候:帶下量不甚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或有臭氣,陰部干澀不適,或有灼熱感,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顴赤唇紅,五心煩熱,失眠多夢,舌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
治則:滋陰益腎,清熱祛濕。
主方:知柏地黃丸加芡實、金櫻子。
4.濕熱下注型
證候:帶下量多,色黃,黏稠,有臭氣,或伴陰部瘙癢,胸悶心煩,口苦咽干,納食較差,小腹或少腹作痛,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則:清熱利濕止帶。
主方:止帶方。
方藥:豬苓、茯苓、車前子、澤瀉、茵陳、赤芍、丹皮、黃柏、梔子、牛膝。
若肝經濕熱下注者,證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如膿,質黏稠或呈泡沫狀,有臭氣,伴陰部癢痛,頭暈目眩,口苦咽干,煩躁易怒,便結尿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方用龍膽瀉肝湯加苦參、黃連。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個帶下的藥茶方是比較不錯的,如果想要用這里的配方進行治療的話,請及時就醫(yī)哦!
這赤白帶下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這種病癥有著非常多的病因。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赤白帶下的治療偏方以及這赤白帶下的病因病機,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赤白帶下
用狀如刺猥的大貫眾一個,全用不銼,只去毛,以好醋蘸濕,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細。每服三錢,空心服,米湯送下。此方名獨對湯。對久病者亦有效。
2、治赤白帶下
用苦參二兩、牡蠣粉一兩五錢,共研為末;另以雄豬肚一個,在水三碗中煮爛后,再搗成泥,和藥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3、赤白帶下的治療便方
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同面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4、再方
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
5、再方
用韭根搗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溫服。
病因病機
中醫(yī)的帶下病多由脾陽虛、腎陽虛、陰虛挾濕、濕熱下注、濕毒蘊結等五種原因導致。
1.脾陽虛
飲食不節(jié),勞倦過度,或憂思氣結,損傷脾氣,運化失職,濕濁停聚,流注下焦,傷及任帶,任脈不固,帶脈失約,而致帶下病。
2.腎陽虛
素稟腎虛,或恣情縱欲,腎陽虛損,氣化失常,水濕內停,下注沖任,損及任帶,而致帶下病。若腎陽虛損,精關不固,精液滑脫,也致帶下病。
3.陰虛挾濕
素稟陰虛,相火偏旺,陰虛失守,下焦感受濕熱之邪,損及任帶,約固無力,而為帶下病。
4.濕熱下注
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或情志不暢,肝郁化火,肝熱脾濕,濕熱互結,流注下焦,損及任帶,約固無力,而成帶下病。
5.濕毒蘊結
經期產后,胞脈空虛,忽視衛(wèi)生,或房室不禁,或手術損傷,以致感染濕毒,損傷仔帶,約固無力,而成帶下病。
結語:以上介紹的幾種能夠有效幫助治療赤白帶下的偏方以及這個赤白帶下的病因病機,效果都還是蠻不錯的,如果你也想通過偏方來幫助自己治療赤白帶下的話!以上推薦的幾種偏方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哦!趕緊按照以上的偏方試一試吧!
治療帶下病的中成藥
1、治療帶下病的中成藥
1.1、參苓白術散
主治脾虛濕盛證。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是治療脾虛濕盛證及體現“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F代常用于慢性胃腸炎、貧血、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以及婦女帶下病等屬脾虛夾濕者。參苓白術散有一定的抗?jié)冏饔?對胃腸道功能有調節(jié)作用,對消化道上皮細胞有修復和再生。
1.2、千金止帶丸
健脾補腎,調經止帶。用于脾腎兩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帶下病,癥見月經先后不定期、量多或淋漓不凈、色淡無塊,或帶下量多、色白清稀、神疲乏力、腰膝酸軟。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貯藏:密閉,防潮。
2、女性帶下病如何選用中成藥
2.1、如帶下色黃質稠,有氣味,口干尿黃、舌苔薄黃,則屬于濕熱下注。宜選用清利濕熱的中成藥,如止帶丸、愈帶丸、四妙丸、豬肚丸等。
2.2、若出現陰部灼熱紅腫,小便痛而不暢,苔黃膩等癥,選用龍膽瀉肝丸更為適合。
2.3、如帶下色黃或色綠如泡沫狀,量多味臭,外陰及陰道搔癢或刺痛,多系滴蟲性陰道炎。治療除服用上述成藥外,可用滅敵剛片塞陰道,每晚1片,連用10天為一療程。
2.4、如帶下乳白色如豆渣狀,外陰極癢或有刺痛,可能為霉菌性陰道炎。治療除內服成藥外,每晚可用冰硼散膠囊1粒,塞入陰道內,連用10天為一療程。
2.5、如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稀無氣味,同時面色無華,頭昏乏力,食少足腫,舌淡苔薄,則屬脾虛,宜用健脾利濕中成藥。可選用威喜丸、水陸二味丹、健脾丸、參苓白術丸、補中益氣丸、六君子丸、婦科止帶片等治療。
2.6、如帶下量多,質清稀,腰酸痛明顯,小腹或有冷感、舌淡苔白,則為腎陽虛??捎糜覛w丸、金匱腎氣丸、水陸二仙丹等中成藥治療。
3、帶下病的癥狀
3.1、脾陽虛:帶下量多色白或色黃,質地較清稀。
3.2、腎陽虛:帶下量多、色白清稀且有冷感。
3.3、陰虛夾濕:帶下量較少、異味、呈紅色或黃色。
3.4、濕熱下注型:帶下量多,顏色較黃、有異味、豆腐渣狀。
3.5、濕毒蘊結型:帶下量多,色黃且發(fā)綠,膿狀或泡沫狀
帶下病患者吃什么好
1、馬蹄
宜吃原因:馬蹄含有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等營養(yǎng)成分,可補腎健脾、益氣生津,適合脾腎虛弱型的帶下病患者食用。
2、蓮藕
宜吃原因:蓮藕生吃清熱生津,煮熟了吃能益氣補脾,對脾虛型及濕熱型的帶下病患者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3、綠豆
宜吃原因:綠豆性涼、味甘,有利水、清熱、解毒等功效,常食之對緩解帶下病有一定的作用。
4、芡實
宜吃原因:芡實性平、味甘,具有溫補脾陽、固腎止帶的功效,可調理白帶過多、淋漓不斷等癥。
5、核桃
宜吃原因:核桃仁有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腎虛腰痛、白帶清冷、量多等癥。
6、薏米
宜吃原因:薏米性涼,味甘,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止瀉的功效,適合濕熱型的帶下病患者食用。
7、土茯苓
宜吃原因:土茯苓具有清熱解毒、通利關節(jié)的功效,可用于輔助治療帶下病引起的濕熱淋濁、帶下腥臭黃稠等癥。
帶下病如何預防
1、每月1次陰部自檢——了解自己身體信息。每月1次的陰部自檢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于及早發(fā)現可能出現的婦科疾病。把握自己的身體信息,將會更有把握贏得健康。陰部自檢用一個小鏡子做道具,在沐浴后即可查看,當發(fā)現有異常,應讓醫(yī)生給予最好的指導。
2、注意調理飲食。飲食不節(jié)可造成體虛而致帶下,不要過食辛辣(姜、椒)、刺激性較強的食物,或飲烈性酒,以免黃色穢濁之液下注;也不要過食生冷,以免損傷脾胃,不能化濕。
3、節(jié)欲益腎。房事不節(jié),縱欲無度,是產生腎虛帶下的重要原因,故此病的預防首先應節(jié)制性生活。一般每周1~2次為度。
4、個人貼身物品,如內褲、泳衣要單獨放置,專用。
5、少去公共浴池、泳池。在外住宿,自帶隨身衣物,少用他人或旅館提供的浴巾、衣物等。
6、采用淋浴,最好不用盆浴。
7、貼身衣物要勤洗勤換,并在陽光下曬干。
這種病纏綿,反復發(fā)作,不易速愈,且常并發(fā)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是女性患者中僅次于月經病的常見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治療這種病癥呢?治療的方法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
活甲魚治帶下病
活甲魚1只,蟲草10克,紅棗20克。將甲魚切成4大塊,放入鍋中煮沸,撈出,割開四肢,剝去腿油、洗凈;蟲草洗凈,紅棗用開水浸泡;甲魚放入湯碗中,上放蟲草、紅棗,加料酒、鹽、蔥節(jié)、姜片、蒜瓣和雞清湯,上蒸籠蒸(或隔水蒸)2小時,取出、揀去蔥、姜、佐餐食,日2次。本方適用于腎陰虛之帶下病。
向日葵經治帶下病
向日葵莖或根、荷葉各12克,紅糖適量。以水3碗,煎向日葵莖或根、荷葉至半碗,加紅糖溶化或熬化成糖漿即成。1日2次,飯前空腹飲下。本方適用于濕熱之帶下病。
冬瓜子治帶下病
冬瓜子、冰糖各30克。將冬瓜子洗凈,碾成粗末,加入冰糖,沖開水1碗,放在陶罐里,用文火隔水燉服。每日2次,連服數日。本方適用于溫熱之帶下。
萆薜治帶下病
萆薜、銀花各30克,綠豆30---60克。先將前2味洗凈煎水,藥汁和綠豆共煮為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日1服,連服3--5天。本方適用于熱毒所致帶下病。
馬鞭草治帶下病
馬鞭草60克(干品30克),豬肝60--100克。將馬鞭草洗凈切成小段,豬肝切片,混勻后用瓦碟載之,隔水煮熟服食。每日1次,3--4次顯效。本方適用于熱毒所致之帶下病。
薏苡仁治帶下病
薏苡仁50克,大米150克,土茯苓10克。皆淘洗干凈,土茯苓裝入紗布袋,扎口、水煮至米爛粥濃,去藥袋,食粥。
段禹余糧治帶下病
段禹余糧、干姜各等量。共研為細末,每次空腹服6克,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證見帶下色白或淡黃。質粘稠。無臭氣,綿綿不斷,面色蒼白或萎黃,四肢不溫,精神疲倦,納少便溏,兩足浮腫,舌淡苔白或膩,脈緩弱。
生姜治帶下病
生姜30克、半復適量。將半夏研為細未,以面糊為丸,如梧桐子丸,每服30~50粒,姜湯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
干姜白芍治帶下病
干姜、白芍各等量。將上藥炒黃共研為細未,貯罐備用。每服9克,米湯送下,每日2次。腎陽虛帶下,證見白帶清冷,量多,質稀,淋漓不斷,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尤甚,大便溏薄,舌質淡,苔薄白,脈沉遲。
炒干姜治帶下病
干姜適量。炒黑研為細末,貯入罐中,每服4.5克,空腹溫開水送下,每日2次。脾虛帶下。
椿根白皮治帶下病
椿根白皮30克(鮮品用60克),白糖或蜂蜜適量。椿根白皮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渣,加白糖或蜂蜜30克,每次服30毫升,每日2~3次。濕熱下注所致帶下,見于宮頸炎、宮內膜炎等病。證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白,質粘,有臭氣,胸悶口膩,納食較差,陰癢,小便黃少,舌苔黃膩而厚,脈濡略數。
結語:通過以上的幾種能夠有效治療帶下病的偏方,相信絕大多數的讀者朋友們對治療帶下病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以及了解。如果你還在為帶下病而煩惱的時候,就請在詢問醫(yī)師之后再及時使用一些方法進行治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