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痹證的牛膝附子酒
養(yǎng)生的酒。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是健康的法寶!但凡長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避開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的認識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治療痹證的牛膝附子酒”,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痹證是一類比較常見的病癥的總稱,這類病癥包括有風濕性關節(jié)炎、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那么,這痹證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痹證的藥酒方是什么呢?痹證的臨床表現(xiàn)有哪些?痹證的診斷方法是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來源】
《圣濟總錄》。
【配方】
牛膝、秦艽、天冬各15克,薏苡仁、獨活、細辛(炙)、制附子、巴戟天各10克,五加皮15克,肉桂10克,杜仲15克,石楠葉10克,清酒1公斤。
【制法】
將上藥共搗細,用酒浸于瓶中,冬十日,春七日,秋五日,夏三日后,去渣備用。
【主治】
手臂麻木不仁,痹證,腰膝酸痛,行步腳弱,屈伸攣急,四肢不溫及陽痿,便溏,肌肉酸痛。
【用法】
每次服15毫升,漸加至2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1次。
痹證的臨床表現(xiàn)
關節(jié)疼痛、屈伸不利是共同癥狀。
1.行痹
風邪偏盛,肢體關節(jié)疼痛游走不定,痛無定處,關節(jié)屈伸不利,或見惡風發(fā)熱,苔薄白,脈浮。
2.痛痹
寒邪偏盛,肢體關節(jié)疼痛較劇,痛有定處,遇寒痛增,得熱則減,關節(jié)不可屈伸,局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苔薄白,脈弦緊。
3.著痹
濕邪偏盛,肢體關節(jié)疼痛重著不移,酸痛或有腫脹,肌膚麻木不仁,陰雨寒冷可促使發(fā)作,苔白膩,脈濡緩。
4.熱痹
熱邪壅滯經(jīng)絡關節(jié),發(fā)為熱痹,癥見關節(jié)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觸,關節(jié)活動不利,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jié),伴發(fā)熱惡風,口渴煩悶,苔黃燥,脈滑數(shù)。
診斷
1.臨床以肢體、關節(jié)疼痛、酸楚、麻木、重著、活動障礙為主要癥狀表現(xiàn)。
2.一般發(fā)病比較緩慢,部分開始可有發(fā)熱、汗出、口渴、咽痛、全身不適等癥狀,繼之而出現(xiàn)關節(jié)癥狀。
3.往往呈漸進性或不規(guī)則的發(fā)作性。
4.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沉、抗O增高,類風濕因子試驗陽性等。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痹證的藥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了吧!這個藥酒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治療痹證的一種手段。感興趣的可以試試哦!
ys630.coM延伸閱讀
痹證是因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jīng)絡,引起肌肉、筋骨、關節(jié)等酸痛、麻木等癥狀。那么,這痹證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痹證的藥酒方法是什么?痹證的病因病機是什么?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來源】
《圣濟總錄》。
【配方】
牛膝、薏苡仁、酸棗仁、赤芍藥、制附子、炮姜、石斛、柏子仁各30克,炙甘草20克,好酒1.5公斤。
【制法】
將上藥共搗細和勻,置瓶中,酒浸,封口,七日后即可取用。
【主治】
手臂麻木不仁腰膝冷痛,筋脈抽攣,肢節(jié)不利,大便溏,精神萎靡。
【用法】
每溫飲15-20毫升,不拘時,旋添酒漬藥,味薄即止。
痹證的病因病機
痹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1.風寒濕痹
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居處潮濕,涉水冒寒;或勞累之后,汗出當風,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jīng)絡,留于關節(jié),氣血痹阻而發(fā)。
(1)行痹風寒濕痹中雖有關節(jié)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偏于風勝者,以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為特征。
(2)著痹風寒濕痹中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特征。
(3)痛痹風寒濕痹中偏于寒者關節(jié)痛劇,疼痛不移為特征。
2.熱痹
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復感風寒濕邪,郁久化熱;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jié),出現(xiàn)特征性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發(fā)熱。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虛
病程日久者,可出現(xiàn)痰瘀痹阻氣血不足及肝腎虧虛。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于這個治療痹證的藥酒配方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了解和全面的認識了吧!這個藥酒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治療痹證的一種手段。感興趣的可以試試哦!
藥酒是我們養(yǎng)生食療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很多慢性疾病我們都可以用藥酒來治療好,那么你知道牛膝附子酒嗎?如果不清楚的話,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牛膝附子酒——(痹證)
(《圣濟總錄》)
【配方】牛膝、秦艽、天冬各15克,薏苡仁、獨活、細辛(炙)、制附子、巴戟天各10克,五加皮15克,肉桂10克,杜仲15克,石楠葉10克,清酒1公斤。
【制法】將上藥共搗細,用酒浸于瓶中,冬十日,春七日,秋五日,夏三日后,去渣備用。
【主治】手臂麻木不仁,腰膝酸痛,行步腳弱,屈伸攣急,四肢不溫及陽痿,便溏,肌肉酸痛。
【用法】每次服15毫升,漸加至25毫升,每日早、中、晚各1次。
上文介紹了牛膝附子酒這種藥酒的做法,我們知道藥酒的優(yōu)點就在于能夠有效的提取出中藥的精華,飲用方便并且療效更佳,大家可以學一學然后自己泡藥酒哦。
痹證須與骨結(jié)核、骨腫瘤鑒別,以免延誤病情。那么,這痹證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痹證的藥酒方是什么?痹證的病因病機又是什么?痹證的中醫(yī)治療方是什么?接下來趕緊來看看痹證的相關知識吧!
【配方】
牛膝(酒浸切焙)一斤,大豆(緊小者炒熟)一斤、地黃(洗切)一斤。
【制法】
上三味,拌勻,同蒸、傾出,絹囊貯,以酒三斗浸經(jīng)宿。
【主治】
久患風濕痹,筋攣膝痛,兼理胃氣結(jié)聚,止毒熱,去黑痣面黑干,潤皮毛。
【用法】
每服三合至五合,空心日午夜臥溫服。
說明
《普濟方》同上。
痹證的病因病機
痹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1.風寒濕痹
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居處潮濕,涉水冒寒;或勞累之后,汗出當風,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jīng)絡,留于關節(jié),氣血痹阻而發(fā)。
(1)行痹風寒濕痹中雖有關節(jié)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偏于風勝者,以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為特征。
(2)著痹風寒濕痹中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特征。
(3)痛痹風寒濕痹中偏于寒者關節(jié)痛劇,疼痛不移為特征。
2.熱痹
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復感風寒濕邪,郁久化熱;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jié),出現(xiàn)特征性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發(fā)熱。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虛
病程日久者,可出現(xiàn)痰瘀痹阻氣血不足及肝腎虧虛。
痹證的中醫(yī)治療方
1、主方蠲痹湯
處方:羌活、獨活、秦艽各12克,海風藤30克,桂枝、當歸各10克,川芎6克,威靈仙、白芍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風勝者,加防風,白芷各10克。濕勝者,加防己12克,薏苡仁20克,萆薢15克。寒勝者,加川烏頭、熟附子各10克,細辛3克。
2、單方驗方
(1)除痹湯
處方:桂枝、羌活、獨活各9克,川芎lO克,虎杖、尋骨風、木瓜、白花蛇、防風各12克。水煎服。
(2)桂枝活絡湯
處方:桂枝、赤芍各15克,白芍、丹參各30克,乳香、沒藥、炒穿山甲各10克,當歸12克,蜈蚣2條,秦艽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對于藥酒治療痹證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了解和相關的認識了吧!這個藥酒真的是非常不錯的治療病癥的手段,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痹證是一類病癥的總稱。這類病癥都不是容易治療的,一般治療時辰都比較長。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痹證的藥酒治療方以及痹證的病因病機,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配方】
蚺蛇1條,羌活30克,曲適量。
【制法】
將上藥共搗碎,袋盛,同曲置于缸底,糯飯酌量蓋之,10日酒釀成。亦可用酒1公斤浸上藥。
【主治】
諸風痛痹,瘴氣,癩氣,疥癬,惡瘡。
【用法】
徐徐飲之,不拘時候。
說明
本方源于《本草綱目》,其卷二十五附諸藥酒條下云:治諸風痛痹,東蟲辟瘴,治癩風疥癬惡瘡。用蚺蛇肉一斤,羌活一兩,袋盛,用曲置于缸底,糯飯蓋之,釀成酒飲,亦可浸酒。
痹證的病因病機
痹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1.風寒濕痹
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居處潮濕,涉水冒寒;或勞累之后,汗出當風,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jīng)絡,留于關節(jié),氣血痹阻而發(fā)。
(1)行痹風寒濕痹中雖有關節(jié)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偏于風勝者,以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為特征。
(2)著痹風寒濕痹中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特征。
(3)痛痹風寒濕痹中偏于寒者關節(jié)痛劇,疼痛不移為特征。
2.熱痹
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復感風寒濕邪,郁久化熱;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jié),出現(xiàn)特征性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發(fā)熱。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虛
病程日久者,可出現(xiàn)痰瘀痹阻氣血不足及肝腎虧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個痹證的藥酒療法是比較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試試以上的配方哦!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痹證的危害吧!這種病癥是比較嚴重的。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痹證的藥酒方是什么?痹證的病因病機又有哪些?接下來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
《科技簡報》。
【配方】
木瓜18750克,桑枝25000克,川芎6250克,桑寄生16250克,天麻6250克,當歸、川斷各12500克,甘松6250克,紅花12500克,懷牛膝18750克,生玉竹31250克,制狗脊18750克,50%乙醇適量,蔗糖適量。
【制法】
上藥除紅花外,均打成粗粉,過直徑1厘米篩,加入紅花充分混勻,用適量乙醇濕潤,按常規(guī)滲漉,收滲漉液,減壓回收乙醇,至乙醇全部蒸盡,得浸膏,加適量糖粉,充分攪勻,制成顆粒,干燥,包裝,每袋50克。
【主治】
風寒濕氣侵入筋骨肌肉、關節(jié)四肢,疼痛、筋脈拘急者。
【用法】
每袋加燒酒500克溶解,適量飲用。
痹證的病因病機
痹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1.風寒濕痹
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居處潮濕,涉水冒寒;或勞累之后,汗出當風,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jīng)絡,留于關節(jié),氣血痹阻而發(fā)。
(1)行痹風寒濕痹中雖有關節(jié)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偏于風勝者,以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為特征。
(2)著痹風寒濕痹中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特征。
(3)痛痹風寒濕痹中偏于寒者關節(jié)痛劇,疼痛不移為特征。
2.熱痹
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復感風寒濕邪,郁久化熱;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jié),出現(xiàn)特征性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發(fā)熱。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虛
病程日久者,可出現(xiàn)痰瘀痹阻氣血不足及肝腎虧虛。
結(jié)語:看完了以上的這篇文章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全新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以上的這幾種藥酒配方對于治療痹證的效果還是比較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試試哦!
痹證的臨床根據(jù)病邪偏勝和癥狀特點,分為行痹、痛痹、著痹和熱痹。那么,這痹證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治療呢?治療痹證的藥酒方是什么?痹證的病因病機是什么?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配方】
絡石藤60克,仙茅、川萆各15克,骨碎補60克,狗脊、大生地、當歸身、苡仁各30克,白術(shù)、黃芪、玉竹、枸杞、山萸肉、白芍、木瓜、紅花、牛膝、川續(xù)斷、杜仲各15克,黃酒5000克。
【制法】
將上藥切片,絹袋裝,浸酒內(nèi),封固,隔水加熱半小時,靜置數(shù)日即可飲用。
【主治】
肝腎不足,痹證,脾虛血弱,夾有風濕的肢體麻木,疼痛,腰膝酸軟,體倦身重等癥。
【用法】
視酒量,每日飲1-2小杯,不可過服,所余藥渣還可依法再浸一次。
痹證的病因病機
痹證多由正氣不足,感受風、寒、濕、熱之邪所致。
1.風寒濕痹
素體虛弱,腠理疏松,營衛(wèi)不固,外邪乘虛而入;或居處潮濕,涉水冒寒;或勞累之后,汗出當風,以致風寒濕邪侵襲人體,注于經(jīng)絡,留于關節(jié),氣血痹阻而發(fā)。
(1)行痹風寒濕痹中雖有關節(jié)酸痛,但無局部紅腫灼熱。偏于風勝者,以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為特征。
(2)著痹風寒濕痹中偏于濕勝者,以肢體酸痛重著,肌膚不仁為特征。
(3)痛痹風寒濕痹中偏于寒者關節(jié)痛劇,疼痛不移為特征。
2.熱痹
素體陽盛或陰虛有熱,復感風寒濕邪,郁久化熱;或感受熱邪,留注關節(jié),出現(xiàn)特征性的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發(fā)熱。
3.痰瘀痹阻及久痹正虛
病程日久者,可出現(xiàn)痰瘀痹阻氣血不足及肝腎虧虛。
結(jié)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后,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一定是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和相關的了解了吧!這個痹證的藥酒療法是比較不錯的。感興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試試以上的配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