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jié)氣立冬 各地習俗及氣候特點
關于24節(jié)氣養(yǎng)生法。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養(yǎng)生已經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日常生活中關于飲食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24節(jié)氣立冬 各地習俗及氣候特點”,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立冬就代表冬季開始,今年立冬是哪天呢?對于立冬是什么意思大家明白嗎?我國地廣人多,各地的立冬習俗都不一樣,大家快一起來了解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立冬節(jié)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24節(jié)氣的第19個節(jié)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樣,古人同樣在這個季節(jié)用占卜的方法來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陰(陰雨),一冬溫(暖冬)。不無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這天,皇帝會親自率領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禮。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人大水為蜃。此節(jié)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時節(jié),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北半球獲得的太陽輻射量越來越少,由于此時地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還不太冷。
晴朗無風之時,常有溫暖舒適的小陽春天氣,不僅十分宜人,對冬作物的生長也十分有利。但是,這時北方冷空氣也已具有較強的勢力,常頻頻南侵,有時形成大風、降溫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氣。
2012年什么時候立冬
2012年立冬時間是公歷2012年11月7日。
立冬的習俗及氣候特點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qū)的氣候規(guī)律基本吻合。
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qū),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jié)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為什么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jié)氣,節(jié)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jié)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天文學上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按照氣候學劃分,我國要推遲20天左右才入冬。
立冬時節(jié),太陽已到達黃經225度,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獲得太陽的輻射量越來越少,但由于此時地表在夏半年貯存的熱量還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還不會太冷,但氣溫逐漸下降。在晴朗無風之時,常會出現(xiàn)風和日麗、溫暖舒適的十月小陽春天氣。
立冬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qū)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qū)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
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華北及黃淮地區(qū)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huán)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fā)生。
江南及華南地區(qū),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氣一般漸趨干燥,土壤含水較少,林區(qū)的防火工作也該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了。
總結:立冬是24節(jié)氣中的第19個節(jié)氣,也就是說,開始進入冬天了。天氣將會更加的寒冷,我們還是要做足保暖工作,現(xiàn)在可以開始準備了。
Ys630.com相關知識
立冬是24節(jié)氣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了,它代表著冬天的開始。很多人可能還不習慣,從外套到棉襖的轉換。關于立冬該如何養(yǎng)生?本文將一一的闡述,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飲食調養(yǎng)
天氣冷了,養(yǎng)生最重要的一點是養(yǎng)腎防寒,在調養(yǎng)方面,宜以溫補為主。
在飲食上面,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蘿卜等均是適宜食物。
同時,進補時,為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服用一些平和補品以增強體質。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1、吃冷吃熱要看體質
天冷了吃些涼性食物雖然有鎮(zhèn)靜和清涼消炎的作用,但并不適用于所有的人,平常有燥熱、手腳心發(fā)熱等陰虛癥狀的人,可以適當選擇甘寒食物。
比如,伴有虛弱、食少、水腫的心血管病人冬天吃涼性的鴨肉,能起到補虛的作用。另一方面,脾胃虛寒的人則不宜進食寒性食品,反而可以吃一些熱性食物。同時注意不要補過量,熱量攝入太多會聚在體內,導致陽氣外泄,對人體平衡造成破壞。
2、涼性和溫性食物搭配吃
比如兔肉、雞肉、鴨肉、雞蛋、海帶、蜂蜜、芝麻大白菜、芹菜、香蕉、蘋果等。這些食物最好和溫性食物一起吃。如很多人喜歡燉牛肉,牛肉屬溫性食物,燉的時候加點白蘿卜,就是很好的涼熱搭配。
蘿卜味辛甘、性平,有下氣消積化痰的功效,它和牛肉的溫燥可以調劑平衡,不僅補氣,還能消食。此外常用紅棗、枸杞等食物滋補的人,不妨在烹調的同時加進點涼性的荷葉,滋補的效果會更好。
3、多吃涼菜
天冷時,人們喜歡吃油脂多,高熱量食品,且活動的做的比較少,這時候肥胖就來了,尤其是胸部、腹部和臀部,莫要急,莫要慌,聽我來支招,這時候你可以多吃些涼菜,迫使身體在消化時自我取暖,消耗脂肪,這樣肥胖我們就不怕了!
4、多喝白開水
天氣冷了,多喝點涼白開水有預防感冒、咽喉炎的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涼白開,能使肝臟解毒能力和腎臟排洗能力增強,促進新陳代謝,增加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壓、預防心肌梗死,因此每天可多喝些白開水來保健康。
二、起居調養(yǎng)
注重雙腳的保暖。腳離心臟最遠,足部受寒會導致腹瀉、月經不調等病癥。
注意:天冷要保持空氣流通
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huán)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huán)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
三、精神調養(yǎng):
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于緊張、激動、抑郁等狀態(tài)時,應盡快恢復心理平靜。
四、鍛煉調養(yǎng):
除防寒和進補外,加強身體鍛煉也是必不可少的,適當?shù)腻憻捒梢允剐玛惔x增強,產生熱量增強,提高身體的免疫力、減少疾病??蛇x擇適合自身的運動來鍛煉。
立冬養(yǎng)生 最好喝養(yǎng)生粥
在這個換季的時候,你是不是腸胃會覺得非常的不舒服,尤其是在冬季,冬季的飲食切勿貪吃辛辣油膩食品,因為我們的腸胃還沒有從夏秋轉化過來,建議多喝粥,潤養(yǎng)肺燥,避免對健康造成影響。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幾種適合冬季養(yǎng)生的粥:
1、核桃粥。
核桃仁30克,大米適量,水煮成粥。核桃粥具有補益身體的作用。適用于老年人、小孩體弱者。
2、羊肉粥。
選瘦羊肉250克,洗凈,切成肉丁,與1個蘿卜同燉,去膻味。然后取出蘿卜,放粳米150克熬粥。羊肉性溫熱,系高蛋白、低膽固醇食品,冬季常食羊肉粥可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還能益腎壯陽。最適宜貧血、慢性胃炎及虛寒證患者食用。
3、栗子粥。
粳米250克,栗子50克,水煮成粥。栗子粥具有養(yǎng)胃補腎、壯腰膝、強筋骨的作用。適宜于腎虛腰酸、腿足無力以及中老年多尿者服食。
4、芍藥知母紅糖粥。
芍藥、桂心、防風各10克,知母、麻黃各6克,制附子8克,甘草3克,粳米150克,紅糖適量,水煮成粥。芍藥知母紅糖粥具有祛風除濕、止痛的作用。適用于四肢關節(jié)疼痛、腳腫、頭暈短氣等病癥。
5、人參粥。
取人參3克,置沙鍋內,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服食。適合于病后體虛,或畏寒食滯、便溏泄瀉的老年人食用。
經常食用人參粥,對心肌營養(yǎng)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癥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6、二乳粥。
需要鮮牛奶250克,鮮羊奶120克,粳米90克,白糖適量,水煮成粥。二乳粥具有補虛損、潤五臟的作用。適用于體質衰弱、氣血虧損、病后虛羸、便秘等病癥。
7、雞汁粥。
母雞1只,粳米100克,精鹽少許,水煮成粥。雞汁粥具有滋補氣血、安養(yǎng)五臟的作用。適用于虛勞諸證、精血虧損、腎氣不定、產婦營養(yǎng)不足等病癥。
以上幾種冬季養(yǎng)生粥的做法都非常的簡單,我們不妨在寒冷的冬季為自己的胃做上一頓可口的飯,讓它在冬季過得舒服些!
總結:立冬養(yǎng)生一共分為以上4個方面的調養(yǎng)。要想擁有健康強壯的體魄,就得每天堅持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天氣炎熱我們應該如何消暑呢?炎熱的夏季對于體育愛好者來說,鍛煉也是一件比較辛苦和危險的事情哦!夏季如何才能做到健康養(yǎng)生呢?
24節(jié)氣之芒種氣象特點與養(yǎng)生
芒種的節(jié)氣養(yǎng)生與夏季健身運動
芒種氣象特點與養(yǎng)生
6月6日前后,太陽黃經為75度,農歷書記載:斗指巳為芒種,此時可種有芒之谷,過此即失效,故名芒種也。就是說,芒種節(jié)氣是最適合播種有芒的谷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種也是種植農作物時機的分界點。
芒種時分天氣炎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同一節(jié)氣的氣候特征也有很大差異。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jié),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fā)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另外,我國的端午節(jié)多在芒種日的前后,民間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此話告訴人們,端午節(jié)沒過,御寒的衣服不要脫去,以免受寒。在我國的江西省有諺語: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幾句話,反應了夏天人們的通病懶散。其原因是夏季氣溫升高,空氣中的濕度增加,體內的汗液無法通暢地發(fā)散出來,即熱蒸濕動,濕熱彌漫空氣,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離濕熱之氣。所以,暑令濕勝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種節(jié)氣里更要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jié)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fā)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種的養(yǎng)生重點要根據(jù)季節(jié)的氣候特征,在精神調養(yǎng)上應該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惱怒憂郁不可有,這樣氣機得以宣暢。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適當?shù)亟邮荜柟庹丈?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于健康。芒種過后,午時天熱,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洗勤換。為避免中暑,芒種后要常洗澡,這樣可使皮膚疏松,陽熱易于發(fā)泄。但須注意的一點,在出汗時不要立即洗澡,中國有句老話,汗出不見濕,若汗出見濕,乃生痤瘡。
飲食調養(yǎng)方面,歷代養(yǎng)生家都認為夏三月的飲食宜清補。元代醫(yī)家朱丹溪的《茹談論》曰:少食肉食,多食谷菽菜果,自然沖和之味。從營養(yǎng)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yǎng)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需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yǎng)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瓜果蔬菜中的維生素C,是體內氧化還原的重要物質,它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此外,維生素C還能抑制病變,促進抗體的形成,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對老年朋友來說,多吃瓜果蔬菜,從中攝取的維生素C可以起到修補保養(yǎng)血管的作用,還能把血管壁內沉積的膽固醇轉移到肝臟變成膽汁酸,這對預防和治療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纖維素對保持人體大便通暢,減少毒素的吸收以及防止早衰,預防由便秘引起的直腸癌的發(fā)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在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之時,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心腦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飲食宜清補為主,輔以清暑解熱、護胃益脾和具有降壓、降脂的食品。女性在月經期或產后期間,雖天氣漸熱,也應忌食生冷性涼之品以防由此引發(fā)其他疾病。
輕快運動防苦夏酷暑
盛夏時節(jié),人常有煩躁不安、倦怠嗜睡、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失眠多夢、腹脹納少、心功能減弱等苦夏之癥??嘞恼咧?,主要原因是汗液蒸發(fā)不暢,體內產熱與散熱功能紊亂;人體植物神經功能暫時失調,導致體溫調節(jié)中樞、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吸收功能發(fā)生障礙。
中醫(yī)建議:對于盛夏所出現(xiàn)的苦夏之癥,除了注意飲食調理(如多食苦瓜、苦菜及綠葉果蔬等)外,還應積極從事適宜的輕快運動,這對預防和緩解苦夏所帶來的不適頗有裨益。
輕松愉快的健身運動對有效預防和緩解苦夏癥至少有下列益處:
其一,盛夏從事適宜的運動,可明顯提高大腦皮層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機能,使得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出現(xiàn)的暫時失調和紊亂均得到頗好的調節(jié)和改善,以盡快消除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吸收系統(tǒng)及其他感官因苦夏所帶來的生理不適。
其二,炎熱之時進行各項體育運動鍛煉活動,可使大腦體溫調節(jié)神經中樞下丘腦的生理功能更加完善,產熱與散熱機能更加靈活,一旦人體受到熱環(huán)境的刺激,其大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就能更快、更準確地調節(jié)肌體的產熱與散熱過程,以維持人體體溫的生理平衡,這對有效預防苦夏頗有益處。
其三,持續(xù)的健身運動鍛煉可使一些人懶散、停歇的汗腺恢復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改善并鍛煉了汗腺的排泄功能,汗液排泄不僅可以帶走大量的熱量,而且還可使苦夏癥隨汗水一起流走。
除此之外,適宜的運動還可改善內分泌和組織的新陳代謝,使人食欲增加、精力充沛。
因此,為了能有效預防苦夏癥的發(fā)生,運動者應根據(jù)自身的健康狀況、身體條件、體質及興趣、習慣,來合理選擇那些閑庭悠閑、無拘無束、輕松舒適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打網球、門球、練太極拳、水上運動、跳健美操、舞蹈、登山等。值得提醒的是,運動中應量力而行,切勿疲勞過度,更不可單獨在烈日下或高溫環(huán)境中從事鍛煉,以免發(fā)生意外。
夏天的氣候標準是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值超過22℃。依據(jù)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從5月開始就進入夏季,在盛夏酷暑的日子里,高溫環(huán)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
提高耐熱能力,重在耐熱鍛煉。
許多實驗證實,人體的耐熱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又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經常處于高溫環(huán)境中,熱應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體的熱耐受力增強;以后再進入高溫環(huán)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進一步的研究還揭示,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煉,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煉,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huán)境的目的。初夏時節(jié),日平均氣溫的變化正好符合逐漸升高的特點,所以是進行耐熱鍛煉的最好時機。
鍛煉方式不拘,機體散熱為本。
初夏進行耐熱鍛煉還有具體的辦法:每天抽出1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jù)天氣情況,選擇氣溫在25℃左右、濕度在70%以下的環(huán)境,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煉項目,每次鍛煉都要達到發(fā)汗的目的,以提高機體的散熱功能。但也不可過分,尤其當氣溫高于28℃,濕度高于75%時,要減輕運動量,以防中暑。
同時,初夏,要盡可能地不用電風扇、空調(梅雨或濕度較大時,可用空調抽濕),使得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2℃以上,濕度保持在60%左右。經過初夏一個多月的耐熱鍛煉,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31℃,室外氣溫在36-39℃以上,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運動清腸 健康度夏
夏季里,人們更需要關注腸道的健康。慢性腸道疾病可誘發(fā)直腸癌,還易引起女性皮膚粗糙,甚至患乳腺癌?,F(xiàn)在,大腸癌已成為成年人因病死亡的一大殺手,因此保持腸內衛(wèi)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中醫(yī)認為體內濕、熱、痰、火、食,積聚成毒,其中宿便的毒素是萬病之源。西醫(yī)則認為,人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以及腸道內食物殘渣腐敗后的產物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排毒食物,并且堅持運動,是清除毒素的正確方法。
缺乏運動易產生便秘。
一般說來,健康人的腸道年齡與其生理年齡是基本平行的,相差不大。可實際上,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相當多的人腸道年齡會不同程度地提前衰老。
辦公族常常一工作就是五六個小時,還要面臨精神壓力,極大影響了腸道的消化、吸收、蠕動功能。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便秘甚至痔瘡。老年人則因為臟腑功能衰退,精血不足,腸道失潤,而容易導致老年性便秘。
適度而規(guī)律的運動,可以促進身體機能,增強腸道的消化、吸收和蠕動功能,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率,同時幫助放松心情,能有效防止直腸癌的發(fā)生。
緩解便秘的最佳方法。
運動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fā)生。久坐者每隔1-2小時就應站起身活動一下,還可以試著進行下面介紹的方法:
腹部按摩。坐姿,以左手叉腰(拇指在前,四指在后),右手從胃部開始向左下方擦揉,經小腹、右腹還原于胃部為一次,共按摩36次。然后,以右手叉腰,左手按摩36次,方法同上,方向相反。也可取仰臥式按摩(一手不需叉腰)。按摩時自然放松,輕重適度,過飽、過饑、極度疲乏或情緒不穩(wěn)定時都不宜進行按摩。長期堅持腹部按摩,可增強胃的消化功能,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的發(fā)生。
腹式呼吸。吸氣時小腹徐徐鼓起(上腹必隨之而起),呼氣時小腹慢慢收回。行、立、坐、臥,隨時隨地均可練習。通過腹部的一起一伏,可以達到按摩內臟的作用,增強胃腸的蠕動功能,避免消化不良和便秘的發(fā)生。
此外,做仰臥起坐運動,也可增加腹肌力量,提高排便功能。
痔瘡患者常做提肛操
一旦得了痔瘡,也不要緊張,每天練習提肛操,能促進肛門直腸附近靜脈血液回流。踮腳收肛站立,雙手叉腰,雙腳交叉,踮起腳跟,同時肛門上提,持續(xù)5秒鐘,還原,重復10-20次。坐立提肛坐姿,雙足交叉,然后雙手叉腰并起立,同時肛門收縮上提,持續(xù)5秒鐘,再放松坐下,重復10-20次。夾腿提肛仰臥,雙腿交叉,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肛門用力上提,持續(xù)5秒鐘左右,可逐漸延長提肛的時間,重復10-20次。屈腿提肛仰臥,屈膝,雙足跟盡量靠近臀部,雙臂平放體側,以腳掌和肩部支撐,骨盆抬起,同時收縮肛門,持續(xù)5秒鐘左右還原,重復10-20次。
進食后不要馬上運動。
因為進食后胃部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時勉強運動,會加重胃部負擔,使食物更不容易消化。
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
多吃粗糧、海藻類、地下根(莖)類和新鮮果蔬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豐富膳食纖維可增進腸道蠕動,縮短食物通過的時間,還可以吸附掉部分有害物質,降低直腸癌的發(fā)病機會。
除正餐中的湯外,每日至少喝5至6杯水。
如果單純補充高纖維的食物而不同時多喝水,可能會造成更加嚴重的便秘。
每天喝一杯酸奶。
酸奶含有大量促進消化、吸收的有益菌,可幫助人體維持腸道健康。
今日立冬,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立冬以后,要更加注重養(yǎng)生,那關于立冬吃什么?冬天起居該注意什么?下文為一一的為大家說明。
飲食 進補當時 多溫熱少寒涼
中醫(yī)認為,秋季進補適宜平和,冬季進補適宜封藏。這個時候,食補要巧,如果過食燥熱峻補之品,會損傷陰氣、擾動陽氣,進而加重干燥癥狀。
對于進入冬季出現(xiàn)怕冷、手腳發(fā)涼的人群,建議食用一些作用溫和的溫補食品,如雞肉、黃牛肉、蝦、韭菜、刀豆等。對于陰精不足,口眼干澀的人群,建議食用養(yǎng)陰潤燥、補腎填精的食物,如山藥、胡桃仁、白果、芡實、豆腐、牛乳、黑芝麻等。
之所以有立冬進補這一說法,是因為立冬后意味著天氣越來越寒冷,通過食補為人體補充能量符合中醫(yī)所說因時進補的原則,但以進食肉類為主的冬季食補并不適合所有人,類似蘿卜燉羊肉、羊肉火鍋之類的溫補食品適合身體健康的年輕人和兒童食用。
但對于濕熱體質、肝火旺體質以及痰濕體質的成年人來說,多吃肉類,特別是躁熱的狗肉可能出現(xiàn)流鼻血、口舌生瘡、煩躁等癥狀。
對于愛上火的人群,進補應以平補為主,主要有兩類食物:一類是不熱不寒、性質平和的食物,如粳米、玉米、水果、蔬菜等;一種是既能補氣又能補陰的食物,如山藥、蜂蜜等,以及既能補陽又能補陰的食物,如枸杞子。
這個時節(jié)里,還可多吃些增加活力的蔬菜,比如菠菜、卷心菜、紅椒、洋蔥、茄子,這些蔬菜都富含維生素或礦物質,有助于人們增強抵抗力,度過寒冷季節(jié)。
立冬以后,天氣漸寒,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在飲食調養(yǎng)方面,要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此時節(jié)應補腎,減咸增苦,可補腎固精。
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苦菊等,這些苦味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維生素、生物堿、微量元素等,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等多種醫(yī)療、保健功能。
此外,根據(jù)冬季養(yǎng)腎的原則,冬季可以適量多吃點鮮味食物,如海帶、紫菜以及海蜇等,具有補益陰血等作用。
起居 早睡晚起 注意背部保暖
專家指出,立冬養(yǎng)生應保護陽氣,不過度消耗陰精。在起居調養(yǎng)上要有規(guī)律,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并注意背部保暖才有利于陽氣潛藏。
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是養(yǎng)生的重要方面。早睡可以養(yǎng)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后,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頭腦清醒。室溫應保持恒定,溫度過高時,切忌緊閉門窗,要堅持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
生命在于運動,肢體的功能活動包括關節(jié)、筋骨等組織的運動,皆由肝腎所支配,故有腎主骨,骨為腎之余的說法,善于養(yǎng)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yǎng)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比如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此外,由于人體此時代謝也處于相對緩慢時期,人在冬季還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可多曬太陽,緩解心中抑郁情緒。
立冬之后,早晚溫差增大,早上氣溫往往很低,但不少老年人不論春夏秋冬,一清早天還沒亮就出門晨練。不少老人以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煉,其實不然。
對此,專家認為,老人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之后為宜。因為在太陽出來之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較高,灰霾太濃時空氣污染也嚴重,容易引發(fā)老人呼吸系統(tǒng)疾病。
此外,晨練還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密集的地方,因為聚集大量二氧化碳,無益健康。
中醫(yī)認為,冬不養(yǎng)藏,春必病溫。也就是說,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專家建議,為增強抵抗力,眼下要多穿衣服以保暖御寒。
對于冬天愛穿裙子的女性,專家提醒,暴露在裙裝外面的雙腿易受寒氣侵襲,可能引發(fā)關節(jié)炎,甚至引發(fā)痛經。建議冬季還是多穿褲子,少穿裙子。
專家還提醒市民,立冬過后不宜做過于激烈的運動,因為過度運動后,汗腺容易張開,導致寒氣入侵,受涼感冒。
立冬養(yǎng)生 今日立冬
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實,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準,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qū)的氣候規(guī)律基本吻合。
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qū),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jié)氣前后才真正開始。
節(jié)氣物候
我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jié)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人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
立冬后,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后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總結:冬季養(yǎng)生是最佳的,進補也是要遵循少食咸,多吃苦味食物的原則,多多鍛煉,勤曬太陽,可以緩解心中的抑郁。
時間過得飛快,一晃再過十幾天,就立冬了。立冬,就代表正式進入冬季了,那么,立冬人們都會進補,有哪些食療法呢?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xiàn)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所以,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
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養(yǎng)生必備食譜
立冬吃什么?立冬養(yǎng)生該怎么做?從中醫(yī)養(yǎng)生學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進補的好時節(jié)。立冬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藏溫補,今天中醫(yī)告訴你立冬后應該吃什么。
俗語說: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yǎng)中尤為重要。
冬季氣溫過低,人體為了保持一定的熱量,就必須增加體內糖、脂肪和蛋白質的分解,以產生更多的能量,適應機體的需要,所以必須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
同時,寒冷也影響人體的泌尿系統(tǒng),排尿增加,隨尿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含鉀、鈉、鈣等無機鹽的食物。
可多吃蔬菜,適當增加動物內臟、瘦肉類、魚類、蛋類等食品,有條件的還可多吃雞、甲魚、龜、羊肉、桂圓、荔枝、胡桃肉、木耳等食品。
這些食品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不僅能補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熱量,還能益氣養(yǎng)血補虛,對身體虛弱的人尤為適宜。其它還有藥酒、藥粥等,均可根據(jù)各自的體質情況選用。
立冬之后宜多吃溫性食物少食寒涼。比如,多吃一些牛肉、洋蔥,炒菜時放點干姜、肉桂、丁香等香辛料。另外,芝麻、核桃仁、海產品、菌類、韭菜、南瓜,還有大棗、橘子、龍眼等水果,也都屬于溫性。
冬季充足的大白菜,很多家庭都會不時地吃上一些,但其性寒涼,冬季怕冷的人群及消化功能不好、體質偏虛的人,都應該少吃。
立冬養(yǎng)生食療菜譜:
黑芝麻粥
配料:黑芝麻25克、粳米50克。
做法:
黑芝麻炒熟研末備用,粳米洗凈與黑芝麻入鍋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成粥。
功效:
補益肝腎,滋養(yǎng)五臟。注:本方更適于中老年體質虛弱者選用,并有預防早衰之功效。
鮮茄燴豬扒
配料:瘦肉500克,番茄300克,洋蔥1個,雞蛋1個,姜汁1勺,蔥段少許,醬油1勺,糖2乃勺,酒、鹽各1/2勺。
做法:
1.將豬肉去筋洗凈,吸干水分,切長方形厚塊,用刀背將肉兩面捶松,用腌料腌約30分鐘;
2.將雞蛋去殼攪勻,將腌透的肉決投入蛋漿后取出,撲上生粉;
3.洋蔥、番茄洗凈后切碎;
4.燒鍋下油,將肉塊煎至硬身,再加入一些油,將豬扒浸炸至熟,倒出,瀝干油分;
5.燒鍋下油,加入洋蔥粒及番茄,將豬扒回鍋燴煮至各料皆熟,加入少許糖及鹽調味即可上盤。
功效: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蓯蓉羊肉粥
配科:肉蓯蓉30克,羊肉150-200克,大米適量,食鹽、味精各少許。
做法:羊肉洗凈切片,放鍋中加水煮熟,加大米、蓯蓉共同煮粥,以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功效:溫里壯陽.補腎益精。適用于腰膝冷痛、陽痿遺精、腎虛面色灰暗等。
蟲草蒸老鴨
配料:冬蟲夏草5枚、老雄鴨1只、黃酒、生姜、蔥白、食鹽各適量。
做法:老鴨去毛、內臟,沖洗干凈,放入水鍋中煮開至水中起沫撈出,將鴨頭順頸劈開,放入冬蟲夏草,用線扎好,放入大缽中,加黃酒、生姜、蔥白、食鹽、清水適量,再將大缽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小時鴨熟即可(也可用氣鍋蒸)。
功效:補虛益精,滋陰助陽。本方以蟲草為主,助腎陽,益精血;以老鴨為輔,滋陰補虛。方中一偏于補陽,一偏于補陰,兩者合用,共咸補虛益精,滋陰助陽之權威藥膳。
總結:冬天,氣候會非常寒冷,最好不要吃生冷的東西,要多注重營養(yǎng)的攝入,適當?shù)腻憻掑憻挘侠戆才抛飨r間。
馬上就是立冬了,立冬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具意義的一個節(jié)氣,其實立冬的立追根溯源的話,咱們與古人所理解的都是一樣的,是建立、開始之意。因此說,立冬是最有意義的一個節(jié)氣。那么,大家知道立冬了是哪天 ?立冬的習俗和氣候特點又都什么嗎?不知道的話,那就跟隨小編一同來了解一下吧!
立冬是哪天
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是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冬,今年的立冬就是11月7號,也就是明天。我國民間一直以來都把這一天當做是一年冬天的開始。中醫(yī)學里面認為,這一節(jié)氣的到來陽氣慢慢潛藏,陰氣開始盛極,草木都凋零,萬物的活動都開始慢慢休止,進入了冬眠的狀態(tài),以養(yǎng)精蓄銳,為第二年的春天的到來做好準備工作!
立冬節(jié)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qū)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時開始的。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jié)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xiàn)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
立冬的習俗
1、吃餃子
在我國的北方地區(qū),一般在立冬之時會全家團聚吃餃子。因為餃子來自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xiàn)在,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成為餐桌上的必備之物。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wèi)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2、補冬
立冬的時候草木都開始慢慢凋零了,蟄蟲伏藏了,天地萬物都慢慢進入了一種冬眠的狀態(tài)之中,來養(yǎng)精蓄銳,為著來年的生機勃勃做好一切準備。人類雖然沒有冬眠這個說法,不過,我們民間確實有立冬補冬的一個習俗。
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在冬季應少食生冷,尤其不宜過量的補。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因為氣候嚴寒,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吃一些富含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3、補氣
飲食調養(yǎng)要遵循秋冬養(yǎng)陰、無擾乎陽(不要耗散陽氣)、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jié)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烏雞、鯽魚,多飲豆?jié){、牛奶,多吃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這里須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地理環(huán)境不同,雖然都是冬令進補,但是北部地區(qū)與南部地區(qū)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所以還是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補方式。
4、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xiàn)在也有了創(chuàng)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xié)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5、燒香
滿族有燒香的習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jié)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jié)。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6、祭祖祭天,慶豐收
舊時,立冬這天,人們還要舉行祭祖祭天的活動。即便再忙的農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殺雞宰羊,準備時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一方面祭祀蒼天,感謝上天恩賜的豐年,并祈求上天賜給來歲風調雨順;而祭祀儀式后的酒食也可讓辛苦一年的農人,好好犒賞一下自己。
立冬氣候特點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xù)出現(xiàn)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xiàn)初霜。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后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后續(xù)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后,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結合凝結后,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在我國西南、江南,水汽條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霧出現(xiàn)。
華北初雪、降水多樣
11月以后,全國各地降水量都發(fā)生變化,降水量都會明顯減少。此時,降水的形式也不再是只有雨水這種形式,而是出現(xiàn)多樣化:有雨、雪、雨夾雪、霰、冰粒等。而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在華北等地也相繼下起了第一場雪。當有強冷空氣影響時,江南也會下雪。西南地區(qū)典型的華西連陰雨結束,但相對比與全國雨水基本都少的情況,它還算得上是雨水較多的地方。按照西南降水的時間分布,每年的11月就開始進入了一年中的干季。而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點也變得更加明顯。四川盆地、貴州東部、云南西南部,11月還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
在云南,卻是晴天溫暖,雨天陰冷,被人們稱為四季如春,一雨便冬。如果有較強的冷空氣的話,再加上有暖濕氣流呼應,那么,南方地區(qū)的過程雨量還是會較大。但是此時長江以北和華南地區(qū)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區(qū)要少、不大,對于一年三熟的華南,11月的干旱,對作物生長仍有負面影響。
氣溫下降、變化明顯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后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于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人們,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后,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qū)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并在11月底陸續(xù)入冬。
偏北風多、風力加強作為早已入冬的西北、華北、東北等地,此時的大風、降溫可以說是習以為常。在華北中南部到黃淮等地,立冬期間的冷空氣,常常不是大風把這一帶山區(qū)紅葉一掃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樹也吹成光桿,讓人們有一種一下子進入冬天的感覺。若遇到勢力強、速度快的冷空氣,它一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區(qū)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風力加大,大風一直吹到東南沿海和臺灣海峽。特別是北部、東部海域,海上的大風易使海上作業(yè)受到嚴重損失。
南北兩方、溫差拉大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shù)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qū),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兩者的溫差可達30℃-50℃之多。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干物燥、萬物凋零、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溫暖宜人。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24節(jié)氣中立冬的日期、習俗與氣候特點的介紹了,大家都清楚了嗎?明天就是立冬了。那也就是說冬天的腳步不遠了,天氣也會慢慢變冷了,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哦,外出時一定要穿得暖暖的。否則,很容易著涼感冒的哦!
延伸閱讀:
立冬養(yǎng)生 立冬之后如何預防疾病立冬鍛煉應注意什么 立冬鍛煉應堅持四準則立冬的由來 立冬時節(jié)的習俗有哪些立冬養(yǎng)生需要注意什么 立冬節(jié)氣重在養(yǎng)腎立冬養(yǎng)生 起居飲食全面觀立冬節(jié)氣 立冬養(yǎng)生注重補養(yǎng)生息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qū),白晝時數(shù)可長達15小時。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
夏至節(jié)氣的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jié)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jù)《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谑羞@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丌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xiàn),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tài)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yè)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和黃淮地區(qū)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肚G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梢娫?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干干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yǎng)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后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jié)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yǎng)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jié)極重要的增產措施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xiàn)蕾,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雨水多的地區(qū)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jié)碀n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后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xù)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農業(yè)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qū)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jié)。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yōu)槲鞫鄸|少。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xiàn)大范圍洪澇的次數(shù)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準備。夏至節(jié)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jié)氣,往后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xiàn)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yè)豐收,在這些地區(qū),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夏至節(jié)氣各地習俗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guī)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嘗新習俗,諺語說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紹興龍舟競渡因氣候故,明、清以來多不在端午節(jié),而在夏至。是日,觀者云集,熱鬧非凡。此風至今尚存。
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圓糊醮。諺云: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以前,很多農戶將醮坨用竹簽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處,并燃香祭祀,以祈豐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機飽食一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在中國西北地區(qū)如陜西,此日食粽,并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搟面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后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qū),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fā)痧,吃了葫蘆,腿里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
自1989年以來,漠河縣把夏至定為旅游節(jié),一年一次,主要在西林吉鎮(zhèn)及北極村進行。每當夏至到來便有數(shù)萬人到北極村歡度夏至節(jié)。
漠河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份,由于緯度高,使漠河地區(qū)在夏季產生極晝現(xiàn)象,時常有北極光出現(xiàn),因此人們稱漠河縣為中國的不夜城、極光城。漠河白夜產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6月15日--25日,此時漠河多出現(xiàn)晴空天氣,是人們旅游觀光的最佳季節(jié)。
延伸閱讀:
夏至養(yǎng)生 至清熱解暑就靠這10種食物夏至養(yǎng)生 夏至怎樣抵抗腳氣來襲夏至養(yǎng)生 夏至時節(jié)防曬不可少夏至吃什么 夏至養(yǎng)生易多吃苦酸食物夏至養(yǎng)生 夏至養(yǎng)生6要素夏至養(yǎng)生 夏至養(yǎng)生3大必知點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腌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閑季節(jié),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tài)也應隨著節(jié)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jié)氣就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征鳥,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tài),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
一、起 居
1.本節(jié)氣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盡量少出門。
2.注意保暖,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
3.早晚室內要通風換氣。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要多喝白開水,補充體內水分。
4.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加機體的抗寒能力。
中醫(yī)認為:冬乃寒氣偏盛,寒邪傷人。然而此節(jié)氣一般以晴為主,要利用陽光來保養(yǎng)身體。冬季曬太陽,尤其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有一定的益處?!秴问洗呵铮M數(shù)》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guī)律并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guī)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襲,此節(jié)氣一般以晴為主。所以,老年人要注意利用陽光來保養(yǎng)身體。冬季曬太陽對老年人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冬季老年人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掖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貧血患者恢復健康有一定的益處。當然,冬季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應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后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鐘為宜。
冬季寒冷易使老年人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此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除了寒冷外,空氣也比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對濕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內采暖,居室內的濕度常常只有30%左右,這種干燥的氣候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因為空氣濕度過小,就容易造成痰液粘稠或結成干痂不易排出。這樣,不僅使得貯留的痰液成了病毒和細菌的孳生地,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結成干痂的痰液會固定于氣管粘膜上皮,使得粘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從而進一步地破壞了粘膜纖毛毯的生理功能。一些在冬季感染上了咳嗽的老年人,則總有一種咳痰不盡的感覺。所以,老年人在注意保暖的同時,也要關注身邊的濕度,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室內取暖時也要注意在地板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老年人冬季運動有更多的講究。首先,運動的準備時間要相對長一些,以便讓身體充分地熱起來,使全身關節(jié)、肌肉進入運動狀態(tài)。其次,運動的強度要相對小一些,減少疲勞的發(fā)生,以便運動后機體能較快的恢復到正常的狀態(tài)。建議的運動方法是:在室內做全身關節(jié)操,活動全身關節(jié),隨后做原地跑步鍛煉,直到全身發(fā)熱,手腳溫暖,持續(xù)15-20分鐘。
老年人在居室中應堅持用冷水浴和按摩的方法增強體質。冷水浴指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冷水不必太冷,也可逐漸從溫水開始。用毛巾打濕洗臉、手或足,然后將毛巾擰干一些再洗臉、手或足,如此反復,直到局部發(fā)熱。此法可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按摩法也稱干洗法,即用雙手作洗臉狀,搓臉、梳頭、摩頸、擦耳,反復幾十次到上百次,直到頭面發(fā)熱為止。此法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節(jié)頭頸部經絡穴位狀態(tài),增強全身的整體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風寒感冒。
老年人的飲食調理,除堅持飲食的一般原則外,冬季飲食強調熱量充足,以溫熱性的食物為主。常用的食補佳品有羊肉、雞肉、狗肉等,對陽虛的老人尤為適用。補益食品舉例:補氣的有蓮子、大棗、糯米、雞肉等;補血的有豬肝、龍眼等;補陰的有木耳、芝麻、兔肉、鴨肉、龜肉等;補陽的有羊肉、狗肉、鹿肉等。
老年人還要加強足部的保健。腳除了支持人體的重量外,還像水泵一樣,把遠端的血液推向心臟,使全身血液流暢,促進機體健康,所以腳又被稱作是第二心臟。加強腳部的保健,是擁有良好體魄的重要一環(huán),尤其是在冬季,對腳部的呵護就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強腳部的運動。據(jù)測算,人一天必須走一萬步以上才有利于腳部功能的發(fā)揮,如果一天到晚很少動腳,不僅對腳部組織有影響,對機體健康也不利。所以,平時除了要加強鍛煉外,上下樓盡量不要乘電梯,外出盡可能步行。其次,進行足浴。民間有睡前洗腳,賽吃補藥的說法。睡前用溫熱水洗腳,不但可洗去腳上的汗臭和污垢,還可消除疲勞,更主要的是能祛病強體。足浴過程中,通過不斷搓揉刺激足部穴位,可滋補元氣,壯腰強筋,延緩衰老;若加入適量的生姜或辣椒水,更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huán)。再次,可進行足底按摩以活血舒筋。按摩腳底,刺激腳底穴位,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益于健康。
二、飲食
大寒前后,天氣可以說是一年間最冷的時節(jié),人們在加強身體鍛煉的同時,飲食方面更要多加注意。應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雞肉等。此外,還要考慮大寒期間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fā)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這個時節(jié)宜溫補為主,不妨多吃紅色蔬果及辛溫食物。飲食調養(yǎng)的重點應放在固腎補脾,養(yǎng)血護肝。
紅辣椒、紅棗、紅蘿卜、櫻桃、紅色甜椒、紅蘋果等紅色蔬果能使人體增加熱能,使體溫升高,多吃才能抵抗感冒病毒,加速康復,是冬季的首選食物。此外,一些辛溫食物如:紫蘇葉、生姜、青蔥、洋蔥、花椒、桂皮等,也對風寒感冒具有顯著的食療功效。
大寒養(yǎng)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宜多攝取根莖類,如芋頭、番薯、山藥、馬鈴薯、南瓜等,具有豐富的淀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冬末氣候寒冷干燥,導致許可多人有嘴唇干裂、口角炎等問題,這主要是缺乏維生素B2,可多食酸乳酪、花粉、酵母粉等,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
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失調,以致引發(fā)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fā)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xiàn)象,尤其是冬天頻吃火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就更容易引起胃腸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jié)制,切忌暴飲暴食。
若無尿酸高、腎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可在大寒之時喝一點酒,如米酒、葡萄酒等,有助于氣血循環(huán),在睡前小酌1杯,更能幫助熟睡。此節(jié)氣中,人們在飲食上應當注意營養(yǎng)的全面,不能冬補太過。
下面向大家介紹我國臘月傳統(tǒng)美食,八寶飯的制作方法。
配料:糯米1500克、蓮子750克、紅棗1250克、薏仁米、密冬瓜條各500克、蜜櫻桃、桂圓肉各250克、瓜子仁50克、白糖、豬油、濕淀粉、純堿各適量。
做法:
1.將炒鍋置旺火上,加1500克清水燒沸,加入蓮子和35克純堿,用竹刷帚不斷攪打去皮(約15分鐘)后撈出,倒凈鍋水。第二次仍用同樣方法,加1500克清水、15克純堿繼續(xù)在鍋內攪打,直至去凈蓮子皮為止(約5分鐘)撈出,再用溫水沖洗干凈,用細竹簽捅去蓮芯,入籠在旺火上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2.薏仁米洗凈盛入碗內,加清水100克浸沒,用旺火蒸約半小時至開花,出籠后再用清水淘洗瀝干;
3.糯米淘洗干凈,盛入瓷碗中,加500克白糖、1000克清水調勻后,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至熟透取出;
4.紅棗洗凈去核后與蜜冬瓜條、桂圓肉都切成0.3厘米見方的小顆粒;
5.取碗十個,將蓮子、紅棗、薏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瓜子仁分別順次放入碗底,然后把熟糯米分別盛在上面,入籠用旺火蒸半小時取出;
6.炒鍋置旺火上,放入2000克清水、1000克白糖,將蒸好的八寶飯下鍋,一起拌合燴沸,再加入豬油75克,用濕淀粉調稀勾芡,起鍋分盛十碗,分別撒上蜜櫻桃即成。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fā)散風寒的食物有紫蘇葉、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常常會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F(xiàn)介紹幾種適合于大寒時節(jié)食用的飲食:
1.排骨湯
豬排骨250克、熟豬油50克、味精、紹酒、精鹽、蔥白、姜片各少許。
將豬排骨用清水洗凈,剁成快。將排骨下鍋干炸10分鐘,待排骨水分炸干呈灰白色時,加入精鹽、姜片略燒,起鍋盛入砂缽申,一次放足清水約450克,置旺火上煨2小時,再加入味精、紹酒、蔥白,移砂缽在中火上,繼續(xù)煨半小時,盛入碗內即成。
功效:此方能滋陰強體,是適宜春節(jié)食用的。
2.當歸羊肉湯
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做法是將當歸、生姜洗凈切片,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沙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姜片,在大火上燒沸,打去浮沫,改用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喝湯食肉。
功效:羊肉、生姜性質溫熱,能補益人體的陽氣,當歸則能補血活血,溫通經絡。
3.萊苔炒臘肉
紅萊苔500克、熟臘肉50克、芝麻油30克、精鹽、姜米各少許。
將紅萊苔用手折斷成小段,取其嫩的部分,用清水洗凈瀝干。臘肉切成3片;炒鍋置旺火上,放入芝麻油燒熱,下姜未稍煽后,放入臘肉煽炒1分鐘,用漏勺撈出;將原炒鍋連同余油置旺火上燒熱,放入菜苔,加精鹽偏炒2分鐘,再加入臘肉合炒1分鐘,用手勺推勻,將鍋顛動幾下。起服盛盤即咸。
功效:此方營養(yǎng)豐富,是適宜春節(jié)食用。
4.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山藥150克,姜、蔥、胡椒、紹酒、食鹽適量。
將羊肉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姜蔥洗凈備用;淮山片用清水浸透與羊肉一起置于鍋中,放入適量清水,將其他配料一同投入鍋中,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燉至熟爛即可食之。
功效:能補脾胃,益肺腎。
5.素炒三絲
干冬菇1.5兩,青椒兩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淀粉、鮮湯、麻油適量。
將冬菇水發(fā)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絲,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能健脾化滯,潤燥。
6.強腎狗肉湯
狗肉500克,菟絲子7克,附片3克,蔥、姜、鹽、味精適量。
將狗肉洗凈切塊,置入鍋內焯透,撈出待用,姜切片,蔥切段備用。鍋置火上,狗肉、姜放入鍋內煸炒,加紹酒熗鍋,然后一起倒入砂鍋內,同時菟絲子、附片用紗布包好放入砂鍋內,加清湯、鹽、味精、蔥,大火煮沸,改用文火燉兩小時左右,待狗肉熟爛,挑出紗布包,即可食用。
功效:能暖脾胃,溫腎。
7.芪杞燉子雞:
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于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8.發(fā)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姜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姜洗凈后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
功效:有祛風散寒、發(fā)汗解表的作用,適用于輕度感冒初期。
9.木耳燒豆腐:黑木耳60克、豆腐200克、蔥、蒜、花椒、辣椒適量。豆腐汆熟后和木耳同燒即可,有益氣活血的作用。
■菜譜一:白胡椒煲豬肚湯
關鍵詞:治療胃寒、心腹冷痛
原料:白胡椒、豬肚、味精、鹽、白芝麻和醬油。
做法:
1.把豬肚反復用水沖洗凈;
2.把白胡椒打碎,放入豬肚內,并留少許水分;
3.把豬肚頭尾用線扎緊,慢火煲1個小時以上(至豬肚酥軟),加鹽調味即可。另外,湯煲好后的豬肚酥爛滑軟,切條裝盤,再撒上白芝麻和鮮醬油,是一道非常不錯的冷盤。
溫暖提示:可以用于治療胃寒、心腹冷痛。其實,這道湯煲成以后呈現(xiàn)牛奶般的乳白色,不僅濃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飲食藥療效果,而且還非常美味,可以作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菜譜二:羊肉燉白蘿卜
關鍵詞:針對腰膝酸軟、乏力者
原料:白蘿卜、羊肉、姜、料酒、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
1.將白蘿卜、羊肉洗凈切塊備用;
2.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后五六分鐘撈出羊肉,把水倒掉;
3.重新?lián)Q水燒開后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卜入鍋至熟。
溫暖提示: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菜譜三:炒雙菇
關鍵詞: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原料:水發(fā)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淀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麻油適量。
制作方法:
1.香菇、鮮蘑洗凈切片;
2.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后,放姜、醬油、糖、黃酒繼續(xù)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燒滾;
3.放味精、鹽,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溫暖提示: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這道菜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高血脂患者更為適宜。
■菜譜四:小白蘿卜泡菜
關鍵詞:維生素含量高,開胃菜
原料:白蘿卜、蔥、蒜末、辣椒醬、水、鹽、糖。
制作方法:
1.將小白蘿卜(帶葉莖部分)及蔥洗凈,徹底瀝干水后,用鹽水腌約1~2天備用;
2.將蒜末和辣椒醬攪拌均勻;
3.將腌好的白蘿卜洗去鹽分后瀝干,并加入做法2的材料一起攪拌均勻,放在干凈無水的容器中,再把調味料倒入即可;
4.容器加蓋密封,放在冰箱冷藏約3-5天待其入味即可,約可保存1-2周。
溫暖提示:維生素含量豐富,其維生素A的含量是同量綠菜花的三倍以上;鈣的含量是菠菜的四倍,而且是不錯的開胃小菜。
養(yǎng)生方:當歸四逆理中沖劑
白術5,黨參5,炙甘草5,干姜5,黑附子6,當歸7,桂枝8,白芍3,細辛3,桃仁3,大棗2枚(掰開)
開水泡服,早七時,下午四時,晚睡前各服一杯。連服八劑。忌食生冷油膩食品。
現(xiàn)在已經到24節(jié)氣小寒了,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此時,天氣寒冷,大冷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你知道小寒節(jié)氣怎么養(yǎng)生嗎?你了解小寒忽冷忽熱對身體的危害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小寒養(yǎng)生
【防病】今年嚴防血管病和風濕病
去年冬季氣溫相對較高,整個冬天里降雪也較少,人們不感覺寒冷,而今年氣溫下降幅度較大,降雪時間也有所延長,且風力也較強。因此,今年小寒相對于往年小寒來說,是一個又濕又冷、風大凜冽的節(jié)氣。
專家介紹,今年和去年相比,人們的高發(fā)疾病也大不相同。去年下雪比較少,人們主要以咳、痰、喘的呼吸道疾病為主,醫(yī)院呼吸科的病人特別多,而今年,下雪次數(shù)較多,天氣極為寒冷,空氣中的許多細菌隨著雪花落在地上,空氣相對比較清新,因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比往年減少。但是,由于今年天氣極度寒冷,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與往年相比大幅度增加,因為人在吸入冷空氣后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隨之增大,血壓逐漸升高,進而特別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民間常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徐杰提醒,對于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濕邪。中醫(yī)講,濕邪一般不單獨出現(xiàn),它總愛與其他邪氣共同出現(xiàn),尤其是和寒邪一起,加上今年雨雪天氣偏多,濕邪非常容易滲透進入人體,從而引發(fā)多種疾病,例如風濕以及心血管疾病等,而且濕邪致病的一個特點是遷延難愈,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危害。所以說,這個冬季我們應該比以往更加重視養(yǎng)生,如堅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出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冬季活動要慢行,每天早睡晚起,尤其不要忽冷忽熱等,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保暖】出門前和睡前嚴禁洗頭
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在生活起居上要特別注意,特別是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建議出門時注意保暖,外出必須要戴好帽子、手套、口罩甚至護膝等,全副武裝才能出門,因為今年比往年更為寒冷,氣溫更低,而且濕邪、寒邪跟去年相比更為嚴重。
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這個節(jié)氣外出,頭部特別容易受寒,寒又為百病之源,長期積累寒氣,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一些很注意養(yǎng)生的人,在出門時會把帽子戴上護頭保暖,但徐杰介紹,注意頭部保暖不僅是要戴帽子那么簡單,三九天里,出門前、睡前別洗頭等生活細節(jié)也很重要。如果剛洗完頭后,頭發(fā)沒干,甚至還在滴水,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就外出或者睡覺,都對健康不利。頭發(fā)沒干容易受寒,長期積累寒氣,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起居】職場白領堅持午睡半小時
在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里,不科學的晨練也會給身體造成傷害。
一般情況下,早上六點左右時,就能在公園里發(fā)現(xiàn)很多晨練的人,其中尤以老年人居多。徐杰提醒,今年冬季,早上氣溫極低,人們應該等到上午九十點鐘的時候再去公園鍛煉,因為此時氣溫相對較高,陽光比較充足,人的新陳代謝在這個時候也較為旺盛,這樣既可以達到鍛煉身體提高免疫力的目的,又可以預防寒冷給身體帶來的傷害。
起居建議堅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鐘,晚上九十點的時候盡量睡覺,因為冬屬陰,晝短夜長,陽氣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經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這些生活小細節(jié)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對于工作壓力大的職場白領,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證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議在午飯后借助半小時左右的午休來進行調理。
【飲食】少食麻辣火鍋多吃魚和蝦
進入小寒節(jié)氣,由于天氣寒冷,人們的胃口比較旺盛,并且隨著春節(jié)等節(jié)假日的到來,朋友、家人之間的聚會也越來越多,人們的心情也會開心愉快。然而,今年人們在飲食方面跟以往相比也要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在往年,小寒時節(jié)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jié),許多飯店人流爆滿,餐桌上的主食以麻辣味的肉食類為主,餐后水果以西瓜等涼性水果為主。
而今年,人們聚餐時,餐桌上應該葷素搭配,多吃點西藍花、芹菜等蔬菜;在肉食中,也要以白肉為主,如增多蝦、魚等海產品;餐后水果中,盡量少吃西瓜等涼性水果,而要以橘子、山楂、蘋果等為主。
專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膩、涼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對于三高患者來講還會加重疾病的發(fā)展,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葷素搭配,營養(yǎng)更為均衡,飲食更為健康,而且蝦、魚等食物屬于溫熱性,可以提高人體的抗寒能力,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其中蝦的鈣含量更為各種動植物食品之冠;另外,蝦、魚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壯陽的功效,因此這個季節(jié)適宜多吃。
這個季節(jié)還有一個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臘八粥是由黃米、白米、小米、栗子、紅豇豆、大棗、花生以及各類豆子等一起加水煮熟而成。徐杰介紹,臘八粥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并且還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驅寒強身的功效,因此,今年冬季養(yǎng)生,喝臘八粥是個不錯的選擇。
小寒吃什么好
臘八粥原料
飲食上小寒節(jié)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yǎng)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yǎng)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麒麟鱸魚
為溫養(yǎng)陽氣、斂陰津于內,還可食鱸魚?!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梨
此時令,水果中以食梨為佳。梨,醫(y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益壽鴿蛋湯
原料:枸杞、黃精各10克,鴿蛋4個,冰糖適量。做法:1.將枸杞、黃精洗凈切碎,待用。2.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加入以上食材,煮沸后約15分鐘把鴿蛋打破后逐個下鍋內,同時將冰糖入鍋同煮至熟即成。
功效:補肝腎,益氣血,潤沛滋陰。
特別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此節(jié)氣也是一年中心腦血管病及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最高的時期。因此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癥、哮喘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防寒,合理調整飲食,注意早預防,樹立科學的養(yǎng)生觀和養(yǎng)生之法。
結束語:看完這篇文章,小編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小寒不能忽冷忽熱,冬天是一個容易生病的季節(jié),只有自己從注意防病、保暖、起居、飲食各個方面,才能讓自己過個健康小寒,開開心心迎接新年!
7月7日為廿四節(jié)氣的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日暑熱程度的節(jié)氣。
氣候特點此時,暑氣上升,氣候炎熱,但還沒有熱到極點。是我國絕大部分地區(qū)開始進入一年最熱的時期??墒沁@節(jié)氣正值初伏前后,而一般在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又稱為伏汛。
在我們南方早已從炎熱進入了漫長的酷熱階段了,這地區(qū)亦有句氣候上的民諺,就是熱極生風。往往酷熱一段時期又來一場臺風,所謂的臺風季節(jié)就是這時南方氣候的特點了。
小暑的養(yǎng)生小暑之時,南方已經十分炎熱了,人們最容易感到的是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應該按五臟主時,以符合春夏養(yǎng)陽之原則。
此時人們亦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氣,適當活動,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這些活動如游泳、聽音樂等,尤其是音樂悠揚舒緩的旋律、節(jié)奏、音調,對人體都是一種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腦及系統(tǒng)功能,協(xié)調各系統(tǒng)器官的正常活動,促進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提高人的修養(yǎng),難怪古人在此節(jié)氣云:聽曲消愁,有勝于服藥矣。
中醫(yī)養(yǎng)生與治病方面有冬病夏治之說,那些每逢冬季發(fā)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炎、過敏性鼻炎、風濕痹癥等,
這時是最佳的治療時機。我省乃至全國的中醫(yī)醫(yī)院都在這小暑到大暑節(jié)氣內的三伏天日,開展貼藥發(fā)泡的天炎治療。這種治法年年堅持則效果更明顯。
小暑氣節(jié)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fā)的時節(jié),在飲食調節(jié)上要改變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潔,飲食偏嗜的不良習慣,冷飲冷食不宜過多,一切都應以適量為宜。此時節(jié)又是紅眼病多發(fā)、高發(fā)期,注意這類的傳染性疾病。還要盡量避免戶外活動,慎防中暑。
由于天氣炎熱,人們的食欲減退,飲食選擇要以清淡芳香為主,因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進補要能使體內陽氣向外宣泄,這與情志調節(jié)一樣,才能與夏長之氣相適當。廣東尤其在珠三角一帶的民間,在小暑大暑的那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苡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燈芯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以應節(jié)解暑。同時此節(jié)氣的湯水尤為重要,因出汗和揮發(fā)多,且胃口亦差。佐餐的湯品宜粉葛煲魚湯、咸檸檬煲老鴨、冬瓜荷葉苡米煲排骨、昆布海藻煲豬鷍、冬瓜冬菜滾泥鸅魚咸酸菜蠔豉干煲豬月展等,多吃水果也是有益的防暑方法。
小暑節(jié)氣雜談
小暑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第十一個節(jié)氣。從7月7日或8日開始,到7月22日或23日結束。此時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來,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炎熱季節(jié),農諺有小暑交大暑,熱的無處躲的說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間,故農諺又有小暑不算熱,大暑正伏天的說法。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華字典中暑為熱,但這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熱,而是炎熱。小暑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盛夏。
有句成語:寒來暑往。小暑、大暑與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氣溫變化的節(jié)氣。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jié)氣。
◆ 小暑
小暑是相對大暑而言,古人認為小暑期間,還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故稱為小暑。俗話說:熱在三伏。我國三伏天氣一般出現(xiàn)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謂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2008年7月19日,進入三伏中的頭伏。
從《1971~2000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來看,除青海、甘肅、山西、內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區(qū),7月的極端最高氣溫相對多數(shù)出現(xiàn)在大暑外,大多數(shù)省份的極端最高氣溫都出現(xiàn)在小暑期間。在全國32個省市直瞎市(臺灣)中,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7月的平均氣溫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熱月,處在7月之中的小暑實際上很熱。
◆ 避暑
夏日,并不是處處炎熱:滿眼的綠樹濃蔭,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給人們帶來一絲絲夏日的清涼;軟軟的沙灘、蔚藍的海水,徐徐的海風,是人們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風景區(qū)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輕輕的山風,宜人的溫度,是人們避暑的好去處。在農村,人們習慣利用早晨做農活,夜晚在庭院里看電視;在城市,人們喜歡夜晚逛商場上影院、喝清涼飲料,乘有空調的汽車。可見,避暑、消夏是人們的自然選擇。
◆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們永遠需要重復的話題。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嬰兒、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實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綠豆湯,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換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曬措施,活動不要過量,避開中午時段活動,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疲勞駕駛,注意收聽氣象部門發(fā)布的高溫警報、中暑指數(shù)、紫外線指數(shù)預報,等等。雖說老生常談,但仍需提醒。
◆ 暑假
小暑期間天氣雖然炎熱,但學生們卻盼望著它的到來。因為從這時起,暑假開始了。他們會按著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動內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學生的最愛。學生們的歡聲笑語不時打破青山綠水間的寧靜,尤其是北方的海濱、山地的景區(qū),往往是他們出游的首眩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區(qū),不要選擇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區(qū)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氣,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災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風景區(qū)旅游,要特別注意安全。
24節(jié)氣民俗:小暑時節(jié)避暑吃炒面
小暑時節(jié)避暑吃炒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節(jié)氣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民間常這樣形容小暑:六月不熱,五谷不結,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小暑開始熱,減衣身上輕,抓緊種蔬菜,備足過嚴冬 ,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谷不結等等。
民間習俗
六月初六日為天貺節(jié)。據(jù)史書記載,此節(jié)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貺即賜,即天賜之節(jié)。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屬賜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稱天貺節(jié)。
民間還有:曬書畫、衣物等習俗。傳說此日出曬后,蟲可不蛀。故有:六月六,曬紅綠這說語。
三伏日吃抄面、進湯餅的目的
舊時有六月六,吃炒面的習俗。這是古時六月伏日吃面的演變。最遲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盛行?!段菏洗呵铩飞险f:三國時,人稱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荊楚歲時記》中載:六月伏日進湯餅,名為辟惡。這說明魏晉已后,六月伏日進湯餅,已明確為的是辟惡。
小暑時節(jié),飲食要有節(jié)制,應側重健脾、消暑、化濕,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另外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過去民間還有食新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shù)孛裰{: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另外山東臨沂地區(qū)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伏日煮麥仁湯給牛喝,據(jù)說牛喝了身子壯,能干活,不淌汗民謠: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
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yǎng)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俗語:小暑黃鱔賽人參黃鱔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根據(jù)冬病夏補的說法,小暑時節(jié)最宜吃的是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相關閱讀:
本周推薦好食材 小滿節(jié)氣養(yǎng)脾胃
"未病先防"從24節(jié)氣小滿開始
小滿還未滿 預示豐收的小滿節(jié)氣
小滿節(jié)氣適合飲用十種祛濕食物
五種果汁助于谷雨節(jié)氣排毒養(yǎng)顏
二十四節(jié)氣之白露節(jié)氣,所謂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白露節(jié)氣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jié)氣。露是由于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征天氣已經轉涼。
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說此節(jié)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干果糧食以備過冬。可見,白露一到,真正的涼爽季節(jié)的開始。
各地有不同的養(yǎng)生飲食習俗,在福建福州等地,白露這天習慣上要吃龍眼進補。從前江蘇南京人十分青睞白露茶,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而舊時蘇浙一帶鄉(xiāng)下人家,當每年白露一到時,則家家釀白露米酒。
白露時節(jié),秋高氣爽,是開展各種健身運動的好時期。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練功法,可靜坐閉目養(yǎng)神,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鍛煉身體,做到動靜和諧。
白露節(jié)氣多吃水果有益健康。燥氣當令,會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xiàn)象,特別是體虛者,藥補不如食補,食補首推粥補,秋季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涼,又能防秋燥,如銀耳粥、蓮米粥、芝麻粥、紅棗粥、紅薯粥、玉米粥等。梨、蘋果、葡萄、橘、柚、柿子、龍眼等都是秋季適合吃的水果,這些水果不僅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而且還有良好的食療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支氣管病、過敏性皮膚疾病,這些因體質過敏而引發(fā)的疾病,在飲食上就要慎重調節(jié),有些病人要慎食部分海鮮。
對于病人來說,藥物需要辨證診治;對于健康人來說,食物同樣需要辨證論吃?!缎戮幨朝煴静荨吠怀霰静菔朝煹恼w觀,做到因人制宜,辨證施食,既能調和和陰陽臟腑,又能補養(yǎng)氣血津液,門類頗多,品味齊備,集食療之大全,令讀者受益良多。
白露時節(jié)吃什么水果好
白露吃什么水果?秋天皮膚容易干燥,女性應對干燥適宜由內養(yǎng)外,除了多喝水,每天都要吃時令的補水果蔬最關鍵,初秋吃什么水果好?吃對8種秋天果蔬,讓你的皮膚保濕一整個秋天。
秋天皮膚容易干燥,女性應對干燥適宜由內養(yǎng)外,除了多喝水,每天都要吃時令的補水果蔬最關鍵,白露吃什么水果好?吃對8種秋天果蔬,讓你的皮膚保濕一整個秋天。
一口流水的秋梨
冬季有保健醫(yī)療性質的水果,要數(shù)梨和甘蔗了。中醫(yī)認為,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yǎng)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秋梨中豐富的水分正是肌膚所需。
一天3個蘋果
蘋果的好吃還用多說嘛?不但可以吃,也可以切成片貼在臉上.對皮膚有好處,富含果膠、纖維素、維生素C等,有非常好的降脂作用.日食蘋果3個,皮膚不但水潤而且還很有彈性!
生吃黃瓜
生吃黃瓜可以充分補充皮膚所含的水分,將新鮮黃瓜去皮切片,立即貼于剛洗凈的臉部,再用手指輕按黃瓜片,使其不脫落,20分鐘后揭下。此法可供給皮膚營養(yǎng),并使其嫩滑細膩,可以常敷用,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應季柑橘
柑橘性溫、味甘,有開胃理氣、止渴潤肺之功效。不過,陰虛火旺體質者多食會出現(xiàn)口舌生瘡、咽干喉痛等上火癥狀。
鮮食葡萄
葡萄為葡萄科落葉木質藤本植物的果實,又名草龍珠、水晶明珠、蒲桃、蒲陶、李桃、山葫蘆。葡萄被人們視為珍果,被譽為世界四大水果之首。它不但營養(yǎng)豐富、用途廣泛:色美、氣香,味可口,是果中佳品,既可鮮食又可加工成各種產品,如葡萄酒、葡萄汁、葡萄干等,而且果實、根、葉皆可入藥,全身都是寶。
人見人愛胡蘿卜
胡蘿卜味甘、性平,具有清熱解毒,補中安臟之功效,適宜于皮膚干燥粗糙,或患毛發(fā)苔蘚、黑頭粉刺、角化型濕疹者食用。胡蘿卜富含維生素A、B、C,并有輕微而持續(xù)發(fā)汗的作用,可刺激皮膚的新陳代謝,增進血液循環(huán),從而使膚色紅潤,胃腸暢通,對美容健膚有獨到作用。最好空腹喝胡蘿卜汁,這樣更利于胃腸吸收,促進血液循環(huán)、疏泄和消除汗腺污垢、調整體溫,從而使皮膚清潔健康、細嫩光滑。
酸酸甜甜的大石榴
顆粒飽滿的石榴最是惹人喜愛,口感酸酸甜甜的非常不錯。它性溫,具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津液不足、咽干、煩渴不休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石榴搗成汁,或者煎湯飲,可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
天然水果罐頭柚子
在眾多的秋令水果中,柚子可算是個頭最大的了,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左右成熟,皮厚耐藏,故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柚子不但營養(yǎng)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愈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柚子還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滯度,對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預防作用;鮮柚肉由于含有類似胰島素的成分,更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延伸閱讀:
白露吃什么 最適合白露節(jié)氣的七款養(yǎng)生粥白露節(jié)氣 白露養(yǎng)生最適宜吃的兩大食物白露節(jié)氣 白露應該怎樣去養(yǎng)生白露節(jié)氣 白露節(jié)氣的天氣特點白露節(jié)氣 白露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白露節(jié)氣 白露節(jié)氣代表著什么意義湯這是人們飲食中非常重要的一道飲食,中國人認為經常喝湯,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減肥,而且湯里面的營養(yǎng)非常的豐富,還可以幫助人們補氣養(yǎng)血,讓你擁有一個好氣色。湯的種類非常多,最讓人喜歡的就是養(yǎng)生湯了,養(yǎng)生湯對于人們的作用非常的大,在24節(jié)氣中經常會看到人們制作,24節(jié)氣養(yǎng)生湯的做法也是非常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說說24節(jié)氣養(yǎng)生湯具體有哪些?
豬肺橄欖湯
材料:豬肺250克、橄欖10個、無花果20克、石斛10克。
做法:豬肺沖洗干凈,切片,其他材料洗凈,加入適量清水燉1個小時即可。
功效:根據(jù)中醫(yī)以臟補臟之理,豬肺被認為有潤肺、補肺虛、止咳嗽的功效;橄欖具有清肺利咽、生津止渴的功效;石斛有生津益胃,清熱養(yǎng)陰的作用;無花果具有潤肺止咳、清熱潤腸的功效。此湯甘甜清香,具有養(yǎng)陰、潤肺、化痰、止咳的作用,適合肺虛咳嗽的患者飲用。
鴨肉冬瓜湯
原料:
冬瓜500克,鴨肉500克,豬瘦肉100克,芡實、薏苡仁各50克,荷葉1片,陳皮5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鴨肉、豬瘦肉洗凈切塊,冬瓜連皮洗凈切塊,荷葉洗凈剪成小塊。上四味與芡實、薏苡仁、陳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至鴨肉熟爛,調入精鹽、味精即成。當菜佐餐,食肉飲湯。
功效:滋陰養(yǎng)肝,健脾利濕
姜羊肉湯:
配方: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當歸、生姜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姜片,喝湯食肉。
功效:溫中,補血,散寒。
24節(jié)氣養(yǎng)生湯具體有哪些?除了上面介紹的這一些,還有許多的養(yǎng)生湯對于人們的好處非常的多,例如烏雞紅棗湯,枸杞豬腳湯等都對于人們的健康有著非常大的好處,經常的吃這些食物,不僅可以幫助大家在節(jié)氣中更好的保護身體,補充自己的氣血,在冬天過的更加的幸福。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24節(jié)氣立冬 各地習俗及氣候特點》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guanyu24jieqiyangshengfa/">關于24節(jié)氣養(yǎng)生法”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