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邊菊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崗邊菊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崗邊菊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崗邊菊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Fiddleleaf Aster
【別名】大風(fēng)草、魚鰍串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琴葉紫菀的帶根全草。
【原形態(tài)】琴葉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莖粗壯。莖單生或叢生,被開展的長粗毛,常有腺,上部分枝,有較密生的葉。下部葉匙狀長圓形,長達12cm,寬達2.5cm,下部漸狹成長柄;中部葉長圓狀匙形,長4-9cm,寬1.5-2.5cm,下部稍狹,基部擴大成心形或有圓耳,半抱莖,全緣或有蔬齒;上部葉漸小,卵小,卵狀長圓形,基部心形抱莖,常全緣;全部葉兩面披長貼毛和密短毛,有腺,下邊沿脈及邊緣有長毛;中脈在下面突起。頭狀花序在枝端單生或疏散傘房地產(chǎn)狀排列;花序梗長0.5-5cm,有線狀披針形或卵形苞葉;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長圓披針形,外層被密短毛及腹,內(nèi)層邊緣膜質(zhì)而無毛;舌狀花約30個,舌片淺紫色,管狀花被密短毛;花柱附片長0.4mm;冠毛白色或稍紅色,有稍不等長的微糙毛。瘦果卵狀長圓形,基部狹,兩而有肋,被柔毛?;ㄆ?-9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灌叢、草地、溪岸、路旁。
【性味】葉苦;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肺止咳;散寒止痛。主肺寒咳喘;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粵北中草藥》:行氣止痛,止咳平喘。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崗邊菊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崗邊菊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崗稔子成熟之后是黑色的,它看上去像是黑色的果實上開了多小花,對于喜歡養(yǎng)生的人來說,他們對于崗稔子不會陌生,因為它是非常好的泡酒的藥物。崗稔子成長期間會開花,開出的花型非常像桃花,五個花瓣,中間還有花蕊,而且也是淡淡的紅色。那做為中藥的崗稔子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
山稔子、崗稔子
【別 名】豆稔干(《廣西中藥志》),原植物桃金娘(《花鏡》),又名金絲桃(《花鏡》)、山菍(《本草求原》)、桃娘、水刀蓮、江稔、崗稔、當(dāng)梨、稔子、豆稔、麥稔、山東稔、烏肚子、山多奶、多蓮、蘇園子【處方名】崗稔子
崗稔根原植物 桃金娘通常為灌木,高0.5~2米;嫩枝密被柔毛。單葉對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卵形,長3~6厘米,頂端圓或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初被短柔毛,后變無毛,下面被短柔毛;離基3出脈明顯;葉柄長4~7毫米,被絨毛。夏季開花。聚傘花序腋生,具花2~3朵,總花梗略比葉柄長;苞片葉狀,但較小;萼5裂,裂片圓形,不等大,外面被絨毛;花瓣5,紫紅色,倒卵狀長圓形,外面被短柔毛,長1.3~2厘米;雄蕊多數(shù),分離,排成數(shù)輪;子房基部被絨毛。漿果壇狀,長1~1.4厘米,成熟時黑紫色;種子多數(shù)。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果實。
崗稔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血止血,澀腸固精。
治血虛,吐血,鼻衄,便血,痢疾,脫肛,耳鳴,遺精,血崩,帶下。
性味歸經(jīng):甘澀,平。①《本草求原》:“甘,平?!?/p>
果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用量:內(nèi)服:煎湯,2~5錢(鮮者1~2兩);或浸酒。外用: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忌宜:《南寧市藥物志》:“大便秘結(jié)者忌服。”
地產(chǎn):廣東、廣西、臺灣、福建、云南、貴州、湖南等地。產(chǎn)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秋季采取成熟的果實,曬干。
藥材:質(zhì)較硬,頂端有宿存萼片5枚及花柱之殘跡。內(nèi)有種子多數(shù),黃白色,扁平。味淡微甜,氣微香。以個大、無蟲蛀、干燥者為佳。
中藥的本質(zhì)就是治標(biāo)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東菊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東菊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細藥、蘭鐵草。踏地蓮花萊、牙陷藥、野菠菜、細牛舌片。
【來源】為菊科植物 東菊 的 全草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叢生,倒披針形,先端圓,基部下延,狹長呈柄狀,全緣,兩面及邊緣均密被細毛;莖生葉互生,無柄,披針形?;ㄇo由葉叢生出,高14厘米,有細毛,頭狀花序生于莖枝頂端;苞片綠色,線狀披針形;舌狀花冠狹長.先端圓,不分裂,通常淡紅紫色,管狀花黃色,先端5裂,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補虛弱。治癆傷,口臭,牙齦出血,惡毒癩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鴨蛋吃。外用:研末撒或鮮品搗敷。
【附方】①補虛弱:細藥、知母,牛膝、金針花根各五錢。煎綠殼鴨蛋吃。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關(guān)于中藥東菊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東菊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guān)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點頭菊。點頭菊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點頭菊的相關(guān)知識。
【來源】為菊科植物 點頭菊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5厘米。根莖短,有宿存殘葉基。葉根出,具柄;葉片長圓形至橢圓形,全緣或具微鋸齒。頭狀花序常彎垂,2~5個排列成總狀花序,花莖上具葉,無柄;花黃色,緣花舌狀,1列,2~4齒裂;總苞片1列,先端急尖,密被黑色多節(jié)毛。瘦果具棱,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潮濕處。分布西藏等地。
【性味】性溫,味甘苦。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寬胸利氣。治痰喘咳嗽,勞傷及老年虛弱頭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4錢。
【摘錄】《*辭典》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點頭菊,點頭菊有著怎樣的功效。點頭菊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說起菊三七我們都不陌生,菊三七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菊三七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土三七(《滇南本草》),金不換(《秘方集驗》),紫三七(《南京民間藥草》),血當(dāng)歸、血三七、血七、血格答(《貴州民間方藥集》),水三七(《河北藥材》),紫蓉三七、艾葉三七、鐵羅漢、烏七(《湖南藥物志》),菊葉三七(《上海常用中草藥》),狗頭三七(蘇醫(y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菊科植物 三七草 的 根 。根于秋后地上部分枯萎時挖取,除盡殘存的莖、葉及泥土,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三七草"條。
【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云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湖南、貴州等地。
【性狀】根呈拳形肥厚的圓塊狀,長3~6厘米,直徑約3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xù)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部有須根或已折斷。質(zhì)堅實,不易折斷,斷面不平,新鮮時白色,干燥者呈淡黃色,有菊花心。氣無,味甘淡后微苦。以干燥、整齊、質(zhì)堅、無雜質(zhì)、斷面明亮者為佳。
【性味】甘苦,溫。
【功能主治】破血散瘀,止血,消腫。治跌打損傷,創(chuàng)傷出血,吐血,產(chǎn)后血氣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研末,0.5~1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跌打,風(fēng)痛:土三七鮮根二至三錢。黃酒煎服。(《嶺南采藥錄》)
【臨床應(yīng)用】治療大骨節(jié)病:取菊三七塊根浸泡于30%酒精中,制成10%酊劑;或煎成藥液配成12.5%及6.25%(供學(xué)齡兒童用)糖漿。每次20~30毫升,每日兩次,飯后30分鐘服。成人患者70例,經(jīng)1個月觀察,有效率達88.6%,其中顯效21例(占30%),好轉(zhuǎn)41例(占58.6%);兒童患者31例,顯效9例,好轉(zhuǎn)22例。有效病例平均服藥8天左右(最短1天,最長18天)關(guān)節(jié)疼痛即可減輕。有的病人服藥過程中出現(xiàn)疼痛加重現(xiàn)象,這往往是藥效的信號,如堅持繼續(xù)服藥,疼痛可自然消失。酊劑療效似優(yōu)于糖漿。服藥后少數(shù)病例有惡心、嘔吐等反應(yīng),有胃病史者尤易發(fā)生。
【摘錄】《*辭典》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菊三七,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yīng)該怎樣去使用菊三七這種藥物。
疾病產(chǎn)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路旁菊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別名】其米(藏名)
【來源】為菊科植物 圓齒狗哇花 的 全草 。7~8月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上部有分枝,被有開展的毛。葉狹長或匙形,下部葉常有圓齒,上部葉常全緣,先端鈍或圓形。頭狀花序單生于枝端;總苞片2~3層,先端鈍;舌狀花1層,舌片淺紫色或藍色,管狀花黃色,5個裂片中常1個較長。冠毛稍帶紅褐色。
【生境分布】生河灘、山坡、林緣。分布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肅。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炎,止咳。治感冒咳嗽,咽痛,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路旁菊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路旁菊的好處了??梢娐放跃諏τ谖覀?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