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天茄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苦天茄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苦天茄葉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喀西茄的葉。
【原形態(tài)】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1-2m。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狀刺。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為葉片之半;葉片闊卵形,長6-12cm,寬約與長相等,先端漸尖,基部楔形,5-7深裂,裂片邊緣又作不規(guī)則的齒裂及淺裂,葉兩面被刺狀腺毛,能分泌粘液,兩面脈上均疏生長短不一的尖刺。蝎尾狀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單生或2-4朵;花梗細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鐘狀,綠色,5淺裂,裂片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或微帶黃色,5裂,裂片披針形,被毛。漿果球狀,未成熟時有綠色花紋,成熟時淡黃色;種子多數(shù),淺棕色,花期春夏,果熟期冬季。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息風(fēng)定驚。主小兒驚劂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一開始對苦天茄葉不太清楚的朋友現(xiàn)在應(yīng)該已經(jīng)掌握了苦天茄葉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吹娇嗲训纳碛埃敲纯嗲褢?yīng)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來源】為茄科植物 千年不爛心 的 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tài)】千年不爛心(《植物名實圖考》)
【生境分布】生長路邊及山野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化學(xué)成份】未成熟果實含多種甾體生物堿,有α-、β-、γ1-、γ2-和δ-苦茄堿、澳洲茄堿、澳洲茄邊堿、蜀羊泉堿、西紅柿烯胺、澳洲茄胺等。其中主要是西紅柿烯胺或蜀羊泉堿,開始成熟時則以澳洲茄胺為主。這些生物堿的總量隨著果實的長大而增加,當(dāng)果實開始變紅成熟時,含量開始減少,成熟后幾乎全部消失。β-苦茄堿有抗小白鼠肉瘤-180的作用。其次,含替告皂甙元和雅姆皂甙元二者含量在未成熟的和成熟的果實中,基本一樣,在成熟的果實中,含3,4-去氫西紅柿-醛-16、西紅柿黃質(zhì)和白莢果紅素等色素。
【藥理作用】苦茄中所含生物堿的藥理作用,參見"龍葵"、"白毛藤"條。
【功能主治】《國藥的藥理學(xué)》:"為利尿藥,又為神經(jīng)痛藥及消腫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國藥的藥理學(xué)》。
知道了苦茄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
很多人對茄葉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茄葉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來源】為茄科植物 茄 的 葉片 。
【化學(xué)成份】葉含龍葵堿0.002~0.03%。全植物含胡蘆巴堿、膽堿、腺嘌呤、咪唑乙胺、澳洲茄胺、龍葵堿、精氨酸葡萄糖甙、咖啡酸等。
【藥理作用】參見"茄子"條。
【功能主治】治血淋,血痢,腸風(fēng)下血,癰腫,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研末,2~3錢。外用:煎水浸洗、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血淋疼痛:茄葉熏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下。來年者尤佳。(《經(jīng)驗良方》)
【臨床應(yīng)用】用于乳癌潰爛創(chuàng)面:取紫花茄鮮葉曬干或烘干,研細末,過篩裝瓶高壓消毒備用。用時將藥粉撒在癌的潰爛面上,覆蓋2層消毒紗布。每天用藥1~2次。換藥時可用淡茶水或生理鹽水洗去刨面污物,再行上藥。上藥時須將藥粉撒于腐肉最多的創(chuàng)面,不可撒在新鮮肉芽或正常皮膚粘膜上,以免引起濕疹及皮炎。當(dāng)惡臭已除、滲液停止、創(chuàng)口腐肉脫落或清除干凈,即停止上藥,否則易使創(chuàng)面擴大,發(fā)生疼痛及充血水腫。臨床用于不同類型乳癌潰爛患者50例,病史最長3年,最短1個月;潰爛范圍最大10x15厘米,最小2x2厘米;全部有惡臭流膿血水;半數(shù)以上有疼痛、發(fā)燒及惡液質(zhì)。上藥后均見效果,最快15分鐘,最慢1天。一般先惡臭逐慚捎除,膿血性滲出液減少,隨后疼痛減輕,綠色腐肉逐漸清除脫落,創(chuàng)面充血水腫改善,創(chuàng)口相對縮小,病人全身癥狀隨之好轉(zhuǎn)。但本藥對乳癌潰爛惡臭無根治作用,仍須配合其它治癌方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開寶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中藥茄葉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苦楝葉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楝Melia azedarach L.和川楝M.toosendan Sieb.Et Zucc.的葉。
【原形態(tài)】1.楝 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暗褐色,縱裂,老枝紫色,有多數(shù)細小皮孔。二至三回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卵形至橢圓形,長3-7cm,寬2-3cm,先端長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鈍尖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有星狀毛,稍后除葉脈上有白毛外,余均無毛。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淡紫色,長約1cm;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兩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針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長約7mm;子房上位。核果圓卵形或近球形,長1.5-2cm,淡黃色,4-5室,每室具1顆種子?;ㄆ?-5月,果熟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曠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化學(xué)成份】1.楝葉:含蕓香甙(rutin),山柰酚-3-蕓香糖甙(kaempferol-3-O-β-rutinoside)。
【藥理作用】苦楝葉的不完全純化物能抑制病毒對哺乳類動物細胞的感染,其抑制高峰出現(xiàn)在作用后的2小時,且能維持15小時以上,隨后下降,但如再次加入苦楝葉提取物,又能出現(xiàn)抑制高峰。與苦楝葉提取物一起培養(yǎng)的細胞的上清液中未測到干擾素,細胞提取物中雙鏈RNA依賴蛋白激酶也未增加??嚅~提取物作用后細胞的抗病毒的狀態(tài)不能通過細胞間的流動物傳遞也不能通過細胞之間的直接接觸傳遞??嚅~提取物的作用依賴于細胞活躍的新陳代謝,而放線菌素D可部分逆轉(zhuǎn)之。以上說明苦楝葉的該提取物非干擾素樣的物質(zhì),其抗病毒的活性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性味】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殺蟲止癢;行氣止痛。主濕疹瘙癢;瘡癬疥癩;蛇蟲咬傷;滴蟲性陰道炎;疝氣疼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絞汁涂。內(nèi)服:煎湯,5-1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苦楝葉,苦楝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苦楝葉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刺天茄作為一種中藥材,你知道它的藥用價值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嗎?中醫(yī)都是如何利用刺天茄來治療疾病的呢?還有日常在使用刺天茄治療疾病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別著急,我們?yōu)榇蠹乙灰唤獯稹?/p>
【別名】苦顛茄、苦天茄(《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茄科植物 刺茄子 的 果實 。秋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狀剌。單葉互生;菱狀寬橢圓形,長7.5~11厘米,寬5~9厘米,邊緣有不規(guī)則角狀波齒,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被刺狀腺毛,能分泌粘液,兩面脈上均疏生長短不一的尖刺。聚傘花序由2~4朵花組成,花梗細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5淺裂,輪狀,被毛及小刺;花冠白色或微帶黃色,花瓣5枚,卵狀披針形,被毛。漿果球形,未熟時有深綠色花紋,熟后黃色。種子多數(shù),淺棕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間林下或荒坡。分布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漿果含澳洲茄胺、谷甾醇、薯蕷皂甙元等。還含澳洲茄胺甙類、澳洲茄邊堿、澳洲茄堿和刺茄堿,以及生物堿皂甙刺天茄堿。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炎解毒,鎮(zhèn)靜止痛。治風(fēng)濕跌打疼痛,神經(jīng)性頭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外用:搗涂或研末調(diào)敷。
【附方】①治將要出頭的瘡毒:刺天茄葉、果曬干研末,加重樓粉,蜂蜜調(diào)勻外敷。(《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辭典》
可見,刺天茄的藥用價值還是很明顯的。但是刺天茄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判斷一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xiàn)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jù)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水茄冬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葉。
【原形態(tài)】玉蕊,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有時灌木狀,高達20m。小枝稍粗壯,直徑3-6mm,干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葉片紙質(zhì),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30cm或更長;寬4-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cè)脈10-15對,兩面凸起,網(wǎng)脈清晰??偁罨ㄐ蝽斏?,很少在老枝上側(cè)生,下垂,長達70cm或更長,總梗直徑2-5mm;花疏生,花梗長0.5-1.5cm或稍過之;萼撕裂為2-4裂片,裂片相等或不相等,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cm;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cm;雄蕊通常6輪,最心1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cm;子房3-4室,膈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cm,直徑2-4.5cm,微具4鈍棱,果皮厚3-5mm,稍肉質(zhì)。種子卵形,長2-4cm?;ü趲缀跞辍?/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
【功能主治】祛濕止癢。主皮膚瘙癢;水痦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水茄冬葉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水茄冬葉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三丫苦葉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三丫苦葉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蕓香科植物 三丫苦 的 葉 。隨時可采。
【原形態(tài)】三丫苦(《嶺南采藥錄》),又名:三叉虎、斑鳩花、三枝槍、三叉苦、三丫虎、三拜苦、小黃散、消黃散。
【生境分布】生山谷,溪邊,林下。分布我國南部各地。
【化學(xué)成份】葉含生物堿。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治咽喉腫痛,瘧疾,黃疸型肝炎,風(fēng)濕骨痛,濕疹,皮炎,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6~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腦炎初期:三叉苦葉二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上面對三丫苦葉的相關(guān)常識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三丫苦葉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在身邊的朋友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三丫苦葉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