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樺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責,就不應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白樺皮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白樺皮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白樺皮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刻因托斯(維名)。
【來源】為樺木科植物 疣枝樺 的 樹皮 。采伐樹木時剝皮,曬干,生用或炒炭用。
【原形態(tài)】疣枝樺,又名:疣樺。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由數(shù)層薄皮組成,易剝離,內皮橘黃色。枝條常下垂,紅褐色,有光澤。葉互生,常2葉聚生一處,三角狀卵形或菱狀卵形,長3~7.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至截形,邊緣有重鋸齒,無毛,側脈6~8對。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果序圓柱狀,長1~3厘米,下垂;果苞3裂,中裂片三角形,側裂片下彎,比中裂片長;小堅果卵形,膜質翅較果寬2倍。
【生境分布】生于河灘、山谷或針葉林緣。分布新疆北部。
【化學成份】木材含多量戊聚糖,萜類和甾醇的脂肪酸酯。尚有白花色甙反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治急、慢性痢疾,咳嗽氣喘,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焙焦研末,0.5~1錢;或取皮內鮮汁飲。
【附方】①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痢疾:白樺皮三兩,棗樹皮一兩,分別焙焦,共為細末。每次五分至一錢,一日三、四次??崭归_水沖服。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白樺皮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白樺皮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相關閱讀
白樺茸的功效
1、白樺茸的功效與作用
白樺茸化學成分有多糖、樺褐孔菌素、樺褐孔菌醇、多種氧化三萜類化合物、栓菌酸、多種羊毛甾醇型三萜類化合物、葉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羥基苯甲酸,還有報道稱已分離出單寧化合物、類固醇、生物堿類化合物、黑色素類、低分子多酚類及木質素類化合物.樺褐孔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壓、降血糖、復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纖維類多糖體??梢蕴岣呙庖呒毎幕盍?抑制癌細胞擴散和復發(fā),在胃腸內防止致癌物質等有害物質的吸收,并促進排泄。據(jù)說樺褐孔菌的精制菌粉對糖尿病治愈率達93%。
2、什么是白樺茸
樺褐孔菌學名白樺茸。
樺褐孔菌(白樺茸)是俄羅斯的一種民間藥用真菌,其有效成分已引起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研究者的廣泛重視。據(jù)初步的研究,樺褐孔菌含有樺褐孔菌醇、氧化三萜類化合物、羊毛甾醇、栓菌酸、葉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等。1955年莫斯科醫(yī)科院(The Medical Academy of Science in Moscow)宣布樺褐孔菌為抗癌物質,政府批準樺褐孔菌可用于醫(yī)藥品開發(fā)。美國把樺褐孔菌列入”特殊的天然物質“,作為宇宙人的未來飲品。日本則把樺褐孔菌作為肝癌、艾滋病和0-157大腸桿菌中毒的治療劑,并申請多項有關樺褐孔菌的專利。
3、白樺茸的藥理作用
樺皮可入藥,性溫暖,無毒。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樺,味苦,氣平,無毒。乳癰腐爛,以年久樺皮燒灰沖酒,日服一錢可愈。
樺皮亦可用來襯靴里,謂之暖皮。
樺皮一般在春夏之間剝皮。將皮放入污泥中,謂之"糟糟",數(shù)日后取出,經(jīng)過晾曬,地白而花成型者為貴。
白樺茸的吃法
吃法一:用煎藥用的大器皿,將白樺茸切成1~2厘米的小塊100克放入(忌用鐵器);將2公斤水燒開,溫度降至70~80℃時,倒入盛有白樺茸的容器內。約經(jīng)過2個多小時后再將白樺茸用手捻成細末;常溫下放置24小時,放置于稍微溫熱的地方更好;24小時過后,將其過濾;再將其放入冷藏箱中保存。
白樺茸防止高血壓。據(jù)報道樺褐孔菌不僅是一種補藥,而且是血液的清潔劑和疼痛的緩解劑。 白樺茸改善并預防過敏性皮質。白樺茸對肝炎、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并對嘔吐、腹瀉、胃腸功能紊亂有治療作用。
白樺茸的生長環(huán)境
生于白樺銀樺,榆樹,赤楊等的樹皮下或活立木的樹皮下或砍伐后樹木的枯干上。
雖然日本和朝鮮半島以及北美、北歐地區(qū)有白樺茸,但是頂級白樺茸的產(chǎn)地只有俄羅斯西伯利亞原始森林一處。
因為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氣候比較寒冷,北半球的兩大"寒極"(上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均位于此。大陸性氣候顯著,自西向東逐漸增強,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年均氣溫低于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qū)的絕對低溫是-70℃。
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頂級白樺茸的要求如下:北緯45°以上,生長期不低于15年(生長期越長,積累的有效成份越豐富);厚度不少于10厘米;chromogen不低于10%;水分含量低于14%;干燥溫度不超過60℃;生長環(huán)境在-45℃以下。
符合頂級白樺茸要求的只有產(chǎn)自西伯利亞寒冷環(huán)境中的白樺茸,貝加爾湖水質清澈,原始森林純凈無污染,野生白樺茸生長期均在15年以上。
在使用丹皮這種藥物的時候,本身都是具備了不錯的中藥性能,因為丹皮的功效與作用十分明顯,所以人們經(jīng)常使用丹皮去消除肝火,涼血散瘀,消除炎癥等等效果,建議我們在平時使用丹皮的時候,對此藥物要多加了解才是。
在使用丹皮之前,對于丹皮的功效與作用不可以一無所知,因為丹皮這樣的藥物本身就具有了性微寒,味苦辛,且沒有毒的效果,所以,對于人們不禁可以治療疾病,還有養(yǎng)生保健的效果,是不可不關注的。
入心、肝、腎經(jīng)。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jīng)閉,經(jīng)前發(fā)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 發(fā)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于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郁火 而致的發(fā)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jīng)不調,常配梔子、柴胡等,方如“丹梔逍遙散”。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
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瘺有肝郁積熱癥者,可配野菊花、石決明等降壓。如陰虛發(fā)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癥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后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 瘕積聚的常用藥物。 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于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制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
使用丹皮這種藥物,對于丹皮的功效和作用是不能不知道的,這種藥物主要是用來治療腎陰虛的疾病的,并且還可以用來治療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眼花岐視,或者是枯澀疼痛的疾病癥狀,屬于是一種中老年眼疾患者的理想藥物。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槲皮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槲皮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別名】赤龍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 槲樹 的 樹皮 。
【原形態(tài)】槲樹(《綱目》),又名:樸樕(《詩經(jīng)》),槲樕(《爾雅》郭璞注),金雞樹、大葉櫟(《綱目》),槲櫟、大葉柞、柞櫟。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陽坡成疏林。分布全國大部地區(qū)。
【化學成份】樹皮含鞣質3.70~14.44%。殼斗含鞣質3.41~5.13%。
【性味】《唐本草》:"味苦。"
【功能主治】治惡瘡,瘰疬,痢疾,腸風下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熬膏或燒灰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敷。
【附方】①治附骨疽:槲皮燒末,飲服方寸匕。(《千金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1.《本草圖經(jīng)》:槲若,木高文余,若,即葉也。與棟相類,亦有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時采其葉并皮用。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槲皮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槲皮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豺皮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豺皮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為犬科動物 豺 的 皮 。
【原形態(tài)】豺(《詩經(jīng)》),又名:豺狗(《埤雅》),紅狼。
【生境分布】棲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兇猛,多在晨昏活動。分布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云南、廣西、廣東、江蘇、福建、四川等地。
【性味】①《唐本草》:"性熱。"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主冷痹腳氣,熟之以纏病上,瘥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豺皮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豺皮的作用是很大的,對于人體有很大的好處,因此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選擇豺皮,但是還是要在醫(yī)生的囑咐下進行。
麻皮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麻皮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麻皮。
【來源】為桑科植物 大麻莖皮部的纖維 。
【性味】《本草匯言》:"入手陽明、足太陰經(jīng)。"
【功能主治】去瘀,利水。治跌撲損傷,熱淋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
【附方】①治跌撲折傷疼痛:黃麻(皮)燒灰,頭發(fā)灰各一兩,乳香五錢,為末,每服三錢,溫酒下。(《王仲勉經(jīng)驗方》接骨方)
【臨床應用】治療破傷風:取大麻皮4兩燒存性,研細末,分4份,加入適量的黃酒或白酒,每次開水送服1份,蓋被使出汗,每日2~3次。治療10例,9例痊愈。一般服藥后1~2天內見效。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麻皮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麻皮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