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丁香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滇丁香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滇丁香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滇丁香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滇丁香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了香、桂丁香、酒瓶花、小黃樹、丁香花、露球花、滿山香、白花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滇丁香或馥郁滇丁香的花、果。
【原形態(tài)】1.滇了香,灌木,高4-5m,小枝褐色,有細小的黃色皮孔。葉對生;葉柄長1-1.5cm,被柔毛;托葉三角形,早落;葉片紙質(zhì),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0-15cm,寬2.5-6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尖,下面沿中脈和側脈被柔毛,全緣。聚傘花序傘房式排列;總花梗長1-2cm;苞片線形,長1-1.5cm;花梗長0.5mm;萼筒陀螺狀,長5-6mm,裂片5,披針形,長1cm,有脈3條;花冠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筒長3cm,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長1.5cm。其又基部相連的每一邊有一明顯、邊緣呈波浪形的片狀物;雄蕊花絲短,生于花冠筒喉部;子房2室,柱頭2,棒狀。蒴果長陀螺形,長2-2.5cm,直徑8-10mm,具10條縱棱。種子兩端具翅。花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800-2040m的闊葉林內(nèi)或灌叢中。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主咳嗽;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滇丁香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滇丁香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ys630.COm精選閱讀
對于滇藁本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常見的藥材,一般在很多的地方都會用滇藁本來作為原料,它還能夠治療很多身體疾病,下面我們來看看滇藁本的相關知識吧。
【別名】黑藁本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麗江藁本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細長,長達10cm,下部分叉。莖圓柱形,中空,具縱條紋,有分枝?;~及下部葉葉柄長6-25cm,基部擴大或葉鞘;葉片輪廓長圓狀卵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5cm,寬2-10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小羽片呈鹿角狀分叉,末回裂片窄線形至剛毛狀,長1-5mm。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直徑3-10cm;總苞片1-4,線狀披針形,邊緣白色膜質(zhì);小總苞片10,披針形;萼齒鉆形;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略隆起?;ㄆ?-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800-3800m的灌叢及草地。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殺蟲止癢。主感冒夾濕;頭痛;風濕痹痛;泄瀉;婦女陰道癢痛;疥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湯洗。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滇藁本,了解了滇藁本的效果和作用,滇藁本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滇藁本在養(yǎng)生學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滇列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來源】藥材基源:為列當科植物滇列當?shù)娜荨?/p>
【原形態(tài)】滇列當 二年生或多年生矮小寄生草本,高15-25cm。全株密被腺毛。莖直立,不分枝,基部常膨大。葉卵狀披針形,長1-1.5cm,寬4-6mm,生于莖下部的較密,向下漸稀疏,連同苞片、花萼及花冠裂片外面和邊緣密被腺毛?;ㄐ蛩霠睿虉A柱狀,長6-10(-12)cm,寬2.5-3cm(-1.8)cm,寬4-6mm,先端長漸尖或尾狀漸尖;花萼長1-1.2(-1.5)cm,不整齊的2深裂至基部;花冠常肉紅色,極少黃褐色而干后變紅褐色或褐色,長1.5-1.8(-2)cm,弧狀彎曲,筒部膨大,上唇前伸,長5-6mm,先端微凹,下唇短于上唇,長約為上唇的1/2,3裂,裂片常反折,半圓形,長約2mm,寬約3mm,全部裂片邊緣具腺毛和不明顯的小齒,花絲著生于距筒基部2-3mm處,長8-9mm,花藥長圓形;雌蕊長約1.7cm;子房橢圓形,連同花柱被腺毛,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長約8mm,直徑3-4mm。種子長橢圓形,長約0.3mm,直徑約0.2mm表面具網(wǎng)狀紋飾,網(wǎng)眼底部具蜂果狀凹點。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200-3400m的山坡及石礫處。
【性味】味甘;性微溫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主肢體瘦弱;小兒麻痹后逞癥;腎虛陽痿;貴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滇列當,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該怎樣去使用滇列當這種藥物。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滇繡球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滇繡球的小常識吧。
【英文名】Yunan Hydrangea
【別名】云南繡球、通花常山、常山。
【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繡球的根。
【原形態(tài)】云南繡球 灌木,高約1-3cm。小枝密被近平臥的短皺曲毛,二年生枝淡黃色。單葉對生,葉柄長達1cm,被卷曲長柔毛;葉片膜質(zhì),長方形或長方披針形,長7-12cm,寬2.5-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除基部外有疏齒或密集小鋸齒,上面綠黃色,有稀疏小刺毛,或變禿凈,脈上密被平臥短皺曲毛,下面色較淺,脈上密被刺毛。傘房花序,無柄,著生在枝頂,上部平坦或半球狀,有疏離分枝5-7對,被平臥皺曲短毛,不育花徑3-4cm;萼瓣3-4枚,寬卵形,白色,常有疏齒或小齒;能孕花藍色;萼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分離,長方倒卵形;雄蕊長短不等;子房半上位花柱3,柱頭擴大,近圓形向外反曲。蒴果細小,密集,有極短柄。種子無翅,闊橢圓形?;ㄆ?-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林下或灌木叢中。
【性味】味辛;涼;有小毒
【歸經(jīng)】心、脾、胃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消食健胃。主主治乳腺炎,癬瘡,消化不良,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消食健胃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滇繡球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滇繡球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生活中常見的中藥材有很多,滇羌活就是其中一種,不過也有很多人對滇羌活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選擇食用之前,需要對滇羌活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認識。
【別名】龍頭羌活、蛇頭羌活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心葉棱子芹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70-150cm。根長圓柱形,粗壯,長達15cm,徑1.5-2.5cm,黃褐色,有香氣。莖直立,有細條紋,無毛。基生葉長達30cm;莖生葉三出式一至二回羽狀復葉,末回裂片心狀卵形,長5-8cm,寬4-6cm,先端多呈尾狀尖,基部心形,邊緣有帶小尖頭的圓鋸齒,背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略被鱗片狀毛;莖上部葉簡化成三小葉。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狀披針形,有膜質(zhì)邊緣;傘輻14-18,有鱗片狀毛;小總苞片6-8,與總苞片同形;小傘形花序有花約20;萼齒不明顯;花瓣綠白色,倒心形;花柱基圓錐形,花柱長、叉開。雙懸果長圓形,暗褐色,長約8mm,寬約4mm,果棱有狹翅,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2?;ㄆ?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0-4000m的山坡草地或溪邊陰濕處。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主風寒感冒;風寒濕痹;筋脈拘攣;頭痛;脘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湯洗。
【注意】陰虛火旺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滇羌活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滇綠豆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滇綠豆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英文名】Green Gram of Yunnan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滇綠豆的種子。
【原形態(tài)】滇綠豆 纏繞草本,植株各部密被長硬毛。小葉3個,靠基部有闊而圓和大而淺的裂片,兩面具長硬毛,側生小葉闊卵橢圓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葉大小變化大,頂生小葉卵狀,披針形,托葉線形。總狀花序腋生;小苞片線形,比萼長約1倍;萼緣有緣毛;花黃色,長10-13mm,總花梗上有隆起的乳頭狀腺體。雄蕊10,二體,(9)+1。莢果長6-7.5cm,寬約4mm,先端漸尖。種子扁,長形,青赤色,種臍平,白色,線形,長約3mm。花、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700-1300m的山坡、樹林和荒地。
【性狀】性狀鑒別 種子矩圓形而稍扁,長約3mm,表面青赤色,一面有線形的種臍,白色而稍平。種皮堅硬,剝?nèi)ズ罂梢?枚肥厚的黃白色子葉。氣微,味特異。
【性味】味淡;性平
【歸經(jīng)】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利尿消腫。主小便不利;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種子有利尿消腫的功能。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滇綠豆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滇綠豆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滇白芷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當歸、云南牛防風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糙葉獨活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全株被粗糙的細刺毛。根紡錘形,有香氣,下部分枝。莖圓柱形,中空,具縱溝紋,被白色刺毛,上部分枝。莖下部葉輪廓卵形至三角形,二回羽狀深裂,長5-20cm,寬5-7cm,裂片寬卵形至條橢圓形,長2.5-5cm,寬1.5-2cm,邊緣具不等的齒牙,表面綠色,粗糙而細皺背面淺綠色,兩面均被刺毛,以背面較多;莖上部葉與莖下部形狀相似,基部有闊葉鞘,密被灰白以刺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傘梗長14-18cm;總苞片缺或1-3,線狀披針形,傘輻13-17,有粗毛,小總苞片4-5,線形;小傘形花序有花30余朵;萼齒短,線狀三角形;花瓣白色,二型,外轉者為輻射瓣;雄蕊5,與花瓣互生,花絲粗而彎曲;花柱基圓錐形,花柱2,較短,叉開。分生果倒卵形或卵形,長7-8mm,寬5-6mm,光滑,每棱槽有油管1,棒形,長度為分生果長度的1/2或超過,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6,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高山灌林下、草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根呈長圓錐形或紡錘形,直徑0.2-1.5cm,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細。外表棕黃色,多深縱紋,時有支根痕,上部有環(huán)紋。質(zhì)脆。斷面皮部類白色,散有棕色油點及裂隙,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淡黃色,占全徑1/3。商品多已切成約1cm以下的厚片。氣芳香,味辣而苦。
【化學成份】根含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歐前胡內(nèi)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nèi)酯(isoimperatorin),異香柑內(nèi)酯(isobergapten),茴芹香豆精(pimpinelin),異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和牛防風素(sphondin),還含有印度榅桲素(marmesin)。
【藥理作用】1.鎮(zhèn)痛作用:滇白芷香豆精(即總香豆精)200mg/kg,300mg/kg灌胃,對小鼠熱板法和化學刺激(酒石酸銻鉀)引起疼痛均可使動物痛反應明顯減輕,其鎮(zhèn)痛作用隨劑量增加作用加強。
【毒性】滇白芷香豆精小鼠灌胃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2110±22mg/kg,中毒主要癥狀為先興奮,后驚厥,呼吸先停,心搏停止于舒張期。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發(fā)表;散寒燥濕。主風寒感冒;頭痛;咳順;鼻淵;脘腹冷痛;風寒濕痹;寒濕帶下;痛經(jīng);瘡瘍腫痛;風疹濕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泡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煎湯洗。
【注意】陰虛火旺者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滇白芷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滇白芷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滇橄欖也叫做余甘子,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藥,有很好的保健和養(yǎng)生的作用,對于感冒發(fā)熱,咽喉疼痛都有很好的治療的作用,對于維生素丙缺乏癥,也有很好的保健的效果,另外還能夠治療哮喘,對于民間出現(xiàn)河豚中毒,也能發(fā)揮很好的解毒的作用。對口干舌燥,牙痛等病癥表現(xiàn)都有一定的治療預防效果。
滇橄欖的功效
【性味】 果:甘、微澀、涼。
【歸經(jīng)】 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 果:感冒發(fā)熱,咽喉痛,咳嗽,口干煩渴,牙痛,維生素丙缺乏癥。
1.《唐本草》:主風虛熱氣。
2.《本草拾遺》:主補益,強氣力。取子壓取汁和油涂頭生發(fā),去風癢,初涂發(fā)脫,后生如漆。
3.《海藥本草》:主上氣咳嗽。
4.《南寧市藥物志》:清涼解毒,治喉痹。
5.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潤肺化痰,生津止渴。
余甘子植物的根、莖皮、葉,在各產(chǎn)地民間亦作各種藥用。現(xiàn)據(jù)《全國中草藥匯編》、《云南中草藥》等記載,綜合歸納如下:
余甘子根:性平,味淡。能收斂,消炎,降壓。用于胃痛,腸炎,黃疸型肝炎,淋巴結核,高血壓等癥。
余甘子樹皮:性寒,味甘,酸。能收斂,止血。用于腸炎痢疾,外傷出血,口瘡,腫癤,痔瘡等癥。
余甘子葉:性平,味辛。能祛濕,利尿。用于水腫,皮炎,濕疹,瘡瘍等癥。
【用法用量】 果:10~30個,根:0.5~1兩,葉3~6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余甘子的作用:
1.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痛,曰干煩渴,維生素C缺乏癥:鮮余甘子果十至三十個。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2.治白喉:滇橄欖一斤,玄參、甘卓各一兩。冷開水泡至起霜花,取霜用棉紙鋪開曬干后,加馬尾龍膽粉二錢,冰片五分,炒白果仁粉五錢,吹喉用。
3.治哮喘:滇橄欖二十一個,先煮豬心肺,夫浮沫再加橄欖煮熟連湯吃。
4.治河豚魚中毒:滇橄欖生吃吞汁,并可治魚骨梗喉。(2方以下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滇高良姜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滇高良姜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食用滇高良姜呢,食用滇高良姜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滇高良姜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良姜
【來源】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喙花姜的根莖。
【原形態(tài)】喙花姜,多年生草本,高0.5-1.5m。具肉質(zhì)、增厚的根莖,須根粗,密被茸毛。莖中部以下被張開的鱗片狀鞘。葉片3-6枚;葉柄極短,長約4mm,內(nèi)面紅色;葉舌膜質(zhì),長約2mm,鞘部張開,具紫色斑紋;葉片橢圓狀長圓形,長15-30cm,寬4.5-9cm,先端短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兩面均無毛,干時邊緣褐色。穗狀花序頂生,長10-15cm,直立,有花約12朵,花序柄短;苞片線狀被針形,長3-7cm,鮮時紅色,平時紫紅色,薄膜質(zhì),小苞片管狀,長約1.5cm;花萼管長2.5-3cm,上部一側開裂,先端2裂,具2個綠色的小尖頭;紅冠管長2-4.5cm,紅色,上部稍擴大,裂片卵狀被針形,長1.5-3cm,直立,上部淡黃色,基部淡紅色,無唇瓣及側生退化雄蕊;花絲突出于花冠之外,舟狀,長約4.5cm,基部較闊;花藥長6-8mm,花柱線形;子房被短柔毛,長約5mm?;ㄆ?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1900m的疏林、灌叢、草地或附生于樹上。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溫中開胃。主脘腹脹痛;食滯不化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滇高良姜,我們知道滇高良姜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滇高良姜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滇山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南山茶、云南茶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滇山茶的葉和花。
【原形態(tài)】滇山茶 灌木或小喬木,高至15m。葉互生;葉柄長8-15mm;葉片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10m,寬2.5-6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有細鋸齒,葉脈網(wǎng)在葉上面清晰可見,葉干后帶黃色?;▎紊?qū)ι谌~腋或枝頂,大紅色,花瓣5-6個,栽培品均為重瓣,先端微凹;花絲無毛;子房無毛,花柱先端3裂。蒴果扁圓。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多為栽培。
【性味】苦;涼
【歸經(jīng)】胃;大腸;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解毒止痢。主吐血;便血;月經(jīng)過多;刀傷出血;泄瀉;痢疾;湯火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或干摻。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滇山茶,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該怎樣去使用滇山茶這種藥物。
滇瑞香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滇瑞香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滇瑞香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滇瑞香吧。
【別名】桂花矮陀陀、黃山皮條、構皮巖陀、萬年青矮陀陀(《云南中草藥選》),桂花巖陀、野瑞香(《云南經(jīng)濟植物》)。
【來源】為瑞香科植物 滇瑞香 的 全株 。秋末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灌木,高1~2米。枝黃灰色,幼枝無毛或幾無毛,外皮纖維長而韌。葉互生,長橢圓形至倒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全緣,兩面無毛?;?~12朵聚生枝頂;苞片背面被絲狀微柔毛,通常早落;花白色,芳香;花被管狀,長12~15毫米,密被短柔毛,4裂,裂片常為管長的1/3,外面通常無毛或沿中脈被極疏的微柔毛。核果橙紅色,球形,直徑約4.5毫米;有種子1~2粒。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下及灌叢中。分布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辛澀,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止痛。
【附方】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滇瑞香一至二錢。煎服;或用三至五錢,泡酒一斤。浸五至七日后服,每次10毫升,一日三次。(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總得來說滇瑞香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滇瑞香具有如此多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滇瑞香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滇肉棒是中草藥里面的一種,我們可以采用滇肉棒來治療很多疾病,還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滇肉棒的不同藥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困擾我們的小問題。
【來源】藥材基源:為肉座菌科真菌滇肉棒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座直立,不規(guī)則雙分叉。橙黃色、土褐色,高8-14cm,粗0.5-1cm,頭部棒狀,內(nèi)部乳白色,較堅實。柄圓柱狀。子囊殼表面稍突,埋生于子座內(nèi),卵圓形,(120-200)μm×(75-124)μm,孔口長約40μm。子囊圓柱狀,(62-75)μm×(3.8-5)μm,具短柄;子囊孢子16個,單行排列,圓形或近方形,無色、壁表光滑,(5.5-10)μm×(3.5-4.5)μm。側絲透明,絲狀彎曲,長于子囊,囊層基白色,為擬薄壁組織。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性狀】1.性狀鑒別 子座呈不規(guī)則二歧分枝,長8-14cm,直徑5-10mm,頭部棒狀,基部有柄。表面橙黃色或土褐色。質(zhì)較堅實。斷面外層橙黃色或土褐色,余為乳白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止血。主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滇肉棒,我們知道滇肉棒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