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菘種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蹦切┙】刀L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對養(yǎng)生頗有心得的人。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臭菘種子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中藥臭菘種子,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臭菘種子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種子。
【原形態(tài)】臭菘,宿根草本。根莖粗壯,直徑達7cm。葉基生;葉柄長10-20cm;葉片長20-40cm,寬15-35cm,先端漸狹或鈍圓?;ㄐ虮鈬[葉長10-40cm,花序柄長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腫脹,半擴張成卵狀球形,先端漸尖,下彎成喙狀暗青紫色,外面飾以青紫色線紋,長10-16cm,直徑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徑2.5-3cm,有長0.5-1cm的梗;花有臭味,兩性;花被片4,向上漸擴大,拱狀;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軸上,1室,胚珠幾從室頂下垂?;ㄆ?-6月。www.cndadi.net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濕針葉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澤地區(qū)成大片生長。
【性味】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鎮(zhèn)咳;祛痰;平喘。主氣管炎咳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于臭菘種子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臭菘種子的好處了??梢姵糨糠N子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擴展閱讀
中藥臭菘葉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臭菘葉,利用臭菘葉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臭菘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臭菘的葉。
【原形態(tài)】臭菘,宿根草本。根莖粗壯,直徑達7cm。葉基生;葉柄長10-20cm;葉片長20-40cm,寬15-35cm,先端漸狹或鈍圓?;ㄐ虮鈬[葉長10-40cm,花序柄長3-20cm,粗l-1.2cm;佛焰苞基部席卷,中部腫脹,半擴張成卵狀球形,先端漸尖,下彎成喙狀暗青紫色,外面飾以青紫色線紋,長10-16cm,直徑4-5.5cm;肉穗花序短于佛焰苞,青紫色,直徑2.5-3cm,有長0.5-1cm的梗;花有臭味,兩性;花被片4,向上漸擴大,拱狀;雄蕊4;子房沉陷于花序軸上,1室,胚珠幾從室頂下垂?;ㄆ?-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m以下的潮濕針葉林或混交林下,常于沼澤地區(qū)成大片生長。
【藥理作用】強心作用:臭菘的地上部分提取物,使蛙心收縮幅度增加11% ,但不影響心跳頻率,提示有強心作用。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臭菘葉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你知道菘菜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對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幫助。今天就帶大家來看一下。
【別名】白菜(《飲膳正要》),夏菘(《農(nóng)政全書》),小白菜、江門白菜(《廣州植物志》),油白菜(《蘇南種子植物》)。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 青菜 的 幼株 。
【原形態(tài)】青菜(《日用本草》)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廣為栽培。
【化學成份】小白菜每100克食部含蛋白質(zhì)1.1克,脂肪0.1克,碳水化物2克,粗纖維0.4克,灰分0.8克,鈣86毫克,磷27毫克,鐵1.2毫克,胡蘿卜素1.0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8毫克,尼克酸0.6毫克,抗壞血酸36毫克。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本草求真》:"入腸、胃。"
【功能主治】解熱除煩,通利腸胃。治肺熱咳嗽,便秘,丹毒,漆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
【注意】①《綱目》:"氣虛胃冷人多食,惡心吐沫。"
【附方】①治小兒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即死:杵菘菜敷之。(《子母秘錄》)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經(jīng)集注》。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菘菜的功效與作用了吧?菘菜的藥用價值極高,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要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判斷,這點希望大家注意。
菘藍的簡介
為十字花科植物菘籃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或草大青的干燥根;或十字花科植物移藍,以根、葉入藥。中國各地均產(chǎn)。
板藍根分為北板藍根和南板藍根,北板藍根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和草大青的根;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的根莖及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之功效。
生于山地林緣較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收割莖葉2-3次,秋季挖根或初冬采挖,掉莖葉,洗 凈曬干,存放陰涼干燥處,防霉。
菘藍的功效與作用
菘藍能清熱解毒,涼血消斑,菘藍用于溫病發(fā)熱,發(fā)斑,風熱感冒,咽喉腫痛。菘藍的功效與作用。丹毒,流行性乙型腦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癥。
1、菘藍治流行性感冒:板藍根一兩,羌活五錢。煎湯,一日二次分服,連服二至三日。
2、菘藍治痘疹出不快:板藍根一兩,甘草三分(銼,炒)。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后,同調(diào)下。
3、菘藍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黃芩(酒炒)、黃連(酒炒)五錢,陳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參二錢,連翹、板藍根、馬勃、鼠粘子、薄荷一錢,僵蠶、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錢。為末湯調(diào),時時服之,或蜜拌為丸,噙化。
4、菘藍治肝硬化:板藍根一兩,茵陳四錢,郁金二錢,苡米三錢。水煎服。
5、菘藍治肝炎:板藍根一兩。水煎服。
6、菘藍預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藍根、山茨菇各一兩,連翹八錢,甘草六錢,青黛一錢(沖服)。上藥用水浸泡半小時,放入大砂鍋內(nèi),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為10份,裝入小瓶。4歲以上兒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歲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溫服。
菘藍的市場信息
1、菘藍的價格
現(xiàn)在菘藍的市場價格大概在35元一公斤左右,當然價格跟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有關。
2、菘藍的選購方法
以平直、堅實、粉性大、粗壯者為佳。根細小、軟不宜選購。
2.1、大藍根
呈細長圓柱形,長約10~20~30厘米,直徑3~8毫米。
表面淺灰黃色,粗糙,有縱皺紋及橫斑痕,并有支根痕,根頭部略膨大,頂端有一凹窩,周邊有暗綠色的葉柄殘基,較粗的根并現(xiàn)密集的疣狀突起及輪狀排列的灰棕色的葉柄痕。質(zhì)堅實而脆,斷面皮部黃白色至淺棕色,木質(zhì)部黃色。氣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壯、堅實、粉性大者為佳。主產(chǎn)河北、江蘇、安徽等地。
2.2、馬藍根
為植物馬藍的干燥根莖及根,全長10~30厘米,灰褐色。
根莖圓柱形,徑約2~6毫米,上部帶有短的地上莖,地上莖有對生分枝,根莖有膨大的節(jié),節(jié)上分生稍粗的根莖及細長的須根。根細長而稍彎曲,表面有細皺紋。
根莖及地上莖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略顯纖維狀,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質(zhì)較柔韌。氣無,味淡。以條長、粗細均勻者為佳。
3、菘藍的保存方法
適宜存放在陰涼干燥處,注意防霉。
菘菜子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菘菜子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菘菜子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菘菜子吧。
【別名】青菜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青菜BrassicachinensisL.的種子。
【原形態(tài)】青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5-70cm。植株光滑,無毛,帶粉霜。莖直立,有分枝?;~倒卵形,長20-30cm,堅實,深綠色,有光澤,基部漸狹成寬柄,肉質(zhì)肥厚,白色或淡綠色;莖生葉長卵圓形或?qū)捙樞?,長8-15c m,寬3-8cm,基部圓耳狀抱莖,寬展,全緣,微帶粉霜??偁罨ㄐ蝽斏?,成圓錐狀,花后花序軸漸延長;萼片4,淡綠色,基部呈傘狀;花瓣4,淡黃色,基部呈傘狀;花瓣4,淡黃色,瓣片橢圓形或近圓形,長8-10mm,基部具短爪;雄蕊6,長2短,長雄蕊長6-6.5mm,短雄蕊長4-4.5mm,花絲線形;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細,柱頭膨大,頭狀。長角果圓柱形,長2-6cm,喙細,稀薄8-12mm,果瓣中肋明顯,并呆見網(wǎng)紋。種子球形,紫褐色或黃褐色,直徑1-1.5mm?;ㄆ?-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中國原產(chǎn)?,F(xiàn)全國各地普遍栽培,供蔬菜用。
【化學成份】種子含油,內(nèi)有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 acid)。
【藥理作用】種子油可降低大鼠血及肝中的高膽固醇。此油在大鼠血及組織中促進脂質(zhì)轉運而導致膽固醇下降。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消食醒酒。主痰熱咳嗽;食積;醉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菘菜子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該知道了吧,菘菜子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人們談論藥酒這種東西,那么你對于藥酒也是否了解呢?你知道藥酒什么時候喝最好嗎?今天我們就以種子藥酒這種藥酒為例來跟大家說一說。
種子藥酒——(不孕不育)
(《馮氏錦囊秘錄》)
【配方】淫羊藿250克,懷生地120克,枸杞子60克,胡桃肉120克,五加皮60克,白酒適量。
【制法】將上藥切片,浸和酒中,封固,隔水加熱至藥片蒸透,取出放涼,再浸數(shù)日,即可啟用。
【主治】腎陽虛衰,腎精不足所致的不孕(不育)癥。
【用法】男女俱可服,必須注意避免酒精傷及胎兒,在服酒期間應慎房事,并采取避孕措施。
說明:使用此酒治療不孕癥,應先排除生殖系統(tǒng)的先天生理缺陷,此酒所適用的是后天因某些病理變化造成的不孕(不育)癥。
以上就是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關于種子藥酒這種藥酒的用法和制作等,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種子藥酒完全是由中藥材泡制而成,所以對人體無任何的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飲用。
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該都知道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蘄艾4兩,香附6兩(醋浸,炒),當歸2兩,白茯苓2兩,吳茱萸2兩(湯泡7次,鹽酒炒),川芎2兩,白芍2兩,白芷1兩,廣木香1兩(煨),生地2兩,小茴1兩5錢(炒),炒白術1兩半,黃芩1兩2錢(炒)。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血氣刺痛,頭暈惡心,赤白帶下,子宮虛冷,久無孕育。
【用法用量】每服60丸,空心米湯送下。
【摘錄】《便覽》卷四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有了很多的了解吧,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調(diào)經(jīng)種子方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補腎種子方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補腎種子方的相關信息。
【處方】枸杞子12克,菟絲子12克,五味子12克,覆盆子12克,車前子12克,益智仁12克,烏藥12克,炙龜板12克。
【功能主治】補益腎氣。主陰陽兩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婦產(chǎn)科學》
【處方】金櫻子18-30g,菟絲子24g,黨參24g,熟地24g,桑寄生30g,首烏30g,淫羊藿9g,枸杞15g,砂仁3g(后下)。
【功能主治】補腎,益氣,補血。主子宮發(fā)育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不排卵,不生育者。
【摘錄】《古今名方》引羅元愷方
對于補腎種子方等很多中藥方劑來說,如果改變各個中藥材的數(shù)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將會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嚴格按照醫(yī)師的叮囑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的一個分支,是中醫(yī)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療疾病方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保真種子膏就是中藥方劑的一種,一起來了解了解。
【處方】真香油1斤4兩,甘草1兩,谷精草5錢,紫梢花2錢,蛇床子(酒浸干)2錢,人參4錢,天門冬(去心)4錢,麥門冬(去心)4錢,生地黃(酒洗)4錢,熟地黃(酒洗)4錢,遠志(甘草水煮,去心)4錢,菟絲草4錢,牛膝(酒洗)4錢,鹿茸(酥炙去毛)4錢,虎骨(酥炙)4錢,川續(xù)斷4錢,木鱉子(去殼)4錢,肉豆蔻(面包煨)4錢,肉蓯蓉(酒洗去甲)4錢(以上一齊下),大附子1個(制),海狗腎1具(制),杏仁(去皮尖)、官桂、鉛粉8兩(續(xù)續(xù)下,以槐條不住用手攪,滴水成珠為度),松香1兩,黃蠟5錢,雄黃2錢,硫黃2錢,陽起石2錢,赤石脂2錢(一齊下),沉香1錢,木香1錢,丁香1錢,乳香(制)1錢,沒藥(制)1錢,蟾酥1錢,鴉片1錢,麝1錢(一齊下)。
【制法】用新鐵鍋1口,以桑柴火浸熬,先下香油、甘草,同煎5-7沸;次下谷精草等17味,文火熬至焦色,濾去滓;再下附子等4味,熬焦,去滓凈;再下鉛粉,以槐條不住手攪,滴水成珠,方下黃蠟等6味,攪使溫;方下沉香等8味,攪勻,以銀罐盛之,封固,懸井中7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鎖玉池,固精不泄,壯陽保真,溫腎俞,暖丹田,子午既濟,百病自除。主腰腿寒濕,風氣疼痛,半身不遂,五勞七傷,下元虛冷,不成胎息。
【用法用量】方中杏仁、官桂用量原缺。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九十三
怎么樣?今天介紹的關于保真種子膏的相關知識大家都記住了嗎?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這些好處多多的中藥方劑哦!
氣溫的變化不定讓身體體質(zhì)本來就弱的朋友更是感到各種不適,下面就介紹一種一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調(diào)經(jīng)種子丸,讓大家都能健康起來。
【處方】益母草末10兩(4月中采上半截白梗,肥壯者佳,蒸透熟曬干),當歸身4兩(酒洗),真川芎2兩,白術4兩(飯上蒸熟),白芍3兩(醋炒),懷熟地4兩(酒煮杵膏),黃耆2兩(蜜炙),人參1兩,白茯苓2兩(人乳拌曬),砂仁2兩(炒),粉甘草2兩,廣木香1兩(不見火)。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種子,延年益壽。主
【用法用量】每服3-4錢,早空心、晚食前白滾湯送下。
【摘錄】《救產(chǎn)全書》
【處方】當歸(酒洗)4兩,川芎(微炒)1兩,白芍(炒)3兩,熟地黃4兩,白術(土炒)3兩,白茯苓3兩,人參1兩,甘草(蜜炙)1兩,制香附3兩,阿膠(炒珠)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月經(jīng)不調(diào),久不受孕。
【用法用量】每服3錢,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攝生秘剖》卷三
通過本文,相信你學到更多的調(diào)經(jīng)種子丸食用方法了吧!調(diào)經(jīng)種子丸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的抵抗力,調(diào)理各個系統(tǒng)的機能,了解了調(diào)經(jīng)種子丸這么多的功效,大家不妨試一試。
西藏花椒種子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西藏花椒種子的幾個方面。
【來源】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西藏花椒的種子。
【原形態(tài)】攀援性灌木,高1m。嫩枝微柔毛,其后幾無毛,暗灰色,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紙質(zhì),連葉柄長10-15cm;葉柄長1-2.5cm,葉柄及葉軸表面下陷成小溝狀,被短柔毛,并著生短小而下彎的刺;小葉柄極短;小葉片9-15,卵形、廣卵形或為長圓的卵形,長2.5-5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突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銳鋸齒,齒縫及葉背上有粗大的腺點,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淺綠色,側脈10-14對,未達葉緣連結成網(wǎng),脈網(wǎng)甚密,向兩面微凸起。聚傘狀圓錐花序頂生,雌雄異株;花軸及花梗幾無毛,有時著生短小而下彎的皮刺。果梗渾圓,長5-8mm,心皮常為4數(shù)。蓇葖果未成熟時近圓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果瓣較大,徑6-7mm,果皮棕褐色,果皮上的油點干后因凹陷而呈窩穴狀,灰黑至褐黑色。種子圓球形,黑色,有光澤。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常綠闊葉林中。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主水腫;腹水;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為了讓更多的朋友認識西藏花椒種子,大家可以多跟身邊的朋友介紹一下,讓更多的人知道應該怎樣去使用西藏花椒種子這種藥物。
臭李子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臭李子去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老鴰眼、老烏眼。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達烏里鼠李的果實。
【原形態(tài)】達烏里鼠李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m。小枝粗壯,近對生,褐色或紅褐色,頂端常有大的芽,而不形成刺,或于分叉處具短針刺。葉對生于長枝上,或叢生于短枝上;葉柄長1.5-4cm;葉片紙質(zhì),卵圓形或橢圓形,長4-13cm,寬2-6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齒端常有紅色腺體,上面無毛,亮綠色,下面沿脈被白色疏柔毛,淡綠色,側脈4-6對,網(wǎng)脈明顯?;▎涡?,雌雄異株,黃綠色;雌花1-3個生于葉腋或數(shù)個至20個簇生于短枝端,有退化雄蕊;花萼4裂,裂片狹卵形,銳尖;子房球形,2-3室;花柱2-3淺裂或半裂;雄花的雄蕊4,并有不育的雌蕊。核果球形,熟時黑色,直徑5-7mm,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長1-1.2cm。種子卵圓形,黃褐色,背側有狹縱溝?;ㄆ?-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山坡林下,灌叢或林緣和溝邊陰濕處。
【化學成份】果實含大黃素(emodin),大黃酚(chryso-phanol),另含山柰酚(kaempferol)。
【性味】苦;甘;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下殺蟲;止咳祛痰。主瘡癰;瘰疬;疥癬;齲齒;口瘡;牙痛;腹脹便秘;咳嗽痰喘;水腫脹滿;支氣管炎;肺氣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漱口。
【注意】鮮生品慎服。內(nèi)服不可過量。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臭李子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臭李子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