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自有人類文明以來,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標,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怎么才能作好中醫(yī)養(yǎng)生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對于安息香,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安息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安息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BENZOINUM
【別名】白花榔
【來源】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 白花樹 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Craib ex Hart. 的 干燥樹脂 。樹干經(jīng)自然損傷或于夏、秋二季割裂樹干,收集流出的樹脂,陰干。
【性狀】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稍扁平,常粘結成團塊。表面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guī)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zhì)脆,易碎,斷面平坦,白色,放置后逐漸變?yōu)榈S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鑒別】(1) 取本品約0.25g,置干燥試管中,緩緩加熱,即發(fā)生刺激性香氣,并產(chǎn)生多數(shù)棱柱狀結晶的升華物。
【含量測定】取本品粉末約1.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25ml,加熱回流1.5 小時,在水浴上除去乙醇,殘渣加熱水50ml,使均勻散裂,放冷,加水150ml 與硫酸鎂溶液(1→20) 50ml,攪勻,靜置10分鐘后,抽氣濾過,濾渣用水20ml洗滌,合并洗液與濾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后,移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50ml、40ml、30ml、30ml),合并乙醚液,用碳酸氫鈉溶液(1→20)分次用力振搖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的乙醚20ml洗滌,合并水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再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30ml、20ml、10ml、10ml),合并乙醚液,置稱定重量的燒瓶中,放置,待大部分的乙醚揮散,轉動燒瓶,使殘渣均勻散布在燒瓶內(nèi)壁,置硫酸減壓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精密稱定,算出供試品中含有的百分數(shù),再根據(jù)供試品的水分與乙醇中不溶物含量,改算成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中含有的百分數(shù),即為總香脂酸含量。
【性味】辛、苦,平。
【歸經(jīng)】歸心、脾經(jīng)。
【功能主治】開竊清神,行氣活血,止痛。用于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產(chǎn)后血暈,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0.6~1.5g,多入丸散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唐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安息香,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安息香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安息香用于養(yǎng)生。
Ys630.com相關知識
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安息香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安息香半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黃連1兩(去須,微炒),桃白皮1兩(銼),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休息痢,發(fā)歇不恒,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安息香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虎脛骨2兩(涂酥,炙令黃)。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腰腳疼痛冷痹,及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安息香散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 5强恐絼┑墓π砭徑馐沁h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安息香圓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干.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歸(湯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去皮)、白豆蔻(去皮),各一兩半。檳榔(炮)、蓽澄茄、芍藥、莪茂、三棱(炮)、安息香(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茴香(微炒),各一兩半。胡椒、高良姜、木香、沉香、乳香(別干)、丁香,各一兩。
【炮制】上件藥,除安息香并一處杵,羅為細末,用蜜三十兩,入安息香煉熟,劑上件藥,杵一、二千下,圓如雞頭肉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惡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嚼,溫酒下,濃煎生姜湯下亦得,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由上文可知安息香圓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jù)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安息香煎丸。
【處方】安息香(別研)半兩,木香1兩,沉香1兩,訶黎勒皮(炮)2兩,桂(去粗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仁1兩半,縮砂仁1兩半,芍藥1兩半,蓽澄茄1兩半,茴香子(微炒)1兩半,益智(去皮,炒)1兩半,五味子(微炒)1兩半,白豆蔻仁1兩半,芎?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丁香皮(銼)1兩半,蓬莪術(炮,銼)1兩半,京三棱(炮,銼)1兩半,莎草根(去毛)1兩半,檳榔(銼)1兩半,硇砂(別研)半兩,阿魏1分(細研,用白面少許和作餅子,炙令香熟)。
【制法】除別研外,上為末,再同研勻,用蜜30兩,煉熟和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咽喉噎塞,煩悶嘔吐,心胸痞滿,腹脅膨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溫酒或生姜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安息香煎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安息香煎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xiàn)。
只要一提到安息香湯,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安息香1錢,麝香(研)1錢,天靈蓋(酥炙黃)3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炙令黃)1兩,當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傳尸勞殗殜,喘氣咳嗽,心胸滿悶,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錢,童便1盞半,蔥白5寸,桃柳枝各7寸,生姜(錢大)2片,同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服;夜臥時再煎,放患人床頭,至五更,形于夢寐,此是藥效也。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七
【處方】安息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惡疰入心欲死。
【用法用量】分為2服,以熱酒和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九
【處方】安息香(研)5錢,天靈蓋1片(涂酥炙透),青木香1兩,阿魏(醋化,去沙石,入面作餅子,焙)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瘦瘠。
【用法用量】每服3錢,童便1盞半,豉100粒,蔥白3寸(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三
通過上文對安息香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安息香丸,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安息香丸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別名】雄黃丸
【處方】安息香1兩,朱砂半兩(細研),硫黃半兩(細研),雄黃1兩(細研),阿魏半兩,松脂4兩,榴(柏)葉4兩,蒼術4兩,白芷3兩,干桃葉3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瘴疫。
【用法用量】雄黃丸(《普濟方》卷一五一)。
【摘錄】《圣惠》卷十六
【處方】朱砂半兩(細研),虎頭骨半兩,猢猻頭骨半兩,砒霜半兩,天靈蓋半兩,阿魏半兩,安息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入朱砂研勻,于端午日午時,用白團和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
【用法用量】男左女右,手把1丸,定后用緋絹袋子盛,系于中指上。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見《普濟方》卷一九八
【處方】安息香(酒蒸成膏)3錢,沉香3錢,木香3錢,丁香3錢,藿香3錢,八角3錢,茴香3錢,香附子5錢,縮砂仁5錢,炙甘草5錢。
【制法】上為末,以膏和,煉蜜為丸,如芡實大。
【功能主治】小兒肚痛,曲腳而啼。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紫蘇湯化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鑒》
【處方】安息香1兩(研),補骨脂(炒)1兩,阿魏(研)2錢。
【制法】上為細末,醋研飯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粥飲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七
【處方】安息香1分,阿魏半分,乳香1錢(3味1處研),丹砂1分,雄黃2分,龍腦2分,麝香2錢(4味1處研),砒霜1分(研細,更入綠豆末2錢同研),密陀僧(煅)2錢,巴豆3粒(去皮心膜,水1大碗浸1日,6度換出,細研出油)。
【制法】上藥先將安息香等三味一處入瓷器內(nèi),用重湯煮,或于飯甑上蒸一次,再入凈缽內(nèi),爛研成膏,入諸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久患腸風痔瘺諸疾,或生鼠乳,卒心痛,食積,心腹諸氣,水瀉冷水諸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服。腸風瀉血,五痔漏膿血不止,或生鼠乳,并以好茶送下;卒心痛,生姜湯送下;食積,陳曲湯送下;心腹諸氣,以溫酒送下;婦人心痛、血氣,以當歸酒送下;水瀉冷水諸痢,飯飲送下;瘧疾,以桃心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安息香(研)1兩,乳香(研)1兩,麻黃(去根節(jié))2兩,胡桃仁(湯浸,去皮,研)1兩半,干浮萍草(去土)1兩半。
【制法】上藥先搗麻黃、浮萍草為末,與研藥拌勻,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偏風,半體不仁,縱緩不收,或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酒化下。以汗出為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
【處方】安息香2兩,桃仁2兩,虎杖2兩,附子2兩,杜仲2兩,山茱萸2兩,吳茱萸2兩,柏子仁2兩,木香2兩,當歸2兩,玄胡索2兩,澤蘭1兩,艾葉1兩,干姜1兩,牡丹皮1兩,黃耆1兩,桂1兩,蓯蓉1兩,厚樸1兩。
【制法】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臟虛冷,面黃肌瘦,胸腹痞悶,心腹絞痛,嘔逆惡心,面色黑鼾,鬢發(fā)脫落,頭旅眼黑,經(jīng)候不勻,腰腿疼痛,脅肋脹滿,不欲飲食,手足煩熱,肢節(jié)酸疼,或寒或熱,發(fā)歇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五
【處方】安息香4兩(銼細,入胡桃瓤4枚,酒5升半同浸1宿,來日濾出,入沙盆研如糊,用前酒調(diào)攪,濾去滓,入銚子內(nèi)煎成煎),磁石(醋淬)1兩,沉香3分(銼),肉蓯蓉(酒浸,去皺皮,炙)1兩,巴戟天(去心)1兩,桂(去粗皮)3分,萆薢3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酸棗仁3分,蒺藜子1兩(炒,去角),補骨脂(微炒)1兩,鹿茸(酥炙,去毛)3分,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天麻(酒炙)1兩。
【制法】上為末,研桃仁同和勻,入安息香煎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虛,腰膝疼痛,陰痿緩弱,言語混濁,呼吸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處方】安息香1分,五靈脂2兩半,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附子尖7個,巴豆(去皮,醋煮)半兩。
【制法】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研巴豆為膏,入眾藥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濕溫傷寒4-5日后,汗出,肢體冷。
【用法用量】每服1丸,麩炭上燒存性,以生姜湯化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二
【處方】安息香半兩(研),肉蓯蓉半兩(酒浸,切,焙),白附子半兩(炮),羌活半兩(去蘆頭),當歸3分(切,焙),茴香子3分(炒),木香3分,天麻3分,桂3分(去粗皮),沉香3分,檳榔1兩(銼),干蝎(去土)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芎?3分(14味為末),桃仁(去皮尖并雙仁,研如膏)3兩,阿魏1分(白面裹,發(fā)火內(nèi)炮令黃熟為度,去面,研),硇砂1分(研),硫黃(研)1分。
【制法】先將桃仁、阿魏、硇砂、硫黃,用好酒5升,于銀石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和前藥末十四味;如硬,入煉蜜少許,為丸,每1兩分作15丸。
【功能主治】風冷及虛風頭昏,心胸疰悶,痰唾不下,飲食氣脹,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嚼服;以姜鹽湯送下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二
【處方】安息香1兩,石菖蒲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丁香1兩,朱砂1兩(細研,水飛),沒藥3分,芎?1兩,椒紅1兩(微炒),天麻1兩,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天南星1兩(炮裂),干蝎半兩(生用),防風3分(去蘆頭),麝香1分(細研),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冷,心腹四肢多疼,骨節(jié)時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三
【處方】安息香(通明無砂石者)1兩,鉛丹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暗風癇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十五
【處方】安息香(研)1分,乳香(研)1分,白膠香(研)半兩,地龍(去土,炒,搗為末)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7枚,沒藥(研)1分,胡桃仁(研)3枚。
【制法】上為細末,酒煎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注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酒化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處方】安息香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陽起石(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鐘乳(研)1兩,白礬(熬令汁枯,研)1兩,木香1兩,蛇床子(炒)1兩,白龍骨(研)1兩。
【制法】上為末,更合研三日,用黃狗外腎(去筋膜)研細,以法酒同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元陽,益氣血。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處方】安息香5兩(黃明者,細銼,入蜜10兩煎成膏),補骨脂3兩(微炒),牛膝2兩(去苗),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膝,暖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肉桂(去粗皮)2兩半,訶子(炮,取皮)2兩,阿魏(細研,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1兩半,當歸1兩半(湯洗,切片,焙干),干姜1兩半(炮,去皮),肉豆蔻1兩半(去殼),川芎1兩半,丁香皮1兩半,縮砂仁1兩半,五味子1兩半(微炒),巴戟1兩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兩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兩半,硇砂1兩半(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兩半,茴香(微炒)1兩半,胡椒1兩,高良姜1兩,木香1兩,沉香1兩,乳香(別研)1兩,丁香1兩。
【制法】除安息香、硇砂外,為細末,用蜜30兩,入安息香、硇砂于蜜中煉熟,與上藥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惡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以溫酒送下;濃煎生姜湯下亦得,食前服。
【摘錄】《局方》卷三
【處方】安息香3兩(銼細,以無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沉香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干),胡桃瓤3兩(細研,入安息香膏內(nèi))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補骨脂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丁香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雞舌香1兩。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疼,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顏色萎黃,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處方】安息香1兩(酒化,研),赤茯苓1兩(去黑皮),桂1兩(去粗皮),檳榔1兩(生,銼),白術1兩(銼,麩炒),甘草1兩(炙),訶黎勒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生姜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干姜(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安息香丸的功效與作用了吧?安息香丸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這個安息香圓是一種比較不錯的中藥方劑,這種中藥方劑的功效是比較多的。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安息香圓的中藥方劑以及這個安息香圓的處方和功能主治,接下來趕緊來看看吧!
安息香圓
【處方】
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干.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歸(湯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去皮)、白豆蔻(去皮),各一兩半。
檳榔(炮)、蓽澄茄、芍藥、莪茂、三棱(炮)、安息香(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茴香(微炒),各一兩半。胡椒、高良姜、木香、沉香、乳香(別干)、丁香,各一兩。
【炮制】
上件藥,除安息香并一處杵,羅為細末,用蜜三十兩,入安息香煉熟,劑上件藥,杵一、二千下,圓如雞頭肉大。
【功能主治】
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惡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圓,細嚼,溫酒下,濃煎生姜湯下亦得,食前服。
病因
1、外感時邪
六淫外邪,侵入腹中,可引起腹痛。風寒之邪直中經(jīng)脈則寒凝氣滯,經(jīng)脈受阻,不通則痛。若傷于暑熱,或寒熱不解,郁而化熱,或濕熱壅滯,可致氣機阻滯,腑氣不通而見腹痛。
2、飲食不節(jié)
暴飲暴食,飲食停滯,納運無力;恣食肥甘厚膩辛辣,釀生濕熱,蘊蓄腸胃;或過食生冷,致寒濕內(nèi)停等,中陽受損,均可損傷脾胃,腑氣通降不利,而發(fā)生腹痛。其他如飲食不潔,腸蟲滋生,攻動竄擾,腑氣不通則痛
3、情志失調(diào)
情志不遂,則肝失條達,氣機不暢;氣機阻滯而痛作。若氣滯日久,血行不暢,則瘀血內(nèi)生。
4、陽氣虛弱
素體脾陽虧虛,虛寒中生,漸至氣血不足,脾陽虛而不能溫養(yǎng),出現(xiàn)腹痛,甚至病久腎陽不足,相火失于溫煦,臟腑虛寒,腹痛日久不愈。
此外,跌撲損傷,脈絡瘀阻;或腹部術后,血絡受損,亦可形成腹中血瘀,中焦氣機升降不利,不通則痛。
結語:以上的這篇文章介紹的是這個治療心腹痛的中藥方劑安息香圓。這種中藥方劑的治療效果還是非常的不錯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療的話!還是請到醫(yī)院進行就診治療哦!最后祝早日康復哦!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安息膏的作用。
【處方】安息香半錢,花乳石(火煅紅)半錢,血竭半錢,乳香半錢,麝香減半。
【制法】上為細末,用蠟少許,入麻油些小同熔開,將藥捻作米粒大。
【功能主治】漏瘡膿水不絕,骨中疼痛。
【用法用量】看瘡口大小深淺入藥于瘡孔中,以滿為度;藥透內(nèi),從內(nèi)生肉,1-2日退出1粒,漸生肉漸退出,出盡則瘡中自然平復;如瘡口冷痛淺闊,只用少許干敷。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三引《仁存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jīng)基本上了解了安息膏的功效與作用了吧?安息膏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diào)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安息活血丹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銀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虎杖、當歸、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各二十兩;澤蘭(葉)、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葉(微炒)、黃蓍(去蘆)、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蓯蓉(酒浸.焙)、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沖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或帶下不止,面色痿黃,肌肉瘦瘁,肢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圓,食前以溫酒下,醋湯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吳茱萸(湯浸7遍,焙干,微炒)20兩,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滓,銀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20兩,柏子仁(炒)20兩,山茱萸(去核)20兩,延胡索20兩,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20兩,虎杖20兩,當歸20兩,杜仲(去粗皮,銼,炒)20兩,附子(炮,去皮臍)20兩,木香20兩,澤蘭葉2斤半,干姜(炮)2斤半,肉桂(去粗皮)2斤半,艾葉(微炒)2斤半,黃耆(去蘆)2斤半,牡丹皮2斤半,肉蓯蓉(酒浸,焙)5斤,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令熟)5斤。
【制法】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沖任不足,下焦久寒,臍腹(??)痛,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或帶下不止,面色萎黃,肌肉瘦瘁,肌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醋湯亦得。
【摘錄】《局方》卷九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安息活血丹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