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香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的發(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安息香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只要一提到安息香湯,大多數人都知道它是由幾種中藥材組成的,但你知道具體是哪幾種嗎?它們各自的量又是多少呢?大部分人肯定不太清楚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安息香1錢,麝香(研)1錢,天靈蓋(酥炙黃)3兩,秦艽(去苗土)1兩,鱉甲(去裙襕,炙令黃)1兩,當歸(切,焙)1兩,柴胡(去苗)1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傳尸勞殗殜,喘氣咳嗽,心胸滿悶,漸至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4錢,童便1盞半,蔥白5寸,桃柳枝各7寸,生姜(錢大)2片,同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服;夜臥時再煎,放患人床頭,至五更,形于夢寐,此是藥效也。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七
【處方】安息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惡疰入心欲死。
【用法用量】分為2服,以熱酒和服,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九
【處方】安息香(研)5錢,天靈蓋1片(涂酥炙透),青木香1兩,阿魏(醋化,去沙石,入面作餅子,焙)1兩,甘草(炙,銼)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虛勞瘦瘠。
【用法用量】每服3錢,童便1盞半,豉100粒,蔥白3寸(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二三三
通過上文對安息香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方劑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主要的不同點就是配方的問題。只要正確的掌握配方就可以體驗到養(yǎng)生方劑帶來的功效與作用了。
ys630.COm精選閱讀
對于安息香,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安息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安息香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英文名】BENZOINUM
【別名】白花榔
【來源】本品為安息香科植物 白花樹 Styrax tonkinensis (pierre)Craib ex Hart. 的 干燥樹脂 。樹干經自然損傷或于夏、秋二季割裂樹干,收集流出的樹脂,陰干。
【性狀】本品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稍扁平,常粘結成團塊。表面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guī)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脆,易碎,斷面平坦,白色,放置后逐漸變?yōu)榈S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鑒別】(1) 取本品約0.25g,置干燥試管中,緩緩加熱,即發(fā)生刺激性香氣,并產生多數棱柱狀結晶的升華物。
【含量測定】取本品粉末約1.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乙醇制氫氧化鉀滴定液(0.5mol/L)25ml,加熱回流1.5 小時,在水浴上除去乙醇,殘渣加熱水50ml,使均勻散裂,放冷,加水150ml 與硫酸鎂溶液(1→20) 50ml,攪勻,靜置10分鐘后,抽氣濾過,濾渣用水20ml洗滌,合并洗液與濾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后,移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50ml、40ml、30ml、30ml),合并乙醚液,用碳酸氫鈉溶液(1→20)分次用力振搖提取5次(20ml、20ml、10ml、10ml、10ml),每次分出的水液均用同一的乙醚20ml洗滌,合并水液,加鹽酸使成酸性,再用乙醚分次振搖提取4次(30ml、20ml、10ml、10ml),合并乙醚液,置稱定重量的燒瓶中,放置,待大部分的乙醚揮散,轉動燒瓶,使殘渣均勻散布在燒瓶內壁,置硫酸減壓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精密稱定,算出供試品中含有的百分數,再根據供試品的水分與乙醇中不溶物含量,改算成醇溶性浸出物的干燥品中含有的百分數,即為總香脂酸含量。
【性味】辛、苦,平。
【歸經】歸心、脾經。
【功能主治】開竊清神,行氣活血,止痛。用于中風痰厥,氣郁暴厥,中惡昏迷,心腹疼痛,產后血暈,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0.6~1.5g,多入丸散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唐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安息香,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安息香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安息香用于養(yǎng)生。
導讀:中藥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安息香圖片、安息香的藥用價值、安息香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安息香簡介安息香圖片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安息香的藥用價值安息香配伍及附方安息香精油的功效與作用安息香的副作用安息香醫(yī)書記載安息香簡介
安息香是波斯語和阿拉伯語的漢譯,原產于中亞古安息國、龜茲國、漕國、阿拉伯半島及伊朗高原,唐宋時因以舊名?!队详栯s俎》載安息香出波斯國,作藥材用。《新修本草》曰:安息香,味辛,香、平、無毒。主心腹惡氣鬼。西戎似松脂,黃黑各為塊,新者亦柔韌。
該品為不規(guī)則的小塊,稍扁平,常粘結成團塊。表面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guī)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面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脆,易碎,斷面平坦,白色,放置后逐漸變?yōu)榈S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砂粒感。
安息香與麝香、蘇合香均有開竅作用,均可治療猝然昏厥,牙關緊閉等閉脫之證,但其芳香開竅之力有強、弱之不同,麝香作用最強,安息香、蘇合香開竅之功相似,而麝香兼有行氣通絡,消腫止痛之功,安息香兼可行氣活血,又可用于心腹疼痛,產后血暈之癥。
安息香圖片
安息香的功效與作用
1、辟穢開竅
安息香氣味芳香、辛溫行散,走竄。氣竄可通諸竅而入臟腑,味辛香。故可避一切不正之氣,襲于經絡,塞于諸竅者,本品均可應用。
2、活血行氣止痛
用于心腹疼痛,產后血暈、小兒驚風,風濕痹痛等癥。
3、祛痰作用
本品可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其分泌增加,稀釋痰液,促進痰液的排出,而達到祛痰的目的。安息香的酊劑為刺激性祛痰藥,置于熱水中吸入其蒸氣,則能直接刺接呼吸道粘膜而增加其分泌;可用于支氣管炎以促進痰液排出。吸入時應避免蒸氣的濃度過高而刺激眼、鼻、喉等。
4、防腐作用
此外尚有防腐作用。它還可外用作局部防腐劑。
安息香的藥用價值
1、治大人小兒卒中風,惡氣:安息香一錢,鬼臼二錢,犀角八分,牛黃五分,丹砂、乳香、雄黃各一錢二分。俱研極細末,石菖蒲。生姜各一錢,泡湯調服五分。(《方脈正宗》)
2、治卒然心痛,或經年頻發(fā):安息香研末,沸湯服半錢。(《世醫(yī)得效方》)
3、治寒濕冷氣,中霍亂陰證者:安息香一錢(為末),人參、制附子各二錢。煎湯調服。(《本草匯言》)
4、治小兒肚痛,曲腳而啼:安息香酒蒸成膏;沉香、木香、丁香、藿香、八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為末;以膏和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錢,紫蘇湯送下。(《全幼心鑒》安息香丸)
5、治婦人產后血暈,血脹,口噤垂死者:安息香一錢,五靈脂(水飛凈末)五錢。共和勻,每服一錢,炒姜湯調下。(《本草匯言》)
6、治歷節(jié)風痛:精豬肉四兩,切片,裹安息香二兩,以瓶盛灰,大火上著一銅版片隔之,安息香于上燒之,以瓶口對痛處熏之,勿令透氣。(《圣惠方》)
安息香配伍及附方
1、配香附,理氣行氣作用增強,又可芳香化濁,使氣血行,郁閉解,而芳香開竅,可治療突然昏倒,牙關緊閉,不省人事,心腹猝痛等癥。
2、配五靈脂,辛甘發(fā)散為陽,其行氣作用增強,溫通活血,并兼開竅之功,可用于產后血暈,血脹等癥。
3、安息香能活氣血,治心腹疼痛。用量:1.5~3g,入丸散劑。
4、安息香丸:安息香、沉香、丁香、木香、茴香各9g、砂仁、香附、甘草各15g,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服3g,紫蘇湯松下,治小兒寒氣腹痛屈腳而啼。
安息香精油的功效與作用
安息香具有類似香草的芳香特性,這種樹脂是生產香水和一些香燭的重要原材料。它還是固著精油和其他芳香成分的天然固定劑和防腐劑,并用來增加一些化妝品的保質期。
1、皮膚療效
促進肌膚新生、回復肌膚彈性;有益多種皮膚創(chuàng)傷,對手腳部皮膚龜裂及凍瘡、疹子等十分有效,對皮膚的發(fā)紅、發(fā)癢與刺激現象亦有療效。
2、生理療效
促進循環(huán),減少體液及濁氣在身體內的滯留,可用于治療胃部絞痛及泌尿感染。陽性溫暖精油,有利身體排出毒素,用于風寒感冒、流行感冒,喉嚨痛,咳嗽,聲音沙啞。
3、心理療效
安撫心靈、舒緩緊張與壓力;激勵人心,緩解悲傷、寂寞和沮喪的情緒。
安息香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者慎服。
《本草經疏》:病非關邪惡氣侵犯者,不宜服。
《本經逢原》:凡氣虛少食,陰虛多火者禁用。
安息香醫(yī)書記載
1、《唐本草》:主心腹惡氣。
2、《海藥本草》:主男子遺精,暖腎,辟惡氣。
3、《日華子本草》:治血邪,霍亂,風痛,婦人血噤并產后血運。
4、《綱目》:治中惡,勞瘵。
5、《東醫(yī)寶鑒》:辟瘟疫。
6、《本草述》:治中風,風痹,風癎,鶴膝風,腰痛,耳聾。
7、《本經逢原》:止卒然心痛、嘔逆。
8、《本草從新》:宜行氣血。研服行血下氣,安神。
9、《本草便讀》:治卒中暴厥,心腹諸痛。
10、《中藥材手冊》:治小兒驚癎。
以上就是一些安息香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對安息香散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介紹下。
【處方】安息香半兩,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黃連1兩(去須,微炒),桃白皮1兩(銼),漢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休息痢,發(fā)歇不恒,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八
【處方】安息香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虎脛骨2兩(涂酥,炙令黃)。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風腰腳疼痛冷痹,及四肢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一
安息香散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日常一些疾病。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常會出現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安息香圓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肉桂(去粗皮)二兩半,訶子(炮.取皮)二兩,阿魏(細干.白面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一分,茯苓(白底)、當歸(湯洗.切片.焙干)、干姜(炮.去皮)、肉豆蔻(去殼)、川芎、丁香(皮)、縮砂仁、五味子(微炒)、巴戟(去心.面炒)、益智(子.去皮)、白豆蔻(去皮),各一兩半。檳榔(炮)、蓽澄茄、芍藥、莪茂、三棱(炮)、安息香(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茴香(微炒),各一兩半。胡椒、高良姜、木香、沉香、乳香(別干)、丁香,各一兩。
【炮制】上件藥,除安息香并一處杵,羅為細末,用蜜三十兩,入安息香煉熟,劑上件藥,杵一、二千下,圓如雞頭肉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惡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圓,細嚼,溫酒下,濃煎生姜湯下亦得,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由上文可知安息香圓的原料是幾種我們生活中都不算陌生的中藥材,對某些疾病特別有效果,參照上面的功效和主治疾病,如果有需要的話,不妨試一試。
中藥方劑是生活中很常見的,常見的種類比較多,我們在選擇時,要根據自身疾病需求進行,下面就來介紹一種:安息香煎丸。
【處方】安息香(別研)半兩,木香1兩,沉香1兩,訶黎勒皮(炮)2兩,桂(去粗皮)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仁1兩半,縮砂仁1兩半,芍藥1兩半,蓽澄茄1兩半,茴香子(微炒)1兩半,益智(去皮,炒)1兩半,五味子(微炒)1兩半,白豆蔻仁1兩半,芎?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丁香皮(銼)1兩半,蓬莪術(炮,銼)1兩半,京三棱(炮,銼)1兩半,莎草根(去毛)1兩半,檳榔(銼)1兩半,硇砂(別研)半兩,阿魏1分(細研,用白面少許和作餅子,炙令香熟)。
【制法】除別研外,上為末,再同研勻,用蜜30兩,煉熟和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咽喉噎塞,煩悶嘔吐,心胸痞滿,腹脅膨脹,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溫酒或生姜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二
通過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了關于安息香煎丸的知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安息香煎丸的認識是很多的。我們對藥材的認識越多的話,在使用的時候才會更加清楚這個藥物有什么作用,這樣就不會怕使用錯誤的情況出現。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安息膏的作用。
【處方】安息香半錢,花乳石(火煅紅)半錢,血竭半錢,乳香半錢,麝香減半。
【制法】上為細末,用蠟少許,入麻油些小同熔開,將藥捻作米粒大。
【功能主治】漏瘡膿水不絕,骨中疼痛。
【用法用量】看瘡口大小深淺入藥于瘡孔中,以滿為度;藥透內,從內生肉,1-2日退出1粒,漸生肉漸退出,出盡則瘡中自然平復;如瘡口冷痛淺闊,只用少許干敷。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三引《仁存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想必大家已經基本上了解了安息膏的功效與作用了吧?安息膏的藥用價值極高,對調理人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效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試一試。
冷香湯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冷香湯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良姜(二錢)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甘草(炙.二錢) 干姜(炮.一錢) 丁香(三分) 草果(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引飲燥渴,過食生冷成霍亂。
【用法用量】上作二貼,用水二鐘,煎至一鐘,去滓貯瓶中,沉井中,待冷服之。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處方】良姜 檀香 甘草(炒令赤)附子(炮裂,去皮、臍)各60克 丁香6克 川姜22.5克(炮)草豆蔻5個(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夏秋暑濕,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陰陽相干,臍腹刺痛,脅肋脹滿,煩躁,引飲無度。
【用法用量】每用藥末15克,加水1.3升,煎十數沸,貯瓶內,沉井底,作熟水服。
【摘錄】《百一選方》卷七
【別名】冷香飲子
【處方】良姜2兩,檀香2兩,甘草(炒令赤)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丁香2錢,川姜3分(炮),草豆蔻5個(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瀉。
【用法用量】冷香飲子(《醫(yī)級》卷七)。
【各家論述】《瘴瘧指南》:寒淫于內,治以辛熱,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熱之藥,去寒溫胃;甘草之甘,溫以和中;大渴引飲者,心肺中有邪熱,故冷飲以導邪熱下行也。
【摘錄】《百一》卷七引王元禮方
通過上面對冷香湯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中醫(yī)認為食療方劑養(yǎng)生是最直接有效的養(yǎng)生方式,對身體沒有什么副作用,大家可以放心。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安息活血丹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吳茱萸(湯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銀器內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虎杖、當歸、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各二十兩;澤蘭(葉)、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葉(微炒)、黃蓍(去蘆)、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蓯蓉(酒浸.焙)、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沖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或帶下不止,面色痿黃,肌肉瘦瘁,肢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圓,食前以溫酒下,醋湯亦得。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吳茱萸(湯浸7遍,焙干,微炒)20兩,安息香(搗碎,入好酒研,澄去滓,銀器內慢火熬成膏)20兩,柏子仁(炒)20兩,山茱萸(去核)20兩,延胡索20兩,桃仁(去皮尖,麩炒微黃色)20兩,虎杖20兩,當歸20兩,杜仲(去粗皮,銼,炒)20兩,附子(炮,去皮臍)20兩,木香20兩,澤蘭葉2斤半,干姜(炮)2斤半,肉桂(去粗皮)2斤半,艾葉(微炒)2斤半,黃耆(去蘆)2斤半,牡丹皮2斤半,肉蓯蓉(酒浸,焙)5斤,厚樸(去粗皮,姜汁炙令熟)5斤。
【制法】上為細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沖任不足,下焦久寒,臍腹(??)痛,月事不勻,或來多不斷,或過期不來,或崩中去血,或帶下不止,面色萎黃,肌肉瘦瘁,肌體沉重,胸脅脹滿,氣力衰乏,飲食減少;一切血氣虛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醋湯亦得。
【摘錄】《局方》卷九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了解了安息活血丹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