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肚花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佛肚花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說起佛肚花我們都不陌生,佛肚花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常吃佛肚花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巖白菜,虎皮、小荷草。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 佛肚花 的 全草 或 根 。夏、秋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葉基生,平展貼生于巖面上;葉片卵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上面密被白色柔毛,下面脈上密被黃褐色絨毛,網詠明顯,邊緣有不整齊鈍齒。花梗從葉叢中抽出,長12~15厘米,頂端常有葉狀苞片5,其上有數花呈傘狀;萼5裂,卵形,頂端急尖,邊緣疏生鋸齒;花冠淡紅紫色,5裂,2唇形,裂瓣頂端鈍圓;雄蕊4,內藏;花盤明顯,圓柱形;子房上位。長蒴果熟時5瓣裂。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潮濕的山坡林下裸巖上和陰濕的峭壁上。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解表,祛風,活血,消腫毒。
【附方】①治癰、無名腫毒:鮮佛肚花搗爛外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本文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是佛肚花,我們知道佛肚花是有著非常高的藥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佛肚花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謹慎對待。
擴展閱讀
佛指甲是一種中藥,除了日常我們知道的功效外,其實佛指甲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們馬上來看看。
【別名】瓦松(《滇南本草》),瓦花、滇瓦花、石花、石根、九頭獅子草、巖如意(《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 佛指甲 的 莖葉 。夏、秋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0~18厘米,全體無毛,著地部分節(jié)節(jié)生根。莖淡紅色,上有突起的紫紅色細斑點,上部多分枝。葉輪生或對生,線形,長7~25毫米,寬1.5~2.5毫米,先端近短尖,基部有短矩,兩面均綠色。聚傘花序,疏散;花細小,黃色;萼片5,葉狀,有時具假矩,線狀披針形,通常不相等;花瓣5,卵狀披針形,長4~6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長銳尖;雄蕊10,花絲絲狀,長2.5~4毫米,花藥橢圓形,黃色,背著;心皮5,分離,花柱5,與雄蕊等長。蓇葖果?;ㄆ谙哪?。
【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祛風濕。治咽喉腫痛,鼻衄,風熱頭昏,風濕關節(jié)痛,鼻疳,濕疹,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撒。
【附方】①治咽喉腫,乳蛾疼痛:新鮮瓦松不拘多少,搗爛,加清水攪濁后,澄清,去渣不用。能用酒者,點酒服;不飲酒者,點醋服。(《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以上就是佛指甲的一些相關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佛指甲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白肚是中藥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也是經常使用的一種藥物。它在治療很多疾病方面有著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講述一些中藥白肚的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酒葡萄的全株。
【原形態(tài)】酒葡萄 落葉粗壯攀援灌木。新條每節(jié)有1卷須或花序。葉圓卵形或闊卵圓形,寬7-16cm,基部凹處通常開闊,不分裂或微3裂,稀深裂而有圓凹,邊緣有不規(guī)則淺鋸齒,上面暗綠色,下面有茸毛,最初帶白色,后呈鐵灰色或銹色,葉脈顯著。圓錐花序分枝少,長5-10cm;萼片、花瓣、雄蕊均為5數;花瓣上部合生;子房基部有5蜜腺。漿果球形,直徑1.5-2cm,紫黑色,有時紅褐色或琥珀綠色,果皮厚,味微酸,有甚濃的麝香氣?;ㄆ?-7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此種產于美國東部,美國栽培葡萄品種多出自此種。現我國云南有栽培。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活血通絡。主風濕疼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白肚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大家可以記住它常見的功效,這對我們在生活中正確使用白肚起到一定的幫助。白肚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們的體質,對提高我們的身體免疫力是非常有利的。
現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羊肚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羊肚的小常識吧。
【別名】羊胃(張文仲),羊膍胵(《綱目》)。
【來源】為牛科動物 山羊 或 綿羊 的 胃 。
【原形態(tài)】動物形態(tài)詳"羊肉"條。
【化學成份】每100克約含水分84克,蛋白質7.1克,脂肪7.2克,碳水化物1.2克,灰分0.5克,鈣34毫克,磷93毫克,鐵1.4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21毫克,尼克酸1.8毫克。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補虛,健脾胃。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或煎湯。
【附方】①治久病虛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羊胃一枚,白術一升。切,水二斗,煮九升,分九服,日三。(張文仲)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千金·食治》
上面介紹了羊肚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羊肚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肚拉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常吃肚拉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食用肚拉呢,食用肚拉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肚拉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都拉參、都拉(《四川中藥志》),對對參、雙參、蘿卜參、土敗醬(《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川續(xù)斷科植物 西南囊苞花 的 根 。春季發(fā)苗前,或秋后苗莖干枯后挖采根部,去掉莖苗,抖凈泥沙,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肉質。莖高30~70厘米,略呈四棱形,四邊有溝槽,被柔毛,下部稀疏或近于無毛,上部密而間有腺毛。葉對生,倒卵圓形或長橢圓形,呈羽狀深裂,不甚規(guī)則,裂片邊緣有不整齊的大鋸齒,齒微凸成腺體,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均被柔毛,基生葉具柄,漸上則近于無柄?;ㄐ?,白色,成疏散的二歧聚傘花序(有時呈三歧聚傘花序);小花苞片4片,綠色,有腺毛,先端紫紅色,副萼為囊狀,有8棱,淡綠色,具8個小尖裂齒;萼小,淡綠色,5小尖齒裂;花冠白色或微帶紫紅,漏斗狀,5裂片,內外均被毛;雄蕊4,下部貼生花冠管上;雌蕊1,柱頭頭狀。瘦果有短喙,藏于囊狀副萼內?;ㄆ?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下的半陰處、林中、路邊或林邊草坡上。分布四川、云南。產四川。
【性狀】干燥的根呈條狀或紡錘形,多為單枝,少分叉略似草烏,長3~7厘米,直徑0.9~1.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粗而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并有小型突起的疔疤。蘆頭平截,有殘莖痕跡。尾部漸細小,底端鈍圓或微尖,有時多已折斷。質堅實,有纖維。味麻,有毒,切勿口嘗。以根條粗壯、均勻、肉質肥厚者為佳。
【性味】甘辛,溫,有毒。
【歸經】《四川中藥志》:"入肺、脾二經。"
【功能主治】補氣壯陽,養(yǎng)心止血。治陽痿,白帶,風濕性心臟病,虛勞久咳,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研末敷。
【附方】①治氣虛帶下:土敗醬三錢研末,塞入雞蛋,兌紅糖蒸吃。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肚拉,我們知道肚拉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肚拉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
虎肚散由于是由純天然的中藥材混合而成,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備受人們關注。那么到底虎肚散的作用和功效都有哪些呢?為了讓您更加詳細的了解虎肚散,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處方】蟾酥1兩(同蔥搗爛,白面包,火內煨熱),厚樸15兩(姜汁炒),紅芽大戟2兩5錢(紫色者佳),赤金2錢(放煎銀罐內,用硫黃末將金花碎)。
【制法】用虎肚1個,其肚內之物不可倒出,將各藥共為粗末,入虎肚內,放在鐵鍋內用大火煅煉成灰,研成細末。
【功能主治】噎食病。
【用法用量】年少者,每日清晨用無灰熱酒沖服3分,10日共服3錢;年大者,每日清晨用無灰熱酒沖服5分,10日共服5錢,即愈。其飯食用京米煮飯,熟時每1碗飯,將柿餅切如米粒大,止用半碗拌在飯內,又復蒸爛食之,以大好為度。
【注意】忌湯水并氣怒、勞碌、房事,如渴極時,湯水少用些。
【摘錄】年氏《集驗良方》卷四
【處方】厚樸(姜炒3遍)2兩,陳皮2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蒼術(米泔水浸炒,換姜汁炒)4兩(凈),虎肚(用新瓦兩片合肚,固定兩頭,火不可猛,逼如銀色,不可焦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噎膈癥。
【用法用量】口服。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八
通過以上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虎肚散有了很多的了解吧,虎肚散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方劑,最重要的是虎肚散的功效與作用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要好好的利用哦。
對于肚痛丸,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肚痛丸。
【處方】橘皮3兩,草蔻2兩,公丁香1兩5錢,白豆蔻2兩,廣木香1兩5錢,石菖蒲3兩,良姜3兩,胡椒2兩,肉桂2兩,藿香4兩,枳殼3兩,厚樸2兩,白芍3兩,茯苓4兩,山楂肉3兩,青蒿2兩,谷芽1兩,朱砂4兩。
【制法】除朱砂穿衣外,余藥為細末,水為丸。
【功能主治】心胃氣痛,肚痛,積聚痛,寒氣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小孩減半,以白酒化服;白開水亦可。
【注意】氣虛不能服。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處方】雄黃2錢,巴豆仁2錢(不去皮油)。
【制法】上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肚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白湯送下。行利3-4次,痛即止。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五
上面就是關于肚痛丸的一個功效介紹,從這些介紹我們就可以了解到,肚痛丸確實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疾病的困擾,但是要注意絕對不能夠盲目服用。
扭肚藤的簡介
攀援灌木,高1-7米。小枝圓柱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黃褐色絨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卵形、狹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3-11厘米,寬2-5.5厘米,先端短尖或銳尖,基部圓形、截形或微心形,兩面被短柔毛,或除下面脈上被毛外,其余近無毛,側脈3-5對;葉柄長2-5毫米。
聚傘花序密集,頂生或腋生,通常著生于側枝頂端,有花多朵;苞片線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毫米;花梗短,長1-4毫米,密被黃色絨毛或疏被短柔毛,有時近無毛;花微香;花萼密被柔毛或近無毛,內面近邊緣處被長柔毛,裂片6-8枚,錐形,長0.5-1(-1.4)厘米,邊緣具睫毛;花冠白色,高腳碟狀,花冠管長2-3厘米,徑1-2毫米,裂片6-9枚,披針形,長0.8-1.1(-1.4)厘米,寬3-5毫米,先端銳尖。
果長圓形或卵圓形,長1-1.2厘米,徑5-8毫米,呈黑色。花期4-12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
纏繞木質藤本,分枝眾多,小枝微被毛,植株高2m-3m。單葉對生,葉卵狀披針形,長3cm-7cm,寬1.5cm-3cm,葉先端短尖或鈍尖,基部渾圓。沿背脈上有柔毛,葉柄短。聚傘花序稠密,常于夏秋放花。開花時,頂端的花序優(yōu)先開放,然后下部對生葉腋中著生的花序依次怒放,錯落有致,極為美麗。放花時,散發(fā)出陣陣馨香,令人心曠神怡。
聚傘花序多少被有柔毛,花柄短,花萼被黃絨毛?;ü诟吣_碟狀、潔白,管長2cm-3cm,裂片矩圓形,6-9枚,裂片長6mm-lOmm。雄蕊2枚,內藏。漿果球狀,直徑約6-7毫米,成熟時黑色。
產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越南、緬甸至喜馬拉雅山一帶也有分布。
扭肚藤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消滯。用于急性胃腸炎,痢疾,消化不良,急性結膜炎,急性扁桃體炎。
作用:
1、治濕熱腹痛:扭肚藤五錢,阮生龍五錢,烏臼樹三錢,紅救主三錢,七枝蓮三錢,獨腳柑三錢,槐花米三錢。水煎服。
2、治四肢麻痹腫痛:假素馨適量,與豬蹄煎湯服。
3、治鼠疬:白花茶葉、老鼠柏。二味共燉酒內服,其渣外敷。
4、治牙骹蛇(牙骹附近患淋巴管炎,很快令牙關不能開合):扭肚藤葉五錢,不七草五錢。水瓜葉五錢,白菊花五錢。搗爛取水服,藥渣加三黃散敷患處。
5、治乳瘡:扭肚藤一兩,趕狗章二錢。水煎服。
6、治流血不止:扭肚藤曬干研末密封,適量內服或外用。
扭肚藤的市場信息
1、扭肚藤的價格
尚不明確。
2、扭肚藤的選購方法
干燥莖圓柱形,多截成長約3-5厘米的段落,粗約1-5毫米;幼枝茶褐色被疏毛,或近光滑,節(jié)部稍膨大。質堅,斷面粗糙,木部白色,中央具明顯的髓部或形成空洞。葉茶褐色,對生,卵狀披針形,全緣,質薄而脆,易碎。以葉多、茶褐色、枝少者為佳。
3、扭肚藤的保存方法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現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虎肚丸的制作方法。
【處方】虎肚(洗凈,煉干)1兩,厚樸1兩,制甘草1兩,廣皮1兩,蒼術2兩。
【制法】上為極細末,水泛為小丸。
【功能主治】健胃寬胸利膈,增進消化機能。主翻胃噎膈,嘔吐吞酸,食欲不振,日漸消瘦,或不服水土,胃腸障礙。
【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3分,姜湯送下。
【注意】忌生冷食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上面是關于虎肚丸這種中藥方劑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虎肚丸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導讀:中藥羊肚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羊肚的功效與作用、羊肚圖片、羊肚的藥用價值、羊肚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羊肚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羊肚簡介羊肚圖片羊肚的功效與作用羊肚的藥用價值羊肚的用法與用量羊肚的副作用羊肚醫(yī)書記載羊肚怎么洗羊肚簡介
羊肚,入藥部分為??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胃。宰羊時剖腹取胃,洗凈鮮用或冷藏。選購有彈性,組織堅實的羊肚。
羊肚中所含的營養(yǎng)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
挑選羊肚時一定要聞下味道,有異味的不要食用。
羊肚圖片
羊肚的功效與作用
羊肚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功效。
1、健脾:適用于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癥。
2、養(yǎng)陰補虛:補虛損,益精氣,潤肺補腎,用于肺腎陰虛。適宜與久病體虛或是虛勞的補益。
3、補血益氣:適宜膚色沒有光華,失去紅潤、手腳冰冷的人群。
4、和胃:中和胃酸,緩解胃痛。
5、發(fā)表解汗:以發(fā)散風熱為主,適用于發(fā)熱重,微惡寒,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的風熱表證。以發(fā)散風寒為主,適用于惡寒重,發(fā)熱,無汗,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苔薄白,脈浮緊的風寒表證。
羊肚的藥用價值
補虛,健脾胃。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
1、治久病虛羸,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飲食,四肢煩熱:羊胃一枚,白術一升。切,水二斗,煮九升,分九服,日三。(張文仲)
2、治胃虛消渴:羊肚爛煮,空腹食之。(《古今錄驗方》)
3、治項下瘰疬:羊膍胵,燒灰,香油調敷。(《綱目》)
羊肚的用法與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1個。外用:適量,燒灰調敷。
羊肚的副作用
羊肚堅韌較難消化,有消化不良者少食。
羊肚醫(yī)書記載
1、《千金食治》:主胃反。治虛羸,小便數,止虛汗。
2、《本草蒙筌》:補虛怯,健脾。
羊肚怎么洗
1、在加了白醋的溫水里泡幾分鐘再搓洗,
2、先用清水大致沖洗一下,再用香油加食鹽泡10分鐘左右(香油略多一些),開始用手反復抓搓,直到把里面的臟東西都搓出來,再用清水沖干凈。
3、然后再用鹽、醋反復洗幾次,直到沒有異味,這個是清除異味的關鍵一步哦。
4、這一步至關重要,水燒開(水要多),將羊肚放進開水鍋中燙一下,注意動作要快,既要使整個羊肚全部燙到,又不能燙過頭。這里就是技術活,否則,你就不用想去掉黑膜了。
以上就是一些羊肚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雙花鞘花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不好的人來說,吃雙花鞘花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雙花鞘花。
【別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桑寄生科植物雙花鞘花的帶葉莖枝。
【原形態(tài)】灌木,高0.3-1m。全株無毛。小枝灰色。葉對生;葉柄短,長2-5mm;葉片革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披針形,長8-12cm,寬2-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稀略鈍,基部楔形,中脈兩面均凸起,側脈較密,明顯或不明顯。傘形花序,l-4個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葉腋部,具花2朵,總花梗長約4mm,花梗長4mm;苞片半圓形,長約1mm;小苞片2枚,合生,近圓形,長1mm;花托圓柱狀;副萼杯狀;花冠紅色,長3.2-3.5cm,裂片6枚,披針形,長約1.4cm,反折,青色;花柱線狀,近基部具關節(jié),柱頭頭狀。漿果長橢圓形,長約9mm,直徑7mm,紅色,果皮平滑,宿存花柱基喙狀?;ㄆ?1-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樟屬、山茶屬、五月茶屬、灰木屬等植物上。
【功能主治】祛風濕。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株:有祛風的功能。用于風濕痛。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雙花鞘花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雙花鞘花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雙花鞘花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了雙花鞘花的重要性。
石竹花是一種純天然的植物,這種植物除了能夠官場以外,還有很大的作用與功效,因為在中國中草藥都是長在山上的各種野草研制而成的,因此,石竹花是能夠幫助人體治療很多病癥的,它不僅有藥用價值,還能夠凈化屋里的空氣。下面來具體了解一下石竹花的功效與作用吧。
石竹的功效與作用:
1、凈化空氣:有花諺說:“草石竹鐵肚量,能把毒氣打掃光”,石竹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氯化物的本領。通過石竹的葉子與根部的氣孔它可以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將這些有害物質轉化為氧氣、糖和各種氨基酸。
2、滅菌消毒:石竹帶有淡淡的香味,它可以產生揮發(fā)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特別是它的香味可以對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的生長繁殖具有明顯的一個抑制作用。
3、調節(jié)氣氛:它可以增加房間內空氣的濕度,從而減少家里人患感冒的機率。香石竹,也就是康乃馨,更是具有浪漫催情作用、消除緊張、平息怒氣、平衡荷爾蒙的特別功效。
4、藥用價值:石竹即瞿麥,全草可入藥。其性寒味苦,入心、腎、小腸、膀胱經。功能清熱利水,破血通經。治小便不通、淋病、水腫、經閉,癰腫、目赤障翳、浸淫瘡毒。
5、風水作用:在家居中,風水和養(yǎng)殖的植物花草有很多的關聯,有的植物旺財,有的可以帶來長壽健康,有的是擋煞消災。雖然石竹可能不是出名的風水花,但是與風水還是有關系的。
柿子大家都不陌生,柿子的營養(yǎng)價值是很高的,柿子中維生素的含量是很高的,每天吃一個柿子,所攝取的維生素的含量一般是可以滿足人體一天的需求,因此,經常吃柿子對人身體健康是有很多好處的,其實柿子花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不過大多數人不太清楚,那柿子花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柿花的功效與作用
潤肺,澀腸,止血。治吐血,咯血,血淋,腸風,痔漏,痢疾。
1、《別錄》:"火柿主煞毒。療金瘡,火瘡,生肉止痛。"
2、陶弘景:"烏柿,火熏者斷下,又療狗嚙瘡。"
3、《本草拾遺》:"日干者溫補,多食去面皯,除腹中宿血;火干者,人服藥口苦及欲吐逆,食少許立止。"
4、《日華子本草》:"潤聲喉,殺蟲。"
5、《嘉佑本草》:"厚腸胃,澀中,健脾胃氣,消宿血。"
6、《日用本草》:"澀腸止瀉,殺小蟲,潤喉音。治小兒秋深下痢。"
7、《綱目》:"白柿治反胃,咯血,血淋,腸澼,痔漏下血。"
8、《本草通玄》:"止胃熱口干,潤心肺,消痰。治血淋。便血。"
柿花的用法用量
內服:生食、煎湯或燒存性入散劑。
柿花的禁忌注意
脾胃虛寒,痰濕內盛者不宜食。
柿花的選方
1、治痰嗽帶血:青州大柿餅,飯上蒸熟,批開,每用一枚,摻真青黛一錢。臥時食之,薄荷湯下。(《丹溪纂要》)
2、治咳嗽吐痰:干柿燒灰存性,蜜丸,滾水下。(《滇南本草》)
3、治吐血、咯血、嗽血、咳血,及小便淋血、腸風瀉血、痔熱流血等證:柿餅一斤(青州出者,去蒂核),枇杷葉(刷去毛)、白果肉(去衣)、懷熟地各四兩,生姜皮一兩(炒焦黑),百部五兩,天門冬、麥門冬(俱去心)各六兩。用水五十碗,熬至十碗,濾出渣,再如法煎,共三次,取汁共三十碗,總和一處,入砂鍋內,慢火熬至五碗,加煉蜜六兩,收貯凈磁瓶內。每早、午、晚各服十馀茶匙,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4、治熱淋澀痛:干柿、燈心等分。水煎日飲。(《綱目》)
5、治小便血淋:白柿、烏豆鹽花煎湯,入墨汁服之。(《經驗方》)
6、治血淋:干柿,燒灰存性,為末。米飲調服。(《世醫(yī)得效方》柿焚散)
7、治腸風下血:棉花核(炒黑,去殼)三兩,側柏葉(炒黑)四兩,槐米(炒)一兩。柿餅蒸爛搗丸,清晨滾湯下四、五錢。(《絳囊撮要》柿餅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