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二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要作生活的主人,我們必須注意養(yǎng)生。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紅白二丸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紅白二丸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藥,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藥材,我們需要重視起來。紅白二丸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搭配其他的藥物,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適當?shù)姆谩O旅嫖覀儊砜匆幌轮兴幖t白二丸的功效與作用主要有哪些。
【別名】紅白二元、紅黑二丸、巖丸子、鴛鴦七、水八角、一口血、一點血、小桃紅、山海棠
【來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屬植物 中華秋海棠 Begonia sinensis A. DC.,以 塊莖 、 全草 入藥。秋季采收,分別曬干。
【性味】苦、酸,平。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jīng),止血止痢。用于月經(jīng)不調,赤白帶下,痢疾,吐血,衄血,跌打損傷出血。
【用法用量】2~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以上的內容就是對于中藥紅白二丸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希望能夠給您帶去一定的幫助。中藥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在治療疾病的時候需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藥物,更好的幫助身體解除煩惱。
相關閱讀
赤白二疹丸大家食用過嗎?肯定很多人都沒有服用過吧,赤白二疹丸是很好的中藥方劑,對人體的好處也有很多,那么赤白二疹丸的功效與作用又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白術1斤,蔓荊子4分,防風4分,附子2分(炮),桂心2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疹。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稍加至15丸,酒送下,每日2次;若能作散,服1錢匕。
【注意】禁食桃李、雀肉、青魚鲊、豬肉、冷水、生蔥。
【各家論述】凡風皆由舊來有風氣,所以方中不得不用桂心、附子。白術既用1斤,附子只有2分,復有防風,其防風即能斷附子毒,所以一物毒亦無所至。
【摘錄】《外臺》卷三十引《延年秘錄》
怎么樣?看完了上文對于赤白二疹丸的簡單介紹后是不是感嘆中醫(yī)的神奇?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斑龍黑白二神丹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鹿茸2兩(酥炙),陳皮2兩,當歸4兩(酒洗凈),地黃8兩(取汁為膏),茯神2兩,鐘乳粉1兩(水飛),人參4兩,柏子仁2兩,枸杞子2兩,麥門冬1兩,生地黃、白術2兩,沉香5錢。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美顏色,和五臟,壯精神,美須發(fā),補羸瘦。主虛損怯癥,五勞七傷,氣血俱虛,顏色憔悴。
【用法用量】方中生地黃用量原缺。
【摘錄】《遵生八箋》卷十七引《道藏》
關于斑龍黑白二神丹的用法用量還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經(jīng)了解了。雖然說這類藥物對于治療許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但是本藥物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有人不愛吃方劑,因為覺得有股苦澀味,其實大多數(shù)的方劑的味道確實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藥方劑卻能很好的治愈疾病。紅白散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劑。
【別名】紅綿散
【處方】白礬(熬令汁枯)、染胭脂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耳聾,膿出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紅綿散(《本事》卷五)。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一
【處方】辰砂、白礬各等分。
【制法】三伏天內裝入豬膽內,透風處陰干。
【功能主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用1塊,涼水研調送下。
【摘錄】《魯府禁方》卷一
【處方】宮粉2錢,紅堿1錢。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心疼。
【用法用量】用極辣蔥搗汁和勻,燒酒調下。
【摘錄】《回春》卷五
【處方】人中白1錢,玄明粉1錢,辰砂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大煩大熱,晝夜不退,神思昏迷,口干舌燥,一切熱證,并瘟疫時癥。
【用法用量】白沸湯或金銀煎湯調下。
【摘錄】《傷寒廣要》卷八引《壽世仙丹》
以上就是關于紅白散的功效與作用為大家做的介紹,希望這些介紹能給大家?guī)硪恍椭?。紅白散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對于男性和女性的身體都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
二參丸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人參15克 桂(去粗皮)牡蠣(煅,研成粉)山芋 黃柏(去粗皮,拿炙,銼)細辛(去苗葉)附子(炮裂,去皮、臍)苦參各22.5克 麥門冬(去心,焙)澤瀉各30克 干姜(炮)生干地黃(焙)各7.5克 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15克
【制法】上藥十三味,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虛勞,小便余瀝及失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進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處方】玄參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2兩,何首烏2兩,苦參2兩,丁香1分。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瘡。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空心鹽湯送下,每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通過上文對二參丸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其實在現(xiàn)實生活中養(yǎng)生方劑有許多,不管是什么類型的都是擁有著自己獨有的營養(yǎng)還有對食用者的功效與作用。不過想要更方便的食用到這樣的養(yǎng)生方劑,只有學會這樣的制作方法才可以。
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藥方劑的身影,可見方劑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那么大家知道二白丸嗎?如果不知道,就看一下本篇文章吧。
【處方】白石脂、白龍骨(煅)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泄瀉滑數(shù)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紫蘇、木瓜煎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白僵蠶(炒)半兩,白礬(熬枯)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以臘月豬脂為丸。
【功能主治】齒痛蚛孔。
【用法用量】納于蚛孔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處方】白礬一塊(約1兩)。
【制法】上用蒸餅劑裹,蒸熟去皮,加輕粉1字或半錢(量虛實加減)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墜痰清神。主痰涎為病患,以致癲癇、狂妄、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生姜湯送下。小兒丸小。
【摘錄】《元戎》卷十一
【處方】石灰1兩,茯苓2兩。
【制法】上為末,水為丸。
【功能主治】白帶,淋帶。
【用法用量】《女科切要》本方用法:為細末,用蕎麥面、雞子清調糊為丸。
【摘錄】《魯府禁方》卷三
【處方】白善粉1兩,白礬1兩。
【制法】上為細末,生姜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暴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臨臥姜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八
【處方】白術2兩,山楂1兩半,神曲1兩半,白芍5錢,半夏5錢,黃芩5錢。
【制法】上為末,荷葉包飯煨熟,搗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奉養(yǎng)太過,飲食傷脾,常瀉或痢。
【用法用量】空心白湯送下。
【摘錄】《醫(yī)學入門》卷七
以上就是本文對于二白丸的一些介紹,不過要注意,雖然二白丸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適合所有人。我們要根據(jù)自身的體質情況決定。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疾病的困擾,那么面對疾病我們又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呢?遇到疾病應該怎么辦?又要如何調理?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種中藥方劑二氣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學習下哦。
【處方】艾葉1兩(醋浸一宿,煮干為度),阿膠半兩(銼,炒)。
【制法】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胎漏。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粟米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九
【處方】石硫黃(研)1兩,黑鉛1兩。
【制法】上2味,先以鉛于銚內熔成汁;次下硫黃,炒煙焰透,移下;候冷取出,研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陰疝,上而不下,臍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四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二氣丸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二氣丸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二仙丸,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二仙丸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側柏葉200克(焙干)當歸(全身)120克
【制法】上藥忌鐵器,為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頭發(fā)脫落。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早、晚各一服,黃酒、鹽湯任下。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
【處方】側柏葉8兩(焙干),當歸(全身)4兩。
【制法】上為末,水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頭發(fā)脫落。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三仙丸,與所用藥數(shù)不符,據(jù)《東醫(yī)寶鑒·外形篇》改。
【注意】忌鐵器。
【摘錄】《古今醫(yī)鑒》卷九引賀蘭峰方
通過上面對二仙丸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二仙丸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二仙丸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不二丸是一個很好很好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對于它的食用有著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杏仁(去皮、尖,研)各70個 黃蠟40克 砒霜(研,入瓷罐內,以赤石脂固縫,鹽泥固濟,燒通赤,候冷取出)48克 白膠香(研細)12克 黃丹(炒)75克 乳香20克 朱砂(研飛)15克 木鱉子(燒焦)10個
【制法】上合研勻,熔蠟和丸,如黃米大,每3克作120丸。
【功能主治】調中止痢。主瀉痢延久不愈,愈而復發(fā),腹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小兒半丸。水瀉,用新汲水下;赤痢,用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放冷,臨臥服。
【注意】服藥后,忌熱物二至四小時。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處方】巴豆(去皮心膜,去油)70個,杏仁(浸,去皮尖,研)70個,黃蠟1兩3錢,砒霜(研,入瓷罐子,以赤石脂固封縫,鹽泥固濟,燒通赤,侯冷取出)1兩6錢,白膠香(研細)4錢,黃丹(炒)2錢半,乳香(研)6錢半,朱砂(研,飛)半兩,木鱉子(燒焦)10個。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一切瀉痢,無問冷熱赤白,連綿不愈,愈而復發(fā),腹中疼痛者。
【用法用量】上為末,熔蠟為丸,如黃米大,每錢作120丸。每服1丸,小兒半丸,水瀉,新汲水送下;赤痢,甘草湯送下;白痢,干姜湯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送下,并放冷,臨臥服。
【注意】忌熱物1-2時辰。
【摘錄】《局方》卷六
【處方】巴豆30粒(去皮心膜,研,別用好黃連半兩,水浸濃汁,染紙兩張,裹巴豆,壓去油),朱砂(研未,水飛)1錢,寒食餅1錢(炒)。
【制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傷食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新水磨化,不拘時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
【處方】蒼術(銼)2兩,草烏(去皮尖)1兩,羌活1兩半,杏仁49個,巴豆(去殼油)49粒。
【制法】上為細末,神曲為丸,如皂子大,黃柏末為衣。
【功能主治】痘癥順癥,因傷食而腹脹滿,氣喘促,瘡色變,又煩躁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原物煎湯送下;再服補中化毒物。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常山(酒煮,炒干取末)4錢,尖檳榔(取末)1錢。
【制法】面糊為丸。
【功能主治】截瘧。主陰瘧,發(fā)自下午,面青寒多,有吐。
【用法用量】當發(fā)日,先晚酒送下21粒,次早酒送下30粒。
【摘錄】《窮鄉(xiāng)便方》
有關不二丸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A硗?,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說起二姜丸,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些陌生,只能猜出它是一種中藥方劑,對于二姜丸的作用等都不是很清楚,接下來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處方】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銼細,同炒黃,為細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痹疾,發(fā)寒熱似瘧;亦治瘧疾。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煎楊柳湯,空心送下。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六
【處方】良姜3兩,干姜(炮)3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痼冷,腹痛脈遲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下。
【各家論述】《醫(yī)方考》:腹痛之由有數(shù)種,今日脈遲,則知寒矣。故用干姜、良姜之辛熱者以主之。辛可以破滯,熱可以散寒,不滯不寒,痛斯失矣。
【摘錄】《醫(yī)學啟源》卷十一
【處方】干姜2兩,陳皮(去白)2兩,良姜1兩,青皮(去白)1兩。
【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脾胃,散寒氣。主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生姜湯送下。
【摘錄】《百一》卷五引姚醫(yī)方
【處方】白姜(炮)、良姜(壁土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用豬膽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瘧。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遇發(fā)前,空心酒吞下。如此2服而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
【處方】良姜(薄切片,炒)1兩,干姜(炮,洗,刮去皮)1兩,烏梅肉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水煮稀陳米粥為丸,如綠豆大,候干。
【功能主治】臟寒,大便血作。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溫水飲送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七
【處方】良姜1兩,干姜1兩,青皮1兩,陳皮1兩,半夏1兩。
【制法】上為細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胃破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姜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雞峰》卷十八
【處方】干姜(炮)、良姜(去蘆頭)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養(yǎng)脾溫胃,去冷消痰,寬胸下氣,進美飲食。主心脾疼痛;一切冷物所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至20丸,食后橘皮湯送下。
【注意】妊娠婦人不宜服。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看完了本文為大家?guī)砹岁P于二姜丸的食用方法之后,是不是覺得關于二姜丸的學問非常的多?那么喜歡養(yǎng)生的朋友就快快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