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茄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飲食貴在節(jié),讀書貴在精,鍛煉貴在恒,節(jié)飲食養(yǎng)胃,多讀書養(yǎng)膽,喜運動延生!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的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黃水茄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現在環(huán)境惡化嚴重,各種疾病也是層出不窮。為了杜絕各種疾病的發(fā)生,保證身體的健康,很多人都選擇從飲食上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藥材作為一種能從根本上調理身體各個機能的食材,受到廣泛關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黃水茄這種藥材。
【別名】凝固茄、黃刺茄、苦天茄、野茄、洋苦茄、黃果珊瑚、丁茄、黃天茄、杉鈕果、狗茄子、牛茄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野茄的根、葉、果實。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約0.5-2m。小枝、葉下面、葉柄、花序均密被5-9分枝的灰褐色星狀絨毛和皮刺。上部葉常假雙生,不相等,葉柄長1-3cm;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0cm,寬4-7cm,先端漸尖、急尖或鈍 ,基部偏斜,邊緣淺波狀圓形,裂片通常5-7,上面塵土狀灰綠色,下面灰綠色;葉脈在下面凸出,在兩面均具細直刺,側脈每邊3-4條,在兩面均具細直刺或無刺。蝎尾狀花序腑外生,長約2.5cm,總花梗短或近于無;能孕花較大,單獨著生于花序的基部,不孕花較小,雌蕊已退化,與能陰云花并出,排列列花序的上端;萼鐘形,直徑1-1.5cm,外面密被星狀絨毛及細直刺,內面僅裂片先端被星狀絨毛,裂片5;花冠輻射,星形,紫藍色,裂片寬三角形,長寬均約1cm,以薄而無毛的花瓣間膜相連接;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喉部;子房具多數胚球。漿果球狀,無毛,直徑2-3cm,成熟時黃色,基部有宿存萼片;種子扁圓形?;ㄆ谙募荆诙?。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80-1100m的灌木叢中或緩坡地帶。
【性味】味苦;辛;性涼www.cndadi.net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解毒消腫;止痛。主咳嗽;哮喘;風濕性關節(jié)炎;熱淋;睪丸炎;芽痛;癰瘡潰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黃水茄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黃水茄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醫(y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占了很大的份量,你了解黃果茄嗎,它有什么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別名】黃水茄、黃打破碗、刺茄(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野茄果、大苦果(《云南經濟植物》)。
【來源】為茄科植物 黃果茄 的 根、果實 及 種子 。根:夏、秋采;果實:秋、冬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刺伏臥草本,高0.5~0.7米。莖葉均被長0.5~2厘米的硬刺或星狀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卵形,長4~7厘米,寬2.5~4厘米,先端尖或鈍,邊緣深波狀或深裂。花2~5朵成聚傘花序而側生;花萼5裂,有小刺;花冠鐘狀,5裂,藍紫色,外面有茸毛。漿果球形,黃色,未成熱時淡綠色而有深綠色網紋,萼片宿存?;ㄆ?~7月。
【生境分布】生于村邊、路旁、荒地及河谷兩岸較干旱處。分布福建、廣西、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果含龍葵堿、澳洲茄堿,它們都是含糖的生物堿,水解則分別生成龍葵胺或澳洲茄胺和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又含脂肪油及甾醇類;脂肪油為半干性,其脂肪酸為油酸42.93、亞油酸36.18、軟脂酸5.37、硬脂酸9.77%等,甾醇之一為黃果茄甾醇。還含薯蕷皂甙元;灰分為5.9%,其中含有K、Na、Mg及痕跡的Fe、Cl等。
【藥理作用】印度民間常用本植物治療咳嗽、發(fā)熱及心臟病。全草的醇提取物及生物堿烏甙部分有強心作用。對離體蛙心、貓心房戌心室肌、乳頭肌在一定濃度時,能增強其收縮及張力,但如濃度過高,反降低其收縮力。對完整犬的心房及心室,也能增強其收縮振幅,血壓亦有逐步的升高。長期用藥可顯著降低豚鼠肺及支氣管中組織胺含量(80%),而對皮膚、胃的組織胺有輕度上升;糖生物堿2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二周,對受雞蛋清致敏的豚鼠有保護作用。對支氣管病人的治療作用可能由于其使支氣管及肺中的組織胺耗竭有關;此外其中所含的無機硝酸鹽成分也有某些祛痰作用。粗提取物、葉莖的醇提取物、樹脂性成分同樣皆有某些釋放組織胺的作用。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消瘀止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燉雞,外用:擦患處或研末撒。
【附方】①治睪丸炎:黃果茄根七株,馬鞭草根五株,燈籠草根七株,合豬腰子燉服;合青殼鴨蛋燉服亦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以上只是介紹了黃果茄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水茄冬是一種可以治療很多疾病的藥材,科學健康地食用的話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疾病治療是可以帶來很大功效的?,F在我們就具體去了解一下水茄冬的功效作用以及食用方法吧。
【別名】水貢仔
【來源】藥材基源: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根。
【原形態(tài)】玉蕊,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有時灌木狀,高達20m。小枝稍粗壯,直徑3-6mm,干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葉片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30cm或更長;寬4-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兩面凸起,網脈清晰??偁罨ㄐ蝽斏?,很少在老枝上側生,下垂,長達70cm或更長,總梗直徑2-5mm;花疏生,花梗長0.5-1.5cm或稍過之;萼撕裂為2-4裂片,裂片相等或不相等,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cm;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cm;雄蕊通常6輪,最心1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cm;子房3-4室,膈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cm,直徑2-4.5cm,微具4鈍棱,果皮厚3-5mm,稍肉質。種子卵形,長2-4cm?;ü趲缀跞辍?/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主熱病發(fā)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水茄冬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水茄冬果。水茄冬果對調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水茄冬果的相關知識。
【來源】藥材基源: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果實。
【原形態(tài)】玉蕊,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有時灌木狀,高達20m。小枝稍粗壯,直徑3-6mm,干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葉片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30cm或更長;寬4-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兩面凸起,網脈清晰。總狀花序頂生,很少在老枝上側生,下垂,長達70cm或更長,總梗直徑2-5mm;花疏生,花梗長0.5-1.5cm或稍過之;萼撕裂為2-4裂片,裂片相等或不相等,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cm;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cm;雄蕊通常6輪,最心1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cm;子房3-4室,膈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cm,直徑2-4.5cm,微具4鈍棱,果皮厚3-5mm,稍肉質。種子卵形,長2-4cm?;ü趲缀跞辍?/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止瀉。主咳嗽,哮喘,腹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可以了解到水茄冬果在一些疾病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藥水茄冬果的食用也要根據各自的身體狀況決定,切記不要盲目用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健康長壽逐漸為我們所重視,所以現今養(yǎng)生食療的方法非常流行,中醫(yī)趨勢越來越熱,中藥也再次占據人們的視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中藥水茄冬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葉。
【原形態(tài)】玉蕊,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有時灌木狀,高達20m。小枝稍粗壯,直徑3-6mm,干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葉片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30cm或更長;寬4-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兩面凸起,網脈清晰。總狀花序頂生,很少在老枝上側生,下垂,長達70cm或更長,總梗直徑2-5mm;花疏生,花梗長0.5-1.5cm或稍過之;萼撕裂為2-4裂片,裂片相等或不相等,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cm;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cm;雄蕊通常6輪,最心1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cm;子房3-4室,膈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cm,直徑2-4.5cm,微具4鈍棱,果皮厚3-5mm,稍肉質。種子卵形,長2-4cm。花果期幾乎全年。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
【功能主治】祛濕止癢。主皮膚瘙癢;水痦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所以,通過上面文章對于中藥水茄冬葉的詳細介紹,我們不難發(fā)現水茄冬葉的功效與作用是有很多的,在養(yǎng)生保健方面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水茄冬子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不好的人來說,吃水茄冬子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水茄冬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玉蕊科植物玉蕊的種子。
【原形態(tài)】玉蕊,常綠小喬木或中等大喬木,有時灌木狀,高達20m。小枝稍粗壯,直徑3-6mm,干時灰褐色。葉常叢生枝頂;有短柄;葉片紙質,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2-30cm或更長;寬4-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鈍至微心形,邊緣有圓齒狀小鋸齒;側脈10-15對,兩面凸起,網脈清晰??偁罨ㄐ蝽斏?,很少在老枝上側生,下垂,長達70cm或更長,總梗直徑2-5mm;花疏生,花梗長0.5-1.5cm或稍過之;萼撕裂為2-4裂片,裂片相等或不相等,橢圓形至近圓形,長0.7-1.3cm;花瓣4,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2.5cm;雄蕊通常6輪,最心1輪為不育雄蕊,發(fā)育雄蕊花絲長3-4.5cm;子房3-4室,膈膜完全,胚珠每室2-3顆。果實卵圓形,長5-7cm,直徑2-4.5cm,微具4鈍棱,果皮厚3-5mm,稍肉質。種子卵形,長2-4cm?;ü趲缀跞辍?/p>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濱海地區(qū)林中。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退黃;止痛。主目赤腫痛;黃疸;腹痛;疝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原來水茄冬子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的心。
黃水藨葉為我國著名的傳統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黃水藨葉吧。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山泡刺藤 的 葉 。
【原形態(tài)】山泡刺藤,又名:光葉高梁泡、倒盤龍、黃水藤、小米藨、酸藨、黃莓刺、黃花藨、光蓬蔂。
【生境分布】生于山溝、林緣、路邊,分布陜西、四川、浙江、江西、貴州、云南、湖北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解毒。
【附方】①治黃水瘡:黃水藨葉,曬干研末,撒于瘡上,未破者調麻油或菜油外涂;或用葉搗爛,兌米醋搽。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雖然黃水藨葉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緬茄的簡介
形態(tài)特征
小葉3-5對,對生,卵形、闊橢圓形至近圓形,長4-40厘米,寬3.5-6厘米,紙質,先端圓鈍或微凹,基部圓而略偏斜;小葉柄短,長不及5毫米?;ㄐ蚋鞑棵鼙换尹S綠色或灰白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大小相若,長約6毫米,宿存;花萼管長1-1.3厘米,裂片橢圓形,長1-1.5厘米,先端圓鈍;花瓣淡紫色,倒卵形至近圓形,其柄被白色細長柔毛;能育雄蕊7枚,基部稍合生,花絲長3-3.5厘米,突出,下部被柔毛;子房狹長形,被毛,花柱長而突出。
莢果扁長圓形,長11-17厘米,寬7-8.5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種子2-5顆,卵形或近圓形,略扁,長約2厘米,暗褐紅色,有光澤,基部有一角質、堅硬的假種皮狀種柄,其長略等于種子?;ㄆ?-5月;果期11-12月。
產地分布
廣東(茂名、高州、徐聞),海南,廣西合浦、南寧,云南南部石屏和西雙版納等地均有種植。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也有。
緬茄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辛;平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赤眼,眼生云翳,瘡毒,火熱牙痛【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酒水磨涂。
【各家論述】
1.《靈秘丹藥箋》: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百毒。水磨涂治牙疼。
2.《滇略》:拭眼去翳,亦解瘡毒。
【摘錄】《中華本草》
主要價值
種子供雕刻用;亦可入藥,主治牙痛和眼病。緬茄花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木材可作抗腐的建筑材、細工用材及造船材。
市場上有很多緬茄工藝品,因為傳說其有避邪護身之功效,被制作成念珠或者護身符,頗受歡迎。而且緬茄雕刻也是中華一絕,加之緬茄的產量很低,因此其神秘的特性更是為人注意了。
緬茄音同免邪,緬茄果上半部色金黃,質地堅硬,用于雕刻各種圖形,下半部為緬茄籽,形狀扁平橢圓,漆黑發(fā)亮.緬茄本身的特有形狀,就有一種誘人的魅力。
當地雕刻藝人在蠟蒂上精雕細刻成工藝品,或龍或鳳,或獅或虎,栩栩如生。除圖章外,還傳統地鐫刻出山水人物,亭臺樓閣、花鳥魚蟲等優(yōu)美圖案。作為中國的一種獨特的緬茄蠟蒂雕刻藝術已有300多年歷史,深愛民間喜愛。過去男婚女嫁,多有用緬茄雕刻工藝品作贈禮的。
緬茄的市場信息
1、緬茄的價格
價格不一,要看市場價
2、緬茄的選購方法
莢果扁長圓形,長11-17厘米,寬7-8.5厘米,黑褐色,木質,堅硬;種子2-5顆,卵形或近圓形,略扁,長約2厘米,暗褐紅色,有光澤,基部有一角質、堅硬的假種皮狀種柄,其長略等于種子
3、緬茄的保存方法
置干燥處,防潮,防蛀。
藏茄做為一種中藥,藥用價值是很大的,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具體的來了解一下。
【別名】樟柳檉、唐傳那保(藏名)
【來源】為茄科植物 唐古特莨菪 的 根 和 種子 。根: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須根,切片曬干,研碎,經加工處理后備用。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50~130厘米。根圓柱形或圓錐形,肥厚深長。莖圓柱形、直立,多叢生,有縱溝紋,中上部有分枝。單葉互生;基生葉鱗片狀;莖生葉卵形或長卵形,長5~20厘米,寬4~16厘米,先端急尖,邊緣波狀或具齒,少有鋸齒狀細小刺;下面及葉脈上有毛茸;葉柄長1~3厘米,有毛?;▎紊谌~腋,紫褐色;花萼鐘狀,長3.5厘米,先端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淺5齒裂,有明顯脈紋10條,結果后膨大;花冠鐘狀,比萼稍長,被白色短柔毛,徑3~3.5厘米,先端5淺裂,反卷;雄蕊5,著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蒴果球形,中部環(huán)裂,徑約1.5~3厘米,包藏于宿有的木質萼內。種子圓形,稍扁平,棕褐色。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溝邊、林下。分布青海、甘肅。四川、西藏。
【性狀】①干燥根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頂端根莖粗大而短,具縱溝。主根徑約3~5.6厘米,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縱皺紋,具鈿根痕。質堅硬而脆,折斷時有粉塵飛揚。斷面淡黃白色或灰棕色,有放射狀細小裂隙及同心輪層。粉質,無臭,味苦。
【化學成份】含山莨菪堿。根中尚含樟柳堿、天仙子胺、天仙子堿、紅古豆堿、托品堿等生物堿。其中紅古豆堿最多,莨菪堿次之,東莨菪堿最少。
【藥理作用】①中樞作用
【性味】①《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苦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鎮(zhèn)痛,麻醉,解痙,消腫。
【用法用量】內服:配成酊劑、合劑口服,外用:研末調敷。
【附方】①治潰瘍病,急、慢性胃腸炎,胃腸官能癥,膽道蛔蟲癥,膽石癥等引起的疼痛:藏茄根100克,研碎,加入70%酒精適量,按《中國藥典》規(guī)定(同顛茄酊)制成藏茄酊。每次0.6~1.5毫升,一日量2~4.5毫升。如配成合劑:藏茄酊60毫升加水至1000毫升。每次10~15毫升,一日2~3次內服。(《陜甘寧青中草藥選》)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甘寧青中草藥選》:藏茄中毒癥狀及解救同阿托品、顛茄類藥物。
上面對藏茄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藏茄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藏茄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茄根的簡介
茄子的營養(yǎng),也較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磷、鐵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特別是維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Q克中即含維生素p750毫克,這是許多蔬菜水果望塵莫及的。維生素p能使血管壁保持彈性和生理功能,保護心血管、抗壞血酸,這種物質能增強人體細胞間的粘著力,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減低毛細血管的脆性及滲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防止硬化和破裂,所以經常吃些茄子,有助于防治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和出血性紫癜。
此外,茄子還有防治壞血病及促進傷品愈合的功效。國外研究結果表明它的抗癌性能是其他有同樣作用的蔬菜的好幾倍,是抗癌強手;防治胃癌。茄子含有龍葵堿,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對于防治胃癌有一定效果。
茄子還有清退癌熱的作用。茄子含還含磷、鈣、鉀等微量元素和膽堿、胡蘆巴堿、水蘇堿、龍葵堿等多種生物堿。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維生素含量更高。
抗衰老。茄子含有維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可使血液中膽固醇水平不致增高,對延緩人體衰老具有積極的意義。
營養(yǎng)含量:每100克含有蛋白質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3.1克,鈣22毫克,磷31毫克,鐵0.4毫克,胡蘿卜素0.04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4毫克,尼克酸0.5毫克,抗壞血酸3毫克。
茄根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治久痢便血,腳氣,齒痛,凍瘡。
作用:
1、治久痢不止:茄根(燒灰)、石榴皮等分。為末。以沙糖水服之。
2、治牙齒齲痛:茄根搗汁,頻涂之;陳茄根燒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湯漱過。
3、治牙痛:茄科以馬尿浸三日,曬炒為末,每用點牙即落。
4、治女陰挺出:茄根燒存性,為末,油調在紙上,卷筒安入內,一日一上。
5、治夏月趾腫,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懸檐下,逐日煎湯洗之。
6、治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燒灰,飛鹽等分,米醋調稀,時時擦之。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將茄子根制成每毫升含生藥2克糖漿,每次50毫升,日服2~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三療程。試治68例,近期控制22例,顯效21例,好轉19例,無效6例。本藥的祛痰作用較好,平喘作用較差,對肺部羅音消失不夠滿意。服藥后血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對肝、腎功能未發(fā)現明顯的影響。
茄根的市場信息
1、茄根的價格
8元左右。
2、茄根的選購方法
干燥的莖多已切成小段,根為須狀,通常彎曲錯綜,主根不明顯,質堅實,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心為木質部。
莖圓柱形或扁壓狀圓柱形,有分枝,切斷的枝條長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細密的細縱皺紋外,并散布黃白色的點狀皮孔,葉痕半月形,微隆起,每個葉痕上有殘存的枝條或枝痕。
質輕而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不平坦,纖維性,中央有空穴,氣微弱。以干燥、無葉者為佳。
3、茄根的保存方法
9~10月間,全植物枯萎時連根拔起,除去干葉,洗凈泥土,曬干。
玫瑰茄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玫瑰茄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玫瑰茄。
【英文名】Roselle Calyx
【別名】紅金梅、紅梅果、洛神葵、洛濟葵。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
【原形態(tài)】玫瑰茄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淡紫色,無毛。葉異形;葉柄長2-8cm,疏被長柔毛;托葉線形,長約1cm,疏被長柔毛;下部的葉卵形,不分裂,上部的葉掌狀3深裂,裂片披針形,長2-8cm,寬5-15mm,具鋸齒,先端鈍或漸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兩面均無毛;主脈3-5條,背面中肋具腺?;▎紊谌~腋,近無梗;小苞片8-12紅色,肉質,披針形,長5-10mm,寬2-3mm,疏被長硬毛,近頂端具刺狀附屬物,基部與萼合生;花萼杯狀,淡紫色,直徑約1cm,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處合生,裂片5,三角狀漸尖形,長1-2cm;花黃色,內面基部深紅色,直徑6-7cm。蒴果卵球形,直徑約1.5cm,密被粗毛,果爿5。種子腎形,無毛?;ㄆ谙?、秋季。
【生境分布】我國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南部引人栽培。原產于東半球熱帶地區(qū),現全世界熱帶地區(qū)均有栽培。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澇,忌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宜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上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略呈圓錐狀或不規(guī)則形,長2.5-4cm,直徑約2cm,花萼紫紅色至紫黑色,5裂,裂片披針形,下部可見與花萼愈合的小苞片,約10裂,披針形,基部具有去除果實后留下的空洞?;ü邳S棕色,外表面有線狀條紋,內表面基部黃褐色,偶見稀疏的粗毛。體輕,質脆。氣微清香,味酸。
【性味】酸;涼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斂肺止咳;降血壓;解酒。主肺虛咳嗽;高血壓;醉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開水泡。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種子有利尿,強壯功能?!禣sman Abdel M : Yoanes. Mohammed E.G.J chem l975: 28 (1) 217. 1975 C. A. 82:》花含棉花色素,槲皮素,木槿苷(hibisatin),檸檬酸,蘋果酸及少量 sabdartrin 和生物堿。干果萼含檸檬酸,蘋果酸,木槿酸(hibiscus acid),酒石酸,維生素C,果膠(可作飲料)。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關于玫瑰茄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實生活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利用玫瑰茄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心副作用。所以玫瑰茄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