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脖子藥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社會在發(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guān)注焦點,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xué)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為此,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從網(wǎng)絡(luò)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大脖子藥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大脖子藥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為苦苣苔科植物 歪冠苦苣苔 的 根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40厘米左右。莖黑紫色,平滑無毛。葉互生,卵圓形,長4~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兩側(cè)偏斜不等;無托葉??偁罨ㄐ蝽斏?,小花多數(shù);萼鐘形,5齒裂;花冠藍色,2唇形,上唇短,2裂,下唇長,3裂;雄蕊2,內(nèi)藏,著生于花冠上,花藥粘合;蛛蕊花柱細長,伸出,柱頭頭狀,2裂,子房上位。蒴果膜質(zhì),包藏于萼內(nèi)。種子多數(shù)?;ㄆ谙摹⑶?。
【生境分布】生于路旁石縫中。分布我國西南各地。
【性味】性平,味微咸。
【功能主治】治甲狀腺腫大.以大脖子藥六兩,泡酒服,并搽患處。
【摘錄】《*辭典》www.cndadi.net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大脖子藥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大脖子藥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粘藥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大粘藥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大粘藥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土升麻、大欖、紅霧水葛、青白麻葉、籽藤
【來源】蕁麻科 大粘藥 pouzolzia sanguinea (Blume) Merr.,以 葉、根 入藥。
【生境分布】廣西、廣東及西南各省。
【性味】辛、澀,熱。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舒筋絡(luò)。主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乳腺炎,瘡癤紅腫,骨折。
【用法用量】先用凡士林紗布包繞后,將本品沖爛或配藥敷患處。
【注意】本品對皮膚有刺激性。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以上就是對大粘藥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大粘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大黑藥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為菊科植物 翼莖旋復(fù)花 的 根 。秋季采挖。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65厘米。根粗壯。葉互生,倒披針形,向上漸狹,長約13厘米,寬約4厘米,先端鈍或渾圓,基部狹楔形,邊緣有不明顯刺狀齒,兩面被毛;葉柄有翅,下延成翼莖。頭狀花序,排成圓錐狀,頂生及腋生;總苞鐘狀,有線形苞片多列;花淡黃色,舌狀花狹細,管狀花多列。瘦果有白色冠毛?;ㄆ谇锛?。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叢、林下陰濕處。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補虛,清熱解毒。
【附方】①治頭暈,心慌,耳鳴,出虛汗:大黑藥根五錢,千針萬線草五錢。水煎服,紅糖為引,也可煮肉吃,或研末蒸肉、雞蛋吃。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以上就是對大黑藥的功效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希望對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幫助,總得來說大黑藥的養(yǎng)生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大黑藥來更好的促進身體健康 。
對于大茶藥根,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大茶藥根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大茶藥根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胡滿蔃(《嶺南采藥錄》),大茶根(《廣西藥植圖志》),斷腸草根、豬人參(《礦西中藥志》)。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 胡蔓藤 的 根 或 根皮 。全年可采,除去莖苗,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干燥根呈圓柱狀,略彎曲,表面灰棕色,具細縱紋,有多數(shù)橫向裂隙,支根痕少數(shù)。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帶破裂狀。橫切面皮部灰棕色,形成層明顯,木部淡黃色,導(dǎo)管群呈放射狀,導(dǎo)管清楚,呈小空洞,木射線較導(dǎo)管群窄,呈深黃色。
【性味】《廣西中藥志》:"味苦,性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消腫,止痛,接骨。治疔瘡腫毒,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外用:浸酒擦、煎湯熏洗、熬膏或搗敷。
【注意】忌內(nèi)服。
【附方】①治無名腫毒、痰核:大茶藥根二兩,狼毒二兩,鋪地錦三兩,吸膿膏一兩,假菊花根二兩,雞骨香五錢,九干菜三兩,了哥王一兩,生油一斤四兩。將上藥浸四至五天,放鍋內(nèi)熬至藥枯,去渣,以藥油一斤,配合黃丹八兩,煉成柔軟硬膏,取貼患處,有止痛消腫毒之效。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嶺南草藥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大茶藥根,我們也了解了中藥大茶藥根的功效與作用,我們知道大茶藥根的功效是非常強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大茶藥根用于養(yǎng)生。
春夏交際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個時刻,這個時候的我們很容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xiàn),中藥方劑在這些小病癥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們來介紹一種中藥方劑大藥紫金丹。
【處方】川烏頭(炮,去皮臍)2兩,五靈脂2兩(別研),乳香(別研)1兩半,沒藥1兩半(別研),地龍(去土)1兩,木鱉子(去殼)1兩,白膠香1兩(別研),自然銅(火煅,醋淬7次)半兩,天麻半兩,麝香肉3錢(別研)。
【制法】上為細末,取長流水為丸,作160丸,陰干。
【功能主治】左癱右瘓,不能坐立;傷寒汗不流,腰腳搐搦;婦人產(chǎn)后軟癱,腳膝細弱;打撲傷損,筋骨損敗;尋常傷風(fēng),及頭風(fēng),筋骨攣急,不能轉(zhuǎn)側(cè)。
【用法用量】霹靂酒(用鐵秤錘,猛火內(nèi)燒通紅,淬入酒中)磨下,如風(fēng)證病重者,一更、二更、三更各1服;如病輕者,用酒化下,不拘時服,即愈。手臂不能屈伸,只磨藥敷臂上。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一
通過小編介紹的大藥紫金丹的詳解,大家是不是對大藥紫金丹更有了解了呢?如果沒有很了解的話,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大藥紫金丹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
常喝粥能調(diào)養(yǎng)脾胃,增進食欲,更可以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養(yǎng)分。選好粥,喝對粥,不僅能讓你夏季過的更加舒心,還可以養(yǎng)生健體,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夏日藥粥大拼盤這種粥應(yīng)該如何做。
夏日藥粥大拼盤
夏日,氣候炎炎,人體消化功能減弱,易出現(xiàn)食欲不振、頭昏乏力等癥狀。此時,款款保健藥粥無疑是最佳的養(yǎng)生妙品,不僅助你祛暑清熱除濕、補益脾胃,而且對一些疾病的調(diào)理也有良好效果。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粥品,供您選用。
荷葉粥 鮮荷葉2張,煎湯去渣,加入粳米150g煮成稀粥,加砂糖少許,常食有清熱、防暑、利尿、降壓及降脂之效。也可用粳米100g,煮粥熟后加入荷花末(鮮荷花瓣陰干研細)20g,在煮沸1-2分鐘溫?zé)岱?,能清暑熱、散淤血,美容顏?/p>
薄荷粥 鮮薄荷30g(干品15g)煎湯,粳米100g煮粥,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與適量冰糖,再煮1-2分鐘,涼后食用。有清熱解暑、疏風(fēng)散熱、清利咽喉之功,適用于風(fēng)?雀忻?、疰夏、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金銀花粥 金銀花30g,濃煎取汁,加入粳米30g煮成稀粥,有清熱解毒、防中暑功效,適用于各種熱毒瘡瘍、咽喉腫痛、風(fēng)?雀忻暗取?
槐花粥 粳米50g煮粥,將熟時加入槐花30g,稍煮即可食用。能清熱化濕、涼血止血,治便血、尿血,高血壓病人常服可預(yù)防中風(fēng)。
菊花粥 將淘凈的大米200g入鍋,煮至六七成熟,再加入潔凈的菊花15g同煮,粥熟后放入糖或冰糖適量調(diào)皇秤謾D芮辶狗朗?,养肝明目,适覕\詵縟雀忻?、目赤昏花、疔疮皱F炯案哐夠頰摺?
馬齒莧粥 鮮馬齒莧60g,水煎去渣,加粳米150g煮成稀粥。對下痢膿血、崩漏下血、痔瘡便血、急性尿道炎、癤腫等有一定療效。
綠豆粥 綠豆100g與粳米100g一起煮粥。能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生津止渴,對暑熱煩渴、瘡毒癤腫、老年浮腫等病癥有效。
白扁豆粥 白扁豆60g(鮮品增至120g),粳米100g同煮粥,可健脾養(yǎng)胃、清暑止瀉,適用于脾虛腹脹、慢性泄瀉、疰夏等癥。也可用粳米60g煮粥,粥熟加入白扁豆花15g稍煮即成,可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適于暑熱心煩、吐瀉及赤白帶下等癥。
百合粥 鮮百合100g剝好洗凈,與粳米150g共煮粥。有清熱、潤肺、寧心安神的功效。對更年期婦女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神經(jīng)衰弱的患者特別適宜。
酸棗仁粥 酸棗仁30g,搗碎濃煎取汁,粳米100g煮粥,粥半熟時加入酸棗仁汁,煮熟食用,又養(yǎng)心安神,寧心止汗之效。
麥冬粥 麥冬25g,煎取濃汁,粳米100g煮粥,待粥半熟時加入麥冬汁與適量冰糖,煮熟服食能養(yǎng)心寧神,潤肺清暑熱。
上面就是關(guān)于夏日藥粥大拼盤的制作方法以及它的一些滋補保健功效,希望大家通過這些介紹可以更好的了解夏日藥粥大拼盤的營養(yǎng)價值。
鳥藥是一味中藥,是烏藥的塊根部位。烏藥生長在向陽的灌木林、曠野等處,一般生長在江浙一帶,冬季、春季采挖,挖去后去除須根曬干即可。鳥藥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具有止痛、散寒、順氣、開郁等功效,孕婦以及體虛的人不宜服用。下面是鳥藥的具體介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烏藥,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中藥名】烏藥 wuyao。
【別名】天臺烏藥、臺烏、臺烏藥。
【英文名】Linderae Radix。
【來源】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塊根。
【植物形態(tài)】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根木質(zhì),膨大粗壯,略呈念珠狀。樹皮灰綠色。小枝幼時密被銹色短柔毛,老時平滑無毛;莖枝堅韌,不易斷。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圓形或廣楔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除中脈外,均光滑無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長柔毛,后變光滑,基出三脈,極明顯;葉柄短有短柔毛。傘形花序腋生,幾無總梗;小花梗被毛,簇生多數(shù)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黃綠色;花被廣橢圓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輪,最內(nèi)一輪的基部有腺體;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核果近球形,初綠色,成熟后變黑色?;ㄆ?~4月,果期9~10月。
【產(chǎn)地分布】生于向陽山坡灌木林中或林緣以及山麓、曠野等處。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等地。
【采收加工】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質(zhì)量好。挖取后,除去須根,洗凈曬干,商品稱為“烏藥個”。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稱為“烏藥片”。
【藥材性狀】根紡錘形,略彎曲,有的中部收縮成連珠狀,稱“烏藥珠”。長5~ 15厘米.直徑1~3厘米。表面黃棕色或灰棕色,有細縱紋及稀疏的細根痕,有的中有環(huán)狀裂紋。質(zhì)極堅硬,不易折斷,斷面棕白色。氣芳香,味微苦、辛,有清涼感。烏藥片近圓形,厚1~5毫米或更薄,切面黃白色至淡黃色而微紅,有放射性紋理(木射線)和環(huán)紋(年輪)。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辛。歸肺經(jīng)、脾經(jīng)、腎經(jīng)、膀胱經(jīng)。
【功效與作用】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屬理氣藥。
【臨床應(yīng)用】用量3~9克;磨汁或人丸、散。用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shù)等。
【主要成分】主要含揮發(fā)油成分。含多種倍半萜類成分,有一些屬于桉烷的生物堿,有一些屬于烏藥烷的衍生物;此外,還含有生物堿。有增強胃腸活動、止痛、止血、保肝、抗菌、平喘、抗癌等藥理作用,其興奮中樞、改善血流等作用值得研究。
【使用禁忌】氣虛及內(nèi)熱證患者禁服,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不知道大家有沒聽說過蟲牙藥。蟲牙藥對調(diào)理我們的身體有著很大的好處,在一些疾病上也可發(fā)揮不錯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看下蟲牙藥的相關(guān)知識。
【別名】三叉金、三托艾、傷寒頭、大箭根(《廣西藥植名錄》),三姐妹(《廣西中草藥》),牛尾草、三葉掃把、馬鹿尾(《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三葉香茶菜 的 全草 或 根 。夏、秋采收。
【原形態(tài)】三葉香茶菜,又名:細葉香茶菜。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辛微苦,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散寒,化痰理濕。治感冒,咳嗽,黃疸,風(fēng)濕腫痛,齒痛,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洗。
【注意】①治牙痛:蟲牙藥少許,加食鹽共搗,放于患處;或用蟲牙藥根搗爛,放于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通過上文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什么是蟲牙藥,蟲牙藥有著怎樣的功效。蟲牙藥的藥用價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統(tǒng)的改善,是我們一個值得的選擇。
黑藥,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yīng)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xué)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黑藥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干過臘魚霜2錢,山椒(為霜)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打撲損傷。
【用法用量】溫酒送下。
【摘錄】《接骨圖說》
【處方】沒食子1兩,石榴皮1兩,干荷葉(另搗)1兩,五倍子1兩,訶子皮1兩,百藥煎1兩,金絲礬1兩,綠礬少許(另研,旋點諸藥)。
【制法】上為細末,炒熟面5-6匙,入好醋打面糊,和藥末。
【功能主治】烏須發(fā)。主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烏頭藥”。方中五倍子以下五味藥用量原缺,據(jù)《普濟方》補。
【摘錄】《儒門事親》卷十五
上文是關(guān)于黑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青藥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青藥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青藥的幾個方面。
【別名】水白菊
【來源】為菊科植物 青藥 的 全草 。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50厘米,上部被密毛?;~叢生,有長柄,葉片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兩面均散生白毛,脈上較密;莖生葉互生,上部葉較密,葉片線狀披針形,比基部葉小,兩面有毛。頭狀花少數(shù),有長梗,著生于莖頂及枝頂,傘房狀排列;苞片2列,覆瓦狀排列,有毛;舌狀花白色,后漸帶紅紫色;管狀花黃色,冠毛灰白色。
【生境分布】生于低洼濕地及水邊。分布貴州等地。
【性味】辛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驅(qū)風(fēng)。
【附方】①治感冒發(fā)燒:青藥三錢,魚鰍串五錢。煨水服。
【摘錄】《*辭典》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青藥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青藥應(yīng)用起來。
草果藥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草果藥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草果藥的幾個方面。
【別名】野姜、獨葉臺、四合紅、草果(《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姜科植物 草果藥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草果藥,又名:良姜花(《滇南本草圖譜》),野姜花。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滇南本草》:"性大溫,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溫胃,燥濕,理氣,消食。治胃寒疼痛,食積腹脹,寒疝,瘧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研末。
【附方】治九種胃氣疼痛,面寒疼,痞塊疼痛:草果藥(新瓦焙)二兩,木香三錢。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熱燒酒服。(《滇南本草》)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滇南本草》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草果藥,原來草果藥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不同的人群應(yīng)該如何養(yǎng)生呢,相信這是很多人感到困擾的問題,今天就向大家推薦一種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方法方劑養(yǎng)生。下面來介紹一下疥瘡藥。
【處方】吳茱萸2錢,樟腦5分,白礬2錢,輕粉10貼,蛇床3錢,寒水石2錢半,黃柏1錢,大黃1錢,硫黃1錢,檳榔1個。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油調(diào)敷。
【摘錄】《誠書》卷十五
【處方】蛇床6兩,芥子4兩,胡椒4兩,三仙4兩,樟腦4兩,枯礬4兩,川椒6兩,蒼術(shù)3兩,白芷3兩,寒水石3兩,硫黃3斤。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加麻油調(diào),抹之。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福州方)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疥瘡藥,我們知道疥瘡藥是一種中藥方劑,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還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我們要善于利用疥瘡藥來為我們的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