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生活中經(jīng)常流傳這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養(yǎng)生已經(jīng)不再是養(yǎng)身,同時也是養(yǎng)心。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油茶子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油茶子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別名】茶子心、茶籽。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種子。
【原形態(tài)】油茶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稀達8m。樹皮淡黃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mm,有毛;葉片厚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3.5-9cm,寬1.8-4.2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或中脈有硬毛,下面中脈基部有毛或無毛,側(cè)脈不明顯?;▋尚?,1-3朵生于枝頂或葉腋,直徑3-5cm,無梗;萼片通常5,近圓形,外被絹毛;花瓣5-7,白色,分離,倒卵形至披針形,長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數(shù),無毛,外輪花絲僅基部連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絲狀絨毛,花柱先端三淺裂。蒴果近球形,直徑3-5cm,果皮厚,木質(zhì),室背2-3裂。種子背圓腹扁,長至2.5cm?;ㄆ?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性狀】性狀鑒別 種子扁圓形,背面圓形隆起,腹面扁平,長1-2.5cm,一端鈍圓,另一端凹陷,表面淡棕色,富含油質(zhì)。氣香,味苦澀。
【化學成份】種子含三萜皂甙:油茶皂甙(oleipherone)。水解后得山茶皂甙元(camelliagenin)A,茶皂醇(theasapogenol)A及B, D-葡萄糖醛酸(D-glucuronic acid),D-葡萄糖(D-glucose),D-半乳糖(D-galactose),D-木糖(D-xylose),當歸酸(angel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α-甲基丁酸(α-methylbutyric acid)。
【藥理作用】種子中所含油茶粗皂甙0.025mg/kg肌內(nèi)注射或0.5mg/kg灌胃,能使豚鼠血清膽固醇顯著降低,而對血細胞無明顯影響。但lmg/kg肌注或4mg/kg灌胃均可使紅細胞數(shù)和血紅蛋白含量明顯降低,表明有溶血作用。由種子中提取的油茶籽粗皂甙,在體外20s抑制大鼠和人精子活動的最低有效濃度分別為0.0313mg/ml和0.0675mg/ml,而陰道用殺精子藥烷苯醇醚分別為0.25mg/ml和0.5mg/ml。此外本品有效濃度對動物陰道無刺激性,對乳酸桿菌也無抑制作用??拐婢饔脜⒁?茶油粑"條。www.cndadi.net
【性味】苦;甘;平;有毒
【歸經(jīng)】脾;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行氣;潤腸;殺蟲。主氣滯腹痛;腸燥便秘;蛔蟲;鉤蟲;疥癬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涂。
【各家論述】《救荒本草》:"楂木生閩廣江右山谷間,橡栗之屬也。其樹易成,材亦堅韌,若修治令勁挺者,中為杠。實如橡斗,斗無刺,為異耳。斗中函子,或一或二、或三四,甚似栗,而殼甚薄。殼中仁皮色如榧,瓤肉亦如栗,味苦而多膏油。江右、閩、廣人,多用此油燃燈,甚明,勝于諸油,亦可食。楂在南中,為利甚廣。乃字書既無此字,而偏方、雜記亦未之見。或直書為茶,尤非也。獨本草有儲子云小于橡子,味苦,澀,樹皮如栗?;蛘邫?、楂聲近,土俗音訛耶?其不言子為油,或昔人未食其利,如烏臼女貞子類耶?不敢傅會,姑志之以俟再考。又種楂法,秋間收子時,簡取大者,掘地作一小窖,勿令及泉。用沙土和子置窖中,至次年春分,取出畦種。秋分后分栽,三年結(jié)實。"
【摘錄】《中華本草》
文章介紹的油茶子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油茶子等一些中藥材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該繼續(xù)傳承下去。
ys630.COm精選閱讀
大家知道油茶油是一種很常見的藥材,已經(jīng)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也能夠治療很多的疾病,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油茶油的藥用價值吧。
【英文名】Oleum Camelliae
【別名】楂油、岑、樹子油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的 成熟種子用壓榨法得到的脂肪油 。秋季采果,曬干,打出種子,經(jīng)加工得油。
【原形態(tài)】灌木或小喬木。枝略被毛,樹皮黃褐色,芽有疏松的鱗片,稍被毛。葉互生,革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4~10cm,寬2~4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小鋸齒,上面有光澤,嫩時疏生茸毛,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約6mm,有毛?;ò咨?,單生或并生于枝頂,無梗;花直徑約4cm;萼片圓形,外被絲毛;花瓣5~7,倒卵形,長2.5~4.5cm,先端深2裂,外面稀被毛;雄蕊多數(shù);子房密被絲狀絨毛,花柱頂端3淺裂,基部有毛。蒴果近球形,直徑約2.2cm,2~3裂,果瓣厚木質(zhì)。種子1~2粒?;ㄆ?~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產(chǎn)于四川、云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
【性狀】為淡黃色的澄清液體。
【化學成份】脂肪油,主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性味】性涼,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殺蟲解毒。用于痧氣腹痛、急性蛔蟲阻塞性腸梗阻、疥癬、燙火傷。又為注射用茶油原料及軟膏基質(zhì)。
【備注】茶子餅含油茶皂甙、鞣質(zhì)、生物堿;能收濕殺蟲,有殺滅血吸血蟲卵的作用。
【摘錄】《*辭典》
以上只是介紹了油茶油的部分功效和作用,其實它還具有其他效果,在這里就不一一道來了。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專門來看看醫(yī)書上記載的功效和事項。
中醫(yī)中藥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有病看中醫(yī)吃中藥是他們的傳統(tǒng)和習慣,所以中藥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油茶根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根或根皮。
【原形態(tài)】油茶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稀達8m。樹皮淡黃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mm,有毛;葉片厚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3.5-9cm,寬1.8-4.2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或中脈有硬毛,下面中脈基部有毛或無毛,側(cè)脈不明顯?;▋尚裕?-3朵生于枝頂或葉腋,直徑3-5cm,無梗;萼片通常5,近圓形,外被絹毛;花瓣5-7,白色,分離,倒卵形至披針形,長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數(shù),無毛,外輪花絲僅基部連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絲狀絨毛,花柱先端三淺裂。蒴果近球形,直徑3-5cm,果皮厚,木質(zhì),室背2-3裂。種子背圓腹扁,長至2.5cm?;ㄆ?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理氣止痛;活血消腫。主咽喉腫痛;胃痛;牙痛;跌打傷痛;水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或燒灰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油茶根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
油茶葉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油茶葉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的葉。
【原形態(tài)】油茶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m,稀達8m。樹皮淡黃褐色,平滑不裂;小枝微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7mm,有毛;葉片厚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或卵形,長3.5-9cm,寬1.8-4.2cm,先端鈍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亮綠色,無毛或中脈有硬毛,下面中脈基部有毛或無毛,側(cè)脈不明顯?;▋尚裕?-3朵生于枝頂或葉腋,直徑3-5cm,無梗;萼片通常5,近圓形,外被絹毛;花瓣5-7,白色,分離,倒卵形至披針形,長2.5-4.5cm,先端常有凹缺,外面有毛;雄蕊多數(shù),無毛,外輪花絲僅基部連合;子房上位,密被白色絲狀絨毛,花柱先端三淺裂。蒴果近球形,直徑3-5cm,果皮厚,木質(zhì),室背2-3裂。種子背圓腹扁,長至2.5cm?;ㄆ?0-11月,果期次年10月。
【生境分布】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廣泛栽培,為重要的木本油科植物。
【性狀】性狀鑒別 葉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9cm,寬1.5-4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表面綠色,主脈明顯,側(cè)脈不明顯。葉革質(zhì),稍厚。氣清香,味微苦澀。
【性味】微苦;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解毒。主鼻衄;皮膚潰爛瘙癢;瘡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于油茶葉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油茶葉的好處了。可見油茶葉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重影響,學習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油茶根皮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油茶 的 根皮 ,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收貯。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茶子心"條。
【化學成份】根含l-谷氨酸-γ-甲酰胺,莖含茶氨酸。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接骨消腫。治骨折,扭挫傷,腹痛,皮膚瘙癢,湯火傷。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
【注意】忌內(nèi)服。(性味以下出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油茶根皮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隨著人們對中藥的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的了解了各種中藥中的詳細的成分,也知道這些成分對于大家的健康的影響。下面就為各位朋友推薦一種中藥羅勒子,詳細的描述一下羅勒子的功效,希望對各位的學習和研究有一定幫助。
【別名】蘭香子(《海上名方》),光明子(《飲片新參》)。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羅勒 的 果實 。9月間采收,篩去泥沙雜質(zhì)(不宜水洗,著水易粘連成團),曬干。
【生境分布】產(chǎn)于江蘇。
【性狀】干燥小堅果呈卵形,長約2毫米,基部有果柄痕跡;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帶光澤,于擴大鏡下可見細密小點。質(zhì)堅硬,橫切面呈三角形,子葉肥厚,乳白色,富油質(zhì)。氣弱,味淡,含口中有滑潤感;浸水中,膨脹后,外表有1層白色粘液質(zhì)。以顆粒飽滿、無泥沙者為佳。
【化學成份】種子含灰分8.70%、蛋白質(zhì)16.40%、脂肪16.86%、纖維28.14%、水分6.87%、碳水化物(差值計算)23.03%。
【性味】《飲片新參》:"甘辛,涼平。"
【功能主治】治目赤多眵,拳毛倒睫,目翳,走馬牙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8~1.5錢。外用:研末點摻。
【附方】①治目昏浮翳:蘭香子每用七個。睡時水煎服之,久久有效。(《海上名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嘉佑本草》。
通過對羅勒子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羅勒子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
紅土子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紅土子的相關。
【別名】比子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紅土子草、紅清酒缸、過路清(《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 四川山螞蝗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小灌木。莖高40~90厘米;直徑約2.5厘米,和分枝同具棱角,被緊貼著的短柔毛,后變無毛。3出復葉,小葉狹披針形,頂端者長4.2~6.8厘米,闊1~1.3厘米,側(cè)生者較小,先端急尖,邊緣微帶波狀,上面幾無毛,下面脈上疏被短柔毛;葉柄長1~2.5厘米;托葉披針狀鉆形,脫落,長6~10毫米??偁罨ㄐ蛞干蝽斏L達26厘米;苞片似托葉,脫落;花梗長2~3毫米。花紫紅色,長約5毫米;萼長約2毫米,淺裂;花冠蝶形,旗瓣圓形,先端微凹,翼瓣貼生于龍骨瓣上;雄蕊10;子房線形,幾無毛。莢果長約2厘米,通常具2節(jié),背部彎,節(jié)深裂達腹縫線,上面截形,基部楔形,果柄長3毫米。花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或草地上。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治瘧。打爛,面粉調(diào),蒸餅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通過本篇文章對紅土子功效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紅土子的幾大功效。這些功效對于體質(zhì)差抵抗力低的人的確不失為一個調(diào)理的好方法。大家可以試一試。
桅子的簡介
梔子為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成熟果實。梔子常綠灌木,生于丘陵山地或山坡灌林中,有栽培。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于10月中、下旬,果皮由綠轉(zhuǎn)為黃綠時采收,除去果柄雜物,置蒸籠內(nèi)微蒸或放入明礬水中微煮,取出曬干或烘干,也可直接將果實曬干或烘干。
梔子果實呈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5至3.5厘米,直徑1至1.5厘米。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6至8條翅狀縱棱,棱間有一條明顯的縱脈紋,并有分枝,頂端殘存萼片。先端有6至8條長形裂片,基部稍尖,有殘留果梗。果實薄而脆,略有光澤;內(nèi)表面鮮黃色,有光澤,具2至3條隆起的假隔膜,種子多數(shù),扁卵圓形,集結(jié)成團,深紅色或紅黃色,表面密具細小疣狀突起,氣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桅子的功效與作用
1、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其能制成10%及50%兩種煎劑,每天3次飯后服用。能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因此能治黃疸型肝炎,以及對蠶豆黃,感冒高熱,菌痢,腎炎水腫,鼻衄,口舌生瘡,乳腺炎,瘡瘍腫毒都具有一定療效。
2、治療扭挫傷,對扭傷腫痛有顯著療效
2.1、梔子適量研末,加醋、茨粉,共煮成糊,封患處。
2.2、梔子適量研末,加生地,捶爛,封患處
2.3、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梔子適量研末,加面粉煮成糊,封患處
2.4、梔子適量研末,調(diào)酒敷患處
2.5、梔子根、大黃各適量研末,調(diào)酒精敷患處 一般3~5天更換1次,如腫脹明顯可隔天更換1次。但要注意的是骨折者不宜使用,脫臼者應先整復后再用,如有肢體麻痹,應配合理療及針灸治療。疼痛平均消失時間為30小時,腫脹消退時間平均為2.5天;血腫吸收時間平均為7.8天;功能恢復時間平均為5.1天。
3、用于止血
對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損傷瘀血,及傷寒勞復,熱厥頭痛,疝氣,湯火傷有效果,取黃梔子粉100克,以20%明肢液調(diào)成膏狀,烘干碾成100號細粉,再加適量苯甲酸,高壓消毒備用。對一般上消化道出血每次服3~6克,每日3次,當然亦可用作局部止血劑。特別對治鼻血和小便尿血有顯著功效。
4、其他作用
對風火牙痛,感冒高熱,目赤有一定療效,因為其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nèi)服清熱利濕、利尿、除煩,但具體臨床應用尚不明確梔子是一種實用且能在家居養(yǎng)殖的藥材,相信很多人對其養(yǎng)殖方法很感興趣,下面就介紹一下:梔子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陰,怕積水,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片可吸硫0.002~0.005千克。
桅子的市場信息
1、桅子的價格
一般5-6元一斤。
2、桅子的選購方法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zhì)。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3、桅子的保存方法
梔子一般用麻袋或竹筐盛裝,每件40公斤左右。貯存于陰涼干燥處。商品安全水分10-12%。 本品易生霉,霉跡常在種子團部位,表面不易發(fā)現(xiàn)。危害的倉蟲發(fā)現(xiàn)有咖啡豆象、玉米象。貯藏期間,應注意環(huán)境干燥、通風。定期檢查,發(fā)現(xiàn)商品受潮及輕度蟲蛀,及時置陰涼通風處散潮、干燥,忌曝曬。蟲害較多時,用溴甲烷或磷化鋁熏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