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根皮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正確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油茶根皮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國際間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學(xué)醫(yī)的都受到了西醫(yī)的嚴(yán)重影響,學(xué)習(xí)中醫(yī)的人是越來越少,所以這就造成了大家對中藥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少。下面就來說說油茶根皮這種中藥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油茶 的 根皮 ,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收貯。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茶子心"條。
【化學(xué)成份】根含l-谷氨酸-γ-甲酰胺,莖含茶氨酸。
【性味】苦,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瘀活血,接骨消腫。治骨折,扭挫傷,腹痛,皮膚瘙癢,湯火傷。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敷。
【注意】忌內(nèi)服。(性味以下出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的介紹才發(fā)現(xiàn),原來油茶根皮的藥理作用這么多,而且對于一些疾病也都有不錯的效果。其實我們的生活周圍可能有很多的“寶物”,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的心。
ys630.COm精選閱讀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鹽膚木根皮,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鹽麩樹白皮。
【來源】藥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去掉栓皮的根皮。
【原形態(tài)】鹽膚子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軸及葉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zhì),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圓鋸,葉面暗綠色,葉背粉綠色,被白粉,葉面沿中脈疏被柔毛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qū)挻?,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長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藥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jié)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mm?;ㄆ?-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性味】酸;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散瘀。主黃疸;水腫;風(fēng)濕痹痛;小兒疳積;瘡瘍腫毒;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鹽膚木根皮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在現(xiàn)代生活中,對于各種中草藥,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其中癩皮根是很常見的一種,那么究竟癩皮根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呢,我們一塊來看看。
【別名】地道杜
【來源】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倒卵葉紫麻的根或全株。
【原形態(tài)】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m。小枝有粗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7cm;托葉條狀披針形,長約1cm,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5-15cm,寬2-9cm,先端突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淺心形或?qū)捫ㄐ?,邊緣在中、下部以上有牙齒或粗牙齒,上面疏生伏毛,脫落后毛枕呈乳狀突起,極粗糙,有時有泡狀隆起,下面被一層薄的灰白色氈毛;基出脈3條,側(cè)脈2-4對。花序生于上年生枝和老枝的葉腋,長0.8-1.5cm,二至三回二歧分枝,或二叉狀分枝。雄花被片與雄蕊3,稀2,退化雌蕊棍棒狀,被綿毛;雌花長約1mm。核果小,卵形,稍扁,長約1mm,基部有一盤狀的肉質(zhì)環(huán)?;ㄆ?2月至翌年2月,果期5-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400m的山谷、溪旁蔭濕處。
【性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透疹;祛風(fēng)勝濕;活血散瘀。主麻疹;水痘;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癩皮根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也正是因為癩皮根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到癩皮根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dāng)高的。
李根皮是中藥的一種,在我國古代的醫(yī)書就有著對于李根皮的記載,李根皮能治療很多的病癥,而且功效也非常全面,我們要善用它。
【別名】甘李根白皮(《金匱要略》)。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李根皮的韌皮部 。
【性味】苦咸,寒。
【歸經(jīng)】《長沙藥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下氣。治消渴心煩,奔豚氣逆,帶下,齒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含漱或磨汁涂。
【附方】①治奔豚氣上沖胸,腹痛,往來寒熱:甘草、芎藭、當(dāng)歸各二兩,半夏四兩,黃芩二兩,生葛五兩,芍藥二兩,生姜四兩,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奔豚湯)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總得來說李根皮的作用是相當(dāng)大的,也正是因為李根皮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yīng)用到李根皮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dāng)高的。
對于皂莢根皮,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沒有聽說過也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皂莢根皮。
【別名】木乳(《普濟方》)。
【來源】為豆科植物 皂莢 的 根皮 ,秋、冬采收。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皂莢"條。
【化學(xué)成份】同屬植物山皂莢的樹皮、根含少量生物堿三刺皂莢堿,即3-(3-甲基-2-丁烯基)腺嘌呤。
【性味】《綱目》:"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①《綱目》:"根皮:治風(fēng)熱疚氣,殺蟲。"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研末,1~5錢。
【附方】①治肺臟風(fēng)毒:木乳(陰干,炙黃)、蒺藜子(炙,去角)、黃芪(銼)、人參、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炮)等分,上為散,每服一錢,沸湯點服。(《普濟方》木乳散)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皂莢根皮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皂莢根皮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說起蒲桃根皮我們都不陌生,蒲桃根皮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蒲桃根皮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來源】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蒲桃的根皮。
【原形態(tài)】喬木,高10m。主干極短,多分枝。葉對生;葉柄長6-8mm;葉大片革質(zh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2-25cm,寬3-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葉面多透明細(xì)小腺點;羽狀脈,側(cè)脈12-16對。聚傘花序頂生;花梗長1-2cm,花白色,直徑3-4cm;萼管倒圓錐形,長8-10mm,萼齒4,半圓形,長6mm,寬8-9mm;花瓣4,分離,闊卵形,長約14mm;雄蕊多數(shù),長2-2.8cm,花藥長1.5mm,丁字著生,縱裂;子房下位,花柱與雄蕊等長。果實球形,果皮肉質(zhì),直徑3-5cm,成熟時黃色,有油腺點,種子1-2顆,多胚?;ㄆ?-4月,果期5-6月。
【性味】味苦;微澀;性涼;有毒
【功能主治】涼血解毒。主泄瀉;痢疾;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撒。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介紹了蒲桃根皮的相關(guān)常識,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蒲桃根皮,大家可以在平時多積累一些相關(guān)的東西,這會對我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酸棗根皮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酸棗根皮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酸棗 的 根皮 。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酸棗仁"條。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澀,性溫。"
【功能主治】治便血,燒、燙傷,高血壓,遺精,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熬膏涂敷。
【附方】①治便血:酸棗根皮一兩。刮去黑皮焙干,用水一碗煎至一茶杯,溫服。如不止,隔七天再服一劑。(《天津中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酸棗根皮的介紹,我們對于酸棗根皮有了詳細(xì)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酸棗根皮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