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椿衛(wèi)矛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生活越來越好,人們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鴉椿衛(wèi)矛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鴉椿衛(wèi)矛是我們國家常見的中藥之一,鴉椿衛(wèi)矛的藥用歷史非常的久遠,很多久遠的醫(yī)藥典籍里面就有著鴉椿衛(wèi)矛的記載,鴉椿衛(wèi)矛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我們來看一下。
【英文名】Euscaphis Spindle-tree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鴉椿衛(wèi)矛的根及根皮。
【原形態(tài)】鴉椿衛(wèi)矛 直立或蔓生灌木,高達3m。葉對生;葉柄長2-8mm,葉片披針形或窄長披針形,長10-20cm,寬1-3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淺細鋸齒。聚傘花序側生新枝上,有3-7花,總花梗細弱,長1-1.5cm,花梗長約1cm;花淡紅色,直徑5-8mm。蒴果4深裂,常僅1-2室發(fā)育成裂瓣,裂瓣卵圓形,長達8mm。種子1顆,有橘黃色假種皮。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密林及山坡路邊。
【性味】辛;苦;平
【歸經】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活血通經;祛風除濕;消腫解毒。主跌打瘀腫;腰痛;癥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痛經;風濕痹痛;痔瘡;漆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注意】孕婦禁服。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根皮主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風濕關節(jié)炎,腰痛,跌打。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鴉椿衛(wèi)矛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Ys630.com相關知識
現代醫(yī)學研究認為,野鴉椿根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營養(yǎng)成分,野鴉椿根作為一種中藥材其功效與作用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具體情況。
【來源】為省沽油科植物 野鴉椿 的 根 或 根皮 。9~10月采挖,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野鴉椿子"條。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健脾調營。治痢疾,泄瀉,疝痛,崩漏,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2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泄瀉、痢疾:野鴉椿根一至二兩,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中國藥植志》
通過以上介紹,讓我們能了解野鴉椿根的相關知識,如果我們能發(fā)揮野鴉椿根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身體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將它視為自己保健身體的選擇。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野鴉椿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雞眼睛(《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省沽油科植物 野鴉椿 的 果實 或 種子 。8~9月采收成熟果實或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野鴉椿(《植物名實圖考》),又名:楓檿樹、雞矢柴、雞眼椒、鳥腱花、雞肣花、花溴木、秤桿木、淡椿子、紅果栲、木魚柴、野山漆、開口椒、狗頭椒、夜夜椿、雞肫子。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河邊的叢林及灌叢中。分布河南、山西、江蘇、浙江、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貴州、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25~30%。莢含異槲皮甙,矢車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黃芪甙。樹皮含鞣質。
【藥理作用】黃芪甙與其他黃酮類相似,略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大鼠離體小腸、膀胱有解痙作用:對大鼠還有些利膽作用;靜脈注射對犬有利尿作用,而口服無效;對呼吸、血壓皆無明顯影響。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消腫止痛。治胃痛,寒疝,瀉痢。脫肛,子宮下垂,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月經不調:雞眼睛,燉黑雞頭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野鴉椿子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衛(wèi)矛的簡介
衛(wèi)矛(學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灌木,又稱為鬼箭羽、麻藥[廣東]、八樹[陜西]、篦梳風[湖南]。小枝常具2-4列寬闊木栓翅;冬芽圓形,芽鱗邊緣具不整齊細堅齒。葉卵狀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1-3毫米。聚傘花序1-3花;花序梗長約1厘米,小花梗長5毫米;花白綠色,4數;萼片半圓形;花瓣近圓形;雄蕊著生花盤邊緣處,花絲極短,花藥寬闊長方形。蒴果1-4深裂,裂瓣橢圓狀;種子橢圓狀或闊橢圓狀,種皮褐色或淺棕色,假種皮橙紅色,全包種子?;ㄆ?-6月,果期7-10月。中國除東北、新疆、青海、西藏、廣東及海南以外,各省區(qū)均產。生長于山坡、溝地邊沿。分布達日本、朝鮮。帶栓翅的枝條入中藥,叫鬼箭羽。藥用部位為衛(wèi)矛科植物大花衛(wèi)矛的果實。植物形態(tài)詳“野杜仲”條。
衛(wèi)矛的功效與作用
1、功效作用
性味苦,寒。行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月經不調,產后淤血腹痛,跌打損傷腫痛。1~3錢。
2、臨床應用
2.1、美歲放,Meix iikwangp,盤奴愁(padl天uvsouc),歲放美(Siikwangpmeix):莖、葉主治燔耿(發(fā)燒)《侗醫(yī)學》。
2.2、卡血阿捐(karxierafjiex):全株治療關節(jié)痛,閉經,擺白,擺紅,陰癢《土家藥》。
2.3、根、帶翅的枝葉(衛(wèi)矛、鬼箭羽):苦,寒。行血通經,散瘀止痛。用于經閉,癥瘕,產后瘀滯腹痛,蟲積腹痛,漆瘡。
2.4、治痢疾初起腹痛:大花衛(wèi)矛果實六至七錢,白馬骨根、大青根各七至八錢,車前草四至五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衛(wèi)矛的市場信息
1、衛(wèi)矛的價格
衛(wèi)矛的價格約為暫時未知。
2、衛(wèi)矛的選購方法
小枝常具2-4列寬闊木栓翅;冬芽圓形,芽鱗邊緣具不整齊細堅齒。葉卵狀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兩面光滑無毛;葉柄長1-3毫米。聚傘花序1-3花;花序梗長約1厘米,小花梗長5毫米;花白綠色,4數。
3、衛(wèi)矛的保存方法
衛(wèi)矛可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鴉蔥的簡介
多年生草本,高10-42厘米。根垂直直伸,黑褐色。莖多數,簇生,不分枝,直立,光滑無毛,莖基被稠密的棕褐色纖維狀撕裂的鞘狀殘遺物。
基生葉線形、狹線形、線狀披針形、線狀長橢圓形、線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3-35厘米,寬0.2-2.5厘米,頂端漸尖或鈍而有小尖頭或急尖,向下部漸狹成具翼的長柄,柄基鞘狀擴大或向基部直接形成擴大的葉鞘,3-7出脈,側脈不明顯,邊緣平或稍見皺波狀,兩面無毛或僅沿基部邊緣有蛛絲狀柔毛;莖生葉少數,2-3枚,鱗片狀,披針形或鉆狀披針形,基部心形,半抱莖。頭狀花序單生莖端。
總苞圓柱狀,直徑1-2厘米??偘s5層,外層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6-8毫米,寬約6.5毫米,中層偏斜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6-2. 1厘米,寬5-7毫米,內層線狀長橢圓形,長2-2.5厘米,寬3-4毫米;全部總苞片外面光滑無毛,頂端急尖、鈍或圓形。舌狀小花黃色。
瘦果圓柱狀,長1.3厘米,有多數縱肋,無毛,無脊瘤。冠毛淡黃色,長1.7厘米,與瘦果連接處有蛛絲狀毛環(huán),大部為羽毛狀,羽枝蛛絲毛狀,上部為細鋸齒狀。花果期4-7月。
分布北京(妙峰山)、黑龍江(龍江)、吉林(通榆)、遼寧(丹東)、內蒙古(大青山)、河北〔小五臺山、涿鹿、淶水)、山西(霍縣、沁縣、五臺山)、陜西(綏德)、寧夏(賀蘭山)、甘肅(合水)、山東(昆箭山)、安徽(淮河流域)、河南(內鄉(xiāng)、伏牛山)。生于山坡、草灘及河灘地,海拔400-2000米。歐洲中部、地中海沿岸地區(qū)、俄羅斯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及蒙古有分布。
鴉蔥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外用治疔瘡,癰疽,毒蛇咬傷,蚊蟲叮咬,乳腺炎。
鴉蔥的市場信息
1、鴉蔥的價格
尚不明確。
2、鴉蔥的選購方法
干燥根呈長圓柱形,長可達20厘米以上,直徑6-10毫米;表面棕黑色,有縱橫皺紋,上部具密集的橫皺紋,根頭部殘留眾多棕色毛須(葉基纖維束與維管束)。質較疏松,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苦澀。
3、鴉蔥的保存方法
春夏秋均可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泥土,鮮用或切片曬干。
中藥紫椿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紫椿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來源】藥材基源:為楝科植物紫椿的根皮、葉、果實。
【原形態(tài)】紫椿 喬木,高達15m。樹皮灰色,片狀剝落;小枝初時被薄柔毛,后變無毛而呈褐色,具蒼白色皮孔。偶數羽狀復葉互生,長70-90cm,具長柄,總軸和葉柄被微毛;小葉9-12對,對生或互生;小葉柄長5-8mm,被短柔毛;葉紙質,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1-19cm,寬4-7cm,先端尾尖,基部偏斜不等,全緣,兩面均無毛或背面沿脈處和脈腋內被毛;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略短于葉,被微柔毛;萼片圓形,外面被短硬毛并有緣毛;花瓣白色,橢圓狀倒卵形,長約6mm,有緣毛;雄蕊5,與花瓣等長,花絲紫色;花盤與子房同被短硬毛;子房圓錐形,柱頭盤狀。蒴果長橢圓形,長2.5-3.5cm,有多數長圓狀的皮孔,果皮木質。種子橢圓形,兩端具膜質的翅。花期4-5月,果期5-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800-2200m的丘陵山地或常綠闊葉林中,常有栽培。
【性味】苦;甘;澀;溫
【功能主治】燥濕;止血;殺蟲。主潰瘍??;胃、腸道出血;血崩;痢疾;腸炎;皮膚瘙癢;癰癤;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根皮6-15g,果3-9g,鮮葉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于紫椿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紫椿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中藥的本質就是治標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椿白皮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椿白皮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香椿皮(《經驗方》),春顛皮(《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楝科植物 香椿 樹皮或根皮的 韌皮部 。全年均可采收,但以春季水分充足時最易剝離。干皮可徑從樹上剝下;根皮須先將樹根挖出,刮去外面黑皮,以木棍輕捶之,使皮部與木質部松離,再行剝??;并宜仰面曬干,否則易發(fā)霉變黑。
【原形態(tài)】香椿(《經驗方》),又名:豬椿(孟詵),紅椿(《植物名實圖考》),春陽樹、春菜樹、椿芽樹、白椿、香樹。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植。
【性狀】①椿根白皮(《經驗方》)
【化學成份】樹皮,含川糠素、甾醇、鞣質。
【炮制】椿白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撈出,潤透,及時切絲或切成方塊,曬干。炒椿白皮:先將麩皮撒入鍋內,加熱至煙起時,再將椿白皮倒入,拌炒至兩面焦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椿白皮100斤,用麩皮10斤)
【性味】苦澀,涼。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足陽明經血分。"
【功能主治】除熱,燥濕,澀腸,止血,殺蟲。治久瀉,久痢,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遣精,白濁,疳積,蛔蟲,瘡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注意】《本草經疏》:"脾胃虛寒者不可用,崩帶屬腎家真陰虛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凡帶下積氣未盡者亦不宜遽用。"
【附方】①治休息痢,晝夜無度,腥臭不可近,臍腹撮痛,諸藥不效:訶子五錢(去核梢),椿根白皮一兩,母丁香三十個。上為細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飯湯入醋少許送下,五更,三日三服。(《脾胃論》訶黎勒丸)
【各家論述】①朱震亨:"椿根白皮,性涼而能澀血。凡濕熱為病,瀉痢、濁帶、精滑、夢遺諸證,無不用之。有燥下濕及去肺胃陳痰之功,治泄瀉有除濕實腸之力,但痢疾滯氣未盡者,不可遽用。宜入丸散,亦可煎服,不見有害。予每用炒研糊丸,看病作湯使,名固腸丸也。"
【備注】椿(香椿)、樗(臭椿)為兩種不同科屬的植物,而在歷代本草中常合并敘述,兩者功用大體相同,商品亦多將椿皮、樗皮統稱為"椿白皮"或"椿根皮"目前使用較廣者為樗白皮,僅在陜西、四川、湖北、貴州等地使用椿白皮,參見"樗白皮"條。
【摘錄】《*辭典》
【出處】椿,《新修本草》始著錄,謂:“椿、樗(臭椿)二樹,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實。”《綱目》載:“椿、樗、栲,乃一木三種也。椿木皮細肌實而赤嫩,葉香甘可茹;樗木皮粗肌虛而白,其葉臭惡,歉年人或采食;栲木即樗之生山中者,木亦虛大,梓人亦或用之,然爪之如腐朽,故古人似為不材之木,不似椿木堅實可入棟梁也。”《植物名實圖考》謂:“椿,即香椿。葉甘可茹,木理紅實,俗名紅椿。”綜上記述,古代所謂的椿,即指現楝科植物香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椿白皮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椿白皮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棱枝衛(wèi)矛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在,棱枝衛(wèi)矛的用途越來越多,關于棱枝衛(wèi)矛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小千金、硬筋藤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棱枝衛(wèi)矛 的 根 。
【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嫩枝四棱形。葉對生,革質,長橢圓形,長8.5~12厘米,寬4~6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淺齒;葉柄長約1厘米。二歧聚傘花序腋生,花序總梗長約9厘米,小花有短梗,長約0.5厘米;萼片4,淡綠色;花瓣4,黃白色;雄蕊4,花絲短;花盤扁平。蒴果。
【生境分布】生于灌木叢林中。分布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辛微澀,溫。
【功能主治】驅風除濕,舒筋活絡。
【附方】①治風濕疼痛:小千金一兩煨水服;另用四至五兩煨水洗患處。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草藥》
對于棱枝衛(wèi)矛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知道了,我們平時應該多關注這方面的信息,這樣就可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所準備,不至于驚慌失措。
大家知道翅衛(wèi)矛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翅衛(wèi)矛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翅衛(wèi)矛作為一種傳統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別名】約哦(藏名)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栓翅衛(wèi)矛 的 枝皮 。7~8月采,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約4米。枝近四棱,硬直,有2~4個軟木質翅,灰褐色;冬芽小。葉對生,矩圓形至矩圓披針形,長6~1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葉柄長7~15毫米?;ㄗ仙删蹅慊ㄐ?;花梗長5毫米;總梗長1~2.5厘米。蒴果4裂,卵圓形,紅色,長約7毫米,花柱宿存,長約0.2厘米,呈短尖頭。
【生境分布】生于林緣及河岸灌叢中。分布河南、陜西、甘肅、四川等地。
【性味】性寒,味苦。
【歸經】入肝、肺二經。
【功能主治】破血落胎,調經續(xù)斷。治產后腹痛,崩中下血,風濕疼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浸酒。
【附方】①治月經不調小腹痛:翅衛(wèi)矛配五靈脂、當歸。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從以上的介紹中,我們不難看出翅衛(wèi)矛的作用有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適量的食用翅衛(wèi)矛。一段時間后身體狀況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椿葉作為日常十分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人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營養(yǎng)價值,并且也不是太難購買。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椿葉的幾個方面。
【別名】椿木葉(《唐本草》),春尖葉(《重慶草藥》)。
【來源】為楝科植物 香椿 的 葉 。
【化學成份】葉含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C。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殺蟲。治腸炎,痢疾,疔,疽,漆瘡。疥瘡,白禿。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鮮者2~4兩。
【注意】①孟詵:"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附方】①治赤白痢疾:椿葉二至四兩。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椿葉是一種已經存在很久的藥材,在很多中醫(yī)書上都有關于它的記載,可見椿葉其確實有著良好的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