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刺藤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相信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麥刺藤葉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麥刺藤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麥刺藤葉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麥刺藤葉。
【別名】雞勾札
【來源】為豆科植物 含羞草葉黃檀 的 葉 。夏、秋采集。
【原形態(tài)】落葉本質(zhì)藤本,高4~8米。樹皮棕色,密生皮孔。羽狀復(fù)葉;小葉31~41,矩圓形,長12~20毫米,寬3~5毫米,兩端圓,兩面疏生白柔毛;托葉早落。圓錐花序腋生;小苞片早落;萼鐘狀,萼齒5,不等,下面一齒披針形,最長,余4齒卵形,均有毛;花冠白色:雄蕊單體;子房有微毛。莢果橢圓形,長3~5厘米,寬約1厘米。
【生境分布】生于山溝林下或灌叢。分布于浙江、扛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治疔瘡,癰疽,竹葉青蛇咬傷,蜂窩織炎。
【用法用量】外用:鮮根或根皮搗敷。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以上就是麥刺藤葉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麥刺藤葉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相關(guān)閱讀
很多人對中藥假刺藤的功效與作用并不是很清楚,下面我們來看看吧。
【別名】烏肺葉
【來源】藥材基源:為紫金??浦参锪銎た姿崽僮拥母蛉~。
【原形態(tài)】攀援灌木,長2-5m,小枝密布瘤狀皮孔,葉互生;葉柄長5-8mm,兩側(cè)微具狹翅;葉片堅紙質(zhì)至革質(zhì),長橢圓形成橢圓形,長5-9cm,寬2.5-4cm,稀長12cm,寬4.5cm,先端鈍,稀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或上半部具不明顯的疏鋸齒,邊緣及頂端具密腺點;側(cè)脈7-9對。總狀花序,腋生,長1-4cm,多少被微柔毛或腺狀微柔毛;花梗長1-2mm,被微柔毛;小苞片鉆形,長1.5-2mm,具緣毛及腺點;花5數(shù),稀4數(shù),長約2mm;萼片三角形,多少具緣毛,外面多少被微柔毛,具腺點;花瓣白色或淡綠色,分離,橢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至倒卵形,具明顯的腺點,具疏緣毛,里面中央尤其是基部密被乳頭狀突起;雄蕊在雌花中退化,著生于花瓣的V2處,在雄花中較花瓣長,著生于花瓣的1/4處,花絲基部多少具微柔毛,花藥廣卵形或卵形,背部具腺點;雌蕊在雄花中退化,不超過花瓣的1/2,在雌花中較長,子房卵形,無毛,花瓣脫落后,花柱伸長,柱頭呈頭狀或淺裂。果球形,直徑約5mm,紅色,花柱宿存,宿存萼反卷?;ㄆ?1月至翌年1月,果期3-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850m的山坡林下或疏灌叢中。
【性味】酸;性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絡(luò);斂肺止咳。主痹證筋攣骨痛;肺癆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12g。。
【摘錄】《中華本草》
我們知道了假刺藤的功效與作用,假刺藤的食用方法等,相信上文的內(nèi)容可以幫到大家!
中藥須葉藤葉對于大多人來說已經(jīng)是很熟悉了。但實際上,了解中藥須葉藤葉的功效與作用的人并沒有多少,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來源】藥材基源:為須葉藤科植物須葉藤的葉。
【原形態(tài)】須葉藤 多年生藤本。莖的基部常木質(zhì),借葉尖的延伸卷須纏繞于其他樹上。葉片披針形,長7.5-13cm,寬0.7-2cm,無毛,葉脈多數(shù),平行;葉鞘緊接。圓錐花序頂生,寬2.5-7.5cm;花無?;蚓叨坦#厣?,有香味;苞片呈鱗片狀;花被片白色,卵狀長圓形,外輪的長約2mm,內(nèi)輪的長約2.5mm,較狹;雄蕊6,花絲伸出,長約4mm,花藥橢圓形,長約0.5mm;子房狹,棍棒狀,柱頭3,有很多乳突。果球形,熟時紅色,直徑5-6mm,內(nèi)含種子1顆?;?、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的林中。
【功能主治】斂瘡。主創(chuàng)傷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須葉藤葉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須葉藤葉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疾病產(chǎn)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刺果藤[圖]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英文名】Scabrous buttneria
【別名】大膠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 刺果藤 的 根、莖 。
【原形態(tài)】刺果藤 木質(zhì)大藤本。小枝的幼嫩部分略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8cm,被毛;葉寬卵形、心形或近圓形,長7-23cm,寬5.5-16cm,先端鈍或急尖,基部心形,上面幾無毛,下面被白色星狀短柔毛;基生脈5條。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淡黃白色,內(nèi)面略帶紫紅色;萼片卵形,長約2mm,被短柔毛,先端急尖;花瓣5,與萼片互生,先端2裂并有長條形的附屬體,約與萼片等長;雄蕊合生成筒,發(fā)育雄蕊和退化雄蕊各5;子房5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圓球形或卵狀圓球形,直徑3-4cm,生多數(shù)短粗刺和短柔毛。種子長圓形,長約12mm,成熟時黑色?;ㄆ诖骸⑾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疏林中或山溪旁。
【性味】味辛苦;辛;性微濕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鮮品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根、莖:有祛風濕,壯筋骨功能。用于產(chǎn)后筋骨痛,風濕骨痛,腰肌勞損。
【摘錄】《中華本草》
刺果藤[圖]的功效作用等已經(jīng)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于刺果藤[圖]是否還有其它的療效這個問題還需要大家進一步的去研究。
刺南蛇藤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一直到現(xiàn)在,刺南蛇藤的用途越來越多,關(guān)于刺南蛇藤的其他功效,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了解不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詳細的介紹一下吧,希望能夠給各位朋友們帶來幫助。
【別名】爬山虎(《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刺南蛇藤 的 根 、 果實 或 莖 。春、秋割取地上莖,曬干。
【原形態(tài)】藤狀灌木,長達8米。幼枝常有隨生根。最外1對芽鱗宿存,并尖硬成鉤狀刺,常爬鉤在樹上。葉互生,廣卵形,略為膜質(zhì),長3~5.5厘米,寬2~5厘米,邊緣有硬毛狀細齒。聚傘花序腋生,1~3花,或多花成簇;花梗短,常在5毫米以下;花單性淡黃色,5數(shù),萼鐘形,5裂;花瓣匙狀長圓形;雄花的雄蕊有花絲著生在花盤邊緣上,子房退化;雌花的雌蕊花絲極短,子房3室,花柱柱狀,柱頭3裂,裂端再2深裂,反折。蒴果球形,黃綠色,3瓣裂,種子3~6個,暗紅色。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河邊、石坡上。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浙江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果實和種子中含有南蛇藤黃素和玉蜀黍黃素。
【性味】《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濕,強筋骨。治風濕痛,關(guān)節(jié)炎,跌打損傷腫痛,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浸酒。
【摘錄】《*辭典》
知道了刺南蛇藤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
中藥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效果,雖然見效稍慢,但對人體無副作用,還是受到人們的推崇。不過在選擇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刺葉蘇鐵這種藥材。
【來源】藥材基源:為蘇鐵科植物華南蘇鐵的根或種子。
【原形態(tài)】樹干圓柱形,高4-8m,稀達15m。上部有殘存的葉柄。羽狀葉長1-2m,近直展,上部拱彎,葉軸下部通常有短柄;羽狀裂片50-80對,對排成2列,長披針狀條形或條形,稍彎曲或直,長15-30cm,寬1-1.5cm,革質(zhì),綠色,有光澤,兩面中脈微凹,或微反曲。雄球花有短梗,橢圓狀長圓形,長12-25cm;小孢子葉楔形,長2.5-5cm,密被紅色或褐紅色絨毛;大孢子葉長20-30cm,羽狀分裂,初被絨毛,后漸脫落,柄長,胚珠1-3(稀4-6)。種子扁球形或卵圓形,先端有時微凹,中央微有凸尖,徑3-4.5cm。花期5-6月,種于10月成熟。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我國華南各地廣為栽培,長江流域有盆栽。
【化學(xué)成份】含一系列揮發(fā)的醇類、酮類與酯類。
【性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平肝祛風;消腫斂瘡。主高血壓??;風濕痹痛;無名腫毒;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根10-15g;種子6-9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刺葉蘇鐵,我們知道刺葉蘇鐵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中藥刺黃柏葉,是很好的一味中藥材,刺黃柏葉在調(diào)理身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在醫(yī)藥方面應(yīng)用的也比較廣泛。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葉。
【原形態(tài)】黑果小檗,落葉灌木,高1-2m。莖直立,基部多分枝,嫩枝褐色,老枝灰色,刺單一或3分叉,長1-3cm,暗褐色。葉簇生,革質(zhì);葉片卵圓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7cm,寬2-5cm,先端鈍圓形、基部漸狹,全緣或具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面黃綠色,有不清晰的葉脈??偁罨ㄐ蛳∈?,具3-9花;花黃色,直徑8-12mm,花梗長5smm;苞片披針形;萼片寬卵形,淡紅色;花瓣6,基部具2個圓形腺體;雄蕊6;子房筒狀,花柱先端盤狀,胚珠6,有短柄。漿果球形或廣橢圓形,紫黑色,被一層灰粉。種子5-6顆,多皺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000-1500m的山坡及灌木叢中,平原河灘地上也有生長。
【功能主治】主肺結(jié)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看完了上面關(guān)于刺黃柏葉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刺黃柏葉的好處了??梢姶厅S柏葉對于我們?nèi)梭w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羊角藤葉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羊角藤葉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羊角藤的葉。
【原形態(tài)】羊角藤,攀援灌木。無毛或幼枝的稍被柔毛。葉薄革質(zhì)對策 ;葉柄長6-10mm;托葉膜質(zhì),長2-5mm;葉片形狀各式,通常長圓狀披針形,長5-8(-12)cm,寬1..5-3.5cm,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側(cè)脈5-7對?;ㄐ蝽斏?,傘形花序式排列,通常由6個小頭狀花序組成,每個小頭狀花序直徑6-8mm,有花6-12朵;總花梗長5-12mm;萼簡半球形,長0.8-1mm,先端平截或不明顯齒裂;花冠白色,4裂,幾達基部,裂片狹長圓形,長3-3.2mm,先端稍鈍而內(nèi)彎;雄蕊4,聚合果扁球形或近腎形,直徑8-12mm,熟時紅色,有槽紋?;ㄆ?-7月,果期6-10月。
【性味】甘;涼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蛇咬傷;創(chuàng)傷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羊角藤葉的功效與作用詳細介紹,對它的選擇,要根據(jù)自身需求進行,這樣對身體不會有損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藍葉藤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藍葉藤,藍葉藤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藍葉藤。
【英文名】stem of Tinctorial Condorvine
【別名】肖牛耳藤、羊角豆、染色牛奶菜、老鴉嘴
【來源】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蘿藦科植物藍葉藤的果。
【原形態(tài)】1.長達5m,葉對生;葉柄長1.5-3.5cm,頂端叢生有小腺體;葉片長卵狀長圓形,長5-12mc,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近心形,蘋時或干后均呈藍色;側(cè)脈5-7對,斜升,近葉緣處結(jié)合。聚傘圓錐花序近腋生;總花梗長2.5-5cm,被柔毛;花萼基部內(nèi)面有5個小腺體或更多;花冠黃白色,干后呈藍黑色;花冠簡狀鐘形,內(nèi)有5條叢毛與花冠裂片到生,喉部里面貌刷狀毛;副花冠為5枚長圓形的裂片組成;花粉塊每室1個,狹長圓形,直立。蓇葖果簡狀披針形,基部脹大,長達10cm,直徑約1cm,被茸毛。種子卵形,長達1cm,先端具長約2cm的黃色絹質(zhì)種毛?;ㄆ?-5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雜木林中。
【化學(xué)成份】藍葉藤地上部分含牛奶菜銅(marsdenone)和藍葉藤內(nèi)酯酮(tinctoralactone)[1]。
【性味】味辛、苦、性溫
【歸經(jīng)】肝、胃二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化瘀散結(jié)。主風濕骨痛;肝腫大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果:治心胃氣痛。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藍葉藤的一些相關(guān)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藍葉藤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wù)。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錫葉藤,下面我們就來對錫葉藤的相關(guān)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澀葉藤、糙米藤、水車藤
【來源】五椏果科(錫葉藤科) 錫葉藤 Tetracera asiatica (Lour.)Hoogl.; 毛果錫葉藤 T. scandens (L.)Merr.,以 根、葉、藤 入藥。
【原形態(tài)】葉面粗糙,可供擦錫器和工具,故有“錫葉藤”之稱。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
【性味】酸、澀,平。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消腫止痛。主治腹瀉,便血,肝脾腫大,子宮脫垂,白帶,風濕關(guān)節(jié)痛。
【用法用量】0.5~1兩。
【附方】腹瀉:錫葉藤5錢,大飛揚1兩,水煎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錫葉藤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大葉藤。
【別名】越南大時藤、奶汁藤、假黃藤、犸(犭留)能、黃藤子、黃藤、土黃連、藤黃蓮。
【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大葉藤的根或莖。
【原形態(tài)】大葉藤 木質(zhì)大藤本。莖枝折斷有白色乳汁,鮮葉折斷有膠絲相連;莖有不規(guī)則的縱裂溝紋,嫩枝被紫紅色絨毛。葉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闊卵形或卵形,長9-25cm,寬6-15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近截平或微心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干時上面有波狀皺紋,掌狀脈常5條。總狀花序多個簇生于老莖或無葉的老枝上,常下垂,長7-35cm,被紫紅色絨毛;花單性異株,白色至淺綠色;雄花萼片9,外面的微小,里面的長3-5mm;花瓣6,舟狀;雄蕊6,花絲肥厚。核果長圓形,背部隆起,長2.5-4cm,橙黃色。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深山密林中或石灰?guī)r山坡林中。
【性狀】1.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直或稍彎,直徑0.5-2cm。表面棕黃色或淺棕色,具不規(guī)則縱向溝紋。質(zhì)硬,斷面灰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和小孔,皮部易破裂。氣微,味苦。莖圓柱形,少數(shù)略彎,直徑可達2.5cm。表面灰棕色,具粗縱棱,節(jié)處隆起。質(zhì)硬,斷面放射狀紋理較根部密而明顯。
【化學(xué)成份】大葉藤含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α-羥基一三十碳-6-烯酸十三碳醇酯(tridocanyl-α-hydroxytriacont-6-enc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osterol)及木蘭花堿(magnoflorine)。莖含1-甲氧基-3-羥基-6-甲基蒽醌(1-methoxy-3-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香草酸(vanillic 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β-谷甾醇及左旋四氫非洲防己堿(tetrahydrocolumbamine)。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粗粉2g,用乙醇回流l小時,乙醇液濃縮至膏狀,加2%鹽酸捏溶,濾過。取濾液1ml,滴加改良碘化鉍鉀試液,產(chǎn)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
【性味】苦;寒
【歸經(jīng)】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濕通絡(luò);散瘀止痛;解毒。主風濕痹痛;腰痛;跌打損傷;目赤腫痛;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外搽。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大葉藤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大葉藤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白葉藤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鐵邊、蜈蚣草、籬尾蛇、藤羊角扭、母乳藤、對面笑、紅藤仔、鳥仔藤、淋汁藤、飛楊藤、牛蹄藤、脫皮藤、扛棺回
【來源】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白葉藤的全草。
【原形態(tài)】木質(zhì)藤本。全株具乳汁;小枝通常紅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5-7mm;葉片長圓形,長1.5-6cm,寬0.8-2.5cm,兩端圓形,先端具小尖頭,上面深綠色,下面蒼白色,無毛;側(cè)脈每邊5-9條。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比葉長;花蕾長圓形,先端尾狀漸尖;花萼5裂,內(nèi)面基部有10個腺體;花冠淡黃色,裂片長圓狀披針形,比花冠筒長2倍,向右覆蓋,先端旋轉(zhuǎn);副花冠裂片卵圓形,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面;花粉器匙形,粘于柱頭上;心皮離生,花柱短,柱頭寬圓錐狀。雄蕊5。蓇葖果長披針形,長達12.5cm,直徑0.6-0.8cm。種子先端具白色絹質(zhì)種毛?;ㄆ?-9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丘陵山地灌林叢中。
【性味】甘;性涼;小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散瘀止痛。主肺熱咳血;肺癆咯血;胃出血;癰腫;瘡毒;跌打刀傷;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品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肺熱咳血、胃潰瘍出血等癥;外用治跌打刀傷、瘡疥和毒蟲、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本篇文章對白葉藤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白葉藤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白葉藤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白葉藤的重要性。
須葉藤是我們?nèi)粘I钪惺殖R姷囊环N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須葉藤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英文名】Indian Flagellaria
【來源】藥材基源:為須葉藤科植物須葉藤的根或根莖。
【原形態(tài)】須葉藤 多年生藤本。莖的基部常木質(zhì),借葉尖的延伸卷須纏繞于其他樹上。葉片披針形,長7.5-13cm,寬0.7-2cm,無毛,葉脈多數(shù),平行;葉鞘緊接。圓錐花序頂生,寬2.5-7.5cm;花無?;蚓叨坦?,簇生,有香味;苞片呈鱗片狀;花被片白色,卵狀長圓形,外輪的長約2mm,內(nèi)輪的長約2.5mm,較狹;雄蕊6,花絲伸出,長約4mm,花藥橢圓形,長約0.5mm;子房狹,棍棒狀,柱頭3,有很多乳突。果球形,熟時紅色,直徑5-6mm,內(nèi)含種子1顆?;?、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潮濕的林中。
【栽培】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和潮濕環(huán)境,不耐嚴寒,忌干旱。宜選擇潮濕的疏松地栽培。 栽培技術(shù) 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直播法。夏、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貯藏待播。翌年春季播種,按行株距1m×1.5m開穴點播,每穴下種2-3顆,上覆土2-3cm,播后淋水保溫。 田間管理 出苗后注意拔除雜草,生長期中耕除草3-4次,施肥1-2次,苗高20-30cm,扦插支架,用繩捆縛藤苗,引蔓攀援上架。
【功能主治】利尿。主水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莖,根莖:有利尿功能。葉:用作創(chuàng)傷性收斂劑。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須葉藤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須葉藤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