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根菜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中醫(yī)養(yǎng)生之道,不在求仙丹靈藥,而首在養(yǎng)心調(diào)神,養(yǎng)心養(yǎng)性可稱是養(yǎng)生之道的“道中之道”!”相信關(guān)于養(yǎng)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養(yǎng)生不應(yīng)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jī),而應(yīng)從年輕開始。面對中醫(yī)養(yǎng)生紛繁的話題,我們?nèi)绾握_認(rèn)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辣根菜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往往有著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對中藥選擇可以放心進(jìn)行,不過在選擇中藥的時候,需要對藥物進(jìn)行認(rèn)識,這樣治療疾病的時候,才會知道什么樣的藥是最佳之選,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中藥辣根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巖薺的全草。
【原形態(tài)】巖薺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40cm。全株無毛。莖多數(shù),上升或直立,分枝。葉多少肉質(zhì),基生葉圓心形或腎形,長7-12mm,寬8-18mm,先端圓鈍,基部心形,全緣;葉柄長達(dá)5cm;莖下部葉和基生葉形狀相同而較小,葉柄較短;莖中部葉或上部葉卵形或近圓形,長5-15mm,基部楔形,抱莖,邊緣有1-2齒??偁罨ㄐ虺蹙o縮,后延長;萼片橢圓形;花瓣4,倒卵形,長4-5mm,白色并有芳香;雄蕊6;雌蕊1,子房2室,花柱短,具頭狀柱頭。短角果卵形或圓形,長3-5mm,排列疏松,開裂,中肋隆起,具網(wǎng)狀脈紋。種子每室2-4個,橢圓形,稍壓扁,紅棕色,有鈍瘤狀突起。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布】原產(chǎn)歐洲西北部及阿爾卑斯山。我國有栽培。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健脾胃。主風(fēng)濕痹痛;痛風(fēng);食滯不化;牙痛;口噤;壞血病
【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汁飲,鮮葉6-10g;或煎湯服。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辣根菜的詳細(xì)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辣根菜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ys630.coM延伸閱讀
黎辣根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黎辣根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黎辣根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梨羅根(《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紅點(diǎn)秤、一掃光、鐵包金(《南寧市藥物志》),黎頭根、琉璃根、土黃柏(《湖南藥物志》),馬靈仙(《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癩痢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拿蒟(廣東《醫(yī)藥科技動態(tài)》(3):10,1972)。
【來源】為鼠李科植物 長葉凍綠 的 根 或 根皮 。
【原形態(tài)】長葉凍綠,又名:水凍綠、山黑子、黃藥、山綠籬、長葉鼠李。
【生境分布】分布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福建、廣東、廣西、山東、河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根、莖、葉含柯椏素、大黃酚等多種蒽醌類。另報(bào)道在黎辣根中提得兩種色素體,定名為鼠李寧A、鼠李寧B。
【藥理作用】柯椏素?zé)o抗菌作用。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能治療牛皮癬;對皮膚的炎癥反應(yīng)與治療效果是相平行的。其油膏用于皮膚科,治其他慢性皮膚病或瘙癢等。有人認(rèn)為基質(zhì)如用凡士林要比羊毛脂好。對面部,特別是眼有刺激性,應(yīng)避免觸及。其作用據(jù)云與其對皮膚角蛋白有化學(xué)親和力,能攝取其中的氧,而使其本身氧化(變成氧化柯椏素)有關(guān)??诜芤鹞改c刺激??诜?.18克即可引起吐、瀉。皮膚、粘膜皆可吸收,吸收后能刺激腎臟,發(fā)生腰痛、血尿、蛋白尿、管型等。如尿呈堿性,并可使尿呈紅色(大黃酸)。如用其油膏,也可使皮膚或衣服染成棕紫色。另有人報(bào)道,如用犬的肝勻漿作試驗(yàn),柯椏素能增強(qiáng)酸性磷酸蛋酯酶的活性。
【性味】苦,平,有毒。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殺蟲,解毒。治疥瘡,癬、癩,疔瘡,麻風(fēng),蛔蟲病。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內(nèi)服:煎湯,1.5~3錢;或浸酒飲。
【注意】《湖南藥物忐》:"本品有毒,內(nèi)服宜注意。"
【附方】①治疥瘡:㈠黎辣根皮研末,加豬油搗爛,用紗布包裹,烘熱,涂擦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㈡黎辣根皮二至四兩。煎水洗或浸酒飲。(《湖南藥物志》)
【臨床應(yīng)用】治療皮膚病:取拿藥干根6兩切碎,浸于45度白酒或醋1斤中,7~15天后濾取藥液,局部涂布,每日3次;或用拿蒟干根2兩切碎,加水煎取濃液供局部洗滌,每日1~2次。亦可制成注射液使用。臨床外用治療急性滲出性濕疹、脂溢性皮炎、滲出性皮炎等共61例,治愈46例,好轉(zhuǎn)9例,無效6例。治愈時間輕者2~3天,較重者5~6天。對急性滲出性濕疹效果顯著,對苔蘚樣增厚性慢性皮炎療效較差。治愈病例經(jīng)隨訪觀察,僅1例脂溢性皮炎復(fù)發(fā),再行治療仍獲痊愈。用藥后未見副作用。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shí)圖考》;《植物名實(shí)圖考》:黎辣根,生長沙山岡,叢生小科,赭黑細(xì)莖,長葉光硬,本狹未寬有尖,面濃綠,背淡,有儲紋,近莖黑根圓大,細(xì)尾長五、六寸。秋結(jié)實(shí),生青熟黑;味甜可食。
以上就是的黎辣根相關(guān)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黎辣根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辣根的藥用價值
辣根,別名:馬蘿卜,拉丁學(xué)名:Armoracia rusticana.屬罌粟目,十字花科、辣根屬多年生直立草本。全體無毛。根肉質(zhì)肥大,紡錘形,白色,下部分枝。莖粗壯,表面有縱溝,多分枝。原產(chǎn)歐洲東部和土耳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的青島、上海郊區(qū)栽培較早,其他城郊或蔬菜加工基地有少量栽培。根有特殊辣味,含烯丙(基)硫氰酸(C3H5CNS),磨碎后干藏,備作煮牛肉及奶油食品的調(diào)料,或切片入罐頭中調(diào)味。中國自古藥用,有利尿、興奮神經(jīng)之功效。還具有較強(qiáng)的抗癌效果。
形態(tài)特征:辣根多年生直立草本,高達(dá)1米上下,全體無毛。根肉質(zhì)肥大,紡錘形,白色,下部分枝。莖粗壯,表面有縱溝,多分枝。基生葉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35厘米,寬7.5-15厘米,邊緣具圓齒,頂端短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而稍下延,葉片背面羽狀網(wǎng)脈突起,葉柄半圓形,長達(dá)30厘米,上面凹陷;莖生葉無柄或有短柄,下部的葉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邊緣通常羽狀淺裂,中部的葉廣披針形,上部的葉漸小,披針形至條形,邊緣具不整齊鋸齒或圓齒或全緣。
【中藥名】辣根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辣根Armoracia rusticana (Lam.) p. Gaertner et Schreb. 的根。
【性味歸經(jīng)】味辛;性溫。歸胃;膽;膀胱經(jīng)。
【功效主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膽囊炎;關(guān)節(jié)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適量,鮮汁拌蜜糖服。外用:適量,浸酒搽;或引赤、發(fā)泡。
【用藥禁忌】內(nèi)服量不宜過大。
其它用途:根有辛辣味,作調(diào)味品或食用;植株可作飼料。
辣根葉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glucosinolate),其中主要成分為葡萄糖異硫氰酸烯丙酯(allylglucosinolate),又稱黑芥子甙(sinigrin),還含少量的葡萄糖異硫氰酸苯酯(benzylglu-cosinolate)等。全植物含揮發(fā)油及芥子油。種子含脂肪油和生物堿。
辣根的副作用
【注意】內(nèi)服量不宜過大。
【摘錄】《中華本草》
1、烹調(diào)時可酌量添加,注意一次不要放太多,以免傷胃。
2、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可適量食用。
3、孕婦、胃炎、消化道潰瘍患者忌食;眼睛有炎癥者不宜食用,每次少許,以免傷胃。
辣根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內(nèi)服:浸汁飲,鮮葉6-10g;或煎湯服。
摘錄:《中華本草》
費(fèi)菜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藥材,它是一個能夠制作藥膳,同時能夠制作藥品,而且費(fèi)菜的使用方法也比較廣泛,在選擇時也可以放心進(jìn)行,接下來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養(yǎng)心草、倒山黑豆(《福建民間草藥》),馬三七、白三七、胡椒七(《湖南藥物志》),七葉草(《閩東本草》),晏海豆丬、回生草(《福建中草藥》),血草(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 費(fèi)菜 的 全草 或 根 。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根狀莖粗而木質(zhì)。莖直立,高15~40厘米,圓柱形,無毛。葉互生,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5厘米,寬5~12毫米,中部以上最廣,先端稍圓,基部楔形,邊緣近先端處有齒牙,幾無柄。聚傘花序頂生,疏松;萼片5,披針形,鈍頭;花瓣5,橙黃色,披針形,銳頭;雄蕊10,幾與花瓣等長;鱗片?。淮迫?,離生,較雄蕊稍長。蓇葖果星芒狀開展,帶紅色或棕色。種子倒卵形,褐色?;ㄆ谙募?。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巖上或河溝坡上。分布我國北部、中部。
【性味】酸,平。
【歸經(jīng)】《閩東本草》:"入心、肝、脾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寧心,利濕,消腫,解毒。治跌打損傷,咳血,吐血,便血,心悸,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外用:搗敷。
【注意】《閩東本草》:"腸胃虛弱,大便溏薄者忌用。"
【附方】①治跌打損傷:㈠鮮費(fèi)菜全草二兩、(根三至四錢)。煎水去渣,甜酒調(diào)服;㈡鮮費(fèi)菜莖、葉適量。切碎搗爛,稍加酒糟搗和,敷于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關(guān)于費(fèi)菜的藥用價值的一個簡單的介紹,對于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利用費(fèi)菜治療疾病,可以不用擔(dān)心副作用。所以費(fèi)菜治療疾病就是一種效果好且實(shí)在的治療方法,因此在臨床中也得到了一個很廣泛的利用。
半邊菜因?yàn)橛兄邇r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jìn)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jìn)行了解,你準(zhǔn)備好了嗎?
【別名】菜子七、婦人參、普賢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華中碎米薺的根狀莖。
【原形態(tài)】華中碎米薺 多年生草本,高35-70cm。根狀莖粗壯,通常匍匐,密生須根。莖粗壯,直立,不分枝,表面有溝棱,下部無毛,上部疏生短柔毛。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基生葉具長柄,通常在早期枯落而不存在;莖生葉4-5枚,具葉柄,葉柄長1.5-6.5cm,每枚通常有小葉4-5對或3-6對,頂生小葉與側(cè)生小葉均為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0cm,寬1-3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邊緣具齒,頂生小葉基部楔形,無小葉柄,側(cè)生小葉基部兩邊不等或多少向下延伸成翅狀,小葉片薄紙質(zhì),通常于后呈暗綠色,兩面散生短柔毛或有時均無毛??偁罨ㄐ蝽斏?,花多;萼片4,綠色或淡紫色;花瓣4,紫色、淡紫色或紫紅色,長橢圓狀楔形,長8-14mm;雄蕊6,4長2短,長雄蕊長6-9mm,短雄蕊長5-7mm;雌蕊1,子房圓柱形,花柱短,柱頭扁球形,略比花柱擴(kuò)大。長角果條形而微扁,長3-4cm,果瓣平坦,有時帶紫色,疏生短柔毛或無毛。種子橢圓形,長約3mm,褐色,不具邊緣?;ㄆ?-8月,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80-3500m之間的山谷陰濕地和山坡林下。
【性狀】性狀鑒別根莖粗壯,略圓柱形;表面淡棕色,密生須狀根。氣微,味微苦辛。
【性味】微苦;辛;平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活血消腫。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泡酒。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半邊菜的藥用價值的詳細(xì)介紹,在吃半邊菜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jìn)行。
香茶菜的簡介
香茶菜,中藥名。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米余。莖直立,4棱,被微短毛,多分枝。單葉對生,有柄,闊卵形,長6~12厘米,寬3~7厘米,基部在中央處突然收縮成楔形,下延,先端漸尖或銳尖。邊緣具粗大牙齒。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多分枝;總花梗及花梗被白色細(xì)毛;萼5裂,常帶灰藍(lán)色,有白色細(xì)毛;花冠淡紫色,二唇形,上唇向上彎,3裂,下唇稍向下伸,不裂;雄蕊4,2強(qiáng),花藥藍(lán)色;花柱伸出花冠外,柱頭2裂。果實(shí)由4個小堅(jiān)果組成,小堅(jiān)果橢圓形,稍扁,有不明顯網(wǎng)紋?;ㄆ?~9月。果期9~10月。 生于林緣灌叢、山坡草地及雜木林內(nèi)。分布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山西、內(nèi)蒙古、寧夏、河南、安徽、江蘇等地。
香茶菜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莖葉含熊果酸,β-谷甾醇,硬脂酸,香茶菜甲素,香茶菜醛,香茶菜酸,14-乙酰基-耐陰午茶菜素,B,耐陰香茶菜素A、B,棕櫚酸,氫化蘭萼甲素又名王棗子皿素,蘭萼甲素、乙素。
2、功效作用
健胃整腸。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清熱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發(fā)熱,經(jīng)閉,跌打損傷,乳腺炎,關(guān)節(jié)痛,蛇蟲咬傷。內(nèi)服:煎湯,3~6錢。
3、臨床應(yīng)用
3.1、《吉柿中草藥》:健胃整腸。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2、治肝硬化,肝炎,肺膿瘍:香茶菜莖葉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3.3、治乳癰、發(fā)背已潰:香茶菜全草、野蕎麥、白英各15-3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3.4、治淋巴腺炎:香茶菜鮮葉、米酒各適量。搗爛拌勻敷患處。
3.5、治關(guān)節(jié)痛:香茶菜、南蛇藤各30g。酒、水各半燉服。(3-4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3.6、《寧夏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健脾,活血。治胃炎,肝炎初起,感冒發(fā)熱,經(jīng)閉,跌打損傷,乳腺炎,關(guān)節(jié)痛,蛇蟲咬傷。
香茶菜的市場信息
1、香茶菜的價格
香茶菜的價格約為12元/500克。
2、香茶菜的選購方法
莖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長20-50cm,直徑約2mm;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四面凹下成縱溝,密被倒向的柔毛;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木部窄,黃棕色,髓部大,白色。葉對生,灰綠色,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形,卵狀披針形,長3-7cm,寬1.5-4cm,邊緣具粗鋸齒,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有柔毛;葉柄長0.2-2.5cm。氣微,味苦。
3、香茶菜的保存方法
香茶菜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芝麻菜的簡介
芝麻菜又稱臭菜、東北臭菜、蕓苔、飄兒菜,拉丁學(xué)名:Eruca sativ Mill.,維吾爾語稱坤局提。是十字花科,芝麻菜屬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直立,上部常分枝,疏生硬長毛或近無毛。栽培或生長于海拔3100m以下的向陽斜坡、草地、路邊、麥田中、水溝邊。分布于中國于東北、華北、西北以及江蘇、四川,云南等地。歐洲北部、亞洲西部及北部、非洲西北部均有分布。芝麻菜為藥食兼用野生植物。其種子油既可藥用,又可食用;嫩莖葉則可作野菜食用,在中國民間已有悠久歷史。
芝麻菜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種子含脂肪油,油中含棕櫚酸(palmit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芥酸(erucicacid),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還含芥子堿(sinapine),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葉含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oside)。
2、功效作用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芝麻菜的種子。下氣行水;祛痰定喘。主痰壅喘咳;水腫;腹水。內(nèi)服:煎湯,6-12g。若入丸、散時酌減。
3、臨床應(yīng)用
芝麻菜的種子油有緩和、利尿等功用??山捣螝?治久咳、尿頻等癥。其嫩莖葉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成分。
芝麻菜的市場信息
1、芝麻菜的價格
芝麻菜的價格約2~3元/斤。
2、芝麻菜的選購方法
在購買芝麻菜時要選擇健壯,葉子翠綠的類型。性狀鑒別 種子近球形或卵圓形,直徑1.5-2mm。表面黃棕色,微有光澤,具細(xì)密的紋理和2條縱列的淺槽,除去種皮可見肥厚的子葉2片,具油性。氣微,味微辛、苦。
3、芝麻菜的保存方法
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