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散血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隨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不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好比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如何避免走入有關(guān)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牛耳散血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牛耳散血草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牛耳散血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別名】散血草、歇壁蝴蝶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扭果苣苔 無莖多年生草本,高7-14cm。根莖粗短,密生纖維狀須根。葉基生;葉柄長0.5-6cm,密被短伏毛;葉片革質(zhì)。卵形或?qū)捖研?,有時近圓形,長2-7.5cm,寬1.5-4cm,先端鈍,基部截形、心工寬楔形,邊緣有鈍鋸齒,兩面均具短糙伏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葶2-4條,高7-14cm,密被短糙伏毛;聚傘花序,有花2-10朵;苞片卵形,長約7mm;小苞片線形,微?。换ㄝ噻娦?,長約5mm,5淺裂,裂片近相等,三角形;花冠白色或粉紅色,鐘狀筒形,長約2.4cm,外面被疏毛,冠桅稍偏斜,5裂,裂片近相等;雄蕊4,能育雄蕊2,內(nèi)藏,花藥相連;子房細長,被短毛。蒴果線形,長約3.8cm,螺旋狀扭曲,變無毛?;ㄆ?-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3000m巖石上。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腫止血。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青;或研末敷。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牛耳散血草有了一定的了解,牛耳散血草對于人體健康非常的有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ys630.COm精選閱讀
厚葉牛耳草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厚葉牛耳草,厚葉牛耳草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厚葉牛耳草。
【英文名】crassifolia paraboea
【別名】石灰草、巖石白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厚葉旋蒴苣苔的全草。
【原形態(tài)】厚葉旋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狀莖圓形,長.5-1.5cm,直徑5-10mm,具多數(shù)須根。葉基生;近無柄;葉片厚而肉質(zhì),倒卵狀匙形或狹倒卵形,長3.5-9cm,寬1.5-3.2cm,先端圓形或鈍,其部漸狹,上面被灰白色綿毛,后變近無毛,綠色,下面具白色或淡褐色珠絲狀綿毛,邊緣向上反卷,具不整齊鋸齒,側(cè)脈4-6對。聚傘花序有少數(shù)花;花序梗長8-12,被淡褐色蛛絲狀綿毛;苞片2,鉆形,長約2mm;花萼長約3mm,5裂至基部,裂片狹線形,外面被淡褐色短絨毛;花冠紫色,長1-1.4cm,筒短,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裂片相等,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能育雄蕊2,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此蕊無毛,長8-10mm,花柱內(nèi)藏,花藥先端連著,退化雄蕊2;雌蕊無毛,長8-10mm,花柱伸出,柱頭1,頭狀。蒴果長達2.7cm,螺旋狀扭曲?;ㄆ?-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約700m的山地巖石上。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補肺止咳;涼血止血。主肺虛咳喘;咯血;血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滋補強壯,止血、止咳的功能。用于治肝脾虛弱、勞傷吐血、內(nèi)傷咯血、肺病咳喘、白帶,無名腫毒等。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厚葉牛耳草,了解了厚葉牛耳草的效果和作用,厚葉牛耳草可以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厚葉牛耳草在養(yǎng)生學(xué)上還有食療的作用,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好處。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血經(jīng)草,那么血經(jīng)草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別名】女兒紅、紫背紅、葉底紅、天青地紅、葉下紅、、石紫蘇
【來源】藥材基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長萼野海棠的全草。
【原形態(tài)】亞灌木,高20-40m。莖四棱形,逐節(jié)生根,基部木質(zhì)化,不分枝或少數(shù)分枝,密被柔毛及平展的腺毛,以后腺毛成刺毛。葉對生;葉柄長1-4.5cm,被柔毛及平展的疏刺毛;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至淺心形,長5-8cm,寬2.2-4.5cm,上面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或長柔毛,下面密被微柔毛,邊緣具細鋸齒,齒尖具刺毛;基出脈7條,靠近邊緣的2條不明顯,細脈網(wǎng)狀。花兩性;由傘形花序組成聚傘花序,頂生或生于小枝頂端,與花梗、花萼均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萼漏斗形,裂片線狀披針形;花瓣紫紅色,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微偏斜;雄蕊8,近等長,長1-1.2cm,花藥5-6mm,略長者基部具極短的柄,略短者基部具刺狀小瘤及后面呈短距,整個連成一盤狀;子房卵形,冠緣具腺毛。蒴果杯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杯形,具4棱,被微柔毛及疏腺毛?;ㄆ?-10月,果期約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600-9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邊水旁溫地。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淋證;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指頭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血經(jīng)草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血經(jīng)草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血滿草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血滿草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血滿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接骨藥、大血草、接骨丹、血管草(《云南中草藥》),苛草、接骨木(《西藏常用中草藥》),榆古興那布(藏名)。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 紅山花 的 全草 及 根 。夏、秋采,切碎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米。根細長,圓柱形,橫生,具多數(shù)須根。莖圓,有縱紋,節(jié)明顯,被粗毛,折斷后有紅色汁液。葉對生;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有突起的成對腺體;小葉片3~11枚,長8~16厘米,寬4~7厘米,頂端1枚較大,卵形,兩側(cè)小葉均為矩狀披針形以至矩卵形,先端漸尖以至長漸尖,邊緣有細鋸齒,基部平鈍或闊楔形,兩側(cè)小葉基部均不對稱,兩面均疏被粗毛,下面色淺,側(cè)脈羽狀;頂端小葉基部常與下面2對小葉相連;葉柄基部常有托葉狀小葉。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小,繁密,白色,花間雜有黃色杯狀腺體。漿果狀核果,黑色。
【生境分布】生于曠野疏林潮濕處。分布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甘,溫。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水,散瘀,通絡(luò)。治急、慢性腎炎,風(fēng)濕疼痛,風(fēng)疹瘙癢,小兒麻痹后遺癥,扭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燉肉。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急、慢性腎炎:血滿草五錢,酒瓶花根一兩,山皮條、石椒草各四錢。水煎服。(《全展選編·內(nèi)科》)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云南中草藥》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血滿草,原來血滿草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血盤草,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葉下紅、紅青菜、雪見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貴州鼠尾草和血盆草帶根的全草。
【原形態(tài)】1.主根粗短,纖維狀須根細長,多分枝。莖單一或基部多發(fā)枝,細瘦,四棱形,青紫色,下部無毛,上部略被微柔毛。葉形狀不一,下部的為羽狀復(fù)葉,較大,頂生小葉長卵圓形或披針形,先端鈍或鈍圓,基部楔形或圓形而偏斜,邊緣有疏鋸齒,上面綠色,下部紫色,側(cè)生小葉1-3對,常較少小,上部的葉為單葉,或裂為3裂片,或于葉的基部裂出一對小的裂片;葉柄長1-7cm,下部的較長,無毛。輪傘花序2-6花,組成頂生的總狀花序,或基部分枝而成總狀圓錐花序;苞片披針形,帶紫色;花梗與花序軸略被微柔毛;花萼筒狀,外面無毛,內(nèi)面上部被微硬毛伏毛,二唇形;花冠藍紫色或紫色,外被微柔毛,內(nèi)面冠筒中部有疏毛環(huán),冠檐二唇 形,下唇與上部近等長,3裂;能痛雄蕊2,芭室退化,增大成足形,先端相互聯(lián)合;退化雄蕊短小;花柱先端不相等2裂,后裂片較短。小堅果黑色,無毛?;ㄆ?-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海拔530-1300m的多巖石的山坡上、林下、水溝邊。
【性狀】性鄭州 鑒別,莖四方形,上有細柔毛,單葉對生或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葉片長卵圓形,先端漸尖或鈍,基部略成心形,邊緣圓齒形,上面暗紫色,下面紫紅色,味脈明顯,下面脈上被絨毛,辦公輪狀花序。氣微,味微苦。
【化學(xué)成份】貴州鼠尾草根含丹參酚酸(salvianolic acid)A、B、C、H和I,異丹參酚酸(isosalvianolic acid)C,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藥理作用】1.抗凝血作用,貴州鼠尾草水煎劑0.4g/ml體外具有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性味】味微苦;性涼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止血;活血消腫;清熱利濕。主咳血;吐血;鼻血;崩漏;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傷痛;瘡癰癤腫;濕熱瀉?。粠?/p>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研末撒布傷口或加水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就是血盤草的一個介紹,通過這些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血盤草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有效的緩解,但切記不要胡亂服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雞雪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這種中藥主要是有止血止痛的效果,所以當皮膚出現(xiàn)外傷的時候想要快速止血就可以涂一些雞雪草,因為他還能止痛,所以在很多止痛片里也還有它的成分,這種重要是生長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的,那么雞雪草都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
功效作用
積雪草,分布于中國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區(qū)。含有積雪草甙、參枯尼甙、異參枯尼甙、羥基積雪草甙、玻熱模甙、玻熱米甙等成分。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的功效,適用于痧氙腹痛、暑瀉、痢疾、濕熱黃疸、疔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1.止血止痛
積雪草有止血作用,用于尿血、衄血、痛經(jīng)、崩漏、便血、痔瘡出血、胃出血、外傷出血等各種出血,有止血止痛的作用。
2.清熱利濕
積雪草能清熱利濕,可用于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頭痛,身熱,口渴,痢疾,濕熱黃疸,水腫,淋證等。
3.消腫解毒
積雪草消腫解毒,治療因病毒或者細菌引起的帶狀皰疹,也可用于丹毒,瘰疬,親瘡腫毒。
4.利水和脾
積雪草利水和脾,治療因濕熱引起的水瀉,痢疾,還用于胃脹胃痛,胃氣不下,消化不良,胃脹打嗝,小兒疳積癥。
5.活血化瘀
積雪草能活血化瘀,可用于跌打腫痛,蟲蛇咬傷,關(guān)節(jié)紅腫等。
營養(yǎng)價值
積雪草含多種α-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其中有積雪草甙、參枯尼甙、異參枯尼甙、羥基積雪草甙、玻熱模甙、玻熱米甙和玻熱米酸等,以及馬達積雪草酸。
1、積雪草苷能抑制膠原纖維,具有抑制纖維組織增生的作用。
2、積雪草中含有多種a——香樹脂醇型的三萜成分,具有鎮(zhèn)靜、安定作用,添加到護膚品中可以幫助鎮(zhèn)定肌膚,緩解敏感現(xiàn)象。
3、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積雪草確是有提升記憶力的功效,迷迭香也具有相似的功效,時常聞一聞迷迭香制成的精油,可調(diào)節(jié)大腦應(yīng)激激素皮質(zhì)醇,讓你時刻保持清醒。
4、積雪草中含有積雪草苷,可促進皮膚生長、局部白細胞增多、結(jié)締組織盤管網(wǎng)增生、黏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長加速等,可以用來治療皮膚潰瘍,如皮膚潰瘍、頑固性創(chuàng)傷。
牛耳楓根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牛耳楓根去治療一些相關(guān)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來源】交讓木科植物 牛耳楓 的 根 ,隨時可采,曬干,切片。
【性味】①《南寧市藥物志》:"微苦,平,無毒。"
【功能主治】《南寧市藥物志》:"治癆咳及熱瀉。外洗風(fēng)濕骨痛,跌打后遺筋縮。"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
【注意】《南寧市藥物志》:"孕婦忌服。"
【附方】治感冒發(fā)熱,扁桃體炎,脾臟腫大:牛耳楓鮮根五錢至一兩,或干根三至五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通過對牛耳楓根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紹,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實生活當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蘊含著我們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牛耳楓根的神奇的療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嘗試一下,檢驗一下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