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蕓木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您對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小蕓木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小蕓木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癩蛤蟆跌打[云南]、雞屎木、山黃皮[廣西]
【來源】蕓香科小蘋果屬植物 金葉小柑 Micromelum integerrimum (Buch.-Ham.)Roem.,以 根 及 葉 入藥。全年可采,曬干。葉陰干或鮮用。
【性味】苦、辛,溫。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散瘀止痛。根:感冒咳嗽,胃痛,風濕骨痛;外用治跌打腫痛,骨折。
【用法用量】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或根研粉酒調敷患處。
【注意】孕婦慎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廣西中草藥》
看完了上面關于小蕓木的功效及其作用的詳細介紹,相信很多朋友已經(jīng)知道了小蕓木的好處了??梢娦∈|木對于我們人體是很有益的。如果有需要,大家不妨試一試。
Ys630.com相關知識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小梾木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小梾木的小常識吧。
【別名】烏金草、酸皮條、火燙藥
【來源】山茱萸科 小梾木 Cornus paucinervis Hance,以 全株 入藥。
【生境分布】陜西、甘肅、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微酸、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表,止痛。主治感冒頭痛,風濕關節(jié)痛。外用治燙火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干葉研粉撒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小梾木,我們知道小梾木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蕓薹的身影,那么蕓薹應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英文名】Stem and leaf of Bird Rape
【別名】胡菜、寒菜、薹菜、蕓薹菜、薹芥、青菜、紅油菜。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根、莖和葉。
【原形態(tài)】油菜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無毛,微帶粉霜。莖直立,粗壯,不分?;蚍种?。基生葉長10-20cm,大頭羽狀分裂,項生裂片圓形或卵形,側生裂片5對,卵形;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均有硬毛,有緣毛;上部莖生葉提琴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波狀細齒??偁罨ㄐ蛏?,花期傘房狀;萼片4,黃帶綠色;花瓣4,鮮黃色,倒卵形或圓形,長3-5mm,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8-9mm,短雄蕊6-7mm,花絲細線形;子房圓柱形,長10-11mm,上部漸細,花柱明顯,柱頭膨大成頭狀。長角果條形,長3-8cm,寬2-3mm,先端有9-24mm的喙;果梗長5-15mm。種子球形,直徑約1.5mm,紅褐或黑色,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栽培植物,喜肥沃、濕潤的土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成分,內有:葡萄糖芫菁芥素(gluconapin),葡萄糖異硫氰酸成-4-烯酯(glucobrassi-canapin),葡萄糖屈曲花素(glucoiberin),葡萄糖萊菔素(gluco-raphanin),葡萄糖庭薺素(glucoalyssin),葡萄糖豆瓣菜素(glu-conasturtiin),葡萄糖芫菁素(glucorapiferen)即是前告伊春(pro-goitrin),葡萄糖蕓薹素(glucobrassicin)。還含少量槲皮甙(quercitrin)和維生素K(vitamin K),卡巴呋喃(carbofuran),3-羥基卡巴呋喃(3-hydoxy carbofuran),并分離出淀粉樣蛋白(amyloid),一種具有高度分枝結構的多糖和一種12s球蛋白(12s globulin)。根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成分為:葡萄糖庭薺素,葡萄糖豆瓣菜素,前告伊春,葡萄糖蕓薹素,新葡萄糖蕓薹素(neoglucobrassicin)。
【性味】辛;甘;性平
【歸經(jīng)】肺;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涼血散血;解毒消腫。主血??;丹毒;熱毒瘡腫;乳癰;風疹;吐血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30-300g;搗汁服,20-100ml。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1.麻疹后、瘡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各家論述】1.《千金·食治》:主腰腳痹,又治油腫丹毒。
【摘錄】《中華本草》
相信通過本篇文章對蕓薹的詳細介紹,大家可以了解到關于蕓薹的功效和藥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家知道蕓苔是什么嗎?如果知道的話,那么對與蕓苔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蕓苔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藥材,對于我們的身體具有哪些調理作用呢?下文我們將一一分析給大家。
【別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臺菜(《埤雅》),蕓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隨息居飲食譜》),紅油菜(《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 油菜 的 嫩莖葉 。
【原形態(tài)】油菜(《便民圖纂》)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含少量槲皮甙和維生素K,并分離出淀粉樣蛋白、一種具有高度分枝結構的多糖、一種12S球蛋白。
【性味】辛,涼。
【歸經(jīng)】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陰經(jīng)。"
【功能主治】散血,消腫。治勞傷吐血,血痢,丹毒,熱毒瘡,乳癰。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或搗汁。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注意】麻疹后、瘡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附方】①治勞傷吐血:紅油菜一窩(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蕓苔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蕓苔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蕓薹子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在中醫(yī)里面經(jīng)常要用到蕓薹子給患者治病,有著極高的藥用價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蕓薹子的幾個方面。
【英文名】Seeds of Bird Rape
【別名】油菜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種子。
【原形態(tài)】油菜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無毛,微帶粉霜。莖直立,粗壯,不分?;蚍种??;~長10-20cm,大頭羽狀分裂,項生裂片圓形或卵形,側生裂片5對,卵形;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均有硬毛,有緣毛;上部莖生葉提琴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波狀細齒。總狀花序生枝頂,花期傘房狀;萼片4,黃帶綠色;花瓣4,鮮黃色,倒卵形或圓形,長3-5mm,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8-9mm,短雄蕊6-7mm,花絲細線形;子房圓柱形,長10-11mm,上部漸細,花柱明顯,柱頭膨大成頭狀。長角果條形,長3-8cm,寬2-3mm,先端有9-24mm的喙;果梗長5-15mm。種子球形,直徑約1.5mm,紅褐或黑色,近球形?;ㄆ?-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栽培植物,喜肥沃、濕潤的土地。
【性狀】性狀鑒別 種子近球形,直徑1.5-2mm。表面紅褐色或棕黑色,放大鏡下觀察具有網(wǎng)狀紋理,一端具黑色圓點狀種臍。破開種皮內有子葉2片,肥厚,乳黃色,富油質,沿中脈相對折,胚根位于2縱折的子葉之間。氣微,味淡。以子粒飽滿、色澤光亮者為佳。
【化學成份】蕓薹子含葡萄糖異硫氰酸酯類成分:葡萄糖芫蓄芥素(gluconapin),葡萄糖異硫氰酸戊-4-烯-酯(glucobrassicanapin),前告伊春(progoitrin);又含脂肪油,蛋白質,蕓香甙(rutin);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及較多量的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賴氨酸(lysine),蛋氨酸(methionine)等;還含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芥酸(erucicacid),阿糖配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等。
【藥理作用】1.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性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鑒別】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1g,置硬質試管內,加氫氧化鈉1小粒,置酒精燈上灼熱,放冷,加水2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lml,加5%鹽酸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另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濾液l-2滴,顯紫紅色。(檢查異硫氰甙類)
【性味】辛;甘;平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散結;潤腸通便。主產后惡露不盡;瘀血腹痛;痛經(jīng);腸風下血;血痢;風濕關節(jié)腫痛;癰腫丹毒;乳癰;便秘;粘連性腸梗阻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注意】陰血虛,大便溏者禁服。
【附方】1.蕓薹散(《產乳集驗》),治產后惡露不下,血結沖心刺痛,并治產后心腹諸疾。2.蕓薹散(《世醫(yī)得效方》),治產后血氣沖心,不省人事。3.治頭痛方(《圣惠方》):蕓薹子,川大黃,搗散,取少許吹鼻中。4.止痢散(《圣惠方》):蕓薹子,甘草,搗散,水煎服。治大腸風毒,下血不止。
【各家論述】1.《千金·食治》:主夢中泄精。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是關于蕓薹子的一個簡單的介紹,通過這些我們可以了解到蕓薹子中含有各種各樣的營養(yǎng)元素,對于治療和預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關人士的指導下食用。
蕓薹子油是中藥里比較常見的一種藥材了,那么蕓薹子油都有哪些養(yǎng)生功效呢?日常蕓薹子油都在哪些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呢?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蕓薹子油吧。
【別名】菜子油
【來源】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蕓薹BrassicacampestrisL.種子榨取的油。
【原形態(tài)】油菜 二年生草本,高30-90cm。無毛,微帶粉霜。莖直立,粗壯,不分?;蚍种??;~長10-20cm,大頭羽狀分裂,項生裂片圓形或卵形,側生裂片5對,卵形;下部莖生葉羽狀半裂,基部擴展且抱莖,兩面均有硬毛,有緣毛;上部莖生葉提琴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心形,抱莖,兩側有垂耳,全緣或有波狀細齒??偁罨ㄐ蛏敚ㄆ趥惴繝?;萼片4,黃帶綠色;花瓣4,鮮黃色,倒卵形或圓形,長3-5mm,基部具短爪;雄蕊6,4長2短,長雄蕊8-9mm,短雄蕊6-7mm,花絲細線形;子房圓柱形,長10-11mm,上部漸細,花柱明顯,柱頭膨大成頭狀。長角果條形,長3-8cm,寬2-3mm,先端有9-24mm的喙;果梗長5-15mm。種子球形,直徑約1.5mm,紅褐或黑色,近球形。花期3-5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為栽培植物,喜肥沃、濕潤的土地。
【化學成份】含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dd),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芥酸(erucic acid),并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及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等。
【藥理作用】蕓薹子油喂飼雄性大鼠,可引起其心臟損害,如經(jīng)部分氫化后再喂飼則可使其心臟損害率降低。其原因與油內亞麻三烯酸含量降低無關,與芥酸的含量亦無關,而與三酰甘油的含量有關。
【性味】辛;甘;平
【歸經(jīng)】肺;胃經(jīng)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潤腸。主風瘡;癰腫;湯火灼傷;便秘
【用法用量】內服:10-15ml。外用:適量,涂搽。
【注意】便溏者慎服。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蕓薹子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一些介紹,選擇它的時候,需要對它的使用方法進行認識。
斑鳩木分布在我國的廣西、廣東、福建、云南等地。那么在醫(yī)學上斑鳩木有哪些具體的藥用價值呢?又有哪些方劑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斑鳩木的功效與作用。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谷疏林中或林緣,或攀援于喬木上。
【性味】
味甘;苦;性涼。
【原形態(tài)】
茄葉斑鳩菊,直立藤狀灌木或上喬,高8-12m。枝開展或有時攀援,圓柱形,密被黃褐色絨毛或綿毛。葉互生;具短柄,粗壯,長1-2cm,有密絨毛;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6-16cm,寬4-9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或有疏鈍齒,側脈7-9對,細脈稍平行,網(wǎng)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密被貼生短毛,下面淺綠,密被淡黃棕色柔毛或曲柔毛。
頭狀花序多數(shù),徑5-6mm,在葉腋葉枝端排成復傘房序;花序梗長4-6mm,密絨毛;總苞半球形,直徑6-8mm,總苞片4-5層,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6mm,先端極鈍,外面被密絨毛;花托平,具小窩孔;花冠管狀,粉紅色或淡紫色,長約6mm,管部細。瘦果4-5棱,無毛,稍扁平,長2-2.5mm;冠毛淡黃色,2層,外層極短,糙毛狀,長約8mm。花期11月至翌年4月。
【別名】
月中風、空心癍麻、白沉沙、硬骨過山龍、威蝦花、夜牽牛、白花毛桃、大過山龍。
功能主治
潤肺止咳;祛風止癢。主咽喉腫痛;肺結核咳嗽;咯血;支氣管炎;胃腸炎;風濕痹痛;外傷出血;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30-60g;或浸酒。外用:適量,葉、莖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
①治風濕:一、月中風葉,煲水洗患處。二、月中風根一兩。浸酒一斤,隨量飲。(《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②治皮膚痕癢:月中風梗一斤,煲水四斤,加醋少許,洗患處。(《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
各家論述
《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fā)病處方選》:祛風濕,止癢。治產后風濕骨痛,皮膚痕癢。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肯定已經(jīng)對斑鳩木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知道了斑鳩木具有潤肺止咳、祛風止癢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中藥的相關知識,可以繼續(xù)閱讀下一篇哦。
核子木的作用有哪些?核子木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核子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核子木的莖、葉。
【原形態(tài)】核子木 灌本,直立或外傾,高2-5m。葉互生;葉柄長7-20mm;葉片紙質,長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13cm,寬3-4.5cm,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側脈7對。聚傘圓錐花序細長,穗狀,腋生,長2-5cm;花小,白色或淡綠色,5基數(shù),雜性異株;雄花直徑約3mm,花萼和花瓣2輪緊密排列,花盤薄而平,雄蕊著生于花盤邊緣,花絲細長,退化子房細小;雌花極小,直徑約lmm,萼片與花瓣均直立,無雄蕊,花盤環(huán)狀;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胚珠2顆,柱頭2裂。果近球形的小果漿,成熟時紅色,直徑約3mm,有種子2-4顆。種子細小,假種皮薄膜質。花期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地林中或灌木叢中。
【性味】辛;苦;平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主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介紹了核子木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核子木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但對于各種食物都非常的了解,藥品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很多的,其中杠木就是一種比較常出現(xiàn)的中藥材,鑒于還是有很多人對于杠木不怎么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的看一下。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遼東櫟的果實。秋季采收。
【原形態(tài)】遼東櫟,又名:柴樹、青岡柳、小葉青岡。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林中。分布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
【性味】苦,微溫。
【功能主治】健脾止瀉,收斂止血。治脾虛腹瀉,痔瘡出血,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為散,2~3錢。
【附方】治腹瀉,痔血,脫肛:杠木三兩,炒熟研末。每服四錢,每日三次。
【摘錄】《*辭典》
通過上面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杠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大家服用時能按照醫(yī)囑,同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
木荷的簡介
木荷既是一種優(yōu)良的綠化、用材樹種,又是一種較好的耐火、抗火、難燃樹種。木荷為中國珍貴的用材樹種,樹干通直,材質堅韌,結構細致,耐久用,易加工,是紡織工業(yè)中制作紗綻、紗管的上等材料;又是橋梁、船舶、車輛、建筑、農具、家具、膠合板等優(yōu)良用材,樹皮、樹葉含鞣質,可以提取單寧。木荷是很好的防火林種。
木荷的功效與作用
1、木荷樹冠高大,葉子濃密。一條由木荷樹組成的林帶,就像一堵高大的防火墻,能將熊熊大火阻斷隔離。
2、廣繁殖性。它的種子輕薄,擴散能力強。木荷種子薄如紙,每公斤達20多萬粒。種子成熟后,能在自然條件下隨風飄播60至100米,這就為它擴大繁殖奠定了基礎。
3、木荷有很強的適應性。既能單獨種植形成防火帶,又能混生于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局部防燃阻火的作用。
4、木荷能抑制其它植物在其樹下生長,形成空地,可從低處阻隔山火。
這種林木主產于中國中部至南部的廣大山區(qū),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麗的觀賞林,但人類越來越欣賞它的防火特長。有的將它混種于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為主體,種成防火林帶,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木荷的市場信息
1、木荷的價格
300 元/棵
2、木荷的選購方法
枝:木荷為大喬木,高25米,嫩枝通常無毛。
葉:木荷的葉革質或薄革質,橢圓形,長7-12厘米,寬4-6.5厘米,先端尖銳,有時略鈍,基部楔形,上面干后發(fā)亮,下面無毛,側脈7-9對,在兩面明顯,邊緣有鈍齒;葉柄長1-2厘米。
花:木荷的花生于枝頂葉腋,常多朵排成總狀花序,直徑3厘米,白色,花柄長1-2.5厘米,纖細,無毛;苞片2,貼近萼片,長4-6毫米,早落;萼片半圓形,長2-3毫米,外面無毛,內面有絹毛;花瓣長1-1.5厘米,最外1片風帽狀,邊緣多少有毛;子房有毛。
3、木荷的保存方法
木荷喜光,幼年稍耐庇蔭。適應亞熱帶氣候,分布區(qū)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5~22℃。對土壤適應性較強,酸性土如紅壤、紅黃壤、黃壤上均可生長,但以在肥厚、濕潤、疏松的沙壤土生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