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蓑衣藤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物質(zhì)是健康的基礎(chǔ),精神是健康的支柱,運動是健康源泉,科學(xué)是健康的法寶!隨著社會觀念的更新,養(yǎng)生的理念也在不斷刷新,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您是否正在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蓑衣藤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小蓑衣藤。
【別名】小木通(《中國藥植志》)。
【來源】為毛茛種植物 小蓑衣藤 的 根 或 莖葉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落葉蔓生灌木,高可達5米。莖綠色至褐色,有條紋,一年生枝有密毛,旋即脫落。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對生;葉柄長至7厘米,具條紋及淡褐色毛;小葉5~7片,頂端小葉時有連生者,具柄;小葉片卵形,長2~5厘米,寬1~3厘米,全緣或具2~3闊齒,兩面均具短毛。圓錐狀花序腋生,梗長2~8厘米,有毛,序上有葉戌小葉狀苞片;花兩性,白色;花被4~5片,倒卵形,頂端圓形,微凹,外面密被絨毛,內(nèi)面較??;雄蕊多數(shù),花粉囊短于花絲;雌蕊多數(shù),子房上位,花柱有長白毛,柱頭側(cè)生。瘦果扁卵形,黑色,無毛,宿存花柱展長,具白色羽狀毛.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林下、灌叢中。分布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陜西中草藥》:"辛,溫。"
【功能主治】①《中國藥植志》:"發(fā)表,利小便。"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4錢。
【摘錄】《*辭典》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小蓑衣藤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很多人對小血藤并不很清楚,所以在對小血藤選擇的時候,需要進行了解,使得在食用它的時候可以放心,有利于疾病治療。
【別名】鉆骨風(fēng)、八仙草(《分類草藥性》),血糊藤(《經(jīng)濟植物手冊)),鉆石風(fēng)(《重慶草藥》),天青地紅(《陜西中草藥》),五香血藤、滑藤、爬巖香、滿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木蘭科植物 鐵箍散 的 根、莖藤、葉 。10~11月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木質(zhì)藤本,高達2米,單葉互生,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10厘米,寬1~2厘米,基部圓形至闊楔形,先端長而漸尖,邊緣有稀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紫紅色,中脈平滑,下面凸起,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約8毫米。花小,腋生,帶黃色;花梗短,長5~10毫米;萼片和花瓣常無區(qū)別,共7~12枚;雄蕊5~15,合生為球形,花絲基部稍結(jié)合;心皮多數(shù)。漿果,猩紅色,集合成下垂的穗狀聚合果,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上或山溝中。分布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等地。
【性味】辛,溫。
【功能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經(jīng)閉,腹脹,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浸酒。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陜西中草藥》:"根、莖:反甘草。"
【附方】①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五香血藤根,泡酒內(nèi)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草木便方》《重慶草藥》:小血藤,性味、效用、用法同大血藤,香氣較大血藤濃,效用更好,但生長較少。中醫(yī)處方中常將大、小血藤并列,并用等分,沒有小血藤時,即以大血藤多用一份以代替。
以上講述了小血藤的一些食用方法等。雖然很多藥材都可以食用,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中藥一般都是不可以亂吃的,要結(jié)合自己本身的情況用藥。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xué)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xué)藥材。那么對于水蓑衣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穿心蛇、魚骨草、九節(jié)花、墨菜
【來源】爵床科水蓑衣屬植物 水蓑衣 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以 全草 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洗凈曬干。
【性味】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瘀止痛。用于咽喉炎,乳腺炎,吐血,衄血,百日咳;外用治骨折,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水蓑衣始載于明代《救荒本草》,云:"水蓑衣生水泊邊,葉似地消瓜葉而窄,每葉間皆結(jié)小青蓇葖,其葉味苦。"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載:"按此草江西沙州多有之,唯葉間青蓇葖略帶淡紅色。余取剖之,其中皆有一小蟲蜷伏其中。南方濕熱,草木蘊結(jié),化生蟲蛾,不可細法。"所述及附圖,其原植物與今爵床科植物水蓑衣相一致。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水蓑衣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水蓑衣應(yīng)用起來。
其實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蓑衣蓮這味中藥。
【英文名】Auriculateleaf Aster
【別名】銀錢菊
【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科耳葉紫菀的根。
【原形態(tài)】耳葉紫菀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70cm。根莖粗壯。莖單生稀叢生,上部分枝,被開展的長粗毛,常有腺。下部葉密生,花期枯萎,葉片倒卵圓形至長圓形,基部漸狹;葉部葉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3-6cm,寬0.5-1.2cm,先端鈍或稍尖,下部稍狹,基部擴大成圓形抱莖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淺齒或圓齒,或近全緣;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或長圓形,全部葉上面或兩面被密糙毛,下部有腺且沿脈及邊緣有長粗毛;側(cè)脈3-4對國內(nèi)外脈細。頭狀花序在莖和枝端排成圓錐傘房狀或傘房狀;花序梗長1-8cm,有線形苞葉;總苞半球狀;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近革質(zhì),外民支上部有密腺,或雜有短糙毛,內(nèi)層中脈有腺,邊緣膜質(zhì),常撕裂,有紫色長尖頭;舌狀花約30個,舌片白色,長8-10mm;管狀花長達5mm,裂片長1.5mm;花柱附片長0.5mm。冠毛1層,白色或稍紅色,有糙毛。瘦果狹倒卵圓形,被疏短毛?;ā⒐?-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緣。
【性味】味辛;性溫
【功能主治】發(fā)散風(fēng)寒;止咳平喘。主風(fēng)寒感冒;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各家論述】《四川中草藥》:有祛風(fēng)散寒:止咳平喘、消炎的功能。用于感冒、哮喘、肺結(jié)核咳嗽、氣管炎、蛇咬傷。
【摘錄】《中華本草》
對于蓑衣蓮的功效與作用大家應(yīng)該知道了吧,蓑衣蓮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是很常見的中藥藥材,對我們的身體很有好處。
小血藤葉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dāng)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小血藤葉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guān)于小血藤葉的相關(guān)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味子科植物鐵箍散的葉。
【原形態(tài)】落葉或半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2-3m。根圓柱形,木質(zhì)而堅硬,略彎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單葉互生;葉革質(zhì);葉柄長0.5-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呈圓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齒,上面綠色,嫩葉上面有時有淺色斑紋,下面略被白粉,側(cè)脈6-8對,不明顯?;ù菩郛愔?;花單生葉腋或簇生,直徑約1cm;花被6-9,排成3輪,最外3片較??;雄蕊6-9,花絲基部稍連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縫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離生,結(jié)果時花托伸長約3-7cm。小漿果球形,直徑5-7mm,熟時鮮紅色。種子腎圓形,種皮光滑?;ㄆ?-8月,果明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300-1500m的向陽低山坡或山溝灌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 葉狹披針形、狹卵狀矩圓形或矩圓形,革質(zhì)或厚紙質(zhì)。長4-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或尾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吘売惺桎忼X;葉表面枯綠色,主脈明顯,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約8mm。氣微香,味辛涼。
【性味】甘;辛;微澀;性平
【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散瘀止血。主瘡癤腫毒;乳癰紅腫;外傷出血;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30g,鮮品可加倍,搗敷;或煎水洗;或干葉研粉撒及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小血藤葉,我們知道小血藤葉其實是一種中藥材,能帶給我們養(yǎng)生的功效,幾乎沒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閑暇之余試試看哦。
近期各大電視頻道推出各種養(yǎng)生節(jié)目,飲食節(jié)目也推出特色養(yǎng)生食療方法,在方方面面都顯示出養(yǎng)生的觀念逐漸在人們的認識中加深,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種養(yǎng)生的藥材小血光藤。
【來源】為馬錢科植物 狹葉蓬萊葛 的 藤莖 。
【原形態(tài)】攀援狀大灌木。葉對生,披針形至橢圓形,長約9厘米,寬約2.5厘米,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無毛;葉柄長6~10毫米?;?~3朵,呈聚傘花序,生于新枝葉腋,具總梗,花梗較長;苞片小形;花萼小,5齒裂,宿存;花冠微黃色,長約8毫米,略成輻狀,筒極短,5深裂,裂片質(zhì)厚,在蕾中成鑷合狀排列,被絨毛或內(nèi)面近于光滑;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上,花藥幾無柄,突出;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1,花柱圓柱形,柱頭2淺裂。漿果球形,紅色,直徑約8毫米。花期7月。
【生境分布】生于中山地區(qū)的半陰處。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安五臟,通九竅,除風(fēng)濕,解寒熱。治腰膝疼痛,小便頻數(shù),跌損勞傷及耳聾。
【用法用量】內(nèi)服:燉肉,4~8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從上文的闡述中我們對于小血光藤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體出現(xiàn)了什么不適的癥狀,可以用中藥的方法去調(diào)理,中醫(yī)治病的歷史久遠,可以放心食用。
小血藤其實就是一種落葉或者半落葉木質(zhì)藤木,但是它的價值問題大家應(yīng)該注意了解,它幫助自己止痛,活血,散瘀,還能夠有效的治療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的問題,而且又可以減少一些副作用的發(fā)生,以下就是關(guān)于小血藤的功效作用介紹具體介紹。
落葉或半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2-3m。根圓柱形,木質(zhì)而堅硬,略彎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單葉互生;葉革質(zhì);葉柄長0.5-1cm;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2cm,寬1-3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呈圓形,邊緣具不明顯的疏齒,上面綠色,嫩葉上面有時有淺色斑紋,下面略被白粉,側(cè)脈6-8對,不明顯?;ù菩郛愔?;花單生葉腋或簇生,直徑約1cm;花被6-9,排成3輪,最外3片較小;雄蕊6-9,花絲基部稍連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縫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離生,結(jié)果時花托伸長約3-7cm。小漿果球形,直徑5-7mm,熟時鮮紅色。種子腎圓形,種皮光滑?;ㄆ?-8月,果明7-10月。
主要價值
編輯
小血藤的功效主治行氣,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麻木;筋骨疼痛,癆傷吐血,經(jīng)閉,腹脹,癰腫。
相關(guān)選方
①治風(fēng)濕筋骨疼痛,跌打損傷:五香血藤根,泡酒內(nèi)服。
②氣滯腹脹:五香血薛,水煎點酒服。
③治骨折:五香血藤根、葉,搗爛外敷。
④治瘡癤、乳癰紅腫及刀傷出血:五香血藤葉,搗爛敷。(選方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黃龍?zhí)?、香巴戟?/p>
上述的內(nèi)容分析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小血藤通常用于治療行氣止血活血散瘀,或者是風(fēng)濕麻木,以及筋骨疼痛問題。對于女性存在的經(jīng)閉,腹脹也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以說當(dāng)我們更加注重這些常識的認識和了解之后,這樣更有助于發(fā)揮它的保健價值。
隨著現(xiàn)代人生活壓力加大,養(yǎng)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最受人歡迎的還是中國傳統(tǒng)的老中醫(yī),還有經(jīng)過上千年檢驗的中藥。比如說山藤藤果,那么山藤藤果究竟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Rupr.的果實。
【原形態(tài)】山葡萄 木質(zhì)藤本,長達15m。幼枝初具細毛,后變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4-12cm,被柔毛;葉片寬卵形,長4-17cm,寬3.5-18cm,先端尖銳,基部寬心形,3-5裂或不裂,邊緣具粗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短毛?;▎涡?,雌雄異株,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8-13cm,花序輪具白色絲狀毛;花小,雌花內(nèi)具5個退化雄蕊;雄花內(nèi)雌蕊退化;花萼盤形,無毛;花瓣5;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約1cm,黑色?;ㄆ?-6月,果熟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緣。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主煩熱口渴;尿路感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現(xiàn)在知道山藤藤果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山藤藤果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xué)問哦。
小果野葡萄藤是我們?nèi)粘I钪惺殖R姷囊环N中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對于小果野葡萄藤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下。
【別名】補刀藤、穿過山、山葫蘆、假葡萄、葡萄血藤、野葡萄、大血藤、果麻栓。
【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小果野葡萄的根皮或莖葉。
【原形態(tài)】小果野葡萄 木質(zhì)藤本。有間斷性卷須;枝圓柱狀,幼枝和葉柄有白色蛛絲狀綿毛,老時逐漸脫落。單葉互生;葉柄長2.5-6cm;葉片卵狀心形,長3.5-9cm,寬3-9cm,先端漸尖,基部寬心形,邊緣有疏而短的尖鋸齒,兩面無毛;5條基出脈在下面隆起,網(wǎng)脈明顯?;s性,圓錐花序與葉對生,長5.5-13cm,花序軸細,有時有白色蛛絲毛;花?。换ㄝ啾P狀,無毛;花瓣5,長1.5-2mm,先端合生成帽狀;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上位。漿果近球形,直徑4-8mm,熟時深藍色。種子2-4顆,背面有橫紋?;ㄆ?-8月,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灌木林中。
【性味】澀;平
【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清熱解毒。主風(fēng)濕癱瘓;勞傷;赤??;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小果野葡萄藤的介紹,我們對于小果野葡萄藤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小果野葡萄藤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wù)。
山藤藤秧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山藤藤秧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山藤藤秧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野葡萄、山葡萄
【來源】為葡萄科葡萄屬植物 黑水葡萄 Vitis amurensis Rupr.,以 根、藤、果實 入藥。秋季采根及果實,夏季采藤,曬干。
【性味】酸,涼。
【功能主治】根、藤:祛風(fēng)止痛。用于外傷痛,風(fēng)濕骨痛,胃痛,腹痛,神經(jīng)性頭痛,術(shù)后疼痛。
【用法用量】根、藤:1~3錢,果: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全展選編·外科》
雖然山藤藤秧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