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粟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社會不斷發(fā)展,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了社會性的話題,養(yǎng)生不應只是延年益壽的投機,而應從年輕開始。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野粟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中醫(yī)在治病的時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藥的,而作為中藥材一種的野粟也是被經(jīng)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來說說野粟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莠狗尾草的谷粒。
【原形態(tài)】莠狗尾草,多年生草本,叢生,具短節(jié)狀根莖或根頭。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90cm。葉鞘壓扁具脊,近基部常具枯萎纖維的老葉鞘,鞘背無尾;葉舌為1圈短纖毛;葉片質(zhì)硬,常卷折呈線形,長5-30cm,寬2-5mm,無毛或上面近基部具長柔毛,先端漸尖,邊緣略粗糙。圓錐花序稠密呈圓柱狀,頂端稍狹,長2-7cm,寬約5mm(剛毛除外),主賀具短細毛,剛毛粗糙,5-12枚,長5-10mm,錢黃色,褐銹色或淡紫色到紫色;小穗橢圓形,長2-2.5mm,先端尖;第1穎卵形,長為小穗的1/3,具3脈,第2穎寬卵形,長為小穗的1/2,具5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或略短,具5常中性,少數(shù)有3枚雄蕊;第2小花兩性,外稃軟骨質(zhì)或革質(zhì),具較細的橫皺紋,先端尖,邊緣狹內(nèi)卷包裹同質(zhì)扁平的內(nèi)稃;鱗被枯形,頂端較平,具多數(shù)脈紋;花柱基部聯(lián)合?;?、果期2-11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曠野、路邊。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主五勞虛燒;婦人干血勞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野粟,野粟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野粟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藥材也是千奇百怪,各種各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材粟糠。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種皮。
【原形態(tài)】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須根粗大。稈粗裝,直立,高0.1-1m。葉鞘松裹莖稈,密具疣毛或無毛,先以近邊緣及葉片接處的背面為密,邊緣密具纖毛;葉舌為1圈纖毛;呀片長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5cm,寬5-33mm,先端尖,基部鈍圓,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圓錐花序呈圓柱狀或近紡錘狀,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間斷,長10-40cm,寬1-5cm,常因品種的不同而變異主軸密被柔毛,剛毛顯著長于或稍長于小穗,黃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2-3mm,黃色,褐色或紫色;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具3脈,第2穎稍短于或長為小穗的3/4,先端鈍,具5-9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基內(nèi)稃薄紙質(zhì),披針形,長為其2/3,第2外稃等長于第1外稃,卵圓形或圓球形,質(zhì)堅硬,平滑或具細點狀皺紋,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穎分離脫落;鱗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狀;花柱基部分離?;ā⒐谙?、秋季。
【生境分布】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主痔漏脫肛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燒煙熏。
【摘錄】《中華本草》
知道了粟糠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才可以得到它預期的效果。
對于治療疾病,很多人會選擇中醫(yī)來調(diào)理,事實也證明中醫(yī)調(diào)理時間雖然長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錯的,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種療效非常好的中藥方劑金粟湯,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陳皮(去白)一兩一分,車前子(炒)四兩,干姜(炮)二兩,甘草(炒)、罌粟殼(去瓤.蒂.蜜炒),各半斤。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室女、小兒一切下痢,無問新久,冷熱不調(diào),日夜無度,臍腹絞痛即痢,肢體困倦,小便閉澀,不思飲食,漸加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錢,水一盞,棗一個,生姜二片,煎至七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或飯飲調(diào)下亦得。
【注意】忌生冷、油膩、魚腥、醬等。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粟米2兩,半夏(生姜汁浸5宿,切,焙)2兩,甘草(炙)1兩,人參半兩,白術(shù)1兩,桂(去粗皮)1兩,檳榔(銼)4枚。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溫中調(diào)氣。主妊娠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水1盞,生姜3片,煎6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五
【處方】陳皮(去白)1兩1分,車前子(炒)4兩,干姜(炮)2兩,甘草(炒)半斤,罌粟殼(去瓤蒂,蜜炒)半斤。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丈夫、婦人、室女、小兒一切下痢,無問新久,冷熱不調(diào),日夜無度,臍腹絞痛即痢,肢體困倦,小便閉澀,不思飲食,漸加羸瘦;傷生冷,脾胃怯弱,飲食不消,腹脹雷鳴,泄瀉不止,連月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大錢,水1盞,加大棗1個,生姜2片,煎至7分,空心食前稍熱服,或飯飲調(diào)下亦得。
【注意】忌生冷、油膩、魚腥、鲊醬等。
【摘錄】《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
看了上文對金粟湯的介紹,我們應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粟芽因為有著高價值的藥理功效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隨意的進行使食用,否則會對身體生一些不好的影響的,我們需要在食用前對它進行了解,你準備好了嗎?
【別名】蘗米(《別錄》),粟蘗(《本草衍義》)。
【來源】為 粟 的 發(fā)芽穎果 。將粟谷入水中浸透,撈出置筐內(nèi),上蓋稻草,每日灑水4~5次,保持濕潤,至芽長2~3毫米許,取出曬干。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
【生境分布】主產(chǎn)華北各地。
【性狀】干燥粟芽呈小球形,徑約1毫米。表面淡黃色,有外稃與內(nèi)稃包圍,多數(shù)均已裂開,露出長約1~3毫米的初生根(芽),或無初生根。剝?nèi)ぜ礊楣麑崳砻娴S色,光滑,基部有黃褐色的胚,長約1毫米,胚乳近白色。質(zhì)堅,斷面粉質(zhì),氣無,味微甜。以黃色、有芽、顆粒勻整者為佳。
【炮制】炒粟芽:取粟芽置鍋內(nèi)以文火炒至黃色為度。取出放涼。亦有炒至焦黃色者。
【性味】①《別錄》:"味苦,無毒。"
【歸經(jīng)】《本草匯言》:"入脾、胃二經(jīng)。"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食積脹滿,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通過本篇文章對粟芽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粟芽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粟芽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粟芽的重要性。
生病會給我們身體帶來巨大的危害,嚴重的可導致身體功能紊亂等問題,中藥方劑在一些疾病上有著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參粟湯。
【處方】人參1兩,陳粟米1兩半,生姜(切碎)5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4兩(與生姜同杵,曬干)。
【制法】上同入銀石鍋中,慢火炒令焦黃,為粗末。
【功能主治】干嘔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去核),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微熱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三
【處方】人參、款冬花、罌粟殼(醋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久嗽,脾胃如常,飲食不妨者。痢疾氣虛。
【用法用量】水煎,加阿膠1錢,烏梅1枚,臨臥服。
【摘錄】《證治要訣類方》卷一引《局方》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也已經(jīng)了解了參粟湯的組成藥材等,也證明了這款方劑的純天然無公害。大家可以放心服用。
大家都知道金粟丹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金粟丸
【處方】母丁香1兩,草龍膽1兩,厚樸(生姜汁制)1兩,好朱砂(細研,水飛)1兩,青黛(研)1兩,干蟾5枚(涂酥炙焦黃),夜明砂(微炒)半兩,訶子皮(微炮)半兩,蟬殼半兩,川黃連(冬用)2兩,(夏用)1兩,(上為細末),麝香(研)半兩。
【制法】上藥一處拌勻,用煉蜜一半,白面糊一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腹大疳瘦,如吃泥土,泄利不調(diào)。
【用法用量】每服10粒,米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張渙方
有關(guān)金粟丹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guān)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大家都知道金粟丸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處方】沉香2錢,丁香2錢,木香2錢,青皮(醋炒)5錢,陳皮5錢,莪術(shù)5錢,檳榔5錢,巴霜5錢,烏梅肉5錢。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九種心胃疼痛,兩脅脹滿。
【用法用量】每用10丸,姜湯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二
【別名】雌黃方、雌黃丸
【處方】葉子雌黃一兩。
【制法】上為細末,用紙筋泥固濟小盒子1個,令干,勿令泥厚,將泥入盒子內(nèi),水調(diào)赤石脂封盒子口,更以泥封之,候干,坐盒子于地上,上面以未入窯瓦坯子彈子大壅盒子,令作一尖子,上用炭10斤,簇定頂上,著火一熨斗籠起,令火從上漸熾,候火消3分去1,看瓦坯通赤,則去火候冷,開盒子取藥,當如鏡面光明紅色,入乳缽內(nèi)細研,湯浸蒸餅心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久嗽,暴嗽,勞嗽。
【用法用量】雌黃方(《普濟方》卷一五七),雌黃丸(《準繩·類方》卷二)。
【摘錄】《證類本草》卷四引《勝金方》
【處方】谷精草(寒食前后花出時收,令干)1兩,白薔薇根(花出時收用)1兩,丁香末1兩,蝦蟆1兩(雄者;干炙為末),朱砂。
【制法】取上2味,端4日用水1斗浸1宿,端午日煎至3升,去滓,澄清,重于小鐺中煎成膏,后入丁香、蝦蟆末令勻,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五疳。
【用法用量】方中朱砂用量原缺。
【摘錄】《圣惠》卷八十六
【處方】胡黃連1分,犀角(鎊)1分,丁香1分,木香1分,天竺黃1分,晚蠶蛾(微炒,為末)1分,牛黃(研)1分,丹砂(研)1分,雄黃(研)1分,龍腦(研)1錢,麝香(研)1錢,粉霜(研)1錢,蟾酥1錢。
【制法】上為末,再同研勻,用牛膽汁化蟾酥為丸,如黃米大。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涎盛,風虛吐逆,疳氣黃瘦,吐瀉后生風。
【用法用量】每服1丸,溫水化下。如驚風搐搦,先用1丸,溫水化,灌在鼻內(nèi),隨搐左右,良久以嚏為效,后用溫水化下3-5丸;若吐逆不止,以倒流水化下2-3丸。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九
【處方】雌黃、雄黃、信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糯米粽和丸,如蘿卜子大。
【功能主治】咳嗽,不問新舊。
【用法用量】每服4丸,食后、臨臥茶清送下。
【注意】忌熱物。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七引《內(nèi)外傷辨》
【處方】凈黃連1兩,神曲1兩(別研為末,作糊),川芎半兩,枳殼半兩,谷芽(凈洗,焙干)半兩,赤茯苓(去皮)半兩,白芷半兩,南木香半兩。
【制法】上除木香別銼不過火,余6味焙,入木香同為末,用神曲末煮糊為丸,如粟殼大。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每服70-100丸,空心溫米清湯下,不拘時候。
【摘錄】《活幼心書》卷下
【處方】粟殼(去筋,蜜炒)1兩,五味子半兩,杏仁(炒)半兩,胡桃肉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嗽。
【用法用量】水1盞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五七
看完上面的對于金粟丸的相關(guān)描述后,大家是否感覺到了我們傳統(tǒng)醫(yī)學的偉大和神秘?我們平時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會對大家有所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