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排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果的功效。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養(yǎng)生知識。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做的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小果排草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中藥材對疾病的治療,大部分都有著不錯的效果,比如小果排草,下面我們就來對小果排草的相關信息做一個基本的介紹。
【別名】合血香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小果香草的全草。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株高10-25cm。干后芳香。根須狀。莖通常多條叢生,近直立或上升,下部常匍地生根,圓柱形或微具肋,基部直徑約1.5mm,上部密被紅褐色短柄腺體。葉互生,位于莖下部的退化成鱗片狀,中部葉柄長4-8mm,被褐色短柄腺體;葉片卵形,菱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向上漸次變狹成卵狀披針形,長1.5-3(-6)cm,寬0.7-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很少近圓形,邊緣微呈波狀,無毛或幼時上面疏被小剛毛,下面被短柄腺體,兩面網(wǎng)脈明顯。花單生于莖上部葉腋;花梗纖細,長2-4m,疏被短柄腺體;花萼長3.5-4mm,5深裂近達基部,裂片自卵圓形的基部漸尖成鉆形;花冠黃色,長7-10mm,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長圓形,寬2.7-4mm,先端圓鈍;雄蕊5,花絲基部連合成高0.75mm的環(huán)并與花冠基部合生,分離部分不明顯,約與花藥的心形基部等長,花藥長3-4mm,先端開裂;花柱纖細,長3.5-5mm,子房上位,1室。蒴果直徑3-4mm,與葶片近等長。種子多數(shù),多角形?;ㄆ?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2150m的林下、溪邊和草叢中。
【化學成份】從揮發(fā)油中鑒別出106種化合物,主要有月桂酸(lauric acid),龍腦(borneol)和六氫金合歡烯基丙酮(hex-ahydrofarnesyl acetone);從地上部分分離出5種化合物,分別鑒定為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3-O-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erol-3-O-glucopyranoside),2-三十三烷酮(2-tritriacontanone),棕桐酸十六醇酯(hexadecyl palmitate)和仙客來甙元A-3-O-β-D-吡喃木椿(1→2)-β-D-吡喃葡萄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甙;cyclamiretin A-3-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2)-β-D-gucopyranosyl(1→4)]-a-L-arabinopyranoside]。
【性味】甘;辛;性平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平喘。主感冒;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小果排草的一些相關知識的介紹,是不是對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呢?希望大家可以把小果排草運用到生活中,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Ys630.com相關知識
冠果草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冠果草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冠果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土紫菀、假菱角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 冠果草 的 全草 。秋季采,曬干,切段。
【原形態(tài)】一年生水生草本,簇生水底。葉浮水面,膜質(zhì),闊卵形或圓形,長4~6厘米,寬3~5厘米,前端渾圓,基部深心形,青綠色,光滑無毛,脈放射狀,不明顯;葉柄長短視水之深淺而定,三棱形??偁罨ㄐ蜷L10~20厘米,生于露出水面少許的花莖上;花白色,有肥壯的短柄,排列成不整齊的花輪,上輪為雄花,下輪為兩性花;花瓣卵形,參差不齊。瘦果極扁平,有翅,翅緣有深齒裂?;ㄆ谙?、秋。
【生境分布】生于水田或池沼中。分布我國西南部和南部。
【性味】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冶肺炎咳嗽,痢疾。搗敷治癰腫初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南寧市藥物志》
從上文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它冠果草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是很高的,能夠治療一些疾病,還可以作為食療的原料,的確是健康養(yǎng)生的好選擇。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小畫眉草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別名】蚊蚊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星星草(《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 小畫眉草 的 全草 。夏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莖直立或斜上,細弱。葉線形,扁平,長5~15廈米,寬2.5~5毫米,上面粗糙,下面主脈及邊緣具腺體;葉鞘亦具有腺點,尤于主脈上較為顯著,除鞘口具須毛外,其脈間以及邊緣亦具稀疏的長柔毛;葉舌為一圈纖毛。圓錐花序開展,分枝單生;小穗線狀長圓形,深綠或淡綠色,含4至多數(shù)小花,小穗柄具腺體;穎片銳尖,近于相等或第一穎稍短;外稃寬卵圓形,先端鈍,內(nèi)稃稍短于外稃,宿存。穎果近球形?;ㄆ?~7月。
【生境分布】生于荒蕪田野、草地及路旁。分布山東、江蘇、安徽、河北、河南、陜西、寧夏、山西、內(nèi)蒙古等地。
【性味】《寧夏中草藥手冊》:"淡,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利尿。治角膜炎,結(jié)膜炎,尿路感染,膿皰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附方】①治眼生云翳,角膜或結(jié)膜發(fā)炎:小畫眉草一兩。水煎服,并外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寧夏中草藥手冊》
雖然小畫眉草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小箭草是一種藥材,如果我們對于它的藥用價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確的利用小箭草去治療一些相關的疾病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別名】零余子佛甲草(《植物學大辭典》),馬屎花(《蘇南種子植物》),珠芽石板菜(《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 珠芽景天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珠芽景天,又名:珠芽佛甲草。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陰濕處或巖石上。分布江蘇、湖北、福建、臺灣、廣東、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澀,無毒。"
【功能主治】《四川中藥志》:"散寒,理氣。治寒熱瘧疾,食積腹痛,風濕癱瘓及瘟疫發(fā)疹。"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8錢;或浸酒。
【摘錄】《*辭典》
上面介紹了小箭草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小箭草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說起小扁草,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種中藥材,那么你對小扁草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嗎?它又該怎么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別名】草蘭花、竹葉蘭、蘭草花、小蘭花
【來源】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尼泊爾鳶尾的根莖或根。
【原形態(tài)】尼泊爾鳶尾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坑写罅坷先~鞘纖維。根莖短而粗;根簇生,肉質(zhì),膨大成紡錘狀,長可達10cm。葉基生,排成2列;葉片條形,花期葉長10-28cm,寬2-8mm,果期長可達60cm,寬6-8mm,先端漸尖,有2-3條縱脈,全緣,基部抱莖。花莖高10-25cm,直徑2-3mm,果期花莖高達35cm,中、下部有1-2枚抱莖的披針形的莖生葉,上部具3-4個分枝;苞片3枚,內(nèi)含2花;花梗長1.3-2.1cm;花藍紫色或淺藍色,直徑2.5-6cm,花被裂片6,排成2輪,花被管長2.5-3.5cm,向上擴大成喇叭狀,外輪中脈上具橘黃色須毛狀附屬物,內(nèi)花被裂片狹橢圓形或倒被外形;雄蕊3,長約2.5cm,花藥淡黃白色;子房下位,三棱狀卵形,長1.2-1.5cm,直徑5-7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彎曲,先端2裂,邊緣具疏齒。蒴果卵圓形,長2.5-3.5cm,直徑1-1.2cm,先端有短喙;種子盤狀,扁平,黑褐色?;ㄆ?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荒坡或巖縫中。
【化學成份】根含尼鳶尾黃素(irisolone),尼泊爾鳶尾立黃酮(irisolidone)。
【性味】甘;平;有毒
【功能主治】補益肺腎;活血解毒。主肺虛咳嗽;腎虛腰痛;坐骨神經(jīng)痛;傷腫;疔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孕婦禁服。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小扁草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小扁草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排錢草的簡介
原生形態(tài),排錢草,又名:笠碗子樹、尖葉阿婆錢、錢串木、錢排木、阿婆錢。灌木,高0.6~1米。枝纖細,被柔毛。3出復葉,頂端小葉矩圓形,長6~12厘米,側(cè)生小葉比頂生的小2倍,先端鈍,或近尖,基部渾圓形,邊緣稍作波浪形,革質(zhì),上面綠色,禿凈或兩面均被小柔毛;葉柄長6~8毫米??偁罨ㄐ蝽斏皞?cè)生,長8~30厘米或過之,由12~60個傘形花序或叢生花序組成,每一傘形花序隱藏于2個長1~3厘米的圓形、葉狀的苞片內(nèi);花柄長2~3毫米,與萼同被短柔毛;萼長約2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蝶形,白色,長約6毫米,旗瓣橢圓形,翼瓣貼生于龍骨瓣;雄蕊10,2體;雌蕊1,花柱內(nèi)彎。莢果矩圓形,禿凈或被小柔毛,邊緣具睫毛,通常有節(jié)2個?;ㄆ?~9月。生于荒地、山坡疏林下。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地。
排錢草的功效與作用
排錢樹的地上部分。本植物的根(排錢草根)亦供藥用。性味歸經(jīng),《生草藥性備要》: “味淡苦,性平。”入肺,脾,肝三經(jīng)。清熱解毒;祛風行水;活血消腫。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牙疳;風濕痹痛;水腫;膨脹;肝脾腫大;跌打腫痛;毒蟲咬傷。
治療血吸蟲病肝脾腫大,取排錢草干根30克,加水3碗煎成1碗,1次服。隔天服1劑,7劑為一療程。亦可制成丸劑,每次1.25克,日服2次,14天為一療程。療程多少,依病情決定,各療程的間隔時間為7~14天。服用煎劑者,藥后可能出現(xiàn)輕度惡心、四肢無力等副作用,一般不需處理,可自行消失。
例患者服藥1~4個療程經(jīng)3個月后,有90%以上自覺癥狀顯著改善,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肝功能有好轉(zhuǎn),其中谷丙轉(zhuǎn)氨酶好轉(zhuǎn)比較明顯。
治療慢性傳染性肝炎,用法、劑量同上。觀察9例(4例合并血吸蟲病),經(jīng)1~2個療程,在1~3個月后,自覺癥狀均有顯著改善,肝腫大亦有不同程度的縮小、變軟,壓痛減輕或消失,肝功能檢查部分病例有好轉(zhuǎn);個別病例胸部蜘蛛痣在半個月后消失。
排錢草的市場信息
1、排錢草的價格
1-4公斤,16.00。5-49公斤,14.00。50公斤以上,13.00。
2、排錢草的選購方法
排錢草主要以葉完整、色綠、氣清香者的選購。
3、排錢草的保存方法
夏、秋采收,鮮用或切片曬干。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福建排草。
【別名】劉海節(jié)菊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福建過路黃的全草。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株高20-80cm。全株無毛。莖2至多條簇生,直立,基部圓柱形,帶紫紅色,上部因葉基部下延而具4棱,有黑色或深褐色腺條。葉互生或在莖下部近對生,有時3-4枚輪生,莖中部者最大,無柄或近于無柄,葉片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4-14cm,寬9-23m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深綠色,下面帶粉綠色,兩面均密布黑色腺條及腺點;中肋在下面稍隆起,側(cè)脈約5對,有時不明顯,網(wǎng)脈纖細;莖兩端葉較小,近基部的:對常縮小成鱗片狀?;▎紊谇o上半部葉腋,很少在莖端或枝端密集成總狀花序;花梗纖細,長1.5-5cm;花萼長7-11mm,5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寬1-2mm,先端長漸尖,具膜質(zhì)狹邊緣,背面密布黑色腺條和腺點,具3-5脈;花冠黃色,鐘形,長約1cm,先端5裂,基部合生部分長3-5mm,裂片闊卵形,寬約5mm,先端稍鈍,有黑色短腺點;雄蕊5?;ńz基部合生成高約2.5的筒,分離部位長2.5(3.5)-4mm;花藥長圓形,長1.2-2mm;子房無毛;花柱長6-7mm。蒴果球形,淡褐色,直徑3.5-5mm,疏生褐色或黑色短腺條?;ㄆ?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500-850(-1000)m的山坡林緣、草叢中、山谷溪邊及潮濕巖石上。
【性味】辛;微酸;性涼
【功能主治】疏風止咳;清熱解毒。主感冒咳嗽;頭痛目赤;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福建排草的介紹,我們對于福建排草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福建排草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排草香的簡介
株高40-60厘米,干后有濃郁香氣。莖通常2至多條簇生,直立,中部以上分枝,草質(zhì),具棱,棱邊有時呈狹翅狀。葉互生,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5-7厘米,寬1-3厘米,先端銳尖或有時漸尖,基部短漸狹或鈍,很少近圓形或截形,兩側(cè)常稍不等稱,邊緣全緣或微皺呈波狀,無毛或上面被極疏的小剛毛,側(cè)脈4-5對,在下面稍隆起,網(wǎng)脈不明顯;葉柄長2-8毫米?;▎纬鲆干?花梗纖細,絲狀,長1.5-3.5厘米;花萼長2-4毫米,深裂近達基部,裂片卵形或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黃色,長6-8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狹長圓形或近線形,寬1.8-3毫米,先端稍鈍;花絲基部與花冠合生約0.5毫米,分離部分明顯,長約1.25毫米;花藥長3.5-4毫米,頂孔開裂;花柱絲狀,稍長于雄蕊。蒴果近球形,帶白色,直徑3-4毫米,比宿存花萼長?;ㄆ?-7月,果期8-10月。
分布四川、湖北、云南、貴州、廣東、福建等地。
排草香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用于暑濕感冒、胸悶、腹痛吐瀉。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jīng)??鞖?和中,辟穢,祛濕,瘧疾、痢疾、口臭。內(nèi)服:煎湯,5~10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或燒存性研末調(diào)敷。
排草香在川味涼鹵涼菜肴中可增香、防腐的作用。排草香有特殊的香氣,常用作香料,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較為常見。
臨床應用,治療水腫,取排草香根1兩(去枝梗)加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服2次,每次150毫升(兒童酌減)。觀察43例,服藥后1~2天尿量迅速增加,4~5天一般水腫即基本消退。但對原發(fā)疾病仍須行病因治療及對癥處理。
排草香的市場信息
1、排草香的價格
排草香價格從2014年中旬持續(xù)走高,2014年上半年價格還在20-25元之間震蕩徘徊,下半年價格便飆升到60元左右。該品以家種模式為主,一年采收一次,2014年福建等多產(chǎn)區(qū)響應政府整體規(guī)劃,農(nóng)戶用地被征收,產(chǎn)地種植面積減少,產(chǎn)量下滑,產(chǎn)地產(chǎn)新結(jié)束后貨源就已售罄。市場需求量正常,商家惜售,價格一路高升。
2、排草香的選購方法
選用帶根的排草香,香味更濃不易用到假貨。
3、排草香的保存方法
夏季開花時采收、曬干。
小被單草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小被單草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于小被單草的相關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別名】太極草、狗奪子(《滇南本草》),水筋骨、高果果鳥、稱筋散(《云南中草藥》),小九股牛、大被單草、大鵝腸菜(《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 狗筋蔓 的 全草 。夏、秋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干用。
【原形態(tài)】狗筋蔓(《救荒本草》)
【生境分布】生于森林灌叢間、濕地或河邊等處。分布我國西南,臺灣及東北。
【性味】《云南中草藥》:"甘淡,溫。"
【功能主治】《云南中草藥》:"接骨生肌,祛瘀止痛。治骨折,跌打損傷,風濕關節(jié)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2~5錢。外用:鮮草搗敷。
【摘錄】《*辭典》
其實只有在實踐后才會知道它的好處。就如同上面介紹的中藥小被單草,原來小被單草還可以治療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適量的食用還是有不少好處的。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小果衛(wèi)矛。
【來源】藥材基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小果衛(wèi)矛的根、莖。
【原形態(tài)】小果衛(wèi)矛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6m。小枝有細小瘤狀皮孔。葉對生;葉柄長8-15mm;葉卵形或橢圓形,長4-7cm,寬3-4cm,先端漸尖,邊近全緣,側(cè)脈6-8對,排列較密,明顯。聚傘花序一至二回分枝,花黃綠色,直徑5-8mm,4數(shù);雄蕊有明顯花絲,雌蕊有時退化不育。蒴果扁球形,直徑6-8mm;種子有紅色假種皮。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或平地、河邊。
【功能主治】祛風濕;強筋骨。主風濕痹痛;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小果衛(wèi)矛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小果衛(wèi)矛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中藥對我們的身體有著不同的功效,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味中藥:大果琉璃草,它具體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
【別名】展枝倒提壺、大賴毛子
【來源】紫草科 大果琉璃草 Cynoglossum pari catum Steph.,以 根 入藥。
【生境分布】遼寧、吉林、華北、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新疆。
【性味】淡,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治扁桃體炎,瘡癤癰腫。
【用法用量】3~5錢,水煎服,每日2次。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現(xiàn)在知道大果琉璃草的作用了吧。以前還不知道大果琉璃草是這等有價值的東西,這說明我們的見識還不夠廣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養(yǎng)生途徑,其實想要養(yǎng)生,生活處處皆學問哦。
小果薔薇的簡介
小果薔薇攀援灌木,高2-5米;小枝圓柱形,無毛或稍有柔毛,有鉤狀皮刺。小葉3-5,稀7;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稀長圓披針形,長2.5-6厘米,寬8- 2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邊緣有緊貼或尖銳細鋸齒,兩面均無毛,上面亮綠色,下面顏色較淡,中脈突起,沿脈有稀疏長柔毛;小葉柄和葉軸無毛或有柔毛,有稀疏皮刺和腺毛;托葉膜質(zhì),離生,線形,早落?;ǘ喽涑蓮蛡惴炕ㄐ?花直徑2-2.5厘米,花梗長約1.5 厘米,幼時密被長柔毛,老時逐漸脫落近于無毛;萼片卵形,先端漸尖,常有羽狀裂片,外面近無毛,稀有刺毛,內(nèi)面被稀疏白色絨毛,沿邊緣較密;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凹,基部楔形;花柱離生,稍伸出花托口外,與雄蕊近等長,密被白色柔毛。果球形,直徑4-7毫米,紅色至黑褐色,萼片脫落?;ㄆ?-6月,果期7-11月。產(chǎn)中國江西、江蘇、浙江、安徽、湖南、四川、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區(qū)。多生于向陽山坡、路旁、溪邊或丘陵地,海拔250-1300米。
小果薔薇的功效與作用
化學成份:根皮含鞣質(zhì)約57.3%,其它,尚含有機酸、皂甙、樹脂、糖類、淀粉、蛋白質(zhì)、無機鹽等。
根、嫩葉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子宮脫垂,痔瘡,脫肛,外傷出血;果實治療不孕癥《滇省志》。
根(小金櫻)、果實(小金櫻子):苦、辛、澀,溫。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止血解毒,補脾固澀。用于風濕關節(jié)病,跌打損傷,陰挺,脫肛。
花(白殘花):苦、澀,寒。清熱化濕,順氣和胃。
葉:苦,平。解毒消腫。外用于癰瘡腫毒,燒、燙傷。
小果薔薇的嫩枝葉,牛、羊采食,老化后不食。粗蛋白質(zhì)、粗脂肪含量較高,氨基酸總量也較高特別是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較高,對羊和牛有一定的飼用價值。其他用途固土保水、綠化美化、蜜源,花可提取芳香油。根人藥祛風除濕,小兒夜尿、止咳化痰、解毒消腫。
小果薔薇的市場信息
1、小果薔薇的價格
暫無報價
2、小果薔薇的選購方法
藤狀灌木,長約5米,莖枝具硬鉤狀刺,小枝較細。小葉3~7片,寬卵形至橢圓形,長1.5~5厘米,寬0.8~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內(nèi)彎的細尖鋸齒,無毛;葉柄和葉軸散生鉤狀皮刺?;üiL1厘米余,被柔毛;花萼5裂,裂片披針形,邊緣羽裂;花冠白色,形似薔薇而小,直徑約2.5厘米,花瓣5,倒卵狀矩圓形,凹頭;雄蕊多數(shù),外長內(nèi)短;雌蕊心皮多數(shù),花柱伸出萼筒,被白毛柔毛。薔薇果近球形,肉質(zhì),直徑約5毫米,熟后紅色。
3、小果薔薇的保存方法
洗凈切碎曬干。放于通風、干燥的地方。
中藥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錯,但我們在食用前還是要進行一些了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小果梔子這個藥材的一些常識。
【別名】水黃枝、水梔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狹葉梔子的果實及根。
【原形態(tài)】狹葉梔子,灌木,高0.5-3m。全株無毛。小枝纖弱。葉對生,常密集;托葉膜質(zhì),長7-10mm,脫落;葉片薄革質(zhì),條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3-8cm,寬4-10mm,先端鈍,基部下延,邊緣常反卷。花單生于小枝頂端,白色,芳香,盛開時直徑達4-5cm;具短梗;萼筒倒圓錐形,長約1cm,頂部5-7裂,裂片狹披針形,與萼筒等長或更長;花冠高腳碟狀,花冠筒長4-6cm,先端5至多裂,盛開時裂片外反,長圓狀倒卵形,長2.5-3.5cm;花絲短,花藥伸出,線形,長約1.5cm,基部外彎;柱頭棒狀,頂部膨大。果實橢圓形,長1-2.5cm,直徑1-1.3cm,有微棱,棱的上下兩端有狹翅,具宿存而增大的花萼?;ㄆ?-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溪澗旁或河的兩岸。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黃疸;感冒發(fā)熱;吐血;衄血;尿血;腎炎水腫;癤腫癰疽;燒燙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 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述這些都是關于小果梔子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