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巴子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彪S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如何避免走入有關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的誤區(qū)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野巴子的功效與作用”,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野巴子的作用有哪些?野巴子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野巴子。
【別名】崩瘡藥(《廣西藥植名錄》),狗尾巴香、香芝麻蒿、皺葉香薷(《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 細皺香薷 的 全草 。秋季采集。陰干用。
【原形態(tài)】直立灌木,高0.5~1.5米。莖灰褐色,外皮有不規(guī)則裂紋,多分枝,分枝向上升,枝條黃褐色,有細條紋,具粉白色短柔毛。單葉對生;具長柄;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長1~3厘米,寬0.6~2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上面綠色,多皺紋,下面白綠色,密被平貼白短柔毛?;ǖ仙虬咨?,小,緊密排成頂生假穗狀花序。小堅果卵圓形,長不超過1毫米?;ㄆ谙募?。
【生境分布】生于荒地、村邊向陽山坡及林下。分布四川、貴州、云南、廣西等地。
【性味】《云南中草藥選》:"辛,涼。"
【功能主治】①《廣西藥植名錄》:"治爛瘡。"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可見,野巴子的藥用價值還是很明顯的。但是野巴子并不是人人可以用,我們可以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判斷一下。
ys630.COm精選閱讀
說起野莧子我們都不陌生,野莧子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藥用功效,經(jīng)常吃野莧子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別名】莧菜子、青葙子、西風谷
【來源】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凹頭莧或反枝莧的種子。
【原形態(tài)】1.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莖斜上,基部分枝,微具條棱,無毛,淡綠色至暗紫色,上部暗紅帶綠,平臥上升。單葉互生;葉柄長1-3.5cm;葉片卵形或菱狀卵形,長1.5-4.5cm,寬1-3cm,先端凹缺或鈍,基部闊楔形,全緣或稍呈波狀?;▎涡曰螂s性,花??;簇生葉腋或成頂生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干膜質(zhì),長圓形;花被片3,細長圓形,先端鈍而有微尖,向內(nèi)曲;雄蕊3;柱頭3或2,線形,果熟時脫落。胞果扁卵形,不裂,近平滑或略具皺紋。種子環(huán)形,黑色至黑褐色,邊緣具環(huán)狀邊?;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庭園、路邊等處。
【性狀】性狀鑒別 種子環(huán)形(凹頭莧)或近球形(反枝莧),直徑0.8-1.5mm。前者表面紅黑至黑褐色,邊緣具環(huán)狀邊。后者棕色或黑色,邊緣鈍,略有光澤。氣微,味淡。
【化學成份】種子油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油酸(o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leic acid)。
【性味】甘;性涼
【歸經(jīng)】肝;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利尿。主肝熱目赤;翳障;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對野莧子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行,而且野莧子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野拔子是一種很普通的中藥。雖然它很普通,卻是有著很多神奇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英文名】all-grass of Rugulose Elsholtzia
【別名】香蘇草、野蘇、野香蘇、崩瘡藥、掃把茶、膜悠麻、小蘇蘇棵、里香薷、狗尾巴香、山香、鬼米香條、小野菝子、滿山香、小壩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細皺香薷的全草。
【原形態(tài)】細皺香薷,半灌木,高0.3-1.5m。枝四棱形,密被白色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0.5-2.5cm,密被白色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狀菱形,長2-7.5cm,寬1-3.5cm,先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具皺紋,被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絨毛。輪傘花序多樺密集成假穗狀花序,著生于主莖及側枝頂部,長5-15cm,序軸密被灰白色絨毛;苞片鉆形,被灰白色絨毛;苞片鉆形,被灰白色絨毛;花萼釧形,長約1.5mm,外面被灰白色絨毛,萼齒5;花完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外面被柔毛,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圓形,邊緣嚙蝕狀,側裂片短,半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伸出,花絲略被毛,花藥2室;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頭2裂。小堅果長圓形,長約1mm,淡黃色。花期9-11月,果期10-12月或翌年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2800m的山坡草地、空曠地、路旁、林下或灌叢中。
【性狀】性狀鑒別,莖呈方柱形,長30-150cm,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不規(guī)則裂紋和白色短柔毛。葉對生,皺縮或脫落,展平后呈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長1-3cm,寬0.5-2cm,表面暗綠色,有皺紋及粗毛茸,背面灰綠色,密生灰白色短柔毛;葉柄長0.5-2.5cm。在頂端或葉腋可見假穗狀花序,花黃白色。氣香,味辛、涼。
【性味】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解表退熱;化濕和中。主感冒發(fā)熱;頭痛;嘔吐泄瀉;痢疾;爛瘡;鼻衄咳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2g。
【各家論述】1.《廣西藥植名錄》:治爛瘡。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的野拔子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野拔子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野茶子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野茶子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野茶子的功效等。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 鈍葉柃 的 果實 。
【原形態(tài)】小灌木,高1~2米。小枝較粗糙。葉互生,革質(zhì),葉形變化很大,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5~5.5厘米,先端鈍或渾圓或微凹,基部楔形,近全緣或上半部略有細齒,兩面光滑無毛?;ㄐ?,單性,雌雄異株,腋生,通常成束生于短的花序梗上;萼片5,近圓形;花瓣5;雄蕊10;子房3室,花柱頂端3淺裂。漿果直徑約3毫米,紫紅色,頂端有1殘留的花柱?;ㄆ?~4月。
【生境分布】生于低山區(qū)的林中。分布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止渴,醒腦。治暑熱口渴,小便不利,腸炎瀉痢及頭昏目眩。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附方】治腸炎瀉?。阂安枳印ⅠR齒莧、板藍根、山石榴、仙鶴草。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對于野茶子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野茶子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由于中藥副作用較小,所以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想要用中藥材調(diào)理身體。在這里就給大家介紹一種藥材野鴉椿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別名】雞眼睛(《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省沽油科植物 野鴉椿 的 果實 或 種子 。8~9月采收成熟果實或種子,曬干。
【原形態(tài)】野鴉椿(《植物名實圖考》),又名:楓檿樹、雞矢柴、雞眼椒、鳥腱花、雞肣花、花溴木、秤桿木、淡椿子、紅果栲、木魚柴、野山漆、開口椒、狗頭椒、夜夜椿、雞肫子。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山谷、河邊的叢林及灌叢中。分布河南、山西、江蘇、浙江、湖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貴州、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25~30%。莢含異槲皮甙,矢車菊素3-木糖-葡萄糖甙和黃芪甙。樹皮含鞣質(zhì)。
【藥理作用】黃芪甙與其他黃酮類相似,略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對大鼠離體小腸、膀胱有解痙作用:對大鼠還有些利膽作用;靜脈注射對犬有利尿作用,而口服無效;對呼吸、血壓皆無明顯影響。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微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消腫止痛。治胃痛,寒疝,瀉痢。脫肛,子宮下垂,睪丸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雞眼睛,燉黑雞頭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野鴉椿子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艾草分為兩種,一種是家艾草,是人們?nèi)斯しN植的艾草,一種叫野艾草,也就是野生的艾草。野艾草的生命力非常強盛,在自然界的很多地方都能夠生存,數(shù)量也非常的多。野艾草除了生命力強大之外,它也是一種功效很強,對于人體有著極大好處的中藥材。那么,野艾草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1、理氣活血
理氣活血是以野艾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不但能調(diào)理氣血,能活血之痛,平時可以用于女性月經(jīng)不調(diào)和,經(jīng)期腹痛等不良癥狀的預防與調(diào)理,另外女性在懷孕以后,如果出現(xiàn)胎動不安,也可以食用適量的野艾草就能癥狀明顯好。
2、祛風除濕
人體內(nèi)風濕因子過多,濕毒過重以后就會引發(fā)多種疾病,會讓風濕關節(jié)痛和濕疹以及黃疸等疾病高發(fā),如果平時能多用野艾草煮水以后泡腳就能祛風除濕,也能有效減少這些疾病發(fā)生,對維持人體健康有很在的好處。
3、預防感冒
野艾草能去除人體內(nèi)風寒,平時人們不小心受了風寒以后可用野艾草煮水喝,就能把身體內(nèi)的寒氣去掉,能有效減少風寒感冒的發(fā)生。另外人們感冒以后如果出現(xiàn)頭痛或者身重無力等不良癥狀,也可以用野艾草進行調(diào)理,可以用它做艾薰也可以用它煮水喝。
4、驅除蚊蟲
野艾草具有獨特的香氣,它含有大量天然揮發(fā)油,平時把它擺放在室內(nèi),這種氣味能揮發(fā)到室內(nèi)空氣中,而蚊蟲十分害怕這種氣味,它們會自動選擇遠離,所以野艾草就能起到明顯的驅蚊作用,在夏天把它擺放在室內(nèi)對保持室內(nèi)環(huán)境有很大的好處。
野薄荷是常見的植物,在平時也是多年生長的草本植物,非常受人們歡迎,而且價值也很高,野薄荷中富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等多種功效成分,其中最常見的是胡蘿卜素,在平時可以用來泡水喝,也可以在做飯做菜的時候加在調(diào)味料里,能起到調(diào)味作用,在使用的時候也要及時的清洗干凈。
野薄荷的功效與作用
薄荷別名亞洲薄荷、薄荷草、野薄荷、魚香草、仁丹革、土薄荷、蘇薄荷、鬼香草、水益母、接骨草、見腫消等。分布廣泛,在亞洲的熱帶地區(qū)、溫帶地區(qū)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朝鮮、日本和北美洲等地均有自然分布。我國薄荷資源豐富,各省均有野生或人工栽培的薄荷出產(chǎn)。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高達60厘米。莖多分枝,上部被微柔毛,下部沿棱被微柔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基部以上疏生粗牙齒狀鋸齒,兩面被微柔毛;葉柄長0.2~1厘米,被茸毛。輪傘花序腋生,球形,徑約1.8厘米,花序梗長不及3mm?;ü<殻ㄝ喙軤铉娦危L約2.0mm,外被茸毛及腺點,脈不明顯,萼齒,窄三角形;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長約4mm,稍被微柔毛,上裂片2裂,余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長約Smm。小堅果卵球形,黃褐色,被洼點,千粒重1克左右?;ㄆ?~9月,果期10月。果實熟時呈黃褐色,藏于宿存萼內(nèi)。多在夏、秋二季莖葉茂盛或花開至三輪時采割為佳。可以鮮食,也可曬干或陰干備用于食品或中藥材。
【營養(yǎng)與功能成分】
薄荷以嫩莖葉供食用。每100克可食部分鮮樣含胡蘿卜素1.44毫克,維生素B20.09毫克,維生素C46毫克,薄荷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zhì)、黃酮類、有機酸、氨基酸等成分,鐵、鈉、鋅、鋁等元素含量較高。薄荷莖葉含揮發(fā)油,鮮莖葉含揮發(fā)油,干莖葉。揮發(fā)油中含左旋薄荷腦約、薄荷酮、乙酸薄荷酯3010以及樟腦萜、檸檬萜等藥用成分。
食用部位為唇形科薄荷屬植物薄荷嫩莖葉。薄荷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民間多見薄荷單獨涼拌菜、湯菜、菜羹、菜粥、蒸菜、菜包、涼茶飲料以及與肉食混合涼拌菜等。常見的以薄荷為原料制作的菜肴及其食療作用介紹如下:
(1)涼拌薄荷薄荷300克,精鹽、米醋、香油、生姜末、白糖、味精各適量。薄荷清洗干凈,放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浸透,擠掉一些水,切段,放盤內(nèi)。生姜末、精鹽、米醋、味精、白糖放碗中調(diào)勻,澆在薄荷上,淋上香油即可。特點:色綠味奇,酸甜爽口。功效:辛涼解表。
(2)簿荷西紅柿湯鮮薄荷100克,西紅柿100克,白糖30克,水淀粉20克。薄荷洗凈,切1厘米長的段;西紅柿洗凈,放入沸水中稍燙,去皮、蒂,切1厘米見方的丁。湯鍋置火上,加水600毫升,燒開后加入西紅柿丁、薄荷、白糖,開后用水淀粉勾芡,再開后盛入湯碗即成。特點:色綠透紅、甜酸清爽。功效:解酒疏風。
野杜仲是中藥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對人體的一些疾病進行調(diào)理,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具體的功效有哪些吧。
【別名】四棱子、金絲杜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黑杜仲(《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衛(wèi)矛科植物 大花衛(wèi)矛 的 根、根皮 或 樹皮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常綠喬木或灌木,高達10米。樹皮灰黑色;小枝圓筒形,灰綠色,折斷后有白絲;幼枝黃綠色,有4棱。單葉對生,薄革質(zhì),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邊緣具均勻的細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下面主脈明顯隆起;葉柄長約0.5~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花5~9,總花梗長達5厘米;花大,白色,直徑達2厘米,4數(shù);花瓣圓形,面上有皺紋;雄蕊有細長花絲;子房每室有6~12顆胚珠。蒴果有4銳棱,成熟時呈黃色。種子黑色,外被深紅色的假種皮?;ㄆ?~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溝谷林緣,常見于石灰?guī)r山地。分布浙江、江西、甘肅、陜西、湖北、四川、云南、貴州、湖南等地。
【化學成份】根皮、樹皮含硬橡膠,樹皮中含量為3.38~17.25%。
【功能主治】治腰痛,血瘀閉經(jīng),痛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
【附方】①治腰痛:大花衛(wèi)矛樹皮或根皮一兩,大活血一兩,柘藤根一兩。加酒煎,一日三次分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以上就是的野杜仲相關介紹,相信大家在看過之后就能夠有所了解了。在知道野杜仲的功效和作用后就可以根據(jù)自身體質(zhì)來調(diào)理了。
對于野靛青,大家是比較熟悉的,當然有些人比較陌生。其實野靛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材。那么野靛青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別名】項開口、白牛膝、大青、九頭獅子草、高山辣椒、大葉辣椒草、黃丁苦草、對葉接骨草、綠骨大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爵床科植物 觀音草 的 全草 。夏、秋幸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達80厘米,有灰白色毛。莖有淺槽,節(jié)間長。葉對生,卵形,長3~10厘米,寬1.4~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紊?,淡紅色;苞片2,橢圓形;萼5裂,裂片披針形;花冠筒細長,長約為裂片的2倍以上,裂片2唇狀,上唇近于全緣,下唇3淺裂;雄蕊2,著生于花冠筒內(nèi),花絲有毛,藥2室,絲形,1室在下;花柱絲狀,柱頭2裂。蒴果橢圓形,有毛;種子4粒,黑色,卵圓形而扁,表面有凸起小點?;ㄆ?~10月。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上或叢林間。分布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方各地。
【藥理作用】從印度的一種觀音草屬植物peristophe bicalyculata Nees全草中得到一種微黃棕色的揮發(fā)油,在試管內(nèi)有抗結核桿菌作用。但對多種非抗酸菌如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等則均無殺菌作用。
【性味】《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性涼,味淡。"
【功能主治】治瘡癰,尿路感染,風濕關節(jié)痛,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爛敷或搗汁滴耳。
【附方】①治小兒驚風:觀音草四至五錢,水煎服。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對于野靛青的藥用價值大家應該都了解了吧,在平時食用的時候也能夠更有針對性了,更合理的用藥才能夠更好的治療一些常見的疾病。